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部印度電影說男主有智障的宗教問題的,國無邊界是什麼電影
超能賭神3
8.4分
主演:辰頡詮張珈珈李恩奇辰頡詮
導演:史申豪
類型:喜劇青春
時長:63分鍾
年代:2017
地區:內地
簡介
⑵ 真實的印度政府真的像媒體所說那樣弱智么
我一直對印度這個國家沒有好感,我也覺得印度政府特別不好,很多媒體說印度政府弱智,我覺得這些媒體說的不錯。印度政府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很弱智,我不反駁這句話,我覺得說得很對,印度政府真的弱智,我們就來看看印度政府為什麼弱智吧。
印度政府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⑶ 泰語智障怎麼讀呀我都不知道
泰語(ภาษาไทย),也稱傣語(Dai language),是傣泰民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Sino-Tibetan Family)的一種語言。全球有約6800萬人口使用泰語,主要是分布在泰國、寮國、緬甸、越南西北、柬埔寨西北、中國西南、印度東北的傣泰民族使用。
泰語分為大泰方言(中國雲南西部及西南部、緬甸北部及西北部、印度東北部),蘭納方言(中國雲南南部、緬甸撣邦東北部、泰國北部、寮國北部、越南西北部),暹羅方言(泰國中部及南部、寮國南部、柬埔寨西北部)等三大方言。泰王國北部、東北部是蘭納方言,中部、南部是暹羅方言,泰國中部方言是泰國的標准泰語。泰語是一種分析型、孤立型語言,基本詞彙以單音節詞居多,不同的聲調有區分詞彙和語法的作用。構詞中廣泛使用合成和重疊等手段。
⑷ 印度電視劇,大兒媳叫薩尼提,二兒媳叫卡佳拉,大兒子搞外遇,二兒子是弱智,這個電視劇有人知道嗎。謝謝
印度電視劇<<陰謀與婚禮>> 挺不錯的印度劇
⑸ 在印度為什麼有那麼多弱智和殘疾人
他們弱智,不能歧視他們。因為印度和我國一樣,貧富分化嚴重。印度的教育比我國還差,普及率不高,文盲率很高,我國至少有希望小學。殘疾人,這就涉及印度的醫療,也相對落後,而且窮人多,沒錢治病,很多人選擇用土方治療,加上城鄉交通不發達,往往拖延了合適治療的時間。印度還比較封建思維,將人分三六九等。什麼種姓的。生活在這樣國度的人民其實很可憐。
⑹ 印度種姓歧視這么嚴重,為什麼底層沒人造反呢
因為說到底前三個種姓是一家,首陀羅的地位雖悲慘,但力量較弱。在印度國家形成之前,前三個種姓往往是雅利安人,是征服者。後一個種姓是被征服者。
⑺ 什麼是智障
1 佛法里有一個術語叫「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佛說是八難之一。
2 「難」就是困難,什麼困難呢?開智慧太困難了,你有了障礙,你開不了智慧;你智慧不開,你學的東西再多,研究得再多,佛法里講世智辯聰。
3 世智辯聰是所知障,你放不下是煩惱障,你必定是二障障礙你自性的般若智慧、自性的德能。學佛要破二障,把增長所知障誤會,以為是開智慧了,糟糕不糟糕!
4 佛在《華嚴經》里講:「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那個智是講世智辯聰。
5 世間什麼樣的博士,他也不懂佛法,為什麼?因為博士他落在心意識裡面,他是凡夫。佛法是離心意識,佛法的言語、文字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而世間聰明智慧的人是用心意識。
6 佛在《楞嚴經》上說得好,意識心修行,修得最正確,沒有走錯路,如理如法,只能證得阿羅漢、辟支佛而已,不能見性。
7 明心見性的人見到性。佛見到是圓滿的,明心見性的人見到一分、兩分。
8 我們多讀一點佛經,多聽、多記一些,以為自己智慧開了,那錯了!以為自己智慧開了,煩惱、無明沒斷,要曉得那不是智慧,那是佛法裡面所講的「世智辯聰」。
9 世智辯聰,仗著自己的聰明辯才,不肯認真修學,不肯老實修學,結果落空了。
10 真正有成就的,都是老實人,都是自己覺得不如人。常常覺得自己不如人的人,容易成就,為什麼?他謙虛。
11 貢高我慢,不但學佛不能成就,世間真正的學問他也不能成就。
12 世間學問,叫你去研究一個東西,你用思考,你可以找很多參考資料,那是世間法,沒有叫你斷煩惱,那是世智辯聰,不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思考不得。
13 通過思考就落到心意識去了,那個開悟是世智辯聰,不是真正的開悟,真正的開悟不用心意識。
14 今天這個世界是個科技聞名的世界,我們看到現在的眾生比古時候福報要大,也比古人聰明,這叫世智辯聰,不是佛法裡面講的福慧。
15 現在人聰明,他煩惱也多,相對地增長!現在人迷了自性,把智慧變成世間的聰明才智,把真智慧變成世俗的智慧,變成世智。
16 世間智慧起作用,就免不了有煩惱,分別執著、計較;如來與大菩薩有真正的智慧,他們沒有煩惱,不生煩惱。
17 世間人很聰明,反應很快,想東西很敏捷,佛說那個叫世智辯聰,那個不是智慧,是聰明!
18 聰明跟佛法裡面的智慧,完全是兩樁事情。智慧是判斷,非常正確的判斷,一點都沒有錯誤。
19 聽說念佛法門,可以往生見阿彌陀佛,可以得無量壽,他立刻就採取,這是智慧的判斷。
20 世間人、聰明人聽了這些話,這是神話!他不相信,他哪裡有智慧?他沒有智慧。
21 真智慧才能超越六道輪回,不能夠超越六道輪回叫「世智辯聰」。
22 信心清凈生真智慧;信心不清凈所生的是世智辯聰。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不能解決問題。
23 我們今天拚命求智慧,有沒有智慧?沒有!所求得的是什麼?世智辯聰而已,不是真智慧。
24 凡夫所講的智是感情不是真智慧,為什麼?那個智是從意識心裏面產生的。
25 我們今天的毛病出在哪裡?就是出在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執著是煩惱。
26 佛法講的智慧不是從外面學來的,是你自性里頭本來就有。你怎樣把煩惱恢復成智慧?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除掉就是智慧。煩惱就是智慧。
27 自性性德里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只有智慧德相,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
28 經論上常常告訴我們,離開了妄想分別執著,那就是智。如果這裡面還有分別執著存在,這個智是世間的聰明智慧,就是佛經裡面講的世智辯聰。
29 清凈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心不清凈,你再聰明、再有智慧,都叫世智辯聰,不是般若智慧。
30 在生活裡面去體驗、去磨練,把你所有的習氣毛病統統磨練得乾乾凈凈,你心清凈,慧就生了,慧一生,一接觸佛法就通達了。大家不求真正的智慧,求世智辯聰,這是大錯特錯!
31 現在這個時代,世智辯聰太多了。小孩從小,天天看電視,滿腦袋邪知邪見,他怎麼能學佛法?
32 古時候人天真,古人沒這么多資訊。他頭腦單純,學什麼東西都容易。現在的人頭腦很不簡單,學佛法就成了大障礙。
33 世間人書念得很多,記得很多,說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在佛法裡面都叫做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
34 頭腦天天在想,天天在思惟,他所有那些聰明智慧是從心意識里頭流露出來的,也就是從分別執著妄想裡面生出來的,這不是佛家講的智慧。
35 佛家講的智慧是從真如本性裡面流出來的,是從清凈心裏面生出來的,離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是智慧。
36 沒有離開心意識,不能解決問題。什麼問題?斷煩惱的問題,了生死的問題,出三界的問題。
37 般若智慧是從真心裏面流露出來的智慧;真智慧一定要見性,沒有見性沒有智慧。
38 佛法裡面講的智慧,決定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不是從意識心裏面變現出來的,意識心裡頭變現出來的不是真實智慧。把知識當作智慧,那就糟了!
39 智慧是從清凈心裏面生的,是從禪定裡面生的,不是文字里得來的;聽得多、看得多,所謂是記問之學,那是邪見。他很會說、很會分別,死的也能說成活的,強詞奪理,這是大障礙,所以世間聰明人有世智辯聰,沒有智慧。
40 智慧一定是從定當中生的,它跟我們這些知識學術不相同,你得了幾個博士學位,你有世智辯聰,不見得有智慧。世智辯聰高明,不見得有智慧。
41 佛弟子讀書用虔誠、恭敬、清凈平等覺心,是戒定慧三學一次完成;世間人讀書里頭沒有戒定慧三學,所以叫世智辯聰。
42 一般社會上研究科學、研究哲學的,也有相當程度的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因為他們還有是非人我的分別,還有貪嗔痴慢的執著,換句話說,他沒有定。
43 智慧是從清凈心裏面生出來的,清凈心裏面決定沒有貪嗔痴慢,我們不舍貪嗔痴慢,清凈心決定得不到。沒有清凈心,你就沒有平等心,就沒有慈悲心,你念佛也不能往生。
44 世智辯聰是福不是慧,這個東西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正是《壇經》裡面所說的,「此事福不能救」。真的智慧是從清凈心生的,心不清凈沒有智慧,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45 有些老太婆根本一個字不認識,她心清凈,一切境界里頭一念不生,她有智慧,她對一切事理看得很清楚。佛法要的是智慧,不要世智辯聰。
46 六祖大師沒念過書不認識字,古今中外哪一個不佩服他,哪一個不對他五體投地,為什麼?他有定、他有慧。
47 把讀經跟講經當作世間學問一樣去研究,變成了世智辯聰,錯了!學佛跟佛學是兩回事。
48 拿著佛教的經典增長自己的世智辯聰,這是佛學;學佛是依照佛法所講的理論方法來自修,求內證,這是學佛,這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