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的古代發明有哪些
印章文字、阿育王銘文、阿育王石柱、阿旃陀、《阿闥婆吠陀》等。
1、印章文字
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頭或陶土製成的印章上,因此稱為印章文字。已發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
其中很多符號是象形的,可能還處在象形文字階段,但又因有表音節和重音的符號,所以也被認為是向字母文字過渡的表音文字。
到目前為止,共發現這種文物2500種左右,,文字元號共有400-500個。這些符號一般由直線條組成,字體清晰,基本符號有22個。
在印章上還有雕畫,這種雕畫和文字是什麼關系還不清楚,根據學者推測,這些銘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和頭銜等,雕畫可能是他們崇拜的事物。
這些印章本身就是一種雕刻藝術,反映了當時人們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思想內容。
Ⅱ 古代印度,古代兩河流域,古代羅馬等地區的人們用什麼書寫材料
古代印度以乾燥的樹葉或陶土、石頭作為文字的載體,以纖細的木棍蘸取顏料進行書寫。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將黏土製作成泥板,然後以蘆葦或木棍在上面進行書寫。古代羅馬的書寫載體多種多樣,但以羊皮紙為主。
印度的遠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發現的。由於它的遺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的,所以通常稱為「哈拉巴文化」;又由於這類遺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稱為「印度河文明」。哈拉巴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兩河文明。是指在新月沃土的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主要由蘇美爾(Sumerian)、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等文明組成。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古羅馬先後經歷羅馬王政時代(前753~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前509~前 27年)、羅馬帝國(前27~476年/1453年)三個階段。
(2)古印度發明的文字寫在哪裡擴展閱讀
古印度所使用的文字是十分有特色的的印章文字。
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頭或陶土製成的印章上,因此稱為印章文字。已發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其中很多符號是象形的,可能還處在象形文字階段,但又因有表音節和重音的符號,所以也被認為是向字母文字過渡的表音文字。
刻有文字的印章究竟什麼意思至今無法讀解。據推測,這些銘文可能就是印章主人的姓名,頭銜,印章雕畫可能是他們崇拜的事物。印章多用皂石,粘土,象牙和銅等製成,大多雕有不超過20個銘文,還有許多形象生動的浮雕,其題材主要是當時常見的動物,古代印度河流域人民狩獵,航行,娛樂等情景,以及宗教神話內容。
Ⅲ 古印度所創造的文字是什麼
在公元前20世紀,印度古代文字出現,這些文字大多刻在石頭或陶土製成的印章上,稱為印章文字。
印章一般用皂石、黏土、象牙和銅等製成,大多雕有不超過20個銘文,還有許多形象生動的浮雕。其題材主要是當時常見的動物,古代印度河流域人民狩獵、航行、娛樂等情景,以及宗教神話內容。其中很多符號是象形的,可能還處在象形文字階段,但又因有表音節和重音的符號,所以也被認為是向字母文字過渡的表音文字。
Ⅳ 未解之謎!古印度最初的文字是如何創造的
中華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是四大古文明,它們都在四千年以前創造出了自己的文字,其中,古巴比倫文明的文字以蘇美爾人文字為代表。蘇美爾人用小棍在濕泥板上按壓出楔形文字,晾乾後保存。古埃及人則是用小棍兒之類的東西在沙盤上畫出象形文字,然後再謄寫在羊皮或布上,因為沙盤上的文字是無法保存的,之所以如此,可能的原因是那時還沒發明筆,只能用細木棍之類蘸著墨水一點一點地描,無法寫快,存世羊皮卷《聖經》可能就是古以色列人從古埃及人那裡學來的方法。古埃及人後來發明莎草紙和鵝管筆,最終完成西方古代社會完善的書寫體系。而最早的古印度文字是印章文字,至今尚沒有發現古印度人是否把印章文字書寫成文的證據,可能印章文字並沒有記事記言的功能,後來印度人才在寬大的樹葉上寫字成文,例如佛經中的貝葉經。
印章是古印度文明的結晶,只有不斷發現並破解印章上的玄秘或許才有望撥開迷霧。
Ⅳ 古印度文字
古代印度自公元前第1千年中葉至公元8世紀使用的文字。主要見於印度各地出土文物及石刻上。在此之前,哈拉帕文化時期,印度河流域曾產生過象形文字,但隨哈拉帕文化的結束而絕跡。前第 1千年中葉、雅利安人建立國家,才逐漸產生字母系統的文字,此即古印度文字的開始,其記述的語言主要為雅利安語的梵語和俗語。8~9世紀時,中國造紙術傳入南亞,紙寫典籍逐漸增多,古雅利安語逐漸發展為近代印地語,古代字母亦為近代字母取代,古印度文字逐漸不為人知。19世紀後,有關銘文和文獻陸續被發現,1837年英國學者J.普林塞普(1799~1840)釋讀阿育王銘文成功,同時,印歐語系和古雅利安語的研究也有重大發展,這樣就奠定了古印度文字研究的基礎。
在千餘年的發展過程中,古印度文字曾使用多種字母(或字體),以記錄古雅利安語(又稱印度 -雅利安語)的各類語言、方言以及南印度的不屬古雅利安語的土著語言,演變相當復雜。大體而言,古印度文字使用了兩類字母:婆羅謎字母和伽羅斯底字母,兩者皆來源於西亞的阿拉美亞字母。婆羅謎字母在印度的使用較伽羅斯底字母為早,可能為兩河流域旅印的商人帶入,前7~前6世紀間已有流傳,但當時書寫材料多為棕葉之類,今已毫無留存;伽羅斯底字母(或譯盧字母)狀如驢唇,又稱驢唇體,大約在波斯統治中亞及印度西北邊境時傳入(前5世紀),僅使用於印度西北一帶。現存婆羅謎字母和伽羅斯底字母的最早銘文皆見於阿育王石刻和石柱,兩體並用,可見當時文字並未統一。以後婆羅謎字母又演變為多種不同字體,主要有悉曇體和藍查體,7世紀後又形成天城體,行用至今。伽羅斯底字母至3世紀後即不再使用。此外,在印度南部還有用婆羅謎字母書寫的古泰米爾銘文,其語言屬於非雅利安語的土著語言(達羅毗荼語),這是20世紀有關古印度文字的新發現之一。現已知古泰米爾文銘文約76件。近年阿里卡梅杜遺址發現了20餘件陶器上的題銘,對研究印度南部的歷史及土著文化很有幫助。古印度文字隨佛教和印度文化傳入中亞、東南亞諸國,對各國文字發展有一定影響。
[古印度文字字體的演變]
Ⅵ 古印度的文字、醫學、數學等資料
古印度的文字除了極少數是刻在石頭、竹片、木片或銅器上之外,大量的文字則
是書寫在白樺樹皮和樹葉子上的。古時的喜馬拉雅山下有很大的一片樺樹林,早
在公元前若干世紀,古印度人就把他們的梵文寫在這種樹皮或樹葉上。玄奘從印
度取回的佛經幾乎都是寫在這種白樺樹皮或樹葉上的。大約在公元7世紀末,中
國發明的紙才傳到印度,直到公元11世紀以後,印度才有了自己用紙寫的典籍。
古印度人很早就開始了天文歷法的研究,吠陀時代,他們已有不少天文歷法
知識。那時,他們把一年定為360日,分為12個月,也有置閏的方法。
古印度比較著名的天文歷史著作,是公元前6世紀形成的《太陽悉檀多》。
這部著作講述了時間的測量、分至點、日月食、行星的運動和測量儀器等許多問
題。
這部書成為古印度天文學家著作的範本,它同時還是古印度最重要的數學著
作之一,對古印度天文學和數學有很大的影響。
Ⅶ 印度古代發明有哪些
1、計數法:
在自然科學方面,古印度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
(7)古印度發明的文字寫在哪裡擴展閱讀
雖然古印度文明完全消亡,但是古印度人給世界歷史留下了一個偉大發明,就是阿拉伯數字,古印度文明雖然完全消亡,但阿拉伯數字幸運地被外族所繼承,而發明阿拉伯數字的人正是笈多王朝的數學家,名叫巴格達。
巴格達的生活年代正好是笈多王朝建立不久,關於他的出身和生平等資料幾乎無法考證,只知道他為了在數學方面作出突破,發明了0、1、2、3、4、5、6、7、8、9一共十個數字,同樣是採用很早出現的十進制,這十個數字最初的形狀不是這樣,後來經過兩百年的發展,就形成了今天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