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原始森林最深處:神農架,真的存在「野人」嗎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神農氏,神農架就是華夏始祖神農氏在此“架木為梯,采嘗百草”而得名。神農架中生活著野人的傳聞一直存在。
如今,談起神農架,人們就會聯想到野人,想要讓野人和神農架分離,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神農架真有野人的存在么?
如果神農架真的存在野人,考察隊尋找了那麼久,也未發現野人的存在,這就不符合常理。即使是死後的遺體或者是骨骸也應該會存在的,但是這些都沒有被找到。這些跡象說明,野人只是人們口中的“野人”,並不是真正的野人。
『貳』 亞馬孫原始叢林中有什麼可怕的地方,為什麼會成人類的禁區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貝爺的《荒野求生》?他曾經在一個地方抓食人魚作為食物,當時他所處的地方就是在亞馬遜雨林。這個傳說中的“人類禁地”究竟有何可怕之處呢?下面就來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
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它儲存著大量的碳物質來保持氣候的穩定,並通過自身的降雨和蒸發來控制調節天氣,維持地球的生態平衡。而人類需要的氧氣大約有一半是來自於原始森林。提起原始森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亞馬遜雨林。它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原始森林。這里蘊藏著世界上最豐富的,最豐富最多樣的生物資源,其中的生物量足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當我們深入到亞馬遜最為茂盛的地區之後,便可以發現這里90%以上的陽光都被植物擋在了外面地面上的光是很少的,這樣的環境給很多植物動植物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間。這些未知的動植物對於人類來說是很恐怖的。你認為亞馬遜原始森林裡暗藏著什麼秘密呢?
『叄』 野人出沒的地方是哪裡
被譽為「華中屋脊」的中國湖北神農架山勢險峻,地形復雜,這里覆蓋著繁茂的原始森林,充沛的雨量使得草木茂盛,自然景觀非常迷人。幽深叢林中的「神農架野人之謎」無疑是神農架最具魅力的地方,它與飛碟、尼斯湖水怪、百慕大三角合稱為「世界四大自然之謎」。
神農架野人的記載古已有之,早在民國時期就有湖北房縣的獵人同野人有過「親密接觸」。
據說在1915年的時候,居住在神農架附近的一位獵人到山裡打獵,轉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有點累了,他就把槍抱在懷里,靠在大樹下休息。突然,他聽見周圍傳來一個奇怪的聲音,趕緊睜開眼,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一個渾身紅毛的怪物站在他面前,在怪物的一旁是被撕碎的獵犬。獵人害怕極了,稀里糊塗地被帶到一個陡崖上的山洞裡面,但野人並沒有傷害他的意思。這時,獵人的心情稍稍平復,他打量了一下這個怪物——這居然是個女野人!就這樣,獵人被女野人擄走,從此和她開始了一段人獸情緣。十幾年後,獵人逃了回去,也講述了這段傳奇經歷。
這個故事在神農架流傳很廣,並且目擊野人者與這個故事描述的野人特徵基本一致:它們有棕紅或黑褐色的毛發,體型比猩猩高大,能直立行走,身高有2米多。
新中國建立以後,目擊野人的報道也多次出現。1974年,神農架附近的一個農民在山坡上砍柴時,突然遇到了從山下爬上來的大怪物,渾身長滿紅毛。突然,紅毛怪物向農民發起了攻擊,農民在用鐮刀反抗的過程中,怪物受了傷,匆匆逃進了山裡。
1993年9月3日,10名遊客在神農架再次偶遇3個野人,這是迄今為止目擊者最多的一次。這次偶遇野人事件同以前的情況相似,同是在山間的公路上看到了「紅毛怪物」,而且也是慌忙逃向公路旁邊的山坡,車上的人能聽見野人逃走時撥開樹枝的「噼啪」聲響。不久後,為考察野人事件,政府成立了的一支考察隊,專門進入神農架研究野人。他們沿著野人逃走時的痕跡繼續搜尋,發現了大量折斷的小樹枝和藤蔓,並在折斷的樹枝周圍發現了兩個清晰的大腳印。兩個腳印呈左右腳型,間隔約50厘米,前寬後窄,前掌寬約12厘米,後跟寬約7厘米。
而後,該地區陸續有多人多次目擊過這種似人非人、似猿非猿的奇異人形動物。最近一次目擊野人的報道是在2003年6月29日,這次最新的目擊事件使神農架野人這個世界自然之謎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其實,「野人」的蹤跡在世界范圍內都有出現,它的稱謂因地域差異而各有不同——在美洲有「大腳怪」,在亞洲的蒙古有「阿爾瑪斯」,在印度和尼泊爾有「雪人」、「耶提」、「索克帕」……
『肆』 真的有原始人存在於,被稱為人類禁區的亞馬孫雨林里嗎
亞馬孫熱帶雨林,位於南美北部亞馬孫河及其支流流域,是世界最大的森林、熱帶雨林,面積6,000,000平方公里,覆蓋巴西總面積40%,西起安第斯山脈,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
在我們認為亞馬孫雨林環境如此惡劣,肯定不會有人去打擾,但是世界上有一部分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駐扎在了亞馬孫雨林深處,他們就是更加危險的毒販。由於地形復雜,所以警方難以控制,亞馬孫雨林深處早已成為毒販們的避難所。
最後,面對復雜的亞馬孫雨林,我們還是要抱有敬畏之心,這片神秘的沃土一定還有非常多的神秘生物、神秘文明未被發現,交給時間去慢慢揭開亞馬孫雨林神秘的面紗。
『伍』 全球從未有人涉足的原始森林這些處女地有哪些最好詳細下地址
如果你認為在地球上已沒有人類沒到過的地方了,那麼你錯了。從兩極到偏遠沙漠的某些地方,地球上仍有不計其數的地方,至今還是人類從未涉足的「處女地」。解釋這些地方仍無人跡的理由是,因為沒人想去。
其中一個最佳之地是在登山界,地球還有很多高峰人類沒有爬上過。這些山峰首推位於不丹王國的貢嘎峰,海拔7541米,它是世界上第40高峰,並且是人類尚未登頂的第一高峰。
登山者曾有3次想努力登頂,但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
在可預見的未來,可能仍舊不會有人徹底征服這座山峰,因為在1994年,不丹政府考慮到當地宗教信仰,禁止了人們攀登海拔超過6000米的山峰。
最後一塊無人認領的地方
隨著極地冰塊的融化,很多島嶼的面貌正被揭開,已有一些人宣布發現了這樣的新島嶼。2004年,一位名叫阿萊克斯·哈特利的英國藝術家宣稱,在斯瓦爾巴德群島發現了一個新島嶼。他把這個小島戲稱為「尼馬克島」(挪威語的意思是「新島嶼」),它和一個足球場的面積差不多大。按照現在的冰川融化速度,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類似島嶼出現。
遺憾的是,地球上似乎真的沒有這樣的地方了。
地球上每一片可被占為私產的地方,都已被人收歸囊中了。
盡管如此,地球上仍舊還有一塊地方,任何國家都沒有宣稱對它擁有領土主權,因為哪個國家也無權作出這樣的宣稱,這就是南極洲。宣稱對南極洲擁有主權的事兒,早在1961年便被徹底凍結了,當時國際社會簽署的《南極條約》已正式生效實施,因此阿根廷、澳大利亞、智利、法國、紐西蘭和英國,雖然早先宣稱對南極一些地區擁有領土主權,但這些宣稱都沒人承認。需要說明的是,被人們稱為「瑪麗博德地」的西南極洲,卻從未被哪個國家宣稱佔有過,這一地區面積有160萬平方公里,大約占整個南極大陸總面積的1/10。直到今天,它仍是地球上惟一一塊沒有被任何國家宣稱為領土的地方。
最後一塊未被開化的地方
2004年3月3日,一群17個以前從未與外界接觸過的阿約里歐印第安人,出現在巴拉圭菲拉德爾菲亞地區東北100公里處的叢林里,當時他們十分飢渴,因為牧牛者侵佔了其領地和水源。
此次事件是最近一次被人類學家所稱的「第一次接觸」,當然這肯定不是最後一次。根據「拯救國際」組織的資料,目前世界上尚有100個部落、約4萬人從未與外界接觸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那麼世界上還有沒有迄今不為人類所知的、與世隔絕的部落呢?或許有。今年1月,巴西政府印第安事務部修正了其2005年公布的巴西境內與世隔絕部落的數字,從原來的40個增加到67個;2002年對印度尼西亞西巴布亞島的航空測量表明,雖然傳教士們聲稱,他們親眼見到了超過40個部落,但這很可能是個遠被低估的數字;新幾內亞島的大部分地區也仍待外來者探索,那裡真是難以接近或危惡之地。
到底哪裡會是最後一片與世隔絕之地呢?亞馬遜平原深處或新幾內亞島叢林都是可能之選。但對生活在那裡的人而言,最好的選擇也許是永遠不被外界塵世所打擾。
最後一塊有待發現的地方
你的名字或許無法像哥倫布那樣永垂青史,但地球上現在確實仍有未被人類發現的地方,這些地方等待你去發現。
從16萬年前現代人在東非進化形成開始,人類的生活疆界就一直向外拓展。人類僅用了幾千年時間就相繼發現了歐亞大陸、澳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並在這些地方建立了很多人類定居點。
最後一批真正的新大陸開拓先驅,是波利尼西亞人,大約在2000多年前,他們掀起了穿越南太平洋的最後一個人類遷徙高潮。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考古學家阿瑟爾·安德森稱,波利尼西亞人最終在什麼地方登上美洲大陸,已很難考證。放射性碳檢測顯示,最後一批波利尼西亞人在新大陸的定居點,建立於600~700年前。安德森認為,位於紐西蘭東南部的奧克蘭群島,作為波利尼西亞南部最寒冷和最危險的海域,很可能是波利尼西亞人的最後一批定居點。
盡管如此,這些島嶼都絕不是人類發現的最後一塊地方。人類發現的最後一塊大陸,是在19世紀早期發現的南極大陸。南極大陸被發現後,1913年人類又在西伯利亞沿岸北部極地附近,發現了氣候惡劣荒無人煙的北地群島,這些島嶼直到1930年才得以完全發現。
最後一塊沒有生命的地方
無論生物學家在地球上的哪個地方尋找生命,他們往往都能找到,但只有兩個地方例外。
一個是在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發現的一大片為冰雪覆蓋的地方,這並不讓人覺得奇怪。另一個地方則像是一個謎:智利北部阿塔卡馬沙漠中心一塊叫做「雲加伊」的地方。
盡管它是世界上最乾旱沙漠中最乾旱的地區之一,但雲加伊沒有生命存在,著實讓人不能理解。據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介紹,這里的特殊環境,使其和地球上任何其他沙漠不同。
10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在那裡進行實地勘查工作,他們渴望揭開有關陸地生命能承受的最大極限的奧秘,因為它能為在其他星球上找尋生命痕跡提供線索。
加州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行星科學家克里斯·邁克凱說:「現在還不清楚是什麼限制了生命在雲加伊的存在,原因可能是嚴重缺乏食物和水。在阿塔卡馬沙漠其他存在生命的地方,食物和水都是由苔蘚提供。」但這種苔蘚沒有長到雲加伊地區。
最後一塊未在地圖上被標示的地方
站在烏茲別克穆伊納克小鎮的街道上,你看不到喧囂的海浪,或曾經給從里加到海參崴供魚的駛進海港的船隻。這里曾是蘇聯風景最秀麗的海濱旅遊勝地之一,但現在你所看到的只有一望無際的沙漠。僅僅40年前,這里的阿姆河還是全球第四大湖泊,面積達68000平方公里。
現在,這個湖泊幾乎全部消失了,只剩下5萬平方公里的未在地圖上標示的新沙漠。沿途你會經過一片死樹林,這些樹是在沙漠上造林失敗後留下的。
那兒還有一排電線桿,沒有連接電纜,和一條輸送農業排水的溝渠。這是古阿姆河最後的殘跡,它運送的水量曾比尼羅河還多,現在,它只能一滴一滴地流入沙子里了。
在1991年前,你可能會把責任推給蘇聯工程師。的確,他們將烏茲別克、土庫曼和哈薩克變成了一大片棉花地,就是這塊地吸幹了這條河90%的水。但在蘇聯工程師們離開之後,還是沒有什麼變化。
當然,衛星已拍到了這片新沙漠。烏茲別克尤根奇大學的一位農學家約翰·拉梅爾斯表示,一些人曾試圖開車穿越海床,以證實衛星的觀測,但多數人沒有走出多遠。他說:「這里的海床已被徹底勘查過了,但只有很小一部分進行了測量。」剩下的是未探明土地。可能不久就會有人決定,這片新沙漠應該被繪制到地圖上,並保護起來。畢竟,它是獨一無二的。
最後一塊被冰雪永久覆蓋之處
地球上的冰層正在不斷減少,而且速度越來越快,照此下去,哪裡將是最後一片有冰雪永久覆蓋的地方呢?
可以肯定的是那塊地方不會在北極。過去20年,北冰洋的永久冰雪覆蓋層已減少了1/10,而且冰層消融速度還在不斷加快。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羅恩·科沃克表示:「四五十年之後,北極的多年冰層會全部消失。」
隨著北極解凍,南極會成為地球上冰層的最後所在。作為地球上最冷的大陸,南極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會基本保持現狀。在南極洲東部地區,近年來冰層狀況一直相對穩定,甚至還有些微擴大的跡象,這是因為這里的冰層絕少伸進海洋,從而避免了與岸邊溫暖的海洋水流相遇。由於目前這里的空氣溫度沒有太大變化,因而此處的冰層應該會在一段時期內安然無恙,當然誰也不能保證有多長時間。
『陸』 印度人的起源,組成。
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約10億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北方邦、中央邦、德里、拉賈斯坦邦、 哈里亞納邦、 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在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也有分布。 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 「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
對印度種族的劃分,歷來聚訟紛紜。目前,受到學術界普遍公認的劃分方法,是由B.s.古哈於1935年提出來的。他將印度的種族戈U分為六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亞人(the Proto—Austroloids)、蒙古人(the Mong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北歐人(the Nordics)。
尼格羅人是最早來到印度的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種族實體。「尼格羅」的含義是「黑人」。因此,所謂尼格羅人即黑人。按照人類學家的描述,尼格羅地理人種亦稱非洲地理人種,原住於非洲南撒哈拉地區。非洲的剛果人種和開普人種就是典型的尼格羅人種。這一人種的特徵是:皮膚呈中等乃至深度黑色,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短小,前額小而凸出,鼻子扁平,嘴唇寬厚。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身上,在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人身上,在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顯然,他們與非洲黑人存在血緣關系。一些人類學家根據印度尼格羅人目前的居住地點提出一種假說:尼格羅人曾遭到前達羅毗荼人和達羅毗荼人的驅逐。與尼格羅人相比,這些新移民既強壯又聰穎。尼格羅人或被他們同化,或被他們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對榕屬樹木的崇拜,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都曾與繁育和靈魂相聯系,在印度也很流行。這可能與尼格羅人的原始信仰有傳承關系。在印度流行的某些對魚類、動物和植物的圖騰崇拜觀念,也同樣可能源於尼格羅人。部分印度尼格羅人使用弓箭打獵。因此,有些人類學家認為,應當將這一起到延伸人類臂膀作用的原始工具的發明歸功於他們。印度尼格羅人的存在,也為現代人類起源於非洲然後四散開來的流行學說提供了佐證。
在尼格羅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至於原始澳大利亞人從何而來,學術界眾說紛紜,迄無定論。一種學說認為,他們很可能是在冰河時期沿著陸橋來到印度的,就像印第安人在冰河時期穿越白令海峽從亞洲遷徙到美洲那樣。還有一種學說認為,原始澳大利亞人未必來自大洋洲,但是他們在血統上與一些屬於大洋洲的南太平洋群島上的土著人種關系極為密切。另外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他們似乎來自巴勒斯坦。這一種族的特點是,頭發捲曲,膚色發黑,鼻子扁平,嘴唇寬厚。顯然,他們在體貌特徵上與尼格羅人有相I司之處。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見於上述印度部落民中那些帶有泛靈色彩的儀式,即為原始澳大利亞人的遺風。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幹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也有的學者,如英國著名人類學家阿瑟.基思爵士(Arthur Keith),對於印度人種外來說持懷疑態度,認為印度次大陸原先不可能是一片人種的真空。
以蒙古人為主體的亞洲大陸先民移居印度,形成了外來
『柒』 印度人屬於什麼人種以及遷移歷史
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發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
『捌』 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在哪
亞馬遜森林是一個熱帶的奇跡,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原始最大最好的熱帶雨林。遠離都市的塵囂和人類工業、商業的文明使得亞馬遜熱帶叢林成為一座返璞歸真的孤島綠洲,它覆蓋了南美洲20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面積,佔去了巴西的大片土地和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秘魯和蓋亞那的部分領土,被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
哥倫比亞的亞馬遜熱帶雨林是一片廣袤的地域,那兒潮濕、炎熱、大樹參天,茂密的樹冠使陽光難以透進,動物種類繁多,植物不計其數;。形成一個稠密的網。2000萬的土著世世代代以亞馬遜河流域為家,他們從未與現代社會接觸,森林是他們惟一賴以為生的家園。那兒層至還有一些赤身裸體的印第安部落至今尚不為世人所知……總之,那是一個與我們的現代文明相距幾個世紀的神秘的世界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87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