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街頭最常見的水果有哪些
印度屬於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北印屬於亞熱帶地區,南印屬於熱帶地區,兩地融合的國家,街上水果按理說應該是琳琅滿目的,但走在印度街頭,看到最多,也是最便宜的,首選香蕉。
最貴的水果就是這種柑橘類的水果了,有些像我們的椪柑,甜味和汁水都還可以,只是感覺放了很久,好多都發軟,有些甚至有輕微腐爛的跡象,估計是運輸過程中磕碰所致,運輸路途遙遠,也導致柑橘賣得不便宜,分品種,大約需要人民幣5元至8元一斤,在印度算貴的。
② 印度新奇水果「根菜」一個可以賣上一周,它真的很大嗎
印度的新奇水果根菜個頭很大,有的根菜可以長到上百斤,高度差不多和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那麼高,它的外皮是橙紅色的,內里的果肉是白色的,口感類似我們常吃的雪蓮果, 根菜是一種根莖類植物,含有碳水化合物,可以當做水果吃,也可以當做主食吃,每次有客人買,老闆都會用鐮刀切上一片,撒上點白糖或者醬汁就可以吃,這么大一個根菜可以賣上一個星期是沒問題的。
根菜這種水果屬於熱帶水果,我們國家是吃不到的,只有在印度的街頭能夠經常看到它的身影,雖然很多人會覺得在印度那種氣候條件下,一大顆根菜,每次都是切下來薄薄一片,一個根菜大約能賣一周左右,可能衛生情況不能保證,但是我覺得入鄉隨俗,他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吃根菜的,那麼我們也可以試著嘗試一下這種飲食方式,可能能並沒有像我們想的那樣不衛生,也許會有驚喜也不一定!
③ 印度的水果重100斤,100個人吃不完,是怎麼長出來的
因為那個地方的天氣應時而生這種重達一百斤的水果。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非常炎熱的地方,他們那裡貧窮的人較為多,當然由於是在熱帶地區,他們那裡盛產熱帶水果。
當然了,真正想吃的人是不會考慮這種問題的。印度人會把這種東西切下來賣,或者有的還會做成餅干之類的。當然不用擔心它的保存問題,一般他們都會用紙包住,而且只要拆開就會賣完。
不過我比較好奇,如果多種點的話,是不是一年的伙食不用愁了?大概會吧。
④ 火龍果在印度變得很受歡迎,這種水果都有什麼神仙吃法
火龍果是一種營養非常豐富的水果,也有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這種水果,平常我們吃的火龍果裡面有紅心的和白心的,這兩種火龍果的口感不同,一般人都更喜歡吃紅心的這種火龍果,因為紅心的火龍果它口感更好,而且更甜,營養價值也很高,火龍果它有很大的價值,首先它可以延緩人的衰老,火龍果裡面含有一種花青素,這種元素就可以抵抗人的衰老,而且還可以進行排毒,還有美白等很多作用,在這種情況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對火龍果這種水果感到喜歡。
另外火龍果還可以做成冰淇淋,只需要一些火龍果,牛奶和奶油這些食材,然後把火龍果榨成果汁,再加入一些牛奶和雞蛋攪拌,冰凍一下,淋上這種火龍果汁就可以成為非常好吃的冰淇淋了。還會有人把火龍果做成果醬,和麵包一塊吃也非常的美味。
⑤ 舌尖上的印度,印度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特色美食小吃
印度菜以咖哩聞名,主要以魚、肉、蔬菜等不一樣食材來調合多種多樣香辛料,有濃郁的香味。聽說,印度菜特色就是調味品多,單菜都10種之上調味品。印度有什麼特色美食?咖哩牛肉、咖喱牛肉、什錦咖喱鮮蔬等都是比較普遍的印度美味。此外,印度奶茶及飯後甜點也具有地方特色。印度十大特色美食小吃,刺激你的味蕾。
起源自旁遮普邦的天多利烤雞是著名印度特色美食,以香辛料和乳酪將黑椒雞塊腌過,再塗上燒烤汁,然後放入圓柱形的陶泥燒烤箱內烤串。燒烤汁由很多種香辛料調配成的,包含肉桂粉、月桂葉及丁香等,令味兒層級更豐富。烤雞腿公布後,有點焦脆,讓人胃口大開。
印度餃子也叫印度咖喱醬餃,是一種路邊攤小吃,尖尖的像一個金字塔式。印度餃子的內陷一般會有牛羊肉、牛肉、雞脯肉、圓蔥、士豆泥、藍莓干、腰果仁、蔬菜水果、扁豆松籽等,再混和印度香辛料製成的。印度餃子的特點是三角形的,吃的時候先要炸成金黃,沾上香薄荷醬吃。
除此之外,印度餃子中比較有特色的是甜水餃,用堅果和椰子肉做為包餡,煎炸或是烤製成的,煎炸後餃子金黃酥脆,千果椰子肉的香甜味兒更加凸顯。
印度菜比較獨特,並不是每個人可以接受的,但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法。未來出國旅行需要了解一些文化禮儀,不然仍有可能在餐桌上貽笑大方。
⑥ 印度尼西亞水果 都古是什麼
「水果之王——榴槤」,榴槤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類,是良好的果品類營養來源。 病後及婦女產後可用之來補養身體。 榴槤一次不可多吃,可以配山竹吃,只有水果王後才能降服水果之王。 榴槤果肉中含澱粉11%,糖分13%,蛋白質3%,還有 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相當豐富。泰國人病後、婦女產後均以榴槤補養身子。
山竹,與榴槤齊名,號稱「果中皇後」。山竹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6.8%,檸檬酸0.63%,還含有其它維生素B1,B2,C4和礦物質,具有降燥、清涼解熱的作用,因此,山竹不僅味美,而且還有降火的功效,能克榴槤之燥熱。在泰國,人們將榴槤山竹視「夫妻果」。吃過多榴槤上火,吃上幾個山竹就能緩解。
楊桃,在美國稱為星星果StarFruit。楊桃水分很多,鮮果可溶性固性物為9%。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碳水化物6.2克,維生素C7毫克,內含蔗糖、果糖、葡萄糖、蘋果酸46.8克、草酸7.2克、檸檬酸及維他命B1、B2以及鈣、鉀、鎂、微量脂肪和蛋白質等各種營養素。楊桃對於人體有助消化,滋養,保健功能,對於瘧蟲有抗生作用,其果汁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
紅毛丹,又名毛荔枝、毛龍眼,原產馬來西亞,屬無患子科韶子屬,有36個品種,系熱帶多年生常綠果樹,是東南亞著名水果之一。紅毛丹外觀美,營養豐富,富含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和礦質元素,味甜至酸甜,帶荔枝或葡萄風味,可口怡人。長期食用可潤膚養顏、清熱解毒、增強人體免疫力。它含有豐富之鈣質,磷質與維他命C。
蓮霧: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一帶叫做水蓊(Eugenia javanica Lam)。蓮霧是台灣的說法,大陸則多稱之為「洋蒲桃」。蓮霧是一種可治多種疾病的佳果,性味甘平,功能潤肺、止咳、除痰、涼血、收斂。主治肺燥咳嗽、痔瘡出血、胃腹脹滿、腸炎痢疾、糖尿病等症。用果核炭研末還可治外傷出血、下肢潰瘍。另外,台灣民間有「吃蓮霧清肺火之說」。人們把它視為消暑解渴的佳果,習慣用它煮冰糖治乾咳無痰或痰難咯出。
人參果(花參果):《西遊記》第二十四回記載:在萬壽山五庄觀。有棵靈根,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地球上不僅真有人參果.而且多種多樣,在這形形色色的人參果中確實沒有一種能讓人當「萬歲爺」的。不過,也確實有不少種類的人參果,具有強身健體、防治疾病、益壽延年的功效。
芭樂: 也叫番石榴,果形有球形、橢圓形、卵圓形及洋梨形,果皮普通為綠色、紅色、黃色,果肉有白色、紅色、黃色等,是養顏美容的最佳水果。營養豐富,可增加食慾,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維他命A、B、C,鈣、磷、鐵。番石榴營養價值高,以維他命C而言,比柑桔多8倍,比香蕉、木瓜、番茄(西紅柿)、西瓜、鳳梨等多數十倍,鐵、鈣、磷含量也豐富,種子中鐵的含量更勝於其它水果,所以最好能一起食下去。
杜古(露菰):東南亞熱帶水果的一種 ,原產地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中文叫法不一,有龍貢,榔色果,藍薩果等。杜古果的個頭以及它黃色表皮,使其看起來比較像龍眼,皮很薄,果肉呈半透明白色,味道及口感很象柚子,但比柚子要清甜些。但其實有很大不同,它的果肉呈透明的瓣狀,成熟的杜古果果肉含糖度非常高,在甜美的果肉包裹下是苦澀的果核。因此,吃杜古果的時候必須講究技巧,否則一旦咬破果核,即使果肉再甜,留在口中的也將只剩苦味。
牛油果:攪拌之後呈糊狀,味道、外形都象動物油,因此,華人給它取名牛油果。牛油果還具有高蛋白、高能量和低糖份的特點。故其又有「糧食水果」之稱。 牛油果含多種維生素、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鈉、鉀、鎂、鈣等含量也高。還可作高級化妝品、機械潤滑和醫葯上的潤皮膚用油及軟膏原料。在印尼,牛油果主要作為果汁原料,加適量糖和水榨汁。
蛇皮果(蛇鱗果):蛇皮果,東南亞水果,拉丁名:Salacca REInw,印尼名: Salak。果肉類似大蒜頭,呈瓣狀。肉質板實,似椰肉,咬起來很爽脆。大的瓣中有硬核,氣味微帶酸臭,入口以甜味為主,略帶酸味。印尼峇里島產的蛇皮果是最好,肉質甜中帶酸,不會苦澀,果肉飽滿像蘋果一樣的爽脆,果核也比較小,帶有點點淡淡的香氣。據說蛇皮果還有美容的效果。 在印尼,以巴厘島和爪哇島的日惹、萬隆等地出產的蛇皮果品質較優。
西番蓮(百香果):又名百香果、雞蛋果。西番蓮營養豐富,有「果汁之王」的美稱。英文名為passion fruit,「passion」意為「熱情、戀情」,因此百香果又被稱為「愛情果」、「情人果」。
刺果番荔枝 英 文 名: Annona muriCATa L,印尼語Sirsak(音:謝兒沙),葉倒卵狀橢圓形,近革質,上面有光澤,互生。花青黃色,花瓣2輪,外輪3片鑷合狀排列,內輪極小,鱗片狀。聚合漿果圓球形,黃綠色,表面有刺。果可食用,樹皮纖維可造紙;根可止瀉;種子含油達20%。
⑦ 印度特色小吃
印 度 美 食
作 者:領子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如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的,好看而且味美。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虔誠的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食牛肉。於是,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沖突的導火索。在印度,由於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數(82%),牛肉成為禁忌,因此市場上的牛肉價格最便宜。豬肉也比較便宜,因為穆斯林和高種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豬肉,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豬肉。羊肉價格最貴,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每樣菜都燒得爛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黃色。印度人的早餐已經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幾片麵包,果醬、黃油,但中午飯和晚飯則是地道的印度風味,每餐都有豆子湯。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印度人進餐時,傳統方法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印度的甜食可謂「名符其實」,甜得發膩。甜食種類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應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無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數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發胖,大概與嗜食過多的甜食有關。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實,最早的在晚上8點左右,晚的在10點左右。吃完飯後不久就上床睡覺,不發胖才怪呢。
由於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國人一樣,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摻水煮開,再把茶葉倒進去,煮沸後用小篩子把茶葉濾出,加糖後即可飲用。
印度水果
印度的水果種類繁多,一年四季不斷。最便宜的是香蕉,因而被稱為「窮人的水果」。石榴約有小碗般大,紅彤彤的,有的咧開了嘴,露出一粒粒晶瑩透亮、紅瑪瑙般的果粒,十分誘人。葡萄有乳白色的,有紫紅色的,一串串像玉雕,剝一粒放在口中,香甜多汁,吃完後手會被粘住,是糖分太高的緣故。
印度最引人注目、令人垂涎的水果是荔枝。每年4、5月份是印度最熱的季節,也是荔枝上市的季節。印度的荔枝是連枝葉賣的,攤主為防水分蒸發,還在荔枝上噴上清水。一束束紅艷艷的荔枝,被沾著晶瑩水珠的綠葉襯托著,格外誘人、醒目。剝開紅艷艷的果皮,甘甜的汁水四濺,透明如玉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咬下去,甘甜、爽口,齒痕留香,百食不厭。
印度最有名的水果大概要數芒果了。每年夏天,首都新德里都要舉行芒果節,展出的芒果大約有400多個品種,有的大如西瓜,有的小巧如杏;有的紅艷欲滴,有的黃如美玉;有的綠瑩瑩的,有的黃中帶紅。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圓的、長長的、橢圓的、兩頭尖尖的……有一種芒果,汁多味美,輕輕挖開一個小口,可用吸管吸食。
印度的木瓜非常便宜,大如西瓜,但味道一般,有的放得久了似有一股臭味。番石榴的味道也難以讓人接受,這種果子形狀像石榴、裡面有黑色的小籽,印度人吃時有時撒上一層胡椒粉。椰子也是一年四季都有,大概是從南印運來的。小販除了賣椰汁外,還把潔白的椰肉切成一塊一塊,放在托盤里沿街叫賣。那椰肉有一股特殊的清香,越嚼越香。
⑧ 印度街頭有人將水果切片賣,一片售價高達20元,印度版的切糕怎麼樣
在旅行的過程中, 街頭小吃一直都是旅行的重點,在旅行六要素中,「吃」被排在了第一位,其實就是在說旅行到不同地區,首先需要品嘗的就是當地的小吃和菜餚,因為這些菜餚都是這個地區飲食文化的精髓,能夠給你帶來很好的旅遊體驗,人都是喜歡美食的,因此街頭小吃往往深受外來遊客的喜歡。而談到街頭小吃,中國這樣的美食大國自然擁有很多獨特的地方小吃,我們的街頭小吃多樣且美味,不過也有一些國家的街頭小吃其實也不遜色我們,就比如我們西邊的這個鄰居就是如此。
不過據聞這樣的水果其實並不好吃,果肉相對很硬,主要是吃一個新鮮,不是本地人是很難吃慣這個東西的,這聽起來也和我們切糕有些相似。不知道你有沒有吃過切糕呢?歡迎留言評論。
⑨ 印度飲食民俗
在這里,越有文化越有地位的人越吃素
中國菜「清清白白」,印度菜「糊糊塗塗」
赴家宴、光著腳、手抓飯,表達的是親密朋友之情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具特色,也許沒有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像印度那樣,具有如此明顯的宗教色彩,如此深刻的文化意蘊。
印度菜口味較濃,但愈往北部則口味漸淡。新德里是印度美食中心,大小餐廳林立,一般食物的烹調法自古以來就受蒙古人的影響,其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 是用香料腌過的雞,放入一種印度特製的爐灶上用文火烤,到一定火候時,雞肉芬芳而肉汁也未被烤乾,十分美味可口。除了用雞烤之外,魚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烤,一樣的美味可口。還有一道叫做[可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歡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軟,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別。印度還有一種「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這個,是用一種未切的麵包叫Nan,用來和米飯一起配著咖哩吃,米飯的清香夾帶著咖喱的美味,定能讓你一飽口福的。
在一流飯店內都供應上等的西餐及印度餐,中國菜亦頗為流行,但口味都已改變為當地口味,可能是入鄉隨俗的原因吧。印度食品的價格浮動較大,尤其蔬菜和水果,價格亦隨季節而異。
一半國民喜吃素
印度朋友邀請我出席他的生日慶祝活動。大家先是一起唱歌跳舞,然後吃自助餐。我找遍了所有的菜盤,竟然全是素菜,連雞蛋也沒有。不僅如此,連土豆、紅薯、蘿卜等菜都沒有,吃的全是地面上長出的東西。我非常奇怪,有人告訴我:克瑞迪亞是耆那教徒,是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一些印度人對素食的較真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一次,印度朋友科米卡對我說,他訪問中國期間,中國餐館用煮過葷菜的鍋給他做素食,那怎麼行呢?
印度虔誠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都是素食主義者,耆那教徒更是嚴格吃素,吃素的人佔印度人口一半以上,因此,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印度是素食王國,素食文化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本的特色之一。由於印度多數人喜歡吃素,印度開有不少只為素食主義者服務的飯店。西方國家的流行食品不得不適當地印度化。印度有專門為素食主義者開設的比薩餅店,麥當勞供應的夾層食品,相當一部分不是雞鴨魚肉,而是蔬菜。美國駐孟買總領事西蒙斯告訴我,肯德基在印度辦不下去,只好撤走。
抽煙喝酒不流行
由於歷史與宗教的原因,印度社會自然而然產生了越有地位、越有文化的人越吃素,反之,越沒有地位、越沒有文化的人什麼都吃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