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文化斷代了多少年

印度文化斷代了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2-07-26 11:38:51

『壹』 在印度有1700多年歷史的佛教,為何突然消亡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佛教在印度存在過斷代的情況,就連印度的文化都曾經斷代過,更不要提佛教這一個宗教信仰了,而且當初其它國家的入侵導致了印度文化資源的缺失,所以說就連一些佛教文獻都沒有在印度中繼續流傳下去,而且現在大部分的印度人信仰的是印度教,下面是佛教斷代的具體原因。三、印度教的興起

印度教之所以被大量的印度人民所信仰,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印度教吸收了很多其他宗教的優勢以及特點,慢慢的逐漸演化成現在的印度教,當佛教逐漸貴族化的時候,印度教就更適合平民百姓了,到現在印度的一些居民還認為佛教只是印度教的一個分支。

『貳』 印度歷史有多少年呀

印度歷史有5000年。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這個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存在時間有5000多年,比我們國家的文明時間還要長。不過古印度文明並不是一脈相承的,中斷過,而且是中斷過很多次。可以這樣說,古印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外族入侵,改變的非常大。

印度5000年文化歷史

印度文明最早開始於公元前5000年的哈拉帕文明,但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被西北外族雅利安人統治,形成了吠陀文化。吠陀後期,後來演變為印度16雄國,到公元前6世紀末,先是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然後是歐洲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趕跑了波斯人,佔領印度,歷史雖然轟轟烈烈,卻沒有留下任何文獻記錄。

『叄』 古印度消亡了嗎現在的印度有沒有傳承古印度的文明

大約在4000年前,雅利安人生存在中亞,然後一部分向南遷徙到伊朗高原,形成雅利安~波斯人。其中一部分向東分支,通過阿富汗地區入侵印度大陸:種姓制度下的貧富差距無法控制,環境污染嚴重,尤以污染的恆河水和貧民窟環境堪憂。新冠疫情擴散蔓延赴美國後塵,而且完全有超越美國的可能性。

又過了一千多年以後,「雅利安人」來到了南亞次大陸,從印度河流域又進到恆河流域,同時開始了原始社會解體和國家發生的過程,不過至今還沒有確切可考的歷史。,直到英國人佔領殖民印度,印度都只能算一個代表南亞次大陸或印度半島的地理名稱,而再也沒有出現過任何具代表性的統一國家。

,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還算,但希臘波斯恆河也都算,並無中國與巴比倫埃及比肩之之說,從年代上比不了人家。第三,四大源發文明,靠方言根本就沒法溝通,也就不會有統一的歷史觀和相同的文化傳承方式。所以這是值得中國人珍惜和自豪的。

『肆』 古印度文明曾世界領先,為何漸漸隕落,倒退千年,一個原因最致命

古印度是被稱為文明古國之一,曾經與古埃及以及古巴比倫還有中國並稱。當時的地區領土有現如今的印度以及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文化的中心點,對於印度來說,它就像是一個巨型號的各類型文化的聚集地,囊括著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傳統遺跡。

古印度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者和見證者,它的歷史之久遠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一直到現在的二十一世紀。它的跨度更廣可以從西方國家到東方國家,也可以從亞洲地區到歐洲地區,各個領域、各種文明文化的發展印跡都濃縮於印度。

同時,古印度也是一個種姓多、種族多的古國,其中最有名的四大姓就是:婆羅門(多為印度祭司的姓)、剎帝利(多為印度貴族種姓)、吠舍(屬印度平民之姓)、首陀羅(印度奴隸的姓)。

隨著孔雀王朝的覆滅,阿富汗地區的突厥部落漸漸崛起,在整整二十六年間,突厥前後17次侵略北印度地區。雖然沒有最終統治印度,但突厥信奉的伊斯蘭教在印度影響甚大,這一次使得古印度的文明遭到了重創,而且還是徹底性的破壞和毀滅。

不過,也有說法,將印度的衰落和滅亡是因為地界以及環境的影響,以及印度自身發展的局限性,這些都是有可能誘發的原因之一,但是真正導致印度文明隕落還是統治王朝的衰敗,外族的侵略。

『伍』 印度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至今已經有大約5000年的歷史了。

歷史
印度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至今已經有大約5000年的歷史了。來自西北部的雅利安人部落在公元前1500年侵略了這里;他們與當地人的結合創造了經典的吠陀文化(Vedic culture)。此後,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紀侵犯了這塊土地,隨後是12世紀到來的土耳其人,以及15世紀末到達此地的歐洲商人。

在擊敗了當地的莫卧兒帝國後,英國在19世紀成功地獲得了印度全境的控制權,只有少數地區由葡萄牙及法國統治。而由莫罕達斯·甘地和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領導的非暴力抵抗運動終於為印度在1947年贏來了完全的獨立。這塊次大陸最終被分成「世俗」印度以及較小的回教國家巴基斯坦。

雖然印度的經濟成就引人注目,她依然面臨了多項挑戰,例如與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地區的領土沖突、人口膨脹、環境破壞、貧窮以及印度國內的種族以及宗教沖突。

公元前 2350~前1750年間,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又稱哈拉帕文化) 。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 。在吠陀時代晚期(約公元前1000~前600年)出現四大種姓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是為奴隸制萌芽。公元前6~前2世紀,為印度的佛陀時期,是繼印度河文明之後的第二次城市繁榮時期。在此期間 ,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悉達多·喬答摩 (即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 。公元前322年旃陀羅·笈多建立孔雀王朝 ,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約320~540年間,笈多王朝統治時期,形成統一的封建國家。8世紀起 ,阿拉伯人開始入侵 ,1206年建立德里蘇丹王國 ,引進了伊斯蘭文化。1526年巴布爾建立莫卧兒帝國,統一了不同教派和民族,成為世界最強大國家之一。16世紀起歐洲殖民主義者侵入印度,160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1757年印度在普拉西大戰中潰敗,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後,莫卧兒王朝結束 。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47年6月英總督蒙巴頓提出蒙巴頓方案 ,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 ,印度獨立 。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J.尼赫魯出任總理 。尼赫魯去世後 ,1966年他的女兒I.甘地夫人當選為國 大黨領袖和總理 。1977年人民黨在大選中獲勝,M.德賽出任總理 。1980年I.甘地再任總理 ,1984年被暗殺。其長子R.甘地在同年大選中獲勝,接任總理。1989年大選中國大黨失利 ,R.甘地辭職 。同年12月 ,全國陣線領袖V.P.辛格組成印度獨立後第一個少數派政府。1990年11月辛格政府倒台,人民黨領袖錢德拉·謝卡爾在國大黨支持下出任總理,組成較前政府地位更脆弱的極少數派政府。

1991年3月謝卡爾總理因失去國大黨的支持 ,被迫辭職。6月國大黨新主席P.V.N.拉奧組成政府 。1996年5月 ,拉奧領導的國大黨在議會選舉中失敗,宣布辭職。瓦吉帕伊領導的印度人民黨獲勝。

1997年4月組成的新內閣是由人民黨 、社會黨、阿薩姆人民聯盟、泰盧固之鄉黨、馬哈拉施特拉戈曼塔克黨、國大黨(蒂瓦里派)和泰米爾馬阿尼拉國大黨等政黨及無黨派人士組成的聯合政府。

政治
1950年生效的印度憲法規定: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一個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議會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副總統為法定聯邦院議長。1991年6月組成的政府,1993年進行改組 ,總理P.V.N.拉奧。1996年6月 ,印度人民黨的高達贏得議會信任票 ,代替拉奧出任總理。1997年4月,I.K.古傑拉爾出任總理。1998年3月瓦傑帕伊再次被任命為總理。

主要政黨有:①印度國民大會黨(I.甘地派),簡稱國大黨(英)。創立於1885年。②人民黨,1988年成立。③印度人民黨,1980年成立。④印度共產黨, 1933年成立。⑤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1964年從印共分裂出來。

經濟
印度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實行國營經濟和私營經濟並存的「混合經濟」,工業已有相當基礎,重點是基礎工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高科技產品和高精尖技術發展較快,大部分工業品已實現自給。工業總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7% 。農業吸收全印勞動力的70% ,產值占國內總值的38%。農業總產值佔世界第四位。工業已逐漸形成較完整的體系,自給力較強,工業總產值在發展中國家中占第四位。近年來財政赤字、貿易逆差、外債負擔、失業增加、通貨膨脹等問題日趨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貨幣單位印度盧比 ;匯率為31.38盧比兌1美元(1994)。

印度資源豐富,主要資源有煤 、鐵礦石 、鋁土 、鉻鐵礦、錳礦石、鋅、銅、鉛、石灰石、黃金、石油、天然氣 。森林覆蓋率約為20%。國營和私營企業產值分別占工業總產值的30%和60%。化工、冶金、電力設備、石化等重工業產品約占工業總產值的50%。紡織、食品、皮革、紙張等輕工產品約佔27%。近年來電子、精密儀器、汽車、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發展迅速。農村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74%。全國耕地面積約為1.41億公頃 ,其中灌溉面積佔32.8% 。為世界重要產棉國。80年代以後,服務業和旅遊業以高於其他產業的速度發展。政府把旅遊業列為發展重點。主要旅遊點為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運輸以鐵路為主,鐵路也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 。1992年鐵路總長62571千米 ,居亞洲第一位 、世界第四位 。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 。1991年公路總長204萬千米 ,為世界最大公路網之一。有53家海運公司,其中30家承辦遠洋運輸業務。孟買為全國最大港口。其他主要港口有加爾各答、馬德拉斯、科欽等。國際航線通達各大洲主要城市。全國有德里、孟買、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4個國際機場。

印度歷屆政府推行進口替代戰略,獎勵出口,限制進口。主要進口石油及其製品 、珠寶原 料 、化工原料 、機電設備、鋼鐵等。主要出口:珠寶製品、成衣、機械及五金製品、化工製品等。印度為世界最大的茶葉和香料產地。印度外貿最主要的地區為歐共體、亞太和北美。外國在印度最大投資國為英國,其次為美國。近年來,德國和日本投資日增。印度為世界主要受援國之一。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和印度政府與他國雙邊貸款分別占外援總額的60%和40%。前者中的90%由世界銀行集團提供。

軍事
印度軍隊前身是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僱傭軍 。1947年印度 、巴基斯坦分治後 ,在此 基礎上分別建立了海 、陸、空三軍。1978年創建了獨立的海岸警衛隊。總印度公共洗衣場統 是名義上的武裝力量 統 帥 ,內閣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訂、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實際執行者為三軍各自的參謀長。陸、海、空三軍兵力為126.5萬 ,居世界第四位。實行募兵制,入伍年齡16~28歲,無統一服役期限。

文化教育
實行12年一貫制中小學教育 。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學士課程 、2年碩士課程和3年博士課程 。此外,還有各類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著名的大學有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等。

對外關系
印度為不結盟運動創始國之一 。歷屆政府都強調不結盟為其外交政策的基礎,努力發展與所有國家的關系,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影響。隨著冷戰結束和國際形勢劇變,政府調整了外交政策,在繼續堅持不結盟運動方向的同時,強調其存在的現實意義,要求平等參與國際事務;優先改善與鄰國的關系,以保持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地區安全環境;重點加強同美國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尤其是經濟關系,爭取引進更多的技術和資金;保持與中國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日益重視與亞太地區各國的合作交流。

印度與中國於1950年4月1日建交 。1962 年因印軍越界,在邊境發生大規模武 裝沖突 。1976 年雙方恢復互派大使後,兩國關系逐步改善。兩國領導人互訪日增。中、印之間主要存在邊界問題 。1989年6月至1993年6月 ,中 、印邊界聯合工作小組共舉行 6 輪會談 ,雙方同意採取具體 措施維護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的和平與安寧並簽署了有關協定。

印度1947年與蘇聯建交 ,關系密切 。蘇聯解體後 ,印度承認前蘇聯15個共和國的獨立,並大力開展與他們的交往。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關系自1947年印、巴分治開始即一直不睦,雙方主要爭端是克什米爾地區歸屬問題,並於1948、1965和1971年3次爆發全面戰爭。1971年斷交,1976年復交 ,80年代有所緩和 。同南亞鄰 國 聯系較多 ,但也存在著許多矛盾。1992 年2月印度總統進 一步表示要把加強同鄰國的關系放在最優先位置。

『陸』 古印度什麼時候滅亡的

公元前187年,古印度滅亡。

8世紀初,阿拉伯人來到古印度,帶來了伊斯蘭文化,建立了許多伊斯蘭國家,印度的伊斯蘭教信徒和印度教信徒的糾紛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了。

1526年,突厥人帖木兒的直系後代巴卑爾從中亞進入印度,建立了莫卧兒帝國。1858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稱號,成立了英屬印度殖民地,莫卧兒王朝滅亡,英語逐漸成為印度的通用語言。1947年,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獨立。

印度一名(In ),在古代是指南亞次大陸印度地區——印地。印度是地區之名而並不是主權國家之名。因為在歷史上,印度不是統一國家,所以沒有固定的國名。在英國人把大印度地區殖民地化以前,這個地區的政治狀態一直是小邦和部族林立,從來沒有被徹底統一而成為同一個國家。

印地,歷史上是人種來源極其復雜的混雜地區,有白種人、黃種人(包括蒙古人、漢藏人)以及褐色人和小黑人。

(6)印度文化斷代了多少年擴展閱讀

最早在古印度產生的文明叫做哈拉巴文化,那是古印度的本土文化,在4000多年就已經產生了。不過,大約公元前2300年,這個文明神秘地消失了,至今沒有人知道它消失的原因。在接下來的歷史中,古印度一直被外族人統治,外來文化也逐漸成為古印度的主流。

公元前1500年左右,一支外來的民族——雅利安人來到了古印度。雅利安人原本是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游牧民族,他們不斷向南邊遷移,最後從西北部進入了古印度。

這支外來的民族佔領了古印度的北部,把古印度的土著居民趕到了南邊。這樣,古印度就產生了南北的文差異。

雅利安人成為古印度的統治者後,最早的種姓制度便產生了。當時只有雅利安人和土著居民兩種等級,後來婆羅門教產生,於是發展成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四種等級的種姓制度。

在婆羅門教的神話傳說中,有一個叫原人的神靈,他有一千個頭、一千隻眼睛和一千隻腳。他的心中長出了月亮,眼睛裡生出了太陽,他的呼吸中產生了風,他的頭頂上生出了天空,他的腳下長出了大地。這位神靈,後來被稱作「梵(fàn)天」。

梵天用嘴巴創造了婆羅門,用手創造了剎(chà)帝利,用腿創造了吠(fèi)舍,用腳創造了首陀羅。這位神靈還為四種人規定了不同的職業,婆羅門是宗教祭司,剎帝利是國王軍官,吠舍是商人。這三種人都是雅利安人,皮膚比土著居民要白得多,他們認為自己非常高貴。

而土著居民則是最低等的首陀羅,他們是雅利安人的僕人,負責做飯、修建房屋、種莊稼等工作。

『柒』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那印度有多少年的歷史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是一個分布范圍非常廣大的文明,在時間上大致與古代兩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時。這一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早期吠陀時代的歷史幾乎完全無從考查;梨俱吠陀描述這一時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動是祭祀、遷徙和對土著居民(可能是達羅毗荼人)進行征服。雅利安人在這時的主要祭祀對象是代表自然力量的因陀羅、阿耆尼諸神。在吠陀時代晚期,雅利安人的文化相較以前有了很大發展;他們從早期主要居住的旁遮普移入恆河流域地區。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崇拜梵天、毗濕奴、濕婆三大神的婆羅門教代替了敬奉自然神靈的早期吠陀信仰,這種宗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抬高祭司階層(婆羅門)的地位。往世書和印度大史詩描述這一時期雅利安人分成不同的部落集團,而且人民中已經有被稱為「羅闍」的領導者出現(王)。敵對的部落集團之間進行頻繁的戰爭,最終形成了為數眾多的早期印度國家。在前600年時,印度有不少於20個這樣的國家,吠陀時代到這時通常認為已經結束。這一歷史時期是所謂的列國時期,因為佛教產生於這一時期,也常稱為佛陀時期。列國時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通常稱這次思想爆發為「沙門思潮」,新涌現的許多思想潮流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都反對婆羅門在印度社會中的特權地位。

『捌』 印度歷史到底有沒有斷層了,古印度的文化核心

古印度文明已經消失,出現了文化斷層,沒有被印度人繼承!
目前印度的高種姓人是雅利安人,是後來佔領印度的,是白人。印度原來的民族主要是地中海人。

『玖』 4大文明古國是如何被斷代的,為什麼會被斷

1.古巴比倫文明的興衰

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曾經誕生過燦爛的古巴比倫文明。這塊廣袤肥美的平原,由發源於小亞細亞山地的兩大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沖積而成。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在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發展灌溉農業。幼發拉底河高於底格里斯河,人們很容易用幼發拉底河的水灌溉農田,然後灌溉水排入底格里斯河,再流人大海。良好的生態系統帶來了發達的農業,農業的發展又帶來了繁榮昌盛,在兩河流域建立了宏偉的城邦。從公元前500多年開始,巴比倫文明逐漸走向毀滅並被埋藏在沙漠下將近2 000年,變成了歷史遺跡。古巴比倫文明的敗落曾經是一個秘密,而地理學和生態學專家對此作出了令人信服的破解:古巴比倫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由於古巴比倫人對森林的破壞,加之地中海的氣候因素,致使河道和灌溉溝渠嚴重淤塞。為此,人們不得不重新開挖新的灌溉渠道,而這些灌溉渠道又重新淤積。如此的惡性循環,使得水越來越難以流人農田。一方面,森林和水系的破壞,導致土地荒漠化、沙化;另一方面,古巴比倫人只知道引水灌溉,不懂得如何排水洗田。由於缺少排水系統,致使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下水位不斷上升,給這片沃土罩上了一層又厚又白的「鹽」外套,使淤泥和土地鹽漬化。生態的惡化,終於使古巴比倫蔥綠的原野漸漸褪色,高大的神廟和美麗的花園也隨著馬其頓征服者的重新建都和人們被迫離開家園而坍塌。如今在伊拉克境內的古巴比倫遺址已是滿目荒涼。

2.埃及文明的衰亡:
埃及到了二十王朝以後,一系列的奴隸起義導致國力衰竭,開始了跨越5個王朝的第三中間時期(前1070年-前664年),其間的王朝有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和二十五王朝。埃及自第二十六王朝進入古埃及後期,最終在前525年被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所滅,古埃及時代結束了。波斯人在埃及建立了第二十七王朝和第三十一王朝,埃及二十六王朝後裔反抗波斯人成功和內戰,建立了短暫的第二十八、二十九和三十王朝。前332年埃及又被亞歷山大大帝所統治,亞歷山大死後,其部將托勒密一世佔領了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也被稱為法老,但當時的埃及已經是徹底在外族人的統治下了。

3.古印度文明衰落之謎:
通常意義上認為,古印度的文明時代是從公元前1000年後期的吠陀時代開始的。然而新的考古材料證明,整個史前時期直到文明出現的前夕,在古印度都是有人居住的。 19 世紀20 年代,英國考古學家在印度河流域發現了新的遠古文明———哈拉帕文明,這個文明曾興旺發達了幾個世紀,後來突然衰落。那麼這個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樣毀滅的呢? 19世紀早期,印度旁遮普地區的哈拉帕曾出土過許多古物和兩枚印章,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922 年,印度考古學家在信德地區的一個古代佛塔下面,發現了被塵土淹沒、沉睡了幾千年的古城遺址———摩亨佐·達羅,同時也出土了類似的印章和古物。
印度河流域出土的這兩座古城的城址,設計復雜,文物多彩,宛如一幅幅迷人的畫卷,使人們看到了作為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的古代印度高度發展的文化。後來又陸續出土了若乾的文化遺址,按考古學界以首次發現的地點命名的習慣,它們又共同被稱為「哈拉帕文化」。
哈拉帕文化是早已被人們遺忘了的文化。存世的文獻中甚至沒有關於它的傳說,當然更沒有關於那個時代的歷史記載了。由於在兩河流域遺址發現有印度河流域的的印章,考古學家推測約在公元前2350 年至1770 年間,印度河流域與兩河流域之間的人們曾有商業往來。據此大體可以推定, 印度河流域文明即哈拉帕文明存在於約公元前 2300至1750年。
到公元前1750年,卻突然衰落,從此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之光熄滅了。這個古老文明究竟是怎樣毀滅的?學者們也有種種不同的推測。
有些學者認為,由於雨量減少,信德地區日益乾旱甚至沙漠化,居民不得不移往他方。有些學者認為,哈拉帕文化的衰落是地震、泥石流、旋風等災變的結果。有些學者認為,由於印度河的改道,原先的河谷沃土變成了沙土,人們被迫離去。
以上推測都把哈拉帕文化的衰亡歸因於種種自然災害,但是自然災害不足以說明———分布在那麼廣闊土地上各城市為何一齊衰亡?
有些學者認為, 由於土地的過度耕作、水利設施被忽略或破壞以及長期伐林掘土燒磚, 土壤逐漸惡化, 致使哈拉帕文化趨於沒落。有些學者認為, 印度河流域城市文明的富足, 引來了山地部落的入侵, 結果造成文明的毀滅。
還有學者認為,哈拉帕文化的衰亡是雅利安人侵入的結果。這種學說雖然曾經盛行一時,但是雅利安的侵入在公元前1500 年以後,而現在已經測定哈拉帕文化在此以前就已經衰亡了。因此,哈拉帕文化衰亡的原因仍然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並不規范

許多年來,我國一直流傳著「中國和埃及、巴比倫、印度並稱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但是,我查閱了一些權威的「世界歷史」著作,發現這種說法只在我國流行,並沒有得到世界范圍的歷史學界的公認。

20世紀是人類各文明全面交流、溝通、融匯為一個整體的全球化(地球村)世紀。200多年以來國際考古學、歷史學獲得驚人的發展,所有國家的歷史教科書對於「文明與文化」的基本觀點逐步趨於一致。但是,全世界沒有一部歷史著述採用「中國和埃及、巴比倫、印度並稱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

因為這個說法並不規范,缺乏科學論證和史料的根據。

「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從何而來?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文獻資料,是在梁啟超寫於1900年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最初創始「四大文明古國」之說。這首七言長詩寫道:

初為據亂次小康,四土先達爰濫觴:

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鄰相望,

(梁啟超自註:侯官嚴氏考定小亞細亞即漢之安息,今從之。)

(梁啟超自註: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

梁啟超並不是歷史考古學家,他的這首七言長詩只不過抒發一種感想,並沒有學術上的確鑿根據。所以不足為憑。我們還是考察一下學術界的論點。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長期擔任倫敦大學教授。他的12卷本巨著《歷史研究》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歷史著作。在《歷史研究》一書的開頭,湯因比就指出,以往歷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國家作為歷史研究的一般范圍,這大大限制了歷史學家的眼界。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地說明自身的歷史問題。應該把歷史現象放到更大的范圍內加以比較和考察,這種更大的范圍就是文明。

文明是具有一定時間和空間聯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時包括幾個同樣類型的國家。文明自身又包含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其中文化構成一個文明社會的精髓。

湯因比把6000年的人類歷史劃分為21個成熟的文明:

埃及、蘇美爾、米諾斯、赫梯、巴比倫、古印度、希臘、伊朗、敘利亞、阿拉伯、古中國(商代)、安第斯(南美洲)、瑪雅(中美洲)、中國(唐以後)、天竺(興地)、朝鮮、日本、拜占庭、俄羅斯、墨西哥、育加丹。

另外還有5個中途夭折停滯的文明:玻里尼西亞、愛斯基摩、游牧、斯巴達和奧斯曼。

如果要說「古國」之「國」,那麼古代「蘇美爾、米諾斯、赫梯、巴比倫、希臘、伊朗、敘利亞」都是不同的「國」,都是比古中國更早(或幾乎同時)的「文明古國」,哪裡來的「四大」?事實上不能成立。

一般說來,古代文明最早起源於公元前4000—3000年地中海及波斯灣周圍地區的尼羅河流域和兩河流域,擴展到以色列、希臘群島(克里特和邁錫尼)、伊朗、敘利亞等地,由考古證明:這些地區的文明都早於中國(已經得到考古證實的是公元前1500年商代文明,而公元前2000年左右夏代的證據尚嫌不足,還沒有發現文字和青銅器工具等,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

只有中華文明得以延續嗎?

多年以來,我國還廣泛流傳一種「所有的文化都中斷了,只有中華文明還在延續」的浮誇虛驕的「觀點」,這不僅是「戲說」、簡直是信口開河的「胡說」,是不懂裝懂、妄自尊大的集中表現。

2000年1月12日,中新社報道說:「長途跋涉了兩萬余里、途經四大文明古國、三大宗教發源地的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攝影車隊,昨天在萬里長城西端起點的嘉峪關舉行了隆重的入關儀式。……余秋雨說,親眼目睹幾個與中華文明一起繁榮,甚至更早成熟的古老文明,都滅亡了,或者衰敗了,只有中華文明還在延續,還在生機勃勃地發展,……。」

2003年04月01日余秋雨發表談話:《深入反思中國文化》。他斷言:「我走完全世界的一些文化的發祥地之後,我的反思更多的是考慮中國文化未滅亡的原因,唯一就它沒有中斷,所有的文化都中斷,唯一它沒有中斷原因何在,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不知道余秋雨對於這個問題想得怎麼樣啦?

到底「想」出什麼名堂沒有?

還不過是故弄玄虛的空想、夢想、幻想、狂想?

數年來,余秋雨先生不知厭煩地再三鼓吹:「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延續,而其它古代文明都中斷甚至煙滅了。」他所謂的「千禧之旅」是「補上了中國文化研究很有價值的一個空缺」。

這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是不懂裝懂、不學有術的自做多情的編造。

歷史考古是嚴格、嚴謹、嚴肅的學問,不是像黃梅戲那樣可以隨心所欲編造神話而「戲說」的!

余秋雨再三重復的、毫無新意的斷言,並不符合事實。他又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而不作更正,以至於以訛傳訛、誤人子弟。

一些學者、報刊媒體和科研教育機構,長期以來頻繁地重復鼓吹「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延續」的不正確說法,在社會上造成嚴重的誤導,必須加以澄清。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在巨著《歷史研究》中,有一章對各個文明的考察(第九章)列出了圖表。從湯因比的權威性圖表可以看出,至少希臘文明和印度文明都一直延續至今,而並非「只有中國文明得以延續,而其它古代文明都中斷甚至煙滅了。」

如果說:古埃及、蘇美爾、米諾斯、赫梯、巴比倫……等古代文明沒有延續到今天,如果說:安第斯(南美洲)、瑪雅(中美洲)文明已經滅絕,玻里尼西亞文明、愛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達文明和奧斯曼文明等5個文明中途夭折停滯了,那麼還說得過去。

但是,實際上希臘文明和印度文明這兩大文明,比中國文明更加古老。

考古發掘證明:希臘文明開始於公元前2500年,印度文明開始於公元前2000年,都比古中國文明更早得多。

至今居住在希臘的還是古希臘人的後代,一脈相承使用的還是希臘語,保存和發揚光大了悠久的希臘文明;

至今居住在印度的還是古印度人(達羅俾多和雅里安人)的後代,一脈相承使用的還是印度各語言和方言,保存和發揚光大了悠久的印度文明;

他們何曾「都中斷甚至煙滅了」?

余秋雨如此信口雌黃,要是希臘人和印度人(還有伊朗人、敘利亞人等等)一起來質問你余秋雨,那麼你何以應答?張口結舌罷了。豈不丟人現眼到家啦?

對於世界文明的初步看法

根據今天我們對於人類文明史的認識,應該承認:過去流行的「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並不規范。

首先,不該說「國」而應該稱為「文明地區」——考古研究表明:年代最古老的幾個文明地區是:兩河流域(蘇美爾、亞述等許多國家)、尼羅河流域(古埃及各王朝、各國)、印度河流域,等等。這三大地區,首先出現了文字和青銅器,這是文明的最重要標志。它們可稱為「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區」。

而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的甲骨文字,年代遠遠晚於尼羅河流域象形文字和兩河流域楔形文字。事實表明:夏商文明的年代,比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有文字可考)的文明,要晚2000—3000年。但是,這「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區」後來由於外族入侵和其他原因而中斷了,但是三大最古老文明的成果實際上並沒有「湮滅」,它們對於人類文明的貢獻和影響,一直保留下來了。例如世界通行的拼音字母、各種工具、建築格式等,就是從它們那裡繼承下來的並發揚光大的。

接下來,影響重大深遠而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文明地區,是希臘文明(後與猶太以色列的基督教文化融合)、印度文明(印度教、梵文經典等)和中國夏商文明(漢字等),這繼起的三大文明,都一直延續發展到今天。

如此「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區」和「延續至今的三大文明地區」的新提法,就是我的初步結論。建議由此代替「四大文明古國」的不規范提法。

世界文明史,乃是以考古發掘和史料記載為根據的實事求是的學問。我們中華民族,既不應該妄自菲薄,也不應該妄自尊大。

『拾』 印度有幾千年歷史啊

古印度和現代的印度從人種上來說就不是一回事。現在的印度人自稱雅利安人種,是從南亞次大陸西北方向入侵而來的,並且把原本的土著達羅毗荼人當作奴隸和賤民。
換言之,如果元朝的蒙古人沒有被推翻而一直延續至今,並且完全摧毀了中華文化,你也可以說現在的中國人和古代中國人不是一回事。然而,雖然有所波折,但將文化完整地從古代延續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國裡面就只有中國做到了。

閱讀全文

與印度文化斷代了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閃電戰斗機用什麼發動機 瀏覽:106
英國貿易銀元價格如何 瀏覽:131
伊朗國旗為什麼是紅色 瀏覽:858
英國補辦長期護照要多久 瀏覽:875
中國和印度之間發生什麼 瀏覽:124
義大利語下載什麼軟體 瀏覽:25
法國義大利哪個給的時間長 瀏覽:965
中國到智利有多少公里 瀏覽:497
北京義大利餐廳哪裡最好 瀏覽:754
1965年印尼華人大屠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809
英國羊怎麼防盜 瀏覽:984
在line上為什麼找不到印尼 瀏覽:338
義大利和法國哪個更加藝術 瀏覽:352
中國最大的卧佛是哪裡 瀏覽:404
1965年印尼對中國做什麼 瀏覽:764
伊朗現在怎麼收款 瀏覽:1002
越南語ba是什麼意思 瀏覽:464
越南女性怎麼上戶口本 瀏覽:176
伊朗文字世界文明怎麼說 瀏覽:974
伊朗為什麼越來越強大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