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將花費30億美元從俄羅斯租借第二艘核潛艇,印度為什麼要這么做
因為租借核潛艇對於印度來說,是一件更劃算的事情。
印度媒體報道,印度與俄羅斯達成一項價值30億美元、租期為10年的核潛艇租借協議。協議規定,俄羅斯需要在2025年之前向印度提供一艘971型核潛艇。早在1988年印度就向俄羅斯租借了第一艘核潛艇,已有豐富的核潛艇使用經驗。本次再度簽署第二份潛艇租賃合同,很多看官笑稱印度用買核潛艇的錢租了核潛艇10年,這是吃大虧當了冤大頭。
B. 一艘核潛艇大概造價是多少,售價呢
造價和售價有很大差異,當然建成年代不同的核潛艇的價格區別也很大。
核潛艇分為兩種:1/攻擊核潛艇 2/戰略核潛艇
一般攻擊核潛艇的造價是戰略核潛艇的65%~75%
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造價高達28億美元。
「海狼」級攻擊核潛艇由於建造數量較少(只有3艘),科技要求過高等原因最後一艘「吉米·卡特」號的造價高達32億美元。
「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造價約22億美元。
C. 印度軍費和軍購問題
我說句大實話,中國的軍費透明度在世界上算是非常高的了,所謂的「隱性軍費」,美國絕對比中國多,而中國公布的軍費水分就少得多。比如說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開支的就是軍費,而美國的航天開支一律都是算NASA的賬。再比如美國的核武器,核動力設施的開支一律算能源部的賬。情報部門是秘密開支。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費用乾脆單列,但是研究機構一般會幫他們算進去。
在一些西方國家還存在一些「慣例」,例如退役軍人的安置費,傷殘死亡軍人醫療撫恤費用,算作社會福利,文職軍人工資算作政府雇員或公務員開支。准軍事部隊(類似中國的武警,美國的國民警衛隊)算作警察或安全部隊。這些開支都會被統計為民用開支。同時許多與國防有關的工程建設開支,如國防標準的公路,機場,通信設施等都是不列入軍費的。
中國今年軍費增長主要用於幾個方面,第一,給軍人漲工資。第二支付大量裁軍退伍軍人的安置遣散費用。第三,大量的國防工程和軍民兩用工程建設。第四,大量替換,裁減老舊裝備。第五,提高訓練強度和水平。買先進飛機的錢並不算多,為全軍更換07式新軍服,95式步槍卻是天文數字。
印度的情況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印度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注意。
印度不是合法的核國家,它的核武器開發,核材料生產都不會列明賬。它的航天技術幾乎全部是以民用技術名義從國外引進的,它的導彈項目也不會光明正大的列出來。
它用有數量龐大且名目繁多的准軍事部隊,他們的開支多半不會列入軍費。
印度內部的反政府武裝多如牛毛,而持續了幾十年的剿匪行動多半是由准軍事部隊執行的,這樣的開支是算社會治安開支還是軍費?
從另一方面來說,印度在軍隊的基礎裝備上的開支是很貧乏的,例如步槍,火炮,彈葯,服裝等等都非常落後,甚至二戰時期的裝備還在使用。而且基礎的國防設施也很跟不上,軍隊的訓練,裝備的維護都存在問題。他們的錢都集中在買高精尖武器上了。
第三方面。印度的裝備采購釣魚工程居多,一個項目往往拖延多年,預算三年的錢十年都花不出去並不奇怪。例如說印度的126架「先進中型戰斗機」購買計劃,從2005年1月開始招標,原計劃6個星期簽完合同。結果眼看著6年過去了,也沒有下文,現在又有消息說要拖到年底,誰都不知道會不會再拖幾年。
D. 印度花費了多少錢建造航母
29億美元,這比當時的要價15億美元翻了將近一倍!而交付時間卻一再推遲!在與俄羅斯打了十多年太極拳之後,印度自行製造航母的工程正式上馬。
早在1989年,印度就打算在國內自行建造兩艘航母,並與法國艦艇建造局簽訂了設計合同。但因自身科技水平有限,最終不了了之。
20年來,印度的造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盡管印度國產航母設計方案一變再變,但科欽造船廠已經具備了建造5萬噸級大艦的能力。
2004年11月底,印度政府宣布撥款300億盧比,開始自主建造一艘標准排水量為3.75萬噸的航母。這艘航母與國產核潛艇一起,被看做是印度海軍未來發展的核心項目。
航母原計劃於2005年鋪設龍骨,2010年到2012年正式服役。但印度國產航母也遇到了工期拖延的問題,直到上個月才鋪設龍骨,所以下水和服役的時間也相應推遲。但無論如何,印度國產航母建造計劃經歷20年波折後終於塵埃落定。
航母是一項復雜的作戰平台。受技術水平、地緣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印度航母還未出世就面臨著諸多先天性不足:比如主力艦載機嚴重依賴進口、缺乏配套護衛艦艇以及與其軍事戰略需求不相吻合等等。印度自製航母的綜合作戰能力還有待檢驗。
而人們更關心的問題是,印度航母將充當什麼樣的角色?印度扼守著印度洋要沖,加強海軍力量無疑將提升其整體軍事實力。我們希望,各種軍事手段的目的都是維護和平、遠離戰爭。
裝備資料
「維克蘭特」號航母設計排水量4萬噸,艦長260米,寬60米,高度相當於14層建築,最高航速28節。最多可搭載30架艦載機,配備的機型包括印度國產的LCA戰斗機、俄制米格-29K戰斗機和卡-31預警直升機。其中米格-29K戰斗機性能先進,最遠可以打擊1600公里左右的目標;其打擊范圍超過英國海軍的「海鷂」艦載機,僅次於美國和法國的海軍艦載機。這艘航母的造價為326億盧比,約合6.6億美元。
E. 印度看起來這么窮,買武器卻以「億」為單位,錢哪來的
據我了解,雖然印度看起來窮,但是國家綜合財力還是可以的,另外印度也會通過貸款的方式來購買武器。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可以說印度的窮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印度底層的人民甚至連茅廁、供水、供電都用不起。大家就可以想像得到,印度到底有多窮了。但是如此窮的印度,買武器卻以「億」為單位,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另外,據我了解,其實印度在買武器上並沒有那麼大方,如果他們覺得價格貴不合適的話,印度是不會買的。雖然新聞上總是說印度動不動就購買武器,但是成功的訂單卻不多。不可否認,印度在軍費上的投資是最多的,雖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是有時候也會通過貸款的方式來購買武器。
文章結束了,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點贊轉發啊!
F. 印度窮的叮當響,大量采購武器的錢是哪來的
印度雖然在國際中放出大量采購武器的消息,但實際購買的數量非常少。並且很多購買時都是貸款。根據聯合國給出的未來人口數量的數據顯示,印度人口將會超過中國,可也正是因為印度人口數量得不到控制,所以對他們在經濟上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平均生活水平被拉低。所以印度的經濟是非常低的。
在實際購買時,印度也經常選擇分期付款或者貸款。印度和美國的關系很好,在美國身上印度學到好的東西,卻把怎麼借錢的辦法學的很到位。印度在購買裝備時,基本上不會一次性支付,而是貸款。這些年來印度購買了俄羅斯大量的蘇式武器,比如戰斗機、核潛艇等,租借的價格還十分昂貴,但這些美國是不會對印度出售的,所以就算再貴印度也只能承受。
G. 常與沙特爭奪世界第一武器購買國的印度,哪來的這么多錢呢
經常關注軍事新聞的人一定會發現,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是全球進口武器最多的國家之一。甚至在很多時候,印度在國際上購買的武器裝備總金額,還要超越著名的土豪沙烏地阿拉伯。然而,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軍火貿易活躍的印度,在經歷連續數年10%的軍費增長背後,它還是一個農村人口占據多數、貧困人口數量龐大的國家。盡管印度在21世紀保持了經濟的高速增長,可是,印度本國似乎並沒有什麼強勢產業可以帶動國家經濟高速發展,那麼,印度買武器的這些錢又是從哪來的呢?
印度軍人
第四:印度這個單純的“國際軍火采購商”,從表面讀到的軍事新聞來看,它似乎一直出手闊綽,其實,印度也只是表面土豪而已,因為印度真正成交的軍購武器訂單,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水分。印度這個國家在購買武器裝備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在購買之前總會連續不斷的放出他們即將入手一批新武器的特大新聞。
在接下來武器購買成交過程中,印度還總喜歡搞一個全球招標,折騰好久以後,到最後補貼訂單也不一定成交,甚至還經常出現放水的現象。但是這樣一來,特別喜歡“自吹自擂”的印度,就給人們營造了一種它總在“買買買”的現象,讓人們無不贊嘆印度的軍備購買能力。
H. 海里的潛水艇多少錢
中國買俄羅斯的基洛級差不多2億美元,差不多算是成本價了,核潛艇一般是10億美元以上一條,印度的核潛艇貌似花了20多億還沒整出來。
I. 軍費都是600多億,為何俄羅斯節衣縮食,印度卻像中了彩票
一個國家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強大,軍事發展必不可少。根據目前各世界強國的發展狀態可以知道,一旦能在國際上占據主要地位的國家,其軍事實力的強大都必不可少,畢竟只有軍事實力足夠強大,其他國家才不敢輕易進行挑釁。中國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20世紀初的時候,中國還是一個處於動盪戰亂狀態的國家,隨著幾十年的不斷戰斗和奮勇拼搏之後,中國逐漸實現軍事實力的強大,發展至今,中國的軍事實力已經達到世界第三的穩定地位。可見,一個國傢具備強大的軍事實力多麼重要。
J. 一艘潛艇價格多少
潛艇目前是最昂貴的海上武器,核潛艇的單艘價格是5億~30億美元,常規潛艇是3~30億美元,實際10億美元以下價格的核潛艇與3億美元以下價格的常規潛艇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用途很有限,甚至說基本不可能在高強度戰場發揮多大用途。常規潛艇超過5億美元才能有大洋作戰價值,3億美元1艘的玩意只配近海玩玩,至於更低價的常規潛艇實際連近海作戰也得看看對手是誰才行,而核潛艇要具有高效作戰價值不大可能低於15億美元的價格,常規潛艇實際比相近作戰能力的核潛艇還貴,因為常規潛艇通常不會做成7000噸~10000噸的噸位,那在動力方面的技術門檻太高了,所以一般2000噸就是大型潛艇了,在2000噸級的常規潛艇上安裝具有高能力的大型聲納探測系統,技術上要求就很高,這個設備的研製與製造會比核潛艇用的同級別能力的探測系統更昂貴,而如果又要求有反潛導彈攻擊,魚雷對抗等先進大型核潛艇才追求的全面攻防能力,那麼整個潛艇的探測作與戰系統的價格就會超過同等技術能力的大型核潛艇,而又因噸位與動力的限制,水下航程會短的多,武器攜帶的件數也少的多,所以又貴,威力又小,因此很少有國家去要求常規潛艇可以執行全面攻防能力,這是經濟上劃不來的事情,但也有例外的,日本和澳大利亞就熱衷擁有具備全面攻防能力的高端遠洋常規潛艇,所以澳大利亞肯花370億美元招標特製12艘4000噸級常規潛艇,估計最後幾艘的單艘造價能突破40億美元大關,而現在美國弗吉尼亞級核攻擊潛艇也就23億美元1艘,這種現象在國際上屬於罕見特例。絕大部分國家的常規潛艇實際都是只要求局部作戰性能的近海戰斗潛艇,根本不要求大洋反潛作戰能力,不需要大型聲納,不需要能使用反潛導彈,也無完善的魚雷對抗系統,也不要求具有超過300米的作戰潛深,主要針對的攻擊目標是大陸架海域水面船隻,反潛能力相當有限,但即使如此,出於對抗現代反潛能力的提升的需求,這價格也是很貴的,2000噸級的一般不低於3億美元1艘,否則近海伏擊作戰恐怕都難以勝任,這要按噸位價格計算,就這種作戰手段比較單一,相對較低端的常規潛艇,只要能跟上潮流水準,那按噸位價格都比超級航母更貴,現在按噸位價格,最貴的海軍艦艇就是潛艇,管TMD超級核潛艇還是普通要求的常規潛艇,都比超級航母貴的多,其次是超級宙斯盾戰艦,再其次才是超級航母,而超級常規潛艇甚至單艘的價格都可以比超級核潛艇更貴(看要求高低了),所以現在的潛艇只要能跟上國際潮流水準,根本就不是什麼水下殺手,而是昂貴的高價值目標,所以潛艇這玩意的作戰環境已經完全不同於一戰二戰時期了,很多作戰方式實際已經不敢運用了,這么昂貴的玩意,說白了需要全面保護,哪還敢象一戰二戰那樣去冒險。而依舊廉價的潛艇在現代的反潛系統面前根本沒有生存能力,送上戰場那和去送人頭差不多,沒有啥用途。現在的潛艇越超級越高端,在戰場上就越用途單一,真是單價超過5億美元的常規潛艇或單價超過15億美元的核潛艇,恐怕海上作戰任務就只是做為反潛體系中的一環而已,就是把對方的潛艇當做主要目標,也就是反潛用途,根本不能再去執行敵水域水面破交任務,那太冒險了損失不起,一旦有損失就肯定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