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幻影」2000戰斗機的型別有什麼
「幻影」2000現有多種型別,其中C型為單座防空型,B型為雙座教練型,N型為雙座對地攻擊型;「幻影」2000-5是最新改型,性能明顯優於現有型別,是為出口而研製的。該機各型已有數百架訂貨,其中法國空軍訂購400架左右,外國空軍訂貨的有埃及、印度、秘魯、阿聯酋等。
② 幻影2000和殲十哪個更厲害有什麼優勢
殲-10在2006年就逐漸服現役了,到2007年早已服現役了一年,在交貨了2000-9以後,殲-10早已停工了。您覺得二種種類的飛機比較適合嗎?但是在殲10以後卻不斷完善升級,直到如今的殲10 C。拖出殲-10 C去欺壓一個十幾年前停工的型號規格?這真是狠毒。就算開展較為,湊合殲-10 A還可以和幻影2000-9上一版本號的幻影2000-9來做比較。
殲-10系列產品戰斗機應用蜂腰翹臀設計方案,有大中型鴨翼,飛機場垂尾很大,後三角翼融合了快速特點。換句話說,殲-10有鴨翼布局的高速性、不斷上漲力特點,也具備優良的發動機導向性;另外還具備大垂尾戰斗機優良的水準操作技能,道路轉彎半徑較小,再加上後三角翼產生的大空氣阻力和快速特點,殲-10變成了一款兼顧快速和高機動性的戰斗機,還可以做為截擊機應用,乃至在殲-10B應用矢量發動機後,還能作出落葉飄、J彎等過顫振機動性姿勢,令人震驚。
總體來說,與大家的殲-10A戰斗機對比,幻影-2000h戰斗機在航空電子控制系統、L波段武器裝備、操控性、年發電量等層面都是有非常大的差別,與全新的殲-10b/C還相差甚遠,即使經過升級,RDY-2雷達的幻影2000-5在航空電子系統方面也幾乎趕不上殲-10A,但機動性方面仍有差距,空空導彈和其他方向。
③ 蘇-30MKI和幻影2000誰更厲害拜託各位大神
很顯然蘇-30MKI和「幻影」2000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戰斗機,兩者幾乎不具備可比性。在氣動外形上,蘇-30MKI為了實現亞聲速條件下的超機動能力而採用中等後掠角主翼的三翼面布局,而「幻影」2000主要突出高速截擊和超聲速機動性因而採用無尾三角翼布局;此外蘇一30MKI為了實現大推重比而採用了兩台強勁的發動機。相對而言「幻影」2000則選擇了阻力更低的單發布局;至於兩機的重量和作戰能力差別自不必說。那麼當兩種飛機發生直接對抗時結果將會如何? 首先蘇一30MKI是一種大型的攻擊性空中優勢戰斗機,而「幻影」2000則是一種基於法國需要的防禦型截擊戰斗機,主要承擔的是防空任務,信息獲取必須從地面指控系統或者預警機取得,在遠程作戰以及缺乏支援的自主作戰任務中與重型的蘇一30MKI或者新型的F-15沒法比。因此在對比兩種飛機的對抗時僅僅是基本理論的比較,兩種戰斗機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飛機。 在機動性對比中,蘇霍伊的「側衛」系列飛機機動性強是世界公認的,而蘇-30MKI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獨特的矢量噴口配合三翼面布局能夠使飛機很好地實現各種「側衛」系列慣常用於表演的機動動作,其最大迎角宣稱能夠達到180度。而印度空軍相信在綜合飛機/發動機控制系統(AECS)的控制下能夠將自己花哨的招牌機動動作用於實戰。 而「幻影」2000C以及「幻影」2000-5的布局更加傳統,沒有採用矢量噴口,沒有水平尾翼或前翼,其最大有效迎角大約在25~28度之間。 不過採用無尾三角翼布局的「幻影」2000瞬時盤旋能力優異。滾轉速率高,敏捷性非常不錯。 在對比中,印度空軍認為蘇-30MKI在機動性上顯然要遠遠優於「幻影」2000。 在截擊能力對比測試(注意,不是截擊對抗)中,印度空軍假設兩者以相同的高度、速度和加速能力下進行一次條件均等的截擊任務。在對比中印度空軍非常明確地表示蘇-30MKI的截擊能力毫無疑問要遠遠強於「幻影」2000,原因簡單為蘇一30MKI即使不經過空中加油航程仍然高達3000千米,比「幻影」2000要大40%,巨大的航程使蘇-30MK I的截擊范圍幾乎覆蓋亞洲全境,這自然是「幻影」2000比不了的。 在系統上,印度空軍極大地肯定了蘇一30MKI所裝備的OLS,這套系統能夠搜索、定位、跟蹤並鎖定目標,能夠有效減少鎖定目標所用的時間。而且該系統的高精確度和抗干擾能力使得蘇一30MKI勝算更大。而「幻影」2000沒有安裝類似的系統,在近距格鬥中的這一項上不及蘇一 此外印度空軍認為蘇-30MKI由於採用了雙發布局並採取了多種對飛機及駕駛員的保護措施,因此生存率比「幻影」2000高20%。再加上其認同兩個飛行員比一個飛行員要更好,而且蘇-30MKI的對地攻擊能力要比「幻影」2000強25%~40%,這也就意味著摧毀同樣的目標蘇一30MKl將能節省30%的時間。 因此在經過評估對比後印度空軍的結論是蘇-30MKI的空戰能力相當於「幻影」2000的1.5倍(按照這個結論「台風」與「幻影」2000的交換比為1:37);而在對地攻擊能力上蘇-30MKI與「幻影」2000相比佔有壓倒·性的優勢,其中蘇一30MKI摧毀機場或其他地面基礎設施的能力相當 於「幻影」2000的2~3倍.摧毀裝甲移動目標的能力為2倍、摧毀水面艦艇目標的能力則相當於「幻影」2000的3倍。其綜合對地攻擊能力大致相當於「幻影」2000的2倍。 作為重型戰斗機的蘇-30MKI在與「幻影」2000的對抗中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不過應該看到的是印度空軍主要對比的是印度自己裝備的「幻影」2000C。倘若在綜合ECM以及AWACS支援環境下蘇-30MKI處於進攻地位與較新型的「幻影」2000-5/-9對抗,其總體空戰交換比可能會比較接近。而就單機綜合能力而言,印度空軍認為蘇一30MKI明顯強於「幻影」2000。 除此之外,印度空軍認為蘇-30MKI在任何一點都比亞洲其他國家裝備的F-16或米格-29這種輕型戰斗機強,更不必提部分國家裝備的上一代戰斗機
④ 幻影2000 戰斗機的售價大概是多少
幻影2000 戰斗機,也算是「老爺機」了。早在1980年代時,印度空軍就引進了幻影2000戰機,而是還是這種戰機第一個拿到現貨的海外買家——1985年,首批40架幻影2000開始交付給印度空軍,次年交付完畢;之後在1990年代初,印度又續購了9架幻影2000。
說到這里,不得不說,這幻影2000戰機的價格到底是多少呢?
按照網上搜索的數據:幻影2000戰機的製造商,是法國達索公司,單機造價約為4800萬美元,然而全套購買,則需要5000萬至7000萬歐元之間。也就是說,這相當於5-7個億的人民幣。
⑤ 介紹幻影2000和幻影4000
幻影4000和幻影2000使用相同的發動機和武器系統,但與後者相比,它的全長增加了20%、翼展增加33%、翼面積增加80%、最大起飛重量更從17.5噸增加到32噸,是一款標準的重型制空戰斗機。
但幻影4000並不是幻影2000簡單的放大,兩者之間有值得注意的差異。除了雙發和單發的區別外,幻影4000還在進氣道兩側增加了一對固定式前翼而非幻影2000的小型條板翼,它們可以有效改善高迎角條件下的氣流並使飛機獲得更大的機動性(這個成果顯然幫助了幻影2000的後期改進型,幻影2000-5就採用了固定鴨翼)。
幻影4000在設計和製造中採用了有限元計演算法、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碳纖維復合材料、電傳操縱飛行控制系統、放寬靜穩定度等新技術。放寬靜不穩定性,加上優良的電傳飛控系統這使它具備了比它的小兄弟幻影2000更優良的機動性。幻影4000在研製階段廣泛採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當時,這項計劃剛剛開始被運用於航空領域),它被設計成很容易在前線機場維修和維護。
幻影4000的機身採用半硬殼式結構。門型制動片位於機身兩側進氣口,機翼前緣上方。起落架由Messier-Hispano-Bugatti公司提供,鼻輪為雙輪,主輪為單輪式。兩側進氣道裝有半圓錐型進氣道調節錐。飛機的機身、舵、升降副翼、機翼、垂直尾翼、固定前翼都廣泛運用了硼和碳纖維復合材料。而且,幻影4000是世界上第一架採用全復合材料、內置油箱式垂尾的戰斗機。其垂尾由碳纖維復合材料製成,有內藏式油箱,加上機身和機翼內的油箱,幻影4000的燃油攜帶量是幻影2000的三倍。加上其具備空中加油能力,作戰半徑比其他幻影家族的飛機都要大的多。由此帶來的任務彈性也是重型制空戰斗機與輕型多用途戰斗機之間的重要區別。達索本以為這個特質可以打動法國國防部,使法國空軍建立起與美國空軍相似的高-低搭配的作戰模式(也就是說仿照美國空軍以F-15戰斗機執行奪取制空權的任務,加上數量更大的F-16戰斗機輔助作戰並執行對地攻擊等其他任務),將幻影4000與幻影2000搭配使用。但很顯然,法國空軍沒有認同馬塞爾·達索的理念
幻影4000安裝的兩台M-53系列的發動機可以提供超過1的推重比(無外掛情況下)——這在當時同級別戰機中是最高的,如果它能正式服役的話,其性能堪與F-15和蘇-27戰斗機相比。
幻影4000的座艙採用氣泡型設計,擁有無可比擬的優良視野。座艙內安裝了馬丁·貝克MK10彈射座椅,同樣的座椅也安裝的幻影2000上。
幻影4000擁有7個武器外掛點,最大外掛武器攜載量超過8噸,機頭還為2門德發30毫米機炮留出了位置。幻影4000的機械繫統和電子設備都採用了幻影2000的相同裝備。液壓系統來自Messier-Hispano-Bugatti公司,壓力值為280巴(4000磅/平方英寸)。它由4個先進的液壓泵驅動,採用了輕量的鈦合金管道。幻影4000還裝備了2台Auxilec發電機。在座艙後部就是1台透伯梅卡公司的燃氣渦輪。
幻影4000原型機飛機上沒有安裝雷達,但是它的機鼻整流罩直徑擴大了,這使它可以安裝功率更大的雷達天線。可能採用的雷達是和幻影2000一樣的由湯姆遜-CSF公司提供的RDM脈沖多普勒雷達,但是雷達天線直徑可達到80厘米(31.5英寸)。RDM多功能多普勒雷達由湯姆遜-CSF無線電公司研製,1983年開始裝備幻影2000戰斗機的對地攻擊型。RDM雷達由頭錐組件(包括8個LRU)、整流罩和外殼組件、控制板和連續波照射器等部分組成。RDM雷達工作狀態有空對空、空對地和空對海3種狀態。在空對空狀態又分為高空和低空兩種分狀態。採用倒置卡塞格倫天線。執行截擊任務的機型可使用更先進的RDI脈沖多普勒火力控制雷達,該雷達為X波段,同樣由湯姆遜-CSF無線電公司研製。該雷達可以配合超級馬特拉-530D中距空空導彈使用。工作狀態包括空空:全高度搜索、邊掃邊跟、遠距離連續跟蹤、導彈制導、自動鎖定(近距格鬥)、敵我識別。空地:地圖測繪、地形迴避、等高線測繪、空地測距、多普勒波束銳化等。
幻影4000的其他航電設備包括1個數字式自動駕駛儀、多模式顯示器、1套薩傑姆公司(該公司民用電子設備分部現在正與中國波導公司合作,生產波導手機)的Uliss-52慣性導航系統、1台克魯澤特80型大氣數據計算機、1台湯姆遜-CSF VE-130 HUD和1套數字化自動武器發射系統。
▲ 飛行測試
幻影4000的原型機在聖-克勞德(Saint-Cloud)的原型機車間完成組裝。它的各個系統部件由達索-布雷蓋公司的不同部門提供。聖-克勞德工廠製造機身,布倫(法國北部港口城市)的工廠生產機翼;比亞里茨(法國西南部城市,位於西班牙邊界附近的比斯開灣)的工廠製造垂尾;Argenteuil和Seclin製造機械繫統。還有一些二級承包商參加了幻影4000項目:Messier-Hispano-Bugatti研製起落架;Auxilec提供發電機。
1978年9月,幻影4000在聖-克勞德首次對外公布。1979年3月9日,幻影4000原型機在法國伊斯特斯完成首飛,幻影2000已經在此一年前首飛成功(1978年3月10日)。1979年是這是達索公司研製出第一型戰斗機的30周年紀念——1949年的2月,達索公司設計的第一型噴氣戰斗機颶風戰斗機上天——吉恩·瑪利·薩格特駕駛幻影4000原型機在首次試飛中就跨越了馬赫1,幻影4000的首飛成功這是達索公司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和幻影F1、幻影2000以及陣風的誕生一樣。它是達索公司研製的第一型三代重型制空戰斗機。
⑥ 幻影2000
幻影2000戰斗機
繼著名的幻影Ⅲ和幻影F1戰斗機後,法國達索航空公司於80年代開發出了幻影2000多用途戰斗機,並於1984年開始在法國空軍服役。該機技術先進,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完全不「師承」蘇美技術的戰斗機之一。隨後的時間里,幻影2000戰斗機先後為埃及、希臘、印度、秘魯、卡特爾、阿聯酋和台灣所採用。目前幻影2000已成為世界上最好、分布最廣泛的戰斗機之一。
幻影2000重新啟用幻影III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以發揮三角翼超音速阻力小、結構重量輕、剛性好、大迎角時的抖振小、機翼截荷低和內部空間大以及貯油多的優點。但在技術發展的條件下,解決了無尾布局的一些局限(正是因為有上述局限導致幻影F1採用三角翼布局)。主要措施為採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彌補了該布局的局限。進氣道旁靠近機翼前緣處有小邊條,邊條有明顯的上反角。
幻影2000和幻影III相比,翼載荷減小約10%,翼面積增大15%,進場速度低20%,爬升率是幻影III的兩倍。因大量採用碳纖維和硼纖維復合材料,結構部件重量減輕15~20%。採用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新技術,以改善氣動特性和飛行性能,採用新型發動機,續航能力增大等。下圖為原型機。
根據設計要求,幻影2000相比起幻影以往的型號,最大限度的減輕結構重量。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按面積律設計。機頭為玻璃纖維復合材料雷達罩,座艙旁電子設備艙蓋板是碳纖維/輕合金蜂窩夾芯板。法空軍為原型機中4架單座型提供了資金,一架雙座型則由公司自己投資。頭架原型機於1978年3月10日首次試飛,試飛速度達到M1.3~M1.5。5架原型機中,第一架用於設備、改型和出口型研究,第3架用於全套武器系統試驗,第5架用於結構試驗以及亞、超音速、不帶外掛和帶4枚空空導彈條件下的過載9g和270°/秒的滾轉過載試驗。
幻影2000採用了梅西埃-西班牙公司的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採用標準的著陸攔阻裝置。尾噴管處的艙內裝有減速傘。使用ABG賽姆卡公司的空調和增壓系統。兩套獨立的液壓系統,工作壓力為280×105帕,用於驅動飛行控制伺服裝置、起落架和剎車裝置。
電氣系統包括兩台Auxilec 20110氣冷式20千伏安400赫恆頻交流發電機,兩具布隆查維亞公司的變壓器,一個備用的40安小時電池和ATEI公司的靜變流器。電傳操縱系統。使用Eros公司的氧氣系統。
在法國空軍內,現役的幻影2000戰斗機為幻影2000C型單座戰斗機、B型雙座戰斗教練機、幻影2000N雙座全天候低空高速核攻擊機以及其改進型D型常規精確制導武器攻擊機、幻影2000E多任務出口型、幻影2000R單座晝夜偵察出口型。總產量至95年底為之約為544架。
幻影2000C的生產型1982年11月20日首次試飛,1983年開始交付。初期裝M53-5發動機和RDM多功能多普勒雷達,1986年換裝M53-P2和RDI脈沖多普勒雷達。已交付的RDM雷達從1986年底開始換成RDI雷達。法國已訂購139架。B型雙座教練型1983年10月7日首次試飛,法國已訂購19架。N型雙座對地攻擊型最初用於攜帶核導彈,代替幻影IV執行核攻擊任務。第一架生產型1987年2月交付,法軍訂購75架。1992年交付完畢。該機能以1110千米/小時速度在60米高度,進行地形跟蹤飛行,主要武器為ASMP中程空地核彈頭導彈。火控為ESD/湯姆遜-CSF公司的Antilope V地形跟蹤雷達、兩台機械電氣通用公司的慣性平台,改進的TRT AHV-12雷達高度表,湯姆遜-CSF公司的彩色陰極射線管,一架OMERA垂直照相機和專用電子對抗設備。D型雙座攻擊型不帶中程空對地核導彈(ASMP),主要用於取代老式戰斗轟炸機。89年法國政府減少核武器力量,減少訂購N型,增加訂購D型。幻影2000-3和幻影2000-5是1987年達索公司宣布自行改進幻影2000的計劃。-3型採用為「陣風」研製的座艙多功能顯示系統。-5是在-3型基礎上改裝湯姆遜CSF RDY雷達、新的中央數據處理系統及湯姆遜-CSF VEH3020全息平顯設備,並可攜帶馬特拉公司「米卡」空對空導彈。於1990年10月首次試飛。-5型還可以選裝M88-P20發動機,其加力推力為98.06千牛(10000千克),比M53-P2的95.1千牛(9698千克)提高約4%。
RDM多功能多普勒雷達由湯姆遜-CSF無線電公司研製,1983年開始裝備幻影2000對地攻擊型。RDM和RDI兩種雷達的結構基本相同,有許多共同的設計特點,性能相近。雷達由頭錐組件(包括8個LRU)、整流罩和外殼組件、控制板和連續波照射器等部分組成。RDM雷達工作狀態有空對空、空對地和空對海3種狀態。在空對空狀態又分為高空和低空兩種分狀態。採用倒置卡塞格倫天線。截擊機型使用更先進的RDI脈沖多普勒火力控制雷達,該雷達為X波段,同樣由湯姆遜-CSF無線電公司研製。1986年開始裝備,並替換了RDM雷達。該雷達可以配合Super R.530D中距空空導彈使用。工作狀態包括空空:全高度搜索、邊掃邊跟、遠距離連續跟蹤、導彈制導、自動鎖定(近距格鬥)、敵我識別。空地:地圖測繪、地形迴避、等高線測繪、空地測距、多普勒波束銳化等。
但無尾三角翼布局在低速情況下表現很差,如在起飛、降落和低空對地攻擊的時候。這使得這種布局的飛機需要更長的跑道,且不適合近距空地遮斷任務。另外一個重大問題就是無尾三角翼布局飛機不適合用在航母上,因為航母的跑道長度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法國海軍航母使用60年代初研製的美製F-8「十字軍戰士」戰斗機(A-7「海盜」的前身),且長期得不到一種新的先進戰斗機用以換代。
幻影2000家族的最新改型是幻影2000-5型和幻影2000-9型,改進包括採用全新的先進航空電子系統,及由RDY雷達和新的感測控制系統為核心的空對空、空對地攻擊系統。幻影2000-5有單座型和雙座型。目前幻影2000-5的定單達到110架,其中法國空軍37架(20架已交付)、台灣60架(已交付)、卡達12架、希臘15架。希臘的15架定單為幻影2000-5 MK2型,另外希臘還將把自己已有的幻影2000蹤的10架升級到MK2型的水平。阿聯酋近期定購了30架幻影2000-9型,9型實際上是5型的改進型。印度則定購了18架幻影2000D。
飛行員操縱桿採用雙桿方式,平顯為湯姆森公司的VEH 3020平視顯示儀,座艙內還有五個陰極射線管顯示器。上述平顯和其他顯示器互相組合、同步的顯示火控、導航、目標管理和發射等信息。感測器及系統管理信息由兩個彩色顯示器顯示。幻影2000-5的座艙顯示系統來自「陣風」戰斗機。
幻影2000裝有九個武器外掛點。五個在機身下,四個在機翼下。各種單座型號還安裝有兩門德發公司的高射速30mm機炮。該炮是1975年開始研製的「德發」554型,1979年投入批生產,1984年進入現役。554炮為單炮管、5彈膛的轉膛機炮,採用電發火燃氣推動。當1個彈膛對准炮管時,其前1個彈膛處於抽殼位置,同時其後2個彈膛處於裝彈位置,而第5個彈膛空著。如果炮彈不處於發射位置和帶撞針的控制滑塊不在前面位置,安全裝置使機炮不能工作。在地面上,採用專門的裝置手控裝彈;在飛行中如果發生停射,1發燃氣彈可使機炮自動再裝彈。初速820米/秒,射速1100/1800發/分,分別用於對地/對空用途。
「幻影」2000戰斗機外部共有9個武器掛架:左右機翼下各有2個,每個內側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是1800千克,每個外側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是250千克;機身下有5個掛架,中央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也是1800千克,前、後兩側的4個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都是350千克。外掛武器的最大重量介於4500~6000千克之間。可以外掛的空對空武器有:R550「魔術」2紅外型導彈和SUPER R530D「超530」半主動雷達型導彈。機翼內側掛架還可以掛副油箱。
「馬特拉」超530是一種中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一般用於截擊高空、高速目標,是「幻影」F.1、III、2000的標准武器。該導彈是法國馬特拉公司在「馬特拉」R530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79年底開始交付使用,1986年停產。超530長3.58米,彈重250千克,使用高度23000-30000米。後來又發展了「馬特拉」超530F和超530D,分別為前者的改進型,性能都有所提高。
「米卡」導彈是法國瑪特拉公司於1981年開始研製的一種先進中距空對空導彈,是幻影2000進入21世紀主要的空空武器。90年代初投入批量生產。「米卡」的氣動外形與「超530D」相似,也採用窄長邊條式彈翼和後緣呈階梯形的尾翼。尾噴口內裝有4個燃氣舵。發射後,當導彈達到超音速時,燃氣舵與氣動舵面共同控制導彈的飛行。「米卡」導彈的機動性能極佳,其最大過載超過35g。採用兩種可互換的導引頭,一種是主動雷達導引頭,另一種是被動紅外導引頭。該彈射程遠,機動性好,制導精度高,既可用於中距攔射,也可用於近距格鬥。「米卡」的主動雷達型採用捷聯式慣性系統和主動雷達制導。其主動雷達的探測距離約為20千米。「米卡」的紅外製導型採用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電荷耦合器件,分辨力高,抗干擾能力強。其性能優於現役的紅外格鬥導彈。該彈長3.10米,彈徑0.16米,翼展0.61米,彈重l10千克,射程50~60千米。
幻影2000可以攜帶各種空對地武器,如激光制導炸彈。其中包括馬特拉公司的BGL 1000激光制導炸彈、ARMAT反雷達導彈、APACHE標准武器(即APACHE空地巡航導彈)和非制導火箭發射器、EADS公司的AS30L導彈和AM39「飛魚」空艦導彈,還有研製中的SCALP隱身巡航導彈。幻影2000D型則可使用「風暴影子」隱身空地導彈。2003年12月,法國空軍收到了首批5000枚「風暴影子」(法軍稱之為SCALP EG)。原計劃「風暴影子」應直接裝備於「陣風」戰斗機,但因經費等原因,到2006年上述導彈方可開始裝備「陣風」戰斗機。為阿聯酋生產的幻影2000-9還可以攜帶馬特拉開發中的新型導彈。
先進的數字式火控和導航系統(WDNS)也被幻影2000採用。還可以外掛湯姆森CSF公司的PDLCT指示吊艙,為發射激光制導炸彈提供全天候照射指示能力。幻影2000-5 MK2型則會安裝湯姆森CSF公司的紅外成像吊艙。
幻影2000D可攜帶激光制導炸彈進行精確打擊,下圖中D型攜帶了湯姆森CSF公司的PDLCT吊艙。
幻影2000裝備了自衛電子設備,其中5型裝備湯姆森CSF公司的ICMS MK2自動綜合電子對抗系統。該系統安裝在機頭位置,包括一個接收器和一個綜合信號處理系統,用於探測導彈指令信號。通過一個全新的可重編程任務計劃及分析地面系統,將可以獲取ICMS MK2系統的信息。
幻影2000的動力裝置為一個SNECMA公司的M53-P2渦扇發動機,推力64千牛,加力推力98千牛。進氣口安裝有一個可調節的半圓錐激波錐,能夠有效提高進氣效率。動力系統被認為是幻影2000的最大弱點,尤其是在與F101、AL-31F等美蘇先進發動機相比的時候。單發設計也大大限制了幻影2000未來的發展餘地。
幻影2000-9的作戰能力更加全面而有效。幻影2000-5翼下只有2個大掛架,空對地武器和副油箱都只能掛這兩個掛架,因此對地作戰時有效載重和航程兩者不可兼顧。而幻影2000-9採用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機腹掛架,可以雙聯裝方式掛載2枚500磅激光制導炸彈,而其他大多數飛機均只能在一個掛架下掛一樣大型武器。這完全要歸功於其激光制導炸彈的特製彈翼節省了掛載空間。這種新型掛架使得幻影2000-9能同時掛載2枚激光制導炸彈、2具副油箱、6枚空對空導彈。機腹掛架還可掛載「阿帕奇」隱身防區外撒布武器。下圖正是這一布局。
幻影2000-9空戰時也能使用「米卡」導彈。其RDY雷達也增強了對地性能,尤其是多目標反艦能力非常搶眼,能控制「飛魚」導彈同時攻擊2個不同方向的船隻。幻影2000-9將攜帶更多的武器和燃油,最大起飛重量也由16.5噸提高到了17.5噸。
技術數據
翼 展: 9.13m
全 長: 14.36m
高 度: 5.20m
空 重: 7,500kg
最大起飛重量: 17,000kg
內載燃油量: 3,113kg(4,000L)
最大掛載能力: 6,000kg
發動機: Snecma M59P20型渦輪風扇發動機
發動機推力: 10,000kg(22,000lb;98.06kN)
最大平飛速度: Mach 2.2
最大爬升率: 17,060m/min
升限: 16,460m(50,000ft)
最大航程: 3,335km
限制過載: +9.0/-4.5G 武器系統:
固定武裝: 30mmDEFA機炮二門
武器掛點: 左右翼端各一、翼下各三;機腹掛點一;計九個掛點
Mirage2000-5 in Taiwan 台灣的幻影2000-5。台灣空軍於2002年初將開始對其幻影2000-5的雷達進行改進,增強反巡航導彈的能力。此項改進將得到達索公司的技術支持。目前幻影2000-5的雷達有一定的下視能力,但不能對巡航導彈進行准確偵測跟蹤。升級之後,該雷達能夠根據回波速度對目標進行更加精確的分類,速度低於300千米/小時的目標將自動在雷達屏幕上消失。這一技術的理論根據是,巡航導彈經常以700至80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向目標。這樣就可以探測到以超音速飛行的巡航導彈。
台灣空軍幻影戰機聯隊於2001年形成戰鬥力。台灣空軍為幻影2000配套購買了960枚「米卡」中程空對空導彈、480枚「魔術」近距空對空導彈,加上飛機高達新台幣1676億元。幻影戰機配備於台空軍499聯隊,接替F-104「星」式戰斗機,負責高空攔截任務。
2002年初,印度計劃從法國購買126架幻影2000-5C,預計先購買36架成品,其餘則在印度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設在班加羅爾的工廠組裝。該工廠已有幻影2000H的維修經驗,可生產該型機的一系列配件。11月,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印度空軍、法國達索航空公司、泰利斯公司和斯奈克瑪公司進行了聯合技術討論,對幻影2000-5MKII戰斗機的製造與技術轉讓進行可行性評估。同時,印度披露了空軍將在2003年12月獲得伊爾-78空中加油機,其現有幻影2000戰斗機將首次真正具有空中加油能力。
2003年4月29日,印度與法國已經開始就法國提出的幻影2000-5戰斗機許可生產的報價進行談判。去年9月,由負責國際商務開發的副總裁Jean Pierre Chabriol領導的達索航空公司13人工作組,向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主席Nalini Ranjab Mohanty提出了一份關於許可證生產100架幻影2000-5飛機的報告。計劃由達索公司提供10架具有飛行條件的幻影2000-5飛機,其餘90架由HAI按照生產許可證製造。該國防官員說,印度國防部正在積極考慮其70億美元的報價。印度空軍在今後10~15年內,在現有700架飛機的基礎上需要再增加大約380架飛機,而幻影2000-5是合適的後選。去年初,印度國會選擇委員會提出停飛200多架米格-21,自1971年以來,450多架在事故中墜毀的飛機中大部分是米格型飛機。分析稱,法國可能將幻影2000-5飛機同20億美元的法印潛艇出口合同捆綁銷售給印度。印度如獲得許可證,還可以將自行生產的「幻影」2000用於出口。
此外,印度空軍計劃與法國合作對印度的使用的M53-P2發動機進行升級。印方稱,升級M53發動機可使該發動機的推力增大6%。1998年,印度用自己生產的設備對「幻影」飛機進行了首次升級,這次升級提高了該飛機的夜間攻擊能力和電子作戰能力。印度已在位於班加羅爾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建立了「幻影」2000的完整大修廠。2003年8月,印度空軍開始改裝其20多架幻影2000H,增加空中加油能力,以便在明年收到烏茲別克交付的首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後,可對其幻影戰斗機進行空中加油。印度2001年從烏茲別克購買了6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總金額為1.7億美元,其餘5架加油機計劃在半年內交付。烏茲別克已培訓了印度空軍駕駛員飛行加油機,該加油機最多可同時為3架戰斗機空中加油。印度還正在對「美洲虎」、米格-27進行改裝,以便實施中空加油,此外蘇-30MKI戰斗機已經有空中加油能力。印度空軍還同法國斯奈克瑪公司簽訂了合同,以升級幻影2000H的M53P2發動機,可增加大約6%的推力。2004年初,印度表示將商討繼續購買「幻影」2000戰斗機的事宜。印度計劃增加18架「幻影」2000,以及在印度生產108套部件設備的許可權。此外印度已決定從卡達購買10架二手「幻影」2000戰斗機,替代一部分老化的米格-21。
2003年10月,法國采辦局(DGA)批發了法國空軍「幻影」2000N的改進合同。法國達索航空公司(負責機體改進)、MBDA法國公司(負責導彈增強)及泰萊斯Optronique SA公司(負責新型偵察吊艙研製)將獲得這一合同。改進後的「幻影」2000N將能夠運載新型ASMPA核導彈以代替現有的中程空對地核導彈,並且提供了增強型偵察吊艙。該機改進後將繼續作為法國核威懾的一部分,並具有一定的空中偵察能力
⑦ 「幻影"2000.陣風.台風.鷹獅.F-16.J-10.米格-29.梟龍.印度的LCA......哪些是中型哪些是輕型戰斗機
「幻影"2000.陣風.台風.鷹獅.F-16.J-10.米格-29這些算中型,裝2台中型推力發動機或者一台重型推力發動機,空重10噸左右
重型機兩台重型推力發動機,空重十幾噸,像F15,蘇27這樣的。
梟龍.印度的LCA裝一台中推發動機,空重7噸左右,算輕型機。
⑧ 印三的幻影-2000是什麼型號,比原來有何改進
12月22日電 印度空軍將花費15億歐元巨資升級52架幻影2000戰機,目前合同談判已經接近尾聲。
升級後的幻影2000戰機將可以掛載先進的「馬特拉」和「米卡」空對空導彈。「馬特拉」空對空導彈是一種既可以攔截來襲導彈又可以攻擊多種目標的先進輕型導彈。「米卡」空對空導彈是一種由法國製造的先進的中程導彈,這種導彈與美國生產的「阿姆拉姆」(AMRAAM)導彈極為相似。
印度空軍高級官員表示,升級的幻影2000戰機還將裝備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與具備後視發射功能的尋熱導彈相配套的頭盔式顯示器、以及遠程感測器等諸多先進設備。另外,原先幻影2000戰機上所裝備的雷達系統、作戰顯示系統和電子戰系統也將進行徹底的更換。升級後的幻影2000戰機將可以在印度空軍中再服役25年,並與蘇-30MKI多用途戰機一起成為印度空軍的主力戰機。
整個升級工程將從明年在印度啟動,屆時印度本國的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將與法國達索飛機製造商、泰雷茲武器系統商以及MBDA導彈製造商一起進行合作。(鍾岩)
⑨ 印度空軍的戰斗機
蘇-30MKI戰斗機
2001年4月28日,俄羅斯和印度在伊爾庫茨克簽署了俄向印度轉讓成批生產蘇-30MKI殲擊機許可證的合同,這是兩國迄今為止簽訂的一項金額最大的軍事技術合同,價值33億美元。除了向俄羅斯直接購買32架蘇-30MKI戰斗機外,印度還得到俄方授權,在今後17年內生產140架蘇-30MKI殲擊機。蘇-30MKI成了印度空軍裝備的最新型戰斗機。
蘇-30MKI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研製的先進全天候空中優勢重型戰斗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該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有很好的氣動性能;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鋁合金和鈦合金,傳統3梁式機翼;具有機動性和敏捷性好、續航時間長等特點,可以進行超視距作戰。該機裝有著名的AL-31F渦輪風扇可操縱推力矢量發動機,具有高度機動性。最大起飛重量達30噸,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5。
蘇-30MKI主要機載設備有N-101相干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邊跟蹤邊掃描和下視/下射能力,可同時攻擊兩個目標,有很強的抗干擾能力。綜合火控系統將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感測器、激光測距儀與頭盔顯示器協同起來,並顯示在廣角平視顯示器上。戰機雙翼下有12個武器掛點,可以掛載4~6枚R-27中程空空導彈、R-73近距紅外空空導彈等。
「幻影」2000戰斗機
從法國進口的49架「幻影」2000戰斗機是印度空軍的新型主力戰機之一。
「幻影」2000戰斗機是法國達索公司研製的超音速戰斗機,主要任務是截擊和制空,亦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幻影」2000採用與「幻影」III相同的無尾三角翼氣動布局,但應用了電傳操縱、放寬靜穩定度、復合材料等先進技術以及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和更先進的電子設備,所以作戰能力大幅度提高,屬第3代超音速戰斗機。
「幻影」2000戰斗機裝備有9個外掛架(機身下5個,兩機翼下各兩個),執行截擊任務時可帶兩枚R530中距和兩枚R550近距空對空導彈,用於對地攻擊時可載各種炸彈。另外,印度還和法國簽訂了價值3.78億歐元的合同,以購買10架法國的「幻影」2000H型戰斗機。2000年10月9日,印度空軍參謀長蒂普尼斯稱,空軍計劃使用「幻影」2000型戰斗機來實施核武器的投放。
「美洲虎」攻擊機
印度空軍還裝備有116架英法聯合研製的「美洲虎」攻擊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有多種改型。
從外形上看,「美洲虎」頗有特點———它在機翼上部裝備有導彈掛架,迎面一看,彷彿在肩膀上扛了兩枚導彈。該機最大飛行馬赫數為1.5,最大作戰半徑1300千米,機上裝有兩門30毫米航炮,可外掛各種空對地武器,最大載彈量約 4.5噸。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法國空軍的「美洲虎」戰機曾參戰實施對地攻擊,結果被地面火力擊傷多架。
LCA戰斗機
2001年1月4日,由印度自行研製的輕型作戰飛機(LCA)首次試飛成功。印度軍方高度評價這一成功,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值得印度自豪」。LCA因此成為印度空軍的「未來之星」。
LCA飛機整個研發過程歷時近18年,可謂路途坎坷。據印度媒體稱,LCA整體技術十分先進,號稱是「世界上最輕的多功能戰斗機」。這種輕型超音速戰斗機集速度、機動性、加速性、可靠性於一體,符合現代空戰的嚴格要求,能實施全天候制空、對海、對地攻擊作戰任務。
從公布的照片看,LCA飛機頗似「幻影」2000的濃縮版。在未來,LCA飛機將與蘇-30MKI重型戰斗機構成輕、重搭配。LCA的機載雷達很有特點,它是一部多功能雷達。它具有探測、追蹤、地形迴避和制導武器發射等功能,在計算機系統的處理下,掃描和追蹤可同時進行。多普勒脈沖使其具有俯視射擊效果和地形繪制能力。LCA共有7個裝備外掛點,在武器的配置上力求作到最大的適應性,即可發射各種導彈、炸彈和火箭。根據任務需要,LCA可發射空對空導彈、空對地導彈、空對艦導彈。
米格—21戰斗機
20世紀50年代初期,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出米格-21「魚窩」戰斗機,此後曾不斷改進,出口到全世界37個國家。印空軍擁有4種型號125架米格-21戰斗機。
作為一種性能優異的單發輕型超音速戰斗機,米格-21重量輕,機動性好,爬升快,跨音速和超音速操縱性好。從外形上看,米格-21小巧靈活,戰機的最大飛行馬赫數能達到2.1,作戰半徑270千米。武器裝備有:一門23毫米雙管機炮,備彈200發,翼下4個掛架可帶4枚K-13A紅外空對空導彈或「先進環礁」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也可帶火箭彈或常規炸彈。載彈量一噸。
也許是由於服役時間太長的緣故,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斗機事故率較高。為解決這一問題,印度空軍出資數億美元,從1999年開始與俄羅斯合作,對其進行技術改造,希望米格-21能繼續承擔主力戰斗機的重任。
米格—29戰斗機
作為當今世界優秀的第3代戰斗機之一,米格-29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一直頗為暢銷,曾出口10餘個國家。在印度空軍中,米格-29戰斗機也是當仁不讓的「頂樑柱」。
米格-29戰斗機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雙發高機動性超音速戰斗機,可執行截擊、護航、對地攻擊和偵察等多種任務。俄羅斯出具的技術任務書上說明,米格-29的近距作戰和超視距作戰性能均優於美國的F-16和F/A-18。
米格-29戰斗機採用全後掠下單翼,雙垂尾正常式布局,帶有較寬的機翼前緣邊條,液壓助力機械式操縱系統,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復合材料結構佔全機重量的7%,作戰半徑574千米,最大平飛馬赫數能達到2.3。米格-29戰斗機的特點是強調飛機的高亞音速機動性、加速性和爬升性能,但不具隱形能力,是典型的第3代戰斗機。
米格-29戰斗機裝備有大功率脈沖多普勒雷達,具有下視/下射能力和超視距攻擊,機翼下有8個外掛點,可攜帶先進的中距和近距空空導彈,如R-60紅外空空導彈,也可攜帶R-73A或R-73E紅外空空導彈以及各種炸彈和火箭等。機上裝有「警笛」3全向雷達告警系統,還有獨具特色的頭盔瞄準具(可用於導彈離軸發射)等。
印度「導彈之父」、總統卡拉姆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指出:「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軍事上)必須強大。」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印度「以軍強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三軍不斷購買先進武器裝備,修改作戰理論。作為未來戰場上的主力,針對宿敵巴基斯坦空軍的「先發制人」戰略,印度空軍認為,國土防空作戰理論已經過時,
並提出一種全新的作戰理論,即「戰略性威懾防空」。
「戰略性威懾防空」就是指印度空軍利用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優勢,在承受住敵對國最初的攻擊後,用現代化技術和高性能的遠程飛機,通過空中加油,延長空中作戰時間,對入侵之敵進行大縱深和遠距離的反擊作戰,以求「後發制人」。
印度空軍認為,巴基斯坦空軍已制定了「先發制人」的空戰理論,謀求將印空軍戰機摧毀於「巢穴」,縮小其空軍兵力的劣勢。因此,印度空軍必須要承受住巴基斯坦空軍的第一波「先發制人」的打擊,然後對巴基斯坦進行毀滅性的反擊,從而獲取戰爭的勝利。在2005年10月份巴基斯坦空軍舉行的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高分2005」演習中,巴基斯坦空軍就重點演練了「先發制人」的打擊戰略。所以,印度空軍官員稱,「戰略性威懾防空」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強大的災難性的遠程戰略反擊能力給對手以震懾,讓其不敢輕舉妄動,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印度空軍的「戰略性威懾防空」理論指出,印度空軍能否「後發制人」,關鍵是能否在巴空軍「先發制人」的打擊中生存下來。因此,印度空軍必須構築完善的預警系統,盡早發現巴空軍襲擊徵兆,以進行有效防護。印度空軍已經與以色列簽署合同,購買4架「費爾康」預警機,並自行研製3架預警機,使印度空軍在2012年以前的預警機數達到7架,實現全天24小時的偵察監視和指揮作戰,並打造印度空軍的空中指揮中心。另外,為防止巴空軍的攻擊,印度還加緊打造可用於防空的導彈防禦系統,自行研製「天空」防空導彈。
同時,「戰略性威懾防空」還強調,反擊作戰應把戰場引向敵領空,以減少空戰的附帶損傷。為此,印度空軍決定購買空中加油機。據悉,印度已與烏茲別克簽署協議,購買6架伊爾-78空中加油機,並選派飛行員和技術人員赴烏學習伊爾-78空中加油機的駕駛、空中加油及維護與保養技術。印度空軍已裝備4架空中加油機。印度空軍官員稱,經空中加油後,印度蘇-30MKI戰機的續航能力將提高3倍以上,其他飛機也可在空中加油機的幫助下攻擊7000公里范圍內的任何目標。
而且,為增強「戰略性威懾防空」的效應,印度空軍計劃從俄租賃或購買圖-22戰略轟炸機,並在未來15年內,將現有39個戰斗中隊擴編為55個,裝備190架可執行核打擊任務的蘇-30MKI戰斗機。軍事專家稱,一旦印度空軍裝備圖-22戰略轟炸機,印度空軍的戰略反擊能力將會得到大幅提升。
此外,印度空軍的「戰略性威懾防空」理論還認為,取得空間優勢和信息優勢是印度空軍實施「戰略性威懾防空」的重要條件。因此,在該理論的指導下,印度空軍新戰略計劃《空軍2020年遠景規劃》就強調,印度應利用其在信息技術和空間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加快天基預警、偵察、通信力量建設,奪取制空天權,全面提升空軍的縱深戰略打擊能力。
為此,印度不斷加大太空投入,分別參與俄羅斯和歐洲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研製各式衛星和太空武器。印度空軍計劃,最遲在2007年以前擁有一套以衛星為基礎的軍事偵察和監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