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在中印邊界軍力布署
美國媒體9月4日刊載旅居加拿大的印度作者哈里·桑德(Hari Sud)的文章,文章題為「中國對印度的軍事優勢正在消失」,文章對中印軍力對比做了一些分析,還提到,中國如果發起對印度的戰爭並沒有什麼意義,中印兩國應當加大經濟和貿易往來。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下:
美國合眾國際社亞洲在線報道,文章首先說,中國言與行或導致類似1962年的另一場沖突。中國不喜歡印度作為一個全球性大國的崛起,還對印度未來五年的軍事采購計劃有所猜疑。
文章提到,中國在八月中旬開始進行一場代號為「跨越-2009」(Stride 2009)的大規模實兵軍事演習,調遣50000部隊遠離基地遠程機動。根據分析,這場演習表明中國准備好對國家任何一處地方有事時,能夠作出快速反應,這場演習還展現了,中國基礎設施的有效性,已經允許部隊快速部署到成百上千公里之外的地方。演習計劃在10月1日,也就是新中國的60周年大慶時達到高潮。文章說,中國在中部省份維持有30-40個師的預備役部隊,但是中國西藏和印度邊境地區在快速部署的區域之外,只有一條建設在永久凍土上面的鐵路線與內部省份地區相連接。盡管這場演習不是專門針對印度,但最近忙於巴基斯坦邊境地區的印度,或許需要調整其防務位置了。
文章提到,在1978年中印達成協議,兩國將在喜馬拉雅山區維持現狀,避免軍事建設。1998年事情有所變化。印度在東段地區維持30000部隊,在西段維持20000部隊,印度沒有在邊境地區修築新的公路和提升基礎設施,事後表明這是一個錯誤。在過去30年來,印度與中國舉行了13次高級別的邊界問題談判,最近一次是在7月份,但成果寥寥。
文章還說,對於中國的「威脅」印度有自己的評估,已決定尋求在邊界地區的軍事建設。八個山地師在喜馬拉雅山區進行作戰訓練,還將增派兩個師,此外,60000印度地面部隊將被派往靠近達旺地區的東部邊界,還有20000部隊將增派到西段邊界的拉達克地區。在東部,三個曾被廢棄的機場被激活,在西部,也有三個機場被重新啟用,距離中國西藏邊界只有200公里的一個主要機場將被升級成能夠起降蘇-30戰機,這個機場是對中國鐵路線的一個主要威脅;印度還開始其他一些公路的建設,其中一條將通過馬拉里-若唐山Manali-Rohtang)將拉達克與印度其他地區相連。
文章接著評論說,印度的上述進展可有效地應對中國現有的優勢,此外,與1962年的時候相比,印度部隊在叢林和山地作戰的能力更強,1999年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卡吉爾(Kargil)沖突中的表現大概向中國表明,印度已經不會像在1962年的地面戰中輕易地被擊敗了。中國贏得了1962年的沖突,使用了經典的中國戰爭策略,在地面戰中,印度的士兵由並不能勝任的將軍指揮,而且,中國士兵使用的沖鋒槍具有優勢,它們迅猛的火力壓倒了攜帶二戰時期「李-菲爾德」步槍的印度兵。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印度的突擊步槍能夠與中國的媲美,印度的將軍們也學會了戰爭的藝術。
文章提到,印度將在未來五年中接收新型的軍事裝備,它的新下水的核動力潛艇將在2012年或者2013年前完全形成戰力,而且,從俄羅斯訂購的航母也將有望加入印度海軍服役,印度自製的輕型戰斗機以及進口的中型戰斗機將形成戰力,所有上述這些裝備,再加上適合在喜馬拉雅山區作戰的超輕型火炮將部署到位,2014年之前,印度軍隊的火力將達到現有的兩倍,是1962年的十倍。
對印度最大的威脅是從中國西藏發射的射程達到1500公里的巡航導彈和印度洋上的中國海軍艦隊。印度的工業核心地帶和軍事基地在上述導彈的射程之內,而且新型制導系統讓這些導彈的打擊精度極高。遭受200枚巡航導彈的集中攻擊時,根本無法防禦,印度唯一的希望在於(假設)這些導彈在飛躍喜馬拉雅山區飛行600公里之後,丟掉了它們的攻擊目標。印度利用在馬六甲海峽的西部出口附近的海軍基地對抗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動作。
文章最後提到,中國發起對印度的戰爭沒有什麼意義,中印兩國應當加大經濟和貿易往來,這可以帶來更多的財富。
哈里·桑德(Hari Sud)是前C-I-L公司副總裁、前投資戰略分析家、國際關系專家,曾就讀於旁遮普大學(Punjab University)和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旅居加拿大已有34年。
印度目前在中印邊界東段駐軍10萬人,在中印邊界西段的印控克什米爾駐軍40萬,到2020年和中印邊界附近的印度駐軍總和將達到60萬。印度正在采購126架戰機,曾大江認為到2020年印度空軍將擁有1900餘架飛機,20架F-35,20架蘇35或米格35,130架F-16C/D或F-18E/F,200架蘇30,49架「幻影」2000,116架「美洲虎」,78架米格-29,165架米格-27,79架米格-23,400架米格-21,各型運輸機250架,「費爾康」預警機10架,偵察機和教練機等400架。曾大江認為到2020年印度陸軍將突破100萬人,分為6個戰術司令部,裝備4000輛坦克,其中1500輛T-90裝備21個坦克團(每個團71輛或72輛T-90),2500輛T-72改進型裝備40個坦克團(每個團62輛或63輛T-72改進型)。
2009年印度擁有1700餘架飛機,3000輛坦克,98萬陸軍。2020年印度將擁有1900餘架飛機,4000輛坦克,100萬陸軍。如此龐大的印度軍隊,動用其一半的軍事實力攻入西藏是有可能的,中國不可大意。
⑵ 中國到印度邊境有什麼武器
近一段時間,這一版塊出現大量關於中印去年對峙的問題,帶風向的意思非常濃厚,都是中國必輸,中國軟弱,中國不行。希望網友多點智慧。
最先進的坦克、無人機,導彈戰車與最先進的飛機。
⑶ 中印戰爭期間印度用的什麼步槍
在1962年的中印戰爭中,印度使用的輕武器還是二戰水平的,如步槍,是英制的李·恩菲爾德No.4栓動步槍,機槍是英制的布倫輕機槍,沖鋒槍是英制的司登,火炮是英國的76毫米火炮,坦克是美製M3:
——李·恩菲爾德步槍和布倫輕機槍
——————
傷亡情況: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⑷ 3千名中國士兵持輕機槍進駐中印對峙1公里處
「能否證實中方忍耐是有限度的?」「中方是否正在失去耐心?」「何時會徹底失去耐心?」在18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關中方對中印邊界對峙態度的問題一再被追問。有印度媒體當天披露說,中國近日向多國駐華使館外交官通報說,中國軍方在耐心等待印軍撤出洞朗地區,但這份耐心不是無限期的。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再次敦促印度盡快採取措施將非法越界的人員撤回邊界線印方一側,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邊界問題上,印度完全沒有能力同中國抗衡,只會大呼小叫。與其和中國樹敵,倒不如與中國為友。」這是來自印度前高官的最新忠告。
目前正值議會季風會期,印各黨派團體預計就中央政府的風險管控舉措提出質疑。據報道,印度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多瓦爾將於26日和27日兩天訪問中國,他一方面是參加金磚國家相關會議,另一方面也希望與中方商討當前局勢,以期通過特別代表的方式解決對峙問題。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前官員、印度再生能源部前部長法魯克·阿卜杜拉18日撰文稱,印度應該加強外交渠道,並以此來解決與中國之間的爭端。中國是巴基斯坦的朋友,印度也應該維持和中國的朋友關系。緩解緊張局勢的唯一方法是與中國交朋友,戰爭不是解決辦法。
印度還想挑釁?中國的領土絕不可能被印度霸佔,現在的西藏演習就已經讓他們看見我們國家的實力了,看他們能猖狂到什麼狀況。
⑸ 中國與印度的戰爭時印度用的武器
看看當年中國繳獲印軍的裝備就知道了,中國後來把這些東西都歸還印度了,一者中國看不上,二者也是表達中國和平的誠意。當時印度本國不能生產武器,它的武器品種很雜,有部分是二戰的,還有相當部分是一戰的,甚至還有更早的英制武器。而當時中國剛剛換裝56式槍族,五六半、五六沖及五六式班用機槍,在武器上比印度在很大的優勢。下面是當時歸還印度裝備的清單:
蘇制米—4直升機1架(堪用)、英制水獺式運輸機1架(嚴重損壞) 美製M—3A3坦克2輛(缺少零件)、汽車117台(50台完好、67台缺少零件)、英制88mm加農炮3門(2門缺少零件、1門嚴重損壞)、英制88mm榴彈炮18門(14門缺少零件、4門嚴重損壞)、英制75mm山炮6門(2門缺少零件、4門嚴重損壞)、英制106.7mm迫擊炮7門(缺少零件)、英制81mm迫擊炮54門(15門完好、36門缺少零件、3門嚴重損壞)、英制51mm迫擊炮75門(58門完好、17門缺少零件)
重機槍22挺(7挺完好、13挺缺少零件、2挺嚴重損壞)、美製7.62mm坦克機槍6挺(缺少零件)、英制7.7mm輕機槍261挺(223挺完好、26挺缺少零件、12挺嚴重損壞)、英制7.7mm輕機槍預備槍管208支(全部完好)、加拿大制9mm沖鋒槍552支(488支完好、41支缺少零件、23支嚴重損壞)、美製7.62mm半自動步槍30支(全部完好)、英制7.7mm步槍2,105支(1,750支完好、306支缺少零件、49支嚴重損壞)、手槍57支(40支完好、12支缺少零件、4支嚴重損壞)、信號槍79支(71支完好、4支缺少零件、4支嚴重損壞)
美製90mm火箭筒37具(26具完好、8具缺少零件、3具嚴重損壞)、擲彈筒、槍榴彈發射器12具(11具完好、1具缺少零件)
炮彈22,400餘發(全部完好)、、槍彈2,139,000餘發(全部完好)、英制7.7mm輕機槍彈匣2,181個(全部完好)、加拿大制9mm沖鋒槍彈匣950個(全部完好)、90mm火箭筒彈137發(全部完好)、手榴彈19,357枚(全部完好)、信號彈500發(全部完好)、地雷1,895枚(全部完好)
美製空壓機4台(3台完好、1台缺少零件)、推土機7台(6台完好、1台缺少零件)、英制壓路機1台(缺少零件)、發電機4部(1部缺少零件、3部嚴重損壞)、油機2部(全部完好)
電台6部(1部完好、5部嚴重損壞)、步話機10部(8部完好、2部嚴重損壞)、電話機7部(1部完好、6部嚴重損壞)、電池10箱(全部完好)、望遠鏡30具(全部完好)、降落傘400頂(全部完好)、鐵絲網280餘捆(全部完好)、園鍬、十字鎬350把(全部完好)、油桶757個(497個完好、260個破損)、電線5,600m(部分完好)、其他軍用器材(包括鋼盔、降落傘繩、觀察、通信、工兵器材等各一部)、軍用大衣、毛毯1,973件(全部完好)、軍服2,760餘件(2,410餘件完好、350餘件破舊)、蚊帳、被子、床單等720餘件(全部完好)。
⑹ 62年中印戰爭印度步兵武器裝備是什麼
因為18、19世紀時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在二戰期間,有許多印度士兵都是受英國將領指揮,例如馬來亞戰役時,英國將領白思華手下就有許多印度士兵投入了戰斗,所以大部分印度士兵使用的都是英式裝備比如司登沖鋒槍、4號步槍、布倫輕機槍等
⑺ 印度在中印邊境爭議地區部署了多少部隊,裝備如何,中
中印戰爭,中國大概部署了10000多人大概4個團的兵力,印度部署了20000多人的人兵力。
在兵力部署上印度更占優勢。
戰績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繳獲
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消耗
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可以說中方大獲全勝,不過忌憚於美國的壓力,我們及時撤軍!
⑻ 中國駐印軍的裝備
初整訓時期
初整訓時期由英軍提供服裝,每名士兵發予熱帶卡其操作服三套,有短褲兩件、長袖衫三件、長褲一條。關於熱帶卡其操作服為英軍的Aertex khaki Shirts(長衫)與khaki Drill Shorts(短褲)、khaki Drill Trousers(長褲)兩種褲子的組合。Aertex khaki Shirts之上衣型式類似保羅衫構型,以Aertex紡織料為材質,型式為長袖,袖端上有一個扣鈕收口,於衣後背部上端到衣領處有一補強布,在前胸口中央有開衣襟,雙肩位置設有肩帶,在衣上胸前位置左右各有一個有蓋單扣口袋,袋蓋為倒山型式,口袋中間設有直式口袋布條,此衫有弧形下襬,在穿著時向下扎入褲內。卡其長褲為卡其色斜紋棉質料,褲襠的左右兩邊各有兩道打折線,左右側褲身各一直式插入式口袋。此褲部分褲子前右方縫有一長型口袋,而有些則無此袋,這是此型褲的小部份相異之處。在褲檔處以五顆鋁質扣鈕來作結合,褲頭上有一橫向舌狀布條來固定褲頭,褲子的腰圍處縫有多顆鋁扣可用來固定褲吊帶,而褲後則無口袋設計。卡其短褲一樣為卡其色斜紋棉質料,在褲頭以兩條布穿帶來作緊縮腰身調整並用作固定褲頭,褲檔處以三顆鋁扣作結合,兩側褲身各一插入式口袋,部分短褲在右側有長條型口袋,但大多數則無此口袋,而在褲後有一個無蓋的口袋。
擴編時期
1944年4月,駐印軍的服裝委託英國在當地招商製作,大體上仍參考英式熱帶卡其操作服裝為?版,不過其款式有混合到美軍卡其服之設計,以上衣來看,采尖領、六扣鈕與內扎式下襬,胸前設有兩個口袋設計,口袋蓋為單扣平蓋,袋上有直式口袋布條,在雙肩位置有肩帶,背部上端到衣領下沿有一橫向補強布,此衣為長袖襯衫型式,與美軍當時的卡其襯衫型式極其相近。長褲部分大體上為簡單直筒褲式樣,兩側有直式插入式口袋,臀部後右側有一個有布蓋單扣之口袋,此長褲亦與美軍卡其長褲相仿。在短褲方面則接近英式短褲,但與其它英協國家的英式卡其短褲一般取消右側長條型口袋。
作戰時期
在進入北緬後,部隊的裝備、槍械、服裝補給,為美軍SOS(SERVICES OF SUPPLY)來作主要支持後勤補給,所以此一階段,服裝部分改換美軍卡其操作服,其型式采尖領、衣襟為六扣鈕來作結合,同樣采內扎式下襬,穿著後扎入褲內,此款上衣胸前為兩口袋設計,口袋蓋為單扣平蓋,在雙肩一樣有肩帶,背部有一橫向補強布,袖子有束口,為長袖襯衫型式。下褲為長褲型兩側有直式插入式口袋,臀後有插入式口袋,且並無口袋蓋設計,正面右下有一小零錢袋,褲襠以鈕扣作結合,褲管型式為直筒設計。雖說有部分的士兵得到此項補給,但部隊主要穿著仍以委託英國在當地招商製作的服裝為主。除此之外還有部分也有使用美軍所使用的HBT戰斗服,但並非為全軍更換,僅少數獲取。
其它服裝
除基礎的操作服裝外,我軍亦有補給到其它禦寒的衣物,如英軍V領長袖綠色毛衣,英軍V領無袖綠色毛衣背心,英軍V領三扣長袖綠色毛衣,美軍橄欖綠羊毛背心,美軍五扣橄欖綠高領毛衣,美軍M-41夾克,美軍M-43外套等等。在M-41夾克方面大多數發予軍官使用。在戰車部隊方面,隨車人員除基礎服制外,其上均穿著美製HBT連身服。駐印官兵在一般外出時或非戰時的集會,則穿著軍常服,此套服飾在我軍則有其特殊的稱謂,均稱之為羅斯福呢軍服。爾後在第一批駐印軍(新六軍)提早回國時,美軍又加發給每人一套羅斯福呢軍服予我返國的駐印軍弟兄。
英式單兵裝具
駐印軍最主要的個人裝具,是英軍所提供的1937型個人裝備組,亦稱之為P-37裝備組,其組成有包括:帆布腰帶、帆布吊背帶、帆布背包、帆布小背包、水壺組、帆布子彈袋等等,在依其單兵任務性質還可做局部調整,如可加掛鏟組、十字鎬等。1937裝備組為英軍以及大英國協軍所廣泛通用的單兵裝備組型式,如加拿大、澳大利亞、乃至於印度皆用此套裝備。我駐印軍在入印後,經協定後由英軍擔負起給養與被服裝具的補給。所以駐印軍就由英軍提供大英國協軍最廣泛使用的1937型裝備組來裝備我駐印部隊。
英式帆布腰帶
首先從帆布腰帶說起;此型腰帶為卡其色棉帆布質材,前端有ㄇ字型公勾與另一端母環作結合,腰帶上無任何穿孔式掛點而是在正面帆布的後方車縫有垂直布肋與各型袋子後方的C型金屬勾,勾跨結合,是蠻獨特的英式結合方法,這種設計對於結合袋的穩固性頗佳。帆布腰帶的後方有兩個斜向的結合布條,布條上有日型環用以結合吊背帶所用。
X型帆布吊背帶
英軍很早就有裝備模塊化的理念,1937型裝備組上更看的出此理念發揮運用;帆布吊背帶可以結合大、小背包的背帶當作是系統吊背帶,亦可不掛任何背包下單獨的當作單兵的負載吊帶來使用,或者是只用單條背帶來當小背包或稱之為雜物袋的側背帶以及水壺組的側背帶,用於側掛及肩掛來使用。以結合全套裝備論,在使用此吊帶時以兩條背帶交叉於背後為X形狀後,結合於帆布腰帶後的布條,並向前與子彈袋作連結,再以背包背帶上的扣頭扣於子彈袋上的日字環,就可以將整個裝備給連結起來,吊帶在結合所有裝備後即成為單兵整套的系統負載吊帶。
帆布子彈袋
駐印軍配有多種型式的帆布子彈袋,一種是指北針/手槍通用型袋,其為帆布質材,型呈方形,布袋上有布蓋以銅扣與彈袋上母扣作結合,彈袋後方車縫有五邊型布底,後有C型金屬勾與帆布腰帶之垂直布肋相互連結,可攜行指北針亦可放置手槍彈、步槍彈。第二種是步槍帆布彈袋,此為雙彈袋設計,也就是說一袋兩包,各有獨立的五角型布蓋,布蓋上有銅扣與彈袋上母扣作結合,每名單兵通常都攜帶兩組彈袋。
另一種較大型的帆布子彈袋是我們在許多當年的照片中最常看到的樣式,是為步槍/沖鋒槍/機槍/通用型子彈袋,此種彈袋,稱之為BASIC彈袋,又我駐印軍所用的為MK-3型通用彈袋。MK-3型通用彈袋,在功能上除可裝步槍彈,也適合來裝沖鋒槍彈匣,亦可作為BREN機槍之支持彈匣袋;由於BREN機槍是由上匣式彈匣給彈加上其射速頗快,因此彈匣的使用需要較大的攜帶量,但是一名機槍手能帶的彈匣有限,所以此彈袋在當初的設計上是為步兵幫同行的機槍兵攜帶彈葯以隨時填補給機槍手彈葯。其彈袋型為直式長方體,質材為卡其帆布,上有布蓋,彈袋上車有布條,布條上有母銅扣可與袋蓋上的公凸扣作結合,背後一樣有C型金屬勾可與帆布腰帶勾跨結合,在袋後C型金屬勾的上方,車有五邊布條,上端置日字銅環,可用來穿過帆布吊背帶來固定,並可與背包背帶上的銅勾,勾跨相互連結。由於此款彈袋的方便靈活,是我駐印軍所使用最普及的彈袋。除此之外,駐印軍部分軍官亦有使用英式布朗寧手槍雙並式彈匣袋,此彈匣袋除可放布朗寧的彈匣外亦可放45手槍之彈匣。另外我駐印軍也使用英式 .303備用彈袋(BANDOLEER),但使用方法不同於大英國協軍的背掛方式,而是喜歡將此彈袋纏於腰際上來使用。
水壺組
駐印軍所使用的水壺為英式37型水壺,此型式的水壺在一戰時期就有類似的款式在使用,而37型水壺僅是沿用以往所慣用的壺體,而在其它的配件稍作修改而成。全壺為馬口鐵材質製成,壺口蓋為鋁質片向下連結木塞來作封水,蓋上系有細棉繩綁於壺頸上的圓環,壺身有烤橄欖綠色磁漆,外覆呢毯質壺套以作保溫用,再以十字型帆布質材攜行帶來背負或者是裝在卡其帆布水壺袋裡。此兩種型式的攜行我駐印軍皆有使用。
美式裝備部分
美式單兵裝備在駐印軍的使用上所佔的比例並不多,僅都配件而非整組裝具,其配件主要的有M-1936型帆布腰帶、M-1923型腰帶式彈袋、卡賓彈匣袋、45手槍側掛皮套、M-3肩掛槍套、45彈匣袋、M-1942型刺刀組等等。之所以所使用的比例不高的原因,主要的是英式的1937裝備組的設計良好與其靈活性跟耐用度頗受中國士兵的愛用,且補給也充足,再者美軍也非主要提供個人裝具的盟國,僅就局部配件給予補給有特殊任務所需以及部分的軍、士官領導而已。
帽子
駐印軍所使用的帽子,型式仍為我國所慣用的類似德式小帽之布帽,而布料則用與跟制服相配套的卡其色棉織布,在帽上的布圍處,只具有型式而不能放下來擋風護面。在許多歷史照片中亦可看到有許多外國軍官也喜愛戴此型小帽,如史迪威將軍與許多駐點連絡官,足見此小帽的造型很具魅力頗令人想要一頂來戴戴。
英式鋼盔
駐印的國軍初期由英軍配發MK-2型TOMMY鋼盔給我軍使用,此型盔自一戰以來廣泛使用於英協國家與其它國家;中國自抗戰以來也在各軍中皆有大量使用此款盔,所以在使用此盔上並不陌生,MK-2型鋼盔是英國改良自一戰所使用的MK-1型鋼盔,大體上在盔型無作很大的修整改良,大部分的改良在其懸吊系統與下巴額帶上作修整,使之更符合二戰戰場上的需求。MK-2型鋼盔懸吊系統在內襯方面采十字形鐵框架,加在金屬圓箍頭環上,並在頭環上結合五片式皮襯,十字形鐵框以一顆一字型螺絲與盔體結合並在鐵框下設有十字形泡綿軟墊以增加戴盔的舒適性。在下巴額帶方面以掛環方式結合於盔體上;下巴額帶兩端為具彈性的伸縮帶以口型環下結有一條可調式卡其色棉帶,同樣的在各邊的伸縮帶的另一端,也設有口型環用於與盔體作結合。此盔自一戰以來使用已久,以盔型而言是以當時壕溝戰的理念所作的設計但就二戰的新型態戰爭以算落伍,不過對提供士兵的保護仍有一定的防護功用。駐印軍在盔體的左側漆有青天白日徽作我軍的辨識,並在作戰時套以盔網可行插草偽裝使用。
美式鋼盔
在入緬作戰後,由於戰斗中的耗損與英式盔的避彈性與舒適性不佳,在後來的補給中,美軍替中國軍隊中戰力最強的新三十八師優先換發美軍當時現役的M-1鋼盔;新三十八師成為我國第一個使用美造M-1鋼盔的單位,亦開啟我國與M-1鋼盔的結緣,而後再陸續的替換新一軍的鋼盔。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英式MK-2型鋼盔都不堪使用,在換發完畢的單位將堪用MK-2型鋼盔後送給後續的新單位或者是送回給訓練基地。所以在後來的許多歷史照片中,我們常看到新一軍戴美式M-1鋼盔,新六軍則大多數仍戴英式MK-2型鋼盔,而新六軍僅少數的直屬單位有獲得M-1鋼盔的補給換發。美式M-1鋼盔自1943年量產以來,成為當代最多量產的鋼盔,在二戰結束後更廣泛的被更多的國家採用與沿用,並有多國以此盔為基礎來衍生跟仿製,其影響之巨不可言語。我駐印軍當時用的為M-1鋼盔Model-1943/44型,其盔體較後來的改良式的M-1 Model-1956型鋼盔略高,採用的懸吊帶為卡其色棉織帶,以六個三角釘板固定於內盔,在懸吊上再結合汗圈,並在內盔後方設一條式後頭杓帶來托著後腦殼,此種設計是參考當時的美式足球盔的懸吊系統而來,在內盔的左右兩側各設有鋁質凸釘用來結合內盔皮帶,而此皮帶的功用在於戴上盔後可掛於在後腦部位增加行進時的穩定度,不至於使盔前後晃動,但實際上很少士兵如此使用,大多數都掛在鋼盔的前帽沿。下巴額帶部分為卡其色棉帆布質,以車縫的方式車在鋼盔環上,與近代M-1鋼盔的下巴額帶以金屬壓板結合於鋼盔環上大不相同。再者其結合勾具為兩岔式的掛勾,勾於型式像介字型的母扣上,在母扣同邊的下巴額帶可視需求來調整長度。駐印軍所用的M-1鋼盔平時除素色面盔體外,亦大量採用1/4吋與1/2吋的偽裝盔網套於外盔上,而在外盔的左側則漆有青天白日國徽記號以作我軍識別。
鞋類穿著部分
初期所配備的鞋子,士官兵所穿的是英軍所提供的野戰用半筒黑色皮鞋(AMMO BOOTS)、半筒黑色伽拉皮鞋(鞋底為膠底),也提供英式棕色的膠底布鞋。在同時也使用自製的鞋款,如使用膠底的系繩黑布鞋以及當時國軍所慣用的草鞋,而軍官部分除英式黑色皮鞋外還加發美製黃半筒翻面鞋,亦有馬靴使用,中後作戰時期有部分的部隊也有補給到美軍棕色雙扣環戰斗靴、3/4高的棕色皮靴,傘兵部隊更擁有與美軍相同的傘兵靴。除以上鞋外同時也由英方提供每人三雙英制白色羊毛短襪,並依時補充。在穿著方式上仍依國軍的習慣在穿鞋後打上毛呢質材的綁腿。
⑼ 印度用什麼武器對抗中國
近日,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非法越界進入中國境內,嚴重破壞了邊境地區的和平安寧。更有印度媒體報道,近年來,印度正在逐步往中印邊境增加軍力部署,針對中國的意圖十分明顯。印度究竟都往中印邊境部署了哪些新型武器?憑借著這些武器印度就能對付中國了嗎?我們不妨來看看印度在中國周邊部署了哪些武器,其中最近印度將它的蘇30MKI戰斗機,放在了中國邊境附近地區。
印度想要一個新的輕型坦克,大約22噸左右。這也意味著新德里未來的坦克應該足夠輕到可以印度空軍的Il-76MD、C-17和C-130J運輸機來運輸。但是用降落傘來空投有可能仍然過重了。
印度陸軍也想要讓自己的新型坦克能夠在海拔3,000以上的地區運作,通過主炮和反坦克導彈能夠打擊2,000米之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