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登月什麼時候實現了硬著陸

印度登月什麼時候實現了硬著陸

發布時間:2022-07-26 20:27:31

Ⅰ 「月船2號」失聯後,印度做了哪些努力來尋找它

印度通過軌道器技術來找到的,就算是印度沒有能力找到美國和俄羅斯也會幫他尋找到的。因為此次發射,美國和印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說他們承擔起了很大的責任。然而由於印度它的技術水平不成熟,也使得這次發射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就算是發射失敗,也一定要努力把它找到。找出失敗的原因以及問題好好研究。

所以印度的事故也告訴了我們一定要標准化的生產,而且一定要把生產質量提高上去,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如果是在航天技術這種高科技的領域,也一定要做好監督工作,這樣才能使一些小失誤越來越少。

Ⅱ 哪些國家登月成功

截至2020年12月為止,只有美國、前蘇聯和中國成功把探測器送到月球表面,只有美國成功派出宇航員登陸月球表面。當中,美國在阿波羅計劃執行了六次載人登月任務。蘇聯月球2號於1959年9月撞擊月球,是首個登陸月球的探測器。

美國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成功登陸月球,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歷史上最早登陸月球的人類。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1865年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則是人類出現最早有關登陸月球的概念之一。

美國在1972年12月最後一次離開月球表面,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成功進行月球任務的國家。2019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飛船首次降落在月球的另一側。在這之前,所有的軟著陸都在月球的正面進行。

一、非載人登陸

1959年,蘇聯的月球1號登陸月球失敗。蘇聯在同年晚些時候用月球2號太空船進行了第一次無動力的硬著陸。從那以後,共十二艘蘇聯和美國的航天器在1966年至1976年間使用制動火箭進行軟著陸,並在月球表面進行科學研究。1966年,蘇聯的月球9號完成了第一次軟著陸,並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表面的照片。

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1966年至1968年實施了勘測者計劃,發射7艘機器人航天器登陸月球表面,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測試在月球軟著陸的可行性。 1970年9月24日,蘇聯使用月球16號探測器實現了第一次月球土壤采樣返回。 2009年3月1日,中國月球軌道飛行器嫦娥一號在月球表面受控墜毀。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軟著陸。其繼任者嫦娥四號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軟著陸。2020年12月1日,中國嫦娥五號在月球登陸,預計將對其周圍環境進行勘測並採集月球表面物質。計劃會將2公斤重的月壤進行密封封裝,之後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樣品交給返回器,從而傳回給地球。

載人登月

首次載人登月是由「阿波羅11號」飛船完成的。當時飛船上載有三名航天員,當飛船與「土星5」火箭第三級分離,且飛船沿過渡軌道飛行2.5天後,便開始接近月球,此時飛船服務艙的主發動機減速,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

接著,兩名航天員進入登月艙,並駕駛登月艙與飛船分離,這時飛船指揮艙內的一名航天員繼續駕駛飛船繞月球軌道飛行,而另兩名航天員則乘登月艙在月面著陸。登月後航天員採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開了太陽電池陣,安裝了月震儀等。任務完成後,他們乘登月艙的上升級返回月球軌道,與飛船對接,最後返回地球。

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國又陸續發射了「阿波羅」12至17飛船,其中除「阿波羅13號」因故沒有登月(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另五艘飛船均登月成功,「阿波羅」15至17飛船的航天員還駕月球車在月面活動,採集岩石。

航天員在月球上鑽取了三米的月球岩芯,發現多達57層,每層代表一次隕石沖擊,還測量了月球內部發出的熱流……「阿波羅」 工程極為壯觀,它激動了無數人的心,使載人登月的千年夢想變成了現實。

中國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圖

(2)印度登月什麼時候實現了硬著陸擴展閱讀:


中國探月工程

中國目前還沒有把人送上月球,根據中國已經確定的計劃,中國目前首先要完成的是探月工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期工程為「繞」,二期工程為「落」, 2017年進行的三期工程為「回」,之後再進行載人登月計劃。

嫦娥五號探測器是中國探月工程第三階段的月球探測器,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並完成探月工程中「繞、落、回」中的最後一個「回」的任務。

嫦娥五號於2020年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完成月球表面自動采樣任務後,於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

Ⅲ 目前全世界登月的國家有幾個,有哪些登月歷程

到目前為止,只有美國、前蘇聯和中國成功把探測器送到月球表面,只有美國成功派出宇航員登陸月球表面。

當中,美國在阿波羅計劃執行了六次載人登月任務。蘇聯月球2號於1959年9月撞擊月球,是首個登陸月球的探測器。美國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成功登陸月球,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為歷史上最早登陸月球的人類。

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1865年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則是人類出現最早有關登陸月球的概念之一。美國在1972年12月最後一次離開月球表面,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成功進行月球任務的國家。2019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飛船首次降落在月球的另一側。在這之前,所有的軟著陸都在月球的正面進行。

一、非載人登陸

1959年,蘇聯的月球1號登陸月球失敗。蘇聯在同年晚些時候用月球2號太空船進行了第一次無動力的硬著陸。從那以後,共十二艘蘇聯和美國的航天器在1966年至1976年間使用制動火箭進行軟著陸,並在月球表面進行科學研究。1966年,蘇聯的月球9號完成了第一次軟著陸,並拍攝了第一張月球表面的照片。

之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1966年至1968年實施了勘測者計劃,發射7艘機器人航天器登陸月球表面,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測試在月球軟著陸的可行性。 1970年9月24日,蘇聯使用月球16號探測器實現了第一次月球土壤采樣返回。

2009年3月1日,中國月球軌道飛行器嫦娥一號在月球表面受控墜毀。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軟著陸。其繼任者嫦娥四號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二、載人登月

共有十二人降落在月球上。從1969年7月20日開始的41個月內,共6次NASA任務中,每次都有2人通過阿波羅登月艙登月。

首次登月的是阿波羅11號上Neil Armstrong、Joshua Wilkes-Paul。1972年12月14日阿波羅17號的塞爾南和傑克施密特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登陸月球的人。塞爾南是最後一個離開月球表面的人。

(3)印度登月什麼時候實現了硬著陸擴展閱讀:

科技影響

阿波羅登陸月球計劃耗資巨大,這一計劃把人送上月球同時,也觸發了其他科技領域的進步,對現今帶來巨大的變化。

如美國電器製造商Black&Decker在1961年推出一款無線電鑽,之後拿到了美國航天局的訂單,研製一款特製電鑽,用來在航天採集樣本。在研發過程中,該公司還開發了1979年問世,世界上第一台無線吸塵器。

阿波羅計劃對時間的精準度要求極高,幾分之一秒之差也足以決定航天人的生死。因此工匠們研製出每年誤差僅一分鍾的石英鍾,使鍾表更准時。

航天人在航天中使用的銀離子技術的水凈化裝置,使得水質變得更干凈,這技術現今普遍使用在凈化噴水池與游泳池。

1967年,阿波羅1號訓練過程發生起火焚毀,造成3名航天人喪生。之後美國航天局研發耐火紡織面料,這技術也在全世界普及,受益者包括消防員、多發性硬化病患者和馬匹。

美國航天局在研究微型電路技術的過程中,意外產生出植入式心臟除顫器的設計靈感,這技術可真接用在患者皮膚下,對於高度心律不正常患者來說是救命福音。

其他技術如航天飲食的冷凍乾燥技術產生了速食食品和用來保護登月艙不被高溫炙熱的航天毯,催生了救生毯,主要用來救災與人道救援。

Ⅳ 印度月船2號已找到並正常工作,印度這次登月是否算成功了

發展至今,人們的發展逐漸伸向太空,成功登月,也成為國家戰略的一部分,於是印度在精心准備之後,在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了「月船2號」( Chandrayaan-2)無人探測器。可在最後關頭,探測器與地面失去聯系,就在印度人民萬分悲痛之時,忽然傳來喜訊,在月球表面發現了探測器,那麼這次的登月活動准確的來說因該是不完全成功。


包括印度總理莫迪也在安慰科研人員之後,奇跡發生了。印度失聯的月船2號探測器又被找到了,而且印度對外稱已經拍攝到了墜毀月船2號的照片,當然如果月球車被喚醒,而且可以正常工作的話,那麼印度此此登陸月球就可視為是一次成功的登陸。至於後續的發展呢,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Ⅳ 世界各國的重返月球計劃是怎樣的

「阿波羅」工程結束了,但人們並沒有忘記月球。正如一位科學家所言,月球上有許多新資源,是未開發的新領域,也是人類通向其他星球的跳板。由於月面上的重力特別小,采礦特別方便,現在已知月岩中至少含有89種礦物,其中鋁、鈦等含量尤為豐富,約是地岩的6倍。此外還有6種是地球上沒有的資源,尤其是它那裡蘊藏著豐富的氦-3——這是一種可以用於核反應卻沒有污染的高效燃料。科學家指出:「只要有25噸氦-3,就可以滿足美國一年的能量所需。」

月球上沒有大氣層,也就不會有大氣干擾。同樣的儀器,分辨本領至少可以比在地球上提高10倍以上,而且小重力能製造出更大的天文望遠鏡。

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包括美國、俄羅斯、烏克蘭、歐共體、日本等10個國家與地區都在躍躍欲試,爭取在重返月球時奪得先機。

2004年1月,美國總統布希正式宣布了「三部曲」:先是於2007年前後發射一顆「人造月球衛星」,在它繞月運轉期間,向月球發射幾枚特別的導彈「地堡剋星」,這種導彈能穿透月球表面地層數米,其高能量又能使所帶的儀器在地下開始工作,最後尋找到幾個可以建立適合人類居住與工作的基地;第二步是在2008年開發一種「乘員探索飛行器(CEV)」,以替代現在所用的太空梭,2014年正式投入使用;第三步是正式登月,先於2008年前後發射無人駕駛的月球探測器登陸,做好一系列的先行工作,然後在2018年讓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在月面上建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

在美國總統布希提出建立月球基地的計劃後,美國「拯救文明聯盟」組織提出「月球方舟」計劃,要在月球上儲存地球物種的DNA樣本和人類文明知識,以防萬一地球遭遇全球性的毀滅性災難,那麼儲存在月球的生物DNA樣本仍然可以用來重新把人類和萬物復原。

提出「月球方舟」計劃的「拯救文明聯盟」組織成員並不是科學狂熱主義者,他們都是非常嚴肅的科學家。

美國這一次的登月計劃中將採用新一代宇宙飛船系統。整個系統包括載人型和載貨型兩種「乘員探索飛行器」,以及「月球著陸器」和「地球出發站」,他們分別相當於當年登月的「阿波羅」飛船的指令艙、登月艙和服務艙。

載人型「乘員探索飛行器」有5.5米長,可多次重復使用;載貨型「乘員探索飛行器」長度幾乎是載人型的2倍,載貨量至少是太空梭的5倍。

「乘員探索飛行器」系統拋棄了太空梭的設計理念,與太空梭相比,有更高的安全系數。

美國這次重返月球計劃與當年的「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有很大的不同,如載人型「乘員探索飛行器」比「阿波羅」飛船大2倍,體重也增加了一半以上,達25噸,所以除能搭載4~6名航天員外,還能運送大批物資到月球,為將來的連續登月作準備。他所運送的物資數量可以幫助航天員在月球上生活6個月的時間。而「阿波羅」飛船隻能運送3人,讓2人在月球表面登陸。

按照計劃,美國在2018年打開重新登月的大門後,將以每年至少兩次的頻率繼續登月,每組航天員可以在月球停留半年,像「國際空間站」的操作模式一樣,負責那裡的日常運作並完成相關使命。

最終,美國將在月球南極建立一個航天員常駐月球基地。在該地區建立基地是因為那裡有大量氫,可能還擁有水冰。這對人類最終實現載人登火星極為重要,因為若能實現從月球向火星發射載人航天器,不僅可以大大節約發射成本,而且還可以利用月球資源。建立月球基地也可以為未來火星登陸計劃積累經驗和進行相關的技術准備。

另一個航天強國俄羅斯也不甘落後,盡管它在20世紀的登月競賽中遭到了慘敗。其實當年的蘇聯也制定過周詳的登月計劃,還培養了兩名登月宇航員——格列奇科和馬可羅夫,可是設計製造H-2運載火箭的權威人士科羅廖夫在痔瘡病發作開刀時,卻讓一個喝醉了的外科大夫糊里糊塗地弄死了。科羅廖夫的枉死,讓蘇聯的航天事業一度處於「技術真空」狀態。1969~1972年的4次火箭試驗全部以失敗告終,因而當時他們至多隻能讓無人飛船「月球號」去取一些月岩標本。

2005年7月,俄羅斯航天局宣稱,政府業已批准了2006~2015年預算達3000億盧布的航天計劃:在2008年前製造並發射26顆新衛星;往後的10年內將發射70顆新一代衛星;2010年建造在月球上的「月球基地」;2015年向火星發射載人飛船。

歐洲已經不聲不響地於2003年9月28日把一枚「SMART-1」月球探測器送上征程。經過13個月的奔波,它已勝利抵達環繞月球的軌道,並開始向地球發送有關資料。歐洲空間局還表示,他們已經決定在2008年之前再發射一枚月球探測器,隨後在2009~2010年實現軟著陸,最後將於2020年實現宇航員登上月球,並完成基地的建設工作。

此外,日本與印度也極想擠進「返月俱樂部」。日本曾於1991年成功發射了「飛天號」月球探測器,按計劃它於1993年撞向月球,實現了硬著陸。1996年日本提出了一個行動計劃,准備花30年時間和260億美元,建造一個包括居住區、生產氧與能源的工廠及天文台的永久性月球基地。印度於2003年公布的探月計劃則是先於2007~2008年發射無人飛船,2015年讓印度的宇航員踏上月球大地。

Ⅵ 印度月球2號探測器登月成功沒墜毀在月球表面了如何失敗了原因是什麼

印度絕對是一個非常奇葩的民族。喜歡好高騖遠,自高自大,尤其是特別喜歡同中國攀比。印度的工業化水平基礎非常差,門類缺七少八,技術儲備嚴重不足。月球2號上七拼八湊搭載了大量的國外儀器,尤其是其核心技術,可變數大推力發動機,根本沒有,只能依靠多台推力較小的發動機,來實現變軌,風險系數非常高。因為只要有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登月行動就會徹底失敗。印度的月球2號是在距離月面2.1公里時失去聯系,徹底失控的,然後翻滾著,砸向月面,在月面砸出了一個人造隕石坑。印度還試圖同已經墜毀的月球2號,建立聯系,幻想其能夠安然無恙。實際上,印度的月球2號,在距離月面4公里時姿態就已經不穩了!是在勉強掙扎。航空航天不能有半點馬虎和僥幸,必須腳踏實地,一絲不苟。印度月球2號的失敗從側面反應出,印度國內狂熱,浮躁,急功近利的現實狀況。

Ⅶ 印度火星都登陸,為什麼偏偏登陸不了月球

因為印度對於航天事業的投入是非常小的,並且技術不完善,急於求成,所以登陸不了月球也是情理之中的。

印度的這個國家的太空探索可以說不走尋常路,每次探測活動的政治意義可能要大於科學意義,簡單的來說就是博一個名聲。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實現了在月面軟著陸,並且美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就實現了載人登月,從1969-1972短短三年的時間進行了7次載人登月,其中失敗一次,成功六次共把12名宇航員送上月球表面。

好不容易經過1個月的繞地飛行導入月球軌道,僅通過一次變軌就進入了登月軌道,這些問題都不是很大,但是距離月球表面2.1公里的時候卻失聯了,說明測控體系還存在不足。

除了技術的原因就是印度的航天目的的問題,可能他們想和別的國家競爭,月船2號想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一次性完成落月、繞月、巡月等任務。沒有成功登陸月球,說明印度航天技術肯定是存在不足的,月船2號失聯的原因可能是發動機問題導致的,現在印度已經找到了月船2號的墜落位置,在嘗試著重新聯系,成功的幾率可能會比較低。

綜合以上原因,印度在美國的幫助下登陸火星,但是在自己的能力下,急於求成,所以沒有將技術完全發揮好,因此登陸不了月球。

Ⅷ 誰知道登月計劃

1961年5月25日美國總統發誓10年實現登月,阿波羅登月計劃選定約翰·霍博特方案。

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號宇宙飛船成功航行的當天下午,美國總統肯尼迪召開了空間事務應急會議。研究了美國面對蘇聯的空間技術的挑戰所應採取的對策。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總統代表政府向國會宣布:「在這10年內,將把一個美國人送上月球,並使他重返地面。」這就是20世紀著名的「阿波羅」登月工程。

美國從1961年8月到1965年3月,首先發射了一系列「徘徊者」號月球探測器。這些探測器的首要任務,是近月拍攝,測量月面輻射,為登月計劃完成前期勘探。「徘徊者」7至9號,各有6台攝像機,其中2台裝有廣角鏡頭。「徘徊者」7號在「雲海」硬著陸前17分鍾內,向地球傳送到4300餘幅電視圖像。其中最後幾幅是逼近月面300米時拍攝的,成為歷史上首批月面特寫鏡頭,顯示了直徑小到1米的月坑和更小的石塊。「徘徊者」8至9號傳送了約12000張高清晰月面照片,為飛船著陸點的選擇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阿波羅登月工程曾經有過三個登月方案。第一種是用大型火箭直接把飛船發射至月球軌道的「直接登月法」;第二種是飛船分段送入地球軌道,再逐一對接後飛向月球的「地球軌道交會法」;第三種是將飛船送入地球軌道,並推向月球的「月球軌道交會法。」第一種方案所需技術簡單方便,容易控制,但需昂貴復雜的特大功率火箭。第二種方案雖不需大型火箭,但總發射費用並不低,而且交會次數過多,不易控制。第三種方案為宇航局工程師約翰·霍博特所提出。霍博特設想為用大型火箭把載有3名宇航員的飛船送入地球軌道,火箭脫離後,飛船依靠慣性飛入月球軌道。2名宇航員進入登月艙,然後脫離飛船指令艙。登月艙用制動火箭減速在月面降落。返回時啟動登月艙的上升發動機,與飛船指令艙會合,宇航員返入指令艙後便拋棄登月艙,開動指令艙火箭,脫離月球軌道而進入地球軌道。再入大氣層時,將指令艙後的服務艙拋棄,僅剩指令艙濺落在太平洋上。霍博特的設想最佳,登月方案便確定下來。

閱讀全文

與印度登月什麼時候實現了硬著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閃電戰斗機用什麼發動機 瀏覽:106
英國貿易銀元價格如何 瀏覽:131
伊朗國旗為什麼是紅色 瀏覽:858
英國補辦長期護照要多久 瀏覽:875
中國和印度之間發生什麼 瀏覽:124
義大利語下載什麼軟體 瀏覽:25
法國義大利哪個給的時間長 瀏覽:965
中國到智利有多少公里 瀏覽:497
北京義大利餐廳哪裡最好 瀏覽:754
1965年印尼華人大屠中國做了什麼 瀏覽:809
英國羊怎麼防盜 瀏覽:984
在line上為什麼找不到印尼 瀏覽:338
義大利和法國哪個更加藝術 瀏覽:352
中國最大的卧佛是哪裡 瀏覽:404
1965年印尼對中國做什麼 瀏覽:764
伊朗現在怎麼收款 瀏覽:1002
越南語ba是什麼意思 瀏覽:464
越南女性怎麼上戶口本 瀏覽:176
伊朗文字世界文明怎麼說 瀏覽:974
伊朗為什麼越來越強大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