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為什麼印度孟加拉人多絡腮鬍子

為什麼印度孟加拉人多絡腮鬍子

發布時間:2022-08-04 19:49:15

① 印度為什麼會存在錯綜復雜的人種

有人形容印度是一個「人種學的博物館」。要想知道遠古時代誰是那裡的原始居民,現在已很難弄清楚。一般認為,創造印度河早期城市文明的是達羅毗荼人。有學者認為,達羅毗荼人可能最初也是次大陸以外的移民,他們是以優勢力量把原住民擠走,占據了河流平原的大部分土地。後來,雅利安人的到來,被征服的故事重演在達羅毗荼人身上。

公元前3000至前2000年,據說原來生活在中亞的雅利安人遇到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難以在原處放牧為生,為了生存,各奔前程,流徙四方。傳說他們就是現代歐洲人的祖先。其中的一支通過現在阿富汗的喜馬拉雅山的一些山口,進入了印度河流域。他們漸漸征服了達羅毗荼人,確立了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的統治地位。據考證,雅利安人皮膚白皙,金發隆鼻,體格魁梧,對被他們征服的膚色黝黑的達羅毗荼人很看不起。開始雅利安人絕不和達羅毗荼人通婚,經書上規定凡是兩者通婚所生的孩子,被視為賤民,也就是不可接觸的人。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血統混雜的現象。

公元前326年,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侵入印度西北角,退兵時留下了一些希臘人,在那裡定居了下來。後來從喜馬拉雅山那邊又來了不計其數的外來人,其中有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當地人對他們沒有細分,籠而統之地稱呼他們為「塞種人」。往後,大月氏族的一支貴霜人進來了。到公元五六世紀起,穆斯林接踵而來,他們屬於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阿富汗人和蒙古人,有時還有非洲人,特別是衣索比亞人。當然,近代的歐洲人也在那裡留下了少量的印歐混血人。

現代,印度人在體格、相貌上的差異比較明顯。有的魁偉白皙,有的矮小黑瘦,有的滿腮長胡,有的須眉淡淡,有的目深鼻隆,有的細眼塌鼻。一般來說,北方人顯得白凈,西部人顯得彪悍,南方人黝黑,東方人與東南亞人相近。目前按語言劃分的種族比例大致如下:印度斯坦族佔46.3%,泰魯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卡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2.3%。

印度東北部的部落民及其房屋就人種的文明程度來講,說來有趣,往往一些血統最純的民族現在反而顯得最落後。例如,比爾人被認為是印度最早的本地人,他們不但比雅利安人早,甚至可能比達羅毗茶人還早。後來外來人反客為主,比爾人被迫退到了印度中部和東部的山嶺里。今天他們還生活在文底耶山脈和薩特普拉山脈里。

印度這塊土地,不但容納了世界上的許許多多民族,各種各樣的人種,同時也向世界輸送了自己哺育的兒女。大家熟悉的吉卜賽人,有人認為最早是從印度西部流散出去的。印度現在還有約15萬諾馬茲人,他們駕著大篷車,有的從事放牧,有的做小買賣,有的當鐵匠,有的演雜技、歌舞、木偶戲和馴蛇,過著自由自在的流浪生活。現在歐洲不少吉卜賽人還經常回到印度西部地區尋根。

正是這些眾多的民族構成了現在印度這個人口大國的整體。

講達羅毗荼語的巴利亞人

② 印度人怎麼看待莫卧兒帝國

1,印度處於南亞次大陸,與其他地區相對隔離(東方是森林,南方是大海,北方是高山,西北是沙漠),具有獨特的文明。但印度在實在太大了,地理上沒有一個適合的中心,以在文化政治經濟上統治整個印度。因此印度在古代多數時期是大分裂狀態,類似歐洲,只有東漢時期阿育王短暫的統一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因此,古代的印度人沒有統一的概念,更沒有統一的印度國家概念。
2,在商朝甚至更早的時候,印度受到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文明因此中斷。雅利安人實行種族隔離制度和種族歧視制度,被稱為「種姓制度」。(一般來說,膚色偏白的是雅利安人的後裔,膚色偏黑的是古印度本地人的後裔。)種姓制度一直延續到現在,這極大的加深了印度人的奴性,這種奴性進入骨髓。使得印度人對待一切都逆來順受。所以,印度在歷史上被很多國家侵略。如波斯人(宋朝時期)、蒙古人(明朝)、英國人(民國之前)等。經過多次輪番被外國侵略,多數印度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忍受亡國奴的待遇。
3,印度人和回教徒有世仇。原因就是回教徒多次入侵印度,莫卧兒帝國在他們看來就是外國佔領時期。因此有的印度人發誓不趕走回教徒就不刮鬍子,這些人後來漸漸演化為「錫克人」。在英國消滅莫卧兒帝國後,印度人對回教徒進行了報復,而回教徒也不斷回擊印度人。印度因此分裂。二戰後,在英國人的安排下,印度分為以印度人為主的印度聯邦和以回教徒為主的巴基斯坦國。到現在,兩國成立後,存在大量的爭端,並多次爆發戰爭。印度甚至肢解了巴基斯坦國(東部是印度扶植的孟加拉國,西部還是巴基斯坦國)。一直到現在,很多爭端還沒有解決。
4,在解放前,中華民族就是漢族,漢族就是中華民族。其他民族都是異族,都不屬於中華民族。在民國建立之前,中國人專指漢族。其他民族不屬於中國人。例如,滿洲人屬於清國人。蒙古人也僅僅在民國成立後才成為中國公民。(但當時很多蒙古人不願意當中國公民,而傾向獨立,因此在沙俄和蘇聯的扶植下才有了後來的蒙古國和內蒙古自治區。)宋朝時期,蒙古人是外國人,是侵略者。它們建立的「元朝」是外國政權在中國建立的殖民地。中國那時候是徹底的亡國。至少在當時,沒有一個中國人(包括幫助蒙古人的漢奸)認為元朝是中國人自己的朝廷。蒙古帝國不說中國話,不寫中國字,不尊重中國的習俗,甚至把中國人當作第三等第四等人歧視奴役。因此即使到現在,也有相當多的人不認同蒙古帝國的「元朝」,認為那是中國被外國佔領時期,是亡國時期。

③ 為什麼有些泰國人會長得那麼像印度人

從氣候上來說,泰國地處熱帶,常年炎熱,基本上在那裡長期生活的,皮膚都會偏黑,這也導致了幾乎所有的泰國本土人都是偏黑的。我有個去泰國留學的同學,說他們當時流行一個說法,就是長得不像印度人的,祖宗十八代都是泰國人。這部人雖然也同樣黑,可是你能分辨出他們的五官是跟中國人很相像的。

其次,整個東南亞雖然泰國是唯一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但是在歷史上,二戰之後泰國是美國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盟國,其國際化的程度很高,當時也有非常多的美國人到過泰國,包括美軍在泰國有軍事基地。結合美軍曾經暴露出的丑聞事件,所以泰國有很多泰美混血兒,但凡你能夠在泰國看到不黑的,基本上都是混血兒。最出名的例子尼坤,雖然是中泰混血,但是他從小在美國長大,相對比熱帶的泰國來說,沒有那麼容易曬黑。

尤其是生活在邊境的泰國人,有一些可能和不同國家的人結婚,久而久之,雙方的這些五官就很難辨認出來了,就像我國,新疆人也有很多五官特別立體,很像哈薩克和周圍的群眾。也就是說,泰國人部分長得像印度人一點都不奇怪。

④ 印度人為什麼是白色人種

印度人不是白色人種,是混血種人,膚色為小麥色至黑色。

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

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4)為什麼印度孟加拉人多絡腮鬍子擴展閱讀

印度民族:

1,印度斯坦族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2,泰盧固族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3,孟加拉族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⑤ 從長相上怎麼辨別印度人和新疆人還有巴基斯坦人

印度人大部分都是信仰印度教,他們的臉是圓的,臉比較小,眼睛很大很圓,看著比較憨厚。而巴基斯坦的人信仰伊斯蘭教,相對來說臉是長的,眼睛比較尖,大致可以這樣區別。新疆人信仰伊斯蘭教,面貌的輪廓分明,膚色比較白這點是很大的區別。

印度人: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約10億人,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北方邦、中央邦、德里、拉賈斯坦邦、 哈里亞納邦、 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在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也有分布。

新疆人:是長期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內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六個地州市和新疆地區所有的人。狹義上的新疆人是指長期生活在新疆的各個民族的人,廣義上的新疆人是指長期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各民族的中國人。

巴基斯坦人:巴基斯坦是多民族國家,其中旁遮普人佔63%,信德人佔18%,普什圖人佔11%,俾路支人佔4%。旁遮普人是巴基斯坦人口最多的民族,屬雅利安人種的拉其普特人,身材高大健壯,多為淺棕色皮膚,也有人具有雅利安人的白色皮膚,高鼻子,黑眼睛,黑頭發。

(5)為什麼印度孟加拉人多絡腮鬍子擴展閱讀:

人種分類:

根據體質特徵的差異,過去全世界人種大致上分為3大人種,即蒙古人種(黃色人種)、高加索人種(白色人種)、尼格羅人種(黑色人種)。有人還主張再分出澳大利亞人種(棕色人種)來。

在這些主要人種之間還有若干過渡人種,如介於尼格羅人種和高加索人種之間的有衣索比亞人種和南印度人種,介於高加索人種和蒙古人種之間的有南西伯利亞人種和烏拉爾人種,介於蒙古人種和尼格羅人種之間的有波利尼西亞人種和千島人種。

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人類的生產活動能力的提高,控制自然能力的增強,社會因素逐漸加強而自然選擇因素逐漸削弱,人類交往日益頻繁,各人類集團間不斷發生混雜,混雜現象越來越廣泛,幾乎擴展到了世界上每個角落,因此,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絕對的純種人種。

黃色人種:

也稱「蒙古人種」、「亞美人種」,包括東亞、北亞、中亞、北極等原有居民和美洲的印第安人。體質特徵:膚色呈黃色或白色;頭發直,發色黑;眼色深;顴骨較高;面部扁平;內眥皺襞和門齒鏟形的出現率較高;體毛和胡須稀疏。

主要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西伯利亞、中南半島、美洲和北極地區。其形成地區,在東亞和中亞的乾旱多雪地區和風沙較多的地帶。在四大人種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廣。蒙古人種的鏟型齒特徵來源於溫帶,有利於依靠植物(果實,葉莖等)為生。

印度人種:

印度地理人種的外表特徵雖與高加索人種有許多相同之處,但膚色較深,身材細長,有些屬骨瘦如柴類型。此外,骨密度低;B型血型出現率高,Rh陰性血型出現率低。顯示其血型特徵上與蒙古地理人種相似。

高加索人種:

高加索地理人種的Rh陰性血型出現率高,並有A2型血型的人,與印度地理人種不同。其膚色淺、體毛濃密。鼻大而窄和男子禿頂者多也是其顯著特徵。

印第安人種:

印第安地理人種或稱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種,過去曾依外表特徵而歸於蒙古人種,如直黑發、鏟形門齒出現率高、體毛稀疏、男子禿頂者少等。但其膚色較蒙古人種更濃重,且具偏紅色調。

其血型特徵也與蒙古人種不同,如無B型及Rh陰性血型的人,N型血型的人也很少,而Diego陽性血型出現率高。

蒙古地理人種在血型特徵上是 B型血型出現率高,Duffy血型及Diego陽性血型出現率不穩定或偏高。

尼格羅人種:

尼格羅地理人種從外形特徵上有時可以劃分為具典型特徵的剛果人種和膚色微黃,身材矮細、具螺旋狀叢生發的開普人種(包括科伊桑人)。二者在血型上無明顯差異。一般R0型血型出現率高,U-陰性血型略少,Fy型和V型血型很罕見。血紅蛋白異常。有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症。

澳大利亞人種:

澳大利亞地理人種膚色濃黑,發波狀至捲曲狀,身材細長、體毛中等至濃密、男子禿頂率高、並伴有小腿無毛現象。牙齒大、眉嵴高、下頜突出。B型血型出現率很低,N型血型出現率極高,無S型血型。無異常血紅蛋白,無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症,與尼格羅人種相反。

大洋洲諸島上的人種曾與澳洲人種共稱澳洲大洋洲人種。美拉尼西亞地理人種外貌上近似澳大利亞人種,但鏟形門齒出現率高,B型和S型血型出現率高。有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症和地中海貧血基因。可能澳大利亞人種與之關系更密切些。

密克羅尼西亞人種:

密克羅尼西亞地理人種曾被認為可能是東南亞蒙古人種、美拉尼西亞人種和波利尼西亞人種的混血後裔。但其B型血型出現率稍高、N型較M型血型多、Duffy-陽性和Diego-陰性血型出現率很高。表明他們是獨立的地理人種。

波利尼西亞人種:

波利尼西亞地理人種膚色較淺、體毛少。B型血型出現率低、N型血型出現率較高,無Rh-陰性和A2型血型,B型、M型和Duffy-陽性血型出現率也不高。雖然面部特徵近似蒙古人種;但膚色淺,波狀發和濃密絡腮胡又與高加索人種近似。其血型與蒙古人種及高加索人種均有較大差異。

參考資料:網路-人種

⑥ 亞洲有哪些國家白人多

要說純正的白人國家
西亞的以色列
有高加索三國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喬治亞
地中海希臘人國家:塞普勒斯
西亞有: 阿拉伯國家(伊拉克 敘利亞 黎巴嫩 約旦 科威特 沙特 卡達 巴林 阿聯酋 阿曼 葉門) 波斯人國家(伊朗 阿富汗 塔吉克)
突厥人的土庫曼 土耳其
此外還有混血但是面貌特徵不同程度是白人的國家有:
中亞突厥人國家:哈薩克 吉爾吉斯斯坦 烏茲別克
南亞印度白人跟土著黑人混血產生的國家:印度 巴基斯坦 斯里蘭卡 孟加拉 馬爾地夫 尼泊爾

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也是白人,但是其是歐洲國家,所以不列於此類。

⑦ 印度人怎麼看待莫卧兒帝國的

Mowo』er Wangchao
莫卧兒王朝
Mughal dynasty

1526~1858年統治南亞次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的伊斯
蘭教封建王朝。
王朝的興衰 1526年,中亞封建主蒙古-突厥族後
裔巴布爾入侵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巴特戰役中戰勝洛迪
蘇丹,宣布為印度斯坦皇帝,標志著莫卧兒王朝統治印度
的開始。之後,巴布爾又經過1527年的坎努戰役和1529
年的戈格拉戰役,統一了北印度。1530年,胡馬雍繼位
(1530~1556)。1540年,胡馬雍在曲女城戰役中為比哈
爾阿富□酋長舍爾沙擊敗,流亡波斯和阿富□,莫卧兒
王朝在印度的統治暫告中斷。1555年,胡馬雍重征印度
平原,佔領德里和亞格拉,恢復了莫卧兒王朝在印度的
統治。1556年,阿克巴繼位,實行了進步的內政改革,采
取寬容的宗教政策,擴大了莫卧兒王朝統治印度的社會、
政治基礎。他建立中央集權制,開疆拓土,統一了次大
陸廣大地區,推動了印度社會經濟的向前發展。到查罕
傑(1605~1627在位)和沙·賈漢(1628~1658在位)
時代,莫卧兒王朝國勢日盛。文化藝術亦進入一個新的
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藝術特點,是民族傳統與中亞及
波斯藝術相結合,舉世聞名的泰吉·瑪哈爾陵,可以作
其典型代表。(見彩圖泰吉·瑪哈爾陵)
奧朗則布統治時期,向南印度進行軍事擴張,王朝
版圖幾乎囊括了整個南亞次大陸。但他強制推行政教合
一的政治體制,並恢復對印度教臣民迫害的政策,因而
引起拉傑普特封建主、錫克教徒及馬拉特人的激烈反抗。
奧朗則布死後,各省總督紛紛獨立割據,莫卧兒帝國陷
於四分五裂。1740~1761年期間,德里的莫卧兒皇帝先
後成為入侵印度的波斯人、阿富□人及馬拉特封建王公
的傀儡,莫卧兒王朝名存實亡。1764年,莫卧兒皇帝阿
拉姆沙在布克薩爾戰役中投降英國東印度公司,莫卧兒
王朝淪為英國殖民者的附庸,名義上存在到1858年。
中央集權制的建立 莫卧兒王朝通過阿克巴的內政
改革,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軍事官僚政治體制。
權力集中於皇帝一身,由 4名重要的大臣輔助。他們是
掌握軍事的「米爾·巴克希」,主管宗教、司法的「薩
德爾-烏斯-蘇杜爾」,掌握財政、稅務的「迪萬」,管
理工廠、倉庫的「米爾·薩曼」。此外,還有私人秘書
等重要官員。仍保留宰相「瓦齊爾」的職位,但無實權。
全國劃分為15個「蘇巴」(即省,奧朗則布時擴大
到21個)。主管省政府的省督稱「蘇巴達爾」或「納瓦
布」,有 4名重要官員協助工作。各省的財政、稅務和
民事審判官「迪萬」名義上由省督管轄,實際上起中央
政府監視省督的作用。「帕爾迦納」(縣)是農村行政
的核心,其行政首長為「阿米勒」。省與縣之間設置管
轄若干縣的「薩爾卡爾」(專區),由執行軍事、行政、
司法和警備任務的長官「福吉達爾」主管,他在賈吉爾
達爾徵收田賦時提供軍事支持,鎮壓農民。(見彩圖莫卧
兒王朝)
莫卧兒王朝的行政制度實行軍事化。從阿克巴開始,
將所有文武官吏分為38級,按軍事方式編制,其俸祿按
品級高低領有大小不等的賈吉爾——軍事封建領地。
封建土地制度的發展 莫卧兒時期有 3種土地佔有
形式,即直屬國王的封建領地、賈吉爾達爾的非世襲領
地——賈吉爾和柴明達爾制度的世襲領地。直屬國王的
封建領地約佔全國耕地的1/2,主要在德里和亞格拉地區。
其收入主要用於維持皇室、宮廷官員和衛隊。
賈吉爾制度早在德里蘇丹國家時期就已實施,那時
稱「伊克塔」。16~17世紀中葉,賈吉爾成為莫卧兒印
度土地佔有的基本形式。在查罕傑統治時,賈吉爾約占
全國耕地的70%,賈吉爾的持有者稱賈吉爾達爾。17世
紀中葉,莫卧兒印度共有8210個賈吉爾達爾,分上中下
三層,分布全國各地,上層68個,由王子和貴族組成,中
層 587個,下層7555個。他們彼此之間無隸屬關系。賈
吉爾達爾對其賈吉爾沒有所有權,只有徵收規定的田賦
和名義上非法實際上合法的各種雜稅的權利。賈吉爾達
爾持有賈吉爾必須以服軍役為條件。賈吉爾是非世襲的,
甚至是非終身的。但是到奧朗則布統治時期,賈吉爾同
柴明達爾制領地漸趨一致。
社會經濟的發展 莫卧兒社會仍以農業經濟為主,
農業中商品生產擴大,出現商品糧和棉花、生絲、藍靛、
煙草等經濟作物的專業化產區,產品遠銷歐亞市場。
莫卧兒時期的手工業十分發達,主要手工業生產的
技術水平超過當時歐洲先進國家。手工業生產的主要形
式是封建制經濟的作坊和家庭手工業,大型官營作坊的
優質產品主要為滿足宮廷和貴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其次
才供出口。在一些港口城市,包買商通過預付款項、提
供原料並收購其產品等手段來控制手工業者的小型作坊
的生產,但尚未出現先進的工場手工業。
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商業和外貿的發展。16~18世
紀印度的一些主要城市雖仍是封建統治的政治中心和貴
族的消費基地,但已開始起著工商業中心的作用。德里、
亞格拉、拉合爾、阿默達巴德的城市規模可與當時北京、
巴黎、倫敦相比。活躍的商業貿易逐步打破了各地區的
閉塞隔絕狀態。沿著陸路和水路商道形成許多區域性的
國內市場。孟加拉和古吉拉特則是對外貿易最發達的地
區,商船往來歐亞非各地及中國。
商品經濟和貨幣交換的發展促使商人資本的興起。
擁有雄厚貨幣資本的錢商在各大城市開設錢庄、銀行,經
營存放款業務。發行期票和匯票。財力雄厚的班尼亞商
人種姓充當皇室、貴族及官方的御用商人和財政金融經
紀人。但印度這時期的商業資本尚未轉化為資本主義性
質的產業資本。

⑧ 伊斯蘭教人為什麼把鬍子染成桔紅色

不要把孟加拉國的習俗說成宗教習俗

⑨ 印度的拉吉普特人和錫克人與其他的印度人群有什麼不同

拉吉普特人

拉吉普特一詞,在梵語中意為「王族後裔」。據史書介紹,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5、6世紀,貴霜、匈奴和古加拉等部族以及安息人和希臘人大批移居印度。他們與當地居民融合形成拉吉普特人,建立了眾多的王國。人們說,拉吉普特人是英雄輩出的部族。11世紀時,拉吉普特諸王公組成聯軍長期抵抗穆斯林的入侵。在1192年的戰役中,普利色毗王公率領的聯軍戰敗,從此開始了德里蘇丹的統治。但是拉吉普特依然在拉賈斯坦廣大的土地上維持著相對獨立的眾多王國。

拉吉普特的另一個英雄產生在對抗莫卧爾王的戰爭中,這一次的領袖是梅瓦爾王Rana Pratap,他率拉吉普特聯軍多次英勇作戰,莫卧爾第三代王阿克巴也對他也格外敬重。雖然拉吉普特人在1527年坎瓦會戰中失利,但阿克巴從此採取了懷柔政策,使許多當地王公成為莫卧爾帝國的藩王。他們的領地依然保持著「布爾」(印度教地區的標識)的名稱,而非「巴」(穆斯林)。

錫克人

自15世紀末葉旁遮普高僧那那克師尊創立錫克教派以後,才出現錫克人之稱。錫克教派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有組織的武裝集團,曾同莫卧兒王朝進行長期武裝斗爭,19世紀初曾建立獨立的封建王朝,統治著薩特累季河到開伯爾山口和從信度河到克什米爾的廣大地區。1845和1848年曾英勇抵抗英軍入侵。1966年建立以錫克人為主的旁遮普邦。現代錫克人男子都蓄發、挽髻、插梳、戴臂鐲、佩匕首、穿圍褲、留大鬍子、纏頭布。青年人尤愛將頭巾纏成船形。大多數人以農業為生,少數人從事放牧。

印度人

印度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的小民族。人口10億,僅次於我國,居世界第二位。有10個大民族和許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佔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納達族佔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約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11%)、基督教(2%)、錫克教(2%)、佛教(1%)和耆那教(1%)等。

一般認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遷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與當地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後裔,故有人稱之為"雅利安-達羅毗荼人"。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印度孟加拉人多絡腮鬍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姓李的演員有哪些 瀏覽:805
中國一流哲學家有哪些 瀏覽:986
怎麼炒黑胡椒義大利面 瀏覽:809
為什麼印尼的快餐有腳臭味 瀏覽:832
義大利古代建築有哪些 瀏覽:253
印度首富對嚴重疫情幫助多少錢 瀏覽:180
騎馬怎麼下中國戰場 瀏覽:92
印度一瓶卵磷脂多少毫升 瀏覽:473
義大利知名女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374
印尼什麼手串最好 瀏覽:342
英國商科讀研怎麼畢業 瀏覽:491
中國的重汽豪沃怎麼樣 瀏覽:950
英國藍短貓可以干什麼 瀏覽:912
在英國凡士林是什麼 瀏覽:401
伊朗為什麼用拖車 瀏覽:419
中國功夫運動員有哪些 瀏覽:298
伊朗的後院叫什麼 瀏覽:881
英國扣船會怎麼樣 瀏覽:534
硫磺島在中國的哪個位置 瀏覽:504
中國注冊足球球員有多少人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