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是怎麼解體的邊界線是誰畫出來的
個人覺得:團體就是一個不斷分裂變小和組合變大的一個群體。國與國之間互動,就是團體與團體之間互動。互動中有的自動解散了有的內部瓦解了有的被征服了有的樂意組合了……。如今的世界格局,都是這樣相互碰撞的結果。至於邊界線,除了暴力之外,有的是自然環境形成的,比如喜馬拉雅山把中國和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等隔開了,再比如黑龍江烏蘇里江把中國與蘇聯西伯利亞以及遠東地區隔開了,鴨綠江圖們江把中國朝鮮隔開了……。有的是本民族不同勢力集聚而形成的,比如內外蒙古,南北朝鮮,印度的各個幫……。有的是協商劃分的。有的是強國老大哥中間人老好人好事者給劃分的,比如非洲是歐洲殖民主義者給分的,再比如中印之間的澳柯瑪紅線,南北朝三八線,中不之間英國給分割的邊界……。更多的是佔領征服。你說印度各個邦有可能獨立,就像前蘇聯解體一樣,這確實是有可能的。一旦印度受到沖擊,有可能有的邦會獨立。就中國的利益而言,印度分裂是好事兒(使中國敵人變弱小),同時也是壞事兒(美國的代理人很容易出現在印度半島,美國的觸角可能從印度直接觸及中國)。假如印度解體了,各個邦之間難免要擴張爭奪資源,暴力肯定會出現了。以上個人看法。
㈡ 印度是怎麼獨立的
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實力迅速衰落,由於民族主義國家思想的興起和印度人民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廣泛開展,遂准許印度獨立。但此時印度的穆斯林已經開始謀劃建立單獨的穆斯林國家——巴基斯坦,英國和甘地都無力改變印度社會已經分裂的現實,只得同意獨立後的印度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度在與巴基斯坦分治後實現獨立,但仍然留在英聯邦內,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印度共和國,但仍為英聯邦成員國。
㈢ 印度是怎樣一步步分裂巴基斯坦,讓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國的
我們可以從這三個國家的歷史發展以及政治文化及宗教的分流來討論這樣一個問題。
很早之前,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本就是一體的。直到7世紀起,阿拉伯人的進入帶來了伊斯蘭教,之後將伊斯蘭教立為國教。最後伊斯蘭教成印度以及孟加拉國這兩塊地方當地的主要宗教。不過作為印度本地的傳統宗教,印度教也頑強的生存了下來,這也是後來印巴分治的一個原因。
1971年,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建立了孟加拉國並成立了臨時政府,印度則以戰爭手段支持孟加拉國的獨立,同年11月,印巴第三次戰爭爆發,印度軍隊大舉進攻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同年12月,達卡(孟加拉國首都)被攻陷,巴基斯坦在東巴基斯坦的駐軍投降。
1972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對於孟加拉國的獨立,印度可謂「勞苦功高」,這是發生在原英屬印度的第二次分家,因為這層關系,在孟加拉國剛獨立的一段時間里,兩國的關系那是相當的甜蜜。
㈣ 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的原因是什麼
英國殖民者把統一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以便殖民統治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英屬印度人民反英斗爭高漲的形勢下,英殖民者於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頓方案>,對印度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規定根據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為兩個自治領,即主要分為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斯坦和主要為穆斯林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各土邦有權決定參加前者或後者,但不能自治.
當時印度的主要政黨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都表示同意.8月14日和15日印巴分別成立自治領,正式實行分治.其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又於1950年和1956年先後宣布為獨立共和國.
蒙巴頓方案即「印巴分治」方案。1947年6月由英國駐印度最後一任總督路易斯·蒙巴頓提出而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帝國主義迫於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強大壓力,提出「分而治之」的方案。
主要內容:根據居民宗教信仰,英屬印度分為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分別建立自治政府;
巴基斯坦由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構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權」後享有獨立地位,可分別談判加入印巴任何一個自治領。
這個方案為當時的主要政黨印度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所接受。1947年8月15日,英國把在印度的政權分別移交給印度國大黨和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
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從此告終。英國在印度的經濟利益基本未受影響,而印度獨立法規定的內容又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形成了一些爭端,其中最嚴重的是克什米爾問題,為印巴日後的長期沖突埋下了伏筆。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
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
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
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但同時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㈤ 印度分成了哪三個國家
老印度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退出後,老印度分裂成印度、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印度在1971年贏得了第三次印巴戰爭,但也付出了落入蘇聯手中的政治代價。印度在1975年吞並了錫金王國,並將前王國建立為所謂的錫金邦。21世紀初,印度已成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
行政區劃
印度一級行政區包括28個州(省)、6個聯邦領地和1個國家首都區。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民選政府,而聯邦領土和國家首都地區則由聯合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員管理。此外,盡管印度在南極洲沒有自己的土地,但它在南極洲也有兩個科學基地:Dakshin Gangotri和maitri。
印度首都是新德里,總人口1675.3萬(2011年)。德里位於印度恆河支流亞穆納河畔。它是一個中部地區,包括新德里、舊德里和農村地區。總面積148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46.3平方公里)。它是印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鐵路和航空樞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㈥ 如何分裂印度
國家的分裂不外乎是意識形態的分裂,如果宗教、民族、政黨方面都找不到突破口的話就沒辦法了!
㈦ 印度為什麼內部一直高度分裂
第一,分裂習慣了。從歷史來看,印度大陸,包括印度所有的領土,從來都是分裂的,從來沒有統一過,印度在世界就是個地理概念。還是17次外敵入侵,將印度一些地區不同程度的統一在一起,而一旦沒人管了,立馬全分裂。印度那麼點大的地方最多的時候分成了幾百個邦國,相互之間爭戰不休。最後是英國人各個擊破,將印度整個佔領。因此,印度有很強的分裂基因,統一在一起的時間也很短,所以這種分裂的傳統很難消滅掉。
第二,民族成分太復雜。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斯坦族人,佔比只有一半,而還有幾百個民族,光是人口幾千萬的民族,印度就有好多個,因此,對於一些大民族來說,都有分裂的傾向。而且印度的經濟政策有很多的不公平性,比如說對於印度東北部的幾個邦,印度有意不去做投入,因此,使得整個東北地區各邦都很窮困潦倒,更加有分離的傾向,即使不獨立,也想擁有更多的權力。這是所謂的現實原因。
㈧ 印度是怎麼分裂為印巴和孟加拉三國
印度的最後一個王朝莫卧兒王朝戰敗後,三國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被英屬東印度公司所統治。1947年6月3日英國的蒙巴頓勛爵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47年8月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別獨立,1971年印度通過第三次印巴戰爭肢解了巴基斯坦,使得東巴基斯坦獨立,即為現在的孟加拉國。
1、從統一到分裂
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時,巴基斯坦的領土由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部分組成。東巴與西巴相距兩千多公里,中間還隔著一個印度,而且兩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也不盡相同。
雖然東巴的面積比西巴小得多,可人口卻比西巴多。由於中央政府的大權長期控制在西巴人手中,東巴人憤憤不平,東巴與西巴之間的隔閡日漸加深。
1970年12月,巴基斯坦舉行首次全國大選。以拉赫曼為首的人民聯盟主張東西巴完全平等,得到大多數東巴人的擁護。仰仗東巴人口上的優勢,人民聯盟在選舉中獲得了國民議會的多數席位,成為議會第一大黨。面對大選結果,東巴人欣喜若狂,西巴人則憂心忡忡。拉赫曼與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商討東巴自治問題,以期改變東巴長期遭受的不平等的對待。可是雙方分歧太大,會談最終破裂。
第二年的3月初,東巴各地掀起罷工和示威的浪潮,紛紛要求實行東巴自治,局勢一片混亂。3月25日,駐守吉大港的軍隊嘩變,佔領了全城。3月26日,人民聯盟宣布東巴基斯坦脫離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為了阻止分裂,葉海亞總統急忙宣布取締人民聯盟,並且派遣大批軍隊開赴東巴,鎮壓人民聯盟的獨立運動。一時間,東巴火光沖天,槍聲震耳,拉赫曼和其他獨立運動領導人紛紛被捕。從此,東巴基斯坦的民族自治運動變為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斗爭。經過幾個月的戰斗,西巴軍隊雖然控制了東巴的局勢,但造成一百萬孟加拉人喪生,一千萬孟加拉難民逃往印度。
印度與巴基斯坦為了爭奪克什米爾的領土主權,已經在1947年、1965年兩次刀兵相見。現在削弱和分裂巴基斯坦的機會來了,印度哪肯放過。就在此時,印度與蘇聯簽訂了合作友好條約,得到了大批先進的武器裝備,更助長了印度對巴基斯坦大動干戈的決心。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宣布全力支持孟加拉獨立,好讓「不斷逃亡印度的難民重返家園」。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策劃,11月21日,印度軍隊向東巴發動了海陸空全方位的攻擊,一輛輛印軍坦克越過國界,旋風般殺向巴軍陣地;一架架印軍戰機騰空而起,呼嘯著撲向預定目標。印度陸軍迅速向前推進,直逼東巴首府達卡。12月3日,印軍又越過克什米爾軍事分界線,猛攻西巴,試圖牽制巴軍主力,不讓他們騰出手來支援東巴戰場。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了。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立刻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全力抗擊印軍的入侵。
印巴兩軍出動戰機你轟我炸,並發生了激烈的空戰。12月8日,印度的兩架蘇-7戰斗轟炸機企圖偷襲西巴的空軍基地,不料,被高度戒備的巴軍發現了。隨著三顆信號彈騰空升起,兩架中國製造的殲-6戰斗機沖入天空朝敵機撲去。駕駛殲-6的哈斯米中校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巴軍飛行員,當飛機爬升到兩千米的高空時,根據地面通報的情況,他立刻在機頭左方發現了敵機。哈斯米隨即來了個大坡度轉彎,繞到敵機後方,占據了有利的攻擊位置。印軍飛行員猛地發現自己被殲-6盯上了,慌亂之下,企圖加速甩掉殲-6。哈斯米十分沉著,死死咬住蘇-7,隨後按下導彈發射按鈕,一枚響尾蛇導彈直沖敵機而去,蘇-7躲閃不及,頓時凌空炸得四分五裂。另一架蘇-7見勢不妙,剛想掉頭逃走,這時另一架殲-6趕到,做了幾個漂亮的空中動作,迅速把敵機鎖定在射擊光環中。炮彈像雨點一樣射向敵機,第二架蘇-7戰斗轟炸機應聲落地。
雖然巴空軍的表現十分出色,但是巴陸軍卻不爭氣,在印軍的猛攻下,接連敗下陣來。葉海亞總統心煩意亂,趕緊派外交部長布托前往聯合國,要求安理會制止印度對巴基斯坦的侵略。12月7日,聯合國大會以一百零四票的壓倒優勢通過了要求印巴雙方停火和撤軍的決議。可是印度在蘇聯的支持下,拒不執行聯合國的決議,宣布印度將「打到孟加拉國獲得解放為止」。
孤軍奮戰的東巴守軍雖然從戰爭一開始就在數量上和武器上處於劣勢,但是他們頑強地抵抗著。印軍速戰速決的意圖受到了挫折後,立刻使出了撒手鐧,出動無數飛機,在達卡周圍空投了大批傘兵,使東巴守軍首尾不能相顧,順利完成了對達卡的合圍。與此同時,印度的海軍和空軍則從海上和空中實施嚴密封鎖,完全卡斷了東巴與西巴的任何聯系。
決戰在即,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十分清楚,失敗是不可避免了,他授權東巴指揮官尼亞茲中將「有權最後決定是否向印軍投降」。12月16日,印軍向達卡發起總攻。尼亞茲見大勢已去,決定無條件投降。他在達卡的賽馬場向印軍遞交了投降書,然後交出了軍旗和手槍。印軍攻佔達卡的消息傳來,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欣喜若狂,她趕到新德里的議會大廳,激動地宣布:「現在達卡已是一個自由國家的自由首都了。」12月17日,印度在西線宣布停火。葉海亞總統無可奈何,只得接受印度的停火建議。第三次印巴戰爭以巴基斯坦的失敗而告終。
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得到釋放的拉赫曼就任孟加拉國第一任總統。
㈨ 印度是一個統一的國家,為何許多人說它其實已經「四分五裂」
歷史上印度一直是四分五裂的國家,也一直被入侵,直至英國殖民後,英國不斷入侵殖民其他國家,給印度國土開疆擴土,一直被擴充至現在的版圖,待殖民者撤出印度土地後,印度又分裂成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等國。
可以說,印度的歷史十分精彩且跌宕起伏,其文化內涵和文明底蘊絲毫不輸給中國,只是多年顛沛流離,戰亂紛呈,流失嚴重,但好在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家還在,我們還來得及感受這個國家的歷史並從中獲取些許吉光片羽。
㈩ 印度分裂的原因有哪些
1.由於西方世界的殖民造成的。
2.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