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蒸米糕多少錢一個

印度蒸米糕多少錢一個

發布時間:2022-07-28 04:27:04

① 求此種米糕的做法!!街上蒸著賣的那種!有圖!!回答滿意追加五分!!

發糕,就是和龍游發糕做法一樣,不同的是這個放紅糖。色素也不一定。自己做放心點。
轉發:發糕的做法 配方: 1 糯米粉最好, 2 如果沒有1 用 麵粉+玉米粉代替(比例隨個人口感決定,我的是yu玉米粉多於麵粉)+發酵粉 (比例就是蒸饅頭的比例。比如:麵粉500G+5-7G發酵粉),攪均勻 3 加溫水, 這個是關鍵,比饅頭的水量多一些。成胡狀即可(稀稠隨個人口味) 想辦法讓3保持溫度。。 我的保溫方法是:麵糊放一個大碗里,大碗放鍋子上,他們的直徑大小差不多,鍋里已經添加溫水。。 如果感覺溫水變涼,加熱鍋或者給鍋里換溫水。 只要溫度可以,不久麵糊就膨脹。 放不粘鍋 +加一點油 +放2勺麵糊 開始煎,2邊煎好--可以吃了 麵糊可以多准備點, 隨吃隨炸,很方便。 如果喜歡吃口感酸的,麵糊不要放冰箱,反之放冰箱次日可以繼續吃。 加了玉米粉後, 特別香, 對了我還放了糖 棗香發糕 玉米面350克,麵粉150克,小棗175克,白糖100克,雞蛋4個,泡打粉,蜂蜜。 1,取一容器放入玉米面,麵粉,加蜂蜜,泡打粉,清水攪拌成稠稠的糊。 2,另取一容器打雞蛋,加白糖,順時針打盡量多打進空氣,很費勁的。 3,將蛋液加到麵糊中,加一半棗拌勻,醒發20分鍾。 4,蒸鍋加水,開後,將發好的麵糊倒在屜布上,剩餘的棗放在上面。大火蒸 15分鍾既可。

② 米糕是哪裡的特產

雲龍縣米糕

米糕製作精細,分干糕和水糕兩大類。製作干糕先將上等白米泡軟後,壓磨成粉,然後用薄荷、橙皮汁加紅糖將粉碾細,用細篩篩入甑子內,再用薄刀小心劃成2寸、高1.5寸,厚0.5寸的小塊,用大火蒸熟。水糕,是高粉製成後,加百分之一的糯米面,蒸發亦如干糕,但不加糖,待糕蒸熟後在把紅糖撒在上面,待糖蒸化後在撒上芝麻或蘇子而成。干糕,又以喜慶干糕為上品,喜慶干糕又分夾層糕和色糕兩種。夾層糕呈菱形,比普通干糕稍厚略大,中有紅糖、薄荷、橙皮、棗泥、龍眼的混合夾層;色糕呈正方形,中間有紅色腰線,表面為紅色罩面,紅白分明,質細而美觀。蒸米糕若用於待客時,表面加紅糖、玫瑰糖;用一祭祖供佛時,糕面須插鮮花。每年清明時節,青蠶豆成熟上市,在米面中滲進豆米粉,糕成綠黃色,食味更佳。這種青豆米糕,多用作上山掃墓和招待嘉賓貴客。

③ 印度人喜歡的小吃有哪些

說到印度美食,你想到的應該會是有濃濃咖喱味的食物。的確,印度人非常鍾愛咖喱,但除此之外,也有很多其他獨特美味的小吃。

我們先來說一種跟咖喱有關的食物,咖喱角。它是一種用麵皮包著咖喱味的內餡,捏成三角形油炸,然後蘸薄荷醬或者酸甜醬吃的一種小點心,非常受印度人喜歡,連很多遊客也對它愛不釋手,一日三餐都可以吃。

糖耳朵,這個聽起來就很可愛的名字,在印度、中東地區都很受歡迎,是用小麥粉麵糊加一些糖漿後,在大鍋里煎成環狀,金黃鮮艷,不禁令人食指大開。

④ 印度的美食有哪些

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乾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攝氏度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鍾,甚至一兩秒鍾,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⑤ 做米糕,用什麼米最好

做米糕用什麼米最好,做米糕不管用什麼米,都要選擇優質的米,做米糕可以用大米、黑米、小米、糯米等,都可以用來做米糕,每個地方的做法都不一樣,食材也不一樣,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用什麼米來做。

米糕蓬鬆喧軟,香甜可口,米香味濃郁,深受大家的喜歡,老人小孩都喜歡吃,米糕的做法也是有很多種,每個地方的做法都不一樣,使用的食材也不一樣,米糕可以用糯米、小米、黑米、大米等製作,不過最常見的就是用大米製作米糕,我奶奶做的米糕特別好吃,下面就來分享下做法。

2、喜歡吃口感粘一點的,可以加入一點糯米粉,糖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放,米糊一定要醒發好,這樣蒸出來的米糕蓬鬆暄軟。

3、可以放上自己喜歡的果乾,盛米糊的容器一定要刷上一層油,這樣後面好脫模,蒸米糕的時候,容器上最好蓋上蓋子,防止蒸汽水滴在米糕上,蒸好後不要馬上開蓋,燜5分鍾再開蓋,這樣蒸出來的米糕才會蓬鬆暄軟。

⑥ 印度有什麼樣的特色食物

印度人的主食是米飯和各種薯類食物以及玉米等,麵食類是副食品,品種上也主要是以西式的布丁、蛋糕、麵包以及流行於本地的拋餅或烤長包或烤餅等為主。在對麵食的處理上,印度人基本上是以烤和煎為主,因為這兩種方式處理的麵食更適宜印度暖濕悶熱的氣候條件下的人們的食用和保存。
印度飛餅
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乾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攝氏度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鍾,甚至一兩秒鍾,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⑦ 蒸香米糕的做法步驟圖,蒸香米糕怎麼做好吃

用料

長粒香米 150g

東北大米 50g

涼的清水 200g

酵母粉(紅燕) 3g

細砂糖 35g

無鋁泡打粉 2g

蒸香米糕的做法

⑧ 有什麼印度FOOD比較出名

http://food.poco.cn/foodiaryDetail.htx&id=347460

http://food.poco.cn/foodiaryDetail.htx&id=347451

上面兩個網址有配圖的介紹,雖然少,但是看上去真的是令人垂涎啊~~~~~~~~

——————————————————-——————————

感受印度食文化

□在這里,越有文化越有地位的人越吃素

□中國菜「清清白白」,印度菜「糊糊塗塗」

□赴家宴、光著腳、手抓飯,表達的是親密朋友之情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具特色,也許沒有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像印度那樣,具有如此明顯的宗教色彩,如此深刻的文化意蘊。

一半國民喜吃素

2002年8月的一天,印度朋友克瑞迪亞60大壽,邀請我出席他的生日慶祝活動。大家先是一起唱歌跳舞,然後吃自助餐。我找遍了所有的菜盤,竟然全是素菜,連雞蛋也沒有。不僅如此,連土豆、紅薯、蘿卜等菜都沒有,吃的全是地面上長出的東西。我非常奇怪,有人告訴我:克瑞迪亞是耆那教徒,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一些印度人對素食的較真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一次,印度朋友科米卡對我說,他訪問中國期間,中國餐館用煮過葷菜的鍋給他做素食,那怎麼行呢?

印度虔誠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耆那教徒更是嚴格吃素,吃素的人佔印度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是素食王國,素食文化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由於印度多數人喜歡吃素,印度開有不少只為素食主義者服務的飯店。西方國家的流行食品不得不適當地印度化。印度有專門為素食主義者開設的比薩餅店,麥當勞供應的夾層食品,相當一部分不是雞鴨魚肉,而是蔬菜。美國駐孟買總領事西蒙斯告訴我,肯德基在印度辦不下去,只好撤走。

抽煙喝酒不流行

由於歷史與宗教的原因,印度社會自然而然產生了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反之,越沒有地位、越沒有文化的人什麼都吃這一現象。加之,宗教色彩特別濃厚的印度素食主義者協會等團體極力倡導素食,這就使吃素的人長期以來居高不下。印度前駐上海總領事蘇伯拉馬尼告訴筆者,他在上海工作的7年時間里也吃葷,但回到印度後,受素食文化的強烈影響,他也就不知不覺地又成了一個素食主義者。受宗教禁忌的影響,煙酒在印度不怎麼流行,宴會上印度人幾乎不勸酒,嗜酒成癮者或酒量很大者極少,從未見過印度人一飲而盡地乾杯,也從未見過有人行酒令或醉倒過。馬邦前副首席部長阿迪克(相當於我常務副省長)在飛機上多喝了點威士忌,下飛機時步履不穩,被媒體以「在公眾場合醉酒」予以披露。印度抽煙的人極少,公務往來和紅白喜事,從未有人敬煙。印度的煙僅10支裝,比中國的煙短。印度人口袋裡裝一包煙、一個打火機的不多,一些煙民寧願買一支抽一支。

在印度,一方面,吃的講究和禁忌很多;另一方面,又不排除人們互相寬容,這具體體現在許多家庭在飲食問題上「一家兩制」,甚至「一家多制」。一些中國姑娘嫁給印度人後,吃素的丈夫們一般不允許在家裡做葷菜吃,但不反對妻子在外面吃。一些印度朋友盡管自己吃素,但在宴請中國朋友時,會主動准備好一些葷菜。

野味無人敢問津

在許多中國人看起來是美味佳餚的東西,印度人基本上不吃。印度沒有野味店,不僅野味無人問津,就是蟮魚、泥鰍、甲魚、烏龜、蛇這些東西,印度人也不吃,至於吃狗肉、貓肉、鴿子肉等,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印度人基本上不吃各種肉類的下水雜物,因而價格便宜得不可思議,有的幾乎等於不要錢。例如,5個盧比(相當於1元錢人民幣)可以買到1公斤雞爪。由於素食主義者人數眾多,有的蔬菜價格反而很高,例如,白菜價格同雞肉差不多,芹菜論根賣,5個盧比才能買到一根(約1兩)。印度雖然吃素的人很多,但並不等於這些人缺乏營養,因為印度人喝了大量的牛奶,每次喝茶,印度人都會在茶里加一些牛奶和糖。值得指出的是,在印度,絕大部分長壽的人是素食主義者。

香辣咖喱唱主角 灑著花瓣撐著傘,印度人在歡慶聖·塞巴斯蒂安節

印度人做菜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調料合成的一種香辣調味品,呈黃色粉末狀。在某種意義上說,印度飲食文化也可以稱為咖喱文化,這種飲食文化以香辣味道為特色。人們談到印度飯,首先想到的十之八九是咖喱飯。咖喱飯可以是素食,也可以是葷食;可以是米飯,也可以是麵食。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湯等等,每個經營印度飯菜的餐館都飄著一股咖喱味。

從表面上看,中國菜的特點是「清清白白」,色香味三者,色是擺在第一位的,因好看可以激發食慾;印度菜的特點則是「糊糊塗塗」,各種主菜都放一大把咖喱粉,看起來都一個顏色。葷食不親口嘗一嘗,很難區分是什麼肉類,蔬菜也是搗成糊狀,擱些咖喱。在中國人看來,長時間的煮熬使維生素盡失,令人覺得可惜,印度人則樂此不疲。說印度菜把香放在首位恐怕並不過分。不過,印度菜的香並非中國人所習慣聞的那種香味,而是太香了;印度菜的辣味也並非中國人所習慣的咸辣、酸辣或麻辣,而是「沖」鼻子的辛辣,許多中國人恐怕一時難以適應。在印度生活了幾十年的許多老華僑,普遍反映印度菜太香太辣,他們仍不習慣。

檸汁、飛餅是招牌

有人說:「辨別印度菜正宗與否,只要試點兩道菜就可以了,一道是鮮青檸汁,一道是印度飛餅。」此話很有道理。青檸檬酸甜清香,是印度菜乃至所有正宗東南亞菜系不可或缺的配料之一,用青檸檬而不是散發著濃香的黃檸檬來配菜,可以保證食物固有的香味不受破壞,更突出了食物的原味及咖喱的本真。

至於中國人所謂的「印度飛餅」,在印度稱之為「加巴地」,似乎更應稱作是一件絕妙的手工藝品。印度人做加巴地時,先利索地和面,捏成一個小圓團,再擀幾下,便放入小平鍋中加熱。在小平鍋旁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爐子,燃著藍色的火苗,可是上面卻沒有鍋。當平鍋中的餅快熟,有點脹起來的時候,廚師會利索地用手把它拎起來,一下子扔到旁邊那個爐子的火中去。

說也怪,那張餅被火一烘,膨脹起來,好像懸在火焰上一樣,很奇妙。很快地,廚師把它取出,放入盤中,嗬,香噴噴的,前後不過三分鍾。食客們難以抵住剛出爐的「加巴地」的誘惑,沒有誰能悟出「加巴地」里怎麼會有那麼多熱氣,能將薄如蟬翼的餅撐得如蒙古包般飽滿。用筷子一戳,呼的一聲,熱氣向外蒸騰,好不有趣。原來吹彈欲破的「加巴地」竟然還分為兩層,外層淺黃鬆脆,內層綿軟白皙,略帶甜味,嚼起來層次豐富,一軟一脆,口感對比強烈,嚼過之後,齒頰留芳。如果用「加巴地」包著羊肉或雞肉一起吃,回味更是雋永綿長。

喜歡用手抓飯吃

受過西方教育的印度人或中產階級,在比較正式的場合用刀叉或勺子吃飯,但多數印度人,包括上流社會的人通常更習慣於用手抓飯吃。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和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米飯和餅,面條、餃子、包子、饅頭、燒賣基本上沒有。他們喜歡吃的並非中國人的白米飯,而是把飯煮熟後,放些油和調料,飯的顏色呈黃色,或者同別的什麼菜炒在一塊。在中國流行的「印度飛餅」也是印度人的主食。印度飛餅用的麥面都是沒有去掉殼的,而中國的「印度飛餅」,用的都是去掉殼的精粉,其口感與印度的餅其實不一樣。印度人吃米飯或吃餅時,喜歡用手把菜卷在餅內,有的像中國人吃北京烤鴨,或用手把菜和飯混在一起,在盤里攪拌幾下,抓起來捏一捏,然後送進口內。這種吃法,如換成用刀叉、勺子或筷子,自然是反而不方便了。

我剛到印度不久,就到卡納塔克邦前農業部長、反對黨領袖柏仁古達家裡做客。先生在家裡始終光著腳,沒穿拖鞋,這使我深感奇怪,更使我詫異的是,先生陪我們用餐時,竟然用手把米飯、菜和湯在盤里來回攪拌,然後手呈勺狀,不僅將飯送進嘴裡,而且用手舀湯送進口中。和我一起訪問的小高解釋說:請你到他家裡吃飯,是最客氣的了;主人不穿鞋光著腳,同桌用餐時不用刀叉和勺,而是按照印度人的習慣用手,表示沒有把你當外人,而是把你當成朋友,那就更難得了。

晚餐一般8點後

印度人吃晚飯一般至少在晚8點以後,飯店晚上最早在7點半才開門。印度人喜歡夜生活,每天開始工作的時間很遲,即使在印度的經濟首都———孟買,早上10點才上班。因此,他們不急於吃晚飯。

剛來印度的外國人因不了解印度晚飯太晚的習慣,弄得常常叫苦不迭。一次,印度著名的外科大夫馬昌德博士舉行家宴,歡送即將離任的英國總領事。請帖上說的是晚8點開始,但到晚上11點還沒有開始吃飯。原來,印度人舉行這種活動的習慣是,晚飯開始前,每個人端一杯威士忌或其他飲料,站著或坐著自由地交談,侍者則不時送來一些印度的點心,這有點類似於西方的雞尾酒會。到11點1刻時,印度尼西亞總領事馬思塔德加勃悄悄對我說,他餓得實在有點受不了了。而且馬博士是素食主義者,那天晚飯的主菜只是蘿卜、白菜、土豆、番茄而已,在中國人看來,惟一稍微上檔次的只不過是飯後提供的冰淇淋而已。

填飽肚子再赴宴

一些外交官員了解到印度人的這個習慣後,為了不餓肚子,吃過晚飯後再去赴宴。比利時總領事就曾得意地告訴筆者他的這一高招。然而,這一高招也有不靈的時候。2003年12月的一天,華人中有影響的人物陳少佔先生娶媳婦,邀中國總領事館官員出席婚宴。陳再三說明,他們家是基督教徒,因此婚禮6點准時開始,9點禮成,決不會像印度人那樣拖到很晚。婚禮在陳的庄園里舉行,所以,我們下午2點就出發了。然而,我們到達以後,發現一切同印度人一樣,慢慢騰騰,婚禮拖到7點多才開始,婚禮結束後,領事館的官員們早已飢腸轆轆,以為婚宴馬上就要開始了,可接著開始的是舞會,吃飯拖到10點才開始。等到回到家裡,已經零點過了。(作者系湖南益陽人,曾任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現為中國駐孟買總領事、法學博士、教授)

⑨ 印度的街頭小吃有哪些

印度的小吃在中國最出名的要數印度飛餅了,此外咖喱飯也很不錯。

閱讀全文

與印度蒸米糕多少錢一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工人技術怎麼樣 瀏覽:650
伊朗肉丸怎麼做 瀏覽:216
伊朗國土面積和人口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瀏覽:562
中國的改革開放改什麼 瀏覽:596
越南護照需要什麼證明 瀏覽:914
印尼金鍬都有什麼顏色 瀏覽:296
越南賓士車要多少錢 瀏覽:32
中國最美的海花島在哪裡 瀏覽:928
印尼indosat怎麼查話費 瀏覽:98
越南語柴油怎麼說 瀏覽:522
英國投資總額多少錢 瀏覽:854
印度女人怎麼燉魚 瀏覽:248
越南的小說平台有哪些 瀏覽:51
印度產的牛肉是什麼 瀏覽:819
伊朗為什麼高核武器 瀏覽:536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接種新冠疫苗 瀏覽:222
英國的雞怎麼畫 瀏覽:506
遨遊中國中如何休息 瀏覽:800
英國留學公章怎麼寫 瀏覽:381
為什麼印度電影比較好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