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印度創立了什麼教
古印度創立了印度教和佛教。
一、印度教簡介
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主要流行於印度,在歐洲的英國,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北美的美國、加拿大也有很多信徒。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謂「印度教」是產生於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復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而且有很多思想於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不謀而合。如「梵我一如」、「上梵」「下梵」、「上智」「下智」等等。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這種綜合性、多樣性使人們很難對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徵作出公認、明確的定義。
二、佛教簡介
佛教距今三千多年由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② 中國佛教大學都有哪些
1、中國佛學院(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
為培養中國佛教專門人才的院校,是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設立的全國漢語系高級佛學院,在中國佛教協會領導下,由院務委員會負責教學、行政一切事宜。
1956年,中國佛學院創辦於北京,院址設在法源寺;1959年研究班開學,1961年9月研究班又升為研究部;1985年5月24日,「中國佛學院學生會」成立;2004年,《中國佛學院管理規章制度》重新審定。
4、閩南佛學院。
閩南佛學院是一所久負盛名的佛教高等學府,1925年創辦,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南普陀寺內。以「愛國愛教,學修並重」為宗旨;以「學修一體化,學院生活叢林化」的辦學方針;教學上堅持「八宗並重,五明兼顧」。
5、河南佛教學院。
中國佛教發源地河南省,首所現代僧伽教育佛教高等院校成立。學院位於河南省桐柏縣龍潭河景區。2005年經國家宗教局批准開辦,學制為全日制四年本科,面向佛教界和社會招生。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擔任院長。首招學僧40餘人。4年間將學習戒律、阿含、瑜伽、中印佛教史等佛學專業課程以及古代漢語、英語、計算機、宗教法規等課程
③ 印度「最古老」的寺廟之一,曾是唐僧的母校,現在如何了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的南亞國家,曾經的“古印度”跟中國一樣,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因此,印度留下了很多珍貴的人文古跡,也使得印度現在成為了中國遊客非常喜歡的一個旅遊國家。
那麼,你有沒有來過印度旅遊?對印度這個國家的印象怎麼樣?你知道這個“那爛陀大學”是唐僧曾經就讀過的母校嗎?他來印度取經的最終目的地就是這里如果以後有機會再到印度旅遊的話,你想不想到到這里來走走看看?
④ 古代印度,最著名的佛教寺院是什麼寺
最著名的位於今比哈爾邦巴特那市東南的那爛陀寺。該寺建於公元5世紀上半葉笈多王朝時期,是印度佛教學術中心,後屢有擴建,規模宏大,殿宇壯觀,聲聞海外。寺內寶彩、寶海、寶洋三大殿,實際是藏書甚豐的圖書館,其中寶洋殿高達九層,極為壯觀。宋《高僧傳》卷三《寂默傳》稱:「那爛陀寺,周圍四十八里,九寺一門,是九天王所造。」這樣一座享有盛譽的大型寺廟群,竟在12世紀末時毀於入侵穆斯林的兵禍,連寺中收藏著的無數珍貴的典籍也未能倖免於難。隨著佛教在印度本土的衰微,佛教建築在印度也成為過眼雲煙,輝煌不再。
⑤ 古印度學校出現在什麼時候
古代印度的學校出現在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的孔雀王朝時期。在婆羅門的學校中最有特色的是「古儒學校」。古儒是古代印度對婆羅門教經典有一定研究而又熱心於教育的知識分子的稱謂,「古儒」全部是婆羅門種姓的人,由他們在家裡設立的經義學校被稱之為「古儒學校」。兒童入學年齡一般為7歲~8歲,也有5歲入學的。經古儒准許接受為學生後即遷入古儒家中,共學習12年。在這12年中,師生同飲食共生活,學生要遵守嚴格的規定,如定時沐浴,虔誠祈禱,衣著樸素,削發獨身,在地板上睡覺,還必須到各地行乞,藉以習慣艱苦的生恬。古儒學校教師的品德行為也都必須符合聖典的要求;他們必須精通所授的學業並善於引導學生服從規則。教師應學識淵博、言語清晰、忠貞、和善、以身作則、信仰堅定,並安於行乞而樂於以知識啟迪學生。在公元2世紀出現的教育法規中對師生都有了詳細的規定。古儒學校的教學內容包括語音學、韻律學、語法學、字源學、天文學和祭祀等「六科」,它們是學習吠陀經典的基本訓練內容。古儒學校最初可招收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三種種姓的入學習經義,後來隨著種姓分化的加劇,取消了吠舍子弟學習《吠陀經》的權利,剎帝利依社會分工的需要也僅僅學習少量經義和語法、邏輯之類的知識,更多的時間是學習射術和政治。學習和研究《吠陀經》便成為婆羅門種姓的特權了。
⑥ 古代印度佛教的幼兒教育主要有
主要是為種族和宗教服務。 古代印度的幼兒教育是與種姓制度和宗教神學密切相關的 , 其中婆羅門教的教育是以維系種姓壓迫制度和培養婆羅門宗教意識為核心任務的。與之相應實施的婆羅門教的幼兒教育是分別在各自家庭中進行的。佛教教育在印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其幼兒教育有家庭教育和寺、 庵教育之分 , 但都是以信奉佛祖、吃苦修行、遵循教規、消極厭世為基本特徵的。因此 , 古代印度的幼兒教育始終被濃厚的神學說教所統治。
⑦ 中國佛教大學都有哪些
1、中國佛學院(The Buddhist Academy Of China)。
為培養中國佛教專門人才的院校,是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設立的全國漢語系高級佛學院,在中國佛教協會領導下,由院務委員會負責教學、行政一切事宜。
1956年,中國佛學院創辦於北京,院址設在法源寺;1959年研究班開學,1961年9月研究班又升為研究部;1985年5月24日,「中國佛學院學生會」成立;2004年,《中國佛學院管理規章制度》重新審定。
2、九華山佛學院。
坐落於地藏道場安徽省九華山,是在當地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由九華山佛教協會開辦,經安徽省人民政府宗教局批准,在國務院宗教局和中國佛教協會備案,以傳授經、律、論為基本學科的漢語系中國宗教院校。
3、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
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中國佛學院、浙江省佛教協會、普陀山佛教協會共同承辦,普陀山佛教協會主要承辦,為我國漢語系高級佛教院校。
學院位於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朱家尖,與海天佛國普陀山隔海相望,總佔地面積約三百畝。建築採用唐式風格,依山傍水,布局精巧,氣勢宏大,辦學條件在國內外宗教院校中堪稱一流。
4、閩南佛學院。
閩南佛學院是一所久負盛名的佛教高等學府,1925年創辦,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南普陀寺內。以「愛國愛教,學修並重」為宗旨;以「學修一體化,學院生活叢林化」的辦學方針;教學上堅持「八宗並重,五明兼顧」。
5、河南佛教學院。
中國佛教發源地河南省,首所現代僧伽教育佛教高等院校成立。學院位於河南省桐柏縣龍潭河景區。2005年經國家宗教局批准開辦,學制為全日制四年本科,面向佛教界和社會招生。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法師擔任院長。首招學僧40餘人。4年間將學習戒律、阿含、瑜伽、中印佛教史等佛學專業課程以及古代漢語、英語、計算機、宗教法規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