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土豪午飯吃什麼

印度土豪午飯吃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28 07:25:56

⑴ 介紹印度人吃什麼

印度人不喜肉食,喜歡吃素,我估計他們對吃肉食的人還會比較鄙視。印度只吃三種肉,雞肉、魚肉和山羊肉,而且吃的很少。印度人不喜飲酒,這是傳統,但是年輕人會聚在一起豪飲,不成問題,而且我也看到過一些老漢去賣酒的商店揣上兩瓶高度的伏特加樂顛顛的回家小醊。印度人吸煙的很少,這不是傳統問題,有可能是經濟問題,因為我看到印度煙民去賣煙的小店買一支煙,然後點上享受一番。印度的商店裡不賣酒也不賣煙,超市也不賣肉,賣煙賣酒都有專門的小店,但我不知道到哪裡買肉,我為此去了集貿市場和夜市,在那種在中國應該到處是烤羊肉小攤的氣氛里,我沒有看到哪怕一小塊肉,到處只是賣堅果和甜食的攤位。吃不上喜歡的肉使印度飲食對於我大為遜色。 印度可能由於沒有炒菜的鍋,因此沒有炒菜,所有的菜品幾乎都是糊糊狀的東西。主食有三種,米飯(有白米,但多數會炒一下)、面條(也是炒的,沒有湯面哦)、餅(各種各樣,菜汁揉到面里做的,有一種叫做印度麵包的餅幾乎和中國的烙餅沒一點區別,估計是鄭和教他們的)。那些黏糊糊的菜品配不同的主食,有的是就米的,有的是就面條的,有的是就餅的。我要著重說一下印度的米飯,我感覺那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米,口感很不好,粒型很長,沒有粘性,就像是過去吃的秈米,炒出來也是散的。 我們在印度受到的待遇還是不錯的,早飯在酒店吃,印度人服務意識強,你想吃什麼就和服務員說,他會給你端上來,分到盤子里,就差喂到你嘴裡了。一般是煎蛋、牛奶(可以加玉米片)、咖啡、水果(幾乎天天是菠蘿和木瓜)、炸油餅、土豆泥或土豆餅、蒸制糕點。煎蛋天天吃很膩,後來我們都換成煮蛋了,但是他們會熱情的幫你把皮剝掉,然後抓到你的盤子里,你看到他們服務員黑黑的手(膚色),我相信大家不會感覺舒服,但是你要拒絕他的服務會讓他們誠惶誠恐的。 午飯在工廠餐廳,休息日在酒店吃,但無論在哪,都會按程序來,很麻煩。喝完冷飲,先一人上一碗湯,印度的湯是加了麵粉的,有點像中國的糊辣湯,也是有一點辣味,說老實話味道還可以,和我們一起的德國西馬克的工程師每頓飯都要喝兩碗。然後會換餐具,換上大盤子和刀叉,端上主食,就是我說過的米、面條和餅,攪成糊糊的蔬菜、雞肉、羊肉 。剛端上來的主食服務員會給每人分到盤子里,直到你說「ok」。剩下的,放到桌子上,大家自己取或招呼服務員替自己取。吃完主食換餐具,換上一套小勺和小碗,吃甜點或冰淇淋。在這之前或許還有果盤,當然也要換餐具(對了,好像很長時間沒有見果盤了,看來印度人也是能省就省啊,對中國專家也這么不大方)。 晚飯在酒店,服務很周到,招呼打得很勤,每句話都有「sir」,值得表揚。我們自己點,一般會點炸羊肉(印度配羊肉的醬真是很好吃啊)、雞大腿(印度叫『胳巴』)、雞翅根(印度叫『雞根』)就著面條或餅吃(多讓人瞧不起的吃法啊,哈哈)。 印度的小吃幾乎都是甜的,而且是非常甜,油炸的居多,你要是買一些小販會用報紙給你包上,還是算了吧,讓愛吃甜食的南方人來享受吧。印度的湯卻非常咸,鹹得連東北人都受不了,真是怪了。 最後說一下價錢的事情。一份面條價值120~150盧比,絕對吃飽一個人,飯量小的兩個人吃一份都夠嗆,這都是飯店裡的價格;一份炒米飯100~130盧比;一份白米飯80盧比;面餅一張(比較小)12~50盧比,看裡面有什麼了,那種類似中國油烙餅,一張20盧比,兩張就可以了;啤酒一瓶(好一點的,都不是印度產的)100盧比,到外面自己買65~80盧比;白酒一瓶3兩,40度左右,75~150盧比(差的就不說了);雞翅根一份100盧比,八個;雞大腿150盧比兩個;一份羊肉飯有羊肉、胡蘿卜炒豆角、炸土豆條、澆汁、米飯等150盧比 ;單買一塊羊肉大約半斤不到70盧比;一份湯可以到65盧比(真貴啊,可能喝湯的都是講究人,貴一點沒關系),別的想不起來了,對了一美元兌換47盧比。

⑵ 印度人吃什麼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印度人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印度人的一道主菜呈現給大家。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⑶ 印度人吃什麼為主食

印度人主食有大米及麵食,烹調方式有炒、煮、燴三種,喜加入各種香料,尤其是辛辣類香料。印度食素者特別多,而且社會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葷食。印度和中國相似,北方人吃麵食,南方多吃米,還用米做米糕咖喱飯當然是米飯配咖喱醬了,不過印度的大米沒有油性,不好吃,像糙米,但是形狀是長的。

⑷ 印度有什麼美食

看了印度人吃的「美食」,才明白啥叫賣相差,難怪很多人不敢吃

印度,一個「神奇」的國度,去印度旅遊過的人,往往印象深刻的就是印度當地的各種「美食」,不管什麼樣的食材,經過印度人之手,准能做出讓人驚奇的食物,他們重鹽、重辣,在烹飪食材時,總會加入十多種調味料,調味料往往用的比食材還多,加之他們「令人著迷」的烹飪方法,做出來飯菜的賣相實在讓人難以接受,總是黏糊糊的一團,難怪印度「美食」在旅行者眼中不是那麼受歡迎。

印度常吃的早餐
炸面球PaniPuri
早飯是兩種不同的脆餅,叫做Roti,是米糊做得,蘸著旁邊小碟里的醬汁吃,一碟咖喱汁,還有一碟老酸奶。

這是印度街頭隨處可見的小吃,其實就是空心的油炸面球,小販用手指在上面按出一個洞來,填上土豆、洋蔥、番茄、豆類等等,再澆上一種特有的印度酸汁,最後撒上鹽和印度香料,吃的時候必須要一口解決掉,不然會流出滿手湯汁來。

印度的午飯
塔利Thali
塔利是印度常見的美食,由一個金屬盤子托著幾個小碗,碗中裝著各種各樣的配菜,如菜泥、豆泥、燉菜、印度酸奶、甜品等食材,都是爛乎乎的一團,也搞不明白吃進去點啥。主食為米飯或者餅,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格,如南印度在吃塔利套餐時並不使用盤子,而用芭蕉葉代替盤子。

炒飯Tawa pulao
Tawapulao其實就是一種很家常的炒飯,相當於我們的快餐,用長粒米和蔬菜,加入多種香料用平底鍋炒制而成,因為加入過多的香料,辛辣味已經掩蓋了食材本身的味道,使炒飯充滿了辛香味。

燒烤Tandoor
在印度,肉類基本為雞肉、羊肉,Tandoor是印度對燒烤一類食物的統一稱呼,如烤雞、烤羊肉等,但他們的烤肉,毫無意外地用了大量的醬汁來腌制,即便是烤好以後,外面還是黏糊糊的,而且還要配上類似於酸奶的蘸料,和我們吃的傳統燒烤區別很大。

印度的晚餐
印度和我國一樣也有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北方主食以面居多,而南方則以米為主食。

印度烤餅Naan
Naan是在印度常見的烤餅,用麵粉團成面團,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再用拋轉的手法將面團製作成型,甩進烤爐中,烤好後的Naan用兩只長叉盛出來,因為它是烤出來的,表面經常會粘有黑乎乎的炭灰,但是並不影響它筋道的口感。當然,在印度不管吃什麼,一份不知道是什麼的蘸料是少不了的。

「咖喱」飯
印度人偏愛各種糊糊狀的美食,「咖喱」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選用雞肉、洋蔥等食材打成糊糊狀加入各種香料,煮成粥狀,不管男女老少,統一用手抓著拌米飯一起來吃,但是這樣的賣相實在令人難以下口。

印度小吃
1、酸奶
印度人偏愛的味道真是令人「折服」,比如酸奶,雖然酸奶有著多種味道,不過一般也是草莓味酸奶、藍莓味酸奶、芒果味酸奶等果味酸奶,但是有印度的酸奶與眾不同,他們的酸奶居然分為酸奶、咸酸奶、辣酸奶等,種類是挺多,但衛生條件著實不怎麼樣。

2、口香糖
茴香加冰糖在印度被稱之為口香糖,茴香味已經讓很多人望而卻步,這樣與冰糖組合在一起,會達到口氣清新的效果嗎?

——老井說——
印度人善用香料,各種香料多的你想都想不到,尋常印度家庭會有幾十種香料的粉末一點也不奇怪,將很多種香料混合在一起,烹飪大部分印度美食都能用上,而我們常說的「咖喱」,其實也就是幾十種香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後的統稱

⑸ 印度人飲食有哪些特點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具特色。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至今筆者也沒弄明白這些調料究竟含有什麼成分。
印度飲食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虔誠的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由於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數(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歐洲市場上價格最貴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個盧比一公斤,價格之低廉令人咋舌。豬肉也比較便宜,因為穆斯林和高種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豬肉,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豬肉。羊肉價格最貴,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每樣菜都燒得爛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黃色。長時間的熬煮使維他命盡失,令人覺得可惜。印度人的早餐已經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幾片麵包,果醬、黃油,但中午飯和晚飯則是地道的印度風味,每餐都有豆子湯。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印度最馳名的一道菜大概是「燉杜里雞」,其名聲猶如北京烤鴨。做法是把雞腿、雞塊沾滿香料,放在爐子里用炭火燒烤而成。出爐時味鮮肉嫩,十分可口。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說起飲食,不得不提一下印度的甜食。印度的甜食可謂「名符其實」,甜得發膩。甜食種類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應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無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數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發胖,大概與嗜食過多的甜食有關。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實,最早的在晚上8點左右,晚的在10點左右。吃完飯不久就上床睡覺,不發胖才怪呢。
由於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國人一樣,有喝午茶的習慣。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摻水煮開,再把茶葉倒進去,煮沸後用小篩子把茶葉濾出,加糖後即可飲用。
roganjosh咖哩羊肉
gushtaba辣肉球加優酪乳
biryani雞或羊肉加橙汁飯
tandoori雞魚等肉加上香料在陶鍋烹煮
kebab印度烤肉串
bhujia咖哩素菜
samba印度煎餅包泡菜及咖哩扁豆
pomfret鮭魚
malai椰汁咖哩蝦
kulfi冰淇淋,印度茶

⑹ 印度人不吃牛肉、羊肉和豬肉,那他們平時吃什麼肉呢

首先這個問題,印度人不吃牛肉和豬肉是有考究的。印度人不吃羊肉並沒有考究,印度人在吃羊肉上並沒有避諱。印度人不吃羊肉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在印度是有很多人吃羊肉的。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為什麼印度人不吃牛肉和豬肉的原因。以及那麼他們平常都吃什麼肉。

印度人不吃牛肉

在印度人幾乎沒有人會吃牛肉,你去餐館幾乎是沒有牛肉供應的。牛肉作為一道美味佳餚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但是在印度,牛肉是被禁止的。

圖為,印度恆河鯰魚泛濫成災

總而言之,平常不吃牛肉和豬肉的印度人,他們多會選擇雞肉和魚肉,這兩個肉類是印度人最經常吃的。另外恆河的魚肉他們是避諱的。

關於印度人的肉類飲食習慣你怎麼看呢?

⑺ 印度客人喜歡吃什麼食品

印度人吃飯不用刀或筷子,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進食。食具多用銅制,有一個小銅罐盛水用於洗手指、用膳時飲用,以及飯後洗手指、漱口。在印度人眼中,刀叉、碗筷是「體外之物」,而手是身體的一部分,比「體外之物」更潔凈。取食物一定需用右手,絕不許用左手,因為印度人上洗手間是使用左手進行便後沖洗的,因此左手是不幹凈的。
印度教徒吃飯前要先請神吃,然後人才可以吃,做法是取一點要吃的飯菜往地上扔一點,表示先請神吃,然後才開始吃飯。吃飯過程中,如果給對方加飯加菜,不可用還在吃飯的那隻手直接加飯加菜,這時就需借用筷子之類的用具,否則對方會認為你叫人家吃剩下的東西。
印度各種教派在飲食上有許多不同的禁忌,如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許多的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甚至完全素食;正統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飲料,逢齋月,在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禁止一切飲食。因此,如果宴請印度人,一定要弄清楚客人的宗教信仰,以免發生不愉快的事。
印度有好多很好吃的東西,不到印度根本無法吃到。印度人飲食南方以大米為主,北方以麵食為主,餐館有米飯、烙餅和面條供應。就米飯來說,印度人不只是用大米加水煮,而是要放進許多配料,一種名叫「拜思尼」的拌飯,裡面有肉、蔬菜,還有葯草,吃過一次的人永遠不會忘記它的,那個感覺是飄飄然,無比的舒暢,像做了神仙一樣。印度麵食也極有特色,愛吃烤餅的遊客應該品嘗一下「賈巴迪」,這種烤餅松軟而香,北方來的遊客一買就是一大疊,舌頭一打卷,一個餅就不見了。印度的甜食最有名,那才是真正的甜品,夠甜,甜得你回國後吃甘蔗覺得還需再蘸糖才夠味!最值得推薦的是舊德里的「敦都里雞」,它是最有代表性的印度名菜,15世紀時莫卧兒人帶進印度的食品。它挑選肥壯的嫩雞,取下兩條雞腿,塗上特製的佐料,然後放在硬木火上烘烤,香料漸漸滲入肉內,雞肉非常鮮美,這個菜式據說在印度之外的任何印度餐館做的都是走了樣。在舊德里想吃到正宗的「敦都里雞」,建議您多走幾步路,到小巷裡去,別相信大街上那些掛著「敦都里雞」最要緊的是要吃地道的。
但中國遊客還是不大習慣印度的飲食。一是氣候的原因,印度天氣奇熱,為了增強食慾,他們的飯菜的口味都比較重,遊客不太容易接受。二是宗教的原因,印度教徒中,地位越高的吃素者越多。如果你有機會在印度菜市場購買肉類,會感到旁人在用一種鄙視的眼光看你,讓你有一種正在做見不得人勾當的感覺。在許多印度教徒眼中,有地位、有修養的人是不吃肉的,只有低賤者才吃肉。印度人甚至羞於談論食肉,如果你冒昧和一個印度人談起哪種肉食品好吃,對方的臉很可能立即會漲得通紅,就像一個男人向一個未婚女子問起那種事情一樣。所以,印度肉食烹飪技術不發達,肉類食品製作簡單,這恐怕要委屈一下愛吃肉的同胞了,尤其是喜歡大魚大肉的廣東食客,不過,肉還是會有的,羊肉、雞肉多一點,豬肉偶然可以見到。
漫步印度城市街頭,經過食品店,一股濃郁的咖喱味撲面而來,在印度旅行,這種味道幾乎伴隨著你,堪稱是印度的「國味」。印度人做飯菜喜歡加各種調料,如咖喱、大蒜、丁香、辣椒、肉桂、黑胡椒等,特別是咖喱,不僅因為它是印度發明的,而且還由於其味鮮美,刺激食慾。打開餐館的食譜,皆以咖喱掛帥:咖喱雞、咖喱羊、咖喱魚、咖喱土豆,還有咖喱飯……幾乎找不到不用咖喱配製的食品。咖喱食品有一種特別的辣味,對怕辣的人是一個考驗,即使是湖南、四川的旅客,也需要經過一段適應的時間,因為咖喱味畢竟不同於辣椒味。
中國的遊客在印度的飲食要格外小心,這是先行者的忠告。經驗之一是選擇較有規模的餐館就餐,實在不行乾脆就啃速食麵,安全而又省錢;經驗之二是路邊的小食吃不得。如果吃印度抓飯,一定要把手洗干凈,因為印度是霍亂疫區。印度人吃飯,絕對用右手,至於用哪只手,對中國人來說好像不太重要,只要印度人不在場,別讓他們看到就沒多大問題了。

⑻ 各國的主食分別是什麼

1、中國

中國的主食分為米飯和麵食為主,中國幾千年的美食文化形成形形色色的主食,例如煎餅,饅頭,大餅各種美味的主食。



2、日本

日本美食從中國發展而來,所以主食也是米飯,日本對於米飯的追求到狂熱的程度,早飯也是米飯,中午的話可以用米飯加上鹽等調味攢成飯團在貼上一個海苔片。

3、俄羅斯

俄羅斯主要的食物還是麵食,他們喜歡吃各式各樣的糕點,午飯主食就是俄羅斯麵包。主要是麵包、黑麵包、黑麥精粉麵包和玉米粉麵包。土豆是他們的第二主食,他們十分喜愛吃土豆,都要用土豆去做點美食。

4、印度

印度主要是麵食和米飯為主的。印度人吃飯的時候,都喜歡用手拿著餅,或者將米飯抓成團沾著咖喱吃。

5、非洲國家

非洲人最主要的是西瑪,這種做法有點像中國的糯米糍,都是將糯米煮熟,然後打成泥狀,捏在一起。非洲還喜歡吃玉米,但是與不同的是他們的是白色玉米。

⑼ 印度人以什麼糧食為主食

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麵食。

印度屬於多民族國家,根據地區和宗教飲食種類繁多,也受到中國及西洋文化的影響。例如:北印度受到莫卧兒帝國的影響吃肉類,但是南印度卻堅持傳統的素食主義。印度人互相尊重對方的宗教情感並避免吃牛肉或豬肉,所以雞肉料理和羊肉料理非常發達。

這種差距漸漸縮小,但是印度有很多為素食主義者准備的菜單,而且飯店也分為素食主義者飯店和非素食主義者飯店,部分飯店還把座位分開。貧困階層的人們不僅是因為過教原因,而是由於經濟原因吃素食的較多。

(9)印度土豪午飯吃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經濟以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全國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無法溫飽。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鮮明而又強烈的宗教性、多樣性和包容性。印度文化沒有很大的擴張性,但也抵制任何外來文化的入侵。

印度菜以咖哩聞名,主要依魚、肉、菜等不同食物來調和多種香料,既不掩蓋食物本身的天然滋味,又有濃郁的香味。咖哩羊肉、酥炸鮮蔬等都是較普遍的印度佳餚。另外,印度奶茶及飯後甜點也極具地方特色。

烹調方法以燒、煮、燴、炸、炒、為常見。飲食時人們喜用手抓食,高層人物多用刀、叉、勺食之。葷菜烹制,喜用掛糊,紅茶為印度一大特產,飲用時需燒煮,並加入白糖和奶粉。在眾多的印度菜餚中,咖喱類菜為其最大特色。

⑽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呈現給你。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 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

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10)印度土豪午飯吃什麼擴展閱讀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 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印度的種族主要分為五個類型,以進入印度的時間先後排序,分別為尼格利陀人、原始澳大利亞人(即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蒙古利亞人(即黃種人,亦稱亞美人種)、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其中達羅毗荼人和印度雅利安人構成了現今印度人口的絕大部分,一般意義上的印度人通常是特指他們。

尼格利陀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目前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今天,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達爾人和普拉衍人、曼尼普爾邦和庫奇山區的安加米那加、南印度森林居民烏拉里人和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身上,都還可以看到這些特徵。

尼格利陀人長期停留在石器時代,過著最為原始的狩獵、採集生活。在新移民到來以後,尼格利陀人多被他們屠殺、同化,或驅趕到人跡罕至的叢林以及孟加拉灣中的島嶼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現今居住在印度西部、中部和東部廣闊地帶的蒙達人、高爾人、桑塔爾人和比爾人普遍被認為就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他們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體貌特徵、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和信仰。生活在南印度的琴楚人、庫龍巴人和耶拉瓦人也是原始澳大利亞人的後裔。

原始澳大利亞人信奉泛靈論。泛靈論可能是一些原始宗教的前身,至今依然為印度東北部梅加拉雅邦等地的若幹部落民所篤信。他們輕易不對樹木等施以斧斤,因而該邦還擁有很高的森林覆蓋率。

閱讀全文

與印度土豪午飯吃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中國機票貴 瀏覽:269
印度高溫50度怎麼度過 瀏覽:204
去印尼帶回來送什麼東西 瀏覽:49
義大利陀螺桌哪裡買 瀏覽:95
印度哪個城市的房價便宜 瀏覽:512
義大利女鬼叫什麼 瀏覽:609
伊朗綠卡有什麼條件 瀏覽:717
法蘭西義大利還有什麼 瀏覽:986
在上海怎麼去越南 瀏覽:259
賴亞文帶隊出征義大利後去哪裡了 瀏覽:267
餐廳牛肉排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90
印尼工人技術怎麼樣 瀏覽:650
伊朗肉丸怎麼做 瀏覽:216
伊朗國土面積和人口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瀏覽:562
中國的改革開放改什麼 瀏覽:596
越南護照需要什麼證明 瀏覽:914
印尼金鍬都有什麼顏色 瀏覽:296
越南賓士車要多少錢 瀏覽:32
中國最美的海花島在哪裡 瀏覽:929
印尼indosat怎麼查話費 瀏覽: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