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一箭104星是破世界航天紀錄了嗎
是的,它打破了俄羅斯在2014年一枚火箭將37顆衛星送入太空的記錄。
Ⅱ 印度火箭的最大起飛重量
耗資5.208億美元---印度最新完成研製的GSLV-Mark III火箭,GSLV-MkⅢ火箭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629噸,能夠把4噸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能夠把11噸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GSLV-Mk III 使用重型推進級段,200噸級固體助推器,110噸級液體級段和25噸級低溫上面級段
而印度正在研製 計劃2009-2010年間首次發射的GSLV-MkⅣ運載火箭採用同GSLV-MkⅢ類似的設計,只是將原來的2個大推力固體助推器增加為4個,並且第三級進行改進,增強其推力,使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更強。預計完成改進設計後,GSLV-MkⅣ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到14噸,地球同步轉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6噸。到那時,印度的GSLV-MkⅣ將具備與「阿麗亞那」-5、「德爾塔」-4、「宇宙神」-5、「質子」以及其他重型運載火箭在航天發射領域進行國際競爭的能力。
Ⅲ 12·25印度新型通信衛星發射失敗事故的原因分析
印度媒體隨後報道,初步調查顯示,爆炸原因是火箭第一級出現嚴重技術故障。據悉,GSLV-F06是三級火箭。第一級包括固體火箭發動機及圍繞在其周圍的4個捆綁式液體燃料助推器 。
GSAT-5P衛星重約2310公斤,是印度研製的重量最大通訊衛星。也因為它重量太大,科學家還專門將運載火箭做了一定的修改,以便能適應衛星的體重。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本來計劃在本月20日發射通訊衛星,但是由於俄羅斯研製的低溫發動機出現了泄漏事故,最後發射被迫推遲到25日。
這枚衛星在印度矽谷班加羅爾開發,預計壽命為12年,攜帶24個普通的C波段轉發器和12個擴展型C波段轉發器。這顆衛星的主要功能是提高電視轉播清晰度,並為遠程醫療、教育等提供支持。如果成功發射,將進一步增強印度現有的通信服務功能。
爆炸發生時科學家們頓時目瞪口呆
印度「Sify」新聞網報道,爆炸發生時,在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的指揮部辦公室里,看到價值125億盧比(約2.8億美元)的衛星成為碎片,科學家們頓時目瞪口呆。
報道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拉達克里希南(K. Radhakrishnan)說,火箭發射的第一階段進行得很順利,但在50秒之後,火箭開始出問題。
拉達克里希南說,火箭設計沒有缺陷,懷疑是四個連接捆綁式推進器的連接器斷裂,造成這次事故。火箭是在海拔8千米,距離斯里哈里科塔海岸2.5公里處的空中爆炸,碎片落入孟加拉灣。
報道又說,火箭爆炸震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該組織前主席U.R.拉奧沮喪地說,這是他第一次看到火箭在升空第一階段就失敗。他表示,雖然在沒有遙測數據下對發射失敗作出評論是不公平的,但他認為,所有相關因素都可能導致爆炸,包括固體推進劑泄漏或控制系統故障。
Ⅳ 求各國第一顆衛星的參數
概述東方紅一號衛星是我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按當時時間先後,我國是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 [編輯本段]主要參數衛星質量:173公斤
衛星外形:直徑1米的球形72面體
近地點:439公里
遠地點:2384公里
用途:廣播「東方紅」樂曲 [編輯本段]衛星目前狀態2009年2月1日15時08分32秒根據NASA的數據寫出來的。
緯度:64.02度
經度:35.07公里
軌道傾角:205.64度
運行周期:110.6 分鍾
速度:7.55KM/s
高度:728.25KM
近地點:430公里
遠地點:2075公里
衛星實時狀態跟蹤: http://www.n2yo.com/?s=4382(截止2010年3月6日北京時間11點39分該衛星正從蒙古國進入我國境內) [編輯本段]設備星上的儀器艙裝有電源、測軌用的雷達應答機、雷達信標機、遙測裝置、電子樂音發生器和發射機、科學試驗儀器等。衛星的主要任務是向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同時進行衛星技術試驗,探測電離層和大氣密度。
衛星上採用銀鋅蓄電池作電源,電池的壽命是有限的,衛星運行28天後(設計壽命為20天),電池耗盡,「東方紅」樂曲停止播放,衛星結束了它的工作壽命。但是,衛星的軌道壽命沒有結束,根據軌道計算,大約能在太空運行數百年(在沒有任何意外的情況下)。
Ⅳ 印度航天怎麼這 么牛,一箭十星了
一箭十星確實很厲害,也可以說不是那麼厲害。
這么說吧,十幾年前中國用長征2號D發射的銥星,雖然是一箭雙星,但是技術水平和印度的一箭十星相比,高了一代。
印度的一箭十星其中的8顆星,是以每兩秒一顆的速度依次釋放的,剩下兩顆星之間的時間差是45秒。可以肯定,在釋放衛星的過程中火箭處於無動力滑行狀態,因為這么短的間隔是不可能進行機動飛行的。況且一向喜歡自吹自擂的印度人也沒有對這種使用價值更高的技術進行吹噓。
而長征2號D發射銥星的時候,是先放下A號星,然後由上面級攜帶B號星,進行至少兩次變軌,然後將B號星放入與A星完全相同的軌道上的不同位置。
用彈道導彈的技術來類比的話,印度的一箭十星,相當於多彈頭技術,而中國的銥星發射,相當於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兩者根本就不是一代的。
Ⅵ 為什麼印度一箭可發幾十顆衛星,是不是說明印度火箭技術比中國強
嚴格來說,在印度發射之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航天機構發射過如此多的衛星。印度在2016年6月成功發射了一箭20星,自此開啟了它驚艷世界的征程,中國用長征六號火箭也創造過一箭20星的紀錄,俄羅斯最高紀錄為一箭37星。
更多人認為,印度能把104顆衛星同時發射到太空,那麼它的火箭技術也應該十分先進。此次承擔發射的是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印度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37屬於四節火箭,有固態及液態燃料系統交互使用,第一節為固態推進火箭有138頓重的燃料,直徑為2.8米,其首級火箭推進器是世界最大的推進器之一,它還擁有6枚助推火箭,其中4支在地面就點燃,其他2支則在空中點燃,每支固態輔助推進火箭都有9頓重。
其實,對於航天發射來講,發射衛星的數量多少並代表核心問題。印度這次發射都是將衛星投放到同一個軌道上,航天業內的專業人士都懂得其難度不大。因此航天技術的高低不是只表現在某一個點上,它代表的是一整套復雜的科學體系。
Ⅶ 一次發射104顆衛星,印度火箭真的很牛嗎
情人節剛過,鄰國印度的航天界弄出了一個大新聞:他們用該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英文簡稱PSLV),一次將104顆衛星發射進了太空之中,打破俄羅斯在2014年6月創造的一箭37星世界紀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
(Dove 衛星)
一箭多星的真正挑戰,是將軌道參數相差較多的衛星發射到各自的預定軌道上。這需要在火箭上配備能夠多次開機、變軌,並能夠在太空中工作較長時間的上面級。在這方面的技術上,除了美國、俄羅斯這兩個老牌航天強國遙遙領先外,中國、歐洲也已經熟練掌握。在長征七號發射時,其搭載的遠征一號甲火箭上面級在軌飛行48小時,發動機啟動9次,將7名不同用途的「太空乘客」准確的送入了各自的軌道。而目前印度自行設計製造的火箭上面級,僅具有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向地球同步軌道發射飛行器的單一功能。
Ⅷ 印度一次發射31顆衛星,究竟是發射衛星還是導彈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今天宣布,將於1月10日在其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上發射31顆衛星,其中包括印度的Cartosat-2系列地球觀測衛星。
8月份,印度研製的導航衛星IRNSS-1H未能成功發射後,這次的任務將成為首個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任務。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高級官員告訴印度媒體稱:「發射暫定於1月10日進行。「我們暫時安排在上午9時30分發射火箭。攜帶Cartosat遙感衛星和其他衛星,其中包括來自美國和其他五個國家的28個衛星,「ISRO主任戴維·普拉薩德·卡尼克(Devi Prasad Karnik)說。
8月31日,印度自行研製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發射失敗,未能運送第八顆IRNSS-1H導航衛星抵達預定軌道。這是在發射失之後的四個月,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C40)於2018年首次進行太空任務。
除了Cartosat-2以外,該任務的有效載荷還將包括來自印度的每顆納米和微型衛星。作為一個觀測衛星,Cartosat將為制圖,城鄉應用,沿海土地利用和道路網路監測等公共事業管理提供高質量圖像。Cartosat-2是太陽同步軌道上的地球觀測衛星,是Cartosat系列衛星中的第二顆衛星。該衛星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建造,發射和維護。重量在發射680公斤左右,其應用主要是在印度制圖。它於2007年1月10日由PSLV首次發射。
Cartosat-2帶有最先進的全色(PAN)相機,可以在電磁波譜的可見光區拍攝地球的黑白照片。這個高解析度的PAN相機所覆蓋的行幅為9.6公里,空間解析度小於1米。衛星可以沿著軌道向上轉向45度。印度在太空中已有一個由10顆遙感衛星組成的「關鍵星座」,這使印度在監控邊境和邊境活動方面具備了優勢。印度的遙感衛星名義上是民用,但是其民用衛星組成的星座時刻緊盯中國和巴基斯坦地區,很難相信這是一顆純民用衛星。
「一箭多星」對於印度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多星分時釋放與潛在的「導彈分導技術」密切相關。只是和一箭多星相比,導彈分導技術更加難以掌握。主要原因在於,發射衛星只要進入太空軌道即實現目標,而導彈分導目的在於攻擊不同的地面目標,存在導彈彈頭再入段的問題,即如何控制好再入角度直接關繫到導彈的實際命中精度。但一箭多星畢竟是導彈分導技術的前奏曲,其潛在軍事用途不容忽視。
另外這種一次發射若干衛星的做法在戰時也是有一定意義的,它能快速彌補戰場天網偵察能力的不足,編織嚴密偵察體系,尤其是在納米衛星問世後更會有實際意義。
Ⅸ 一次發射103顆衛星,印度火箭真的很牛嗎
情人節剛過,鄰國印度的航天界弄出了一個大新聞:他們用該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極軌衛星運載火箭(英文簡稱PSLV),一次將103顆衛星發射進了太空之中,打破俄羅斯在2014年6月創造的「一箭37星」世界紀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
一箭多星是指用同一枚運載火箭先後將數顆衛星「打包」送入地球軌道的技術。這種發射方式不但能提高火箭的使用效率,還與彈道導彈分導彈頭等軍事技術相關聯。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和蘇聯就相繼掌握了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我國則在1981年9月成功地用一枚「風暴」一號運載火箭將一組三顆「實踐」二號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為第四個獨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印度雖然排在中國之後,是一箭多星俱樂部中的第五位成員,但其「入會」時間則要等到2008年了,比中國晚了27年。
衡量火箭性能的重要指標是火箭能夠向地球軌道發射的有效載荷重量,如果把火箭比做一輛貨車,那麼有效載荷重量就是這輛貨車的載貨重量。印度這次發射的PSLV火箭看起來十分復雜,它捆綁了6個助推器,火箭芯級總共有四級,但火箭能夠向近地軌道發射的有效載荷量僅有3.25噸,向太陽同步軌道發射的有效載荷量也僅有為1.6噸。同一時期,中國研發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已經可以向近地軌道發射11.5噸、向太陽同步軌道發射7.1噸有效載荷。於去年成功發射的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與長征五號,其運載能力比印度的PSLV高的更多。與如果用這種火箭來發射中國已經在太陽同步軌道上部署了多顆的風雲三號氣象衛星,一顆2.4噸重的風雲三號即可將此火箭「壓垮」
本次發射的103顆衛星中,大部分都是重量不大的微小衛星和微納衛星。其中最重的印度Cartosat-2D衛星,重量僅為0.65噸,數量最多的是美國Planet Lab公司設計的Dove立方衛星。這種立方衛星每顆僅重5公斤,大小與大瓶可樂差不多。本次發射的88顆Dove衛星發射到太空中後,將與先前發射的衛星共同組成一個對地觀測網。按照目前的新聞報道,火箭最後一級在30分鍾的時間內將搭載的所有衛星釋放到太空中,並沒有復雜的衛星變軌過程。同時,這種微小衛星對軌道精度的要求並不高,進一步降低了發射難度。
一箭多星的真正挑戰,是將軌道參數相差較多的衛星發射到各自的預定軌道上。這需要在火箭上配備能夠多次開機、變軌,並能夠在太空中工作較長時間的上面級。在這方面的技術上,除了美國、俄羅斯這兩個老牌航天強國遙遙領先外,中國、歐洲也已經熟練掌握。在長征七號發射時,其搭載的遠征一號甲火箭上面級在軌飛行48小時,發動機啟動9次,將7名不同用途的「太空乘客」准確的送入了各自的軌道。而目前印度自行設計製造的火箭上面級,僅具有從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向地球同步軌道發射飛行器的單一功能。
Ⅹ 為什麼印度一次可以發射這么多衛星
一箭104星載荷並不龐大。雖然衛星數量非常多,但實際上那麼多衛星加起來總重僅有1.38噸,其中最大的一顆是印度自研的CartoSat 2D遙感衛星,重量714千克,其它的衛星都屬於幾十千克甚至幾千克大小的微小型商用衛星。
一箭多星技術無非是彈道導彈多彈頭技術的延伸,中國30年前玩的不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