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跟新疆哪個城市近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到最近的印度邊境(錫金),直線距離約132公里。
錫金邦與中國西藏、不丹和尼泊爾交界,人口約60萬,是印度人口最少的邦。雷布查族是錫金最早的居民,屬亞洲東部的黃色人種。他們早在8世紀前就生活在這里。錫金以前是中國領土,1975年被印度吞並。從此,中國陸上鄰國從原來的15個改為14個,刪去了錫金。
日喀則市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南與尼泊爾、不丹、印度三國接壤,西銜阿里地區,北靠那曲市,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7°13′—31°49′,東經82°1分—90°20′。全市國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20公里。
中印邊界第九輪軍長級會談
2021年1月24日,中印兩軍在莫爾多/楚舒勒會晤點中方一側舉行第九輪軍長級會談。雙方就中印邊界西段實控線地區脫離接觸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雙方均認為本輪會談積極務實且具有建設性,進一步增進了雙方互信和相互理解。
雙方同意盡早推動一線部隊脫離接觸,同意遵照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繼續保持對話談判勢頭,盡快舉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共同努力推動降溫緩局。雙方同意繼續採取有效措施,確保一線部隊保持克制,穩控西段邊境實控線地區的局勢,共同維護和平與安寧。
⑵ 地理地圖
西藏吧
地理位置:地處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等國接壤。北部和東部與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省區為鄰。
人 口:全區總人口為281萬人(2006年末數字)。人口出生率為17.4‰,死亡率為5.7‰,自然增長率為11.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21人, 西藏人口分布也很不均衡,多數人口集中在南部和東部。平均預期壽命已由1951年和平解放前的35.5歲提高到目前的67歲。
面 積:120多萬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西藏全區共劃1地級市、6地區、1縣級市、76縣。
氣 候:年平均氣溫為8度左右
民 族:西藏是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其他還有漢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等。未識別民族有夏爾巴人和僜人,其人數較少,只有2000餘人。
旅遊特色: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雪域風光。
西藏簡介:西藏既有獨特的高原雪域風光,又有嫵媚的南國風采,而與這種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觀,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獨特的魅力。至今,還有許多藏族人的生活習俗與高原之外的現代人有著很大的距離,也正由於距離的產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觀賞價值。
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個民族自治區之一,成立於1965年9月1日。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青海省毗鄰,東連四川省,東南與雲南省相連,南邊與西部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接壤,形成了中國與上述國家全長近4000公里的邊境線。全區土地面積為122萬多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2.8%。
地形與山脈
西藏自治區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有著「世界屋脊」之稱。這里地形復雜,大體可分為三個不同的自然區∶北部是藏北高原,位於昆侖山、唐古拉山和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間,佔全自治區面積的三分之二;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即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是藏南谷地;藏東是高山峽谷區,為一系列由東西走向逐漸轉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系著名的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貌基本上可分為極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種類型,還有冰緣地貌、岩溶地貌、風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蜿蜒於西藏高原南側的喜馬拉雅山,由許多近似東西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其主要部分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的交界線上,全長2400公里,寬約200—300 公里,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一珠穆朗瑪峰,聳立在喜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邊界上;在其周圍5000多平方公里內,有8000 米以上高峰4座,7000米以上高峰38座。
河流與湖泊
在西藏自治區境內,流域面積大於1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多條,流域面積大於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00條以上。著名的河流有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雅魯藏布江。西藏還是國際河流分布最多的一個中國省區,亞洲著名的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湄公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這里。西藏河流的水源主要由雨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組成,流量豐富,含沙量小,水質好。 雅魯藏布江為西藏第一大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仲巴縣境內的傑馬央宗冰川,經珞瑜地區流入印度,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中國境內崐)全長2057公里,流域面積24萬多平方公里,流域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深達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穀穀底最窄處僅 74米,最寬處約200米,全長為370公里。
廣袤的西藏高原上點綴著大小湖泊1500多個,其中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納木錯、色林錯和扎西南木錯�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有47個。納木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泊面積為24183平方公里,約佔中國湖泊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藏高原不僅是中國最大的湖泊密集區;也是世界上湖面最高、范圍最大、數量最多的高原湖區。這里的湖泊鹹水湖多,淡水湖少,湖面海拔超過5000米的有17個,它們的面積都在50平方公里以上。
氣候特點
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
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氣溫偏低,日溫差大
全年分為明顯的乾季和雨季
氣候類型復雜,垂直變化大
西藏高原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獨特的高原氣候。除呈現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總趨向外,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和明顯的垂直氣候帶。 「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諺語,即反映了這些特點。 與中國大部分地區相比,西藏的空氣稀薄,日照充足,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西藏高原這里每立方米空氣中只含氧氣約150—170克,相當於平原地區的62%至65.4% 。西藏是中國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多一倍或三分之一�日照時數也是全國的高值中心,拉薩市的年平均日照時數達3021小時。氣溫偏低,年溫差小,但晝夜溫差大。拉薩、日喀則的年平均氣溫和最熱月氣溫比相近緯度的重慶、武漢、上海低10—15攝氏度。拉薩、昌都、日喀則等地的年溫差為18—20攝氏度�阿里地區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氣溫為10攝氏度以上,而夜間氣溫降至攝氏零度以下。 西藏自治區各地降水的季節分配不均,乾季和雨季的分界非常明顯,而且多夜雨。年降水量自東南低地的5000毫米,逐漸向西北遞減到50毫米。每年10月至翌年4月,降水量僅佔全年的10%至20%;從5月至9月,雨量非常集中,一般佔全年降水量的90%左右。
行政區劃
西藏自治區設1個地級市(拉薩市)、6個地區(昌都地區、林芝地區、山南地區、日喀則地區、那曲地區、阿里地區)和73個縣(市區)。
其中,拉薩市轄7個縣和1個縣級城關區;昌都地區轄11個縣,行署設在昌都鎮;林芝地區轄7個縣,行署設在八一鎮;山南地區轄12個縣,行署設在澤當鎮;日喀則地區轄17個縣和1個縣級市,行署設在日喀則市;那曲地區轄10個縣,行署設在那曲鎮;阿里地區轄7個縣,行署設在獅泉河鎮。
具體如下:
拉薩市(管轄7個 縣、1個縣級城關區)�拉薩市城關區、林周縣、達孜縣、堆龍德慶縣、尼木縣、當雄縣、曲水縣、墨竹工卡縣。
昌都地區(管轄11個縣)�昌都縣、左貢縣、芒康縣、洛隆縣 、邊壩縣、江達 縣、貢覺縣、類烏齊縣、丁青縣、察雅縣、八宿縣。
林芝地區(管轄7個縣) 林芝縣 、米林縣、朗縣、工布江達縣、波密縣、察隅縣、墨脫縣。
山南地區(管轄1 2個縣) 乃東縣、扎囊縣、貢嘎縣、桑日縣、瓊結縣、洛扎縣、加查縣、隆子縣、曲松縣、措美縣、 錯那縣、浪卡子縣。
日喀則地區(管轄17個縣、1個縣級市)�日喀則市、南木林縣、江孜縣、定日縣 、薩迦 縣、拉孜縣、昂仁縣、謝通門縣、白朗縣、仁布縣、康馬縣、定結縣、仲巴縣、 亞東縣、吉 隆縣、聶拉木縣、薩嘎縣、崗巴縣。
那曲地區(管轄10個縣)�那曲縣 、申扎縣、班戈 縣、聶榮縣、安多縣、嘉黎縣、巴青縣、比如縣、索縣、尼瑪縣。
阿里地區( 管轄7個縣)�普蘭縣、札達縣、噶爾縣、日土縣、革吉縣、改則縣、措勤縣。�
⑶ 崗巴縣的行政區劃
崗巴縣位於西南邊陲,地處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東南部,地理坐標介於東經88°08'20—88°56'47,北緯27°56'32—28°45'27之間。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是西藏邊境縣之一。緊靠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綿綿雪山環繞。東與亞東縣、白朗縣交界,北與薩迦縣為鄰,西與定結縣毗連,南與錫金接壤。南與錫金雪山接壤。東距日喀則市307公里,距拉薩市580公里。縣境東西長約74.4公里,南北寬約92.76公里。邊境線長達97公里。縣城距日喀則市307公里,距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市577公里。 崗巴縣曲登尼瑪西藏神水泉口位於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海拔5128米,距崗巴縣城50公里,周圍均是冰川雪地,無任何污染因素。1990年10月經西藏自治區曲登尼瑪礦泉水評審委員會評定及199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衛生部、地質環境管理司鑒定,曲登尼瑪礦泉水為低鈉低礦化度鍶礦泉水,各項元素均達到和超過國家天然飲料具備的界定指標。
曲登尼瑪礦泉水中含有鋅、硒、鋰、鈣、碘、偏硅酸等多種宏、微量元素,具有增強食慾、改善心血管功能、促進骨骼發育、防治甲狀腺腫大、防癌等特殊功效。曲登尼瑪礦泉水日流量82噸。
據藏文經書記載:「此水能治424種傳染病和360種急慢性病」,是蓮花生大師賜給他的信徒和信教群眾醫治百病的「甘露」,被人們譽為「西藏神水」。自古以來,在中國整個藏區及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周邊國家都具有較大的影響。每年春秋時節,都有數以萬計虔誠的善男信女們,從遙遠的地方來到這里敬香朝佛,索取「神水」,暢飲「甘露」。
⑷ 與西藏接壤的國家有哪些
西藏這9個邊境小城,一不小心就出國
西藏北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北連接青海省,東連四川省,東南與雲南省相連;南邊和西部與緬甸、印度、不丹、錫金和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接壤。
而西藏這些邊陲小城,散發著獨特魅力,靜靜等候遊人前來。
1. 三國交界的邊境縣之一——普蘭屬於中國西藏阿里的普蘭,是青藏高原的西南門戶,是阿里地區中"雪山環繞的地方"。
普蘭與尼泊爾、印度相鄰,是阿里從古至今通往尼泊爾、印度進行經濟、文化、宗教交流的重鎮,對外貿易的通道,也是中國12個3國交界的邊境縣之一,中國邊境貿易和陸上運輸口岸。又是西藏自治區2個邊境口岸之一,為國家二類口岸。因為有神山,聖湖而廣受旅行者青睞。
2.「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察隅西藏自治區重要邊境縣之一的察隅 ,屬西藏林芝,東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和昌都市左貢縣,南面與緬甸和印度接壤,西與墨脫縣相鄰,北與昌都市相接。邊界線總長588.64公里,佔全市邊境線的八分之一還多。
察隅縣擁有典型的高山峽谷和山地河谷地貌,獨特的亞熱帶氣候,造就了察隅「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的神奇自然景觀,贏得了 「西藏小江南」的美譽。
3.年無霜期僅42天——錯那位於西藏自治區南端的錯那,是西藏山南市下轄縣,東接印占珞瑜地區,西鄰不丹,南與印度接壤,是西藏自治區的邊境縣之一。
喜馬拉雅山脈橫貫錯那境內,南部印占區屬亞熱帶山地半濕潤、濕潤氣候,中北部喜馬拉雅山區屬於高原性高寒氣候。年日照時數2589小時,年無霜期僅42天,年平均氣溫-0.6℃,常年天氣寒冷,是典型的高寒縣。
4.南方大懸崖——洛扎藏語里意為「南方大懸崖」的洛扎,因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而得名,屬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東南與措美縣和錯那縣為鄰,西北與浪卡子縣相連,南與不丹王國接壤,為西藏自治區的邊境縣之一。
洛扎縣自然景觀獨特,有高達 1000 米的列讓溝瀑布,有山南地區最高峰、國內外著名登山點庫拉崗日峰,以及縣境南部亞熱帶特點的原始森林風景區。
5.與尼泊爾交往通商的要道——吉隆位於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日喀則市西南部的吉隆,南面和西南面與尼泊爾王國相鄰,北面以雅魯藏布江為界與薩噶縣相鄰,東面與聶拉木縣搭界,自古就是西藏與尼泊爾交往通商的要道。
吉隆縣是西藏同緯度地帶自然條件比較獨特的地區之一,自然生態環境結構復雜,北部為湖盆草原地帶,中部為湖盆河谷地帶,南部為高山峽谷地帶。境內有高達8012米的希夏邦瑪峰;有神奇的佩枯湖、白湖、黑湖、紅湖和冰湖;有鬱郁蔥蔥的原始森林;有水溫高達60-70度的溫泉10多個。
6.著名的古格王朝遺址——札達至今屬於阿里管轄的札達縣,位於西藏自治區西部、象泉河流域,西接印度喜瑪偕爾邦,南鄰印度旁遮普邦,北為克什米爾地區,北、東北是日土、噶爾縣,東連普蘭縣,是邊境縣之一。境內著名的古格王朝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藏語里札達的意思是「下游有草的地方」。
象泉河兩岸土山林立,蜿蜒曲折數十里,形成獨特的地貌結構。在土林中有藏族先民遺留的400多座洞窟,形成了以象泉河流域為主的古建築群。
7. 被綿綿雪山環繞——崗巴位於我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中段北麓,緊靠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的崗巴縣,被綿綿雪山環繞。與亞東、白朗、定結等縣相鄰,南與錫金雪山接壤。
崗巴縣交通便利,拉日鐵路已經建成運營,崗巴縣至日喀則市距離307公里,從日喀則火車站可乘火車前往拉薩。
8.西藏的「西雙版納」——墨脫墨脫縣是西藏東南部比較偏遠的一個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下游,境內居住門巴、珞巴等少數民族。
墨脫,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與印度毗鄰,意為「隱秘的蓮花」,「墨脫」一詞在藏文中是花的意思。可見,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墨脫比作「花」了。的確,墨脫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景色秀麗,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這里到處是莽莽林海,山花怒放,高山湖泊,飛流急瀑,被譽為西藏的「西雙版納」。過去墨脫也稱 「白瑪崗」,是蓮花聖地之意。
9.西藏小江南—亞東亞東縣地處祖國的西南邊境,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冬與不丹接壤,西與印度相鄰,境內居住著藏族、漢族、加族、夏爾巴人,還有部分不丹、尼泊爾等國僑民居住。
⑸ 中國離印度最近的是哪個城市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到最近的印度邊境(錫金),直線距離約132公里,是中國離印度最近的地級市。
日喀則和平機場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東方江當鄉境內東部,318國道旁,距離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城區43公里,於2010年10月30日上午9時50分正式通航。
日喀則建城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後藏曾經的政·教中心,也是歷代班·禪的駐錫之地,境內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
日喀則市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南部,南與尼泊爾、不丹、印度三國接壤,西銜阿里地區,北靠那曲市,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7°13′—31°49′,東經82°1分—90°20′。全市國土面積18.2萬平方公里,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20公里。
為打破制約青藏高原社會經發展的交通「瓶頸」,自1984年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通車至今,中國在「世界屋脊」修建鐵路的步伐就從未停止。2010年9月,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正式開工建設,意味著青藏鐵路走出向外延伸的第一步。第二條延伸線拉薩至林芝的鐵路將於年內動工。
西藏自治區鐵路辦公室副主任楊育林說,繼拉日鐵路之後,「十三五」期間日喀則至吉隆口岸的鐵路、日喀則到亞東口岸的鐵路也有望開工。根據國家規劃,拉日鐵路將會北接青藏鐵路,南連日喀則至聶拉木、日喀則至吉隆、日喀則至亞東口岸的鐵路,通往尼泊爾和印度的國際鐵路大通道也將會在此基礎上形成。
⑹ 計劃去奇林峽景區遊玩,安排多長時間合適
風和雨自然形成的景區,簡直是大自然造就的藝術聖地,來這里的人極少,拍照也是超級震撼又出片。
- 景區:西藏日喀則奇林峽景區 坐標:西藏日喀則地區定結縣 開放時間:周一到周日8:00-19:00 門票:80元,區間車60元 遊玩時間:建議遊玩2小時以上
地理位置優越,視野巨佳 奇林峽坐落於喜馬拉雅山脈珠峰腳下,是一個經過幾千萬年冰川雪水沖刷切割形成的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長約15公里,寬500米,深約200米的峽谷石林地貌。 同時也是處於尼泊爾、印度邊境。站在景區的觀景台,可以近觀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這樣視野巨佳的地方一定要去打卡! - 大自然造就的藝術聖地 放眼望去,高山峽谷中,各種各樣形態奇特的石林和峰林,塔狀、城堡狀等各種形狀都有,栩栩如生的奇林隱於谷地漫布山坡,整個奇林就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隨便一拍都能刷爆朋友圈。
景區海拔在5190左右,注意不能劇烈運動,有必要的還是要帶上高原必備品,衣服也要帶上保暖的。
出行TIPS: 自駕的話,去奇林峽景區需要辦理日喀則地區的邊防證,跟團的話旅行社會在拉薩統一辦理邊防證。 因為環境保護,自駕車不允許開進景區。統一乘坐景區的區間車前往。
- 交通TIPS: 這里屬於珠峰保護區 距離日喀則200公里車程3.5小時 離珠峰大本營260公里 距離崗巴縣45公里 距離定結縣85公里。
奇林峽風景區位於喜馬拉雅山的山脈之下,是一條巨大的溝壑,驚險而又刺激,很難想像,當年的這里是是怎樣產生的,在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這里又經歷了如何的天崩地裂,下面就讓我們走進這里,一同感受一番吧。
從日喀則出發,奔向心中的夢想之地「珠峰」,沿途的風景更是讓人感動,無論是干凈整潔的邊陲小鎮還是當地人最真摯的微笑,都讓人無法拒絕的感動。 日喀則·西藏
站在峽谷的邊緣,真的感到渺小,不禁感嘆自然的神奇力量,想到歲月匆匆,想到流水磅礴。。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北麓山腳的這一奇觀,經過數千萬年的冰雪侵蝕,原有的面貌已經消失。獨特的柱狀地貌,由奇怪的泥土沉積物形成,隱藏在青藏高原的深處,如果不靠近它,真的很難看到它。雖然不接近接觸,但存在不同的風格,但深刻地印象在我的腦海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世界罕見,令人震驚……當你站在那裡,呼吸著稀薄的氧氣,讓峽谷里的微風吹過你的臉時,沒有多少形容詞可以與之相比。
⑺ 日客則到印度首都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