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和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是怎麼回事
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幾乎把巴基斯坦給打滅國了,後來中國申明印度如果敢越線,中國就要考慮出兵了,並且美國也派航母參與戰爭,所以印度就沒有滅巴基斯坦。
『貳』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紛爭次數
據《今日印度》2月26日報道,為報復2月14日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普爾瓦馬針對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的恐怖襲擊,印度空軍出動大批戰機對身處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組織「默罕默德軍」進行了空襲,其中擔當主力的是12架幻影-2000型戰機。作為回應,巴基斯坦派出「梟龍」戰機進行攔截。按照巴基斯坦的說法,巴空軍27日果斷出擊,擊落了兩架越界的印度戰機,一架印度飛機在巴境內墜毀,另一架墜毀於印境內,一名印度飛行員被巴地面部隊逮捕。
印巴兩國不斷交惡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克什米爾問題。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殖民地政策造成的。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印巴沖突是包括領土、民族、宗教和軍備之爭的綜合性、長期性矛盾與爭端。沖突自1947年因克什米爾問題升級,矛盾根深蒂固;而今,特別是「9·11」事件以後南亞地區戰略格局變化、大國爭奪的影響,印巴關系再次撲朔迷離。
克什米爾爭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主權紛爭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克什米爾爭端是英殖民主義在1947年撤出印度時留下的。獨立前的印度,行政上由兩大部分組成:英屬印度和土邦。英屬印度包括11個省,而在這些省中間,夾雜著大約550個的土邦。克什米爾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據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頓方案 」,土邦地區歸屬則由當地的王公來決定,但是土邦必須考慮所在地區的地理因素。
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叄』 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什麼沖突不斷
印度和巴基斯坦這一對冤家對頭,自從各自獨立後,爭斗從未停止。雙方在克什米爾的武裝沖突,時緩時烈。今天,你打死我一名士兵,明天我炸毀你一座哨所,你來我往,好不熱鬧。他們為什麼彼此這樣仇視?沖突的根源是什麼?
印巴沖突其實歷史淵源並長,這一切都要從1947年,印度次大陸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說起。從1858年到1947年這段時間內,整個印度次大陸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上世紀40年代,印度已經漸漸脫離了英國的控制,獨立運動此起彼伏,其中有兩個最主要的力量。一個是由非暴力不合作的倡導者甘地影響下的國大黨(當時國大黨的領袖是尼赫魯),另一個是就是穆斯林民族聯盟,在真納的率領下。
1945年英國新工黨上台,克萊門特指認蒙巴頓為總督,決定於1947年8月15日完成權力交接。如何建國,成了各方爭論的焦點,最終決定以宗教來劃分國家。這樣一來就實際上分為了信仰伊斯蘭教的東西巴基斯坦和信仰印度教的印度。當國家建立起來那一天,不同信仰的民眾,紛紛拖家帶口開始了轉移。甚至引發了多起暴力沖突。在印度首都德里,首任印度總理尼赫魯,不得不走上街頭,勸誡人民停止暴力攻擊。
可以說,宗教沖突是印巴沖突的根本原因。其次,雙方還有領土爭端。
印巴之前的領土爭端主要是圍繞克什米爾地區歸屬問題。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
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印巴沖突,也混雜著政治等許多因素。比如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沖突中,因為,巴基斯坦與我國交好,而印度在上世紀60年代曾與我國暴發了邊境戰爭,此時中國是有心幫助巴基斯坦的,至少也會提供武器裝備等援助。但是,蘇聯因為與我國交惡(69年剛剛爆發了中蘇珍寶島沖突),與印度交好,就曾公開警告中國介入沖突的話,莫斯科將採取行動。
所以,這一沖突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簡單的宗教或領土爭端了,還夾雜著大國之間的博弈。印度和巴基斯坦,我們要支持哪個呢?答案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肆』 印度、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之戰。
1965年印巴沖突的根源要追溯到1947年,當時英國以宗教信仰為線,把印度次大陸分為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與中國和蘇聯接壤的北方省克什米爾的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然而印度教的首領卻願意加入印度。
在聯合國遏止這場沖突之前,印巴雙方的游擊隊和常規部隊出動,就次大陸劃分的走向打了長達一年之久的仗。依照停火條件的規定,克什米爾地區三分之一歸巴基斯坦管轄,三分之二的地區為印度轄區。在克什米爾省還要安排進行公民投票,以解決其歸屬問題。
然而,公民投票還沒舉行,印度政府卻在1964年12月宣布它管轄的克什米爾地區將成為印度領土的一部分。1965年8月,巴基斯坦游擊隊侵入克什米爾的印轄區,瓦解政府,鼓動革命。接著,印巴雙方的正規部隊介入,一場不宣而戰的大規模軍事沖突升級了。沖突持續了三個星期,而到最後沖突結束時也未完全解決引起這場沖突的政治分歧。
巴基斯坦空軍
直到1956年,巴基斯坦空軍主要還是使用英國的裝備,按英國皇家空軍的編制方式組編的。1956年,美國開始對巴基斯坦進行軍事援助,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這個時期,向巴方提供了許多F-86F型「佩刀」式噴氣機、B-57輕型轟炸機以及F-104A型「戰斗明星」式超音速戰斗機。美國還向巴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武器,包括各種型別的炸彈和AIM-9B型「響尾蛇」式紅外製導的空對空導彈。
六十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空軍在馬利克·努爾·汗的指揮下,擁有15,000名人員。下列是巴基斯坦空軍在1965年印巴沖突前夕擁有的飛機:
100架F-86F型「佩刀」式戰斗轟炸機,25架B-57B型輕型轟炸機,12架F-104A型和F-104B型「戰斗明星」式戰斗機或截擊機,12架T-33A型噴氣教練機或對地攻擊機。
巴基斯坦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F-86F型戰斗機是美國空軍在朝鮮戰爭中使用過的同一型別的飛機。雖然F-86F是亞音速飛機,但它是一種機動性能很高的空中格鬥機,尤其是裝有固定前緣和延長翼梢的F-86F-40,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其機動性能。
巴基斯坦空軍有四分之一的F-86F型「佩刀」式噴氣飛機可攜帶AIM-9B「響尾蛇」式導彈。此種紅外製導的空對空導彈大大提高了飛機的作戰潛力。在執行攻擊地面目標的任務時,「佩刀」式可攜帶多達2,000磅炸彈、火箭或凝固汽油彈。
F-104A型「格鬥明星」式戰斗機是巴基斯坦空軍唯一的超音速戰斗機或截擊機。巴基斯坦人給F-104A型機裝配上推力為15,800磅的J79-11A型渦輪噴氣發動機後,就比原來生產的A型機上使用的J79-3E-3發動機的推力更大,可靠程度更高。
巴基斯坦空軍攻擊部隊擁有25架B-57B型輕型轟炸機,即英國製造的英國堪培拉轟炸機的改進型輕型轟炸機。
T-33A型噴氣式教練機或輕型攻擊機是美國第一代噴氣戰斗機P-80的雙座改進型飛機。T-33教練機裝有兩挺0.5英寸口徑的機槍,該機可攜帶多達2,000磅重的武器彈葯。
巴基斯坦空軍高標准對所屬人員進行訓練,飛行員接受嚴格的特技飛行、戰術、射擊以及空戰方面的訓練。許多飛行員在與英國皇家空軍和其他空軍部隊的合練中取得了經驗。學員們要在里薩布爾空軍軍官學校接受為期兩年的飛行訓練,他們先是在這里聽課學習,然後再上T-6德克薩斯或哈佛教練機進行基礎飛行訓練。受訓學員在這種飛機上飛行18小時後,再到毛裡布爾空軍基地接受T-33教練機高級訓練。
圓滿完成初級和高級訓練的飛行員再進白沙瓦戰斗機長機飛行員訓練學校接受F-86F型噴氣機的訓練。
印度空軍
1962年與中國軍事沖突之後,印度政府開始實施大規模擴充其空軍力量的計劃。為有效地肩負保衛國家的任務,印度政府進一步強化和充實其訓練計劃,並於1962年下半年決定未來飛機中隊數量要擴充到45個。在空軍中將阿爾讓·辛格的領導下,印度空軍1965年已擁有27個戰斗機中隊和8個轟炸機中隊,每個中隊有戰斗機16架。
1965年印度空軍的總兵力為:
8架米格-21戰斗機或截擊機,118架霍克公司的「獵人」式戰斗轟炸機,80架「神秘」式Ⅳ-A型戰斗轟炸機,50架「蚊蚋」式戰斗機,6架「暴風」式戰斗轟炸機,132架「吸血鬼」式噴氣教練機或戰斗轟炸機和53架「堪培拉」式轟炸機和7架「堪培拉」式偵察機。
印度空軍是由幾個國家的飛機組成的。1962年印度決定購買蘇制米格-21「魚窩」式飛機作為其第一代超音速戰斗機,但是到1965年9月,只有少數幾架飛機參加服役。盡管米格-21截擊機擔負著印度領空的巡邏任務,但它們沒有參加過空戰。
英制「獵人」式MK56亞音速飛機是印度戰斗機中的一支主要力量。此種飛機既用作戰斗機,又當戰斗轟炸機使用。
「蚊蚋」式輕型轟炸機是由英國福蘭德航空有限公司研製的。英國自己並不喜歡「蚊蚋」式飛機具有的輕體的特點,而卻是印度空軍所需要的那種性能高、單價低的飛機。於是,1956年,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獲准開始在本國生產「蚊蚋」式飛機。到1965年下半年,印度用此種飛機裝備了3個中隊,第四個中隊也在組建之中。
盡管這種飛機是亞音速的,但其爬高性能極佳,這是因為其推重比較同代飛機要大,而且加速快,機動性強。「神秘」式Ⅳ-A型機用於擔任對地攻擊任務。為對巴基斯坦購買F-86F型飛機做出反應,1956年首次訂購「神秘」式Ⅳ-A型飛機。
印度一些戰斗轟炸機中隊還裝備有法制「暴風」式平直翼飛機。
「吸血鬼」是印度空軍裝備的噴氣戰斗機中最老式的飛機,專用於擔任訓練、攻擊地面目標和偵察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建造的這種過時飛機是木質和金屬結構的,由一台格貝林渦輪噴氣發動機牽引,最大時速為548英里。
印度空軍主要的攻擊機是英國電器公司製造的「堪培拉」式飛機,該機也可擔任戰略偵察任務。
印度空軍——1965年是陸軍的一個航空兵種——分為三個軍區,即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區域,每個軍區設有空軍指揮部。印度空軍的訓練部和保養部是兩個獨立的機構,對全國各地的責任區實施業務領導。
印度空軍大力擴大訓練計劃,目的是為計劃中的45個飛行中隊訓練足夠的飛行人員。飛行學員開始在印度空軍飛行學院接受HT-2輕型教練機訓練,然後繼續進行85小時的T-6德克薩斯或哈佛型教練機訓練。高級訓練包括飛「吸血鬼」式雙座和單座噴氣機,其訓練時數為兩小時。
印度空軍擁有若干個SA-2雷達制導地對空導彈發射場,用於保衛軍事和工業目標。
沖突
9月1日第一天 在幾次邊界沖突之後,巴基斯坦軍隊進入克什米爾印占區,宣布該區為克什米爾省的一部分。巴軍在兩個團的坦克、大炮和飛機的支援下,以壓倒優勢擊毀了一些印度前沿哨所。
印度空軍出動28架次飛機回擊入侵的巴軍。印度的「吸血鬼」式和「神秘」Ⅳ飛機轟炸了巴基斯坦部隊和補給倉庫,單方宣稱摧毀了14輛坦克和大約30—40部其他車輛。巴基斯坦空軍的兩架F-86截擊了攻擊巴部隊的一個由四機「吸血鬼」式飛機組成的機群,空中格鬥的瞬間,四架飛機全部被擊落。
9月2日第二天 巴基斯坦部隊繼續向印占區長驅直入,佔領了切姆布,深入該區縱深6至8英里遠。先頭地面部隊得到了F-86F飛機的空中支援。印度發言人聲稱在戰斗地區上空的空戰之後,巴基斯坦的幾架F-86F型飛機被迫逃竄,巴空軍卻否認發生了空戰。
9月3日第三天 據印度發言人宣稱,印度已經阻止了巴基斯坦的進攻並給予巴軍以重創。發言人還聲稱,印度6架「蚊蚋」式戰斗機在中隊長普雷維·基勒的指揮下,於切姆布上空截擊了一個巴基斯坦F-86F機群並擊落了其中的一架,另有一架被防空炮火擊落。
巴方承認只有一架F-86F受損,然而同時又宣稱,由約瑟夫中尉駕駛的這架飛機成功地返回了基地;巴基斯坦發言人進一步反駁說,空戰中,印度有一架「蚊蚋」式飛機被擊落,兩架受重傷。空戰之後,巴基斯坦的一架F-104飛機迫降了印度的一架「蚊蚋」式飛機。該機在伯斯魯爾機場降落後,連人帶機,完好無損被巴軍地面部隊俘獲。
9月4日第四天 巴軍向克什米爾印占區繼續進逼,並冒著印軍的猛烈抵抗向前推進了數英里。雙方都出動了飛機攻擊地面目標,印度的「蚊蚋」式飛機在空中巡邏時再次與巴基斯坦「佩刀」式飛機遭遇。4架正在轟炸切姆布地區阿克魯爾大橋的「佩刀」式飛機遭到了似乎像不知來路的4架「蚊蚋」式飛機的突然襲擊。據印度靈通人士透露,「蚊蚋」式飛機擊落了其中兩架「佩刀」式飛機,而巴基斯坦只承認損失了一架,但又稱這架飛機是被高射炮火擊落的。
9月5日第五天 巴軍在坦克、重型大炮和空中突擊的支援下乘勝前進,又攻打了克什米爾的三個印度前哨基地,其中包括喬里安城。印度聲稱有兩架「佩刀」式飛機發射了火箭,先是襲擊克什米爾戰區的外圍目標,而後掃射了阿木里查空軍基地。
9月6日第六天 9月6日這一天,印度陸軍幾個師挺進到巴基斯坦境內並向這個國家的第二大城市拉合爾逼近。這次攻擊深入該城幾英里,目的是分散巴基斯坦的力量,以此減少對克什米爾地區的壓力。印度空軍的戰斗轟炸機和「堪培拉」式轟炸機攻擊了對方的鐵路、軍用車輛以及拉合爾附近的防禦工事,把攻擊區域擴展到了巴基斯坦首都拉瓦爾品第以北約200英里的地方。與此同時,由於巴軍繼續向印度境內推進,克什米爾的戰火有增無減。
巴基斯坦空軍派飛機轟炸了戰區附近的地面目標,還襲擊了印度的一些機場和雷達站。正在執行巡邏任務的印空軍戰斗機截擊了一些來襲飛機,被迫進行空戰。在一次空中遭遇戰中,有3架F-86「佩刀」式噴氣機在執行攻擊印度的亞當布爾空軍基地任務時,剛好要抵達目標,就遇上4架「獵人」式飛機的攔截。巴基斯坦參戰的飛行中隊長阿拉姆在論及約翰·弗里克爾所著的《為巴基斯坦而戰》一書時說:「……我不會忘記,當我命令我方飛機投掉副油箱時,這些全新『獵人』式飛機的表現是多麼出色。『獵人』式也投掉了副油箱,我們開始交戰。戰斗沒有持續多久,經一陣掃射之後,我只見敵人4號飛機搖搖晃晃栽了下去,變成一個大火球,盡管當時還不能肯定我是否將其擊中。這一次,我們在數量上是勢均力敵,但我再也未在這么低的高度以這樣低的速度進行空戰。3架『佩刀』式對3架『獵人』式以低空慢速度飛行,各自設法接近對方的尾部。
「戰前,我們對『獵人』式飛機略有一些了解,由於此種飛機裝有機動飛行襟翼,可能在轉彎上高出佩刀式飛機一籌。在這次遭遇戰中,當我看到我的對手放下襟翼時,我們彼此相距很近,還不到1,000英尺,所以我也放下襟翼,盡管我們的速度比限制速度高得多(限制速度每小時約185海里),我當時的飛行速度每小時約200海里。但是我發現唯一要做的就是放慢速度,在那傢伙後面飛行是不成問題的,因此我再次拉起占據有利位置。
「我們繼續進行尾後追擊,我很快又擊落了第二架敵機。在轉彎過程中我開始拉大約5個過載,但當速度減下來時,我開始拉大約不到2個過載。
「在空戰中,我可以看到其他5架飛機,只見我的一位僚機,『屠夫』艾哈邁德中隊長擊中了他前面的一架『獵人』式飛機,我想是打中了對方的機翼,因為白色的煙霧正在從油箱里冒出來。我們在亞當布爾約40英里的區域內戰鬥了4—5分鍾,我擔心印度可能會派更多的戰斗機至格鬥現場,所以我下令小隊的全體成員返航。」
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空軍的另一支「佩刀」式突擊力量在飛往印度空軍基地哈爾瓦拉途中,遇到了數量不下10架的「獵人」式飛機。盡管「佩刀」式飛機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三名飛行員與為數眾多的「獵人」式飛機進行了空中周旋,擊落了敵機數架。但是,剩下的「獵人」式飛機最後追上了「佩刀」式。據印度空軍官方就這次空戰的報告說:「在第一次小規模沖突中,一架『佩刀』式飛機被甘地中尉駕駛的『獵人』式擊落」。拉索爾中尉從右側接近,在650碼的距離外開火,而且還呼叫其僚機內布中尉從左邊向F-86飛機發起攻擊。報告繼續說,「拉索爾繼續逼近敵機,從500碼以外的距離再次開炮……。這一次這架佩刀式飛機受到了致命的打擊……,墜落到離機場5—6英里遠的地面成了一片火海。」
內布雖是位新手,但他還是逼近第二架「佩刀」式飛機,從400碼處開火。
「巴基斯坦飛行員……將飛機突然拉起。內布……迅速逼近,距離不到100碼,這時『佩刀』式成了最理想的攻擊目標。當炮彈打中『佩刀』式的左翼,他見機身碎片紛落而下。當最後一架『佩刀』式飛機在空中被擊中墜到地面的時候,頓時煙霧騰起,瞬間變成了一片火海。」
巴方聲稱在這一天的空中和攻擊地面飛機的戰斗中共擊落擊毀印機22架。6日那天夜間,巴基斯坦空軍出動B-57輕型轟炸機襲擊了印度的一些機場,印度空軍也出動「堪培拉」式轟炸機攻擊巴基斯坦機場,以此進行報復。巴基斯坦的一架B-57被高射炮火擊落。
9月7日第七天 第七天戰斗的特點是大規模的空戰。印巴雙方各向對方的全國城市和機場發動了空襲。印度聲稱它的飛機轟炸了巴基斯坦的薩戈達和傑格臘拉空軍基地。
在這天清晨對傑格臘拉的一次襲擊中,6架印度空軍的「神秘」式Ⅳ型飛機突然空襲巴機。據巴基斯坦稱,這次襲擊沒有造成什麼破壞,而有兩架「神秘」式飛機被擊落,一架是被高炮擊落的,另一架是被能做出迅速反應的F-104擊落的。當「神秘」式飛機正要退出戰斗,那架F-104緊急起飛尾隨直追。在與剩下的4架「神秘」式飛機的空戰中,F-104被炮火命中,飛行員跳傘逃生。
攻擊之後,一個由四架F-86F和一架F-104組成的飛行小隊投入了戰斗,掩護機場。駐薩戈達機場的第11「佩刀」式飛機中隊的中隊長穆哈默德·阿拉姆是擔負空中掩護的飛行員之一。在早先的「神秘」式Ⅳ型飛機攻擊的幾分鍾之內,巴基斯坦的地面引導站提醒阿拉姆中隊長注意有6架「獵人」式飛機正接近機場。在一場不到一分鍾的壯觀空戰中,阿拉姆一人單槍匹馬擊落了4架「獵人」式飛機。在《空軍熱心家》雜志上,他撰文寫道:
「我看見4架『獵人』式飛機正在俯沖攻擊我們的機場。因此我投掉副油箱,穿過己方的高炮火力,向敵人俯沖追擊。幾乎就在同一時刻,我發現我後面大約1,000英尺處(305米)還有兩架『獵人』式飛機,因此我暫不去追趕前面的4架敵機,而將飛機拉起,去追擊後面的兩架。前面的『獵人』式飛機突然停止了試圖對薩戈達機場的攻擊,後面的兩架飛機轉向了我。此時我飛的速度比對方快得多一一即我必須每小時約以500海里的速度飛行(925公里/小時),為了避免超越他們,我將飛機拉起,當它們朝印度方向返航時,我從反方向接近……,我捕獲了最後一架飛機,從後面進行俯沖,俯沖過程中我把高度降得很低。『獵人』式飛機比『佩刀』式飛得快,每小時大約只快50海里(92公里/小時),但其加速性能好得多,因而能迅速拉開來。鑒於我是在俯沖,我仍然飛得比我的對手快,而當他飛出航炮射程時,我發射了兩枚GAR-8(AIM-9B)『響尾蛇』導彈中的第一枚……。由於我們飛得太低,我看到導彈打到地上,沒有能夠命中目標。
「薩戈達東部地區有許多高壓線,其中一些離地面只有100—150英尺(30—45米),當我看到兩架『獵人』式為避開一根電纜拉起時,我發射了第二枚導彈。導彈在我前面閃電般地飛出去,但我沒見其引爆。我仍記得當時我要做的下一件事情就是沖到其中一架的前面去,當我回頭看時,發現對方的座艙蓋沒有了,機內的飛行員也不見了。顯然他已將飛機拉起跳傘了,就在這時我看到飛行員正乘降落傘下降……。我已經看不到另外五架『獵人』式飛機了,但我立即想到他們可能減速了……。我還剩下許多油,所以我准備以50—60英里的速度差追上他們。
「我剛好飛越傑納布河,這時我的僚機呼叫發現目標。我也同時發現了他們,五架飛機正以十分整齊的戰斗隊形飛行。他們的飛行高度大約100—200英尺(30—60米),時速約480海里(890公里/小時),正當他們進入我的機炮有效射程之內時,他們發現了我,全都向一個方向脫逃、爬高,然後向左急轉彎,變成了一個緊密的縱隊隊形。當然這是他們的一大錯誤。如果敵機向你沖來,意思是說敵人戰斗機接近於你的距離還不到3,000英尺(915米)時,你就要通報機群立即退出戰斗。
「這是在慌亂之中以飛機的性能極限做的一種機動動作,分散編隊,繞到對手的後面占據有利地位,使自己免受攻擊。然而,印度空軍小隊沒有一個向另一方向脫離,夾擊我們的進擊。他們簡直全部呆在我們的前方不動。
「一切都發生得如此之快。我們全都在進行急轉彎,拉大於5的過載,或正好處在『佩刀』式飛機非常精確的雷達測距射擊瞄準具的極限上。我想我們用不著完成270多度的轉彎(每秒轉彎12°左右),就可將4架『獵人』式飛機全部擊落。在每一種情況下,我的眼光都不離開『獵人』式座艙蓋上的反射點,實際上是進行提前角的修正。
「成為我這次出擊的第五個攻擊目標開始噴出煙霧,接著在約1,000英尺處(305米)翻了個底朝天。我想他正在作劃大圈的橫滾,如果前面的人知道他在干什麼,這對追擊者來說是低空飛行十分危險的機動動作。我幾乎是在翻轉飛行,我立刻意識到我可能追不上他了,於是我改為傾斜飛行,並向下壓機頭。我再次開炮是在很近的距離上,即約600英尺(180米)左右。這一次敵機在我前面爆炸了。四架飛機的飛行員沒有一人跳傘,全部被擊斃。」
和阿拉姆一起飛行的飛行員也目睹了這場壯觀戰斗。阿拉姆是一位經驗非常豐富的飛行員,飛「佩刀」式飛機在1,400小時以上,在與皇家空軍共同執行任務時也飛過「獵人」式飛機,因此他了解對手的實力和弱點。
據巴基斯坦報道,印度空軍擴大了這場沖突,轟炸了該國中東部的達卡、倫格布爾、吉大港、傑索爾等城市和西部的卡拉奇。印度發言人指責巴基斯坦派「佩刀」式飛機襲擊加爾各答附近的加拉欽德機場,有三架飛機被地面炮火擊落。而巴基斯坦沒有詳細說明己方的損傷情況,卻說在空中和地面摧毀了印度24架飛機。印度地面部隊對錫亞爾科特發動了一個營規模的突擊,以減輕來自切姆布前線的壓力。
9月8日第八天 戰斗繼續在克什米爾地區和拉合爾外圍進行,並在加德拉(卡拉奇以東約200英里處的一座邊境城鎮)發生了戰斗。敵對雙方繼續派飛機對地面部隊進行空中支援,並互相襲擊對方的機場。雙方旨在削弱對方空中力量的作戰主要不是靠空中格鬥,而是巴基斯坦派B-57、印度派「堪培拉」式飛機在夜間襲擊對方的機場。印度聲稱在戰斗發生的第5和第6天里,摧毀了巴機21架,己方的損失則很小。巴基斯坦空軍利克·馬利克·努爾·汗少將駁斥了印度人的說法,稱其空軍自9月1日開戰以來擊落印機28架,擊毀地面飛機26架。
9月9日第九天 不宣而戰的戰爭在印巴邊境一帶的好幾個地方展開。巴基斯坦空軍派飛機在夜間襲擊印度的機場,印度空軍則報道說,它的飛機擊中了卡拉奇市內和周圍的目標。巴方發言人反駁了印度擊毀21架巴基斯坦飛機的說法,只承認有5架飛機被對方擊落。
9月10日第十天 據報道,在印度空軍戰斗轟炸機突擊吉大港、傑索爾以及其他目標的同時,戰火漫延到了東巴基斯坦與印度接壤的邊界。在這一帶,印度的警察和軍隊與巴軍交戰。與此同時,西部戰場的地面戰斗仍在繼續,雙方都沒有報道取得重大戰果。進行巡邏的巴基斯坦「佩刀」式飛機和印度的「蚊蚋」式飛機在印度境內的卡蘇爾附近發生空戰,雙方都宣稱擊落了對方的飛機。
據西方軍事情報人員估計,自戰鬥打響以來的十天里,印度空軍損失飛機共45架,巴基斯坦空軍的損失可能稍大一些。
9月11日第十一天 戰斗仍在進行,印巴雙方都增補了新部隊,但沒有哪一方能夠打破僵局。印度空軍聲稱在阿姆利則附近襲擊一個雷達陣地時擊落了兩架F-86F「佩刀」式飛機。
9月12日第十二天 由於印度軍隊為奪取地面戰斗的勝利連連發動攻勢,阿姆利則和拉合爾之間以及錫亞爾科特附近的戰斗進行得更加激烈。雙方都出動飛機支援地面軍隊作戰、進行空中戰斗巡邏以及夜間突擊對方機場。
9月13日第十三天 在有坦克和裝甲部隊參戰的一次大規模戰斗之後,印軍推進到了錫亞爾科特城附近。盡管巴基斯坦軍隊進行猛烈反擊和從空中進行密集轟炸,印機還是成功地掩護和支援了印軍的這次向前推進。「堪培拉」式飛機在夜間出擊,轟炸了巴基斯坦的空軍基地。巴基斯坦發言人聲稱用高射炮火擊落了兩架印機。巴戰斗機和轟炸機也保持不敗,據說在空戰中打落了印度的一架「蚊蚋」式飛機,對己方地面軍隊進行了近距空中支援,同時也轟炸了對方的機場。
9月14日第十四天 至此為止,地面戰斗已顯稍息,但空戰仍有增無減。印度「堪培拉」式飛機在夜間襲擊了對方的機場。巴基斯坦空軍的F-86F和B-57型飛機全天攻擊印度部隊和目標。
巴方發言人承認有一架F-86F在與「獵人」式飛機的空戰中被擊落。但是,發言人聲稱巴基斯坦在前兩天的戰斗中擊落了11架印機,據他們講,兩架「神秘」式Ⅳ型和一架「獵人」式在拉合爾地區被高射炮火擊落,5架毀於地面,8架(含2架「獵人」式)在空戰中被擊毀。
9月15日第十五天 在拉合爾地區出現暫時平靜時,而印軍卻緩慢地向錫亞爾科特推進。前一周,聯合國秘書長吳丹穿梭於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以促其停火。印巴雙方原則上同意停火,但在停火條件上分歧很大。巴基斯坦發言人說,在一次夜間突擊中,一架F-86F攜帶的AIM-9B「響尾蛇」式導彈擊落了印度的一架「堪培拉」式飛機。
9月16日第十六天 雙方軍隊在錫亞爾科特和查溫達附近的戰斗中打得難解難分,但沒有報道取得重大戰績。印度發言人宣稱自沖突發生以來,印軍摧毀了巴基斯坦250輛坦克和55架飛機。巴基斯坦說它已經粉碎了印度最近企圖奪取錫亞爾科特的嘗試,其間摧毀了36輛坦克。巴空軍的「佩刀」式飛機在空戰中再次與印度空軍戰斗機交戰,雙方都聲稱自己取得了勝利。
9月17日第十七天 戰火繼續在錫亞爾科特周圍、拉合爾地區利切姆布附近漫延。印度「神秘」式飛機和「堪培拉」式轟炸機在夜間對巴機場實施阻滯攻擊,破壞其跑道。「獵人」式飛機襲擊戰斗地帶附近的部隊集結地。據報道,巴基斯坦「佩刀」式飛機在通往錫亞爾科特戰斗地區途中,摧毀了對方大量卡車運輸隊車輛。巴基斯坦的B-57轟炸機襲擊了新德里以西90英里處的錫爾薩機場。
9月18日第十八天 隨著聯合國停火協議的即將實現,戰局得到大大緩解。但是,雙方仍在相互進行炮擊,並從空中襲擊對方。進行巡邏的「佩刀」式飛機和「蚊蚋」式飛機在巴基斯坦領土上空發生空戰,結果1架「佩刀」式被擊落。
9月19日第十九天 地面沖突只是斷斷續續在火炮和坦克之間進行,但空戰仍不斷發生。印度出動了若干架次的「神秘」式飛機,在拉合爾地區上空對其地面部隊進行近距空中支援。「蚊蚋」式飛機在巡邏時攻擊了4架F-86F飛機,據說擊落了其中的兩架,而己方安然無恙。巴基斯坦的消息靈通人士承認損失了一架F-86飛機,但又聲稱巴機也擊落了印度的一架「蚊蚋」式飛機,飛行員被巴軍俘獲。
9月20-23日的三天 印巴之間繼續發生小規模沖突,雙方都在進行空中巡邏和互擊對方的領土。9月20日,巴基斯坦發言人宣布,「佩刀」式飛機在拉合爾地區擊落了印空軍兩架戰斗機,己方損失了一架F-86F。翌日,在突擊巴機場之後返航的一架「堪培拉」式飛機被F-104發射的「響尾蛇」式導彈摧毀。
9月22日,印度接受了聯合國安理會提出的停火建議,次日,巴基斯坦也採取了同一行動。
『伍』 印度和巴基斯坦沖突的歷史根源是什麼
克什米爾爭端
根源:克什米爾問題即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現在的克什米爾地區是查謨-克什米爾的簡稱,包括克什米爾谷和查謨平地,這本來是兩個獨立的邦國。查謨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克什米爾居民卻基本上信奉伊斯蘭教。1846年查謨首領從英國人手中買下了被佔領的克什米爾。而克什米爾人口數倍於查謨。這就種下了後來爭端的根源。
爭端:克什米爾爭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對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主權紛爭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它是英國在撤出印度時留下的。獨立前的印度,行政由兩部分組成:英屬印度和土邦。英屬印度11個省中間夾雜著大約550個的土邦,克什米爾就是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據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頓方案 」,土邦地區歸屬則由當地的王公來決定,但是土邦必須考慮所在地區的地理因素。
緣由: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克什米爾爭端由此產生。
協議: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戰爭之後,雙方簽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聲稱雙方將恢復兩國間的正常關系,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爭端。但是在關鍵的克什米爾問題上,《宣言》僅僅表明雙方都陳述了各自的立場。至於公民投票、軍事人員的活動范圍等關鍵問題均未提及;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沖突後簽署了《西姆拉協議》,要求雙方舉行雙邊會晤最終解決克什米爾問題。
『陸』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巴基斯坦與印度原來是一家人,印度原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國。
1857年莫卧兒帝國(包括今印度和巴基斯坦)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6月英國頒布了《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4日宣布獨立,成為巴基斯坦自治領。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為英聯邦成員國,1971年東部地區脫離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印巴分治
獨立後的印度共和國面臨著一系列嚴重問題,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帶來的後遺症。獨立後第一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就由於克什米爾爭端而爆發軍事沖突。
尼赫魯執政時代,印度傾向於社會主義,並仿照蘇聯制定了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
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大獲全勝,但也付出了倒向蘇聯的政治代價。印度於1975年吞並錫金王國,將原錫金王國設為所謂的錫金邦。21世紀初的印度,已成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
『柒』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系及歷史恩怨
關系:
①歷史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本是同根生。在十幾個世紀中,生活在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1947年6月3日,英國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公布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由此種下了印巴兩個國家持續半個多世紀沖突的禍根。
②宗教
按照蒙巴頓分治方案,巴基斯坦由東、西兩部分組成,分別稱為東巴和西巴。東、西巴被印度隔開,相距約2000公里。東巴人絕大部分屬孟加拉族,操孟加拉語;西巴人分屬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幾個民族。兩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盡相同。東、西巴合為一體的基礎僅僅是伊斯蘭教。這種地理上的相互隔絕,民族、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極易為內部分裂和外來干涉勢力所利用(東巴也就是現在的孟加拉)。
恩怨
像這樣根據宗教原則劃分兩個國家是史無前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許多是同一個民族,就是由於宗教信仰不同而互相仇視。而且由於各種原因,許多信仰印度教的留在了巴基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遺留的最難解決的問題就是克什米爾問題。克什米爾的統治者信仰印度教,而許多群眾信仰穆斯林。根據統治者的意志克什米爾加入了印度,但是當地許多人要求加入巴基斯坦。印度和巴基斯坦剛剛獨立的時候就因為克什米爾問題爆發戰爭。以後又進行了兩次,問題始終沒有解決。
1971年,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國土分成東西兩部分的歷史正式結束。
印度簡介
【簡 況】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創立了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把佛教定為國教。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形成中央集權大國,統治200多年。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398年,突厥化的蒙古族人由中亞侵入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開始入侵印度。1757年印度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947年6月,英國通過「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憲法正式生效,印度成立共和國,同時仍為英聯邦成員。
【政 治】 印度獨立後長期由國大黨統治,反對黨曾在1977年至1979年、1989年至1991年兩次短暫執政。1996年後印度政局不穩,到1999年先後舉行3次大選,產生了5屆政府。1999年至2004年,印度人民黨為首的全國民主聯盟上台執政,瓦傑帕伊任總理。2004年至2014年,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執政,曼莫漢·辛格任總理。2014年4月7日至5月12日,印度舉行第16屆人民院選舉,印度人民黨贏得人民院過半數席位,成為第一大黨,在中央單獨執政,納倫德拉·莫迪出任總理。
【憲法】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規定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捌』 印度和巴基斯坦共發生了幾次戰爭,勝負如何
影響印度和巴基斯坦關系的主要障礙是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為了該地區的歸屬問題曾打過三次大仗。
第一次印巴戰爭
1947年10月,克什米爾土王哈里·辛格宣布,該地區將歸屬印度,並已經和印度簽署了正式合並協議。印度軍隊隨後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武裝展開激戰。這場沖突愈演愈烈,終於在同年底發展為印巴雙方的大規模軍事沖突,即第一次印巴戰爭。最終印軍從巴基斯坦武裝手中終於奪回了有著重要戰略價值的乍吉山口,打通了克什米爾東西的聯系。應該說第一次印巴戰爭印度取得勝利。
戰爭最終沒有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印巴兩國不得不把該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1948年8月13日和1949年1月5日,安理會兩次決定克什米爾問題交由克什米爾人民自己來決定。但是,印度認為,克什米爾問題已經由1947年10月26日其土王與印度簽署的協議解決,而反對由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歸屬。
1949年7月29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簽署協議,在克什米爾地區劃定停火線。
第二次印巴戰爭
第二次印巴戰爭又稱作「第二次克什米爾戰爭」,印巴雙方沒有正式宣戰就匆匆進入了戰爭狀態。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隨後巴基斯坦正規部隊在8月14日也捲入沖突。印巴兩國軍隊在克什米爾停火線附近山地展開交戰,印度軍隊在猛烈炮火支援下攻佔了巴方控制線一側的多處山嶺。雙方在戰斗中動用了空軍支援地面戰斗並展開激烈空戰。最終巴軍不僅在南部擊退了攻入巴基斯坦國境的印軍,而且乘勢推進到印度國境內6千米,共佔領了約1200平方千米的印度國土。因而第二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獲勝。
1965年9月20日,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印度和巴基斯坦於9月23日同時宣布:接受聯合國的調停,全線停火。1966年1月4日至9日,在蘇聯政府的斡旋下,印巴兩國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區。第二次印巴戰爭就此結束。
第三次印巴戰爭
1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印巴戰爭爆發。23日,巴總統葉海亞·汗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巴軍全力抗擊印軍。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在三個作戰方向的印軍先後完成對達卡合圍攻擊的作戰准備後,印軍開始向達卡發起總攻。12月15日,印軍完成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達卡的合圍,海、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切斷了東巴與西巴以及外部的任何聯系。在這種情況下,東巴守軍於12月16日向印軍投降,東巴戰場的攻防作戰遂告結束。 因此印度於12月17日宣布,在西巴地區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西巴戰場的作戰行動至此結束。 所以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成為勝利方。
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了孟加拉共和國。此外印度還佔領了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320平方公里的土地。1972年7月,印巴簽署了《西姆拉協定》,雙方同意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尊重1971年雙方停火後形成的實際控制線。
『玖』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是這么回事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關系時緊時緩,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沖突幾乎從未中斷。兩國不斷交惡的原因,歸根到底是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問題是「分而治之」殖民地政策造成的。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簡稱,位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阿富汗之間,面積約為19萬平方公里。
克什米爾情況很特殊,它處於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的考慮在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爾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將近80%卻是穆斯林。
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數決定原則,應該歸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顯然印度會被優先考慮。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未能得到解決。
(9)巴基斯坦與印度沖突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印巴最近沖突
2019年2月14日下午15時左右,在印控克什米爾斯利那加以南約27公里的普爾瓦馬地區,武裝分子用一輛載有爆炸裝置的車輛對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的一個車隊發動了自殺式襲擊,造成至少40人死亡,多人受傷。
2月15日,印度宣布取消給予巴基斯坦的最惠國待遇,並將從巴基斯坦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200%。
18日,在印控克什米爾南部地區,印度宣稱打死3名可疑武裝分子,沖突造成印方4名士兵和1名警察死亡。同日,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穆罕默德·費薩爾在推特上表示,巴外交部決定臨時召回駐印度大使。
2019年2月27日深夜,巴基斯坦外長庫雷希緊急給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通電話,通報巴印局勢最新情況,希望中方繼續為緩和當前緊張局勢發揮建設性作用。
2019年3月初,應巴基斯坦方面邀請,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對巴基斯坦進行訪問,就印巴局勢與巴進行溝通。
2019年3月4日早上,巴基斯坦和印度軍隊在克什米爾爭議地區彼此向對方陣地開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