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糖業怎麼樣

印度糖業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05 03:38:49

❶ 印尼製糖廠如何用椰子樹的花穗製作出焦糖風味的椰子糖呢

印尼製糖廠如何用椰子樹的花穗製作出焦糖風味的椰子糖呢?

第三、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防止沸騰的汁液溢出鍋外而導致浪費,工人會在鐵鍋中套上一個干凈的竹筐,當花蜜中的水分被揮發殆盡且顏色變得焦黃的時候,就可以將它們轉移到下一步的攪拌車間。接下來,鐵鍋中的糖漿首先會在這台高速旋轉的攪拌機下被打成濃稠的糖糕形狀,跟著再由人工持續攪拌三個小時,直到糖包逐漸冷卻且椰糖的純度達到要求後,就可以裝到不同的模具中定型售賣了。

❷ 世界上產糖大國是哪個國家

世界第一產糖大國巴西糖業現狀

1、總述

巴西位於南美洲的東部,東瀕大西洋。國土面積為854.7萬平方公里,約佔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家。巴西的經濟實力居拉美之首。20世紀90年代初巴西實行對外開放以來,由於獲得了國外低息貸款和先進生產技術,農業產量出現了大幅增長。目前,巴西是世界農業生產和出口大國,除小麥等少數作物外,主要農產品均能實現自給並大量出口。甘蔗、咖啡、柑橘產量居世界第一。

巴西是世界第一產糖大國,也是一個食糖凈出口國,糖業在巴西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巴西食糖生產從每年5月份開始到次年4月份結束。巴西中南部地區是甘蔗和食糖主產區,其產量分別佔全國甘蔗和食糖總產量的85%和90%。食糖生產主要採用兩步法,產品主要為原糖,產品質量較好,生產成本在全球產糖國當中比較低廉(約為5美分/鎊),同時巴西貨幣匯率較低,因此巴西食糖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較高。巴西食糖可供出口量在世界食糖貿易總量中占最大份額,目前巴西佔據國際市場的份額已從過去15年的4%急劇上升至30%。世界食糖市場貿易量的增長率幾乎等於巴西食糖出口量的增長率。

近幾年,由於巴西政府大力推行食糖和酒精聯產計劃、擴大對食糖產業基礎設施的投資、增加資金支持酒精儲備、拓展酒精海外消費市場等糖業政策,巴西的甘蔗種植面積、甘蔗產量、食糖產量和出口量、酒精產量和出口量逐年上升。目前,巴西食糖產業每年的總產值約為200億美元,其中60億美元來自出口,50億美元來自國內銷售,另外87億美元是酒精產業創造的。

2、甘蔗生產

甘蔗種植面積增加:由於食糖和酒精賣價較好,極大地鼓勵了蔗農擴大甘蔗種植面積,另外,糖廠、酒精廠進行資產整合,加大甘蔗種植的投資力度也導致了巴西甘蔗種植面積的擴大。03/04榨季巴西的甘蔗種植面積在02/03榨季的基礎上增加了53萬公頃,達到560萬公頃。03/04榨季巴西的甘蔗收割面積達到505萬公頃,比02/03榨季增長了5%。

在巴西第一產糖大省-聖保羅地區,甘蔗種植取代了牧草和柑橘的種植。因為據巴西農業部計算,種植1公頃甘蔗的投資成本為2122雷亞爾,比種植柑橘少73%,比發展牧草少36%,同時,種植甘蔗的平均邊際利潤為7.31%,高於柑橘的6.01%和牧草的3.27%。甘蔗連續增產:根據巴西農業貿易辦公室的統計,由於甘蔗種植面積的擴大、適宜的天氣和管理方面的改善。03/04榨季巴西甘蔗總產量達3.5億噸,比上一榨季的3.21億噸增加了9%。主產區中南部地區本榨季共產甘蔗2.98億噸,比02/03榨季的2.69億噸增加了11%。另一產區東北部地區的甘蔗產量為5180萬噸。巴西03/04榨季平均單產達到68.3噸/公頃,比上一榨季提高

❸ 唐代熬糖技術從哪國傳入中國

唐代印度製糖技術傳入中國。

中國是從唐朝開始,才有了製糖技術,中國人是從唐朝開始才嘗到了糖的味道。而這有賴於絲綢之路。正是通過絲綢之路,鄰國印度的製糖技術在唐代傳入中國。

印度的製糖技術傳入中國,是印度科技在中國傳播和影響的一個重要例證。在古代,有三項西方科技發明被引入中國,對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產生了極為重要和深遠的影響,這三項技術即玻璃製造技術、製糖技術和葡萄酒釀造技術。玻璃製造技術是在南北朝時期引進的,後兩項都是在唐代,在唐太宗時期被引進中國的,而且都是在唐太宗親自過問和關注下引進並得到推廣和發展的。

唐代的製糖技術有了較大的進步,主要是由於從印度傳入了當時先進的製糖技術。唐太宗派人到中天竺摩褐陀國去學習熬糖法,不僅學會了印度的製糖技術,而且在此基礎上有所提高,制出了比印度蔗糖質量還好的產品。揚州人對糖進行了改進和精加工,實現了製糖技術的飛躍。最早的白糖不可能潔凈如雪,而是呈淡黃色。後來,優質的中國糖又傳到印度,被印度人驚嘆為「中國雪」。除揚州外,唐宋時期四川遂寧也是蔗糖的著名產地。

❹ 糖的製糖歷史

史前時期
人類就已知道從鮮果、蜂蜜、植物中攝取甜味食物。後發展為從穀物中製取飴糖,繼而發展為從甘蔗甜菜中製糖等。製糖歷史大致經歷了早期製糖、手工業製糖和機械化製糖3個階段。
早期製糖階段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製糖的國家之一。早期製得的糖主要有飴糖、蔗糖,而飴糖佔有更重要的地位。
制飴 將穀物用來釀酒造糖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中國西周的《詩經·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的詩句,意思是周的土地十分肥美,連堇菜和苦苣也象飴糖一樣甜。說明遠在西周時就已有飴糖。飴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製造出來的糖。飴糖屬澱粉糖,故也可以說,澱粉糖的歷史最為悠久。
飴糖是一種以米(澱粉)和以麥芽經過糖化熬煮而成的糖,呈粘稠狀,俗稱麥芽糖。自西周創制以來,民間流傳普遍,廣泛食用。西周至漢代的史書中都有飴糖食用、製作的記載。其中,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第89篇「餳?」)記述最為詳盡。書中對飴糖製作的方法、步驟、要點等都作了敘述,為後人長期沿用。時至今日,這類澱粉糖的甜味劑仍有生產,也有較好的市場,在製糖業中仍有一定地位。但通常所說的製糖是指以甘蔗、甜菜為原料製糖。
甘蔗製糖 甘蔗製糖最早見於記載的是公元前 300年的印度的《吠陀經》和中國的《楚辭》。這兩個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的植蔗國,也是兩大甘蔗製糖發源地。在世界早期製糖史上,中國和印度佔有重要地位。
周代至漢代
在中國,最早記載甘蔗種植的是東周時代。公元前4世紀的戰國時期,已有對甘蔗初步加工的記載。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有這樣的詩句:「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這里的「柘」即是蔗,「柘漿」是從甘蔗中取得的汁。說明戰國時代,楚國已能對甘蔗進行原始加工。
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吳書·孫亮傳》中,有亮使黃門以銀椀並蓋,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獻甘蔗餳……的記述。交州在現今的廣東、廣西一帶,與上述的楚國同是中國的南方,是甘蔗製糖最早的地區。甘蔗餳是一種液體糖,呈粘稠狀,是將甘蔗汁濃縮加工至較高濃度(粘稠),便於儲存食用。這里的加工技術已經提高了一大步。
東漢張衡著的《七辨》中,有「沙飴石蜜」之句。這里「沙飴」二字,是指製得的糖有微小的晶體,可看作是砂糖的雛形。
6世紀時陶弘景著的《名醫別錄》中寫到:「蔗出江東為勝,盧陵也有好者,廣州一種數年生,皆大如竹,長丈余,取汁為沙糖,甚益人。」這里描述的種蔗區域更加廣闊了,種蔗的技術也已提高,且已經制出砂糖。這種砂糖是將蔗汁濃縮至自然起晶,成為帶蜜的糖。比先前的甘蔗餳的加工技術又提高一步。
唐宋年間
手工業製糖階段 自戰國時代開始從甘蔗中取得蔗漿以後,種植甘蔗日益興盛,甘蔗製糖技術逐步提高,經近千年的發展,至唐宋年間,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作坊式製糖業。
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學習熬糖法。歐陽修、宋祁撰的《新唐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貞觀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獻波羅樹,樹類白楊。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詔揚州諸蔗,柞沈如其劑,色味愈西域遠甚。」說明在中、印頻繁的文化、科技交流中,其中也有製糖技術的經驗交流。
從唐宋開始形成的手工業製糖以來,製糖技術逐步得到發展,一些新的技術、新的工藝相繼出現,土法製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種也相繼出現,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製糖的理論著作。
公元674年,中國發明用滴漏法製取土白糖。該法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設施,將蔗汁熬至相當濃度後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從上淋入黃泥漿,藉助黃泥漿的吸附脫色製取土白糖。白糖的出現,標志著製糖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種土法製糖在中國沿用了千餘年。
唐大歷年間(766~779),四川遂寧一帶出現用甘蔗製取冰糖。冰糖的製作,為製糖業增添了獨特的產品。
唐宋製糖手工業昌盛,所產之糖的品種和質量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糖產品不僅銷售國內各地,還遠銷波斯、羅馬等地,促進了國際間的貿易往來。廣泛興起的製糖手工業,擴展至全國的很多區域,如現今的廣東、廣西、福建、四川等地。宋、元期間,大量的閩、粵移民至台灣,同時也帶去了種蔗製糖技術。由於台灣氣候適宜於種植甘蔗,製糖業很快得到發展,並成為中國主要製糖基地之一。
8世紀中葉,中國製糖技術傳到日本。13世紀左右,傳入爪哇,成為該島糖業的起源。15~16世紀,中國的僑民也在菲律賓、夏威夷等地傳播製糖法。
在長期的製糖實踐中,很多製糖方法逐步被總結出來。 北宋王灼於 1130年間撰寫出中國第一部製糖專著──《糖霜譜》。全書共分7篇,內容豐富,分別記述了中國製糖發展的歷史、甘蔗的種植方法、製糖的設備(包括壓榨及煮煉設備)、工藝過程、糖霜性味、用途、糖業經濟等。1637年初刊的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卷六(《甘嗜》)中,記述了種蔗、製糖的各種方法,比《糖霜譜》一書更系統、更詳盡。這些方法,在中國民間一直沿用到20世紀。書中記述的採用牛拉石轆(或木轆)多次壓榨取汁的方法(壓榨法),與現代的甘蔗多重壓榨原理相似。在蔗汁澄清方面,書中首次總結了石灰法澄清工藝,其原理在現代的製糖業中仍有沿用。「甘嗜」中總結的具有系統性的壓榨取汁、石灰法澄清、濃縮煮糖等手工業製糖工藝,成為現代機械化製糖的工藝基礎。
印度製糖術的傳播
當中國的甘蔗製糖技術向外傳播的時候,世界上的另一個甘蔗製糖發源地印度,也不斷向各國傳播甘蔗製糖技術。7世紀,阿拉伯人把印度的甘蔗種植技術傳入西班牙、義大利。自此,地中海沿岸開始有甘蔗種植,隨後甘蔗的種植技術又傳入北美洲的一些國家。15世紀末,哥倫布將甘蔗製糖技術傳至西印度群島,很快又傳至古巴、波多黎各。15世紀20~30年代,甘蔗製糖技術先後傳到墨西哥、巴西、秘魯等,不久,甘蔗製糖業在南北美洲都發展起來。
甜菜製糖與機械化製糖
機械化製糖階段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甜菜製糖的成功極大地推動了製糖業的發展,直接導致了製糖業的機械化。
甜菜製糖業的興起 長期以來,用來製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而甘蔗只能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寒冷地區則不能種蔗製糖。18世紀末期,一種新的製糖原料──甜菜終於被發現,給製糖業的發展帶來重大突破。
1747年,德國化學家A.馬格拉夫發現甜菜塊根中含有蔗糖,但未受到重視。1786年,馬格拉夫的學生F.K.阿哈爾德在柏林近郊試種甜菜成功,實現了從甜菜中提取蔗糖並開始進行甜菜的選擇和育種工作。1799年阿哈爾德發表論文,宣告可以用甜菜製糖。1802年,阿哈爾德在東歐西里西亞附近的庫內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甜菜糖廠。同年,俄國也建成一座甜菜糖廠。1811年,法國又建成一座甜菜糖廠。此後,歐洲各國相繼建廠,甜菜製糖業很快興起。1810年,俄國的甜菜糖廠已達10座。1824年,烏克蘭開始建立甜菜糖廠,此後15~20年間,已發展到67座,烏克蘭遂成為俄國的主要產糖區。
甜菜製糖業在歐洲的迅速崛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政治、經濟原因。19世紀初,拿破崙對不列顛島實行封鎖,英國則從海上對歐洲大陸實行經濟封鎖,歐洲海上運輸因之受阻,一些急需物資和食品如甘蔗糖等無法從海上運往歐洲大陸,這種情形客觀上促使了歐洲甜菜製糖業的迅速發展。不久,甜菜製糖技術便越過大西洋,傳播到美洲,繼而傳播到亞洲,遍及世界各地。
機械化製糖業的發展 甜菜糖的發源和生產主要是在歐洲,而19世紀又是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的時代,先進的工業和發達的科學技術,給製糖業實行機械化提供了很多有利條件。現代機械化製糖的工藝和設備大多始於歐洲的甜菜製糖業。19世紀初至19世紀60年代的這段時間,是機械化製糖工業的主要形成時期,許多製糖新工藝新設備不斷涌現。甜菜製糖業在這段時間里,完成了滲出提汁、糖汁加灰二次碳酸飽充清凈、多效蒸發、真空煮糖結晶和離心分蜜成糖等基本技術。
19世紀初期,良好的吸附劑骨炭已應用於甜菜糖汁的脫色,並取得了較好效果。1821年,東巴勒將甜菜塊根切成薄片,以熱水浸漬提取糖分,改變了早期用壓榨甜菜取汁的做法,成為滲出法的先導。到1830年,東巴勒發明滲出法。但由於未找到理想的澄清方法,取得的糖汁不易澄清。1840年,庫爾曼發明二氧化碳飽充法,在澄清糖汁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1843年多效蒸發罐的發明使糖汁得以蒸濃。同時,採用高效能的離心分蜜工藝使糖膏中糖晶粒和糖蜜完全分離,得到的不再是帶蜜的糖,而是干凈的砂糖。1849年,盧梭發明了碳酸法製糖工藝。1849年,應用二氧化硫漂白糖汁取代成本較高的骨炭,糖汁的清凈技術進一步提高。1859年,佩里耶和波塞茨將碳酸法改良為雙碳酸法,澄清效果顯著提高,但糖汁的沉澱顆粒仍不易除去。1864年,德耐克發明過濾機使糖汁沉澱顆粒得以分離。同年,奧地利人J.羅伯特製成間歇式滲出罐組,它與雙碳酸法清凈工藝相配合後被普遍採用。20世紀發展了連續滲出器,逐漸取代了羅伯特滲出罐。至此,較完善的碳酸法製糖工藝基本形成,成為現代製糖技術的先導。
由於甜菜製糖大部分工藝也適用於甘蔗製糖,因而很快被甘蔗製糖業所採用,但甘蔗製糖和甜菜製糖在澄清工藝上有較大的不同。在取汁方面,甘蔗糖廠仍基本上採用壓榨取汁方式,18世紀末甘蔗製糖已採用了三輥壓榨機。
19世紀初期,真空結晶(煮糖)罐製造成功。中期,已開始用蒸汽機帶動壓榨機,並開始採用離心分蜜機。此後,隨著製糖工藝漸趨成熟和適合於工業化生產的設備不斷出現,製糖業遂進入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階段。
中國機械化製糖歷史
中國機械化製糖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中國機械化製糖的醞釀、探索時期。20世紀30年代,中國興起機械化製糖熱潮,但未形成機械化製糖工業體系,製糖業基本上還處於手工業階段。1949年後,不斷發展成為完整的現代製糖工業體系。
1878年,英商怡和洋行在香港設中華精糖公司,機器購自英國,以土糖為原料生產精煉糖,每日能處理4000擔土糖。1880年,怡和洋行又在廣東汕頭角石開設分廠。此外,英國商人在香港的太古洋行也創辦太古煉糖公司。繼英國之後,美國、日本等商人也來中國建立機械製糖廠,製糖工藝、技術、設備均從外國引入。由於社會動盪、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這些糖廠未能長久生存下去。
1905年,中國東北開始種植糖用甜菜。1908年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350噸的甜菜製糖廠(阿城糖廠)。
1915年又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 350噸的甜菜製糖廠(呼蘭糖廠)。
1916年,日本人在中國東北成立「南滿洲製糖株式會社」,並在沈陽郊區建立一座日加工500噸甜菜的奉天糖廠,1917年投產。1922年又在鐵嶺建成鐵嶺糖廠,這兩座糖廠都於1926年停產。
1920年,北京溥益公司在山東濟南興建溥益糖廠,於1921年投產,1929年停產。
1938年,日本在吉林省范家屯建立「新京製糖所」,後改為吉林省製糖廠。
20世紀30年代以前,不論是甜菜製糖廠,或是甘蔗製糖廠,或是精煉糖廠;不論是外資興辦,或是民族資本創辦的糖廠,都沒有成功,中國的機械化製糖業未能形成,仍然處於手工業製糖階段。牛拉石轆壓取甘蔗的古老製糖法依然盛行,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製糖遍布城鄉民間。糖的產量及質量都不及先進國家。尚需大量進口食糖。1929年,食糖進口量達最高峰(7.4億千克),價值銀一萬萬兩,居全國進口貨物的第二位。
30年代開始,中國限制洋糖任意進口,保護國內糖業的發展。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嚴重經濟危機,許多公司、商人急於推銷滯銷的貨物和積壓設備。中國成為他們資本輸出的一大市場。例如,美國的檀香山鐵工廠,捷克斯可達工廠,即在此時來到廣東,推銷他們積壓的製糖設備。廣東省的軍閥企圖通過創辦糖業,充實自己經濟實力,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政治地位,極力支持、興辦機械化製糖業。廣東製糖歷史悠久,製糖原料(甘蔗)豐富,客觀上也利於製糖業的發展。1933年8月至1936年1月,在檀香山鐵工廠、捷克斯可達廠兩家廠商的承包下,在廣東建成了市頭、順德、東莞、新造、惠陽、揭陽等 6座機械化製糖廠。其設計的總生產能力為每天壓榨甘蔗7000噸,每天產白糖700噸。機器設備全部由外國進口,工藝技術、設備規模都是空前的。廣東遂成為全國機械化製糖業的重要基地。
廣東興辦機械化製糖業的熱潮,也波及可以用甘蔗製糖的其他省份,繼之紛紛建立機械化糖廠。但由於時局動亂,工業基礎薄弱,這些新式的機械化製糖廠,未能得到發展和繁榮,不少糖廠被迫關閉、停業。
20世紀以來,台灣省機械化製糖業發展較快。最早的機器製糖廠建立於1901年,至1945年,全省已有42家機械化製糖廠。1934~1943年間,台灣糖業發展迅速,糖產量劇增,並有大量出口。1938~1939年製糖期,機製糖產量達到137萬噸。
1949年後,中國大陸的製糖業不斷得到發展。甘蔗製糖業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雲南、福建、海南、四川等地。甜菜製糖業集中在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新疆等地。甘蔗糖與甜菜糖的產量之比約4:1。發展到 80年代,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製糖大國之一。

❺ 甘蔗製糖的簡介

ganzhe tang
甘蔗製糖
cane sugar manufacturing
甘蔗是禾本科植物,原產於印度,現廣泛種植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從北緯34°至南緯31°的范圍,遍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世界每年甘蔗種植面積約1583萬公頃。甘蔗生長期為10~16個月,長的達18~24個月。每公頃產蔗量隨生產期延長而增高。美國的夏威夷單產最高,每公頃產蔗量為 207噸。甘蔗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多的是印度和巴西。
中國種植甘蔗的省(區)有14個,以廣東、廣西、台灣、雲南、福建等為主,其次有海南、四川、江西、湖南、浙江、貴州、湖北、河南和陝西等省。全國甘蔗種植面積約90萬公頃(含台灣省7.5萬公頃),每公頃平均產蔗量51噸,其中以台灣省和福建省最高,分別為75噸和72噸。
甘蔗的化學成分隨品種、土壤、氣候、成熟程度等的不同而變化甚大。成熟的甘蔗水分為70~77%,蔗糖分12~18%,纖維分9.5~12.0%,無機物0.5~1.4%,非糖分0.7~1.0%。
甘蔗作為製糖原料,既要有足夠的蔗源以滿足糖廠生產,同時要求蔗莖的蔗糖分和纖維分較高,非糖分要低。甘蔗的蔗糖分隨生長期而逐漸提高,成熟時達到最高點,然後逐漸下降。甘蔗一經收獲,便開始失水減輕重量,蔗糖逐漸轉化為還原糖,從而使純度下降。在乾燥和高溫條件下更易轉化。因此,甘蔗不能貯存,應盡快送糖廠加工,以收獲後不超過2天即加工為宜。

❻ 哪個是世界上種植甘蔗和製糖最早的國家

甘蔗是製糖的主要原料。糖又是人類生活的必需食品之一,它在工業、國防、醫葯上都有廣泛的用途。而且,甘蔗製糖以後的副產品也有很多用途。甘蔗和高粱有些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吸收比較少的能量,而生產出比較多的物質,所以甘蔗也被譽為「能源作物」。我們的老祖先在漫長的農業生產實踐中,選擇了這個物種——甘蔗,並對它進行不斷的馴化和栽培,可以說功勞卓著。根據考證,我們國家是世界上種植甘蔗和製糖最早的國家。在公元前3世紀初,戰國時代楚國的一本古代書籍《楚辭·招魂》中就有甘蔗和甘蔗製品的記載。由於當時的楚國是在現在的湖北、湖南一帶,從這里往南種植甘蔗的歷史更長,但由於當時的疆界沒有達到,所以缺乏有關的記載。史書上記載說在公元前3世紀末閩粵王向漢高祖進貢「石蜜」,當時說的石蜜就是同甘蔗提煉出來的,可能和現在的冰糖差不多。

現在,世界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緯33度到南緯30度之間,而以南緯25度到北緯25度之間分布最多。從溫度條件來看,種植甘蔗的地區的年平均溫度都在17℃以上。世界上種甘蔗的國家有80多個,主要都集中在第三世界國家。主產國有巴西、古巴、印度、中國、墨西哥、澳大利亞、菲律賓、美國、南非、阿根廷等國。只有部分國家是發達國家如美國。全世界甘蔗平均畝產3.75噸。平均畝產較高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畝產5.58噸,美國畝產為5.45噸,澳大利亞畝產5.31噸,南非畝產5.27噸。還有些國家畝產也比較高,如衣索比亞和秘魯,它們的甘蔗畝產量都在10噸以上,但它們的種植面積比較小,甘蔗在地里生長的時間也比較長。

❼ 關於紅糖和黑糖的歷史,你知道多少

這都要從糖的歷史講起。歷史上的糖,最早起源於印度,印度生產甘蔗,天氣炎熱,人們把甘蔗榨汁後放在太陽下,結果過了一段時間就成了軟糖了,於是印度就發現了糖。
中國在唐太宗時期,大量的派人出使印度,因為去學習佛法,結果順便學到了製糖技術,帶回了中國。回到中國後,聰明的中國人不再曬甘蔗汁了,而是把甘蔗榨汁後,燒火熬制,就有了最早的紅糖。
唐太宗中期時候,鑒真東渡,就是鑒真和尚出使日本,帶去了中國的文字、瓷器、佛經,也帶去了中國人的好東西:紅糖。但是,由於鑒真坐船漂洋過海,紅糖遇到大量濕氣,受潮迅速氧化,結果到了日本的時候,變成了非常深黑的」黑糖「,日本人就自然以為紅糖就應該是黑色的。所以,後來人日本人就照這個標桿來製造糖,結果自然就做成了黑糖 。甲午戰爭後,日本佔領台灣,熬制黑糖技術帶到台灣,就有了台灣黑糖。。。
說起黑糖,許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日本沖繩,其實沖繩黑糖源自台灣。不過如今人們又重新發現黑糖之美好,開始精心製作黑糖,並發揮創意,開發出許多黑糖衍生產品。
糖業曾經是台灣的「甜蜜事業」,台灣的土壤、氣候非常適合種植甘蔗,鄭成功治台時期,台灣已是亞洲重要的糖產地,清代中期,黑糖成為台灣大宗出口商品,年銷日本百萬斤。日本侵佔台灣以後,推行「日本工業,台灣農業」的殖民政策,把糖業發展作為經濟掠奪的重要手段,1930年,台灣的糖業經濟發展到最高峰,佔台灣外銷出口值的一半,產糖量排名世界第三。台灣生產的黑糖也成為沖繩精緻黑糖的原料,也造就了沖繩黑糖的名氣。不過由於時代演進,台灣製糖產業逐漸沒落,台灣從蔗糖出口地變成蔗糖進口地,當地黑糖也隨之籍籍無名。台灣因為糖業沒落,有段時間黑糖製造業也奄奄一息。
黑糖其實就是紅糖,由甘蔗提煉而成,如果硬要說出它們的差異,那就是黑糖比紅糖熬煮時間更長些,顏色更深些,焦香更濃些。具體做法是:將收割下來的甘蔗運回糖廠,用高壓水柱清洗干凈後榨汁,然後將濾干凈後的甘蔗汁入鍋熬煮4至6個小時,讓水分慢慢蒸發,使糖的濃度逐漸增高,其間需要不斷攪拌。高濃度的糖漿在冷卻後會凝固成塊,切割之後,就成了黑糖磚。這種傳統的熬煮法,既保有了甘蔗原本的營養,同時也使黑糖帶有一股類似焦糖的特殊風味。一般而言,100斤甘蔗可以榨得57斤的甘蔗汁,最後可以做成12.5斤的頂級黑糖。

❽ 製糖術是誰傳到中國的,什麼朝代

唐朝,「是玄奘從西域詢知其法帶回東土的」。印度製糖法的傳入對我國糖業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❾ 製糖的甘蔗叫什麼甘蔗

市場上買的甘蔗叫水果甘蔗,有水果的清香而且不硬較軟,纖維份也較低。製糖用的甘蔗叫糖料蔗,其含糖分較高,水果的清香味不濃,顏色也是有多種顏色。

❿ 印度開始限制食糖出口,限制的原因是什麼

印度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二大食糖生產國,同時也是一個食堂消費國,印度對於糖的消耗量是比較大的,不過正是因為全球的糧食價格都在不斷的上漲當中,這就導致食堂糖出口也遭到了限制,所以印度也開始限制食糖的出口。

不管是限製糖的出口還是限制小麥,還是限制其他的農產業,其實都是會跟周邊的鄰國造成很大的影響,當然印度之所以持續這種食糖限制出口的問題,也許也是對於將來的房價上漲採取的預防措施,自俄烏沖突以來,全球這個糧食價格都是在持續走高的情況,對於多個國家都是會出現供應緊缺或者是價格上漲等等情況的。

同時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巴西的糖廠用於乙醇生產的甘蔗數量非常大,也是會造成全球糖供應減少的情況,如果說糖價漲到高於乙醇價格的話,可能是會推動糖產量的增加,這是因為糧價的問題,多個國家其實都已經實施了糧食出口的這個限制力,包括麵粉,植物油,豆類,小麥等等。

閱讀全文

與印度糖業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幣1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55
中國第一條超級公路在哪裡 瀏覽:232
中國姓李的演員有哪些 瀏覽:805
中國一流哲學家有哪些 瀏覽:986
怎麼炒黑胡椒義大利面 瀏覽:809
為什麼印尼的快餐有腳臭味 瀏覽:832
義大利古代建築有哪些 瀏覽:253
印度首富對嚴重疫情幫助多少錢 瀏覽:180
騎馬怎麼下中國戰場 瀏覽:92
印度一瓶卵磷脂多少毫升 瀏覽:473
義大利知名女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374
印尼什麼手串最好 瀏覽:342
英國商科讀研怎麼畢業 瀏覽:491
中國的重汽豪沃怎麼樣 瀏覽:950
英國藍短貓可以干什麼 瀏覽:912
在英國凡士林是什麼 瀏覽:401
伊朗為什麼用拖車 瀏覽:419
中國功夫運動員有哪些 瀏覽:298
伊朗的後院叫什麼 瀏覽:881
英國扣船會怎麼樣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