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的火車與我國的火車都有什麼區別
離開車站後換乘汽車的理由很簡單,但坐上一輛好火車,就像進監獄一樣,從高拉克堡到德里要花近20個小時,如果坐火車去阿古拉,就會發瘋,天氣不好時間快,盡可能考慮到政府的運營乘坐的交通工具,各種各樣的計算個人的司機和糾紛,以免決定的,但不是和日程晚德里有可能會被放置。
❷ 特快列車和直達特快列車有什麼區別
特快列車和直達特快列車區別為:車體不同、運行時速不同、中途停站不同。
一、車體不同
1、特快列車:特快列車採用的是藍色的25k[k代錶快速型]型客車為車體。
二、運行時速不同
1、特快列車:特快列車的運行時速為140km/h。
2、直達特快列車:直達特快列車的運行時速為160km/h。
三、中途停站不同
1、特快列車:特快列車中途設有站點,供旅客乘降。
2、直達特快列車:直達特快列車中途不設有站點,一站到達,即便是停站,也不作為旅客乘降的車站,一般為鐵路的工區等路段,極個別的情況下才停車。
❸ 印度的火車真的像電視上一樣嗎有沒有高級的火車
擁有十分濃厚文化元素的印度,是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的人口大國。對於這個國家,其實根據相關數據的了解,中國遊客普遍不愛去這個國家,每年最多也就25萬人次的中國遊客前往印度,主要還都是商務活動為主,因此很多人對於這個國家其實並不算十分熟悉。不過雖然不怎麼去印度旅遊,但對於印度背負的龐大人口壓力,中國是最有深刻體會的,人口多就代表著區域流動的時候,承受的交通壓力和住房壓力更大,因此在印度,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車,幾乎絕大多數的印度人都需要用到火車。
所以看到這樣奢華的火車,應該就能打破你對印度的傳統印象吧,也不奇怪為何總有印度人會覺得我們很窮吧,畢竟我們始終都沒有“王公專列”這樣的東西,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❹ 中國的火車比印度好嗎
火車如今可以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交通工具了,大部分國家都離不開火車這個交通工具。當然中國也不意外,中國是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天出行的人數估計也是世界上人數最多的,還有一些物品的運輸也很重要,所以火車對人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這種車上你吃完飯了,就可以自己去領一盒冰淇淋!這個冰淇淋也是免費的,至於好不好吃就不知道了。不過話又說回來,送的東西能有多好呢?估計很多人都不想吃這個吧!
❺ 中國高鐵建設如火如荼,為何印度還不建高鐵
在過去的40年發展中,交通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後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我們在經濟發展之後,首先考慮的就是交通發展。曾有外國學者評價中國的交通變化,不禁感慨中國發展交通事業的決心之大,是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比擬的。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中國地大物博且人口眾多,我們不同於韓國那樣只有狹小的國土,交通發展很容易遍及全國,也不同俄羅斯那樣擁有遼闊的土地卻稀少的人口,所以中國需要發展交通,也必然要發展交通將不同區域的人貫通起來,而事實證明,中國發展交通的決定是對的,因為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蓬勃而富有生機,很大原因就得歸功於交通發展。
而就算印度真的建設高鐵,其實高鐵龐大的運營費用,票價自然不低,也就代表著印度高鐵的服務人群主要是印度那些富人階級的人,而這些人在印度的佔比特別少,所以這些條件下,印度建設高鐵是不是一個好主意仍舊需要時間去證明,但就現在而言,實力不允許的印度是建設不了的,不知道你如何評價這件事呢?你覺得印度能夠自主研發出高鐵嗎?歡迎留言評論。
❻ 看印度的高鐵跟中國高鐵有何區別
印度最快的鐵路叫Gatimaan,諧音「開滴慢」。開滴慢高鐵的最高時速是每小時160km,光從速度上來看完全趕不上中國高鐵
❼ 印度最好的火車到底是怎樣的呢
印度的火車,大家可能笑掉大牙了,確實是很落後,車內車外都是人,坐得滿滿的,這樣的景象只能在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國家可以看到。不過,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印度開始運行他們的豪華火車了
印度的這種豪華火車是最近才生產出來的,他們自豪得無比興奮,終於可以跟中國高鐵相媲美了,不不,是超過中國高鐵。當然,硬體設施是不錯,但是火車速度的話還是慢。不過,這趟列車將改變印度火車旅行的印象,跟以前相比有了很大進步。
❽ 關於特快列車和普通列車的區別的問題
其實這里的區別有很多,特快列車和普通快速之間的區別在於:
1組成列車的車體型號:組成特快列車的車體一般為比較高檔的列車的車體,構造速度大,並且列車內部比較的豪華,大多數的特快列車的車體為空調車,而普通列車的車體則不統一,有的是空調車,有的是非空調車。特快列車的型號統一,而普通列車的車型不統一。
2速度與停站:特快列車的速度比較的快,沿途停靠的車站少,而普通列車沿途停靠的速度略慢,中途停靠的車站比多。
3車票數字不一:特快列車的票面字母一般為T,Z開頭的,普通列車都是4位數字的。
❾ 印度鐵路比中國發達嗎
印度的鐵路里程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一直超過中國。一直到90年代末,中國的鐵路里程才超過印度,目前中國的鐵路里程約8.5萬公里,印度約6.3萬公里。
去印度旅遊做過長期志願者說:
1.印度鐵路覆蓋面很大,很全面,幾乎國土的各個角落都覆蓋到了。但基礎設施,尤其是配套設施差的無法理喻,火車站進去跟雜貨市場似的。
2.AC的火車很好很乾凈,甚至完勝國內的一般快車。但是非AC的很可怕。遇到人多時就差睡到車頂上的,而且小偷很多,甚至還有明搶的。
3.晚點很可怕,記憶中在印度累計做了20次左右的火車,一次都沒有準點到站准點出站過。最長的一次到站晚了37個小時,之後全程3個小時的路程開了7個小時走了一半以後,把所有乘客扔到了半路,說因為線路憋住所以沒法開了。之後還經歷過一次7個小時的路程開了20多個小時的……
4.相比較晚點,更坑爹的是晚點還不報站。印度所有火車都不報站,而且基本上不準點,加上火車站裡面也沒有什麼明顯的提示。所以,尤其是遠途要找准機會下車還挺考驗人的。要趕上還是晚上到,那就自求多福吧。
5.印度鐵路票很便宜,相比較中國。但印度最快的火車也就勉強是國內K字頭的水平,速度的差距遠遠大於了價格的差距。另外相比較本國人收入還是很貴,我在班加羅爾IT工程師的朋友月薪換算到人民幣不過剛剛1000塊,這已經是高薪了。
6.印度火車提前一個半月就可以購票了,因為沒有按時間預留車票,所以會出現很坑爹的情況。我第一次去印度只呆了一個月,到了之後第一天發現有一程一直到我走的那天火車票都賣完了……
7.印度火車最沒辦法接受的就是……上廁所很困難,因為超負荷嚴重,所以很多時候上廁所成了難事。
❿ 印記者從中印鐵路對比談兩國差距說明啥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具體國情,對交通方式的選擇而言也同理,只有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不過有些獨立思考人士硬要從中得出印度的特快列車比中國的高鐵列車先進的結論,甚至還扯到什麼體制問題和國人心態問題再把所謂的小將們批判一番(我想印度人自己恐怕都未必有如此自信),那就純屬無理取鬧了。關於印度鐵路,恐怕大多數人都對「掛票」、「超載」印象深刻。當然其實印度火車也不都是「掛票」,設施高檔服務優異的城際特快列車也並非沒有,在某些方面印度鐵路也是有驕傲的資本的。我一直認為和印度比發展水平從而獲得優越感是一件很沒志氣的事情(比上不不下,比起歐洲日本來我們現在的鐵路水平頂多算後起之秀,運營水平差得就更多了),但如果居然有人認為印度的鐵路比中國要好,只能說那個人沒有常識或者他不打算帶上常識出門。以下部分引用某鐵道論壇噴子的長篇大論(此人為堅定的高鐵黑,強烈反對國內大多數350高鐵項目,寫這玩意的本意是看衰印度發展高鐵的計劃,從下面的行文中也能看的出來),姑且增加下對印度鐵路的感性認識——印度鐵路過去的確曾輝煌過:建國初鐵路總里程就超50000km,規模號稱當時世界第二,並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長期霸佔著亞洲第一的位子。至今仍保留著三個世界之最:年客運量超80億人次;孟買維多利亞火車站日客運量近300萬人次(是國內客運量最大的北京西站的15倍);孟買一個城市的鐵路日客運量超750萬人次,比春運的日均總客流還大!可這看似「光鮮」的背後,更是慘不忍睹的現實:1.鐵路基礎已如博物館印度鐵路70%以上是英治時期建的,有一半是百年前的鐵路,其中更有四分之一歷史長達150年前的「古董式鐵路」仍在營運。不僅如此,型號雜、標准低、設施破、自主能力差、管理手段落後問題更突出。型號雜:有大量米軌、單線鐵路;保有大量蒸汽機車;引進了美、日、加、歐不同國家的多型設施、設備。標准低:印度目前最好最快的鐵路僅有新德里至齋普爾的一條改造線,設計時速才110km;現客車最快時速不到90km,平均時速僅47km;貨車的平均時速更低,不到28km;鐵路道口絕大部分是平交;全國鐵路的復線率只29%,電氣化率更僅27%。(註:對比下,國內目前爛大街的K字頭快速列車,時速120公里,這種普遍認為是又慢又破適合低收入者的「紅皮車」放在印度居然躋身最快列車行列了;代表國內普鐵最高水平的Z字頭直達特快,時速160km/h,貨運列車一般也能達到80~100km/h左右。不要說與高鐵相比,就是普鐵我們也遠遠在印度前頭。)設施破:建國以來,鐵路新站建設廖廖無幾,沒新、擴建一個大站;大多數站台無雨棚,無地下或空中進出站通道;許多枕軌己腐壞、破損,鐵軌、道岔磨損嚴重。自主能力上:基本上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引進的國外技術,國外早已淘汰,但印度又沒引進新的技術,自主開發能力更差。管理手段上:中心及樞紐調度依然停留在半自動化水平上;信息發布主靠廣播;現場管理、指揮基本靠人工;國際普遍的自動閉塞調度運營至今仍是空白。2.鐵路營運效率、效益低下印度鐵路營運長度約相當於中國的65%,從事鐵路運輸主業的員工與中國基本相當均約140餘萬人(中國鐵路員工200餘萬人中,有近70萬人是多經和「企業辦社會」的人員)。但效率卻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中國的鐵路貨運周轉量是印度的6多,客運周轉量也比印度高35%,客貨運總收入更比印高8倍,鐵路運輸主業的勞動生產率是印度的8倍!中國最繁忙的鐵路干線,運輸密度比印度最繁忙線大4倍多。更有差距的是,國內的重載線路每列運量可達20000噸,一般貨運線每列也可達5000噸;而印度鐵路貨運每列最高只能運4000噸,一般只能運2000噸。鐵路客運差距更大,印不僅無高鐵,連國內最普通的快速普客(時速120km以上)也還沒有。鐵路運輸效益上,中國現運輸主業的年總收入已近7000億元人民幣,而印年總收入僅摺合人民幣800餘億元;實現利潤中國是大體持平略有盈利,印度卻是連年巨虧,2013年巨虧己近摺合人民幣200億元。3.鐵路投入更是杯水車薪建國初印度鐵路總長已超50000km,67年後的今天,印度鐵路總長才達65000餘千米,年均新增通車里程還不到250千米,僅有國內的一個零頭(註:其實國內90年代後期21世紀初鐵路建設投資低谷期也有一年投資幾百億、通車100多公里的,但那畢竟是特例,最近幾年更是一口氣大建了上萬公里高速鐵路、年投入六七千億超過軍費不是問題)。不僅新增鐵路少,新增的鐵路標准也低,原有鐵路更因更新慢在不斷退化。現印度鐵路年均投入僅摺合人民幣200億元,僅我去年投入的2.5%;但據印度測算,僅維持現鐵路的簡單再生產每年的投入也需摺合人民幣500億元。印度吹噓的未來5年將為鐵路投入1350億美元巨資,相當於現投入水平要擴大8.5倍!可能嗎?按印度的風格,能實際完成三分之一就燒高香了!即使上了天能完成二分之一的投入目標,未來5年的投入仍僅能保現有鐵路的維護,並順帶補償點巨大的歷史欠帳,連建普通新線的投入都無來源了,更別談動輒需上數百億美元巨資投入的高鐵了。4.鐵路票價之低將是高鐵發展的另一大障礙印度鐵路的客運周轉量雖只比中國低35%,但年票款收入(僅摺合人民幣300多億元)居然只有六分之一!為何?除它們無高票價的高鐵和少高票價的卧鋪、快車外,更重要的是其極度優惠廣大中低收入階層的低票價政策。印度鐵路正式票價體系分為7級,基本政策是高等票價少而奇高,低等票價多而奇低,最高與最低差價達40倍之巨(國內普客票價高低差價只有6倍)。印度鐵路客運列車70%為不關門、不關窗、無空調的低檔車,比國內現有的環境最差的「綠皮車」還不如(註:就連國內最爛大街的紅皮快速也是有空調的),但它承擔了印度90%以上的鐵路客運量,它的硬座(佔90%比重)票價比國內低3倍,少量硬卧票價也比國內低近2倍。這些低檔車中還有超三分之一的少座城市通勤專用列車,它與我們常從網上看到的印度鐵路客運奇觀——超三分之一的人是坐、站、掛在車外一樣,享受半價特惠票價。當然印度還有不少貧窮的逃票者,鐵路部門估計有10%之多。印度鐵路票價比中國高的僅有快速軟卧和豪華專列,但上述的客運量還不到總客運量的1%,無足輕重。也就是說,這高達90%的鐵路客運人群連普客硬卧消費都承受不起,更何況需高數倍票價的高鐵?5.印度鐵路當前的首要任務是保維持、保正點、保安全的「三保」簡單再生產營運保維持:就是保路網不崩潰,這方面每年投入至少需擴大2倍。保正點:印度鐵路客運晚點如家常使飯,時常晚點上數小時甚至1天,如何少晚點、短晚點已刻不容緩。保安全:更是頭等大事。印度現每年鐵路事故死亡超15000人(中國近年平均僅14人),人員受傷及動物傷亡數更無法統計,是世界其它各國鐵路事故傷亡總和的數倍之巨,早已為全世界所指備。6.用大規模發展高鐵來解決印度鐵路客運能力嚴重短缺問題,只能是適得其反!印度鐵路平均超載200%,每列普客定員又比高鐵動車大1倍,高鐵的造價更比普鐵約大3倍。若用高鐵去解決鐵路客運能力問題,在高鐵不能超載且有天窗限制的情況下,考慮高鐵運輸效率高等綜合因素,解決同規模運能需求,總投資將是建普鐵的12倍以上。印度及其鐵路有此能力嗎?印記者從中印鐵路對比談兩國差距說明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