❶ 一個國家的局一年有多少經費
一個國家的局一至少有上億的經費。
據了解,一個國家級別的局一年至少有上億的經費,對於某些研發部門而言,這些經費需要幾十億,所以不同的部門中央撥的財政預算是不同的,而且這些財政預算需要一級一級下發。
財政撥款指的是政府對納入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團體組織撥發的財政資金,是其通過下屬機構財政部門給失業單位的資金。比如,財政部門撥付給企業用於購建固定資產或進行技術改造的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安置職工就業而給予的獎勵款項,撥付企業的糧食定額補貼,撥付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的研發經費等,均屬於財政撥款。
❷ 發達國家2011年研發經費,佔GDP比例分別是多少,不要列舉中國的了,中國數據我手頭有了,謝謝
2010年科研投入佔GDP比例的國家或地區
日本 14203.4%
美國 39582.7%
歐洲 26861.7%
中國 14141.4%
印度 3330.9%
備註:這是2010年的數據,2011年的數據暫時沒有,不過日美歐等發達國家的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比較穩定,變化不大,樓主將就一下吧。
2006年以來,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實現每年20%以上的增長,從2006年的3000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861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42%提升到1.83%,居世界第3位。
❸ 想問下世界上一些國家的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
從政府的科技投入來看,美國聯邦政府1971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152億美元,2000年達到了696億美元,增長幅度達3.6倍。美國政府的科技投入主要來自聯邦政府,州政府只佔很小一部分,2000年僅佔3%。日本政府1971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4473.9億日元,2000年達到了35407.6億日元,增長幅度達7倍,其中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科技經費所佔比例很少而且呈逐年下降的趨勢,1971年為783.6億日元,占政府科技投入的17.52%,2000年為4449.6億日元,占政府科技投入的12.57%。德國政府1971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41億歐元,2000年達到了159億歐元,增長幅度達2.9倍。法國政府1971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106億法國法郎,2000年達到了765億法國法郎,增長幅度達6.2倍。英國政府1972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6.7億英鎊,2000年達到了50.7億英鎊,增長幅度達6.6倍。加拿大政府對科技極為重視,向科學研究投入了大量資金。1999年為58.4億加元,2000年則為63.8加元。韓國在90年代雖然遭遇金融危機打擊,但政府和公共部門的科技經費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它在1990年投入的科技經費為6740億韓元,2000年達到了34518億韓元,在短短的十年間就增加了4倍多。2002年韓國政府的科技預算更增加到49500億韓元。
衡量各國科技投入的另一個指標,是科技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鑒於世界各國大小不同,經濟總量千差萬別,用科技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這一指標衡量科技經費投入水平,更能反映各國在科技投入方面的實力和努力程度。2000年,美國聯邦政府投入的科技經費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0.73%;日本為0.69%;德國為0.79%;法國為0.83%;英國為0.54%,韓國為0.67%。這與七八十年代相比有了一些變化,1971年美國為1.37%;日本為0.54%;德國為1.07%;法國為1.17%;1972年英國為1.04%,韓國1986年的這一數據為0.39%。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政府投入的科技經費佔GDP的比例總趨勢是下降的,日本略微上升。
2002年美國研發經費達2922億美元,佔GDP的2.82%。
歐盟在《關於使研發經費佔GNP3%的行動計劃》中,明確要求各成員國到2010年將研發投入增至佔GDP的3%,目前歐盟主要國家的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均在2%以上。
2001年日本研發經費為1279億美元,佔GDP的3.09%。
2001年韓國研發經費總支出為125億美元,佔GDP的2.96%。
印度通過科技投入倍增計劃,確定到2007年研發經費佔GDP的比例達到2%,巴西確定到2010年達到2%。
2、政府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長,政府科技投入佔GDP的1%成為主要發達國家的投入目標
2003年美國聯邦政府科技投入創歷史最高記錄達1120.47億美元,比2002年增加88.97億美元,增幅達8.6%,占政府總預算的5.2%,相當於2003財政年度GDP的1%。
❹ 申請印度專利的費用是多少
印度專利申請官費:
印度專利代理事務所費用,其中印度專利代理人費用按小時收費;
中國專利代理事務所費用,一般為每件5000左右。
翻譯費,包括申請文件翻譯費、授權時權利要求翻譯費。
❺ 印度每年的軍費是690億美元,為何會如此虛高
印度的軍費真實情況是只有1/4用於購買武器設備,只有百分之7投入於武器研發,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給印度現役軍人的工資和那些退伍軍人的慰問金退休金。
印度每年的軍費開支排世界第五
貌似印度投入的軍費並不是690億美元,而是640億美元在這一點上我要進行一下更正。但這也不低了,印度每年的軍費開支位於全球第五,更是已經佔到整個國家的GDP的2.5%。但奇怪的是,雖然印度投入在軍事里的錢財和中國不相上下,可是實力卻相差一大截,印度現在的防長曾經就直觀的說,印度現在所具有的彈葯只夠維持10天的激戰,而這無疑是變相的承認印度的軍事實力落後。
印度軍內貪污腐敗問題
除此之外,印度的軍費很多,去向不明,而大多則都被印度軍官貪污,印度軍內盛行官僚主義,而軍隊貪污更是各個國家都會面臨的問題,印度的海陸空三個軍種為了爭這點軍費,可以說是搶破了頭,而這些軍費要到了之後也不拿去干正事,使得這些軍費真正的價值得不到利用,這些軍費只有7%是被用於武器研發,一個真正的軍事大國是不依靠於外來,國家可以自主研發武器掌握核心技術可是印度這些年來雖然可以造導彈造大炮,可是很多核心技術自己依然不能擁有,甚至連子彈這種小零件兒都要去外國進口。
❻ 印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
印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是100%
從國際經驗來看,對企業研發活動實施稅收激勵是各國政府的通行做法,很多國家都實施了不同程度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我國目前實施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為75%,而印度這一比例為100%,英國與泰國更是分別高達130%和200%。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3%。
❼ 研發經費標准
對企業研發經費支出額度相應的補助標准如下:
(一)企業上一年研發經費支出額不足1億元的,按支出額的5%給予補助。
(二)企業上一年研發經費支出額高於(含)1億元、不足5億元的,對其中1億元給予500萬元補助,其餘部分按支出額的2.5%給予補助。
(三)企業上一年研發經費支出額高於(含)5億元、不足10億元的,對其中5億元給予1500萬元補助,其餘部分按支出額的2%給予補助。
(四)企業上一年研發經費支出額高於(含)10億元的,對其中10億元給予2500萬元補助,其餘部分按支出額的1%給予補助。
❽ 印度對中國研發經費排世界第二怎麼看
羨慕,嫉妒、恨,因為印度不可能達到這個地位,嫉妒中國發展如此之快,恨自己沒有能力。
❾ 當一個國家的科技研發經費佔gdp的比重達到多少這個國家進入了科技起飛階段
一個是經費的絕對數;另外一個是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國際上通常以經費佔GDP的比例,即經費投入強度作為經費宏觀結構的指標,該指標說明了支出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佔有的份額及其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地位。
目前我國的比例為2.5左右,也許5就是起飛了吧
❿ 印度國家概況,尤其其國家科技實力的具體概況
印度是科技實力較雄厚、經濟發展較迅速的發展中國家,是南亞和印度洋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大國,也是與我國有著12萬多平方千米爭議區的領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為實現其領土擴張,稱霸南亞,做世界軍事強國的目標,極力推行其「地區性有限威懾」的軍事戰略,加速發展各類武器裝備。 90年代中期以來,印軍根據《國防建設十年規劃》的要求,正在加速研製和更新武器裝備,以促進軍隊的現代化建設。
1.陸軍重點研製和裝備新型坦克和火炮 .2005時,印陸軍將重點研製新型坦克和火炮。印自行研製的「阿瓊」主戰坦克,目前已完成試驗,到下世紀初將投入批量生產,最終現代現裝備的「勝利」坦克和T-72坦克。「阿瓊」坦克採用120毫米線膛炮,既可發射穿甲彈、榴彈、煙幕彈,還可發射反直升機彈種,其性能可與M1A1和「豹-2」等世界著名坦克媲美。火炮方面,印已從俄羅斯購進120門2S19式152毫米自行榴彈炮,原計劃還將引進瑞典FH-77式155毫米榴彈炮400門。同時還將研製155毫米自行火炮和「皮納卡」多管火科炮系統,「皮納卡」多管火箭炮射程達40千米,殺傷威力巨大,1998年底開始裝備部隊。
2. 空軍重點引進新型戰斗機和預警機 .到2005年,印將完成對大部分現役飛機的現代化改造,並將引進部分先進戰斗機。引進的有「蘇-30MK」戰斗機。此種戰斗機空戰能力強,可掛載12枚空空導彈,作戰航程遠,可達3000千米。印已耗資18億美元訂購40架,印還將裝備自行研製的LAC戰斗機,以替代「米格-21」和 「美洲虎」。 印還將在以色列等國的幫助下研製空中預警機,計劃在2000年前後生產15架。還准備從美國引進空中加油技術,以提高空軍遠程作戰能力。印還計劃增加運輸機100架,運輸直升機100架,以提高空中輸送能力。
3.海軍重點研製和引進作戰艦只 .90年代以來,印度極為重視海軍現代化建設,積極推行「國產為主,進口為輔「的政策,力爭在本世紀末海軍艦船自產能力滿足需要的60%,並將作戰艦只從目前的20艘增加到50餘艘。印現正在建造一艘用於海上作戰的中型航母,用於取代退役航母,並計劃再從俄訂購一艘航母。近期已從俄購買了2艘K級潛艇,並從國內訂購了2艘裝備中程彈道導彈的潛艇。 印度海軍已具備相當實力,其現有兵力5.5萬人,各型艦艇160餘艘,共計30多萬噸,其中水面艦艇140餘艘,潛艇20艘。90年代以來,印度的軍費開支持續增長,年平均增長率達15%;而且多年來,海軍的軍費投入不斷增加,作戰實力大幅增長,其規模已居世界第七位,是亞洲地區為數不多的擁有航母,具有區域作戰能力的海軍。
4. 繼續研製和發展導彈技術 . 印軍的導彈已發展到第3代,至今已研製出了「普里特維」短程地地導彈,射程達250千米,「烈火」中程地地導彈,射程達2500千米。此外,「天空」中高空防空導彈、*三叉戟」中低空導彈和「毒蛇」反坦克導彈均已在近年陸續裝備部隊。印在俄的幫助下,建立以「阿卡什」地空導彈與S300反導防空系統相結合的先進防空體系。據報道,印度現已完成「烈火」中程導彈上攜帶核彈頭的試驗,命中精度可達300米。目前,印還在進行射程為5000千米的洲際彈道導彈的試驗,一旦成功,將對亞洲乃至全球構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