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名人有哪些
那方面的,貌似"印度阿三"很有名。還有就是名字太難讀,映象不深
㈡ 求一些印度人的姓名!!!要全名!!!英文的!!!急急急!!!
1、Aamir Khan(阿米爾·汗)
2、Kiran Rao(基蘭·拉奧)
3、Imran Khan(伊姆蘭·汗)
4、Salman Khan(薩爾曼·汗)
5、Katrina Kaif(卡特莉娜·卡芙)
印度人: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72%人說印度-雅利安語,25%說達羅毗荼語。
1、尼格利陀人
是印度最早的居民,也是印度人口最稀少的種族。他們屬於尼羅格人種尼格利陀類型,最初來自非洲。這一人種的特徵是:膚色暗黑,頭發纖細捲曲,身材矮小,鼻子扁平,嘴唇寬厚。
2、前達羅毗荼人
在尼格利陀人之後,原始澳大利亞人大規模遷入印度。他們亦被稱為前達羅毗荼人,屬於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原始澳大利亞人一般為中等身材,頭發捲曲或呈波浪形,膚色深棕至黑色,鼻子較寬,嘴唇較厚。
3、蒙古利亞人
以蒙古利亞人為主體的亞洲大陸先民移居印度,形成了外來種族遷入印度的第三波。印度的蒙古利亞人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族群,蒙古人和與藏族關系密切的漢藏語系民族。
4、達羅毗荼人
達羅毗荼人的直系祖先主要來自地中海地區,被稱為地中海人。
5、印度雅利安人
雅利安人最初是可能居住在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的一支古民族,約在公元前1500年前後穿越西北部的山口來到印度。
㈢ 印度的領袖是哪些人
印度1948年獨立。總理是實際領導人
歷任印度總理:
1.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Jawaharlal Nehru 1947年8月15日 ——1964年5月27日, 國大黨
2.古爾扎里·拉爾·南達,代總理 Gulzari Lal Nanda,1964年5月27日——1964年6月9日,國大黨
3.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 Lal Bahar Shastri ,1964年6月9日——1966年1月11日,國大黨
4.古爾扎里·拉爾·南達,代總理 Gulzari Lal Nanda 1966年1月11日——1966年1月24日 國大黨
5.英迪拉·甘地 Indira Gandhi 1966年1月24日——1977年3月24日 國大黨
6.莫拉爾吉·蘭奇霍季·德賽 Morarji Ranchhodji Desai 1977年3月24日——1979年7月28日 人民黨(Janata Dal)
7.查蘭·辛格,執政24天,後為看守內閣 Chaudhury Charan Singh 1979年7月28日——1980年1月24日 人民黨(Janata Dal)
8.英迪拉·甘地 Indira Gandhi 1980年1月14日——1984年10月31日 國大黨
9.拉吉夫·甘地 Rajiv Gandhi 1984年10月31日——1989年12月2日 國大黨
10.維什瓦納特·普拉塔普·辛格 Vishwanath Pratap Singh 1989年12月2日 ——1990年11月10日 人民黨(Janata Dal)
11.錢德拉·謝卡爾,其中留任3個月至新政府組成 Chandra Shekhar 1990年11月10日 ——1991年6月21日 印度人民黨(Janata Dal)
12.納拉辛哈·拉奧 P.V. Narasimha Rao 1991年6月21日 ——1996年5月16日 國大黨
13.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 Atal Behari Vajpayee 1996年5月16日 ——1996年6月1日 印度人民黨
14.德韋·高達,其中留任新政府組成 Deve Gowda 1996年6月1日 ——1997年4月21日 印度人民黨(Janata Dal)
15.因德爾·庫馬爾·古傑拉爾 Inder Kumar Gujral 1997年4月21日—— 1998年3月19日 印度人民黨(Janata Dal)
16.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 Atal Bihari Vajpayee 1998年3月19日—— 2004年5月22日 印度人民黨
17.曼莫漢·辛格 Manmohan Singh 2004年5月22日 ― 國大黨
㈣ 印度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1、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
本名: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年10月2日 甘地出生在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的博爾本德爾的一個印度教家庭,他的父親,卡拉姆昌德·甘地(Karamchand Gandhi)是當時的土邦首相。他的母親,普特麗白(Putli)是他父親的第四任妻子。他們是商人的後代(「甘地」的意思是食品商人);
2、英迪拉·甘地(簡寫為:英·甘地)(Indira Gandhi)
1917年11月19日生於阿拉哈巴德(Allahabad),她的家族屬於印度四大種姓的最高級--婆羅門,父親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rharlal Nehru)是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位總理;
3、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obíndronath Thakur)
1861年5月7日 出生於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泰戈爾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
4. 孔雀王朝的阿育王
5. 莫卧兒帝國的阿克巴大帝
㈤ 歷史上有哪些來過中國並且比較有名的印度人
其實真要說,還是非常多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也是浩瀚兩千年呢。想到哪寫到哪吧。 曾經來過中國的名人多數是僧人,太多太多了。攝摩騰、竺法蘭,中天竺人,《四十二章經》譯者。竺法護,月氏國人(貴霜王朝),《法華經》。對漢傳天台宗影響較深。鳩摩羅什,龜茲國印度後裔,被強擼到中原,漢傳佛教四大譯師之首。佛陀耶舍,罽賓(克什米爾地區)人,譯《四分律》。達摩祖師,馬德拉斯人,漢地禪宗祖師。天下武功當數少林,少林武功源自南印,我就隨口一說。善無畏、不空、金剛智,中印度人,漢傳密宗祖師。僧人的部分翻翻書都可以找到很多很多啦。 另外一些和佛教無關的名人:柯棣華大夫,印度白求恩。泰戈爾,這個不用說了吧,那張著名的林徽因、徐志摩與他的合影。尼赫魯,印度開國總理,中國建國前10年中印關系蜜月期的時候來的。英迪拉?甘地,印度總理,尼赫魯的女兒。少女時被爸爸帶到了中國。她成為總理後與中國關系跌至冰點。拉吉夫?甘地,印度總理,英迪拉的兒子。開啟中印關系的破冰之旅,推動中印外交正常進程。被小平摸摸頭叫過「小娃子」。我也是隨口一說。 還在世的來過中國的印度名人也很多了,寶萊塢那幾位標志性人物都來過的。
㈥ 印度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一、阿育王(公元前272年—前242年在位)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國君,曾經建立起古代印度最大的帝國,版圖幾近南亞次大陸的全部。《阿育王經》等數部漢譯佛典中載有大量關於他的生動故事。他是通過激烈的爭權之戰弒兄而得王位的,後又於公元前260年(一說262年)發動了殘酷的征服羯陵伽國的戰爭,造成了數十萬人傷亡。
巨大的災難帶給他沉重的精神負擔,終於使他幡然悔悟,決定改行和平國策,宣揚「正法」。「正法」以少行不義,多做善事,慈悲、慷慨、真誠、純潔為要旨,集中體現了當時優良的宗教道德。執政中期,他皈依了佛教。
阿育王自己亦身體力行,廣泛會見不同派別的宗教領袖,並向他們布施。他甚至為被佛教斥作「邪命外道」的正命派開鑿洞窟,供其使用。他的正法政策為經歷了數百年動盪的印度社會帶來了30年和平,階級矛盾和宗教矛盾明顯減少,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生活在穩定中有所提高。
二、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obíndronath Thakur) 1861年5月7日 出生於加爾各答一個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領袖。泰戈爾是一位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 1913年 泰戈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1941年8月7日 泰戈爾逝世於加爾各答。
在外國,泰戈爾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詩人。除詩外泰戈爾還寫了小說、小品文、游記、話劇和2000多首歌曲。他的詩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語寫成,在孟加拉語地區,他的詩歌非常普及。 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國歌使用的是泰戈爾的詩。
泰戈爾在印度獨立運動的初期支持這個運動,但後來他與這個運動疏遠了。為了抗議1919年札連瓦拉園慘案,他拒絕了英國國王授予的騎士頭銜,他是第一個拒絕英王授予的榮譽的人。 在他的詩歌中,泰戈爾表達出了他對戰爭的絕望和悲痛,他希望所有的人可以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和平的世界中。
泰戈爾做過多次旅行,這使他了解到許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他對東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寫至今為止是這類描述中最細膩的之一。
三、阿克巴(1556年—1605年在位)是莫卧兒王朝的第三代君主。該王朝在他的治下趨於鼎盛。若論文治武功,自13世紀初德里蘇丹國建立,至19世紀中葉莫卧兒王朝徹底覆亡,六百餘年,穆斯林統治者中能出其右的,沒有一人。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實行開明政策的結果。
他主動放棄了個人信仰的偏見,誠懇邀請各派宗教學者到他的宮廷上來,傾聽他們的說教。他還常將不同教派的領袖人物召集在一起,辯論和研究各種宗教和社會問題,以辨明同異,消除誤解,進而擺脫宗教矛盾,求得社會生活的和諧。無論伊斯蘭教、印度教,還是佛教、耆那教、祆教或基督教,乃至無神論者,他都一視同仁。
作為具體措施,他廢除了非穆斯林的人頭稅和香客稅,允許各宗教建立寺院,自由傳教,對於被迫改宗伊斯蘭教的人亦聽任恢復原來信仰,不加干涉。政府的職位向一切人開放,不問所宗。每遇重大的非伊斯蘭教節日,皇宮也和民間一樣,舉行隆重的慶典。1579年6月22日,阿克巴宣布自己擁有對伊斯蘭教所有問題的最高裁決權,進一步集帝王與教宗於一身。
1582年,他創立了一個新的組織,名為「聖教」。它是一種具有泛神色彩的一神教,力圖冶印度當時的所有信仰於一爐。他的這一嘗試終因信眾寥寥而失敗,但是他內容廣泛的宗教寬容政策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給印度社會帶來了普遍的和諧與繁榮。
四、英迪拉·普里雅達希尼·甘地(Indira Gandhi,1917年11月19日—1984年10月31日),印度政治家,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是印度現代最為著名及存有爭論的政治人物之一。分別擔任兩屆印度總理,1984年10月31日遇刺身亡。
她一方面為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的貢獻,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針而令其政績上蒙上陰影。因其領導印度的十六年間的政治方針相當硬朗、立場堅定,故後人亦稱其為「印度鐵娘子」。
五、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出生在一個印度教家庭,父親是當地土邦首相。甘地19歲時遠赴英國學習法律。1893年,甘地來到英國統治下的南非,領導南非印度人爭取權利。他把印度教的仁愛、素食、不殺生的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相結合,並吸收了梭倫、托爾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漸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論。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為國大黨的實際領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開始為印度的獨立而奔波。「二戰」後,印度分裂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面對兩國的沖突,對雙方都有重要影響的甘地多次以絕食來感化他們,呼籲團結。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頑固教徒刺殺。
甘地是印度國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現代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帶領國家邁向獨立,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爭取能以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參考資料網路——泰戈爾
㈦ 印度有哪些知名的歌手
邁克,他是我知道的唯一一個外國的,泰國的明星,而且她長得比較好看,雖然說他不是專業的歌手,但是她的唱功也不錯,她還穿過許多中文歌,它的中文翻譯是非常標準的。所以我就挺喜歡她的。
㈧ 印度獲得全世界認可的女人有哪些
朴雅卡·喬普拉,是印度現在在世界上發展的最好的寶萊塢女星,曾經被評為印度最有權力的女性。她也被評為印度最美的女人。
朴雅卡·喬普拉在18歲的時候就贏得了印度小姐和世界小姐的冠軍。朴雅卡·喬普拉從此進軍影視界,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成為了好萊塢最有名的女星之一。很多人對於印度女人的印象都是傳統的印度女人,也確實很少有印度女性能夠走出印度、走向世界的。但是朴雅卡·喬普拉卻一步一個腳印從印度的寶萊塢走向好萊塢,並參演很多大型製作的好萊塢電影。
想了解更多時尚咨詢,請關注公眾號:瞎扯吧,微博:小黑瞎扯吧
㈨ 印度歷史上共有9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為何全是婆羅門
因為印度實行著嚴格的種姓制度,同時印度還奉行精英教育。婆羅門就是印度的貴族種姓,所以能夠接受到印度最好的教育,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都是婆羅門。
印度的種姓制度從一開始就實行,而且各個種姓之間還不能夠通婚甚至是不能夠交流。印度根據神靈的身體的不同位置分為了不同的種姓。神靈的頭部代表著智慧就是婆羅門。而身體的軀干則是剎帝利而腿則代表著吠舍。腳則是代表最普通人群的首陀羅。而完全不在身體上的則是賤民階層。
而這種情況放到整個階層來看就是婆羅門的人更容易接受到好的教育,能夠和外國的科學家進行合作,進行國際最先進的科學研究或者是文學創造。
㈩ 印度有哪些低種姓的名人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寶萊塢演員:johnny lever
種姓制度的起源: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半島,為了維護本民族的長期統治,膚色較淺的他們建立了種姓制度。他們編造了一個傳奇故事,說創世者梵天的腦袋變成了婆羅門,上肢和身軀變成了剎帝利,腿變成了吠舍,腳變成了首陀羅。
祭司集團屬於婆羅門,武士集團屬於剎帝利,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群體屬於吠舍,被征服的原住民就成了地位低微的首陀羅。
(10)印度有哪些有名的人擴展閱讀: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
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