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要求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會,有哪些國家支持為什麼
美國一帶頭,美洲、歐洲大多國家都會支持。但是支持的國家再多,只要有一個常任理事國反對,印度就無法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會,因為五大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而不想讓印度能與之平起平坐的國家也有——中國和英國。
就目前的世界局勢而言,支持印度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會的國家有很多,但是五大常任理事國裡面會有國家反對,這五個國傢具有“一票否決權”,所以無論有多少國家支持印度入常,印度也入不了。
⑵ 多國表示將向印度提供必要援助,印度疫情為何突然嚴重起來
由於第二波疫情的突然爆發,印度國內的疫情形勢非常的嚴重。很多國家表示將向印度提供必要的援助。但是印度國內的疫情還是需要印度自己來解決。印度的疫情之所以突然就嚴重起來的主要原因就是印度低估了疫情的嚴重性,沒有徹底執行嚴格的封禁措施。最終也為自己的錯誤決斷付出了代價。
印度疫情突然嚴重起來的原因。首先是印度低估了疫情的嚴重性。印度之前是僅次於美國的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印度的疫情在一段時間內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印度還會低估了疫情才導致疫情的再次爆發;其次,不嚴格實行封禁政策。在疫情期間,實行嚴格的居家封閉政策是必須的,這樣才能阻斷疫情的傳播,很好的控制好疫情,但是印度卻沒有這樣做,導致疫情的反復;最後,大規模的集會活動。在疫情期間,印度還舉行了很多場的傳統活動,這樣的聚集性行為無疑是非常危險的,也讓印度的疫情出現了爆發的情況。
在疫情期間,大型的密集型聚會是非常危險的,這種聚會活動無疑是病毒最佳的傳播場所。而印度卻在這個時候舉行了很多場大型的集會活動,這加速了印度第二波疫情的爆發。
⑶ 為何美國和俄羅斯都在支持印度,他們有何共同利益
印巴自從建國以來一直都是矛盾不斷,都視彼此為最大的死對頭,打仗的事也是屢見不鮮。通過兩國每次戰爭,可以看出巴基斯坦相比印度還是較弱的。但是有很多國家卻都在支持印度,巴基斯坦作為比較弱的一方,支持他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就連同宗教的國家都沒有支持他,反而去支持印度,那麼只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那就是利益。
印俄除武器交易之外,在農產品上也一直有合作。大量的牛肉供應,使得俄在澳大利亞進口的食品不必急於恢復。這就說明兩國已經形成了相互制裁的一個模式。而美一直都把印認作是自己人,據了解,印在短短兩年期間,就從美方進口高達六百四十萬噸的原油。而且還簽訂了長期合同。那麼如上問題就顯而易見了,那就是彼此所帶來利益。
⑷ 中印對峙哪些國家支持印度
不喜歡中國的都會支持印度
⑸ 印度為何執意要加入五常,到現在為止有哪些國家支持
因為加入常任理事國,是國家實力的表現,而且也有很多特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票否決權,因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二戰勝利國組成的,所以也不能隨便加入,作為兄弟國家,中國當然是支持的。
⑹ 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得到哪些國家的軍援
蘇聯、美國、英國,都有的。
後來印度打不贏了,求援美國,美國的航母開到了孟加拉灣,准備起飛航母上的艦載機打擊解放軍,但是我們此時宣布後撤了,所以就沒打成。
⑺ 哪兩個國家臨時給印度帶來國家統一
葡萄牙、英國。
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於莫卧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了葡萄牙人。奧朗則布在帝國極盛時期忽視歐洲殖民者的危險,而他的子孫們在被迫面對歐洲人時已經由於帝國衰落而軟弱無力。到了18世紀,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歐洲強國主要是英國和法國。經過一番斗爭,英國人取得了優勢,把法國的存在削弱到只剩下幾個小殖民點。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最晚被英國兼並的印度領土有信德(1843年)、錫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貝拉爾(1853年)和奧德(1856年)。由於殖民者的種種不利政策,1857年爆發了著名的印度民族大起義。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英國人也正式結束了已無存在意義的莫卧兒王朝,將巴哈杜爾沙阿二世流放到緬甸。此後印度進入由英政府直接統治的時代。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這種土邦占整個印度面積的40%(有些省里也有土邦)。以印度為根據地,在亞洲遏制俄國擴張的思想使一些英國官員致力於西北方向擴展英屬印度的疆域,結果引發了1878年至1880年的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戰爭。1885年,印度國大黨成立。1906年組建全印穆斯林聯盟。英國人有意識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矛盾。
在1885年以後,印度幾乎每年都有民族主義者的集會,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官僚顯然漠視印度人的訴求。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目標僅僅是避免出現飢荒。
1909年英國通過莫萊-明托改革法案,規定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立法機構改選中實行分別選舉,此後教派政治成為制度,印度民族運動分裂。
印巴分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1919年4月13日發生英軍屠殺印度群眾的阿姆利則慘案。這些事實使已經成為國大黨主要人物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轉變了對英政府的態度,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國大黨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多次領導反英斗爭,其指導方針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1944年甘地與真納的會晤以失敗告終,而印度穆斯林已經廣泛支持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共和國
獨立後的印度共和國面臨著一系列嚴重問題,尤其是印巴分治所帶來的後遺症。獨立後第一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就由於克什米爾爭端而爆發軍事沖突。尼赫魯執政時代,印度傾向於社會主義,並仿照蘇聯制定了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印度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大獲全勝,但也付出了倒向蘇聯的政治代價。印度於1975年吞並錫金王國,將原錫金王國設為所謂的錫金邦。21世紀初的印度,已成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
⑻ 印度瘋狂在邊境進行擴張,有哪些國家在支持
《美聯社》11月23日報道,雖然拜登距離完全權力交接只差臨門一腳,但圍繞著大選持續的風波始終都沒有宣告結束,盡管拜登表示未來不排除起訴特朗普的可能,但面對現頻繁出現問題的世界局勢,各地區的大國無不對美國的政治局勢變化和方向充滿了期待,雖然印度一直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印度一度表現得像是特朗普在中南亞地區的影子,以至於大選落幕以後,印度國內很有可能有輿論批評莫迪針對特朗普這波操作完全就是押錯了寶。
根據路透社的報道,面對印度的瘋狂擴張,拜登選擇站在了印度的對立面,前不久印度的「自己人」的哈里斯與拜登相繼發表講話,表明印度在與鄰國土地的爭議中的立場,報道稱他們分別表示克什米爾地區是獨立的,該地區的人民自主權要得到尊重,讓印度人難以接受的是在五角大樓中的地圖上克什米爾地區直接被劃分給了巴基斯坦,據印媒報道,五角大樓已經向國防部提出巴基斯坦所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自始至終都是巴基斯坦的領土,印度不能染指。
⑼ 哪個國家給印度提供導彈
中印對峙關頭,以色列再次從背後捅中國一刀:八千枚導彈馳援印度對付中國
中印兩國關系因為印度軍人非法進入中國領土造成兩國軍隊的對峙而驟然緊張,中國日前在為了展示維護領土主權完整而舉行的高原軍事演習中,首次公開了一種新型的能夠適應高原作戰環境的輕型坦克。而就在這時候,一個曾經接受過中國幫助的中東國家竟然忘恩負義,向印度提供了包括適應高原作戰環境的單兵反坦克導彈在內的8000枚反坦克制導武器,這個國家就是一直被大多數中國人認為是好朋友的以色列。
跟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從以色列獲得武器和技術卻一直以來都順風順水。近年來,美國由於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的需要,因此需要用非俄制武器武裝印度,一方面削弱俄羅斯在印度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可以實現對中國的牽制。因為美國的這個一石二鳥的戰略意圖,以色列聞風而動,在美國的授意下大肆向印度出售先進武器裝備,武裝印度對抗中國。在短短數年期間,以色列大量向印度提供了各種攻擊導彈和無人機、可供最新驅逐艦使用的相控陣雷達和防空導彈、最先進的「箭「式反導系統和專門針對中國間諜衛星等等。此外,以色列還向當時正在因為南海問題和中國鬧得最凶的越南提供了可供蘇-30戰斗轟炸機使用的空對地導彈以及大量的輕武器。
而以色列此次正值中印關系緊張之際,不顧及中國曾經對以色列的無私幫助和支持,向印度提供了數量巨大的專門針對我國部署在中印邊境的新型輕型坦克的「長釘「反坦克制導武器,這無疑暴露出了其一直隱藏著的當美國鷹犬的真面目。表面上看以色列跟中國的關系不錯,但實質上卻忘恩負義,是一直在配合美國圍堵中國的幫凶。
ps以色列賣給印度導彈只是履行前年簽訂的合同不過它在此時賣給印度也只能說明1美國和他是鐵桿它不怕2以色列分析出中印之間只會對峙不會爆發沖突還有2017.08.28印度撤軍了
望採納
⑽ 印度入常,目前有哪些國家支持
印度對於入常這件事,可謂是鍥而不舍,堅持不懈,但是結果都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但是五常之位並不是靠申請就能獲得的,這既是二戰後歷史的安排,也是大國實力的象徵。雖然按照實力來說,如今的印度的綜合實力可以排進五常,但是如今聯合國的權力體系不被打破,印度想入常還是困難重重的。因此印度想入常,最重要的是得到現在的五常的支持,不然他即使拉攏再多的盟友,只要五常之一使用了一票否決權,那他再多的努力都會付之東流,對於五常來說,印度加入常任理事國,無異於虎口奪食,這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所以說印度一直執著的這件事,根本就是遙不可及。而且不用五常出手,和印度關系緊張的巴基斯坦就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而印度想入常,日本、巴西和德國這些競爭對手,也不會讓他輕易“上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