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農村農民工怎麼樣

印度農村農民工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02 03:26:23

A. 印度農村經濟體為何發展緩慢

竺道 zdreview.com

We Bridge China and India

探索創新共贏

任何熱衷於促進農村企業發展的外部干預者,都必須建立可靠的激勵機制,鼓勵農民能夠積極主動地適應生產方式,從而成為可靠的生產者。這需要面對很多問題,例如企業的生產行為是否能讓農村勞動力適應,農村勞動力的薪金待遇如何調整等等。

印度的農村企業家需要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來發展他們的企業。

我們知道,印度的農村個人和家庭的大多數創收活動都面臨著非常巨大的風險和挑戰。而所謂的冒險精神,被認為是創業精神的核心,幾乎是這些農村勞動力的第二天性。但我們在現實中卻發現,很少能夠看到以農村家庭起步的企業規模能夠迅速擴大,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可能在於企業家的立場或心態。對於農村家庭來說,他們創辦的任何企業都是其總體生活模式的一部分。因此,無論他們為企業做什麼,他們都以符合他們生活方式的方式行事,包括他們是否需要賺取額外收入。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是生活方式的企業家。

另一方面,一個正規的追求利潤的企業應該把賺取利潤放在第一的位置,積極地瞄準、尋求和努力促進業務增長。但很多的印度農村家庭把創辦企業視為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增長和利潤最大化的工具,這就背離了創辦企業的初衷,同時也不利於擴大農村人口的就業和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這樣的導向讓整個印度農村企業、企業家和從事相關工作的農村勞動力陷入了一個難以破解的困境。

生活方式的阻礙

嚴格來說,企業的規模、增長水平和收入水平都是企業家自己的選擇,但我們會看到這些選擇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孟買南部有一家著名的餐廳,它的營業時間僅在午餐時間的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之間,而且僅在工作日提供服務。無論你什麼時候去,餐廳裡面都是滿座。如果這家餐廳要提供晚餐服務的話,一定也不缺客人,但它不提供晚餐服務。目前,很多的農村家庭企業都是這樣的,而這種生活方式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思維模式的不同

農戶已有的固定工作、學習思維模式也限定了他們在經營企業時候的思維。舉例來說,一個農民知道並按順序為他的作物進行耕種――准備土地,播種和種植種子,可能使用基本劑量的肥料,清除雜草,提供灌溉,噴灑植物保護化學品,收獲,脫粒,包裝和銷售,以及儲存以供自己消費。農戶已經習慣了按這個順序行事,並以這種方式思考。

另一方面,即使是像利用檳榔皮來製作餐具的簡單企業,也牽扯到要順序完成許多工作步驟――收集掉落的皮,從別人那裡采購,堆疊起來,按照既定的設計生產餐具,包裝起來,進行銷售,回款等等。

因此,想要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利潤率對於農村企業家來講,在思維模式上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另一個例子是一位企業家,他從阿薩姆邦的部落家庭中采購織物。編織是這一地區的一項家庭活動,傳統上有漂亮設計的織物是用絲綢和其他材料編織的。企業家為他們采購紗線,並期望織造的織物能夠用於製造具有傳統圖案但具有現代形式的服裝。

固定工作時間很難

麻煩的是讓他們遵守時間表。在當地雨水充沛的季節,很多農村編織者寧願去釣魚也不願編織,無視企業為他們設定的最後期限,忘記了他們自己的承諾。這讓農村企業非常的頭疼不已。

在Puja或Bihu等節日前後,這種編織的工作需求達到了高峰,但織工卻忙於享受節日本身,企業沒有產品可以提供,所以這讓很多類似的印度農村企業難以成長起來。

但如果農村企業家順勢而為,此種情況就可得到一定的改善。

比如一位來自Manipur的企業家,從事著用庫納草製成精美工藝品的生意。他說,當他能夠向農村生產加工者保證其在家裡或附近工作,並定時收購一定數量的產品時,很多農戶的積極性就被調動了起來,企業的產品出產量也就逐漸得到了保證。

工資增長的困境

有數據顯示,農村工資增長趨勢再次下降。2017年10月,農村男性工人平均工資同比增長從上個月的6%降至4.93%。以實值計算,2017年10月,農村男性平均工資同比增長降至1.57%。對農村婦女來說,10月份的實際工資增長與一年前相比更加微不足道,僅為0.01%。農村男女工人的工資增長一直處於下降的趨勢。這對農戶工作的積極性調動將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間,印度農村男性的平均實際工資增長很高。2013年11月的增長峰值一度達到了27.39%。如此高的實際工資增長率顯然是不可持續的,它推高了通貨膨脹,但它也確實幫助到了非常貧困的人口。

隨後的時期,即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印度農村男性的工資出現負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前一時期非常高速增長的調整,也是2014年和2015年兩次印度乾旱的結果。這兩次乾旱減少了對農民工的需求。

而農村婦女的工資低於男性工人,她們是人們口中更脆弱的群體。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間,婦女與男性一樣,實際平均農村工資增長非常高。有趣的是,在此期間,非農業農村職業的實際工資增長更高。

此後,農村婦女的工資增長下降,原因無疑與男性工資下降的原因相同。但這種模式不同於男性的工資模式,可能取決於女性勞動力的供應。有趣的是,自2016年10月以來,從事非農業職業的農村婦女的平均實際工資每月都在萎縮。職業之間的工資增長也有很大差異,女性手工業工人的工資增長遠遠高於女性建築工人或清潔工。

無論是農村的男性還是婦女的工資增長都遇到了困境,他們的工作熱情也逐漸開始下降,這就致使農村企業在擴大規模的發展道路上遇到了不大不小的挑戰。越是沒有高工資給農民工,農民工的工作熱情就越低,越低的工作熱情讓各類產品和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大打折扣,這樣一來便陷入了惡性循環。

如何突破

任何行業的創業行為都是有風險的,而農村企業的承受能力就更加的弱一些。他們需要在與工人的協同中協調好生活模式、思維模式、工資收入模式等多方面的事情,才能更好的利用農村的勞動力為生產經營增添動力。

一旦農村企業家逐漸在工作中改進了這些方面出現的問題,勞動生產率就會大幅提升,到那時才能談得上企業競爭力的問題。

一旦農村企業有了競爭力,它們發展起來了,印度的廣大農村人口的生活的條件和福利才能得到改善。而這一事業的發展不僅僅有其經濟價值,它對整個印度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快速發展做出的貢獻都將是不可估量的!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於YourStory、Livemint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刊登的所有原創內容,未經竺道合法授權,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竺道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版權聯系:

B. 說說印度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有哪些,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什麼

光熱(位於熱帶,光熱充足)、水(降水適宜較好,多就澇災少就旱災)、土(土地肥沃,廣闊的沖積平原,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人口過於眾多造成人均耕地少,農民收入微薄,農民工大量湧入高收入的城市,城市人口擁擠,導致建築擴張,佔用大量耕地,反不利於農業發展。印度這方面和中國一樣的。再說了,現代農業對農業科技,機械化水平,勞動力素質要求比對勞動力多寡的要求大,如日本的水稻種植業就是機械化生產,美國的農村人口稀少,但它的機械化大規模農場生產在包括水稻在內的各種作物產量都是驚人的,勞動力多寡因素比地形影響小很多,人口眾多並不代表農業生產力就豐富,可耕地面積廣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自然:1:屬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熱量充足,適於農作物的生長
2:恆河平原面積廣,德干高原起伏和緩,耕地面積廣,糧食產量大
3:耕地地區有河流流過,有灌溉的水源
4:土壤肥沃,農作物產量提高
人文:1:勞動力豐富且廉價
2:農業發展歷史悠久
3:交通便利
4:市場廣闊
有利: 1:屬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熱量充足,適於農作物的生長
2:恆河平原面積廣,德干高原起伏和緩,耕地面積廣,糧食產量大
3:耕地地區有河流流過,有灌溉的水源
4:土壤肥沃,農作物產量提高
不利:人口過於眾多造成人均耕地少,農民收入微薄,農民工大量湧入高收入的城市,城市人口擁擠,導致建築擴張,佔用大量耕地,反不利於農業發展。
自然:1:屬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熱量充足,適於農作物的生長
2:恆河平原面積廣,德干高原起伏和緩,耕地面積廣,糧食產量大
3:耕地地區有河流流過,有灌溉的水源
4:土壤肥沃,農作物產量提高
人文:1:勞動力豐富且廉價
2:農業發展歷史悠久
3:交通便利
4:市場廣闊
人口過於眾多造成人均耕地少,農民收入微薄,農民工大量湧入高收入的城市,城市人口擁擠,導致建築擴張,佔用大量耕地,反不利於農業發展。印度這方面和中國一樣的。再說了,現代農業對農業科技,機械化水平,勞動力素質要求比對勞動力多寡的要求大,如日本的水稻種植業就是機械化生產,美國的農村人口稀少,但它的機械化大規模農場生產在包括水稻在內的各種作物產量都是驚人的,勞動力多寡因素比地形影響小很多,人口眾多並不代表農業生產力就豐富,可耕地面積廣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C. 印度生產率低成制約因素 廉價農民工能助崛起嗎

「終極資源是人,特別是有技能、有活力、滿懷希望的自由年輕人」,印度《政治家報》4日援引了美國知名經濟學家朱利安·西蒙的話。這篇題為「人口紅利」的文章稱,印度的一大競爭優勢是人口,但如果印度想追隨中國的腳步,就需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指在各種生產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條件下,所達到的額外生產效率——編者注)。「中國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一個重要部分,產生於流動勞工從農業這樣的低生產率部門轉移到製造業這樣的高生產率領域。在印度,農業部門的生產率非常低,但其佔用的勞動力份額是亞洲國家中最高的。」
《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受教育程度低、動手能力差、效率低下是印度年輕勞工的一個突出特徵。泰米爾納德邦一家中資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大吐苦水道,印度勞力倒是挺便宜,可是生產率跟中國工人沒法比,折算下來也沒便宜多少。多家企業還反映說,他們的員工經常遲到、曠工,很難管理。
「西方看好印度經濟的報道炒作非常多,原因是印度人口2030年要超過中國,現在35歲以下人口就有8個億,他們認為現在的印度有點像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南亞中亞研究所所長王德華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聯合國人口展望》(2015)顯示,2015年中國人口的中位數是37歲,印度為26.6歲。
龐大的農民工群體是印度人口紅利的一個縮影,而教育是印度能否為經濟發展提供合格人力資源的關鍵。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似乎不容樂觀,印度多年來形成的重精英、輕基礎的教育模式並沒有大的改變。馬度說,針對印度農民工的教育和技能培訓已經有所增加,但顯然不夠。「今後會陸續出台相關解決辦法,但我認為還會花些時間。至於是否會花掉很長時間,則取決於印度政府。」
其實,印度大力發展製造業,農民工的教育和素質絕不是最大制約因素。在全球化大生產的時代,「印度製造」的前景也不單純取決於成千上萬的廉價「農民工」,而取決於印度製造業在全球與各國的分工與競爭。在這方面,印度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印度,原材料成本普遍較高。很多原材料工業要麼控制在寡頭手裡,要麼被徵收高額的進口關稅,導致中小製造業沒有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印度的營商環境更是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16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盡管比去年上升12個名次,印度在參評的189個經濟體中仍排在130位,比不上巴勒斯坦、柬埔寨和伊朗。除眾所周知的政府繁文縟節和腐敗問題外,征地、死板的勞工法和糟糕的基礎設施被稱為三大絆腳石。更令投資者憂心的是,印度政府還有對掙錢企業秋後算賬的「愛好」:比如印度政府曾在改了法律後,對眾多國際大企業進行回溯征稅。
或許,相對於趕超中國、實現「印度製造」的遠景,解決「當下」難題的手段和魄力才是印度真正缺乏的。

D. 印度的農民工人能發展成大資本家嗎

印度這個國家我們中國人比較難理解,希望你問問題要說的詳細些,因為的政治形式與我們不同,他融合了西方自由民族的理念,所以建議你不要異想天開了,好好的去工作學習,你可以做一個企業家,去印度辦理工場,賺錢,印度的勞動力人口相當的便宜,中國很貴,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E. 印度不可能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對於印度農民,《環球時報》記者通過采訪有了直觀的認識。他叫多姆,太陽已經把土地曬得發燙了,他才頂著籮筐出現在田間,之後開始拔間種在小麥壟里的油菜。由於降雨多少對收成影響很大,因此當地農民在播種小麥時總是小心翼翼地撒上一些油菜籽,這樣即使收不了小麥也還可以收獲別的。為了養活一大家人,多姆從同村的地主那裡租了5英畝耕地。多姆的妻子幹完家裡的活,帶著午飯和16歲的女兒也來幫忙。汗水浸透了她們的紗麗。女兒很早就輟學幫助父母幹活了。當地女人比男人更能吃苦耐勞,但是收入卻比男人少。如果是為地主家幹活,男人一天可以掙25盧比,女人只能掙12盧比,工錢相當於印度大城市私家車交納的一次停車費。拔完油菜後,多姆一家人開始割小麥。一把鐮刀三個人輪流用,所以一個人幹活時,總有另外兩個人站著,給人一種閑散的感覺。多姆出生在一個低種姓家庭,他認為這種等級制度不合理,但是又認為這種等級制度如自己的膚色一樣難以改變。這種意識使他缺少奮斗的動力。他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在濕婆神面前祈禱,在自我否定中生活著。他的所有努力並不是為了這個現實世界,而在於來世。多姆和妻女在田間忙碌的時候,地主趕了過來,目的是先估算一下產量,以免在分糧食時吃虧。過了一段時間,妻子和女兒先回家做飯去了,兩個人的頭上各頂著一大捆草,多姆則眯起眼睛看著遠方。

多姆也許意識不到,他們這個群體直接決定著印度的未來。印度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印度農村人口在總人口11.12億中依然佔到72%,農村人口達到8億。而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字顯示,中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56%,也就是說截至2006年底,中國大陸的農村人口為7.37億。對此,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村宏觀經濟室副主任李國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是按照人口實際居住地的標准來統計的。如果生活在農村6個月以上就算農村人口,生活在城鎮6個月以上就算城鎮人口,因此很多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就算在城鎮人口中。我國從1998年開始實行按人口實際居住地劃分城鎮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標准,這也是世界上比較通用的標准。如果按照原來的農村戶口標准,我國的農村人口則有9億。

對此,尼赫魯大學農村問題專家古普塔教授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印度農村經濟的失敗以及城市經濟的繁榮造就了大量的農村窮人擁入大城市。但沒有任何知識和技術的農民工很快便淪為城市貧民窟的居民,而不是過上體面生活的市民。」他認為,中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不能光看農村人口減少,也不能只看農民變成市民,更重要的是要看進了城的農民是否切實過上和市民同等質量的生活,享受同等地位的福利。中國的『三農』問題突出需要解決的不是轉化農村人口的問題,而是城鄉差距的問題,是要解決逾億進城農民工的國民待遇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城市化步伐加快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顯然,印度還遠遠沒有走到這一步,區區400萬進城農民工與中國一億幾千萬進城農民工根本無法同日而語,但必須指出的是,印度作為一個與中國極其相似的人口大國,遲早要走這一步」。德里大學農村發展問題專家阿南德對本報記者說,中國農村人口少於印度,歸功於中國農業政策的成功。從上世紀開始,中國不斷進行的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而印度一直沒有完成土地改革的任務,土地集中在少數大地主手中,印度農村2.4%的大地主佔有耕地的22.8%,占農村人口74.5%的農民是少地、無地者。這是造成印度廣大農民生活無法提高的根本原因,因為農民不是土地的主人,不能支配土地資源」。印度的耕地面積是中國的1.35倍,人均耕地面積是中國的兩倍,但印度農民的生活水平比中國農民低很大一截。

相比之下,中國仍任重道遠

拿中印農村人口進行比較,並不是要說明中印之間發生了什麼變化,而是要說明中印這兩個發展中大國與發達國家存在著怎樣的差距。

在亞洲,日本和韓國基本上解決了農村問題。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農業問題專家山下先生說,中國農民收入低是阻礙中國全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年日本之所以取得了非同尋常的經濟躍進,主要是因為農民收入增加,購買力大大增強,農村對汽車的購買量也大大超過了城市,農民對三種「神器」即冰箱、電視、洗衣機的大量需求大大促進了日本的經濟發展。而中國的農民數量雖然佔全國總人口的一半多,但是購買力還不到四成。所以中國要想繼續維持高速的經濟增長,如何縮小城鄉差別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朝日新聞》10月19日從另一個角度報道稱,由於中國農村富裕階層的人數增加,導致市場需要大量建築材料。為此,中國的金屬需求量將維持10年以上。而韓國的《朝鮮日報》則在同一天報道說,由於中國農村人手不足,導致人工費急劇上升,結果中國產黃豆價格高漲,韓國食用油銷售價格平均提高了7.9%,這也是導致世界通貨膨脹的一個潛在原因。

在歐洲,「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英國,如今,英國的農業大幅萎縮,但政府卻越來越重視。對於農業大國中國,英國人有自己的看法。10月22日的英國《金融時報》一篇題為《中國奇跡的根源》的文章說,中國經濟奇跡的根源在於其廣闊的農村的經濟成就,中國貧困人口減少最快的時期是上世紀80年代的前5年,90年代農村發展的停滯則迫使大量農民到城市裡尋找工作。英國《衛報》和《經濟學家》等媒體稱,與英國農村的經濟現狀相比,中國農村的社會化網路建設還顯得薄弱。公共醫療和教育設施的稀缺是中國農村經濟發展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雖然中國政府在鄉村道路、電網搭建上進展很快,但是農村的社會醫療、中小學教師人才的短缺一直是導致經濟失衡、人員外流的主要原因。《金融時報》不無擔憂地說,農村打工者的孩子如果受不到良好教育,「中國可能產生新一代未受教育的人口」。其實,英國兩個世紀前就遭遇過同樣的問題。在工業化社會,曾經在農村居住的人們紛紛擁入城市尋找新的生活機會,這不僅讓農村經濟停頓,更讓農村的各項社會福利制度也陷入癱瘓。到了20世紀中期,英國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並通過政府機構搬遷到城鄉結合地帶、減免稅收等多種方式來平衡城鄉之間的差距,這才讓如今的英國人根本感覺不到城鄉差別,甚至有更多的人願意居住在鄉村。

數字背後既有成績也有問題

中國的「三農」問題之所以引起世界的關注,是因為它是中國這艘大船駛向何處的關鍵因素。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村宏觀經濟室李國祥副主任說,從1998年到現在,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每年都在以1到1.5個百分點的速度上升。目前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已達到45%-46%。國際上把城鎮化水平達到35%-50%這個階段視為加速階段。在加速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不穩定性。大多數農民工在城鎮沒有住房,沒有被納入到當地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城鎮生存很難,很多人過幾年或老了以後還會回到農村,這是中國勞動力轉移的兩棲性,也是中國的特點。而在那些土地私有化的國家,農民沒有土地,一旦轉移到城鎮以後就很難回到農村生活。

談到中國農村在世界上的地位,李國祥說,從貧困程度來看,目前世界上吃不飽飯的人口有8億多,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區,我國有2000多萬。這對於人口基數龐大的中國來說,是很不錯的成績。由於我國人口多、地域大,因此我國的農村市場無疑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村市場,吸引了不少外國公司,但我國農村人口收入水平不高,國外貴的東西買不起,所以市場需求不足,現階段外資想在中國農村市場獲得高收益還不現實,拉動農村消費也是今後的一個發展方向。在世界農產品市場上,中國可謂首屈一指。我國的大部分農產品產量如糧食、油等都佔世界的前3位,還有很多農產品產量位居世界首位。一旦我國的農產品減產或者發生變化,對世界農產品市場的影響是決定性的。

F. 印度農民工路邊睡覺被卡車碾壓!這是怎麼回事

印度農民工路邊睡覺被卡車碾壓!因為卡車失控碾壓了正在地上睡覺的印度農民工。
在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發生一起嚴重的卡車碾壓事件,事件中有13人不幸遇難,3人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其中包括一名司機和一名清潔工。在遇難的人中有一名一歲的女孩。

這樣直接暴力的方式還真有人參加,最後輕的送進醫院,重的自己的生命就沒有了。每個國家的信仰不同,所以文化就會存在差異。
記得之前看過一部印度電影,講述一名外星人在印度找神的故事。雖然故事很搞笑,但也很耐人尋味。這部電影在中國的評分也很高,主要就想問,你信的神明,真的能收到你的禱告嗎?
這次印度農民工被碾壓事件,當地的警方表示已經提交控訴,現在正在進一步的調查中。

G. 德里封城大量民工封城前連夜離開,對此你怎麼看

最近一段時間,德里封城的新聞引起了不少朋友們的關注,在封城前夕,有大量的民工選擇了連夜離開,在這種情況下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混亂,所以有不少朋友對於這一件事情的關注程度更是在不斷的提升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樣子的,這樣的情況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相信在有了新冠疫情這一次的影響之後,越來越多的國家會對百姓的生活有著越來越多的重視,而隨著國家對於民生的重視不斷提升,再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相信各個國家也都能夠做出更好的舉措,讓大家的生活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H. 大量民工封城前連夜離開德里,他們這么做對疫情有什麼影響

我覺得這樣就是在散播疫情,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危險的,無疑是在加劇疫情的嚴重性;

據了解,印度在過去24小時內新增近30萬新冠病例,已連續7天報告單日新增病例超20萬 ;

這個數據可以說相當可怕,大家也可以想像當地的疫情情況有多麼嚴重;

所以當地部門宣布將實行6天嚴格封鎖措施,當地要封城的相關消息一經傳出;

當地大量的民工就趕在封城錢連夜離開德里,當晚就有大量的民工聚集在火車站等地;

而且期間他們都沒有保持安全距離,所以我覺得他們這樣做無疑是在散播疫情,加重疫情。

當地的首席部長也呼籲了大家不要在這個時候回家,但是很多民工表示他們不回家就意味著沒有飯吃;

面對這個情況,我覺得當地部門應該設置安置點;

這樣才能有效阻隔疫情傳播。

I. 有人找我爸去印度打工,應該了解和注意些什麼農民工怕上當受騙,真心求助!!!!!

印度的衛生條件不是我國一般國民所能接受的,印度人正是應為長期在那樣的條件下發展了相應的身體免疫力。
而且按你的說法是農民工,你父親過去印度也不會有特別好的待遇
印度和我們國家都是勞動力密集豐富的國家,從中國請一個農民工過去是不是太多餘呢?
在印度孟買,一個教師也只能在貧民窟裡面租房子住,你可以仔細想想。

你是他的兒子,就應該多了解找你爸打工的那個人,是什麼公司,什麼背景,效益如何,
如果過到印度你爸具體是什麼工作,什麼地點,生活條件如何,福利保障如何,勞動合同?
對比國內工作條件,是否有出國(特別是印度)的必要
這些這些都得必須了解好,因為父親只有一個,作為 兒子你都應該幫他思考。
網路這么發達,很多資料都可以查到的

J. 大量的民工在封城前連夜離開德里,發生了什麼

印度新冠疫情顯然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重災區,在那裡新冠病毒的病例激增,一天之內可以增長三十萬的病例,可以說相當的可怕。

那麼印度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病例的增長呢?增長到簡直不可思議的程度。

第一個原因:這是因為印度人口眾多,而且人群密集,雖然有按規定戴口罩,但是大多數人還是非常的不自覺,所以有絕大部分的人是不戴口罩的,因此也就造成了病毒的傳播。

很多人的生命岌岌可危,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大量的民工要在封城前逃離這里,因為恐慌情緒,也因為這里實在得不到很好的治療,留在這里就是等死。

生死一般的地獄,真的是,新冠病毒太過殘酷了。

閱讀全文

與印度農村農民工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路橋國外工資多少 瀏覽:535
英國atas什麼能出結果 瀏覽:693
義大利mgm電機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80
越南為什麼快速撤軍 瀏覽:612
從丹麥運生蚝到中國用什麼方式 瀏覽:419
去越南河內玩大概多少錢 瀏覽:462
義大利人為什麼喜歡吃葡萄 瀏覽:994
伊朗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瀏覽:60
伊朗為什麼怕步伊拉克後塵 瀏覽:199
伊朗什麼時候成為發達國家 瀏覽:95
印度雷達哪裡買 瀏覽:33
印度電影有哪些是國語 瀏覽:850
越南重卡有哪些 瀏覽:833
東風5和印度烈火哪個先進 瀏覽:859
薩達姆和伊朗打了多少年 瀏覽:195
酸甜義大利面怎麼和面 瀏覽:921
中國人去越南如何交流 瀏覽:798
和平精英國際服白卡在哪裡使用 瀏覽:708
伊朗為什麼拒絕進口殲10 瀏覽:581
越南花卉市場都有哪些 瀏覽: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