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種姓制度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印度種姓制度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發布時間:2022-07-26 16:50:36

A. 印度種姓制度什麼時候開始的

印度種姓制度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

B. 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產生的產生於什麼時代

1027年,源自伊朗雅利安人部落的巴達克汗自阿富汗潰敗後逃入印度後征服了印度大部分地區。為穩固統治,大力扶植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創立了白人至上和教權至上的種姓制度。

C.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所有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許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個種姓制度。它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此外,還有一個位列種姓之外的龐大群體叫「達利特」,也就是所謂的賤民。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印度種姓制度雖然有嚴格的血統壁壘,但也並非不可逾越。比如高種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為妻,這被稱為順婚,低種姓女方家庭可以藉此提高社會地位。但是,高種姓女子則絕對不可以嫁給低種姓男子,這被稱為逆婚。比如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祖先是印度北部的婆羅門,歷來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可是尼赫魯的獨生女英迪拉卻與異教拜火教家庭出身的費羅茲結婚。如此一來,英迪拉和費羅茲所生的子女將世世代代成為賤民,會被印度人視為「不可接觸者」。好在關鍵時刻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出面,將自己的甘地姓氏贈給了他們。因此,印度最大的政治家族——甘地家族,其實是尼赫魯的後裔,而並非甘地的後裔。

自從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就在法律上被正式廢除。然而留在人們傳統觀念中的「頑疾」卻至今仍難以徹底改變。

參考文獻:《種姓與印度教社會》、《自由與榮耀》

D. 印度有喪心病狂的種姓制度,種姓制度起源於什麼時期

古印度為了穩定農民數量,實行了種姓制度,印度最高種姓是婆羅門。

種姓制度至今已經影響了印度三千多年,

雖然目前印度國內的一部分高種姓人士仍然瞧不起低種姓人士,但是由於印度法律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隨著印度人的受教育水平提高,種姓制度最終肯定會被廢除。當然印度想要完全廢除種姓制度也並不容易,美國從南北戰爭時期就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現在美國國內仍然有很多種族主義者,印度想要完全廢除種姓制度,最少也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E. 印度種姓制度的起源是什麼

種姓制度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

然而隨著馬穆魯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為了政權需要而經歷過許多調整,並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

種姓制度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除四大種姓外,還有大量的「第五種姓」,稱為「不可接觸者」階層,又稱「賤民」或「達利特」,他們多從事最低賤的職業。賤民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入四大種姓之列。

種姓世襲,不易更改。社會地位高低、經濟狀況好壞,大多與種姓有關。因為階級過大就會變成種姓,一但種姓完成,低階層上升基本不可能。

F. 印度的瓦爾納制度是什麼種姓制度什麼時候興起的

瓦爾那制度,又稱為種姓制度,它是古代印度地區的一個等級制度。主要是由雅利安人在征服印度地區原住民後推行的一個等級制度,在這一制度的內涵中還保留在《梨俱吠陀》中。它這一制度是這樣認為的:梵天創造了“普魯沙“,並且還用自己的身體創造出了從婆羅門到首陀羅,並且還認為婆羅門是最高的一個社會級別。同時,瓦爾那制度也是規定了各個社會等級間的不同的權力和義務,這一制度也是流傳在古代印度地區已經達到了千年之久。最後,四個種姓在後來的時候,又不斷的分化為很多小種姓,一直延續到20世紀印度共和國建立後就被廢止了,但是,這一制度,在今天的南亞地區仍然是有著一個重要的影響。

G. 印度種姓制度的形成期是在什麼時期

早期吠陀社會是由血緣組成的氏族部落社會,它像是一個父權制的大家庭,統治者以神廟、祭壇來維系氏族的力量。在他們的社會里,有武士、貴族。第二級為祭司,第三級為平民。這一時期是印度種姓制度的形成期。

H. 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從何時開始形成的

早期吠陀社會是由血緣組成的氏族部落社會,它像是一個父權制的大家庭,統治者以神廟、祭壇來維系氏族的力量。在他們的社會里,有武士、貴族。第二級為祭司,第三級為平民。這一時期是印度種姓制度的形成期。

雅利安人文字出現得比較晚,在吠陀早期人們以口傳身授的方法傳布文化,到了吠陀後期,貴族子弟開始學習算術、文法和韻律學,同時還學習與詩結合的舞蹈藝術。

I. 印度種姓制度形成時間

印度婆羅門教的經典《梨俱吠陀》中記載,等級制度(古代印度人稱之為瓦爾那制度,中國人稱之為種姓制度,瓦爾那的原意為顏色、品質)在早期吠陀時代(公元前1500-前900年)已經萌芽,但未形成。在晚期吠陀時期(公元前900-前600年)已經形成。形成原因是征服、社會分工、階級分化等。

J. 印度種姓制度是如何產生的 產生於什麼時代

第一種解釋來自婆羅門教古老的經典梨俱吠陀(Rig Veda),根據吠陀經,四個種姓是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所創造,梵天用口創造出了婆羅門(Brahmans),用手創造出剎帝利(Kshatrias),用大腿創造了吠舍(Vaishias),用腳創造出首陀羅(Sudras)。梵天創造四個種姓的身體部位的高低和各個種姓的地位高低是和諧的。
婆羅門教受到了後起的佛教的嚴重沖擊,進行了變革,吸納了許多新的習俗,產生了新的教義和新的宗教經典。從而演化成現代的印度教,甚至連佛都給納入新的宗教體系,成為印度教的神,佛教的教義比如非暴力等也成為印度教信仰的一部分。
伴隨著新的印度教的產生,也產生了對於種姓制度的新的解釋,這就是第二種解釋。
在印度教重要經典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神根據Guna和Karma的不同而創造了四個種姓。這里的Guna和Karma就如同中文的「道」一詞,很難准確翻譯。

閱讀全文

與印度種姓制度是什麼時候產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貿易銀元價格如何 瀏覽:131
伊朗國旗為什麼是紅色 瀏覽:858
英國補辦長期護照要多久 瀏覽:875
中國和印度之間發生什麼 瀏覽:124
義大利語下載什麼軟體 瀏覽:25
法國義大利哪個給的時間長 瀏覽:965
中國到智利有多少公里 瀏覽:497
北京義大利餐廳哪裡最好 瀏覽:754
1965年印尼華人大屠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809
英國羊怎麼防盜 瀏覽:984
在line上為什麼找不到印尼 瀏覽:338
義大利和法國哪個更加藝術 瀏覽:352
中國最大的卧佛是哪裡 瀏覽:404
1965年印尼對中國做什麼 瀏覽:764
伊朗現在怎麼收款 瀏覽:1002
越南語ba是什麼意思 瀏覽:464
越南女性怎麼上戶口本 瀏覽:176
伊朗文字世界文明怎麼說 瀏覽:974
伊朗為什麼越來越強大 瀏覽:247
印尼魚鷹有什麼用 瀏覽: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