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孟加那和印度的邊界土地是是怎麼劃分的
先是印巴分治,再然後東巴基斯坦要獨立(就是現在的孟加拉國)
❷ 印度的國土是怎麼一步步擴張到喜馬拉雅山脈的
可以說,印度的國土之所以能一步步擴張到喜馬拉雅山脈,進入喜馬拉雅山脈的四塊地方幾乎都是英國人的功勞。可以說在印度領土上,英國還是做了很大的貢獻。
在英國人到來之前,印度次大陸從沒有被統一過,即使在莫卧兒王朝最強大的時候,南方還有很多邦是獨立的。而且南方和北方完全不同,無論是人種、文化、語言、風俗都不一樣。不過英國人到來之後,他們都被英國佔領了,就這樣在英國統治的框架下,印度竟然實現了第一次的統一。不僅如此,英國還不斷向北擴張。印度之所以能夠進入到喜馬拉雅山脈,都是英國統治時的功勞。
印度在擺脫幾千年的被奴役命運後,繼承了英帝國時期的領土,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暴發戶。也繼承了英帝國對領土的狂熱追求,雖然實力和野心不匹配,但在短短數十年內通過威逼、脅迫、戰爭等手段一步一步蠶食周邊地圖,到今天為止儼然成為了一個不容小覷的南亞大國。中國崛起的同時也許警惕我們的鄰居印度,卧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兩個大國之間直接接壤,沒有任何緩存帶,存在領土爭端,潛在戰爭因素已經埋下。
❸ 用2%土地養活17%人口,印度是怎麼做到的
無非是地理位置好和消耗少等以下幾個原因,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一是印度耕地的面積大,地型對種植比較有利。我們中國好多地方都是山川和戈壁沙灘,根本不適合耕種。但是印度就不同了,雖然只有2%的土地,但是大多數地方是平原,可用於種植的耕地面積多。
三是因為印度的傳統飲食習慣,導致糧食需求量少消耗少。看印度的電視電影你會發現,印度人很少吃牛肉,再看他們習慣吃魚肉。這跟他們印度有吃素的傳統和三面靠海就地取材有很大關系。印度因為靠海近,捕魚業發達,這個花費比養牛花費的代價要少多了,所以他們更少吃牛肉了。因為養牛,就要消耗很多糧食以及糧食有關的食材,而他們少吃牛,那不就變相的節省了糧食了嘛。
❹ 1947年蒙巴頓方案印巴分治,印度與巴基斯坦是如何瓜分英屬印度領土的
1947年6月,蒙巴頓提出那個將他的名字永遠與「印巴分治」聯系在一起的著名方案,把印度按居民信仰分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日期定在1947年8月15日。然而印巴分治的內容其實遠遠不僅僅是領土的分配,地域的分配問題,還有人口,相應的財政以及軍隊等等,基本上原先曾為一體的,到了最後都要進行分割。
此外,對於英國當時對印度殖民的債務,也產生了分配的爭議,巴基斯坦要求按人口比例分得25%,但印度只答應給5%。經過艱苦的討價還價,最後達成協議,巴基斯坦分得17.5%。最令人痛苦的分割莫過於英國人曾引以為豪的120萬英印軍隊。印巴軍隊的分割比例是2:1,整個南亞次大陸上的軍隊連同它所有的一切都要做出分割。
1947年8月14日,數千面英國國旗在印度各地永遠降下了。三個世紀以來,他們象徵著英國在世界上這個地區的統治。
❺ 印度農村是用什麼耕地的
說到印度,我們都知道是南亞最大經濟體,雖然它的經濟體量大,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人口眾多,但是人均的地區生產總值可以說少的可憐,對於印度農村用什麼耕地,也只不過是對其經濟的一個折射和說明。
所以說,對於這種二牛抬杠的傳統耕作模式,我們也不能完全的否定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還要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去深入的探討和考慮。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理性的看待,才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和看法。
❻ 印度的土地是怎麼分配養老制度
項目中建立了國家老年援助專項計劃NOASAP,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的貧困人群提供每月75-300盧比的養老補貼,構成養老金計劃的低層支撐。
此外,其他各地方政府(各邦政府)的一些特定的退休養老金制度和「老年扶貧計劃」等,多屬救助制度范疇,不屬於國家層面管理。
(二)國民養老金體系覆蓋的主要人群范圍
1、私人企業。勞工部下屬的雇員公積金組織主要負責管理私人企業的退休金。雇員公積金組織管理著兩項養老金計劃,其中雇員公積金是強制性固定繳費型養老基金,而雇員養老基金則是固定收益型養老基金,它僅適用於雇員不少於20人的企業,覆蓋的人數約等於印度就業人口的6%。不過,其總資產較高,約相當於GDP的7%。 2、國有部門。銀行、保險公司等公共部門的金融機構以及國有公司提供獨立的退休基金。其運作通常依據固定的條款,此外,只要參加者滿足了最低期限要求,就可以退出基金。
3、公務員。中央政府和邦政府的公務員有獨立的養老基金。其中包括非繳款式、指數化收益的養老基金,以及固定繳款型養老基金。 4、郵政部門。印度的郵政儲蓄銀行是公共部門中唯一實行的自願性養老基金計劃。該銀行是印度第一大金融機構,控制的存款總額相當於GDP的9%。
二、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動向 (一)主要目標
第一、絕大多數勞動力缺乏養老保險制度的保障,現有的養老保險制度覆蓋面急需擴大,迫切需要建立覆蓋全部就業人口的養老保險制度。
印度的養老金體系龐大而分散,而該國大多數勞動力在非正規部門工作,無法參加養老基金,因此,目前還沒有完整的養老金制度或者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居住的大量人口沒有任何退休福利。事實上,所謂的「無組織的部分」包括了勞動力的90%,他們主要包括農民與體力勞動者,他們沒有參加任何的養老金計劃。
第二、積極發揮私營供應商在養老保險基金運營中的作用,努力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回報率,保證養老保險計劃起到保障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由於私營供應商在印度養老金體系改革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發揮私營供應商的作用也將關繫到印度養老金體系改革的成敗。同時,如何處理私營公司與公營公司的關系,也是印度保險業養老金制度改革面臨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二)主要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達到上述目標,印度於1999年成立了專門委員會,探索改革措施;委員會於2000年1月提交了「老年人社會收入保障項目」(OASIS)報告,提出了一項新的養老保險計劃,並對現行制度進行改革。 1、建立新的制度
一是設立新的個人帳戶制度,在非正規部門就業的社會成員可
以自願參保和繳費。在銀行或郵局為每個人建立一個全國通用的帳號。
二是通過招標方式選擇6家基金管理公司進行基金管理,每家公司要分別提供3種不同風險的投資模式,即基金運營共設18種投資選擇方案,參保人可在咨詢公司的幫助下自由選擇。
三是為鼓勵投保,允許參保人以養老保險金作擔保向銀行申請小額貸款。
四是成立一個新的監管機構即印度養老保險局,具體經辦新制度相關業務。 2、改革老的制度
一是改革雇員儲蓄基金計劃,取消未到退休年齡提前支取的規定,參保人可選擇是否把個人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轉到新的個人帳戶中。
二是改革雇員年金計劃,取消政府按基本工資1.16%補貼繳費的做法,基金轉由專業部門管理,採用與新個人帳戶制度中相似的投資原則,每年對雇員年金計劃進行一次精算評估,並公布於眾,養老金待遇標准和繳費標准每年調整一次。
三是加強公務員養老保險的基礎信息管理,十年內轉向完全積累制度。
(三)主要措施
1、堅持加強對養老金管理,做實帳戶。為了緩解養老金空帳問題加劇,嚴格控制對養老金的微型信貸、提款和退出,只有特別原因
才允許提前提款,繳納10%的提款稅。
2、養老基金的管理中引進私人管理,提高回報率。通過養老基金管理公司間的競爭使受保人成為監管者,從而形成一種監督和管理機制。
3、幫助個人進行養老金的安全投資,給予一定的投資指南,發布每年各類國家債券、公司債券、基金保險、國內外證券的安全系數、增值水平等指標,對於貧困人口給予收益免稅政策,同時,個人具有更換方案和基金管理人員的自由。
4、靈活的退休安排。增加靈活退休的選擇方案可以很大程度上打破雇員與退休人員的界限,給老年雇員提供一個機會使他們延長參與經濟活動的時間。
5、組建了老齡社會保障與收入保障委員會(OASIS),推出和推廣為90%非正規部門就業勞動力提供相應的養老保險計劃。2000年以來,政府一直希望通過把養老金改革與保險業改革合二為一,以擴大養老金的覆蓋面,進而將非正規經濟部門的貧窮雇員納入其中。 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解決養老金問題都很棘手,因為它需要強有力的政治和經濟支持。基於現收現付計劃提供養老金的養老保險制度,遇到人口結構變化的挑戰,不斷減少的繳費的勞動力人口數量和不斷增加的領取的老年人口數量之間的缺口,暴露了這種制度的本質缺陷;基於個人賬戶(積累)功能進行的養老儲蓄,遇到政策風險、通脹風險、道德風險、投資風險等挑戰,難以確保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所有的社會問題最終都會把各種負擔轉嫁給養老保險,養老保險
制度的建設、改革和完善將成為21世紀的全球包括印度在內所有國家共同面臨的難題。
❼ 印度的耕地佔國土比重是多少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比重第一的國家,印度的耕地面積1.7億公頃,合170萬平方公里,而印度國土面積297.47萬平方公里,耕地佔總面積的57.15%
❽ 印度是如何用2%的土地養活17%人口的
理論上,印度面積298萬平方公里,是南亞最大的國家,居世界第七位。印度雖然沒有中國土地那麼多,但是耕地面積比中國要多。據統計,印度的耕地面積為1.6億公頃,居世界耕地面積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在亞洲排名第一,高於中國的1.3億公頃耕地。
我國耕地面積普遍小於印度,但是我國的糧食產量是印度的2.5倍以上。更令人驚訝的是,印度是一個主要的糧食出口國,印度的糧食出口是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其實眾所周知,中國是主要的糧食進口國。但是在2017年,中國進口了多達9554萬噸的大豆,它們大部分用來進行了水產養殖。
❾ 印度的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積各占國土總面積的百分比是多少
地理沒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