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人均年收入和房價的比列是多少
印度中央統計組織向國會報告,2008-09財年居民人均收入為37490盧比,比上財年增加4207盧比,增幅12.7%。按照目前匯率折算,2008-09財年人均收入約為773美元。 印度大中城市的房價也可謂是高的離譜,如孟買像樣點的高檔公寓樓平均得4000美金一平方米。
Ⅱ 印度工資是多少
當下,印度人平均月工資25,112盧比,約合人民幣3,650元。
Ⅲ 經濟只相當於我國20%的印度,平均工資有多少錢
2019年印度全國經濟總量達到了2.85萬億美元,雖然印度的經濟總量雖然只達到了中國的20%,但是已經位居世界第五位了。2018年印度月平均工資達到了13500元盧比,也就是1300元人民幣左右,而在當時中國就業人員的月平均工資達到了5600元。印度居民的收入跟中國的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點,但是光是1300元這個工資也不是每個印度居民都能夠達到。有57%的印度人工資低於印度的平均標准,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正經的上班族裡面,印度軍隊的軍官們收入是相當高的,達到了8萬盧比,有的甚至達到了10萬盧比。雖然收入高的人生活美滋滋,但是收入低的卻是苦兮兮。因為人均收入擺在那裡了,所有印度的物價並不高,在印度,5000盧比已經足夠基本的生活,因為物價並不高,所以維持溫飽也並不是什麼難事。
應答時間:2021-03-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在印度這個國家,月薪如有一萬元人民幣,生活水平能達到什麼樣
比較好了,因為在印度物價比較低,所以還挺好的。
Ⅳ 想問一下印度的人均收入大概多少 (注意不是人均gdp)
世界銀行提供的報告印度的人均收入超越中國!!
keydi
1樓
世界銀行提供的報告中,有二份報告,極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銀行專家在4月
17日公布的關於印度經濟狀況的報告中指出,印度經濟增長是符合窮人的利益的經濟增長。第二份是世界銀行專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報告:在2001年至
2003年間,中國經濟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長,但13億人口中最貧窮的 10%人群實際收入卻下降了2.4%。
第一份報告讓人震撼,是讓人們知道,有一種經濟增長,叫「符合窮人利益的經濟增長」。印度的經濟增長,開始於2001年。從2001年至2006年,年均
增長速度約7%,經濟總量增加了70%。然而,印度的工資和人均收支卻增加了
500%,扣除通脹後,人均收入實際的增長,超過了300%。八年間,印度的人均實際工資和人均實際收入的增長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長速度,高出二倍。
印度的老百姓,實實在在地分享了經濟增長的成果。當下,印度人平均月工資25112盧比,約合人民幣3650元。其中孟買和班加羅爾人均工資最高,目前人
均約4.6萬盧比,摺合人民幣6700元;與中國接壤的東北部首都地區最低,月均工資在22000至
28000盧比(人民幣3200至3360元)之間。
實際工資增長大大超過GDP的增長速度,只是印度人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印度聯邦和各聯邦主體、地方政府,將三分之一的財政支
出,用於教育、醫療、救濟等社會領域的。從而建立和維持了一套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讓退休、失業、兒童、學生等等弱勢人群,也扎扎實實地分享到經濟增長的
成果。
隨著經濟增長,印度各地每一個季度都調整「人均最低生活標准」,也就是「貧困線」。最低生活標准每一季度由印度各聯邦主體制定,用於評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
作為制定補助金、補償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項。印度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標准為月11000盧比(折人民幣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
日起,基本生活費確定為每人每月448元,僅為印度最低生活費標的 26%),有勞動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標准為
12000盧比,退休人員8000盧比,兒童是10000盧比。與中國西藏接壤的
阿魯納恰爾邦邊疆區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費標準定為月9300盧比(折人民幣每月1450元,與之接壤的雲南省昆明市市現行居民最低生活費保障標
準是1997年制訂的,市區每人每月200元,曲靖市、保山市、大理縣和普洱縣為
117元),有勞動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費指數為10800盧比,退休人員8800盧比,兒童9700盧比。由於「貧困線」的標准特別高,全印度平均計算,
相當於人均GDP的40%,而各級政府財政支出的最大一塊,就用在醫療、教育、補貼、救濟等社會保障體繫上。以孟買市2007年預算兒童補貼項目為例,全
市明年財政預算,用於有子女家庭社會支持款項總額750億盧布(108億人民幣),生育二胎及更多孩子的家庭所獲一次性補助金額將增加4倍,從5000至
1.6萬盧比不等;每個兒童的月津貼數額將增加1至1.5倍;多子女家庭的年度校服補貼從1000盧比增至7000盧比;因在家照顧3歲以下殘障兒童而不
能外出工作的父母將獲得每月7500盧比(1300人民幣);撫養三歲以下兒童的大學生家庭每月的食品補貼將增加兩倍,從550盧布增至1650盧比;為
預防社會孤兒出現及發展家庭教育方式,發放給監護人用於撫養被監護人的資金數額將從4500盧布提高到8000盧比。(註:最新匯率10盧比=1.453
人民幣)
可以這樣說,今日的印度,「貧窮」是相對的,從絕對意義上,已經沒有窮人了。民選的官員,拚命討好選民,除免費醫療、免費教育之外,印度政府補貼,救濟項
目,共有幾百項之多。這樣情勢下,在經濟恢復了的印度,想當窮人,不容易做到。4月10日,印度財政部部長慕克吉(Pranab
Mukherjee)宣布,根據印度2007~2009年三年預算計劃,未來三年間,實際工資還將提高50%。印度宏觀經濟分析和短期預測中心《印度經濟
長期趨勢》報告預測,2012年前印可趕上韓國、西班牙、以色列的經濟發展水平,2020年前,人均GDP可達29400美元。
Ⅵ 印度公務員待遇有多高
印度的「國考」由印度聯邦公務員委員會組織,每年一次,一次只錄取300到600人,但報考人數卻常達到幾十萬,號稱世界最難的考試,平均錄取率約為千分之一。根據印度法律規定凡年齡在21歲到30歲之間、擁有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的人都可以報名,但每人一生最多隻能參加4次。但只要你端上了鐵飯碗,那就意味著幸福生活正在向你招手。
印度一共有6600多名公務員,另外還有大量低級別官員和辦事員,他們屬於政府工作人員,但不算公務員。這與我國的合同工還挺類似的!
哈希·迪奧·普拉薩德(Harsh Deo Prasad)
2003年,印度比哈爾邦傑漢納巴德(Jahanabad)區馬克胡都姆波片(Makhmpur)區西塔村,五人長老會首領哈希·迪奧·普拉薩德(Harsh Deo Prasad)。哈希生於1947年,職務相當於村長。他教當地農民施肥、灌溉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方法,月薪9100盧比(約合199美元).
穆尼·達斯(Munni Das)
2003年,印度比哈爾邦唐苦甘吉(Thakurganj)片區,片區開發官員穆尼·達斯(Munni Das)。穆尼生於1960年,月薪10000盧比(約合220美元) 。
蘇世麻·普拉薩德(Sushma Prasad)
2003年,印度比哈爾邦,比哈爾邦內閣秘書助理辦事員蘇世麻·普拉薩德(Sushma Prasad)。蘇世麻生於1962年,月薪5000盧比(約合110美元)。1997年,蘇世麻的丈夫因公殉職,她按照「安撫原則」接替了丈夫的工作。
K·A·H·蘇布蘭.馬尼安(Subramanian)
2003年,印度比哈爾邦,比哈爾邦首府帕特納(Patna)原秘書處首席秘書K·A·H·蘇布蘭.馬尼安(Subramanian)。蘇布蘭馬尼安生於1945年,是該邦的最高行政長官,他擁有寬敞的官邸,一部配備黃色閃爍燈和專職司機的公車,並享有很多特權。月薪41000盧比(約合898美元) 。印度的高級別公務員待遇優厚。
一籌莫展的印度總理莫迪
2019年,印度居民人均年收入約為720美元,而公務員的年均收入卻高達8116美元。 除工資收入外,印度公務員還享受著其他令人羨慕的待遇,如除去各種假期和法定休息日,公務員每年實際上班時間僅約160天。
這也是為什麼面對如此大挑戰的公務員考試,每年還有如此多印度人趨之若鶩的原因了吧!
Ⅶ 印度人均收入是多少
這個段子還要流傳多久,
2015年7月1日,世界銀行公布了最新的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數據,以下為中國和印度的數據,分別為2010年到2014年,
中國 4,300 5,000 5,870 6,740 7,380
印度 1,290 1,440 1,530 1,560 1,610
Ⅷ 印度人口正式超越中國,成為第一人口大國,當地的人均消費水平如何
「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是個網路誤傳,目前已經有很多媒體在辟謠了。關於印度人的消費水平如何,這個倒是可以來回答一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印度家庭年人均最終消費支出為3966美元,中國為5548美元,印度只有中國的71.4%。最高的是美國,達到37903美元,是印度的9.5倍。
印度的雞蛋比中國便宜52.80%,印度的蘋果比中國便宜1.02%,印度的香蕉比中國便宜55.23%,印度的番茄比中國便宜63.51%,印度的馬鈴薯比中國便宜57.84%,印度的洋蔥比中國便宜52.29%,印度的汽油比中國貴4.66%。印度的幼兒園比中國便宜89.48%,印度的國際小學比中國便宜92.13%,印度市中心公寓的每平方米價格比中國便宜85.89%,印度市中心的公寓月租金比中國便宜71.32%。
總的來說,印度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民眾的收入水平也較低,因此消費水平也比較低。
Ⅸ 印度一般人一年賺多少,可能400000 doller per year 嗎
一般人的話是不可能的。
就算美國一般人都是不可能的。
印度城市家庭年收入平均為2400美元,而農村家庭年收入平均不到1500美元。
請參看這篇文章。
印度人的理財習慣:喜歡把錢藏家裡
日期: 2010-02-05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42歲的薩吉夫在新德里開了一家雜貨店,小店每月都能給他帶來3萬盧比(1美元約合40盧比)的收入。他一家4口,每月的花銷在1萬盧比左右,剩餘的錢都被他存了起來。薩吉夫在他的卧室一面牆上挖了一個洞,他的所有存款就放在這個洞里,洞外面用一個相框遮擋。不幸的是,最近一個小偷進入他家行竊,竟從他家偷走了100萬盧比。在家裡這樣藏錢的印度人有很多,因為每年都有很多起竊賊從人們家裡牆壁中偷走大筆款項的案例。
近日,印度公布的一項全國性調查結果也顯示,印度人不僅偏愛存錢,而且還喜歡把錢藏在家裡。
這項調查名為「印度是如何掙錢、消費和儲蓄的」,是由印度全國應用經濟研究委員會和美國曼克斯紐約人壽保險公司聯合進行的。印度全國有2.059億家庭,這次調查抽取了6萬多家庭作為調查對象。這項大規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印度家庭的收入狀況和理財觀念。
調查結果顯示,87%的印度家庭不喜歡投資,而喜歡把錢攢起來。只有2%的家庭購買保險,而炒股的家庭更是少得可憐,只有0.5%的家庭投資股市。在基金、股票等各種投資項目中,家庭總投資額只佔到印度所有家庭總收入的3%。
根據這項調查結果,51%的印度家庭把錢存在銀行里,而36%的家庭則把錢存在自己家裡。即使是有銀行存款的家庭,人們在家裡也存有很多錢,如果這樣一算,至少有81%的家庭在家裡藏著一筆錢。在家裡藏錢的家庭不僅包括無地農民、小商小販,還包括政府官員、大學教授,也有億萬富翁和影視明星。
「印度人喜歡存錢,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所致,另一方面是因為生活所迫。」尼赫魯大學經濟學家莫漢教授說,印度社會有著節約的傳統,人們有著存錢的習慣,另外,生活沒有保障且不確定性支出日益增多,這也使人們不敢輕易大手大腳地消費。印度人之所以不熱衷於投資,主要是因為印度人行事大多以保險和穩健為基本原則。正因為如此,印度人寧可把錢藏在家中。當然,把錢藏在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逃稅。一旦把錢存入銀行,首先必須提供資金來源證明,而且要交納個人所得稅。
這項調查發現,83%的家庭選擇存錢是為了應付生病、災難等緊急情況;81%的家庭存錢是為了子女的教育支出;69%的家庭存錢是為了養老之用;63%的家庭存錢是為了以後的支出,如孩子出生、結婚、應酬等項目;將近47%的家庭存錢是為了買房子或者建房子,只有22%的家庭存錢是為了購置耐用消費品。
盡管印度人喜歡存錢,但由於收入普遍較低,他們存的錢數量非常少。這項調查發現,96%的家庭說如果家裡沒有了生活來源,家裡的存款連一家人一年的生活都維持不了。印度城市家庭年收入平均為95827盧比,而農村家庭年收入平均不到5萬盧比。印度城市家庭年存款平均為6762盧比,而農村家庭年存款平均只有3000盧比。印度擁有彩色電視機者,城市家庭約佔54%,農村家庭只佔17%。
Ⅹ 印度的經濟怎麼樣
印度的國家經濟
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業由嚴重缺糧達到基本自給。工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印度政府於1991年7月開始進行全面經濟改革,放鬆對工業、外貿和金融部門的管制,1992至1996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6.2%。九·五計劃(1997至2002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率有所下降,為5.4%。2001年,印出台十·五計劃,將2002年-2007年的經濟增長率定為年均8%。
2001/2002年度,政府繼續深化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財政赤字。由於農業和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印經濟增長率達到5.6%,較上年提高了1.6%。
國內生產總值(2001/2002年度):209400億盧比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1/2002年度):5.6%
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
匯率(2002年7月):1美元=48.83盧比
年均通貨膨脹率(2001/2002年度):4.3%
(資料來源:印度中央統計署2003年1月公布數據)
【工 業】 2001/2002年度,工礦業比上年度增長2.7%,產值33680億盧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6.4%,是過去10年以來增長最慢的一年。其中製造業2.4%,電力工業2.7%,礦業1.1%,初級、中間產品和消費品的增長都較上年有大幅減少。近年來,印度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發展迅速。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1999/2000 2000/2001 2001/2002
煤 30000 30963 32779
鐵礦砂 7270 7770 n.a.
原油 3195 3243 3203
天然氣(億立方米) 284.5 294.8 297.1
水泥 9821 9761 10690
鋼材 2440 2927 3064
化肥(氮、磷肥) 1430 1470 n.a.
布(億平方米) 236 402 n.a.
發電量(億度) 4807 4996 5153
汽車(萬輛) 87.5 79.7 83.4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2/2003年度經濟概覽, n.a.暫無統計)
【農 業】 2001/2002年度農業及相關產業增長率5.7%,產值30205億盧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4.7%。由於全年降水的時間和地區分配均勻,糧食產量增長6.3%,為2.12億噸。糧食儲備目前已達5000萬噸。農村人口約佔全國的72%。全國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人均0.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2001/2002年度牛奶產量約為8460萬噸,人均每天226克。印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
近些年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1999/2000 2000/01 2001/02
糧食總產量 20890 19590 21200
稻 米 8950 8490 8310
小 麥 7560 6870 7180
牛 奶 7810 8100 8460
油 料 2070 1840 2050
甘 蔗 29920 29920 30010
茶 83.5 84.8 84.7
皮棉(萬包)* 1160 970 1010
黃麻(萬包)** 1050 1050 1160
注 * 每包皮棉為170公斤。
** 每包黃麻為180公斤。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2/2003經濟概覽)
【服 務 業】 80年代以來以高於其他產業的速度發展。1993-2000年,印服務業實現了7.1%-10.5%的高速增長。2001/02年度,服務業比上年增長6.5%,總產值為61630億盧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8.8%。從業人數1994年為1261.8萬人,其中85.2%為政府機關和國營部門職工。印度軟體製造與服務業近幾年來以年均超過50%的增長率迅速發展,2001/02年度軟體總產值 98.6億美元,其中出口78億美元。政府計劃到2008/2009年度,印軟體產值將達到870億美元,出口500億美元。
【旅 游 業】 政府已將旅遊業作為社會效益良好的創匯產業列入發展重點,該產業已成為全國第六大出口創匯部門。1999年各類旅館1229家。近年來,外國旅遊者人數逐年遞增,旅遊收入不斷增加。受9·11事件影響,印度2001/02年度的外國遊客量下降了10.2%,人數242.3萬,收入下降8.1%,為29.1億美元。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交通運輸】鐵路是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鐵路部門實行單獨預算,每年與中央財政預算一起提交議會討論通過。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貨運量的60%,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海運能力居世界第18位。
鐵路:2001/2002年度鐵路線總長6.31萬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1.57萬公里,約占鐵路總長的25%;2001/2002年度客運量4930億人公里,貨運量為3332億噸公里,鐵路運輸總收入3783.7億盧比,比上年增長8..5%。
公路:2001/02年度總長約330萬公里,其中國家級路5.8萬公里。1999/2000年度登記的各種機動車輛約4839萬輛,其中客車55.9萬輛,貨車268.1萬輛,公路運輸總收入為3393.3億盧比。目前,公路承擔著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
水運:印有港口共約200個,其中12個大港口和184個中小港口。內陸可航行河道總長約1.4萬公里,實際使用的不足30%。印有83家海運公司,其中19家承擔遠洋運輸業務,49家承擔近海運輸業務,其餘兩兼。到2002年3月,印全國水運總能力為3.44億噸,2001/2002年度印水運貨運總量為2.88億噸。印還在十·五計劃中將主要港口的總貨運量提高到4.7億噸。孟買為全國最大港口,海運的1/5和集裝箱運輸的1/2經過這里;其他重要海港有加爾各答、馬德拉斯、科欽、果阿等。
空運:印航空公司有:印度國際航空公司、印度航空公司和其他42家私營航空公司。2001/2002年度,旅客數量為3998.3萬,貨運量為85.4萬噸。航線通達各大洲主要城市。全國有德里、孟買、加爾各答、馬德拉斯和特里凡特琅五個國際機場;國內機場92個。
【財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財政分立,預算有聯邦和邦兩級。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一個財政年度。多年來推行赤字預算以刺激經濟發展,中央和邦級地方債務累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0%,龐大的赤字已成為經濟中主要的不穩定因素。2001/2002年度政府財政赤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0%。為解決赤字問題,印政府提交了財政責任與預算管理法案,目標是到2006年將中央政府赤字削減到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並在2011年前大幅降低政府債務規模。
近年中央和地方財政狀況如下(單位:億盧比):
99/2000 2000/01 2001/02
總收入 54261.6 59796.3 67099.1
總支出 54581.3 59561.7 67812.9
財政赤字 -18482.6 -19985.3 -22871.6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2/2003經濟概覽)
截至2002年12月,印外匯儲備(包括黃金儲備和特別提款權)為704億美元。到2001年9月,外債為996.1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1%,其中短期債務占總債務的比重從1991年3月的10.2%降到2001年9月的2.8%。
【對外貿易】 近年來,由於進口增加、出口不振,貿易赤字日益嚴重,成為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幾年外貿情況如下(單位:百萬美元):
1999/2000 2000/01 2001/02
進口額 55383 59264 57618
出口額 37542 44894 44915
差 額 -17841 -14370 -12703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2/2003印度經濟概覽)
2001/02年度,印出口增長0.8%,進口下降0.2%,貿易逆差與非貿易盈餘基本相抵,經常賬戶大體平衡。2002年1月,印政府公布2002-2007年中期出口戰略,計劃以下列部門為重點將年出口總額增加到800億美元:工程、機電、電子、紡織、寶石和首飾、化工、農業、皮革和鞋類。該年度印主要進口商品為:珍珠、寶石、電子產品、金銀、化工產品、石油及其製品、燃料、資本貨物、化肥、鋼鐵、造紙原料、紙張等。主要出口商品為: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及其製品、農業及相關半成品、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主要進出口方向是歐盟(比利時、法國、德國、荷蘭、英國)、北美地區(加拿大、美國)及澳大利亞和日本。
【外國資本】 印度從1991年起實行積極吸引外資的新政策。1991年至2000年,外國直接投資協議金額達639億美元。 2001/2002年度,印吸收外國投資52.8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39億美元。到2002年10月,對印投資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模里西斯、美、日、英、德、荷蘭、韓、法、意和新加坡。吸引外資多的行業是能源、通訊、電子設備、運輸業、服務業、化工、旅館和旅遊、紡織業等。
【外國援助】 印是世界上主要的受援國之一。2001/2002年度獲貸款及捐贈總額為2509.5億盧比,約為5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援1755.9億盧比,約為36億美元。近年取得外援情況如下(單位:億盧比):
1999/2000 2000/01 2001/02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36.78 720.85 803.70
國際開發協會 352.69 413.53 444.00
日 本 374.23 272.98 205.80
亞洲開發銀行 216.30 526.50 672.50
德 國 41.00 38.60 41.20
英 國 204.10 47.40 194.40
美 國 7.45 8.11 12.20
荷 蘭 13.37 7.03 33.2
(資料來源:印度政府2002/2003年度經濟概覽)
【人民生活】 2001/2002年度印度人均收入為378美元。據印度官方公布資料,1999/2000年度印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為2.6億,佔印總人口的26.1%,其中75%的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人數1.93億。印度歷屆政府將消除貧困作為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之一,十·五計劃中制定了減少貧困人口的目標,2007年要將貧困人口數量減少到2.2億,占總人口的19.3%。1999/2000年度印度失業率為7.32%。2000/01年度,印消費價格指數上升5.2%。到2000年,全國有各類診療所和醫院4.3萬家,登記行醫人員50.39萬人,登記護士73.7萬人。2000年,人口預期壽命為65歲,人口出生率25.8‰,死亡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