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緬甸如何看待印度族

緬甸如何看待印度族

發布時間:2022-08-02 08:19:25

㈠ 緬甸與中國和印度的關系哪個更好些

當然是和中國關系更好些。
1,緬甸和印度在歷史上有積怨和嫌隙。英國殖民印度後,以印度為基地對緬甸進行滲透和侵略。在吞並緬甸後,把緬甸並入英屬印度,成為其一個省。印度人大量遷入緬甸成為僅次於英國人的二當家。不僅殖民政府機構和警察當局裡,阿三大量充任官員。甚至每個緬甸村莊裡面的村長,店鋪店主都清一色是阿三。特別讓緬甸痛恨的是大量阿三在緬甸從事高利貸行業,對緬甸人大肆欺壓盤剝。還有一點是緬甸最仇恨阿三的,不同宗教信仰的阿三紛紛在緬甸搶占原有佛寺改建成印度婆羅門神廟,錫克教神廟和清真寺。所以當1942年日本攻進緬甸,英國敗逃時,緬甸人其實在解放亞洲,驅趕百人殖民者的欺騙性宣傳下,紛紛支持日軍行動。少數阿三尾隨英美和國民黨遠征軍舉家逃回印度,沒來得及跑的大部分人,落到日本人手裡的算運氣好的。基本都被緬甸人給斬盡殺絕了。
2,緬甸和印度存在邊境糾紛。印度東北部地區,特別是和緬甸接壤的阿薩姆邦,米佐拉姆邦,曼尼普爾邦和那加蘭邦,不僅其相當多部分是歷史上英印搶占的緬甸領土,而且在那裡生活著許多和緬甸同源的少數民族,特別禪族人和佤族人。這些民族長期從事反抗印度政府的民族獨立武裝活動。印度軍隊在作戰中經常越界追擊到緬甸境內,為此兩國經常發生沖突。印度都緬甸還有領土要求。
3,阿三不僅在南亞次大陸猴子稱大王,甚至把整個印度洋地區都視為自己的禁臠,對周邊國家搞大國沙文主義,赤裸裸地干涉鄰國的內政和外交事務。在安達曼海河緬甸也是屢起爭端。對中國在緬甸勃生和實兌兩港的海軍設施如芒刺在背。每年都舉行所謂封閉安達曼的海空演戲,對緬甸耀武揚威,大肆威脅和挑釁。
4,印度人民黨和國大黨兩黨都對緬甸敵視。人民黨是激進地推行與鄰為壑的大國外交,國大黨則是以南亞盟主自居,追隨西方推行對緬甸的人權外交,對緬甸內政橫加干涉,支持其國內反對派。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和緬甸之間的關系。
中國和緬甸歷史上就鮮有爭端,除了清朝順治和乾隆兩朝對緬甸發動過短期戰爭外,兩國長達千年的交往史始終是和平友好相處。上世紀50年代即劃分了兩國邊界,並在邊界談判中共同創造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緬兩國人民互稱胞波情意,彼此以兄弟相論。
中國長期對緬甸提供了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是緬甸最大的援助國和貿易對象。而且中國始終在國際上為緬甸撐腰,有效地舒緩了歐美西方和印度隊緬甸的強大壓力。緬甸也始終把中國視為最可信賴和真心依靠的對象。
所以說緬甸和印度是橫眉冷對,和中國是情深意切。

㈡ 印度為何不敢「招惹」緬甸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近代以來,大部分國家因為殖民掠奪而損失慘重,為此幾十年都無法振作,無法恢復。但是也有不少國家,卻因為殖民統治而受益。最典型的就是印度,不光獲得了廣闊的土地和人口,而且還成為了大國。甚至憑借英國殖民統治時期的版圖,不斷擴大領土范圍。所以這也是印度在南亞不斷擴張的主要原因了,但是印度那麼強悍,為何印度卻始終不敢「招惹」緬甸呢?原因主要是三點。



第三,忌憚大國。

緬甸這個國家,雖然國土和人口,還有經濟和綜合國力比印度小很多,所以長期戰爭還是印度強大。但是緬甸身後那是一直有大國的支持,尤其是北方鄰居,不可能願意看到戰火燒到緬甸,進而影響到西南邊界。如果招惹緬甸,無疑會引發大國的干涉,一旦如此,那麼印度那是不可能取勝的,這一點那是非常直接。所以印度不可能敢招惹緬甸,這是必然的。

㈢ 為什麼緬甸反印度也反孟加拉國伊斯蘭教的人。緬甸是佛教徒,印度人和孟加拉國是伊斯蘭教徒,為什麼會沖突

緬甸是佛教國家,穆斯林尤其是從孟加拉滲透入緬甸的穆斯林試圖鳩占鵲巢在緬甸建立獨立國家分裂緬甸甚至蠶食緬甸,緬甸是個小國家對這種事比較敏感。因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原來都是印度的,後開就是同樣被穆斯林分裂出去了

㈣ 中國文化在緬甸的影響為什麼不及印度

這個應該從地理和歷史以及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國家的影響力在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封建社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的因素影響,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在黃河流域,即使是在中國國內,很多邊遠地區所受到的影響程度也不是很高,中國跟緬甸在地理上受到喜馬拉雅山系的阻隔,即使是中國雲南地區自身交通在現在也不是十分發達.地理的因素是影響古代兩個國家交往的最重要因素,由地理因素導致的長期的文化相對隔絕的狀態也直接影響了兩國的交往史,從這點來講,印度所在的南亞次大陸與緬甸等地區的交往更加方便,由此導致兩國歷史交往的密切程度是中國不能與之相比的.而歷史上中國封建王朝更加註重的是自身統治的穩固,對外關系以宣揚天朝上國的國威為目的,即使是元朝這樣強悍的朝代也沒有對該地區進行直接的統治,而印度作為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對該地區的影響力向來比中國歷代封建王朝強的多,即使是現在,印度也把該地區視作命運攸關的重要區域.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對其的影響程度相差很大,可以從這兩點中找到原因.

㈤ 19世界,許多印度人都移民到了緬甸,他們「貪圖」那裡的什麼

印度與緬甸如今都屬於發展中國家,不過印度要比緬甸更加矚目,不少西方國家甚至不知道緬甸的存在。而在19世紀,為什麼大量的印度人都移民到了緬甸,他們圖什麼呢?

如今在緬甸依舊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印度人,他們已經自稱為緬甸人,因為他們完全習慣了在緬甸的生活。曾經因為逃難而來到了緬甸,如今的緬甸雖說不如印度但是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早已經把緬甸當作了家。

㈥ 同是英屬印度殖民地,為什麼緬甸能夠獨立而沒有被印度

首先是信仰問題和民族問題,緬甸脫離英屬印度。
印度雖然是佛教的發源地,但是佛教在印度並不佔優勢,而是印度教成為印度信奉人數最多的宗教,其次是伊斯蘭教,信奉佛教的人數較少,而緬甸卻是一個佛教國家,並且兩個國家的民族也完全不同。所以當緬甸劃入英屬印度後,英國加大緬甸的開發,印度向緬甸大量移民,這些移民的湧入與緬甸人產生激烈沖突,1930年緬甸爆發反對印度移民的暴動。
由於緬甸和印度矛盾的存在,英國人開始考慮新的治緬方式,允許英國控制下的緬甸政府民選首相,後來英國創建了一套緬甸憲法,允許緬甸自治,由此緬甸脫離英屬印度,成為英屬緬甸。1942年日本佔領緬甸期間,緬甸宣布脫離英國獨立,1948年英國正式承認緬甸獨立。
其次,印度地緣實力較弱。
由於英屬印度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它是由眾多各自獨立的土邦存在,因此1947年獨立的時候由於宗教信仰問題,英屬印度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印度獨立後,由於自身實力有限,雖占據了南亞的大部分領土,但是未形成足夠強大的中央集權,把整個南亞板塊統一。在失去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這兩部分領土後,印度的版圖不再完整,就連東北地區的7個邦也經常在鬧獨立,分離傾向明顯。那麼印度對於緬甸的領土也只能想想而已,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已不可能。即使有一天印度有能力將緬甸納入其版圖,中國也不會答應的。

㈦ 羅興亞難民潮是怎麼發生的

最近,緬甸的羅興亞難民潮再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由於食物和飲用水的缺乏,已有不少難民死於船上,難民中甚至發生因爭搶食物而自相殘殺的悲劇。

可憐的婦孺,老人。希望人們能和平相處。

㈧ 緬甸與中國和印度的關系哪個更好些

和中國關系更好些。

1,緬甸和印度在歷史上有積怨和嫌隙。英國殖民印度後,以印度為基地對緬甸進行滲透和侵略。在吞並緬甸後,把緬甸並入英屬印度,成為其一個省。印度人大量遷入緬甸成為僅次於英國人的二當家。特別讓緬甸痛恨的是大量印度人在緬甸從事高利貸行業,對緬甸人大肆欺壓盤剝。

2,緬甸和印度存在邊境糾紛。印度東北部地區,特別是和緬甸接壤的阿薩姆邦,米佐拉姆邦,曼尼普爾邦和那加蘭邦,這些民族長期從事反抗印度政府的民族獨立武裝活動。印度軍隊在作戰中經常越界追擊到緬甸境內,為此兩國經常發生沖突。印度都緬甸還有領土要求。

3,印度對周邊國家搞大國沙文主義,赤裸裸地干涉鄰國的內政和外交事務。在安達曼海河緬甸也是屢起爭端。每年都舉行所謂封閉安達曼的海空演戲,對緬甸耀武揚威,大肆威脅和挑釁。

4,印度人民黨和國大黨兩黨都對緬甸敵視。人民黨是激進地推行與鄰為壑的大國外交,國大黨則是以南亞盟主自居,追隨西方推行對緬甸的人權外交,對緬甸內政橫加干涉,支持其國內反對派。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和緬甸之間的關系。

5、中國和緬甸歷史上就鮮有爭端,除了清朝順治和乾隆兩朝對緬甸發動過短期戰爭外,兩國長達千年的交往史始終是和平友好相處。上世紀50年代即劃分了兩國邊界,並在邊界談判中共同創造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中緬兩國人民互稱胞波情意,彼此以兄弟相論。中國長期對緬甸提供了大量軍事和經濟援助,是緬甸最大的援助國和貿易對象。而且中國始終在國際上為緬甸撐腰,有效地舒緩了歐美西方和印度隊緬甸的強大壓力。緬甸也始終把中國視為最可信賴和真心依靠的對象。

所以說緬甸和印度是橫眉冷對,和中國是情深意切。

㈨ 緬甸人種和印度東北人種是同一人種嗎

應該不是同一人種。
緬甸族屬蒙古人種,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起源於中國西北地區,是羌族的一個支系。歷史上緬族先民有過三次大的遷徙,於650年進入曼德勒南30公里的叫棲(皎克西)鎮一帶定居。現分布在全國各地,而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及三角洲地區。
印度東北地區屬於5大種族中的東亞人種,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與亞洲內陸相連,因地理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東亞的東亞人種在不同時期,從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北部和東北部進入印度半島次大陸的南亞次大陸,東亞人種其膚色多呈紅潤色、白色、淡黃色。長顱型的分布在阿薩姆和邊疆地區的土著民中,圓顱型分布在傑德崗等地。

㈩ 為什麼緬甸拒絕尼赫魯的建議,不願意成為印度的一個省

就是因為要是接受了尼赫魯的建議,成為印度的一個大省。那不就是主僕和奴隸的關系嗎。換做那個大領導都不會接受這樣的要求,說白了就是我生活得好好的,你要我去給你當奴隸,換做是你,你去嗎。首先兩個地區的宗教信仰不同。緬甸以信奉佛教為主,印度則以信奉印度教為主,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其次就是經濟問題,當時英國還控制著馬來亞等地。緬甸與這些地區的貿易往來很多,這是重中之重。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緬甸沒有加入印度的計劃,而是選擇了獨立建國。1948年,斯里蘭卡和緬甸先後獨立。在經濟上他們兩個地方,都存在很明顯的差距。對緬甸經濟的發展之路,起到了很大的阻礙。

印度和緬甸之間夾著一個孟加拉國。當時是東巴基斯坦,所以今天印度東北部和印度本土之間,只能靠一道幾十公里的走廊相連,交通極不便利。緬甸比印度東北部還靠東,且不說佔領緬甸的難度很大,就是佔領了緬甸這么大的地盤,這么多的人口,也難免要分裂的,到時候恐怕反而會給印度共和國帶來危機。

畢竟當時的巴基斯坦並不落後,還有美蘇兩國的支持,尼赫魯不能不謹慎。緬甸只是被英國人強行拉入了英屬印度。事實上,印度只是個地理概念,英印本身也不等同於印度,印度也從來沒有完全統一過印度大陸。

閱讀全文

與緬甸如何看待印度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路橋國外工資多少 瀏覽:537
英國atas什麼能出結果 瀏覽:693
義大利mgm電機是哪裡生產的 瀏覽:80
越南為什麼快速撤軍 瀏覽:612
從丹麥運生蚝到中國用什麼方式 瀏覽:419
去越南河內玩大概多少錢 瀏覽:462
義大利人為什麼喜歡吃葡萄 瀏覽:994
伊朗的人口出生率是多少 瀏覽:60
伊朗為什麼怕步伊拉克後塵 瀏覽:199
伊朗什麼時候成為發達國家 瀏覽:95
印度雷達哪裡買 瀏覽:33
印度電影有哪些是國語 瀏覽:850
越南重卡有哪些 瀏覽:833
東風5和印度烈火哪個先進 瀏覽:859
薩達姆和伊朗打了多少年 瀏覽:195
酸甜義大利面怎麼和面 瀏覽:921
中國人去越南如何交流 瀏覽:798
和平精英國際服白卡在哪裡使用 瀏覽:708
伊朗為什麼拒絕進口殲10 瀏覽:581
越南花卉市場都有哪些 瀏覽: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