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印度文明是蘇美爾人創造的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嚴密的社會等級制度,創作了精美的繪畫和雕塑,還有世界上最長的史詩。這塊古老的土地還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誕生地。考古學家麥克唐奈爾認為,從時間上看,蘇美爾文明比印度河流域文明要早一千年,而且蘇美爾文明曾經有過向其他地區擴張的歷史,因此他斷言,印度河流域文明是從兩河流域傳入的,創始人是蘇美爾人。
㈡ 古印度人是什麼人種
1、尼格利陀人
其基本特徵是身材矮小。
2、原始澳大利亞人
由於身體特徵和澳大利亞的土著人非常相似由此而得名。他們大都長頭型,身材矮小,南印度也有分布。比如比爾人,傑糾人,蒙達人,奧朗人,堆德人,孔德人等等。印度之外,斯里蘭卡的維達人為典型代表,所以又稱維達類型人。
3、達羅毗荼人
又叫地中海歐羅巴人種,這一人種從西班牙和摩洛哥到印度都有分布。據有關人類學家研究,它分幾支,早於雅利安人,從不同時期進入印度。這種人的特徵是:長臉型,中等身材,卷發呈淺褐色,唇薄,皮膚為淺褐色。
4、雅利安-旁遮普人
雅利安人一譯亞利安人,歷史上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是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後納粹歪曲了雅利安人的概念,將北歐五國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等地區的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了雅利安人的典型性狀,實際上兩者毫無關系,相距甚遠。
5、東亞人種
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東亞的東亞人種在不同時期,從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南亞次大陸,東亞人種其膚色多呈紅潤色、白色、淡黃色。
長顱型的分布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的土著民中,圓顱型分布在傑德崗等地。
(2)古印度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印度人有著自己的文明,印度人的祖先,是印第安人與蘇門答臘人的後裔,在幾千年的雜婚風俗下,印度出現了白色人種與棕色人。而真正的印度次大陸土著部落人種是像阿育王一樣的尼、藏人種,也都是高度文明的,可是已經消亡了,現在的印度人有七、八成是非洲人的後裔。
從解剖學上來說,印度人和標准白種人的性狀是差不多的。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
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印度人種
㈢ 古印度祖先是俄羅斯人嘛
不是,古印度文明是由自中亞入侵的雅利安人建立,現在印度人是雅利安人與當地土著澳大利亞人種的混血
㈣ 古印度人是什麼人種
印度在歷史上屢遭異族入侵和佔領,因而人種繁多,血統混雜,語言紛亂,素有「人種博物館」之稱。
多數學者認為,印度有以下人種:
尼格利陀人(Negrito)
原始澳大利亞人(Proto Austaloid)
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Mediterranean)
印度的雅利安人
蒙古人種(Mongoloid)
其中既有黃種人也有白種人
㈤ 古印度最早的居民是什麼人
雅利安人,具體的你可以看一下這個http://ke..com/view/2174.htm
網路里只說了是土著人,我也不知道到底指什麼人,知道答案了就告訴我,讓我也開開眼界,擴充一下知識。
㈥ 哪兒的人遷移的古印度創造古印度文明,還有古埃及哪兒的人遷移
今天一般認為古印度文明源出雅利安人,【梵文:âryâ】原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游牧民族,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旁遮普人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這就是印度古文獻中提及的雅利安人,他們往南驅逐古達羅毗荼人,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把雅利安-旁遮普語族的語言帶到了印度。最終古雅利安人和古達羅毗荼人融合成了今天體征獨特的南亞次大陸人。
㈦ 發明的阿拉伯數字的人是古印度哪裡的
阿拉伯數字最初是由古印度人發明的,是公元三世紀由古印度人巴格達發明的。
後來在公元七世紀傳到阿拉伯地區,到了公元十三世紀,經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由歐洲人將其現代化。
由於阿拉伯人的傳播,成為該種數字最終被國際通用的關鍵,所以才被人們稱為「阿拉伯數字」。
㈧ 1、古印度是今天的什麼地方
古印度文明:不屬於今天的印度,主要位於巴基斯坦
一直以來,四大文明古國被認為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在中國,大多數人都以為古印度文明是在現在的印度版圖地域上。本文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事實:「古印度文明」不屬於現在的印度,而屬於現在的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
呾叉始羅古城是原始佛教的聖地,釋迦摩尼佛最初曾在此地布法。阿育王為太子時,曾為此國首領。據說在前6世紀時,此城是佛教十六列國之一的犍陀羅國的都城。
在佛經中,呾叉始羅和原始佛教緊密聯系在一起。傳說佛陀釋迦牟尼早年曾經求學於呾叉始羅。大乘佛教形成於這里。護法阿育王登基之前,曾是呾叉始羅城的總督。從此,在這片與佛結緣的土地上,數不清的僧尼築起數不清的寺院弘道傳法,數不清的信眾刻下數不清的佛像頂禮膜拜。
在呾叉始羅博物館里可以看到各個時期的佛教造像。其中最美的是一尊佛像,世尊雙目微垂,嘴角若抬,好像在冥思,又好像在微笑。
佛經說,阿育王皈依後,大興佛法,廣築堵波(佛塔)八萬四千座,供奉世尊舍利八萬四千枚,其中一座著名的寶塔就在呾叉始羅。因是供奉世尊的,所以稱為「法王塔」(Dharmarajika)。
在呾叉始羅眾多佛教遺址當中,法王塔是相對保存最完好的。周圍殘留的數處屋腳,和虯勁的古木幾株,映襯著塔身,在旁遮普寶石藍般的天空下顯得高大宏武,令人心生敬畏。
中國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到過此地。法顯在《佛國記》中提到有關呾叉始羅詞源的傳說謂:「竺剎屍羅,漢言截頭也。佛為菩薩時,於此處以頭施人,故以為名。」
唐初玄奘到此時,古城已荒廢。百年前的英國殖民地時代,英國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爵士根據《大唐西域記》,在呾叉始羅進行了一系列考古探查,發現了眾多古代藝術品和寺廟遺跡,震驚世界。於是這座古城遺址於19世紀乃被重新發現。
1912~1934年和1944~1945年,J.H.馬歇爾和M.惠勒在此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6.佛教健陀羅藝術起源於巴基斯坦地區
據《大唐西域記》卷三記載,呾叉始羅是北印度地區的古佛國(大正51·884b):「呾叉始羅國,周二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酋豪力競,王族絕嗣,往者役屬迦畢試國,近又附庸迦濕彌羅國。地稱沃壤,稼穡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氣序和暢,風俗輕勇,崇敬三寶。伽藍雖多,荒蕪已甚,僧徒寡少,並學大乘。」
《大唐西域記》雲大城西北七十餘里存有醫羅缽呾羅龍王池,池之東南三十餘里有無憂王所建之窣堵波。城北十二、三里處有月光王舍頭之勝地及經部拘摩羅邏多撰諸論之僧伽藍。城外南山也有無憂王子拘那羅抉目之故地等歷史名勝。
我曾經考證指出,所謂馬其頓亞歷山大東征印度只是近代西方編造的偽歷史神話。因此根本沒有什麼希臘化的運動。我們在巴基斯坦的原始佛教雕像上發現的獨特造型藝術風格——即所謂健陀羅藝術風格,絕非來自蠻荒希臘和歐陸,是原創於印度河流域以及克什米爾地區的佛教古文明藝術,後來逐漸西傳向君士坦丁堡,文藝復興時代這種造型風格傳布到達歐洲。另一個傳播方向則是中國的西域和北魏以及隋唐。也就是說,所謂希臘風格的健陀羅佛教藝術風格,實際原創起源於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的古佛國。
可惜的是此地出土的大量的原始佛教藝術珍品多數已經被英國人掠走。但是此地建有呾叉始羅博物館,陳列出土的一些珍貴文物,使我們仍然得以管窺這個古代偉大的佛教國度的遺跡。
㈨ 古印度和印度有什麼區別
1、本質的不同
古印度是印度大陸曾經最早文明發源時期,印度很長一段時間代表的是印度次大陸的地理名詞,現代印度國家就是指1947年獨立的一個叫印度的國家,他們之間有很深的聯系,卻又有本質的不同。
2、統治者的不同
古印度的歷史十分悠久,早期發源於印度河的文明,而後擴展到恆河流域,形成了恆河文明,創造出燦爛的文化。
大約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500年,來自於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入侵了印並成功成為了統治者,把古印度原住民貶為奴隸,為了固化統治者和奴隸關系,就形成了等級嚴森的種姓制度。古印度時期正式結束。
現代的印度則脫胎於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後來由甘地、尼赫魯領導的國大黨於1947年從英國殖民統治中獨立而來,繼承了英屬印度殖民地的大部分資產,真正的成為了一個叫印度的現代國家,並確立了英語為官方語言。
3、人種的不同
雅利安人佔領印度而後的漫長的歷史中,陸陸續續又來了和雅利安一樣的侵略者,而且是一波接著一波來,這其中有波斯人、馬其頓人、大夏人、塞種人、月氏人、匈奴人、穆斯林游牧民族、蒙古人等,而且都和雅利安人一樣來到印度地區就站穩了腳跟,成為了統治者。
由於幾千年來,印度多個勢力博弈,從屬於原古印度文明地區根本沒有真正統一過,分裂成大大小小邦國,偶爾出現幾個強大的國家,如貴霜帝國、莫卧兒帝國等,但都沒有真正統一過印度,最牛的時候也只是做這一地區的宗主國。
㈩ 古印度是現在的印度么
古印度並非現在的印度。
有人說古印度就是現在的印度,我想這個問題是值得商榷的。
1)古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錫金。
2)古印度在十六世紀被莫卧兒帝國蒙古帝國征服。和同樣被蒙古征服的中國不同,莫卧兒在印度的同志一直延續到英國殖民年代,也就是說是英國的殖民終結了莫卧兒的征服,也就是說,古印度的文明從十六世紀到20世紀印度獨立再沒有復興過,這和中國的區別很大,中國文明沒有同化蒙古,結果不過百年元的統治就被終結,清用自己的文化改造中國文明,結果是滿足文明溶入中國文明。所以,我們可以自豪地聲稱自己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中國的繼承者而印度人,不行。
從一個很簡單的角度可以看出文明繼承者和文明偽繼承者的區別,現在的中國人可以看懂古漢語,至少經過基本的培訓就可以看懂,至少沿用漢字。但是印度人不能。
曾經有人說英語是印度人的優勢,是的,他們選擇英語,放棄了自己的繼承那千年文明的最後機會,他們已經不能稱為文明古國了。因此現在的印度和古印度根本是兩個概念。
參考資料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48959.shtml
參考資料二:http://..com/question/35969320.html
參考資料三:http://..com/question/3308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