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陣風戰機打得過殲20嗎
陣風戰機打不過殲20,殲20屬於新型隱形戰機,陣風戰機和殲20根本就是不一個級別的戰斗機。作為四代機的一員,「陣風」雖有局部隱身措施,但無法與五代機相比,面對殲-20、殲-31當然處於下風。
在與四代半戰機切磋時,因為雷達性能受小口徑的瓶頸限制,面對中國殲-11D、殲-16等重型戰機,「陣風」隱身上的些許優勢很容易被對手大功率AESA壓倒性的、蠻不講理的電磁干擾所抵消。
(1)印度陣風哪個強擴展閱讀:
陣風戰斗機真正的優勢在於多用途作戰能力,這款戰斗機是世界上「功能最全面」的,不僅海空兼顧,而且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都十分強大。
以F3型為例,陣風已具備高超的對海攻擊、偵察和核攻擊能力,陣風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比較均衡的多用途戰斗機,即能空中格鬥,又能對地攻擊,還能作為航母艦載機,甚至可以投擲核彈(F3型)。
⑵ 印度軍隊購買陣風戰斗機,這型戰斗機的具體性能如何
這款戰斗機的具體性能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因為運用了很多高科技的技術
⑶ f15e和陣風最新型號哪個綜合實力強勁
重型機和中型機無法直接比較,F15E的航程和載荷能力遠遠超過陣風,APG82雷達的性能也完勝法國產品,美國武器更是遠遠優於法國武器。陣風只有在機動性上對80年代的F15E才有一點優勢。
⑷ 印度空軍戰鬥力到底怎麼樣呢
10月5日,印度空軍參謀長稱,印度空軍已經做好了空襲中國的准備。此話一出,全球嘩然,印度空軍參謀長這句話,是美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美國蘭德公司曾經做了一個戰爭假設報告,叫做《與中國開戰:想不敢想之事》,印度這就已經做好准備了。那麼印度空軍到底有何家底,讓他們膽子這么壯呢?
圖為飛行中的印度陣風戰斗機,印度對其給予厚望。
陣風戰斗機強調航程,但是由於自己的機內燃油不足,因此標配就是3具副油箱,無論是空戰模式還是攻擊模式,3具4300升的大容量副油箱都幾乎是標配,當然,在空戰被拉近到格鬥距離,或者需要避免導彈攻擊時,這些副油箱還是需要拋棄的。陣風戰斗機的發動機是M88-3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是8噸,軍推是6噸,雙發最大推力16噸多,最大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但是在使用3具副油箱時,飛行速度就上不去了。
⑸ 印度花大手筆采購的陣風戰斗機跟中國哪個型號的戰機是同一個檔次的
殲10,二者都屬於第三代多用途輕型戰斗機。
⑹ 陣風戰斗機對比我國幾款戰斗機,比如殲十六戰斗機兩者性能如何呢
根據印度媒體最新的消息,當地時間11月28號,印度空軍再次接收了3架來自法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斗機,再加上年中交付的5架,印度空軍目前已經裝備了8架陣風戰斗機。印度空軍一共向法國訂購了36架陣風戰斗機,由於印度不斷催促法國交貨,所以在後續時間,陣風戰斗機短時間內也會陸續到貨,印度空軍裝備的陣風戰斗機數量會持續增多。
不過目前印度空軍陣風戰斗機並沒有形成戰鬥力,第一批陣風交貨時間也才不到5個月時間,這么短時間,陣風戰斗機並不能形成作戰能力,並且從印度空軍公布的陣風戰斗機照片來看,第一批交付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斗機甚至還存在一些設備沒有安裝的情況,因為印度空軍的催促,也導致了法國交貨非常倉促。
⑺ 蘇35和陣風哪個地方強
蘇-35和陣風誰更厲害些?請容我現在這里賣個關子,後面我會給你詳細分析出來。對於印度為什麼會選擇陣風?我的觀點是不要最好的選擇最合適,這也是印度根據自己部隊所需而決定的!
下面由我來跟大家介紹、對比、分析來得出蘇-35和陣風誰更厲害,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在根據分析結果,而得出印度為什麼選擇了陣風,而沒有選擇一直喜歡的蘇式飛機「蘇-35」!
一、介紹
「陣風」戰斗機,是法國一款雙發、三角翼、高機動性、多用途第四代半戰斗機。不僅海空兼顧,而且在空戰、空對地、對海攻擊力也非常強大。已具備高超的對海攻擊、偵查和核攻擊能力。是一款能力全面、性能均衡、還能做航母艦載機的全能型飛機!
二、「陣風」戰斗機VS「蘇-35」戰斗機
1.機型構造對比
「陣風」戰斗機,採用三角翼配合近耦合前(主動整合式前翼),可動副翼可同向和差動偏轉,全翼展兩段式前緣襟翼自動與升降副翼聯動,可改變機翼弧度,增加升力。陣風有著非常出色的低速可控性,借著前翼導引氣流下行經主翼,減少渦流,使降落速度最低可至213km/h,而最低速限制設定在190km/h。這對航空母艦起降十分重!「陣風」戰斗機的長、寬、高、空重和機翼面積,分別為15.27m、10.80m、5.35m、c型9.5噸、M型10.196噸、45.7㎡。
「蘇-35」戰斗機,採用了三翼面布局,單由於飛控指令軟體滿足不了前翼復雜控制,取消了前翼。垂尾由27的下切改成平直,是「蘇-35」戰機的重要識別特徵。機翼前緣伸展加大,由液壓驅動裝置驅動,提升總升力。「蘇-35」戰斗機的長、寬、高、空重和機翼面積,分別為21.9m、15.3m、5.90m、18.4噸、62㎡。
2.動力系統
「陣風」戰斗機,使用的是斯納克瑪生產的M88-2,推力50kN、加力後推力75kN。2010年5月M88-4E發動機首飛,在M88-2的基礎上降低了運作成本。2007年,矢量推力噴口的M88-3D研製開始。M88-3D發動機是在M88-3發動機上進行矢量推力研製。低壓壓氣機採用了整體葉盤結構和3D設計的寬弦葉片,流量增加了10%,達到75kg/s,壓力比提高到4.5倍,增加靜子級,增大了質量流量,提高了各個飛行區的部分功率性能。提高了燃燒室的燃燒效率新的收斂/擴散噴口降低了飛機和發動機的紅外信號,提高了高空超音速巡航推力。通過這些改進M88-3D發動機推力增大了20%,達到了90kN,推重比提高到了10。
「蘇-35」戰斗機採用的是「AL-31F」俄羅斯留里卡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研製的第四代航空帶加力燃燒室的渦扇發動機改型。後來使用AL-35F,增大發動機進氣口直徑,增大進氣量,並增加渦輪溫度提高發動機的推力。最大推力85kN,加力推力約140kN。後來又在AL-35F的基礎上增大推力得到,改動噴口增大加力推力得到了最終型AL-35FM。最大推力仍為85kN,最大推力達到了145kN.
3.武器系統
「陣風」戰斗機,共有14個外掛點(海陣風13個),總外掛能力在9噸以上。主要空空導彈是「米卡系列導彈」(MICA)等;空地有反跑道武器、斯卡普防區外巡航導彈、A2SM制導導彈、;對海有ANF反艦導彈等。海陣風,上面說的都可以使用,還可以掛魔術-2、米卡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ASMP-A中程核導彈等。除出此外,所有型號的陣風上都有一門30毫米航炮,每分射速2500發。
「蘇-35」戰斗機,兩翼各加一個外掛點,共有12個外掛點,採用多用途掛架可有14個外掛點。武器搭載量提升為8噸,外翼可掛R-27、R-73、R-77、KS-172空空導彈、電戰莢艙等及Gsh-30-1單管30mm機炮;對地對海Kh-29反艦導彈、KH-59巡航導彈、KH-31反輻射導彈與KAB-500、KAB-1500系列制導炸彈等。
4.航電系統
「陣風」戰斗機,採用湯姆遜-CSF公司的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的RBE-2雷達,可同時跟蹤8個目標,能自動評估目標威脅程度,排定優先順序。2012年RBE2雷達開始逐步被RBE-2-AA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ESA雷達)所取代。RBE-2AA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對空探測距離約:160千米(RCS=5),可以探測40個目標並於其中的4個交戰。
「蘇-35」戰斗機採用的是季霍米羅夫儀器研究所的產品「雪豹-E」相控陣雷達,具有超群的目標探測距離。天線波束的掃描角度可達到120度。可同時探測和跟蹤30個空中目標,並對其中的8個目標發起攻擊。對雷達截面積3平方米的目標迎頭探測距離為400千米。雷達在對空警戒的同時還能對地掃描、可選擇並跟蹤4個地面目標。雷達具有多種地圖測繪模式以及多種解析度,最大地面目標探測距離400千米高10000米。
三、分析「陣風」、「蘇-35」戰斗機的優、劣勢;結論
1. 通過兩飛機的構造和氣動對比、第一「陣風」戰斗機擁有鴨翼而「蘇-35」沒有,所以陣風在抬頭仰角的某一個角度受到的空氣阻力要比「蘇-35」大;第二「蘇-35」的重量要比「陣風」大,在慣性的作用下也會導致「蘇35」的失速要比「陣風」差;第三「陣風」的體重、大小、翼展都要比「蘇-35」小一號。在相等的速度下,「陣風」最小轉彎半徑會要比「蘇-35」小。所以通過兩飛機的氣動、構造等參數基本可以得出,「陣風」在近距離作戰的機動性要比較強。
2. 我們通過對比「M88-3D」和「AL-31F」兩台發動機的推力,發現單說發動機推力「陣風」被完虐呀!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一點呢?我們通過發動機的最大推力、加速推力、和最大起飛重量得出「蘇-35」只有在加力的時候它的加速性才會超過「陣風」,其他時候它的加速性均要低於「陣風」。那麼好的動力優勢卻自己的重量給拉低了。所以這就註定了「蘇-35」戰斗機在低速、巡航甚至在加速的一小段里,都無法與「抗衡」。
3. 其實對於「陣風 」、「蘇-35」這種四代辦、多用途飛機來說,武器系統基本上會兼容多種武器。對於「陣風」和「蘇-35」來說最大的差別會是更具飛機的性能、作戰領域來給飛機裝配武器,還有一點就是它的載彈量的區別了。一談到載彈量就會想到飛機外掛點,但是這兩架戰斗機的掛點都差不多,那我們就只能從載重方面大概的推測計算了,我們還是通過』「飛機最大起飛重量」減「飛機空重來」得到的數據是「陣風」與「蘇-35」戰斗機只差1頓多一點與艦載型「陣風」就拉開了將近4頓多的重量。這樣來說「蘇-35」做為重型機的優勢在「陣風」面前也不是特別大了。當然「蘇-35」武器在「陣風」面前能牛的也就KS-172遠程空空導彈。這我留到航電分析一起說!
4. 航電是「蘇-35」能到陣風面前炫的一點了,我們通過上面航電系統的對比知道,「陣風」的雷達「RBE-2AA」,被「蘇-35」雷達「雪豹-E」從遠虐到近呀!我們從「陣風」雷達的下視、下射功能可以判斷出「陣風」雖然是一款全功能多用途戰機,但是它的側重點放在對地、對海方面,對空探測距離只有160km。所以「陣風」空戰范圍設定在了中短距離內;而「蘇-35」雷達120°寬角度掃描,跟蹤目標多,鎖定也不低於「陣風」戰斗機的雷達,前探測距離達400km、高10000米、後視雷達探測距離150km,在配上KS-172遠程空空導彈簡直是殺敵於千里之外。這個功能是「陣風」需要仰望的呀!
5.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陣風」戰斗機是一款全功能、多用途、中短程空戰的戰斗機,並且適用於艦載機;「蘇-35」戰斗機是一款全功能、多用途、遠程空戰的戰斗機。 所以「蘇-35」戰斗機想要戰勝「陣風」戰斗機,就需要用到自己的遠程優勢了。
四、根據需求選擇最適合的
印度為什麼會選擇「陣風」,我個人觀點是:
1. 「陣風」戰斗機,功能齊全、性能優越,可以用於對抗「梟龍」戰機。
2. 印度海軍,可能需要「陣風」戰斗機,做航母「艦載機」。
3. 印度的「光輝」戰機和陣風的氣動布局差不多,需要買「陣風」戰機去借鑒技術。
4. 印度已有的「蘇-30KMI」戰機,就是由「蘇-35」戰機過度生產的,所以印度不再需要「蘇-35」這類戰機。
⑻ 放著8000萬的蘇35不要,印度為什麼要選擇2億的陣風
印度的軍事實力雖然排在第四名,但印度的軍工水平還不能算是第四軍事大國應有的水平。眾所周知,印度的軍工水平低下,自己無法研發和製造先進的武器。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的武器大部分都是來源於國外進口。最近幾年,印度的經濟迅速發展,也有更多的資金用於靠著購買其他國家的武器裝備,軍事力量也得到了一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