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人多地少,糧食怎麼還夠供應出口
度也是小麥凈出口國。2012/13年度小麥出口甚至超過有小麥出口大國烏克蘭。
一般人印象,一個國家不缺糧才會出口糧食。
『貳』 為什麼印度的糧食能由大量進口到自給自足
七八十年代印度通過改革經濟高速發展,而且採取重視農業的措施,解決了糧食問題。而且印度本身的自然條件,光熱充足,雨季降水豐富,也是比較利於農業 生產的
『叄』 人口與中國相同,面積與中國不相同的印度,為什麼糧食不夠吃
這主要是因為印度還屬於農業國家,人民主要是靠種田為生,想要換取其他生活就需要賣糧食,而有些人本來就沒有多少糧食,賣了糧食換生活用品就不夠自己吃了。
對於中國來說,中國的科技水平在不斷的發展,製造的東西越來越受國外的喜歡,所以中國就憑借著物美價廉的產品從國外賺錢。而印度的工業發展沒有中國好,能夠向國外交易的也只有他們的糧食了。
『肆』 為什麼印度在人均糧食產量只有中國一半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大量出口,而中國卻要大量進口糧食
首先,糧食有許多種,包括玉米、大豆、紅薯、大米、小麥等印度和中國的糧食作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有很大的差別。
題目中可以作為人們日常吃的糧食只有大米和小麥,而在這兩種作物上,印度和中國的糧食產量的差距不是那麼的大,中國的大米產量1.44億噸,小麥產量有1.26億噸,總量共2.7億噸;而印度的大米產量約1億噸,小麥產量有0.9億噸,總量共1.9億噸。
而且,印度的主要經濟來源就靠農業,所以貧窮的人們需要通過賣出糧食來讓自己獲得錢財買一些生活必需品,維持生活的正常運轉。而中國則不一樣,擁有現代化的農業工具。
『伍』 為什麼印度老百姓都吃不上飯了,但印度卻還是糧食出口
第一、印度老百姓可能吃的不好,但是吃不飽的還是少數!
第二,印度的可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多,即便是中國要用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世界上22%的人口,還是可以出口糧食的!
進出口糧食是正常的貿易行為,不存在糧食不夠就不允許出口糧食的行為;即便是1960年困難時期,中國還是在出口大米(出口一船大米可以換兩船小麥)!
『陸』 印度存在大量飢餓人口,為何還要出口大米,成為第一大米出口國
一個國家的出口量大,往往是由於本國生產的該物品過多。不僅能夠滿足需求,甚至超出需求很多,才對外出口。但是有的國家卻並非如此,就好比印度。在2017-2018年度,印度大米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270萬噸,同比大增18%甚至還呈現增長趨勢,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然而印度又卻是全世界飢餓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那麼為什麼人民都吃不飽飯,還要這樣大量出口大米呢?
真希望印度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回顧一下自己本國的經濟,而不是盲目地向國外出口便宜的農作物來獲取更好的物資,我們相信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變化,才能改變國家的狀況,使國家逐漸繁榮富強。
『柒』 都是人口大國,為何中國四處購買糧食,而印度到處出口糧食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人口大國,為了不過度開墾荒地,所以選擇進口糧食,而且從國外進口的糧食價格較為便宜,從國外進口的話還可以省錢。並不是我國的糧食產量不夠,而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不通過購買糧食就要開墾土地資源。印度雖然發展也算快的,但是印度和各國比較,也算是比較窮的,很多人連吃上飯也成為了問題,所以她們不得不大量的出口糧食,以換得金錢。
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現在的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以前對於人們來說土地就是農村人的命根子,但是如今的農村很少還有青少年,都只剩下老年人和婦女。農村的土地基本上都被建成了工業園,過年的時候,回到老家,讓我大吃一驚,曾經的田地都變成了一個個大大的煙囪。但是近幾年,國家出台了各項政策,對種地的農民補貼各方面的都很好,近幾年的糧食產量也很穩定。
『捌』 印度的耕地面積雖廣大,但糧食生產只能滿足自給,這是為什麼
印度糧食產量是世界前5名,誰說印度糧食沒有外輸?
單單2011年6月,印度就生產了8590千萬噸大麥,9530千萬噸大米,而2011出口至非洲,孟加拉尼泊爾等其他國家的大麥就達到200萬噸,而大米則是210萬噸。
當然印度的農業也是挑戰重重,其中最重要的是農業科技跟不上,在人口增加的當兒,糧食產量卻無法大大的提高,還有一個重要的因數就是印度當地交通不發達,也是是導致農業無法發展的原因。
『玖』 為何印度糧食產量僅中國一半,能養活同等人口,還大量出口
印度雖然在近代遭受到了來自不同列強的侵犯,也受到了很多不同的外族人的改變,只是因為很強的傳統文化的根基,本地的居民仍是有很傳統的習俗和想法。他們的內部很不容易引起變革,他們就是安於現狀,及時行樂。他們的階級關系、種族、宗教和日久紮根的傳統習俗仍然是很穩定而不易改變,這是印度的一大特色。
農業是很多?國家都離不開的基礎行業,因為要將農業發展的更好,所以已經要進行必要的農業改革。如果只是一味的像印度那樣叫人在貧困中發展農業。這就是印度的一個困局,如何將國家的產業平衡,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如何使得農業的形勢發生轉變,這是一個難題。
是印度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嗎?這么大的問題應該是不會的,但是其實在印度這樣的國家,想要進行徹底的土地改革那是很不可能的。因為在印度這么多年,這么長久的歷史進程中,是從來沒有發生過大的內部變革的,統治階級也一直都是統治階級,沒有發生過什麼變化。上級的人本就是靠著壓迫低層次的階級來維護自己永遠的利益,他們怎麼可能會改變現狀皮懷自己的利益呢?
『拾』 其糧食產量僅才中國一半的印度,它憑啥還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
印度的糧食產量很低,但是出口卻很高,是為了套取外匯,在犧牲本國民眾的利益,來實現印度的大國夢想,政府向群眾隱瞞了現實,讓很大一部分人掙扎在生存線上,卻把金錢用來購買武器裝備,這種行為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目前印度大約擁有10億人口,其中4億人在溫飽線上下浮動,每月的工資收入大部分用來購買食物,可以說這些家庭都完全處於赤貧狀態,但遇到大規模的社會動盪,這些人就會陷入到絕望之中。我國則與印度完全相反,每年的糧食產量在6.1億噸左右,處於世界最高的水平,但是每年糧食進口同樣是世界最高水平,不僅滿足了國內民眾的糧食需求,還進行了大量的糧食儲備,這樣的的觀念才是維持國家穩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