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公司統治方式有哪些

印度公司統治方式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01 16:46:52

① 英國對於印度殖民地是怎樣進行統治的

發展單一產業,鼓勵種姓

② 荷蘭西印度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法國東印度公司的歷史是怎樣的

在回答問題之前,首先弄清楚東印度和西印度的含義。新航路開辟之後,當時從事航海和殖民貿易的歐洲人把現在的印度、東南亞等地稱為東印度,把美洲、加勒比海地區稱為西印度。所謂的西印度公司和東印度公司,其也主要在相應的地區展開活動。

4

參考文獻:


1.(美)薩克雷:《世界大歷史(1571-1689)》,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

2.上海網路全書出版社編:《辭海(經濟分冊)》, 上海:上海網路全書出版社,1980年

③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政府印度的過程中用了哪些手段

在英法爭奪殖民地和海上霸權的「七年戰爭」中,英國佔領了印度大片領土,發動了一系列侵略印度的戰爭,對印度人民反抗殖民者的起義和斗爭進行了血腥的鎮壓,終於在1849年佔領了整個印度。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征服印度的過程中,榨取了印度人民的血汗,掠奪了印度數不盡的財富和資源。從1765年起,公司直接掌握孟加拉的財政稅收大權。在掠奪的同時,他們商人的本性同樣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們以不等價交換的方式強迫印度人民把紡織品、香料等商品賣給公司,公司轉運到歐美從中漁利。東印度公司還強迫印度農民大規模種植罌粟,製成毒品鴉片煙,大量地向中國傾銷,引起清朝白銀外流。東印度公司的鴉片貿易不僅剝削和毒害了中國人民,也損害印度和其他亞洲各國人民,「東亞病夫」的出現就是東印度公司的罪惡造成的。據估計,自1757年至1815年的58年間,東印度公司攫取的財富達10億英鎊以上。這些驚人的財富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轉化為資本,加速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 東印度公司以前是不是從印度掠奪了很多財富


而英國人在印度吃干榨盡的同時,英國也在進行著工業革命。工業革命能成功,技術上只是其中一個要素,而最關鍵的是資本,資本從何而來?從印度掠奪來的財富佔到了很大一部分。而且印度人口眾多,又為英國人的工業品提供了巨大的銷售市場。

如此下來,英國人的工業革命最終完成,從此確立了其世界老大的地位。而1840年之後,船堅炮利的英國人又敲開了中國的大門,想把中國變為第二印度。雖然中國沒有成為第二印度,但是也被英國這個吸血鬼一直吸了一百多年的精血。

當時人稱中國為東亞病夫,印度為南亞奴隸,而靠著壓榨這兩個國家起來的列強們卻衣著光鮮的品頭論足,真是十足的無恥與諷刺。

⑤ 英國在印度統治的方式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1]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1]

⑥ 印度在近代是如何逐漸被殖民的

最早從海上到印度的是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他在1498年進行探險,帶著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馬拉巴爾海岸的港口卡利庫特。達·伽馬是一個探險家、航海家,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在於發現開通了從歐洲到亞洲的海上航線。他又是一個驕橫跋扈,狂暴兇殘的人,習慣用武力解決問題。他最早到達印度,但印度最後並不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一方面與葡萄牙的國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達·伽馬和在印度的葡萄牙人狂暴兇殘有關。最後,達·伽馬就死在了印度的卡利庫特。


第一次看到從海上來的外國人,著實把印度人嚇了一跳。印度小國林立,根本對海上經濟沒有概念。當時的馬拉巴爾這個地方的國王熱情友好地接待了達·伽馬,允許他以後來經商。達·伽馬從印度運回了大批絲綢、香料、象牙和寶石等,賺翻了。1502年,達·伽馬再次來到印度,這一次就不是文質彬彬地做生意了,而是發揮海盜的本能,在海上搶商船、在陸地搶地盤。他們要把別的力量趕出印度,尤其是阿拉伯人。


葡萄牙人在印度搶了許多地盤,到16世紀中葉還控制了錫蘭島,就是今天的斯里蘭卡。於是,他們在此任命了總督,更加瘋狂地排擠外來力量,還大肆迫害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他們到處拆毀印度教寺廟,他們把污物和豬肉堵上阿拉伯人的嘴,把印度婆羅門的耳朵割掉,縫上狗耳朵,對於反抗者,他們或者砍去四肢,或者直接剁碎。

荷蘭人、法國人、英國人都來分一杯羹

荷蘭人其實也是很早就在印度做生意,他們真的就是在老老實實地做生意,因為國力不強嗎,沒法像葡萄牙這么高調。17世紀初,荷蘭的尼德蘭革命成功,荷蘭的工商業和航運業飛速發展,荷蘭也成了享譽世界的「海上馬車夫」,國力也超過了葡萄牙。1602年,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成立,雄心勃勃地要壟斷東方貿易。這個東印度公司實際就是國家的一個搶劫集團,他們被授權宣戰、簽約、佔領土地、修築要塞等。殘暴地葡萄牙人在印度名聲太臭了,荷蘭人很輕松就從他們手裡搶到許多地盤,葡萄牙逐漸被趕出了印度。

法國人、英國人也來了,他們的實力可比葡萄牙和荷蘭強。1664年,法國政府一下子在印度成立了「西印度公司」和「東印度公司」兩個公司,這架勢就是要一口吞下印度;英國人當然不會落後,1600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授予英國在印度的東印度公司特許狀,給予他們在東方的貿易壟斷權,還有「修築要塞、建立軍隊、對非基督教民族宣戰、媾和以及統治所征服的殖民地等政治和軍事特權」等等一堆權力。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的范圍可不止在東方,他們在印度東海岸、西海岸和孟加拉、比哈爾建立許多的商館。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歐洲列強所謂的公司、所謂的生意,背後都是國家行為。他們嘴裡的貿易就是在搶劫。這些歐洲國家內部也矛盾不斷,為了獨霸生意,也爭斗不休。荷蘭就是被英國打出印度的。能統治印度貿易的到是把世紀中期,只有英法兩國了。為了利益最大化,英國人毫不客氣地驅逐法國。1758年,他們通過三次卡爾那提克戰爭打敗法國,徹底把法國排除出印度,留下的人只能老老實實做生意,想控制印度,哪怕一個小港口都辦不到。


一家獨大的英國公司開始征服印度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在印度一家獨大,這時的印度是莫卧兒王朝後期,基本就是個空殼子,國內都是些地方王公貴族的小國,他們每一個小國都不是東印度公司的對手。就這樣,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南征北戰、東打西伐,控制了印度大部分地區。注意,這時是「東印度公司」管理印度,嚴格來講,不是英國的國家行為。


東印度公司牛得不得了,他給那些小國訂規矩,比如他們不準莫卧兒王朝最後的皇帝稱「皇帝」,不準小國的國王稱「國王」;他們改了小王國接班規定,比如有些印度小國王沒有子女,可以用親近家族的子女繼位,但「東印度公司」不準。東印度公司在小國內部拉一派達一派,扶植傀儡進行統治。這時的印度要多慘有多慘,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統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英屬印度」,由東印度公司直接管理;另一部分為「印度土邦」,他們數量眾多,由公司間接統治。總之,一切都由英國人說了算,英國人在印度是沒有法律能管的。1774年10月,東印度公司給印度任命了一個「全印總督」瓦倫·哈斯丁斯,從此,「印度土邦」也由英國人直接統治。


1784年,英國首相庇特提出一個關於印度的法案,這個法案的內容是:

(一)、英國在印度的領土由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政府共同管理;

(二)英國政府成立管理局,批准、審閱一切關於印度的文件;

(三)管理局對印度的管理高於東印度公司董事會;

(四)國王有權召回董事會任命的總督。

這個法案有意思的說出了「英國在印度的領土」,司馬昭之心。從此,印度真的就是英國政府在管理了。

⑦ 英國是怎樣對印度實施統治的

英國用強有力的暴力方式征服印度後,對印度封建土邦實行了兼並政策。兼並土邦除了使用武力外,還提出所謂「權力喪失論」,即不承認沒有男嗣的王公的立嗣權,王公死後其政治經濟特權被剝奪,其領地被兼並。同時,英國殖民者還以清查免稅土地持有者的合法資格為由,剝奪了新並土邦內的封建領主領地和各種免稅土地。這就引起印度封建勢力上下層的普遍不安,激起他們的不滿,其中有些人,特別是那些被兼並的土邦王公和失去土地的地主,參加並領導了後來的反英大起義。

英國殖民者在征服和統治印度的過程中,徵募了一支印度僱傭軍,即所謂的士兵「西帕依」。英國殖民者利用24萬印度士兵統治著兩億印度人民,同時利用4萬英籍軍官控制著這些印籍士兵。印籍士兵大多來自傾家盪產的農民和手工業者,他們為生計所迫,不得不到軍隊中賣命。在英印軍隊中,存在著嚴重的種族歧視和民族壓迫。英國人在軍隊里以主子的身份對待印籍士兵,高級軍官都由他們充任,印度人最高只能升到上尉。英國軍官任意苛扣他們的軍餉,不尊重他們的民族風俗,下令印度士兵剃掉胡須,除掉種姓印記,嚴重傷害了印藉士兵的自尊心。在英國殖民者全面佔領印度後,印籍士兵和英國殖民者的矛盾加劇了,他們原先享有的一些特權,如減免家中的捐稅,戰時多得一半薪金等,都被取消了。殖民統治當局違反僱傭條例,把印籍士兵派到印度境外渡海作戰,給他們增加了負傷和陣亡的機會,引起印籍士兵的極大反感和強烈不滿。此外,印籍士兵的宗教感情也受到嚴重傷害。殖民當局發給印籍士兵的子彈是用塗著豬油、牛脂的厚紙包裝的,在使用子彈時,必須用牙咬破子彈的厚紙皮。由於伊斯蘭教禁食豬肉,而印度教則禁食牛肉,新子彈的使用在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徒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和憤慨。因此,這些不滿英國人欺凌和歧視,有組織、有武裝的印度士兵,便成為民族大起義的先鋒和發難者。

1857年5月11日,德里終於爆發了反英大起義。起義者殺死都城內大部分殖民官吏,燒毀東印度公司辦事機關。倖免一死的英國人都逃出了德里,許多英國人把自己的臉孔塗黑,穿上印度服裝。不少人死於天氣炎熱和途中的艱苦,許多被附近村民所殺。起義者控制了德里市區,在紅堡上升起了莫卧爾王朝的綠旗,將「權力超不出宮牆范圍」、「像家兔一樣聽其自然地繁殖著」的82歲的莫卧爾王朝的末代皇帝推上了王位,宣布恢復莫卧爾帝國,號召全體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團結在皇帝的旗幟下,進行反英聖戰,同時設立軍政管理委員會,發布各項法令。

席捲印度中北部的民族大起義,動搖了英國的殖民統治。殖民當局不甘失敗,開始調兵遣將,鎮壓起義。

英軍圍攻的矛頭首先對准起義軍首都德里。英軍是從德里西北部的旁遮普進攻德里的。英印總督坎寧命令當時在西姆拉的英軍總司令恩遜,從旁遮普調集軍隊前去重新征服德里。

9月14日,英軍在作好充分准備之後,分兵五路,向德里發動總攻。

在猛烈的炮火轟擊下,有兩路英軍從城牆缺口沖進城內,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經過6天6夜的反復爭奪,英軍死亡5000多人,4名司令官中有2名被擊斃,2人負傷。19日深夜,起義軍在給攻城英軍造成重大傷亡後,在巴克特汗率領下,撤出德里。德里陷落後,英軍縱兵3天,燒殺搶掠,屍體枕藉,血流成河,慘不忍睹。

經過這場浩劫,德里變成了一座死城。皇帝沒有接受起義軍的隨軍突圍勸告,被英軍俘獲,三位王子王孫當即被砍下腦袋。英軍上尉翰德遜殺死王孫後,立刻捧了一掬熱騰騰的鮮血喝了下去,喝完後喪心病狂的說:「如果我不喝他們的血,那我就會發瘋。」隨後,他將王孫的頭顱送給皇帝,說:「這是公司送給你的賀禮,久違了。」皇帝看見自己年輕的兒子和孫子的頭顱,令人驚異地剋制住自己,把頭轉過去說道:「感謝真主!帖木兒的子孫沒有玷辱自己的先祖!」許多王孫被關押在獄中服苦役,一旦不能完工,便遭鞭撻,不到幾天便被打死。皇帝的一位兒子,有一天,蓬頭垢面,騎著馬出現在德里附近的森林裡,翰德遜到處追捕他,這位王子從此不知去向,杳無音信。許多王孫、公主離開德里,成為到處流浪的乞兒。一位公主為了活命,下嫁給一個伊斯蘭教的廚工,另一位公主在基督教女校當了女傭工。皇帝、皇後和太子被押往緬甸囚禁,後來死於仰光獄中。

莫卧爾帝國至此在英殖民統治的鐵蹄下宣告滅亡,淵遠流長的古印度文明也至此劃上了休止符。

⑧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壟斷基礎

在18世紀,中國對鴉片的需求十分之高,而在1773年,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鴉片貿易的獨占權。但由於東印度公司的船隻被禁止運送鴉片到中國,所以在孟加拉生產的鴉片要先在加爾各答出售,再在那裡運到中國。
盡管中國政府一直禁止鴉片入口,又在1799年重申禁煙,但公司仍從孟加拉透過貿易商和仲介走私鴉片到中國廣州等地,平均每年更高達900噸。鴉片源源不絕的輸入中國,使中英貿易形成了龐大的逆差,盡管中國輸出茶葉和絲綢,仍未能阻止白銀大量流出的問題。在1838年,當時鴉片輸入中國的數量高達1400噸,中國不得不對走私者處以死刑,並派出欽差大臣林則徐監督禁煙。禁煙與日後的銷煙引發了1840年鴉片戰爭,最終使中國割讓香港予英國。 通過這個法令英國國會對公司的管理和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它明確地建立了國會對公司的主權和最終控制權力。此法令承認公司的政治職責並明確規定「公司為皇室代行皇室之主權,而不是為公司自己獲得主權」。
雖然東印度公司在國會里的說客和公司股東的強烈反對,這個法令還是通過了。它引入了實質性的政府控制,將公司統治的地區形式上納入皇室管理下,但皇室將其主權以四萬英鎊的租金租給公司兩年。在這個條件下孟加拉總督華倫·黑斯廷斯升級為高級總督,對整個英屬印度擁有管理權。它規定雖然黑斯廷斯是公司理事會任命的,但今後這個職務要由皇室指令的四人委員會來任命。黑斯廷斯被授命宣戰和簽署和平條約的權利。英國司法人員被派往印度施行英國法律。總督和四人委員會擁有所有立法權。由此黑斯廷斯實際上成為英國的第一位印度總督。公司允許繼續維持其實際上的貿易壟斷地位,代價是上述的兩年的交款和每年向英國出口至少若干貨物的義務。管理機構的費用也由公司支付。這些一開始公司希望獲得的條件後來成為一個非常大的每年的經濟負擔。公司的經濟狀況繼續不斷下降。 1784年東印度公司法案(皮特法案)
這個法案有兩個重要內容:
·公司與英國政府之間的關系:法案明確區分公司的政治任務與它的商業活動。法案明確規定公司的政治活動服從英國政府命令。為了達到這個任務,法案就印度事務建立了一個管理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包括財政大臣、一名國務大臣和四名由國皇任命的樞密院顧問官。法案規定該國務大臣為委員會主席。
·英屬印度的內部管理:這個法案為英國在印度的中央官僚管理機構奠定了基礎,這個官僚機構將在20世紀初在喬治·納撒尼爾·寇松,第一代寇松男爵總督任內達到其頂峰。
這個法案的頒布是因為當時人們認識到政府控制與公司權力之間的關系不明確,有解釋的餘地。政府也感到它有義務回復被佔領地區的當地人應該獲得更好的待遇的人道呼籲。公司過去的股東埃德蒙·伯克在1783年就認識到這些情況應該被處理而提議了一條《1783年規管法案》,但伯克的法案被公司的說客反對掉了,他們指責伯克法案中指令委員會的建議有利於伯克自己的親信。 這個法案擴大了總督的權力,它規定在特殊情況下總督可以不顧委員會多數意見而自己負責做出決定,同時它還規定總督和軍隊司令可以由同一個人擔任。
這個法令確定了皇室與公司之間的界線。從此公司成為皇室的一個規則服從機構,它自己有比較大的自由和責任,以獲得穩定的擴張和鞏固。公司與皇室達成了互相信任後它繼續通過威脅和引誘來擴大其地盤。到19世紀中它的統治地包括印度大多數地區、緬甸、新加坡和香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受它的統治。 東印度公司的侵略政策使得它幾乎控制了整個印度,印度的王公都成為公司的附屬。但戰爭的費用使得公司的經濟瀕臨崩潰。公司不得不向國會乞求幫助。1813年的法令是在這個情況下頒布的,其中包括:
·確認公司佔領的印度地盤的主權屬英國君主。
·公司特許狀被延長20年,但是 除茶葉貿易與與中國的貿易外,公司對印度貿易的壟斷被剝奪。公司必須將其貿易與地區帳務區分開來。
·印度對傳教士開放。 這個法案的是英國的工業革命和隨之產生的對市場的追逐,以及放任政策政策的所促成。
法案內容:
·剝奪公司的商業職能
·將公司的政治和管理權威再次延長20年
·管理委員會獲得全部控制公司的權力和權威,管理委員會主席形同「印度事務的部長」
·加強中央集權制,給予總督管理和控制所有民間和軍事事務的權力和權威
·建立了一個立法機構
·任何公司內關於印度事務的職務在授職時任何人不因其宗教、出生地、來源或膚色而受歧視。
此時英國繼續不斷擴大其勢力范圍。1845年它買下了丹麥殖民地特蘭奎巴。東印度公司將其影響擴張到中國、菲律賓和爪哇島。通過向中國販賣在印度收割的鴉片它解決了與中國茶葉貿易的逆差問題。中國試圖禁止販賣鴉片的努力導致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行政管理成為英國公務員制度的原型。1813年公司的壟斷地位被打破後公司漸漸脫離了貿易業務。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後公司將它的管理事務也交付給了英國政府,印度成為英國的一個直轄殖民地。1860年代中,公司在印度的所有財產交付政府。公司僅幫助政府從事茶葉貿易(尤其是與聖赫勒拿島)。《東印度公司股息救贖法案》生效後公司於1874年1月1日解散。《泰晤士報》評論說:
「在人類歷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個公司從未肩負過,和在今後的歷史中可能也不會肩負的任務。」
在1987年,有咖啡商人成立了一間名為「東印度公司」的有限公司,並於1990年申請以原東印度公司的紋章作為自己的商標。但專利局則指「使用這個紋章的公司不能稱呼自己為『東印度公司』」,但到了1996年,該公司更為自己成立了網站。該公司現時仍以「東印度公司」的名義售賣聖赫勒拿島的咖啡,並有出版一本介紹東印度公司歷史的書。但是要注意的是,盡管該公司聲稱成立於1600年,但它與原公司在法律上完全沒有關系。 東印度公司曾出現在2006年電影《加勒比海盜2》中,但故事卻設定發生在地球另一邊的西印度。

⑨ 英國用九百人就成功殖民印度數百年,英國是如何做到的

這個「九百人就成功殖民印度數百年」的說法,實在是有點誇張,實際上問的應該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政策,是如何少數統治多數的。

此後英國對殖民政策進行了調整。先是取消了東印度公司,其次由英國政府接管政權,「取消議會監督局和公司董事會的設置,代之以內閣中的印度事務大臣,並且還設置一個十五人組成的印度事務委員會加以輔佐」,在文化宗教政策上也更加的溫和,但是廢除了種姓制度,承認居民的財產繼承權等等。

簡單來講,實際上就是扶植印度本土的代理人,以印度人來治理印度,並且引進先進的文化制度以及科技,在這個基礎上,印度也進一步現代化。總而言之,印度對英國的社會文化影響也就限於農業社會層面。在工業社會上,印度確實在成就上比不過英國,所以並沒有這方面的文化輸出。

閱讀全文

與印度公司統治方式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mgm電機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80
越南為什麼快速撤軍 瀏覽:612
從丹麥運生蚝到中國用什麼方式 瀏覽:419
去越南河內玩大概多少錢 瀏覽:460
義大利人為什麼喜歡吃葡萄 瀏覽:994
伊朗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瀏覽:60
伊朗為什麼怕步伊拉克後塵 瀏覽:199
伊朗什麼時候成為發達國家 瀏覽:93
印度雷達哪裡買 瀏覽:33
印度電影有哪些是國語 瀏覽:850
越南重卡有哪些 瀏覽:833
東風5和印度烈火哪個先進 瀏覽:859
薩達姆和伊朗打了多少年 瀏覽:192
酸甜義大利面怎麼和面 瀏覽:921
中國人去越南如何交流 瀏覽:798
和平精英國際服白卡在哪裡使用 瀏覽:708
伊朗為什麼拒絕進口殲10 瀏覽:581
越南花卉市場都有哪些 瀏覽:360
印尼電信卡wf怎麼連接 瀏覽:392
現在去伊朗溫度是多少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