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是怎麼形象的

印度人是怎麼形象的

發布時間:2022-08-01 06:49:43

⑴ 印度人是以什麼人種為主

白色人種
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發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
參考資料:《地理教育》1997年第1期

⑵ 韓國人眼中的印度人

韓國人眼中的印度人我不知道怎樣,但我眼中的印度人,可以告訴你是怎樣的。
本人長期出差印度,每年幾乎一半的時間在印度生活,與印度當地人打交道。
印度是一個很傳統的民族,他們對家人對愛人都很尊敬,他們等級階級意識很濃重,主是主,仆是仆。它也是一個很落後的國家,他們的經濟至少落後中國20年,他們的衛生環境是我目前去過的國家最爛的,他們到處都是垃圾堆,很臟很亂,連首都德里都很臟。印度人很懶,沒有信用,在與我接觸的人群當中,他們普遍有一個壞習慣,懶和沒信用,但肯定也不能一概而論,他們也肯定有有信用和勤奮的人,但總體少之又少。不過印度人,最大的好處就是熱情,雖然印度在大家眼裡很亂,其實不然,因為印度大多數人民都有信教,所以他們平時像打架斗毆,搶劫殺人的事件很少,只有反政府武裝襲擊事件和宗教問題,這些事情相對來說發生畢竟頻繁的都在北部。
印度人臟,不愛干凈,傳統,宗教信仰,懶,沒信用,落後,但是很熱情,很可愛的名族,這是我對印度人的印象。

⑶ 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的外貌怎麼區分

印度人種從身體外表特徵看錶現較為黝黑(北部地區部分人膚色較淺),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誤認為印度人全部是黑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面部特徵、頭發形狀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骨骼。

(3)印度人是怎麼形象的擴展閱讀:

印度和巴基斯坦語言的區別:

兩個國家的官方語言分別是烏爾都語和印地語。當然,印度還有一門官方語言是英語。

烏爾都語和印地語在歷史源頭和口頭表達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們同屬於印度斯坦語系,是很重要的南亞語言。

巴基斯坦的官方語言烏爾都語是用波斯字母書寫的。這主要是因為巴基斯坦一直比較靠近伊朗這個波斯文明的中心,不可避免地就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響。

與此同時,烏爾都語在歷史上借鑒了很多來自波斯和阿拉伯語言的高級詞彙,在自己的基礎詞彙基礎上建立了一個更高級的詞彙系統。烏爾都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強行推行的通用語言。

在巴基斯坦90%以上的人口中,烏爾都語都不是第一語言,而是在學校里學的外語。

⑷ 印度人是什麼人種印度人種介紹

首先,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發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 所以說今日印度人大部分是白種人,只有印度南部分布著少量黑種人。 可見,認識人種,既要看外表特徵,更要看內在特徵及原居地。不然我們將會簡單地從外表膚色說印度人是黑種人。 同樣,非洲北部、亞洲西部的阿拉伯人雖然膚色較黑,卻都是白種人。 有10個大民族和幾十個人數較少的民族,印度斯坦族佔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印度有以下人種:尼格利陀人(Negrito),原始澳大利亞人(ProtoAustaloid),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Mediterranean),印度的雅利安人,蒙古人種(Mongoloid)尼格利陀人--這部分人是印度最早的居民 原始澳大利亞人-這種人早於達羅毗荼人進入印度,達羅毗荼人-或叫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在赤道以南,從前有個大國,東到爪哇,西連非洲,這個國家稱為萊茂里亞,是達羅毗荼人最早居住的地方,但後來由於地殼發生變化,它的大部分被水淹沒。一部分進入印度。 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由中亞向南,越過興都庫什和喀喇昆侖兩高原,居留在伊朗高原與印度,成了伊朗人和印度人的祖先。雅利安人是好戰的游牧民族,進入印度後,同在此居住的達羅毗荼人時常發生激烈爭斗,後來逐漸征服他們。達羅毗荼人大部分被趕往南方,一部則淪為奴隸。 蒙古人種-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亞洲的蒙古人在不同時期,從北部和東北部地入南亞次大陸。

⑸ 印度人的性格怎麼樣

中國人熱天開門窗 印度人熱天閉門窗

中國絕大多數地區四季分明,而印度大部分地區終年高溫,特別是北方地區,在5月、6月、7月的氣溫一般都在40攝氏度以上。當地一種叫做「魯」的風,不僅不能給人帶來絲毫涼意,反而給人一種火燒火燎的感覺。

嫁到印度的北京姑娘李穎對記者說,她剛嫁到新德里時,每天中午天氣最熱的時候都要習慣性地把門窗打開,但過不了兩分鍾,婆婆便默默地前去把門窗關緊,而且還要拉上窗簾,弄得家裡像是暗室一樣。「我當時很生氣,以為婆婆故意和我作對,但又不便當面發作,只好等丈夫出差回來和他理論。」丈夫聽了妻子的「控訴」後啞然失笑,對她說:「那不是媽媽和你過不去,實在是這里的天氣不比尋常,熱得讓人受不了。你難道沒有比較嗎?門窗緊閉和門窗洞開,哪個時候屋裡涼快一些?」李穎後來經過親自「實驗」,發現確實是關閉門窗之後家裡溫度低一些。

中國人守時 印度人拖拉

在印度生活多年的中國商人王強對記者說:「每個到印度的外國人都必須首先學會忍受印度的拖拉習慣。」他剛到印度和印度人洽談生意時,總是按事先約好的時間到達見面地點,但每次都要等至少半個小時,對方才慢慢悠悠地出現。「印度人總是比約定的時間晚半個小時左右,還有甚者一聲招呼不打連面也不露,讓你白等半天,等你打電話過去詢問緣由時,對方好像沒事人似的,說『忘了』。」

漸漸地,王強也摸清了印度人的時間觀念,「稍等一分鍾」意思就是等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明天見面」意思就是——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後重逢。

中國人形象思維發達 印度人抽象思維發達

印度人抽象思維發達,而中國人擅長形象思維。記者的兒子在學校里發現,他班上的同學速算特別快,而且計算的都是大數,動輒便是十幾位數乘以十幾位數。記者也發現,菜攤上根本沒上過學的小商販算起賬來麻利得很,又快又准。

印度人多務虛,而中國人多務實。翻看印度政府制定的各項計劃書,有很多點子和措施讓人拍手叫絕,叫人感嘆印度真是一個富有創新思維的國度。但過了一段時間再看計劃的實施情況,則遺憾地發現,完美的計劃和精彩的想法還停留在紙上

印度人和中國人相鄰,卻又被高聳的喜馬拉雅山隔開,中國人的想法和做法與我們大不相同。如果我們想超越這些限制,就必須要了解中國豐富的傳統和文化。

中國人與我們有許多共同之處:敬重長者和權威,重視學習,熱情好客,看重家庭生活以及男性享有優越地位。而我們雙方的差別可以歸結為一個重要因素——不同的人生觀:中國人是「現世主義者」。我們關心的是來世,這種觀念導致印度人對目前的生活趨向於否定和悲觀。

中國人只相信今生今世。在他們看來,眼前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生活的目的所在。由於在他們眼中只有「今世」,中國人願意盡力過好每一天,讓自己過得平和、舒適和富足。他們更願意麵對現實,做實用主義者。

印度人相信宗教,並幻化了諸多神靈以供敬仰。敬神是出於畏懼,或想得到切實的好處(發財、陞官、得子)。印度人花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來取悅神靈,創造出天堂和地獄等概念及作孽和積得等觀念。

雖然佛教試圖將許多印度教的教義傳入中國,但中國人依然不像我們這樣來看待作孽與積德。佛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的態度仍顯得不冷不熱並帶有功利主義色彩。

印度人為自己只注重精神世界而自豪,因此他們信仰精神與靈魂。中國人卻要和精神、物質兩個世界打交道。對印度人來說,精神世界比物質世界重要,內容比形式重要,意願比表達重要。對中國人來說,形式和表達則比精神和意願更重要。

印度人靠積極上進、非常自信來處處顯示自身的優越感,而中國人則正好相反,顯得非常謹慎、仔細和謙遜。他會和你談你的事情,卻閉口不談自己。當要合影的時候,一個印度人會使勁向前擠,而中國人卻不會這樣做,除非有人特別邀請。

印度人出於自大心理,往往會把所有的牌都攤在桌子上。中國人則會把牌留到最後,而笑到最後的也往 往是他們。中國人非常善於使用拖延的技巧,通過請客吃飯和觀光旅遊讓對方先提起話題。與中國人打交道的代表團有時不得不等上許多天甚至幾個星期,而中國人卻正按部就班地讓對手變得焦躁不安、極不耐煩並最終決定不惜任何代價使雙方達成協議。因此,和中國人打交道一定要非常有耐心。

印度人關於「來世」的人生觀使得他們將超度靈魂作為人生的首要目標。他們相信身體禁錮了靈魂,是靈魂超度的障礙。因此,人生的目標不是用美食和好酒來滿足身體的需求,而是讓它飽嘗飢餓並穿最簡朴的衣服。出於這種原因,許多印度人變成了素食主義者,滴酒不沾。中國人則正好相反,他們用美味的食物和漂亮的衣服來放縱身體。對中國人而言,身體是父母贈送的禮物,應該善待而不是去傷害它。

中國人創造了美味的食物、奢華的傢具及精緻的瓷器。信仰物質生活的西方人很自然地會被中國吸引。而印度人在精神方面高談闊論,物質生活卻維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從而讓整個世界遠離自己。

中國人能制定富有遠見的計劃,並願意為此犧牲眼前的利益。或許這也是中國人重諾守信的原因。

印度人非常樂於請別人一頓免費午餐,而中國人的午餐卻不是免費的。他們在別人請吃飯時一般不會毫無表示。

有這么一個說法:「送中國人一塊石頭,他會還給你一塊玉!」

⑹ 印度人的性格

印度人 一個很矛盾的種族啊 大多數印度人給我的感覺是 懶惰,無紀律。 但是不能全盤否決掉 因為有那麼幾個是不錯的。

⑺ 印度人是亞洲人,為什麼五官長的像歐洲人呢

因為印度人的組成是由少數蒙古人、土耳其人和伊朗人,以及印度大部分雅利安人、達羅毗烶人,所以長相上比較像歐洲人。

雅利安人原是俄羅斯南部草原上的一個古老民族,雅利安人分成若干支從這里向歐洲和亞洲遷移。其中,一支雅利安人在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上定居下來,這支雅利安人稱為印度—伊朗人。

大約在公元前14世紀,印度—伊朗人中的一支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稱為印度—雅利安人,這就是印度古代文獻中所稱的雅利安人;另一支印度伊朗人則進入伊朗,稱伊朗—雅利安人。

(7)印度人是怎麼形象的擴展閱讀:

印度三四等種姓的父系血統為皮膚不是很白的暗白人種人種,就像阿拉伯人的那樣,但是母系為亞洲矮黑人,相比暗白人種臉較短,顴骨較高,但也是高眉骨深眼窩,皮膚自然是比較黑的。

印度一等種姓像北歐人,但是頭發比較黑,二等種姓像是常見的歐洲。

印度當英國的殖民地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這一百多年裡,連印度的語言都變成了英語,自然,在審美等方面,印度和西方的審美觀急䢔接近了。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是怎麼形象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路橋國外工資多少 瀏覽:537
英國atas什麼能出結果 瀏覽:693
義大利mgm電機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80
越南為什麼快速撤軍 瀏覽:612
從丹麥運生蚝到中國用什麼方式 瀏覽:419
去越南河內玩大概多少錢 瀏覽:462
義大利人為什麼喜歡吃葡萄 瀏覽:994
伊朗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瀏覽:60
伊朗為什麼怕步伊拉克後塵 瀏覽:199
伊朗什麼時候成為發達國家 瀏覽:95
印度雷達哪裡買 瀏覽:33
印度電影有哪些是國語 瀏覽:850
越南重卡有哪些 瀏覽:833
東風5和印度烈火哪個先進 瀏覽:859
薩達姆和伊朗打了多少年 瀏覽:195
酸甜義大利面怎麼和面 瀏覽:921
中國人去越南如何交流 瀏覽:798
和平精英國際服白卡在哪裡使用 瀏覽:708
伊朗為什麼拒絕進口殲10 瀏覽:581
越南花卉市場都有哪些 瀏覽: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