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正宗的印度咖喱配方是什麼
印度是香料大國,印度人在製作美食時喜歡用咖喱調料,在菜餚的用料上,受西餐影響,喜歡用洋蔥、胡蘿卜、土豆、青椒。
印度風味「咖喱飯」的做法:
原料:大米飯
配料:牛肉(二兩左右)、洋蔥(一個)、胡蘿卜(一個)、土豆(二個)、青椒(二個)
調料:姜未、咖喱粉、醬油、鹽、雞精
准備:將牛肉切成肉餡,洋蔥、胡蘿卜、土豆、青椒切成一厘米左右的方丁。
製作:
在准備做菜時,先將米飯做上。
1.炒鍋燒熱,倒入適量油,稍熱,放入姜未熗鍋,將牛肉餡入鍋翻炒,加入適量醬油,並先少放些鹽,再將洋蔥、胡蘿卜、土豆入鍋,加入適量咖喱粉(大概2匙的量,以菜成黃色對佳),適量鹽,加水漫過菜,蓋上鍋蓋,煮。不間要不斷翻鍋,防止糊鍋底。待土豆熟後,放入青椒丁,繼續煮,直至土豆與湯汁成為糊狀,放入適量雞精,關火。
2.根據人口的數量,准備幾個大盤子,(盛餃子的平底盤即可)和幾個盛飯的碗(直徑12-13厘米為宜)。
先將米飯盛入碗內,壓實成一平碗,再將碗中的飯扣入盤中,形成一個圓包型的飯團,再將鍋中的菜汁澆在米飯上,量可根據個人的需要。最好用釣子拌著吃。
特點:飯菜合一,味道香濃,色澤鮮艷,營養豐富。
1、配方一
胡萊子 100克 疣果於 100克
小茴香子 100克 胡盧巴子 100克
胡椒 100克 桂花樹葉 100克
紅辣椒干 100克 大蒜 100克
姜黃粉 100克 芝麻子 100克
2、配方二
胡菜子 100克 乾薑 100克
小茴香子 100克 胡盧巴子 100克
疣果子 100克 姜黃粉 100克
芥子 100克 芹菜子 100克
二、製法
將上述原料磨碎,輾成粉未,拌勻,使之充分混合即成。配方一製品叫印度咖哩粉,以濃香辛辣著稱於世。配方二制出的咖哩粉性質比較溫和。
『貳』 咖喱是什麼意思
咖哩起源於印度。「咖喱」一詞來源於泰米爾語,是「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印度民間傳說咖哩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由於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騷,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爾語中,「Kali」是「醬」的意思。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莫卧兒帝國夢龍所統治過,其間從波斯(現今的伊朗)帶來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印度人的烹調風格直到現今。
咖喱是多種香料的結晶。這是源於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極濃的羊肉為主,單一種香料並未能祛除其膻味,故便以多種干香料粉末組合而成的濃汁來烹調,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這便是坦米爾「卡利」(Kulry)咖喱的來源。「卡利」的意思是「以不同香辛料製成的醬汁」—就是現在我們中國人翻譯過來的「咖喱」了。
最早出產香料的國家包括有印度、印尼、中國等,而當中的佼佼者就是印度。印度能在香料中的成就如此偉大,是南亞地區終年悶熱、潮濕的氣候所致。天氣炎熱,除了令人食慾大減之外,也令食物容易變壞及滋生細菌。將食物配入香料,除了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之外,也能促進胃酸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同時更能令食物保存更久,正適合印度的氣候。
咖喱首先在南亞和東南亞等地傳播,到17世紀,歐洲殖民者來到亞洲時把這些香料帶到歐洲,繼而傳播到世界各處。咖哩在世界各地結合不同飲食文化而演變出各種不同風格咖喱吃法。
(2)印度人的咖喱是什麼擴展閱讀
咖喱的養生功效
一、增進食慾:咖喱的主要成分是姜黃粉、川花椒、八角、胡椒、桂皮、丁香和芫荽籽等含有辣味的香料,能促進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
二、促進發汗:咖喱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發汗、祛濕的目的。
三、抗癌: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咖喱所含的姜黃素具有激活肝細胞並抑制癌細胞的功能。
四、促進傷口癒合:咖喱還具有協助傷口癒合、預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五、改善便秘:咖喱可以改善便秘,有益於腸道健康。
六、體內消毒:大部分香辛料與胃液中的酸液共同結合後具有消毒、滅菌的效果。
七、活血止痛:咖喱中的姜黃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對風濕肩臂酸痛、胸肋疼痛、婦女經痛等有很好的療效。
八、預防老年痴呆:義大利及美國的科學家發現,吃咖喱有助防止老人痴呆症,因為咖喱油中的姜黃能防止老化及刺激酵素的活動,防止腦部退化。
九、降低餐後胰島素反應:研究論文證實咖喱可以幫助降低餐後胰島素反應。
十、預防肥胖:咖喱能促進能量代謝,使人消耗更多的熱量,促進脂肪氧化,從而有利於預防肥胖。
『叄』 印度人為什麼愛吃咖喱
印度人…咖喱起源於印度,意思是「很多香料放在一起煮」。咖喱的辛辣味可以調和牛羊肉的腥膻味,所以可以幫那些只吃羊肉、不吃豬肉和牛肉的人,解決食物味道的問題。
咖喱是多種香料的組合體,而印度又是香料大國,因此在印度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咖喱。在印度南部,因為氣候悶熱、潮濕,人們的食慾受到很大影響。而且在悶熱的天氣下,食物不易保存,而咖喱既可以讓食物變得鮮香可口,令人胃口大增,又可以讓食物保存得更長久,所以深受印度人的喜愛。
在印度有這樣一句話:「印度人可以不吃飯,但不可以不吃咖喱。」對於印度人來說,如果沒有咖喱,那真是度日如年。印度人幾乎可以在所有菜餚里放入咖喱,像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羊肉米飯、咖喱雞肉米飯、咖喱魚排三明治、咖喱豆湯等。印度的餐館都必須以咖喱作為主打食物,否則就有可能關門歇業,可見印度人對咖喱有多麼喜愛。
在印度,搭配咖喱的主食一般是米飯和面餅。在北方地區,人們多用麵食和咖喱搭配,而在南方地區,多用米飯和咖喱搭配。很多人說印度咖喱成功的秘訣是香料的組合和烹煮菜餚的順序,所以即使沒有華麗的烹飪技巧,只要順序對了,一樣可以享受印度咖喱的美味。一般來說,咖喱沒有什麼固定的食譜,與什麼搭配要看個人的喜好和口味,因此咖喱最容易激發出烹調者的創造性,同時也可以塑造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大概也因為這樣,咖喱才會沖出印度,走向世界。
咖喱不僅是印度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東西,而且具有獨特的葯用價值。在印度的傳說中,佛祖釋迦牟尼曾教人用樹草的果實來調配長生不老葯,並用當初傳教的地名「咖喱」為此靈葯命名,所以在很多印度人眼裡,釋迦牟尼被認為是第一個做咖喱的人。但是也有一些資料顯示,「咖喱」一詞來源於印度南方的泰米爾語。地道的印度咖喱以丁香、小茴香籽、芫荽籽、芥末籽、姜黃粉和辣椒等香料調制而成,其中姜黃是主料。也因為如此,咖喱具有極高的葯用價值。
『肆』 咖喱到底是什麼物質
咖喱是以姜黃為主料,另加多種香辛料(如芫荽籽、桂皮、辣椒、白鬍椒、小茴香、八角、孜然等)配製而成的復合調味料。其味辛辣帶甜,具有一種特別的香氣。主要用於烹調牛羊肉、雞、鴨、螃蟹、土豆、花椰菜、湯羹等,是中西餐常用的調味料。在東南亞許多國家中,咖喱是必備的重要調料。
咖喱的主要成分是姜黃粉、川花椒、八角、胡椒、桂皮、丁香和芫荽籽等含有辣味的香料,能促進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胃腸蠕動,增進食慾。
(4)印度人的咖喱是什麼擴展閱讀
咖喱是多種香料的結晶。這是源於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極濃的羊肉為主,單一種香料並未能祛除其膻味,故便以多種干香料粉末組合而成的濃汁來烹調,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這便是坦米爾「卡利」(Kulry)咖喱的來源。「卡利」的意思是「以不同香辛料製成的醬汁」—就是我們中國人翻譯過來的「咖喱」了。
最早出產香料的國家包括有印度、印尼、中國等,而當中的佼佼者就是印度。印度能在香料中的成就如此偉大,是南亞地區終年悶熱、潮濕的氣候所致。天氣炎熱,除了令人食慾大減之外,也令食物容易變壞及滋生細菌。將食物配入香料,除了能增加食物色香味之外,也能促進胃酸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同時更能令食物保存更久,正適合印度的氣候。
『伍』 印度三寶中的「咖喱」,起源於哪裡
咖哩起源於印度。“咖喱”一詞來源於泰米爾語,是“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印度民間傳說咖哩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由於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騷,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在泰米爾語中,“Kali”是“醬”的意思。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莫卧兒帝國夢龍所統治過,其間從波斯(現今的伊朗)帶來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印度人的烹調風格直到現今。
『陸』 印度人為什麼那麼愛吃咖喱飯
印度人那麼喜歡吃咖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咖喱是印度人的信仰雖然咖喱是一種調料,但是傳說中這種香料是釋迦牟尼所創造的,由於當時佛祖認為肉類的食物都具有很重的肉腥味,實在難以下咽,所以就創造了這種香料,跟肉類在一起煮可以掩蓋掉肉質的腥味,因此不愛吃肉的人也變得愛吃肉了。所以說咖喱在印度人看來就是佛祖創造的,它的存在就是造福人類的,因此咖喱不僅僅只是一種香料,也代表了印度人的信仰。
再加上咖喱本身是比較辛辣的,在潮濕的地區吃辛辣的食物是有助於排出體內的濕氣的,這樣印度人也不會因為潮濕而引起身體不適,比如風濕等疾病,都是因為常年在潮濕的地區生活而造成的。為了保證身體的健康,所以咖喱也就變成了印度人每餐都離不開的食物。咖喱中添加了不止一種香料,多種香料混合在一起,香味也更加濃郁,還可以綜合多種香料的味道,排濕效果會更好。
『柒』 什麼是咖喱
咖喱是一種調料,由於其風味獨特,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咖喱來源於南亞的印度,歷史十分悠久,據說距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咖喱所用的材料很多,主要有白鬍椒、姜黃、茴香、花椒以及桂皮等製成,氣味芳香,口味有辛辣之感,十分的具有特色,美味可口。用咖喱粉經過烹飪製作而成的菜餚,也就是咖喱菜,非常美味。
咖喱,其實就是一種調味料,確切地說,是各種香料的組合。
正是由於咖喱的美味,因而十分常見於印度菜餚之中。關於咖喱的種類,以印度咖喱、泰國咖喱和日本咖喱最為有名。
『捌』 印度的佛鵝呢咖喱是什麼做的
牛糞。
佛鵝呢在印度是牛的排泄物,即牛糞,把牛糞製成「牛糞咖喱」,在印度是一種暢銷的食品。印度之所以會出現「牛糞咖喱」,其實這跟他們內心的執著有關,跟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在印度人看來,牛是神聖的動物,所以牛的排泄物也是神聖的,尤其是牛糞,他們認為是可以治病。
咖喱
咖喱(也寫作咖哩)是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醬料,常見於印度菜、泰國菜和日本菜等菜系,一般伴隨肉類和飯一起吃。咖哩是一種多樣變作及特殊地調過味的菜餚,最有名的是印度和泰國的咖喱烹飪方法,咖喱已經在亞太地區成為主流的菜餚之一。
除了茶以外,咖哩是少數的真正泛亞的菜餚或飲料。印度口味是以混合各方的風格而做出含有異國風情菜餚而聞名的咖喱菜譜。
『玖』 印度瑪莎拉是什麼
印度的瑪莎拉指的是咖喱,也就是各種香料混合起來的調味粉,也可以泛指各種咖喱醬料,印度人都不用「咖喱」這個詞,都是用瑪莎拉來形容。
瑪莎拉是以姜黃為主料,另加多種香辛料配製而成的復合調味料,其味辛辣帶甜,具有一種特別的香氣,主要用於烹調牛羊肉,雞,鴨,螃蟹,土豆,湯羹等,是中西餐常用的調味料,在印度,瑪莎拉調味粉可以放入可樂奶茶冰淇淋水果等眾多食物中。
其實印度人吃瑪莎拉與湖南人喜歡吃辣椒類似,當地氣候溫熱潮濕,需要吃祛除濕氣的食物
瑪莎拉就是用各種香料混合在一起調出來的調料,也叫做咖喱,可以放在米飯中食用,也能在炒菜的時候,適量加入點瑪莎拉。瑪莎拉的口感比較重,當然,有的瑪莎拉口感是淡味的,一般來說,黃咖喱、紅咖喱和瑪莎拉咖喱屬重味,綠咖喱、白咖喱屬淡味。
在搭配方面,白咖喱與羊肉、綠咖喱與豆腐、瑪莎拉咖喱與海鮮、黃咖喱與羊骨、紅咖喱與雞是比較好的搭配。由於每個人的口感不一樣,因此,你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搭配食用。瑪莎拉並不是某個香辛料,而是混合香辛料粉的通用名稱,並會因配方不同而有不同的稱呼。
通常瑪莎拉是用肉桂、小豆蔻、丁香、月桂葉等調配而成,不同的瑪莎拉分別適用於煎、炸、烤等烹飪手法。不管是做主食,或者是配菜、湯類,都能適量的放入些瑪莎拉。不過,瑪莎拉不能吃太多。
瑪莎拉是用各種調料製作而成,調料吃太多會影響健康,尤其是重口味的瑪莎拉,最好少吃,比較刺激腸胃,平時吃輕口味的瑪莎拉比較好。
『拾』 咖喱是什麼成分組成的
咖喱是以姜黃為主料,另加多種香辛料(如芫荽籽、桂皮、辣椒、白鬍椒、小茴香、八角、孜然等)配製而成的復合調味料。其味辛辣帶甜,具有一種特別的香氣。
歷史起源:
「咖喱」一詞來源於泰米爾語,是「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印度民間傳說咖哩是佛祖釋迦牟尼所創,由於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幫助遮掩羊肉的腥騷,此舉即為用以幫助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
在泰米爾語中,「Kali」是「醬」的意思。早期印度被蒙古人所建立的莫卧兒帝國夢龍所統治過,其間從波斯(現今的伊朗)帶來的飲食習慣,從而影響印度人的烹調風格直到現今。
咖喱是多種香料的結晶。這是源於印度最初肉食以膻味極濃的羊肉為主,單一種香料並未能祛除其膻味,故便以多種干香料粉末組合而成的濃汁來烹調,沒想到效果出奇地好。
(10)印度人的咖喱是什麼擴展閱讀
分類:
1、印度咖喱
地道的印度咖喱會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由於用料重,加上少以椰漿來減輕辣味,所以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強烈兼濃郁。
2、泰國咖喱
泰國咖哩分青咖喱、黃咖喱、紅咖喱等多個種類。其中紅咖哩最辣,不習慣的人進食時容易流眼淚。
泰國咖喱當中加入了椰醬來減低辣味和增強香味,而額外所加入的香茅、魚露、月桂葉等香料,也令泰國咖喱獨具一格。
3、新加坡
新加坡鄰近馬來西亞,所以其咖喱口味與馬來西亞咖喱十分雷同,特別是味道較淡和清香。此外,新加坡咖喱用的椰汁和辣味就更少,味道頗為大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