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經濟升值多少

印度經濟升值多少

發布時間:2022-07-31 19:21:16

① 印度上半年經濟增速5%,莫迪如何實現5年讓GDP達到5萬億

莫迪並不能實現5年讓GDP達到5萬億的水平。因為現在印度的GDP的含金量充滿了非常多的水分。而且現在印度也有著非常多的社會矛盾以及問題,再加上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的落後,所以印度現在的經濟發展並不能得到一個很大水平的提高。因為我們知道如果想要經濟快速發展,必須基礎設施非常的完善,才有可能吸引到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在印度加大投資。

所以說莫迪想要實現5年讓GDP達到5萬億的水平,根本就是一個天方夜譚,所以我們都知道如果想要GDP快速發展的話,必須解決現在國內的各種民生問題。

② 印度GDP總量是多少人均是多少

2016年印度GDP總量為2.256397萬億美元,人均1723美元

③ 印度的經濟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若以同等購買力來衡量,印度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457兆美元,與日本並列世界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但是若以美元匯率評估,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萬的已發展國家澳洲相差無幾。印度年成長率為5.8%,並於2011年至2012年間達6.1%。社會財富在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極度不平衡,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3%的收入。
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1991年以前,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影響,經濟政策採行貿易保護主義,印度政府過分干預勞工及金融市場並監管商業活動,由於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加上蘇聯解體,新國大黨政府使印度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藉由外國貿易及直接投資,逐步轉型為自由市場,印度的經濟規模獲得了較快速度的增長。
印度經濟以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全國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無法溫飽。印度外匯存底充足,匯率穩定,未來官方也將全面解除外匯管制,由市場決定幣值。印度製造業出口已經開始下滑,全國很多地區電力供應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語的人口,目前是21世紀全球最主要的資訊服務業生產國、電腦軟體出口國以及眾多軟體工程師的祖國。
印度實行民主政治的同時實行社會主義,政府對私人經濟活動,外貿,外國資本直接投資嚴格控管。不過,1991年通過經濟改革,放鬆對外貿和外資的管制,逐漸開放國內市場。國有企業民營化和部分領域開放對私人以及外國投資的設限,至於相關的政治爭論持續不斷。 在英國殖民者統治期間,印度工業以紡織和采礦為主。獨立以後,鋼鐵、機械、電力、化學等工業都有所發展,工業已形成完整體系。印度的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軟體製造、航空和空間等工業發展迅速。
印度擁有兩大汽車企業:塔塔汽車和馬亨德拉,其中塔塔汽車於2008年收購捷豹路虎,馬亨德拉則於2010年收購雙龍汽車。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積約1.6億公頃。據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產品凈出口國。
因為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其中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主要出口商品為:製成品主要包括紡織品、珠寶、機械產品、化工產品、皮革、手工藝品等;初級產品主要包括農產品和礦產品;石油類產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產品等。
主要進口商品為:石油產品,電子產品,金銀,機械,化工產品。
美國是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包括德國、阿聯酋、沙特、新加坡、英國、瑞士、法國、伊朗、日本、中國香港等。
國際影響
印度外貿總局於2012年3月5日宣布,禁止棉花出口。作為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國,印度的這個決定引起全球棉花交易市場當天出現大幅波動。
印度商務部希望財政部盡快採納其建議提高橡膠進口關稅,以幫助國內膠農應對橡膠價格下跌。橡膠價格已從230盧比/公斤下跌至約160盧比/公斤。
兩個月前,印度商務部向稅務局建議:基於過去3年的平均價格,把對橡膠徵收的特別進口關稅由20盧比/公斤提高到34盧比/公斤。但是並未提出對20%的進口關稅作更改。進口商可以按兩種方式交稅:按橡膠價值付20%進口關稅,或按20盧比/公斤付進口關稅。
2013年3月,約佔印度橡膠產量90%的喀拉拉邦在內,來自印度南部各邦的膠農代表拜會了商務部負責人,指出如果不提高進口關稅,來自鄰國的廉價橡膠就會湧入印度市場,進一步拉低橡膠價格,並有可能導致國內危機。 印度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886年從英國引入的所得稅製成為了印度稅收制度的雛形。1947年獨立以後,隨著經濟的逐步自由化,印度開始對稅制進行補充和完善,逐步開征了遺產稅(1953年)、贈與稅和財富稅(1958年)和超額利潤稅(1964年),並在1986年實施了有限度增值稅。1991年,印度政府對稅制進行了系統的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稅收體制。印度的稅制相對簡單,包括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財富稅、農業稅、利息稅、贈與稅、消費稅、銷售稅、有限度增值稅、關稅等10個稅種。
印度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較高水平。2009年8月,東盟與印度在曼谷簽署《貨物貿易協議》。協議規定,從2013~2016年,東盟成員國和印度之間將實現對80%以上的交易產品取消進口關稅。

④ 印度季度GDP大增20.1%,印度的經濟復甦要來了嗎

有些國家大力發展本國的旅遊業,順利帶動其他產業的蓬勃發展。印度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印度的旅遊業非常發達,與此同時,印度內部還存在著大量的工廠。隨著時間的流逝,印度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逐漸下降,這也使得印度獲得了充足的勞動力,反而增加了印度的經濟收入。

印度GDP增加了20.1%,我覺得這可以體現印度的經濟正在慢慢的復甦。大部分國家上一年的經濟生產總值並不高,這也使得新冠肺炎結束之後,各個國家的GDP有了明顯的提高。

總的來說,我覺得印度的經濟正在持續的復甦,雖然印度的經濟還遠遠達不到快速發展的目標,但是印度的經濟提升20.1%可以體現印度的相關政策適合印度的發展。除此之外,印度還吸引了大量分工廠,從而確保印度的大部分居民都有合適的工作,這也可以體現印度官方正在大力地解決就業問題。當印度內部的生產力大幅提升,印度經濟自然會有所提升。

⑤ 印度1900——1950年經濟增長狀況

在獨立之後的30年裡,人們用「印度式的」(Hin)經濟增長率這個詞語來形容印度的經濟表現,意思是令人失望但並非災難性的結果,而且與印度宗教所宣揚的安於此生的宗教信條相一致。

當然,隨著過去20年印度發生的巨變,這一陳詞濫調逐漸被廢棄了。自1980年開始,印度的人均經濟增長率增加了一倍多,從1950-1980年的1.7%上升到1980—2000年的3.8%。過去,在社會主義政策和許可證、配額制度的束縛下,印度經常被作為錯誤發展戰略的反面典型。現在,印度成了一個模範生,人們用她作為例子,來說明如果轉向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經濟增長潛力可以得到多麼大的發揮.雖然印度的經濟增長率沒有中國高(收入水平也不及中國),但由於其可靠的民主制度和信息技術領域的強勁表現,在許多觀察家的眼中,這個國家就算是不能取代中國的地位,也越來越對中國形成了強有力的挑戰。

印度的經濟進步對於她的10億國民來說是一個福音。同樣重要的是,這一轉變也給其他貧困國家帶來了希望,她向世界表明,如果採取適當的政策,快速的經濟增長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那些產生印度奇跡的「適當」政策是什麼呢?在政策報告和報刊上,充斥著許多關於這一問題的答案。傳統和常見的觀點認為,在1991年之前,印度實行貿易管制政策,印度經濟與外隔絕,在國家引導下建立的產業非常低效,過度管制阻礙了私有部門的發展,政府的控制和官僚主義窒息了私有經濟的活力,但這些情況在1991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國際收支危機的刺激下,印度的政策制定者起用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這樣的專家來治國。辛格很快啟動了經濟自由化進程,貿易壁壘被拆除,外國直接投資受到鼓勵,許可證制度被廢除,私有化開始了。在軟體出口和呼叫中心業務的帶動下,印度經濟開始騰飛。

如同所有的簡單描述一樣,上述觀點確有一定的道理。印度的經濟一度是世界上管制最嚴厲、最封閉的經濟之一,這種情況直到最近才有所改變。的確,1991年的經濟自由化可以說是印度經濟的分水嶺。但是,上述觀點沒有認識到的一點是,印度經濟的加速增長早在1991年前的10年就開始了。只要對印度的經濟增長歷史做一個粗略的觀察,就可以發現印度的經濟加速增長起步於1980年左右,這一增長趨勢在1991年後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實際上,一些指標,如社會全要素生產率甚至在1991年後表現出相反的特徵,增長速度有所下降。因此,1980年後,印度經濟的良好表現並不能歸因於1991年改革。1991年改革可能的確對維持和加快印度經濟增長起到了作用,但是我們需要有更寬廣的視角來理解印度經濟增長中的變化。由此得出的一個相關論點是,最近出現的一些現象,如IT產業和相關服務業的崛起並非印度經濟增長的源泉。

本文將對印度經濟增長提供一個不同的解釋。我們認為,印度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中央政府於1980年採取了支持私有部門的態度。在此之前,執政的國大黨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和偏向窮人(pro-poor)的政策。當英迪拉·甘地於1980年重掌政權之後,她調整了自己的政治盟友,與私有部門代表結合在一起,開始拋棄以前華而不實的政策。中央政府對企業的態度從敵視轉變為支持。1984年,拉吉夫·甘地上台之後,英迪拉·甘地的政策得到進一步推進和強化,而且不像以前那麼含蓄。在我們看來,這是80年代早期釋放印度私有部門活力的關鍵轉變。

正確地描述印度政府的這一態度轉變是非常重要的。在此,我們對促進市場導向(pro-market)和促進企業導向(pro-business)加以區別。前者著重於消除市場障礙,致力於經濟自由化,為新設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好處。而促進企業導向則著重於提高現有企業的盈利性,它對現有企業和生產者有利。促進企業導向的政策包括減少現有企業生產能力擴張限制、消除價格控制和降低公司稅(這些都發生在80年代),等等;而促進市場導向的政策的典型例子是貿易自由化(直到90年代,這一政策轉變才取得進展)。通過比較東亞和拉美的改革方式,可以理解促進市場導向和促進企業導向之間的區別。韓國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改革基本上是促進企業導向而非促進市場導向的,而拉美90年代的改革基本上是促進市場導向的。

印度80年代早期的政策變化可以被稱為促進企業導向的,而非促進市場導向的。在那一時期,對於已有企業來說,真正的自由化基本上是不受歡迎的。與獲得已有企業的政治支持相比,英迪拉·甘地對實行對外開放和消除競爭障礙相對不感興趣。拉吉夫·甘地本人更傾向於自由化,但是由於他步子邁得過大,博福斯軍火丑聞(Bofors scandal)使他的威信受損,他又不得不走了一段回頭路。因此,這一時期改革的受益者主要是已有企業和原有業務,而非新企業和新業務。但是,我們認為,這一時期向促進企業導向的政策轉變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推動80年代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基本因素。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們發現1991年之後的真正自由化並沒有改善總體的經濟表現。很明顯,雖然存在價格扭曲和其他市場扭曲,這一時期的政府態度轉變是經濟增長的一個有力推動器。

政府的態度變化之所以能夠對經濟增長產生重大影響,與印度的初始改革條件有關。相對於同等收入水平的國家來說,印度具有很好的政治經濟制度。她是一個民主國家,存在廣泛的法治,產權得到充分保護。如果按照其他類似國家的標准來看,印度的收入水平應該是現在的好幾倍。這背後的隱含之義是政策環境的較小改變都可能對經濟增長產生巨大影響。我們可以將政府取消對私有部門的敵意視為改變之一,這對於實際政策來說並非一個很大的變化,但是對投資者的心理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文將首先介紹印度20世紀80年代的經濟轉變並進行相應比較。我們認為,這一轉變是基於生產率的巨大進步(而非要素積累)。我們還認為,印度已經從1980年之前的落後者轉變為一個優勝者。

接著,我們將提供對這一轉變的一系列解釋,並指出為什麼它們不能令人滿意。在80年代,印度並沒有出現過很多自由化政策,而且為數不多的一些還是發生在80年代後期。在這一時期,印度經濟仍然與外界隔絕,甚至在某些方面保護程度還有所加劇。綠色革命並不能成為非農業部門發展的源泉,因為我們沒有發現內部貿易條件的必需變化。需求因素也不足以解釋生產率的上升。公共部門投資也不可能提供充分的解釋,除非我們做出滯後假設。

隨後,我們提出自己的解釋,並提供一些經驗數據進行支持。我們尤其強調,1980年之後的經濟增長在某些特定的經濟活動領域和特定的地區更為強勁,這些經濟活動領域和地區最容易享受政府態度轉變帶來的好處,它們就是在以前的政策體制下建立的正規製造業部門。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在以前政策體制下產生的知識和現代製造業基地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一旦政策環境發生就了有利於私有部門的轉變,經濟可以順利起飛。所以,在前期的投資已經發生的地方,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

本文的分析重點是80年代印度經濟向高增長的轉變,而很少涉及1991年改革和90年代的經驗。我們認為,啟動經濟增長和保持經濟增長是截然不同的挑戰,需要不同的政策和方法(Rodrik,2003;Hausmann等,2004)。本文主要關注啟動經濟增長的挑戰以及印度的相關經驗。

一、事實

本文所基於的一個關鍵事實是印度經濟增長的轉折點發生在1980年左右而非大多數人所認為的90年代。正是從1980年開始,印度開始揮手告別過去的「印度式的增長」。其實,我們並不是第一個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德龍(DeLong,2003)、威廉姆森和扎哈(Williamson和Zagha,2002)都強調了印度經濟增長速度的翻倍早在1991年改革前10年就發生了。但是,我們沒有發現運用標準的政策導向因素來分析印度經濟快速增長的文獻,而且所有的解釋給人的印象都是90年代的改革導致了印度卓越的經濟表現(Ahluwalia,2000;Srinivasan和Tenlkar,2003)。

圖1描繪了與總體經濟表現有關的3個指標:實際人均GDP、每個工人創造的實際GDP和全要素生產率。從1980年開始,這3個指標都呈快速上升勢頭,而此前20年間基本保持平穩。表1也表明,80年代與70年代相比,前者的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比例都要高出大約3個百分點。盡管90年代仍然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但各個生產率指標的增長呈下降趨勢,比80年代下降了0.3到0.6個百分點不等。不管90年代是否比80年代略差(或略好),數據已經充分證明印度的經濟增長是從1980年左右才開始大幅度改善的。

許多研究都提供了印度經濟增長轉折點發生在1980年左右的證據。首先,利用白聚山和佩龍(Bai和Perron,1998,2003)所描述的方法,我們計算了四個增長率的最優單轉折點、最優兩轉折點和最優三轉折點,這四個增長率的基礎指標分別是以固定美元價格(世界銀行)計算的人均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每個工人創造的GDP和全要素生產率(Bosworth Collins,2003)。在所有的情況下,我們都發現單轉折點發生在1979年。第二,奧斯曼等人(Hausmann等,即將發表)利用大量的跨國數據分析了向高經濟增長的轉變,將印度的經濟增長轉折點定為1982年。最後,沃勒克對印度GDP及其分解項目進行了節點分析。她發現在80年代初中期印度的GDP增長出現節點。在1980年,存在節點的F統計值最高(Wallack,2003,第4314頁)。

1980年之後印度總體生產率的提高是由於什麼原因?僅僅是資源從低生產率部門(農業)轉移到高生產率部門(製造業和服務業),還是私人部門的表現改善了?在三個主要部門的勞動力構成方面,曾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顯著的是農業部門的勞動力比例從1975年到1995年間下降了大約10%,同時服務業和工業的勞動力比例分別上升了大約7.5%和2.5%。但是,這一變化僅僅能夠解釋總體生產率上升中的很小部分(不到10%)。例如,當利用固定(基期)就業比例計算總勞動生產率時,80年代的增長速度比70年代提高2.6%-2.9%,90年代的增長速度比80年代下降0.4%-0.6%(表1)。

表1 印度總增長和部門增長核算(年均增長率,除非特別說明)

時期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1990-1999
Bosworth-Collins(B-C)
產出
3.84
2.98
5.85
5.59
工人的單位產出
1.87
0.69
3.9
3.27
工人的人均資本
0.83
0.61
1.06
1.32
教育
0.29
0.58
0.32
0.34
全要素生產率
0.74
-0.5
2.49
1.5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產出
3.75
3.16
5.64
5.61
工人的單位產出
1.77
0.86
3.69
3.3
全要素生產率①
1.17
0.47
2.89
2.44
全要素生產率②
-0.94
-2.07
1.28
0.94
根據當前就業比例分解的工人產出增長率
農業③
1.2
0.13
2.57
1.29
製造業④
2
6.3
6

服務業(B-C)⑤
2.12
6.32
6.57

服務業(IMF)⑥
3.14
5.3
6.69

以基期的就業比例為權重測算的總的工人單位產出增長率
總(Bosworth-Collins)

0.69
3.66
3.08
總(IMF)
0.86

3.49
3.11
勞動轉移對總的單位工人產出增長的貢獻
總(Bosworth-Collins)
n.a.

0.24
0.19
總(IMF)
n.a.

0.2
0.19
就業比例

1975
1985
1995
農業

70.8
64.4
60.8
工業

12.4
15.2
15.8
服務業

16.8
20.4
23.4

資料來源:Bosworth和Collins(2003);Ghose(1999);和作者的估計。

①根據勞動力。

②根據15歲以上人口上學的平均年數

③根據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

④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數據摘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工作論文,70年代的數據,根據Ahluwalia(1995)估計而來。

⑤通過從B—C的單位工人產出總增長率中減去平均部門生產率增長率而計算出來的殘差。

⑥通過從IMF的單位工人產出總增長率中減去平均部門生產率增長率而計算出來的殘差。

⑦得自Ghose(1999)。其中,1977和1978年的數字是通過運用1977/1978-1983年間的趨勢回推至1975年推算出來的,而1993-1994年的數字是通過運用1987/1988—1993/1994年間的趨勢前推至1995年推算出來的。

作者:丹尼·羅德里克 阿爾溫德·蘇布拉馬尼揚 來源:《比較》第十四輯

⑥ 印度計劃,在5年內把GDP提高到5萬億,現在的狀況如何

印度計劃,在5年內把GDP提高到5萬億,現在的狀況就是印度正在努力之中,畢竟該5年計劃是印度總理莫迪在2019年提出的,但根據有關機構預測,印度在2023的GDP將會達到4.5萬億美元,2024年就能夠實現超過5萬億美元的預期目標。但是,印度追求的也只不過是一個GDP數據而已,他們並沒有將這5年內的通脹率考慮其中,若是將通脹率考慮其中,那或許就是另外一種演算法了,當然,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在計算GDP時大多都沒有考慮這些因素,畢竟面子上過得去還是很重要的。

顯然,不出意外的話,印度的5年目標還是能夠實現的,盡管其追求的僅僅是GDP數據,但有一事實也不得不承認,印度的GDP一直在增長且增長的態勢良好。

⑦ 印度GDP是多少

印度在2018年的GDP為2.726萬億美元。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

2016年印度經濟首次超過英國,按國內生產總值(GDP)衡量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在成長速度方面,印度在2014/15財政年度的GDP增長達7.3%,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成長最快的經濟體。

(7)印度經濟升值多少擴展閱讀:

印度2019-2020財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經濟增速預計為5%,低於上一財年的6.8%,與印度央行去年12月的預測值一致。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印度經濟增速為5%,第三季度增速為4.5%。分析人士認為,去年第四季度印度經濟增速可能觸底回升。

不過,由於外需疲弱,國內投資意願不強,增速回升幅度預計不會很大。印度本財年經濟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製造業明顯下降,預計本財年製造業增速將從上財年的6.9%降至2%。此外,農業、建築業等行業增速也有所下滑。

⑧ 人民幣對印度盧比最近是升值還是貶值具體點。

個人認為升值
最近幾年,因為來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貿壓力,人們的眼睛總盯著人民幣對美元的比價.其實,印度和中國的貨幣,也就是盧比和人民幣,正在進行著一場悄悄的較量. 在2007年的前九個月,盧比對美元升值了12.8%,對日元升值了12.3%,對強勁的歐元也升值了4.8%;同時,大量外國熱錢湧入印度,外資已經投入了165億美元購買印度的股票,比起去年湧入印度股市的80億美元翻了一倍還多.而去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為9.4%,是18年來的最高.與此相對照,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為11%,兩位數的增長已經持續了四年,今年速度仍然有增無減.問題是,雖然中國經濟增長率遠超過印度,但今年前九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僅升值3.7%,對歐元則保持著累計貶值.很明顯,同為崛起的大國,印度走著高幣值的發展道路,中國則走著低幣值的發展道路. 這種高幣值的戰略,在印度內部已經引起了爭論.一些批評者指出,印度偏離了中國的發展模式是很危險的.低幣值鼓勵出口,能大量吸引外資在印度建立出口工業基地,使更多的人口(特別是貧困的人口)從經濟發展中獲益.中國製造業領先於印度、經濟增長高於印度,都和低幣值的戰略密切相關. 但是,支持高幣值的人則指出,盧比上揚幫助印度在高速發展中抑制了通貨膨脹,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同時,高幣值逼著印度的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提升自己的品質,從長遠來看會更有競爭力.比如印度的高科技公司Infosys最近贏利上漲了18%,但股票價值則不漲反跌,原因就是盧比升值太厲害,讓投資者擔心.這反映了印度的公司面臨著相當高的橫桿,必須想辦法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才能在國際上競爭. 高幣值和低幣值的發展戰略孰優孰劣,很難一概而論.不過,盧比的表現,說明印度雖然在發展速度上還追不上中國,但其經濟已經跳過了一根中國經濟尚沒有跳過的橫桿.眾所周知,人民幣升值一直是對中國製造業的威脅.有人甚至聲稱,人民幣再升值幾個百分點,中國的許多企業就會倒閉.中國強勁的出口,要靠低幣值來保證.而印度則可以在九個月讓盧比升值12%左右,經濟動力卻不減.這一點,中國能做到嗎? 如今中國正在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恐怕還會領先印度.但是,印度的經濟增長也許在量上不及中國,在質上卻優於中國.比如,印度對美國的出口,有70%是技術出口,這一點中國尚難以企及.印度已經出現了一系列世界一流企業,可以不依賴低幣值而和發達國家的企業競爭.中國則還是依賴廉價勞動力,而這種勞動力的供應,在未來十幾年將不斷減少.從國際環境上看,印度的高幣值維持著較好的貿易平衡,使之免為貿易保護主義的目標,未來面臨的貿易壁壘也相對少一些.所以,印度盧比的高幣值值得中國觀察和思考.

⑨ 到2030年,印度的GDP有沒有可能會超過美國

眾所周知印度的國土面積非常小小,連300萬平方公里都不到,不足中國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但他們的人口卻與中國相差不大。目前來看他們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後,但是其發展起來,潛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這時候有人會問:到2030年,印度的GDP有可能超過美國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距離2030年還有十一年,按照目前美國和印度的發展速度來看,印度的經濟增速較美國要快一些,如果他們的GDP起點相差不大的話,印度還是有可能在2030年超過美國的。但是現在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在GFP的起點上,印度的GDP七點實在是太低了,就算增速比較快,要想在未來十一年裡追上美國,無疑是不可能的。

閱讀全文

與印度經濟升值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國家個人相互一天可以進賬多少 瀏覽:934
在義大利用英文問廁所在哪裡 瀏覽:275
義大利西西里島在哪個省 瀏覽:456
越南現人口總數達到多少萬啊 瀏覽:335
中國電信5g信號標識怎麼復制 瀏覽:558
印度綠色飲料有哪些 瀏覽:311
義大利買什麼皮包 瀏覽:697
如何更好傳播中國文化英語作文 瀏覽:59
伊朗是屬於哪個洲哪個國家 瀏覽:344
什麼車是英國品牌 瀏覽:556
500人民幣可以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249
英國民調多少人反對君主立憲 瀏覽:607
中國當代名家名著有哪些 瀏覽:658
英國拍賣玉璽多少錢 瀏覽:187
英國王子的房子叫什麼 瀏覽:322
印度的牛糞有什麼好處 瀏覽:448
義大利婚禮有哪些固定的傳統 瀏覽:537
英國首相入院後情況如何 瀏覽:732
伊朗有什麼好的學校值得留學 瀏覽:327
中國八大傳媒類學校哪個更好 瀏覽: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