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大文明古國的美食
中國: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
印度:手抓飯、印度咖喱雞、印度飛餅。有人說:「辨別印度菜正宗與否,只要試點兩道菜就可以了,一道是鮮青檸汁,一道是印度飛餅。
埃及:廣受青睞的達伍芭莎 (Dawood Basha) 是一道使用羊肉烹制的家常菜,但經常以主打菜出現在很多餐廳的菜單
至於巴比倫的美食,還不是很了解
❷ 印度飛餅是什麼梗
「印度飛餅」是享譽印度的一道名小吃,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它具有美味可口、濃郁香酥的特點。有10多個品種。
製作飛餅的廚師在餐廳現場表演製作,瀟灑大方,技術精練,會為您的用餐增添無限情趣。 飛餅(又名印度薄餅),是印度的特色風味風味美食,其製法用料講究,特別適合廣東人的口味。色、香、味俱全。
印度飛餅的起源
印度飛餅發源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是當地土著馬來人十分喜愛的傳統美食。後來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輾轉流傳至印度,在印度它的製作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加入了西餐所特有的元素,因而漸漸在全世界流行開來。
它因印度而成名,所以被人們稱作印度飛餅,後來的人們漸漸淡忘了它的起源地,傳入我國後,因其獨特的異域風味,精美製作工藝,極具表演性的製作方法,贏得很多人偏愛。
❸ 孟凡利:印度飛餅的做法是什麼
印度飛餅的用料
中筋麵粉 800克 雞蛋 3個 水 270克 鹽 9克 糖 15克 煉乳 25克 果醬 適量
印度飛餅的做法步驟
步驟 1
把除果醬後所有材料倒在盆里,攪拌,揉至面團光滑,分成9等份
步驟 2
表面塗上食用油,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入冰箱冷藏,半天後就可以做飛餅,當然放上一天一晚也沒事,我正常是下班後晚上揉好面團,第二天早上做或者第二天下班後做。
步驟 3
因為不會甩餅,所以使用的簡單方法,用擀麵杖把面團擀開,然後就拿手往外拉麵皮,輕輕的往外拉,最後會越拉越薄,感覺和外面甩的樣子差不多,然後在中心放自己喜歡的果醬。喜歡甜的還可以在上面再灑一點白砂糖,我家的都愛甜,所以每次必灑。
步驟 4
四面合上
步驟 5
鍋里熱油,下鍋小火,待金黃色就可以出鍋,可以直接啃,也可以切塊享用。
印度飛餅的小貼士
有參考別的廚友方子,在此謝謝!自己稍微改動了下。
❹ 全國二十種各地特色小吃,各自有著哪種獨特口味
有些地方喜歡吃辣的,有些地方喜歡吃甜的,有清淡口感的,也有重口味的,都同樣代表著一些地方的口感差異和一些飲食文化的不同
❺ 各個國家的美食都有哪些
曾有位美食家說:「世界美食看亞洲,亞洲美食看中國。」
其實亞洲的美食有很多,北京烤鴨、日本壽司、韓國燒烤、印度咖喱,亞洲各國都著自己獨特的美食文化。
朝鮮冷麵,俗稱朝鮮面、韓國冷麵,是以蕎面、澱粉、牛肉、辣椒面、胡蘿卜等材料製作的食物,其中尤以蕎麥面冷麵為著稱,是馳名亞洲的一種深受人們喜歡的傳統食品。
一般是用牛肉湯或雞湯,佐以辣白菜、肉片、雞蛋、黃瓜絲、蘋果條.梨條等製作。食用時,先在碗內放少量涼湯與適量面條,再放入佐料,最後再次澆湯。其面條細質韌,湯汁涼爽,酸辣適口。
冷麵是中國古代秦朝發明的,於唐朝傳入朝鮮,後更名朝鮮水冷涼面,為大多數人都簡稱冷麵。冷麵不論是在朝鮮半島還是中國大陸,都是一種很受歡迎的食品,而在中國大陸,朝鮮冷麵因其價廉、食用迅速,流行在不少的街頭小吃店。
日本壽司
壽司是日本飲食文化中最享譽世界的美食之一,它不僅擁有千年的古老歷史,而且也越來越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
一談起壽司,人們的第一反應是來自日本的料理,其實據歷史記載,1800多年前(即東漢末年),壽司已在中國流傳,至公元700年壽司開始傳入日本。
當時是一些商旅,用醋腌制飯團,再加上海產或肉類,壓成一小塊,作為沿途的食糧,後來廣泛地流傳日本。
泰國冬陰功湯
冬陰功湯是泰國和寮國的一道富有特色的酸辣口味湯品。也叫東炎湯,在泰國非常普遍。主要食材有檸檬葉、香茅、蝦等。 泰國大小餐館、普通人家常飲此湯,從而成為泰國菜的代表。
同時,冬陰功湯也在其他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非常受歡迎的菜品。這道湯的名字中,「冬陰」是酸辣的意思,「功」是蝦的意思,翻譯過來其實就是酸辣蝦湯。
冬陰功湯極辣,其中還放有大量咖喱,但習慣了之後不少人倒是會貪戀上它。一碗湯端上桌來,香辣皆有,口感嫩滑。這道湯酸酸辣辣香香甜甜,可以說是五味俱全。
馬來西亞肉骨茶
肉骨茶是一種骨肉兼飲茶的飲食方式,風味享譽海內外。肉骨茶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馬來西亞的福建派,海南肉骨茶較重胡椒味,福建肉骨茶較重葯材味。
相傳華人初來南洋創業時,生活條件很差,由於不適應濕熱的氣候,不少人患上風濕病。為了治病祛寒,先賢用了各種葯材,包括當歸、杞、黨參等來煮葯,但是,因忌諱而將葯稱為「茶」。
有一次,其中一人偶然將豬骨放入了「茶湯」里,沒想到這茶湯喝起來十分香濃美味,風味獨特。後來,人們特地調整煮茶的配料,經過不斷地改進,就成為了本地著名的美食之一。
印度飛餅
印度飛餅,也叫印度薄餅。因為它很薄,薄的從空中放下可以飛,是享譽印度的一道名小吃,其製法用料講究,色、香、味俱全。
製作飛餅的廚師在餐廳現場表演製作,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瀟灑大方,技術精煉,會為您的用餐增添無限情趣。
薄餅是印度的某種豆粉混合了某種香料做成的。口味比較咸,因為印度熱,出汗多要補充鹽。炸好可在上面灑上些切碎的番茄香菜和檸檬汁,味道很棒!
尼泊爾奶茶
尼泊爾奶茶是一種以紅茶葉為主,再加入香料及葯草調味的飲品,其特色為濃郁的香味。源自於印度,目前已為世界所盛行的飲品。
尼泊爾奶茶傳統以綠色小豆蔻莢、肉桂、丁香粉、姜及黑椒粒與紅茶葉熬煮,但現今已有茶包、沖泡粉及濃縮粉的形式。
據說飲用奶茶可帶來生機與活力,尼泊爾當地的人每天都會喝奶茶。
土耳其烤肉
土耳其烤肉,又叫「旋轉烤肉」,這是一種把旋轉烤羊肉、牛肉或雞肉削下來的肉加上配料而成的土耳其菜式。
土耳其烤肉來自在世界上世界三大菜系之一的土耳其菜系,又名清真菜系。故在正宗土耳其烤肉是以牛羊肉,雞肉,魚肉為食材的。(世界三大菜系:世界三大菜系是指中國菜系,土耳其菜系,法國菜系。)
另外,土耳其烤肉的流行還離不開一個國家,那就是德國。由於二戰後土耳其移民在德的增多,土耳其烤肉也開始流行,並且有了西式的創新。如醬汁和裡面沙拉的大眾化,品種多元化等。
塔吉克抓飯
抓飯是中亞、西亞地區的菜品,其中以塔吉克抓飯最為出名。抓飯不僅是塔吉克光榮的象徵,而且在其文化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通常情況下,塔吉克當地的抓飯在烹飪過程中要加入果仁、鷹嘴豆、大蒜和精選的的豌豆。同樣,他們也可以把肉餡包裹的雞蛋放在抓飯中代替肉塊,抓飯出鍋時還要撒上石榴粒。
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個叫伊本·西拿的醫生,在他晚年的時候,身體很虛弱,吃了很多葯也無濟於事,後來他研究了一種飯,也就是抓飯,最後通過食療恢復了健康。
說了這么多亞洲美食,怎麼能忘記咱們享譽世界的中華食文化呢?
但是看了一圈,發現好像沒什麼食物能作為典型代表代表中國美食,因為好吃的美食太多了!
❻ 印度人畫的餅會飛什麼意思
你說的應該是印度飛餅「印度飛餅」是一種名小吃,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它具有美味可口、濃郁香酥的特點。有10多個品種。
❼ 「印度飛餅」火遍中國,在印度卻無人知曉,這是什麼原因
印度飛餅在中國很火的原因是它的製作過程。既是製作美食也像是一種表演。高難度的飛餅動作不是人人都能做的,需要一定的功夫。在印度卻沒有人知道印度飛餅,因為在印度雖然當地人也都吃餅,但是他們的餅並不會飛。其實印度飛餅的確是印度人發明的,但不是在印度本土,而是由印度移民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發明的,但一開始這些薄餅並不會「飛」,它們是流傳到中國之後才學會「起飛」,然後被命名為「印度飛餅」的。所以印度人不知道印度飛餅也很正常。
其實印度人的食物也大多是餅類,但是沒有像這樣發面的這樣軟的餅,基本上都是不發面的餅,直接就能配著咖喱湯吃。所以在口味上就和印度飛餅有區別,這也許就是印度人不知道飛餅的一個原因。
❽ 印度的文化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至今筆者也沒弄明白這些調料究竟含有什麼成分。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虔誠的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由於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數(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歐洲市場上價格最貴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個盧比一公斤,價格之低廉令人咋舌。豬肉也比較便宜,因為穆斯林和高種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豬肉,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豬肉。羊肉價格最貴,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每樣菜都燒得爛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黃色。長時間的熬煮使維他命盡失,令人覺得可惜。印度人的早餐已經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幾片麵包,果醬、黃油,但中午飯和晚飯則是地道的印度風味,每餐都有豆子湯。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印度最馳名的一道菜大概是「燉杜里雞」,其名聲猶如北京烤鴨。做法是把雞腿、雞塊沾滿香料,放在爐子里用炭火燒烤而成。出爐時味鮮肉嫩,十分可口。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說起飲食,不得不提一下印度的甜食。印度的甜食可謂「名符其實」,甜得發膩。甜食種類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應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無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數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發胖,大概與嗜食過多的甜食有關。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實,最早的在晚上8點左右,晚的在10點左右。吃完飯不久就上床睡覺,不發胖才怪呢。
由於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國人一樣,有喝午茶的習慣。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摻水煮開,再把茶葉倒進去,煮沸後用小篩子把茶葉濾出,加糖後即可飲用
❾ 印度的美食有什麼特點
印度菜強調食材新鮮,香料更是現磨的,烹調各種辣度的咖喱,極富層次感;大量拌入椰漿和酸奶,以增加醬汁的濃度與香味,也是其特色之一。
印度人在食材的選擇上比較單一,通常只是雞肉、羊肉、海鮮和各類蔬菜;調料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每道菜都會有一款比較主要的調味料,比如孜然、馬薩拉等;菜餚的烹飪方式也相對簡單,有燒、烤、炒等幾種。食客點餐時,只需選擇食材、主要調料和烹飪方式,印度大廚絕對可以按照你的口味和要求製作出美味的菜餚。
印度菜口味較濃,但愈往北部則口味漸淡,一般食物的烹調法自古以來就受蒙古人的影響。其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是用香料腌過的雞,放入一種印度特製的爐灶上用文火烤,烤到一定火候,即雞肉的芬芳開始溢出而肉汁也未被烤乾時,吃起來十分美味可口。
除了用雞烤之外,魚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烤,一樣的美味可口。還有一道叫做「可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歡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軟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別。
印度還有一種「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這個,是用一種未切的麵包叫Nan,用來和米飯一起配著咖喱吃,米飯的清香夾帶著咖喱的美味,定能讓你一飽口福。
印度人的主食是麥面餅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餅,然後再吃米飯。印度的米飯用名為BASMATI的米做成,是一種世界聞名的米。這種米形狀細長,味道濃香,是由印度的氣候決定的———半年乾燥,半年濕潤。
印度北方菜的味道是微辣的,而到南方,就會覺得菜味很辣,這也是由於南北氣候的差異造成的。
南方植物多,因此盛菜的器具多為芭蕉葉、香蕉葉等植物葉子,很漂亮。
❿ 印度飛餅是什麼梗
是一種小吃。
製作此餅是要一定的技術含量的,製作時要把它甩起來,飛起來。製作飛餅的廚師在餐廳現場表演製作,他捏緊面餅一端按順時針方向甩動,手裡的面餅逐漸變大變薄,然後甩過頭頂,越甩越大,越甩越薄,幾近透明,他們技藝精湛,瀟灑大方,給用餐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起源
印度飛餅據傳來源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孟加拉灣大山脈,當地居民常年以筋面,椰槳,黃油,煉乳等製作食物,是享譽印度的一道名小吃,是用調和好的麵粉在空中用「飛」的絕技做成,其風味獨特,製作神奇,薄如蟬翼,外酥里嫩,松軟可口,色澤金黃,品種繁多。
內有精心調制的各種餡料,由於它獨特的工藝,和面對著顧客現做現品,而使人有著很強的感觀,和好奇心加巴地印度飛餅配製秘方奇特、工藝復雜、變化繁多,其特點為:「精、美、優、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