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玉米產量多少

印度玉米產量多少

發布時間:2022-07-25 18:31:34

❶ 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 泰國 越南 緬甸 寮國 各國玉米種植面積 品種 產量

,印度尼西亞農業部種植司司長阿馬德-曼格加-巴拉尼本周一表示,由於政府推廣種植新品
種甘蔗,加上糖廠添置新的製糖設備,估計2009年度印度尼西亞的食糖產量將達到330萬噸的水平。

按照印度尼西亞政府的預測,估計2008年度印度尼西亞的食糖產量將從2007年度的240萬噸增至260-280萬
噸。

巴拉尼表示,政府不僅希望擴大甘蔗種植面積,而且希望擴大新品種甘蔗的種植量,另外,目前爪哇地區部分
糖廠為提高生產力已開始淘汰陳舊的製糖設備。

印度尼西亞國內生產的白糖主要供居民消費,但國內食糖產量還不足以滿足全國2.20億人的食糖消費需求。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最大的食糖進口國,根據印度尼西亞農業部掌握的情況,估計2008年印度尼西亞的甘蔗
種植面積將增長3%,從2007年的419,718公頃增至432,354公頃(約合107萬英畝)。

往年印度尼西亞不僅進口工業用糖,還進口居民用糖,其主要從泰國和澳大利亞兩國進口所需的食糖。數據顯
示,2007年印度尼西亞共進口了45萬噸居民用白糖,為填充國內食糖庫存,今年印度尼西亞還打算進口11萬噸
白糖。

❷ 中國在世界農業大國排名第幾位

第一啊,2016年全球糧食總產量排名:中國的 5.57 億噸第一,美國4.43 億 噸第二,印度2.94億 噸第三,俄羅斯1.03億噸第四,巴西1.01億噸第五。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大國,而且農業生產種植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四大糧食作物中,有兩個都是發源於中國,它們分別是大豆和稻穀。 就拿我們的水稻來說,目前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畝產達900~1000公斤,這是其他國家可望不可及的產量。 早在201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高達6.1億噸以上,其中,多個糧食品種總產量位居世界前列。 玉米總產量為2.15億噸,位居世界第二。 稻穀總產量為2.08億噸,位居世界第一。 小麥總產量為1.3億噸,位居世界第一
而在我國糧食生產最多的省份分別是黑龍江(6019萬噸)、河南(5973萬噸)、山東(4723萬噸)。 不過目前,中國有兩個最突出的人口問題: 一個就是人口總量,我們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國,人口不斷增加,而耕地卻日趨減少,糧食壓力倍增; 另一個就是老齡化,人口總量變多,但勞動力卻下降了,這也將是一個隱患。
拓展資料:中國並不是世界大米、小麥、粗糧和肉類產品的主要貿易國。自2003年以來,中國在滿足了自身消費增長需要之餘,還向國際市場上出口了大米、小麥和肉類產品。雖然中國是粗糧的純進口國,但中國的進口量遠小於歐盟、日本、韓國、墨西哥等國家,近兩年來進口量也沒有出現激增。而澳大利亞等傳統出口大國的出口量因為乾旱而銳減,歐盟的進口在2007年出現了激增。
長期以來,發達國家的巨額農業補貼嚴重扭曲了貿易,人為壓低了國際農產品價格,致使發展中國家的中小糧食生產者和農民不得不放棄農業生產,轉而生產其他經濟作物,致使許多中小發展中國家的糧食自給能力嚴重不足,大量依賴進口來維持國內糧食供應。同時,多年來,自由貿易比較優勢理論的傳播也鈍化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發展自身農業生產的願望,天真的認為世界糧食供應永遠是充足的,可以完全依賴便宜的進口來替代國內生產,這也是許多國家對這次危機的爆發和持續准備不足的潛在原因。

❸ 糧食是人類的必需品,各國糧食的單產為多少

中國是世界第四大耕地面積,世界上最多的糧食33542017年生產了6.179億噸,加上其他油料作物,總計超過6.6億噸。當然,中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年進口總量超過1億噸,其中絕大多數是大豆。美國的糧食產量約為4.4億噸,在全球排名第二,加上大豆等油料作物超過5.5億噸。印度的糧食產量是全球第三大約3.136億噸。另外,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

美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年產量超過1億噸,但其中絕大多數是大豆。美國每年的糧食產量約為4.4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加上大豆的產物,糧食的年產量將超過約5.5億噸。

印度的糧食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年產量達3.136億噸。美國是世界價格的糧食出口監,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監。實際上,印度人口也已經接近13.5億,但中國的13.95億人口緊隨其後,印度的糧食產量為什麼與中國相差這么大?其中形成的現車原因主要是印度的飲食結構不同。印度的很多居民主要以素食為主,印度絕大多數人口每天只吃兩餐,這為印度省下了很多糧食,在糧食供需方面沒有中國那麼大。

❹ 為什麼印度在人均糧食產量只有中國一半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大量出口,而中國卻要大量進口糧食

首先,糧食有許多種,包括玉米、大豆、紅薯、大米、小麥等印度和中國的糧食作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有很大的差別。

題目中可以作為人們日常吃的糧食只有大米和小麥,而在這兩種作物上,印度和中國的糧食產量的差距不是那麼的大,中國的大米產量1.44億噸,小麥產量有1.26億噸,總量共2.7億噸;而印度的大米產量約1億噸,小麥產量有0.9億噸,總量共1.9億噸。

而且,印度的主要經濟來源就靠農業,所以貧窮的人們需要通過賣出糧食來讓自己獲得錢財買一些生活必需品,維持生活的正常運轉。而中國則不一樣,擁有現代化的農業工具。

❺ 2019年世界各國的糧食產量有多少

2019年,中國糧食產量6.8億噸左右,印度的糧食產量約為3.136億噸。另外,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而印度則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俄羅斯1.4億噸左右。

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糧食產5.5億噸,其中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中國、美國、印度的糧食產量位居前三。廣義上的糧食的范圍很廣,不僅包括小麥、玉米和水稻等,還可以包括豆類、薯類、油菜籽等。

如果加上大豆,那巴西的糧食(廣義糧食)的產量則在2億噸以上,並且巴西還是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國。印度尼西亞的糧食產量也在1億噸以上,約為1.09億噸,全球第六名,也是東南亞各國中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

❻ 中印兩國的耕地和糧產量各是多少

我國和印度是亞洲比鄰的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土地資源和糧食市場均為兩國國計民生中最重要的問題。同為發展中國家,面對土地有限和人口增長的雙重壓力,在發展中有許多共同的困難。對兩國有關農業及糧食市場進行相互比較和研究,對發現問題,相互借鑒,會有一定幫助或啟發。

一、耕地和人口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國土面積328.7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0.5億。人口密度為319人/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134人/平方公里)的2.38倍。但印度國土可利用率遠高於我國,印度耕地約1.2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5%,而我國耕地僅占國土的13.54%。按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我國耕地面積1996年為1.30039億公頃,2001年已降至1.27億公頃,而且其中常用耕地為1.05826億公頃,臨時性耕地為0.21256億公頃。由於兩國均為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土地和耕地資源統計困難,要做到十分精確有相當的難度。所以,模糊一些看,我國國土面積雖然遠大於印度,但可利用的耕地面積,基本與印度相同。那麼由於我國人口多於印度,人均擁有的耕地面積就明顯小於印度。我國人均耕地為0.1公頃,印度為0.15公頃。中印兩國均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我國鄉村人口為7.6851億,占人口總數的59.47%。中國農村統計年鑒中,我國2003年農村在冊人口為9.3751億,占人口總數的72.55%。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大量農村人口進城上學、務工,或開辦鄉鎮企業,脫離了農業生產,這部分人生活狀況已基本城鎮化了。國家統計局的鄉村人口數據,就是考慮到這一基本事實,在鄉村人口數中,減去了長期脫離農業生產的這部分人,因此,鄉村實際人口數遠低於在冊人口。即使如此,我國農村人口也高於印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2002年的數據,印度農村人口為5.5328億,占人口總量的52.7%。按國家統計局的較低數據,我國農村人口比印度多2.1523億。農村人口多於印度,而耕地面積基本持平,可見,我國農業生產所面臨的窘境要甚於印度。

印度穀物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少的年份有0.9億多公頃,多的時候也不過1億多公頃,幾十年來變化不大。而我國近幾十年來穀物種植面積有減少趨勢。可以稍感欣慰的是我國貧困人口遠少於印度,印度貧困人口為3.2億,而我國僅為3000多萬。但據我國專家介紹,我國有很大數量的人口處於貧困邊緣,在農產品生產可以增收時,他們就處於貧困線之上,當市場情況不利於農產品生產增收時,這部分人就可能掉到貧困線之下。加上這部分處於邊緣的人口,我國的數字就高達7000萬人以上。

我國GDP遠高於印度,2003年為1.4082萬億美元,同期印度只有0.558萬億美元,我國是印度的2.5倍。人均GDP我國為1089.9美元,印度為531.6美元,印度只相當於我國的1/2。

二、糧食產量

中印兩國糧食產量十分懸殊,據國家統計局及其引用的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即使是2003年我國糧食產量比較低時也相當於印度的近兩倍。我國為4.307億噸,印度為2.49億噸。當然,我國人口也多於印度,產量多一些是應當的。但不能忽視的是,我國是在耕地面積與印度基本相同的條件下生產了如此高數量的糧食。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我國農業的生產技術高於印度,同時要清醒地看到,印度產量低,說明其生產力發展還有巨大潛力;我國產量高,繼續在有限耕地上再提高產量難度就相對較大。

分品種看,2003年我國稻穀產量為1.6066億噸,印度為1.3351億噸。我國小麥產量為0.8648億噸,印度為0.6932億噸。我國玉米產量為1.1583億噸,印度為0.147億噸。我國大豆產量為0.1539億噸,印度為0.068億噸。兩國稻穀和小麥的差距並不大,考慮到中國人口較多,生產量略多一些是正常的。差距比較大的是玉米產量,我國相當於印度的10倍;其次是大豆產量,我國是印度的2.26倍。

按人均佔有的糧食產量,我國高於印度。上世紀80年代後,我國糧食產量人均佔有量上升較快,1980年我國人均佔有糧食產量為326.7公斤,而印度同期只有216.2公斤。1990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升至393.1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66.4公斤,增幅為20.32%。同期印度也有所增長,人均為235.7公斤,比1980年增加了19.5公斤,增幅為9.02%。2003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為334.3公斤,比90年代有所減少。同期印度為237.7公斤,也略有減少。總體看,我國人均糧食產量比印度多100公斤左右。我國上世紀90年代末的1996-1999年曾連續4年人均糧食產量超過400公斤,而印度從未達到過300公斤。

分析上述數字,中印兩國糧食供應量的巨大差異給人以深刻印象。一般認為,糧食的消費基本是一個常量,有一定剛性,過快增加或過快減少都是不現實的。如果說中印兩國因人的特殊性使消費有一定差距,還可以理解,但差距達100公斤是難以理解的。那麼是否印度人除糧食外還有其他大量的食物供給辦法呢。答案是否定的。除糧食外的主要食物應包括肉類、禽蛋、水產品、水果、牛奶及蔬菜等。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我國2003年肉類、禽蛋、水產品、水果產量均大大超過印度,只有牛奶產量印度是我國的兩倍多。有資料顯示,印度是養牛大國,2003年印度牛存欄數高達2.261億頭,奶牛佔有相當大比例,所以牛奶產量高,但牛肉產量僅為150萬噸左右。我國牛肉產量達到630.4萬噸。由於我國豬肉產量是世界第一,家禽養殖數量也十分巨大,而豬和家禽所用飼料以糧食為主。所以我國飼養業消耗了大量糧食。而印度以養牛業為主,牛的飼料用糧食較少,所以印度糧食消費量比中國少得多。

三、糧食進出口貿易情況

就2003年的情況看,中國大米出口量為234.4萬噸,同期印度出口了280萬噸。中國出口小麥181.33萬噸,印度出口了500萬噸。中國出口玉米1639萬噸,印度幾乎沒有出口。中國進口大豆2047萬噸,印度沒有進口。中國糧食凈出口為7.73萬噸,而印度凈出口780萬噸。進入2004年中國由於糧食市場價格原因,出口進一步減少,進口進一步擴大,糧食凈進口量達到1930萬噸。而印度盡管大米庫存減少了10%,仍將出口250萬噸;小麥庫存有690萬噸降至550萬噸,仍將保持100萬噸出口量。預計2004年度印度糧食凈出口為350萬噸。

四、幾點結論

1.就農業和糧食生產發展潛力來講,中印兩國各有所長。印度糧食生產的單位面積產量目前較低,提高的潛力很大。由於庫存和財政壓力,印度目前並不急於提高糧食總產水平,而是在保證國內消費的情況下,爭取擴大出口。對此,國家提供一些優惠政策給予鼓勵。印度畜牧業發展受到糧食供給的制約,偏重於消耗糧食少的產業。而我國由於糧食供應充足,繼續發展畜牧業,繼續擴大糧食轉化的規模,仍有很大潛力和市場。

2.印度在相對較低的糧食供給能力和較低的糧食庫存水平下,仍能大規模出口糧食,值得思考和研究。印度對糧食安全的理解和做法均有其獨特性。

3.就貧困人口問題來看,印度雖然多於我國,但我國農村人口比印度多2.16億人,說明我國工業化進程面臨的困難並不比印度小。而且由於我國可利用耕地較少,人均耕地較少,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的國策決不應有絲毫動搖。

4.印度上世紀60年代前還是一個糧食極度短缺的國家,有飢荒之國之稱。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發展,農業取得較大成功,由糧食短缺變為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對於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農業大國來說,的確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國也走過了類似的經歷。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也是以農業為基礎的。沒有農業的穩定發展,國民經濟整體快速持續發展是不可能的。當然,我國在發展中主要應瞄準世界發達國家有益的經驗,在發展中盡量起點高一些,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對印度這樣與我國有許多共同之處、可比之處的國家發展情況加強研究與借鑒,是很有意義的。本文所作研究和比較其實還只是初步的,許多問題有待於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❼ 世界三大糧食產量及分布

1、小麥、稻穀、玉米被稱為三大糧食作物,其產量如下:
【1】小麥 世界播種面積最大、產量最多和分布最廣的糧食作物.1990年小麥播種面積為23150萬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1/3,小麥產量5951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31%.
【2】水稻 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1990年播種面積14580萬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20%以上,年產量5185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27%.
【3】玉米 人們的食糧又是飼料作物,被視為「雜糧」或「粗糧」.1990年播種面積12910萬公頃,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18.5%僅次於小麥和水稻,居第三位.

2、世界小麥生產的分布
世界小麥集中分布在25°N—55°N和25°S—40°S的溫帶地區.
北半球主要有4個產區:西歐平原—中歐平原、東歐平原南部—西西伯利亞平原南部;中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地中海沿岸—土耳其、伊朗—印度河與恆河平原;北美中部大平原.四個小麥帶佔世界小麥產量的90%以上.主要商品小麥區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法國,小麥出口佔世界小麥出口總量的80%以上.
南半球主要分布區:南非、澳大利亞南部、南美的潘帕斯草原等地.
3、世界玉米生產的分布
玉米原產於中美洲,是一種喜溫作物.玉米分布較為普遍,大多集中在夏季高溫多雨、生長季節較長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亞洲和歐洲,佔世界玉米總產量的4/5以上;其中以北美洲產量為最多,佔世界的46.75%,居世界首位.次為亞洲(佔1/5)、歐洲(佔1/7).世界玉米主要集中在三大地帶:①美國中部的玉米帶,生產世界2/5以上的玉米.②中國華北平原、東北平原、關中平原、四川盆地等.③歐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國,經義大利、南斯拉夫,至羅馬尼亞.1991年產量最多的國家是美國(1.89億噸),次為中國(0.99億噸).
4、世界水稻生產的分布

水稻生長的最北限是中國的黑龍江省呼瑪.但主要的生長區域是中國南方、台灣、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南亞、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美國東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區,中國北方沿河地區也種植稻.[2]也就是說,除了南極洲之外,幾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長.

❽ 世界玉米產量最大的國家

美國是玉米的生產大國,目前的玉米產量排在全球首位,其強大的玉米產能背景和技術研發能力使美國穩坐玉米塑料生產的頭把交椅。

❾ 世界十大產玉米國家

美國、中國、巴西、印度、阿根廷、烏克蘭、墨西哥、印度尼西亞、法國、南非。
美國(UnitedStates)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它也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產國,產量為3.775億公噸。目前,中國玉米產量為2.249億公噸,預計未來幾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巴西(Brazil)玉米產量是GDP的主要貢獻者之一,產量為8300萬公噸。印度(India)玉米主要在北方各邦種植,年產量估計為4230萬公噸。阿根廷(Argentina)玉米產量超過4000萬噸。烏克蘭雖然玉米種植面積很小,但是生產的玉米超過3920萬公噸。墨西哥(Mexico)玉米產量為3260萬噸玉米,種植地區主要來自中部,該地區占總產量60%以上。印度尼西亞(Indonesia)是東盟主要的玉米生產國,產量為1900萬噸。雖然玉米產量很高,但它也是主要的玉米消費國。法國每年估計生產1710萬噸玉米。雖然玉米產量很大,但是法國是玉米的低消費國,大部分玉米用於出口。南非玉米年產量估計超過1550萬噸。

閱讀全文

與印度玉米產量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個城市被列車拉來了 瀏覽:548
我想去伊朗旅遊怎麼樣 瀏覽:797
中國人壽財險金融公司怎麼樣 瀏覽:672
800公斤越南盾是多少 瀏覽:976
蝗蟲是怎麼被印度人消滅的 瀏覽:922
槍火義大利2手機版在哪裡下 瀏覽:704
中國四個選擇是指什麼 瀏覽:777
中國國產動畫有多少 瀏覽:215
中國和新加坡時差是多少 瀏覽:960
不會越南語英文怎麼自由行 瀏覽:190
歐若為印度多少 瀏覽:791
義大利的潤滑油在哪裡 瀏覽:610
英國如何買國內葯 瀏覽:667
印度聯邦實力如何 瀏覽:131
英國王室延續多久 瀏覽:270
越南為什麼人口增長過快 瀏覽:47
印尼什麼插座標 瀏覽:967
百香果們為什麼要去義大利 瀏覽:528
中國有多少對列車 瀏覽:209
中國最漂亮山是什麼山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