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的濕婆神,脖子為何是青色的
「濕婆」這個名字是在印度教時代出現的,他的原型一般被認為是吠陀時代的風暴之神魯陀羅。濕婆,又譯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徵著「昌盛」和「吉祥」,同時又象徵著「毀滅」。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擁有毀滅和再生的力量。
他的狂怒會讓整個宇宙顫抖;溫柔起來,又感情色彩濃厚,對人給予慷慨的恩惠。除了以上的身份,濕婆還具有許多功能與分身,他主宰風暴與閃電,賜予醫葯與健康;他是畜生與野獸之神,代表著生殖力;他還是明智與慷慨之神、歌詠與祭祀之主。作為印度教實際上最強的主神,濕婆擁有超越印度教三億三千三萬百萬神,俯瞰遍天諸生的無與倫比的高貴地位。濕婆那種奇異的矛盾魅力,沒有邪惡的邪惡、離經叛道的哲學、高傲孤僻的個性、背棄一切的瘋狂,使他成為眾多文藝作品中的重要角色。
他象徵神秘和狂暴的自然之力,他單純任性同時深不可測的性格,令無數信徒迷醉。印度教的濕婆派信徒將他奉為宇宙最高神,是在印度底層民眾中得到最廣泛信仰崇拜的神。
B. 印度超兩百萬人聚集恆河沐浴,恆河對於印度人來說有什麼寓意
恆河在印度人心中不僅僅是一條河水,還是一種精神象徵。
民間傳說
在印度的民間傳說中,恆河本是一條凶險的河流,經常洪水泛濫,損壞莊稼。當時的國王向天祈求,希望神明慈愛,能幫忙改善這種現狀。濕婆神,印度三大主神之一,在這個時候讓恆河水流過自己的頭發,然後澆灌田地,安撫了眾生。從此之後,濕婆神被印度人奉為主神,恆河被印度教徒看作聖河。
雖然印度人相信恆河水能賜予他們健康的身體,濕婆神必將保佑他們,但是以防萬一,人群還是少聚集為好。
信仰是值得尊重的,但是在心有依靠的同時,也要結合現實,這樣才能有更長遠的時間追隨自己的信仰。
C. 印度濕婆神節,數萬印度人跳入恆河沐浴,這個節日對於他們有何意義
傳說濕婆神節是濕婆的生日,就像是西方的聖誕節,佛教的佛誕日,在印度教的傳統觀念當中,濕婆神節這一天向濕婆神誠心禱告,就能夠獲得濕婆神的賜福,從此婚姻美滿,家庭幸福,健康長壽,可以說濕婆神節寄託著印度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印度人民對恆河虔誠的嚮往我們可以理解,也應該尊重,但是疫情當前,集體來到恆河沐浴,無疑會加重感染病毒的奉獻,同時也會對恆河的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污染,不利於對恆河的保護。科學合理的保護恆河,或許更適合表達民眾對恆河的熱愛。過節誠可貴,生命價更高。
D. 古印度人對「毀滅之神」濕婆的祭祀方式有哪幾種
古印度人對「毀滅之神」濕婆的祭祀方式有兩種:一是用自虐的苦行辦法;二是用血祭的辦法,他們以此種辦法來表達對濕婆的崇拜之情。
E. 《終末的女武神》濕婆明明都贏了,為什麼印度人還要封殺它
濕婆:原諸神黃昏第二回合戰神一方的鬥士,印度三大主神之一,印度神話的主神,是毀滅與創造之神。
《終末的女武神》在印度被封殺了,印度的正版平台已經搜不到這部漫畫。《終末的女武神》被印度封殺的原因也很簡單,印度教的一些人覺得《終末的女武神》醜化了印度神的形象。《終末的女武神》漫畫里印度神濕婆明明已經獲勝了,為什麼印度人還要封殺它呢?要知道其他的神,比濕婆慘的也有,畢竟人神之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濕婆只是斷了三條手臂,並沒有死去,他最後還是贏了。這背後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印度人太不自信了,覺得印度的神一定要吊打全場。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分析下,如下:
F. 傳說中的濕婆大天竟然是佛教的守護神,究竟是怎麼回事
大自在天,住在色界之頂,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有此稱。在印度教神話中則為濕婆。濕婆是毀滅之神與創生之神,又是苦行與舞蹈之神。持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器物,渾身塗灰,頸上繞著蛇,騎乘大白牛。據說他有極大的力量,額上的第三隻眼能噴出神火燒毀一切,還能主宰人間的一切悲喜榮辱。
佛教亦將此神吸納進來作為自己的守護神,因為他的成佛因緣還未成熟,所以扮演著護持佛法的角色。在佛教中,他居於色界之頂,因其居處不同,而有大自在天、商羯羅天、伊舍那天等種種名稱。他是護世八方天和十二天之一,守護在東北方。
在印度教中,大自在天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後,成為居住在色究竟天的聖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視為是位居法雲地的聖者。另有人將自在天與大自在天視為同體。
G. 印度主神故事濕婆是什麼意思
古印度神話中的一切都圍繞著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梵天 (Brahma):作為宇宙萬物的創造者,梵天可以說是在中國神話中開天闢地的盤古的印度同行。不過以中國人的觀念而言這為創世神的模樣實在是古怪:梵天通常被描繪成一個騎鵝的紅皮膚老人,他身穿白袍,有四臂,手持《吠陀》和權杖,或一把匙子,或一串念珠,或一張弓,或一個水罐。梵天最顯著的特徵是他的四個頭:傳說梵天原來只有一個頭,後來耐不住寂寞的梵天從自己的身體上創造了一個女伴,並瘋狂地愛上了她。這位端莊的姑娘被梵天熾熱的目光看得局促不安,便走開以躲避他的凝視。但無論她躲到他的右邊、左邊和背後,他都在每個方向長出一個新的頭。最後她升上天空,但那裡又出現了第五個頭注視著她——這樣說起來梵天大人的造型有點像《變形金剛》里的五面怪,但最後容易沖動的熱血青年濕婆砍掉了梵天的第五個頭。
毗濕奴 (Vishnu):毗濕奴這個名字也譯為妙毗天,他在佛教稱為那羅延天,由此也可見證古印度神話對於佛教的影響之深。由於世界已經被創造,所以梵天無可奈何的退居二線——古印度人本能地對能庇護自己的守護神毗濕奴更感興趣,連梵天的十種形狀都被挪去充當毗濕奴的化身。作為保護神的毗濕奴是仁慈和善良的化身,具有無所不能的力量,保護和維持著宇宙和宇宙秩序。毗濕奴被描繪成一個藍皮膚、穿皇袍的英俊青年。他有四臂:一手持法螺;第二隻手持一件輪寶即鐵盤狀武器;第三隻手持一根權杖;第四隻手持一朵蓮花。作為保護者的毗濕奴會化身下凡以匡扶正義、消滅邪惡並建立法治。所以他有很多化身,如魚、龜、野豬、人獅和侏儒等。隨著毗濕奴的地位逐漸上升,最後竟然連梵天的創世神地位都受到了沖擊——每一次世界毀滅以後的再生過程首先是從沉睡的毗濕奴的肚臍中長出蓮花,梵天出現在蓮花中然後再開始創造工作。
毗濕奴最有名的一個傳說是關於長生甘露的。
濕婆(Shiva):雖然濕婆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創造和毀滅之神,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佛教中的大自在天,這有點如伊斯蘭教義中也承認耶穌一樣的有趣。作為破壞神的濕婆負責在舊時代結束時毀滅世界以便為新世界的再生做准備,而他毀天滅地的偉大力量據說來自於來自於刻苦修煉瑜伽。神話中的濕婆皮膚白皙,有著藍色喉嚨,五個面孔,四條手臂和三隻眼睛。對於年輕一代的讀者而言,日本國寶級漫畫家高田裕三的《3X3隻眼》中那位鬼眼王濕婆可能更令他們有熟悉的感覺吧?濕婆的第三隻眼睛是一件強大的武器,當濕婆用它盯住敵人時,它能噴火燒死他們。在宇宙周期性的毀滅之際,他用這隻眼睛殺死所有神和其他生物。他另外的武器還有一柄稱作比那卡的三叉戟,是閃電的象徵,標志著濕婆是風暴之神;有一口劍;一張稱作阿賈伽瓦的弓和一根底端有一個骷髏的棍棒,被稱作卡特萬伽。另外的武器是三條蛇,它們纏在他身上,能飛快地沖向敵人:一條蛇纏在他束起的頭發中,在他的頭上揚起頭兜;一條蛇纏在他的肩上或頸上;另一條蛇構成他的聖線。除了這些武器之外,濕婆的大部分狀貌特徵都強調此神凶暴的方面,這些特徵包括他的蛇作的頭飾和骷髏的項鏈,伴隨他的公牛南迪或者是南迪的新月形標志雖然破壞神的名號很恐怖,但濕婆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神——他是印度舞蹈的始祖,因此被尊稱為「舞王」。濕婆是是節奏之神,會跳一百零八種舞蹈,分別屬於女性式的軟舞或柔舞和男性式的剛舞或健舞兩大類型。濕婆在歡樂與悲哀時喜歡跳舞,或是獨自跳舞,或是與他的妻子黛維一起跳舞。舞蹈既象徵著濕婆的榮耀,也象徵著宇宙的永恆運動,運動是為了使宇宙不朽。但是在一個舊時代結束時,他通過跳坦達瓦之舞完成世界的毀滅並使之合並到世界精神之中。會跳舞的濕婆還是生殖之神,古印度人的生兒育女都要勞煩濕婆大人的神力護佑。
雖然在形式上古印度神話的三大主神同等受尊敬,但濕婆被認為是力量最強大的神,他作為毀滅者的活動實質上相當於梵天作為創造者的活動。有一個這樣的神話講到毗濕奴與梵天陷入了他們誰更值得崇敬的爭論。就在他們爭論不休的時候,他們面前出現了一根火柱,熊熊大火好象要燒毀宇宙。兩位大神見狀大驚失色,都決定應當去尋找火柱的來源。於是毗濕奴變成一頭巨大的野豬,順著柱子向下追尋了1千年;梵天變成一隻迅飛的天鵝,順著柱子向上追尋了1千年。但是他們都沒有到達柱子的盡頭,於是又回來了。當他們疲憊不堪的回到他們出發的地方相見時,濕婆出現在他們面前;此刻他們才發現這根柱子原來是濕婆的林伽,於是就把濕婆奉為最偉大最值得崇敬的神。
濕婆有一個妻子,帕瓦蒂(pravati), 他們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戰神鳩摩羅,就是他打敗了那位糊塗焚天造就的無敵阿修羅王,還有一位是象頭人身的智慧之神迦內什。
關於濕婆的有趣傳說還有幾個,其中一個是關於他兒子迦內什的。據說有一次迦內什的母親帕瓦蒂要沐浴,於是就讓迦內什在門口守著誰也不許進來。這時候濕婆回來了,迦內什這笨蛋連自己的父親也擋在了門外,濕婆於是一怒之下又(汗,多少次了……)拔刀咔嚓一下把自己兒子的腦袋砍掉了。帕瓦蒂出來後大吃一驚,這時候濕婆才知道真相,可是兒子的頭早被他不知道扔哪裡去了。於是他對老婆說,你拿著刀子出門去,然後把見到的第一個動物的頭給砍回來。帕瓦蒂出門沒多遠就遇到了一頭大象,於是就把象頭砍了回來,濕婆把象頭安在自己兒子的頭上,從此,可憐的迦內什就頂著個象腦袋了
濕婆應該是三大主神中,最痴情的一個,他和他第一個老婆沙蒂的愛情故事最讓人感動。帕瓦蒂是沙蒂死後的轉生。
印度神話的三個主神里邊,也許只有毗濕奴是沒有作過錯事的神,他是那麼的完美,以至於都不可愛了……不過這也許跟毗濕奴在印度神話中成型較晚有關。梵天早在雅力安人進入印度前的傳說中就已經存在了,而濕婆本身雖然在傳說中出現得最晚,但是在印度人早期的神話中就出現過類似的神,後來的濕婆實際上是早期的幾個類似神的混合體,所以梵天與濕婆身上都有很深的原始宗教神靈的兩面性和復雜性,而毗濕奴的大部分傳說則是在宗教比較成熟的時期才開始出現的,隨著毗濕奴教派的地位越來越高,這位大神在眾神中間的地位也相應的提高了,甚至融合了一些早期傳說中其他英雄的事跡(這也許就是他的稱號和化身特別多的原因)。
H. 印度三大主神之濕婆的由來是什麼
濕婆為印度教毀滅之神,在《梵書》、《奧義書》兩大史詩及往世書中都載有他的神話。據說他有極大的降魔能力,額上的第三隻眼能噴毀滅一切的神火,曾燒毀三座妖魔城市和引誘他的愛神,得三魔城毀滅者之稱。諸神和阿修羅攪乳海時,他吞下能毀滅世界的毒葯,頸部被燒成青黑色,得青頸之稱。印度教認為「毀滅」有「再生」的含義,故表示生殖能力的男性生殖器——林伽是他創造力的象徵,受到性力派和濕婆派教徒的崇拜。濕婆是苦行之神,終年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吉婆娑山修煉苦行,通過最嚴格的苦行和最徹底的沉思,獲得最深奧的知識和神奇力量。他還是舞蹈之神,創造剛柔兩種舞蹈,被譽為舞王。他是妖魔鬼怪的統帥,妖魔鬼怪都受制於他。妻子是雪山神女,兩個兒子是塞犍陀和群山。前者是天兵天將的統帥,後者是侍候濕婆的諸小神之首。濕婆的形象被描繪成三眼四手,手中分執三股叉、神螺、水罐、鼓等;身著獸皮衣,渾身塗灰,頭上有一彎新月作為裝飾,頭發盤成犄角形,上有恆河的象徵物。傳說恆河下凡時曾先落在他的頭上,分七路流向大地,頸上繞著一條蛇。坐騎是一頭大白牛。他的故事散見於各種文獻中。他的教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除毀滅外還可創造。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濕婆居住在凱拉薩山,即中國西藏阿里境內的岡仁波欽神山 ,他的乘騎是公牛南迪,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爾瓦蒂,又叫烏瑪,光明、美麗)。濕婆的配偶起源於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濕婆一樣兼具生殖與毀滅雙重性格,呈現溫柔相與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爾瓦蒂或烏瑪的形象是嬌媚嫻淑的妻子。
I. 誰能告訴我關於濕婆那類神的全部故事
濕婆
濕婆是毀滅和再生之神,他的名字意思是「幸福」或者「吉祥」。他同時又是苦行和舞蹈之神,生殖力和時間的主宰。他成為大神的時間比較晚,大概在公元前兩世紀,但是早在印度河文明的遺跡中,就發現過和濕婆似有相同屬性的神靈造像,因此有人把濕婆稱為世界上最為古老的神祗。宗教文獻中有這樣關於濕婆的記載:「None gave him birth, He knows no Lord. None rules Him in the world, nor yet controls. No features mark Him out, yet cause He is. Prime cause of that which steers, the senses five, the soul within.(並沒有誰降生了他,他不認可任何主宰。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能統攝他,也沒有什麼能控制他。他沒有特徵可循,盡管他本身就是所有特徵的造因。他是駕馭一切的首要原因,是五種感覺,是內在的靈魂。)」(出自Shvetashvattara)
濕婆是最能體現印度教諸神復雜性和雙面性的神祗。他既善良又可怕,既冷漠又熱情,既是智慧的象徵也是愚昧者的偶像,既是破壞者也是創造者,既是憤怒的復仇者也是慈悲的庇護者,既是理想的精力旺盛的家庭男子(family man,也許應該叫做「家庭夫男」??)又是清心寡慾的苦行者。濕婆同時也是時間(迦羅)本身,因為時間就是世界萬物的征服者。
濕婆被稱做舞王(Nataraja),他的舞蹈象徵著宇宙的運動;當濕婆跳起可怕的坦達羅(tandava)舞時,世界就在他的狂舞中毀滅。他的舞蹈同時又是智慧和美的象徵,毗濕奴的忠實夥伴龍王舍沙甚至為了觀看濕婆的舞蹈而離開了毗濕奴。在古代印度美術中一個著名的代表作就是濕婆的舞王像(如果你現在到印度去,可以在大街小巷都買到這尊雕像各式各樣的版本,本人家裡也有一尊,呵呵)。濕婆還有一種舞,是放浪而輕佻的阿南達舞(Ananda),他曾用這種舞蹈輕易地勾引了森林中眾苦修者的妻子們。
濕婆的象徵是林迦,即男性生殖器,經常以石頭或者銅雕刻成的圓柱形象出現,一般都放置在象徵女性生殖器的「約尼」上。早期西方人見印度人對林迦頂禮膜拜,便認定印度教是色情的宗教。實際上,在印度人心目中,林迦已經抽象為濕婆創造力量的象徵,他們壓根就想不到色情的方面去。
濕婆被稱為偉大的苦行者,終年在雪山上禁絕自己的慾望,進行長達萬年的冥思。他也喜歡在墓地和焚屍場出沒,以可怖的形象思考生命和死亡的問題。也許正是在他身上,馬克思看到了印度教既放縱又禁慾的面貌。
濕婆通常被描繪為殺魔者,在眾神中擁有最強的戰斗能力,曾經誅殺過眾多魔鬼,摧毀過阿修羅的三連城。而實際上,濕婆本人更像是妖魔的統帥,他所有的侍從和軍隊全部由形體駭人的魔鬼、死靈、食屍鬼(統稱為GANAS)構成。同時,濕婆與羅剎和阿修羅們的淵源也頗深;他是許多著名的魔王的庇護者,比如波那(Bana)和《羅摩衍那》中的羅剎王羅波那。
濕婆的妻子是雪山神女(音譯帕爾瓦蒂,許地山先生則譯為「婆婆蒂」),這是一個和濕婆本人一樣有著諸多復雜屬性的女神。濕婆的坐騎和侍者則是大白牛南迪。南迪的原型來自於印度野牛,肩高可以達到兩米左右,背上有一肉脊;它象徵著濕婆的豐饒之力。
濕婆的形象是一個三眼四臂五首(每一首象徵他的不同職能)的男子,身上塗灰,留著苦行者紛亂的藍黑色長發,有時候把頭發在頭頂上盤成高髻。他以毒蛇、新月和恆河作為裝飾,身披獸皮,手持用太陽碎片製造的武器三叉戟和黑色的弓箭(「毗那迦」,蛇之弓)。濕婆的第三隻眼睛長在前額上,能發射出致命的火焰,就連神祗都不免被這火焰燒成灰燼。濕婆的脖子是藍色的,傳說是他咽下乳海中浮出的毒液的後遺症。
濕婆有眾多(傳說有1008)名,其中著名者有「征服者」、「主宰者」、「大天」、「荒神」、「仁慈者」「黃金的有翼獅子」(汗,萊茵哈特)等等。
從神話的描述來看,濕婆性格非常激烈,放浪不羈,也非常容易發怒,因此和許多其他神只有爭執。他不但曾經砍掉過梵天的一個頭,和毗濕奴幾次大打出手,毆打過諸多仙人,而且還燒死過愛神。一個傳說是某個仙人在出席眾神的集會的時候,看到濕婆和其妻子大庭廣眾下過於親昵,便出言嘲笑;濕婆立即出拳打掉了這個仙人的牙齒。另外一個傳說是說一個虔誠的濕婆崇拜者死期將至,死神閻摩親自帶著繩索前來准備將其帶走;那個崇拜者看到死神嚇得要命,死死抱住林迦石柱乞求保護。死神為了把他帶走,就用繩索把他帶林迦一起綁起來。濕婆立即察覺並且勃然大怒,他從林迦上現身,殺死了閻摩。世界上從此沒有了死亡,造成了嚴重的人口爆炸(……)。
濕婆一旦狂怒起來,整個宇宙都會顫抖,正如佛經中所說,「此天嗔時,魔眾皆現,國土荒亂。」是件相當恐怖的事情。據說,有的時候他的妻子才可以平息他的怒氣。但有一次,就連雪山神女也成了濕婆怒氣的犧牲品,當時濕婆正在發自己那個倔強的兒子戰神鳩摩羅(又稱為室建陀,這個帥哥在中國到處可見——就是那個守著所有山門的英俊小生韋陀天)的脾氣;雪山神女站到了自己兒子一邊,一同向濕婆開火。濕婆大怒之下,詛咒雪山神女變成凡人,雪山神女立即就消失轉生了。但詛咒一實現,濕婆隨即就開始後悔,開始想念妻子;於是他下到人間去四處尋找雪山神女,發現她降生在了一個叫做PARAYAKADAVU的海邊村莊中。濕婆叫南迪變成一頭兇猛的惡鯨,騷擾漁民,撕破漁網,漁民們為此苦惱不堪;於是村長宣布,誰能捕獲這頭惡鯨,他就把自己的女兒、村中最美麗的姑娘——也就是雪山神女的轉生——嫁給他。濕婆知道後,化裝成一個來自馬德拉斯的英俊的年輕漁民,輕易地捕獲了鯨魚,把雪山神女再度迎娶回家。
在有可怕憤怒一面的同時,濕婆也是心地單純的(simple-hearted),容易生氣同時也容易心軟,只要真心實意向他懇求,他就會立即被感動。傳說他永遠被自己的崇拜者所支配,對於用苦行來向他奉獻的人,濕婆不論青紅皂白一律給以慷慨的恩惠。他自己聲稱,他是他崇拜者的奴僕。而且與對求恩惠者要求很嚴格的梵天不同,對於自己中意的人,哪怕對方不過才苦行了一天,濕婆就會立即出現給予恩寵(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成為許多魔王的庇護者;連他的崇拜者都把他稱為「愚蠢的神」-_-||||||)。
J. 濕婆神居住在中國西藏阿里境內的岡仁波欽神山,為何會成為印度人的神
「濕婆」這個名字是在印度教時代出現的,他的原型一般被認為是吠陀時代的風暴之神魯陀羅。濕婆,又譯作「希瓦」,是仁慈的意思,象徵著「昌盛」和「吉祥」,同時又象徵著「毀滅」。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八種化身,擁有毀滅和再生的力量。
另外,濕婆胯下坐騎為白色公牛,手中常持的三叉戟,是閃電的象徵,可以驅策風暴;身背的黑色弓箭,能夠傳播瘟疫。身纏的眼鏡蛇,更能飛快地沖向敵人喂毒。憑借這些神兵利器,濕婆征戰八方,誅殺了數不盡的魔鬼,並摧毀過阿修羅的三連城。
濕婆是最能體現印度教諸神復雜和雙面性的神祇。他有著善惡雙重性格,性情既暴躁易怒,又溫和慈祥;既作為兇殘可怕的「惡魔之主」接受「活人祭」,也作為慈愛熱情的「萬眾之主」接受膜拜;既是智慧的象徵也是愚昧者的偶像,既是復仇者也是庇護者,既是精力旺盛的理想男子,又是清心寡慾的苦行者。發起飈來逮誰滅誰,他的狂怒會讓整個宇宙顫抖;溫柔起來,又感情色彩濃厚,對人給予慷慨的恩惠。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就是:絕對的強和絕對的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