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佛經中宣講了供燈的哪些功德
供燈的功德不可思議,全部是佛的境界
佛陀在經典中說:「供燈的功德不可思議,全部是佛的境界,唯有佛陀才能了知,不要說凡夫難以思惟,就是任何聲聞、緣覺、天龍八部、智者都沒有辦法知道。若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乃至沒有受過戒的人所供的燈,即使如閃電般迅速滅了,滅的原因或是燈芯不行,或是燈油不足,或是風太大了,但這種功德,任何聲聞、緣覺、天龍八部、智者都無法了知,唯有佛陀的智慧才能了知。」
《譬喻經》中有這樣一個公案——惟衛佛涅盤以後,有個盜賊到寺院里准備偷三寶物。當時他看不清要偷什麼,發現佛前的燈就要滅了,他就用箭去把燈芯挑正,使佛前的燈恢復光明。當燈光亮起來,當他忽然抬頭看到燈光照亮的佛像的容顏是如此的庄嚴、恬靜與慈悲,剎那間,他的心中也明光一閃,頓時心中生起一念的懺悔:「別人都拿財物來這里供養,而我卻來偷!」他當即發願今後不再偷盜,革心向善。以此一念清凈,他九十劫的罪障逐漸消除,福德不斷增大,到釋迦佛應化在世時,他當時發的願力成熟了,證得了聖果。他就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
在《大藏經》中,對供燈的功德介紹得很詳細,有部經叫《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裡面宣講了供燈的十種功德:
一、照世如燈。供燈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間的明燈,轉生為人也是人中之王,智慧的光明能照亮整個世界。
二、肉眼不壞。供燈者肉眼非常明亮,不會變成盲人,也不會成近視眼。有些人眼睛看不清楚,需要戴度數很高的眼鏡,一層一層的,這說明以前沒有供過燈,這輩子應該好好供。開玩笑!但確實有這個功德。
三、得於天眼。供燈者將來會獲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惡智能。能辨別善法和惡法,懂得一切因果取捨。現在世間上許多人極為盲目,不知善惡取捨,而供燈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滅除大暗。具有超勝的智慧,能滅除自他相續中的一切愚痴黑暗。
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眾人,不受外界的各種誘惑,有辨別取捨的能力。
七、不在暗處。生生世世不會轉生在邪見或者黑暗的地方,住於光明的殊勝之地。
八、具大福報。轉生為具有大福報的眾生。世間人認為大福報就是有錢、有地位、有轎車、有房屋、有人民幣或者有美金。其實我認為真正有福報的人,終生不會造罪業,具有修持善法的機會。沒錢不一定是福報淺薄,一個人即生中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機會圓滿,就是有大福德的人。
九、命終生天。命終後不會墮入惡趣,而會轉生天界。其他經典中也說,長期供燈的人不會生於惡趣,而是上生天趣,即使投生人間,也生於高貴種族的家庭中,生生世世不會轉生到邪見者的家庭中。
十、速證涅槃。很快的時間中能證得聖者的果位。
此經所介紹的十種功德,大家應該要記住,如果以信心來供燈,功德決定會得到的。佛堂上供奉著佛像、經書和佛塔,大家有能力的話,應該盡量不間斷地供水、供燈。在供燈的過程中,發心非常重要,一定要想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黑暗。
《賢愚經貧女難陀品》中講過這樣一個公案:佛陀在舍衛國時,國中有個女人叫難陀,她生活貧窮,依靠流浪乞討為生。因常常看到波斯匿王等王公貴戚在佛面前供養,她就想:"我前世沒有積累資糧,以致今生貧窮卑賤,現在遇到如此廣大的福田,一定要種下福德。"於是她四處乞討,終於化到一枚錢。拿著這枚錢去買油做燈時,賣油人說根本不夠,但是出於同情,就給了她兩倍的油,剛好夠做一盞燈。貧女非常高興,把油燈放在佛陀面前的眾燈之中,默默發誓:"我是個很貧窮的人,只能用此小燈供養佛陀。願以此功德,讓我來世得到智慧的明燈,滅除一切眾生的愚昧黑暗。"發誓之後,她便頂禮而去。第二天,所有供燈全部熄滅,唯獨她這盞燈依然明亮,燈油、燈芯毫無減損,如同新點的一樣。目犍連去收拾燈具時,想把它滅掉,等晚上佛講經時再供,但以各種神通也沒辦法熄滅。(大家都知道,目犍連是神通第一,他的神通並不是像現在的魔術師或能力大一點的人,他用小指來撼動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也一點問題都沒有。但這么大的神通都無法熄滅這盞燈。)佛陀告訴他:"你們聲聞弟子的神通,根本不能滅掉發大乘菩提心之人的燈。"並授記貧女未來成佛。這盞燈在印度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舉國上下無論男女老少,爭相做燈供佛,歷時七天七夜。以此因緣,佛陀宣講了自己前世當牟尼王女的整個經歷。所以,供燈時發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供燈的功德如此殊勝,那麼怎樣如理如法地來供燈呢?買的話,供酥油燈的功德大。假如你實在很懶惰,也應該供一些蓮花燈。
最重要的燈是智慧明燈。在供燈時,發心非常重要,並精誠地觀想所供的燈火遣除了一切眾生的無明黑暗。縱然你僅僅供一盞燈,你要觀想無量無數盞燈,遍滿於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燈,百千萬佛剎中每尊佛前有一億個燈盞,每盞燈又高又大又亮。可念點燈偈:「燃起佛前燈,滅除心頭火,願此大智慧,照破眾無明。」
光明和溫暖皆是佛陀的恩賜,從今天起,開始在佛前供燈。我願是佛前的一盞燈,我願是您心裡的亮。
以清凈心攝持的供燈功德非常大。你們方便的時候,應該多看一下《佛說施燈功德經》,這裡面講了很多功德,供一盞燈的功德都難以描述,不要說供十盞燈或者百千萬盞燈了。所以希望你們應該發心,盡量在自己的佛堂上供燈。假如實在很懶惰,也應該供一些蓮花燈等,這樣也會有功德。但不如供酥油燈的功德大。
供燈的注意事項:
1、供燈的話應該長明,即使無人看守也是一樣,我們是佛子,所以給三寶供燈,是一件大好事,不會出什麼問題的。可是如果有此因果的話,不要說個人家沒人看守,即使是在寺廟中,也會引發火災,這是因果顯現,循環定律,是無法逃避的,但若無此因果,則什麼問題都不會有,安全得很,不必擔心,請師兄細想是否如此。
2、油燈一旦燃盡,一定要馬上撤下來,並且擦拭乾凈,重新添油供於佛前或者是將其放起來,切不可以空燈供於佛前,不要說燈,任何器物都不能空置佛前,這對我們自身的福報大為不利。
3、一般盡量不要掐斷燈的燃燒,可是如果實在不方便的話,也可以這么做,
但最好不要用嘴吹,以鑷子掐滅或者是扣滅。但無論怎麼說,這么做不是很如法。
願佛法的慧燈遣除世間的一切黑暗,每個眾生都能獲得智慧的明燈!
——若本文對您的內心有所觸動,懇請隨喜轉發,這樣可以讓更多人受益,可能很多人會因為您而改變!
B. 藏村供燈有什麼意義
現在很多出家人和在家人對供燈比較重視,但有些供燈的方法不太如法,需要糾正過來;還有一部分人有供燈的條件和能力,但因為不知道供燈的功德,這方面做得不太圓滿。所以,今天給大家講一下供燈的功德。
藏傳佛教供燈,漢傳佛教供香,南傳佛教供花,這都是一種習慣。所有的供養都離不開五官的享受,眼睛喜歡看美的東西、耳朵喜歡聽美的聲音、鼻子喜歡聞香的味道、嘴裡喜歡吃香味、身上也愛穿戴好看的衣服首飾??所有的供養其實都和五觸有關。
印度有水供,印度人一回到家裡,坐下就洗腳,因為他們不穿鞋子,腳很臟,所以要洗腳,然後洗臉洗手,天氣熱時,還會在身上灑一些香水;佛教的供養都是這樣來的,是從習慣來的。
燈是光明的象徵,如果沒有燈,便一片漆黑,佛教的傳承叫傳燈。佛法代表智慧,而燈代表光明智慧,供燈時我們發願讓佛的智慧充滿大地,所以把光明都供給佛,燈僅僅是一個象徵,其實我們可以通過觀想來進行供養。
那麼供燈有什麼用呢?
那是供我們的眼睛享受用的,沒有光眼睛就看不見東西,所以燈是供給眼睛視覺的。以實際的情況來考慮,因為西藏是牧區,生產酥油,所以就順理來點燈,只是這樣而已。功德不在燈的多少,而是一片心,心中存有光明就是功德,如果心中只有黑暗就沒有功德。心中有光明不在乎燈的大小和多寡,因為它只是象徵的意義,點燈要心中發願希望光明充滿人間。並不是說供養了就會有什麼神奇的事情發生。
供燈的功德有哪些呢?
一、照世如燈。供燈者生生世世如同世間的明燈,轉生為人也是人中之王,智慧的光明能照亮整個世界。
二、肉眼不壞。供燈者肉眼非常明亮,不會變成盲人,也不會成近視眼。有些人眼睛看不清楚,需要戴度數很高的眼鏡,一層一層的,這說明以前沒有供過燈,這輩子應該好好供。開玩笑!但確實有這個功德。
三、得於天眼。供燈者將來會獲得五眼中的天眼。
四、善惡智能。能辨別善法和惡法,懂得一切因果取捨。現在世間上許多人極為盲目,不知善惡取捨,而供燈者的智慧超越其他人。
五、滅除大暗。具有超勝的智慧,能滅除自他相續中的一切愚痴黑暗。
六、得智能明。自己的智慧超群眾人,不受外界的各種誘惑,有辨別取捨的能力。
七、不在暗處。生生世世不會轉生在邪見或者黑暗的地方,住於光明的殊勝之地。
八、具大福報。轉生為具有大福報的眾生。世間人認為大福報就是有錢、有地位、有轎車、有房屋、有人民幣或者有美金。其實我認為真正有福報的人,終生不會造罪業,具有修持善法的機會。沒錢不一定是福報淺薄,一個人即生中遇到佛法,行持佛法的機會圓滿,就是有大福德的人。
九、命終生天。命終後不會墮入惡趣,而會轉生天界。其他經典中也說,長期供燈的人不會生於惡趣,而是上生天趣,即使投生人間,也生於高貴種族的家庭中,生生世世不會轉生到邪見者的家庭中。
十、速證涅??。很快的時間中能證得聖者的果位。
若能長期供燈是最好的,如果實在不行,也應該在每月的初八、十號、十五、二十五、二十九、三十,或者諸佛菩薩的聖誕佳節供燈。
供燈的數目不一定要固定,但七盞燈是比較傳統的。供七盞燈和七杯水的緣起,是因為釋迦牟尼佛降生時在地上走了七步。但如果想修一些法,想獲得一些悉地,那應該供一百盞燈,還有供一萬盞燈的說法,《菩薩藏經》雲:"燃十千燈,若酥若油。"十千就是一萬,也可以點一萬盞酥油燈或其他油做的燈供佛。
供燈期間要忌殺生,能吃素更好。多念佛、多放生、多助人、多積德。另外,供燈的同時,每天晚上能夠做禮佛大懺悔,消除自己的業障。
有需要供燈的師兄可以下載藏村APP 領取供燈券
C. 古印度在托盤里點燃一盞酥油燈是什麼意思
1.向佛祖虔誠祈禱,賜於自己智慧,燈火便象徵著智慧,遍照世間。佛經中認為,點燃燈火可以將火的慧光凝聚為世間的火把,使人們看得更清亮,獲得智慧之心。佛燈如指引之光照亮世間,點燈之人將獲得大功德,享大福報;能使世人看見自身的缺處,在渾噩中獲得明悟,感悟佛性,修持己身。所以在佛前點酥油燈將獲得十種福德,佛、自身、眾生三者相互影響,保持燈火長明不滅,就能獲得最好的福祉。
2.酥油燈是佛教最具特色的供奉之物,佛前供燈,是因為燈代表了光明和智慧。人們相信佛前的燈火能在黑暗和迷茫中給予指引,這盞燈不是人為佛而點,而是佛為人而點。酥油燈是佛教徒們的精神之燈,生命的終結,如果沒有酥油燈的陪伴,靈魂將在黑暗中迷惑,如此絕望。。。
3.《業報差別經》說:以恭敬心布施燈具,可得十種福德:
宛如明燈一般地照亮世間。
眼睛沒有疾病。
容易證得天眼通。
分辨善惡的智慧。
不會發生胡塗昏暗的事情。
不易受到外在事物所迷惑。
不會出生在幽暗昏庸的地方。
有大福報。
命終生天,尤其是往生忉利天。
速證涅盤。
D. 印度舉行排燈節活動,教徒趴地讓200多頭牛踩,當事人為何這么做
事件回顧: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11月15日,印度烏賈因等地區排燈節第二天的活動上 ,數十名印度教教徒自願面朝地趴在大街上,等待被一群牛踩著路過,他們相信這樣可以給他們帶來好運。“聖牛踩踏”是傳承數百年的古老儀式,當地人會用鮮花、孔雀毛、鈴鐺等裝飾物將牛盛裝打扮一番。教徒們會提前躺在街道上,雙臂緊緊抱在胸前,等待被奔牛踩過。他們相信如果牛蹄踩到某個人,那麼他今後遇到的困難將會減少,其運氣也會隨著身體康復而增加。
由上面分析可知,當事人是因為文化信仰,所以才趴地讓200多頭牛踩。我們應該保持客觀的態度,尊重他們的信仰。
E. 供燈一般供幾盞的含義是什麼
供燈一般供5盞,含義是五福燈。
五盞為一組。起點五福燈:祝願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供燈由古代流傳到今天,也是傳統文化之一。善信香客都會到地寺廟禮佛供香、供花果、供燈。
佛教起源:
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於今尼泊爾境內的藍毗尼,是釋迦族的一個王子。關於他的生卒年,在南、北傳佛教中,至今仍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一般認為生於公元前6至前5世紀間。
他在青少年時即到人世變幻無常,深思解脫人生苦難之道。29歲出家修行。
得道成佛(佛陀,意譯覺者)後,在印度恆河流域中部地區向大眾宣傳自己證悟的真理,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從而組織教團,形成佛教。
80歲時在拘屍那迦涅槃。
F. 為什麼供佛要供七色蓮花座酥油燈,他的含義是什麼
念阿彌陀佛的就是佛七;參禪的就是禪七。禪七又是怎樣來的呢?當 時佛在菩提樹下證道。經過三七思惟(做工夫用功思惟,思惟叫做禪), 對一班上根利智的菩薩說了一部華嚴經,乃菩薩之法,過後,才陸續講了阿 含經及其他的經典。因此,考察起來,佛三七思惟二十一天講了華嚴經, 可以說是最早的禪七。禪宗在印度並沒有甚 禪七,傳到了中國,唐朝以前還 沒興叢林,也沒有甚 禪七,佛七的。佛法傳到了中國,早晚用甚 功呢?在印度 佛陀的制度,初夜七點、八點、九點、十點坐禪;中夜十一點、十二點、一點 、二點則睡眠;後夜三點、四點、五點、六點則誦經。誦經即是作工夫,所誦 的有四十二章經、法句經、遺教三經。在中國,一早則誦四十二章經、八大人 覺經等。後來,馬祖興叢林,百丈禪師把叢林的清規建立起來,就規定早晚做課誦的工夫。早晚課誦,有顯教密教,顯密雙修。其中楞嚴咒、大悲咒、十小 咒、及其他的咒都是密教的;阿彌陀經、心經及其他的都是顯教的經。後來, 慢慢的才有參禪、坐禪的禪七。在七天內修禪定,希望能夠做到「明心見性」 。可見'「七」在佛教是有多大意義,供燈也不例外
G. 西藏燃燈節俗家怎麼點燈
西藏燃燈節,俗家點燈一般都是在窗檯上點放酥油燈。
在藏傳佛教中,燈供和火供具有與施捨一樣的功德。點燃一盞酥油燈,也就點燃了自己內心的智慧。佛教密宗有「五供」:塗香、供花、燒香、飯食、燈明。「火供儀軌」的精神意義,可以用一句藏族的古話來理解,「如果不能完全舍棄自我,就超越不了無盡的苦難。同樣,不點燃熊熊烈火,就無法中斷一切煎熬」。
據說,「元宵燈會」也與「點燈供佛得果報」的佛教教義有關。東漢明帝(公元58至75年)聽說西方有神,其名為「佛」,就在公元64年,派蔡愔等人西去尋訪佛法。
3年後,蔡愔回到洛陽時,正值元宵節將近,他就告訴漢明帝,摩揭陀國(中印度之古國,位於今南比哈爾地方)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都集中起來瞻仰佛祖舍利、參拜佛祖、點燈敬佛。於是明帝下令,在宮中和寺廟里,點燈敬佛。士族庶民也爭相仿效,逐漸演變成了「元宵燈會」這一習俗。
世界各地各民族,幾乎都有「燈節」。比如,印度有古老的「排燈節」,時間在每年印度舊歷的最後一天(一般在公歷10月或11月),相當於中國的除夕夜。泰國在每年雨季之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要歡度「水燈節」,在河面或湖面上放水燈,祈求幸福,寄託心願。
12月1日(藏歷10月25日)是藏傳佛教一年一度的傳統宗教節日「燃燈節」。是夜,八廓街人山人海,轉經人川流不息。
燃燈節—紀念宗喀巴大師
燃燈節,藏語音譯「噶登阿曲」,意為「五供」。據說,1419年藏歷10月25日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圓寂成佛的日子,為紀念大師,這一天被定為燃燈節。
這一天,各大小寺廟、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院內外的神壇上、家中的經堂里,點酥油燈,晝夜不滅。信眾們舉行誦經、磕頭,燈供儀式等祭祀活動,祭祀宗喀巴大師並祈願大師賜與善良的人們以聰慧、平安、吉祥、幸福。
燃燈節在紀念宗喀巴大師之外,也被加入了許多超度亡靈、祈福納祥的內容。傳說,宗喀巴大師圓寂時,他的兩大弟子之一的克珠傑·格勒巴桑(後被追認為第一世班禪)正在後藏的日喀則。聽說這一消息後,克珠傑就在牛蹄殼中加入一些不帶腥味的牲畜脂肪油,點上祭燈供奉。
藏歷10月的時候,藏地牧區正在秋宰,克珠傑的做法不僅為了祭祀宗喀巴大師,也是為了讓被宰殺的牲畜亡靈得到超度升天,或者免於投生為「三惡趣」(地獄、畜生、餓鬼)。所以後來燃燈節的晚上,僧人們除了在寺院屋頂點上數百盞供燈,還要念經祈禱眾生來世投生為「三善趣」(天神、阿修羅、人)。
H. 古印度迎接客人為什麼在托盤是點一盞油燈在客人面前繞圈. 這是什麼禮節
這個就是婆羅門崇火拜火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