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為什麼能成為「世界葯房」
印度能被稱為世界葯房,顯然是有它獨到的競爭優勢的,印度是允許仿製葯的出現的,雖然這一點引起了很多制葯大國的反對,認為他們根本就是盜版,但是政府保護這種行為在這種特殊的制度之下,讓印度的仿製葯企業快速崛起。
新的葯物的研究是需要大量的經濟支持的一個公司能擁有葯物的自我研發能力去開發新葯,這個公司最起碼也是個百億,甚至是千億的醫葯集團。不然他沒有自我研發的能力,沒有錢就不能進行相應的研發,如果葯物都被盜版沒有利潤空間了,那麼就不會有人去研究新的葯物了。這些都是有待爭議的地方,好處有壞處,當然也有。
⑵ 為什麼印度會被稱為世界大葯房
因為印度的仿造葯很發達,而且價格非常的便宜,很多國家都從印度進口。
⑶ 印度為何能夠成為」世界葯房「
印度能夠成為世界的葯房,這是因為印度,可以仿製世界上很多的葯品,而不用交專利費,使得他們的葯品非常的便宜。
⑷ 為什麼印度被稱為「世界葯廠」
印度限制對國際巨頭的葯品的專利保護,既為本國的龐大人口提供了廉價葯品,也成為向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輸送特效仿製葯的大基地,有「世界葯廠」之稱。據「無國界醫生組織」估計,非洲有約17萬人使用抗艾滋病仿製葯,其中80%的產地是印度。
而印度之所以能頻頻向國際葯業巨頭設限,拒絕給予其在中國等國被給予的專利保護,其所依據的一個重要的法律理由是葯品的專利強制許可制度,即不經專利人同意就可仿製其葯品的制度。印度專利法庭在駁回拜耳起訴時就說,多吉美這種葯物價格過貴而只能依賴進口,但它對很多患者構成了基本需求,因而必須以強制許可來確保此葯在印度的可獲得性。這就是實施強制許可的一個常見理由。
法律上,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通過與強制專利許可相關的修正案後,印度隨即修改了本國專利法,規定申請人在3種條件下可以申請強制許可:公眾對該專利的合理要求未得到滿足;該專利產品未能以合理價格向公眾銷售;該專利未能在印度境內得到應用。同時,如果國內發生公共健康危機或嚴重緊急狀態,或基於非商業公共用途時,為了公共利益,中央政府可以通知專利主管機關簽署強制許可。
印度通過限制國際葯企專利權和專利強制許可,既確保了基本葯品的可獲得性,也使本國能更好地應對瘧疾、禽流感、艾滋病等流行病危機。
除印度之外,菲律賓、泰國、巴西等國都曾削弱國際大公司享受的專利保護,放寬國內葯企對專利葯的仿製,或者允許從別國進口仿製葯,以促進對貧困人口的基本健康保障,如泰國就曾對一些抗癌、抗艾葯物實行強制許可。
當然,中國並不是沒有強制許可制度。中國專利法也規定,為了公共健康目的,對取得專利權的產品,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給予製造並將其出口到符合中國參加的有關國際條約規定的國家或地區的強制許可。經修訂的《專利實施強制許可辦法》從去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對這一制度也有詳細的規定。只是在實踐中,無論是申請還是政府直接對葯品實施強制專利許可的情況都很少,雖然民間也有對乙肝、結核、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療葯品實施強制許可的呼聲,但很少有人去主動推動這項行動。
專利制度有很多優勢,可以保護創新,鼓勵葯企投入研發開支取得技術突破,但其實質是依靠政府權力保障的一種特殊保護,當這種特殊保護在和發展中國家公民的基本健康需求產生沖突時,就會產生一定的利益取捨需要,而WTO規則允許葯品強制專利許可,正是要給這樣的取捨留下空間。
在印度等國,葯品消費者的壓力迫使政府與生產進口專利葯的跨國企業討價還價,限制其專利權的過度使用,同時因為一些葯品屬於政府醫保范圍,政府也有動力促使其降價從而降低醫療開支。但中國的消費者呈現一盤散沙的狀態,因而很難通過申請去讓政府給國際葯企施壓。所以,專利強制許可在印度如火如荼而在中國靜悄悄,和中國患者、葯品消費者缺乏組織性和發言權有一定的關系。
當然印度、巴西等國的做法也有其負面影響——可能激發與國際葯企的沖突,從而面臨談判與訴訟成本,國際葯企也不願在這些國家進行研發投資,而更青睞中國等對其專利保護較強的國家。但中國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WTO中的葯品專利強制許可是經發展中國家普遍強調和呼籲而爭取到的一種特殊待遇,不利用這一點,在國際規則允許的合法范圍內來為本國消費者爭取低價葯品,也是一種可惜。
所以,中國應該吸取印度等國的正面與負面經驗,在保護專利促進創新、保護外資合法權益與滿足本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這些目標之間,尋求一定的平衡。
這不意味著一定要以一種「吃大戶」的心態去強迫國際葯企做出過多犧牲,但對於一些需求量大的治療癌症等極端病症的特殊進口葯品來說,如果能通過對國際規則的合理利用來允許國內葯企仿製,從而以較低的價格供應,將意味著挽救很多人的生命,讓很多家庭不至於「因病致貧」,將帶來巨大的社會收益,而所付出的只是政府與一些跨國葯企合理博弈的成本。那樣一來,也可以避免中國窮人不得不從印度買葯的尷尬。
⑸ 「世界葯房」,印度的制葯工業究竟有多牛,為何獲得這樣的稱號
因為有國家的鼓勵和支持出資研發,打造出了物美價廉的印度葯品。每年的交易額可以達到幾百億,在仿製葯市場佔了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份額。
⑹ 為什麼印度的IT 和醫葯比中國還發達
不要小看了印度。在我們一貫的印象當中,印度就是貧窮和落後的代名詞。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印度在很多方面都領先中國,有的更是遙遙領先,值得我們學習。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印度的電影產業,IT和醫葯研發。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印度的醫葯研發。印度的仿製葯全球聞名,廣受好評。不但價格極其便宜,而且療效與原版葯沒有一丁點的差別。不要以為仿製葯物很容易,仿製葯雖然比原研葯要容易一點,但研發的過程同樣充滿著艱辛和探索。而印度強悍的醫葯研發技術為仿製葯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那為什麼印度的醫葯產業如此發達,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國家的重視,努力和勇氣。提起仿製葯,就要提到印度的葯物強制許可制度,這個制度可謂全球聞名,對那些西方國家的醫葯研發巨頭來說,這個制度簡直臭名昭著,深惡痛絕。但對待那些渴望活下的貧窮的人們,卻是光明,是希望。印度政府曾經因為這個制度,跟西方很多醫葯研發巨頭對簿公堂,但為了本國公民的生存權,印度政府不惜充當「無賴」,不顧本國的國際形象,也要讓民眾抓住這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這確實非常讓人肅然起敬,讓人敬佩不已。除了印度政府,還有一個印度的國家機構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印度的最高聯邦法院,只要有西方醫葯研發巨頭起訴印度政府,聯邦法院絕對會讓它敗訴,法院也承擔了很大的風險。所以,雖然此類國家行為並不是很光彩,但,確實非常讓人敬佩且尊敬。
⑺ 印度「世界葯房」簡史是什麼
最近,印度仿製葯成了輿論關注的熱點。印度是世界上最大仿製葯國家之一,佔全球市場的約五分之一。據雜志報道,現如今印度葯業的營業額約為258億美元,其仿製葯出口量比其葯物(主要是原研葯)和醫療產品出口量總量還多。因此,印度被譽為「世界葯房」。
縱觀印度仿製葯的發展歷程,其繁榮與政府的政策支撐息息相關。一旦失去政策的庇佑,仿製葯產業舉步維艱。
與此同時,仿製葯品的質量問題也令不少人感到憂慮。能夠盡量縮減研發生產周期,跳過冗長復雜的臨床試驗固然是能盡快救重症病人於水火之中,但葯品畢竟屬性特殊,不經過長期測試難保其質量的穩定。若是一味求快,無論對醫葯企業的發展,還是病患的健康都無益。
一個美國顧客在服用印度太陽制葯公司(SunPharmaceutical)所生產的鹽酸二甲雙胍時,竟發現該葯瓶中夾雜著另外一種葯物——加巴噴丁(一種抗焦慮葯)。而後,據美國食品葯品管理局(FDA)網站的信息顯示,自2014年1月28日大約有2528瓶鹽酸二甲雙胍被召回。
同年,曾經無比輝煌的印度制葯商蘭伯西因迅速擴張導致的生產質量問題被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嚴令禁止進口,最終陷入困境,被印度太陽公司收購。
2015年1月,FDA因質量問題禁止蘭伯西(Toansa)葯廠生產的超過700種葯物進入美國市場,這已是其旗下第四家遭到禁止的分公司。
2017年,因雜質測試與降解測試失敗,569000瓶來自瑞迪博士實驗室(DrReddy'slaboratory)的主治消化性潰瘍的法莫替丁片被強制從美國市場撤回。
令人欣慰的是,印度政府也正在逐漸改變其一味庇護的醫葯政策,逐漸把眼光放在了提高醫葯產業的聲譽,增強全球競爭力上。2017年8月,印度聯邦葯品管理局(DoP)發布了一項新的《葯品政策草案》,旨在保障國民基本用葯的權利,同時為制葯行業提供長期、穩定的政策環境,以提高其本土葯品的生產能力和質量。
為了鼓勵研發,改善印度醫葯行業仿製和創新的嚴重傾斜狀況,該政策指出,印度政府會對制葯行業研發的特定葯品和醫療服務給予0%至5%的優惠稅率。除非發證機關另有認證,所有通過新型給葯系統給葯的葯品(noveldrugdeliverysystems,NDDSs)都將被視為新葯。這大大鼓勵了印度葯企開發原研葯的積極性。
該政策還規定,政府應確保所有生產單位採用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和良好實驗室管理規范(GLP)。除了一些只在國內市場上供應產品且不打算出口產品的小型企業只需遵守當地的GMP要求,其他所有出口的葯品均需遵守WHO的規范。
適度合法仿製,鼓勵研發創新,貫徹質量控制。這未嘗不是印度醫葯產業一個新的繁榮的開端。
來源:新京報
⑻ 為什麼印度被叫做世界葯房
因為印度葯品的仿製能力強,世界各種先進葯物印度都會第一時間仿製出來,而且葯效和成分含量以及相似度都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作為世界第三大仿製葯生產大國,印度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葯,並使制葯業成為印度經濟的支柱之一。目前,印度葯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疫苗和生物制葯產品出口到150個國家。
⑼ 為什麼印度通過仿製葯成為第三世界的葯房,而我們卻不能
盡管印度的工業並不發達,但它在仿製葯方面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在印度,類似葯物的仿製葯價格可以達到原葯價格的十分之一。而且印度的仿製葯不是「假葯」,它們的葯理和療效與原葯沒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印度成為第三世界葯房?原因可能是以下幾點:
1、政府主導參與
印度的仿製葯產業由政府主導。世界上有專門機構負責監測各種葯物專利的到期日。同時,葯品專利到期後,印度政府將首先與製造商討論降價事宜。但中國是互相競爭的生產企業。新聞報道範圍窄,效率不高。結果,與製造商討價還價的環節就消失了。
印度之所以能成為第三世界的葯房,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⑽ 仿製葯大國印度,為什麼能夠成為「世界癌症病人葯房」
印度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葯,並使制葯業成為印度經濟的支柱之一。目前,印度葯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疫苗和生物制葯產品出口到150個國家。印度的仿製葯60%以上出口到美歐日等發達國家。有五個原因,一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允許國內葯廠生產仿製葯。為了讓印度人能享受到平價葯,印度的專利法允許葯品實施強制許可。
四是成本低廉。IBEF(印度商務部所屬印度品牌管理基金)報告指出,印度的生產成本比美國低近33%,勞動力成本是西方國家的一半左右,而在印度建廠的成本也僅為西方的60%。五、專業人才隊伍及與歐美接軌的管理規范。印度仿製葯管理規范,多數按照美國FDA規則執行。印度通過FDA認證的葯廠有546家,有2633款葯品通過FDA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