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度人為什麼用手爪飯呤
1、因為印度食物多是糊狀的
看過印度美食視頻的朋友,一定會對印度美食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印度人非常喜歡將食物做成糊狀,番茄、洋蔥、青椒、雞蛋等一開始還能看出材料的食材,加上香辛料、水、香草等調料烹煮後,全都會變成糊狀。即使食材不容易變碎,印度人也喜歡用專門的碾壓工具,將所有食物碾碎,做成糊狀。
糊狀的印度美食
很多人以為印度人就只吃咖喱,實際上在印度並沒有咖喱這一說,而是各種用香辛料做成的食物,將原材料和香辛料搭配,最後煮成糊狀,再加上印度人很喜歡在菜里加上姜黃粉,導致最後的成品呈現黃色,所以被誤認為是咖喱。把食物做成糊狀的原因就在於,印度人實在太喜歡吃香料了,他們希望任何食材都和香料完美融合,食物弄成糊狀,就能完全裹上香料的味道。
正因為食物都被做成糊狀,所以印度人很喜歡用手抓食物吃。這些糊狀的食物會和卷餅搭配,或是和米飯攪拌。印度的大米又長又細,吃起來很乾,加上糊狀的配菜一起吃,才會覺得美味。用手抓更加方便一些。
2、用手抓飯能感覺食物的溫度
由於印度很多食物都是做成糊狀,看不出食物的溫度。用手來抓取食物,能夠感受到食物的溫度,避免燙傷舌頭和口腔。印度人認為,手抓食物能夠獲得舒適感,如果用餐具,比如刀叉或是湯勺來吃飯,就會阻止這種觸覺的傳遞,他們無法得到吃飯的舒適感。
3、高種姓的人不願和低種姓的人共用餐具
在印度,是一項傳統。印度有種姓之分,高種姓的人認為自己尊貴,絕不願意和低種姓的人共用餐具,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餐具,或是只去高種姓能進入的餐廳吃飯。越是高種姓的人,越會用餐具吃飯,但這種習俗是西方傳來的,高種姓的人接觸西方文化,進而改變,開始用餐具吃飯。手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用自己的手吃飯就會避免種姓之間的紛爭。
❷ 為什麼印度美食經常是「糊狀」的呢這樣好吃嗎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也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談論到這個神奇的國度,他們總是有一些違背了“常規”的操作,令人瞠目結舌,例如印度的飛餅、印度的火車,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要數印度的食物。
去過印度遊玩的朋友可能都比較清楚印度的飲食習慣,他們的大多是美食經常是呈現“糊狀”,而且是顏色相對來說不是很好看,那為什麼他們要將食物處理成“糊狀”呢?
吃起來就會覺得非常的難以下咽,所以做成了糊狀也是為了方便下咽,同時加入大量的香精香料也是為了引起他們的食慾,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印度美食都是放了很多的香精香料並且做成糊狀方便吞咽。
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貧富差距懸殊,貧窮人口佔了多數,因此在吃方面很少追求它的外形,能最快的做出味道還不錯的食物,在食物中加入大量的香精香料無疑是最簡單的方式之一,而糊狀有利於快速的將食物和香料均勻的混合,達到一個較好的口味。
❸ 印度菜最擅長用什麼調味
印度菜最擅長用什麼調味?
印度菜就是一種「簡單食材+主要調料+烹飪方式」的組合」。
多種多樣的調料造就了印度菜的神奇之處。印度人從有文明以來就開始在日復一日的烹飪中熟練地使用各種各樣的調料。而繁雜的調料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豐富的味道。
神秘的印度菜和印度歌舞都是值得欣賞的人間珍奇!
❹ 印度做飯各種顏包調料是什麼
印度做飯各種顏色的調料分別是調節味道的粉末,由各種香料,食材研製而成的粉末。各種顏色的調料分別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故而顏色不一。主要調料以咖喱為主,印度菜用的咖喱通常都是粉狀的,咖喱,印度話叫Masala;要認識Masala,要先認識辣椒———印度話叫Mirch,紅的叫Lal,綠的叫Hari,只有紅的用來煮咖喱,但煮出來的不止紅色,還有黃有綠、有橙有啡,大中小辣兼而有之。
❺ 印度做飯為什麼放那麼多調料
印度做飯各種顏色的調料分別是調節味道的粉末,由各種香料,食材研製而成的粉末。各種顏色的調料分別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故而顏色不一。主要調料以咖喱為主,印度菜用的咖喱通常都是粉狀的,咖喱,印度話叫Masala;要認識Masala,要先認識辣椒———印度話叫Mirch,紅的叫Lal,綠的叫Hari,只有紅的用來煮咖喱,但煮出來的不止紅色,還有黃有綠、有橙有啡,大中小辣兼而有之。
印度人飲食口味的基本特點是淡而清滑。他們喜吃的主食是印度烙餅和咖喱米飯;喜食的肉類是雞鴨和魚蝦;喜愛的蔬菜是番茄、洋蔥、土豆、白菜、菠菜、茄子、菜花,尤其愛吃洋山芋,認為洋山芋是菜之佳品;所喜歡的飲料是紅茶、咖啡、冷開水等。無論做飯或做菜,印度人絕不用醬油或醬類調料,而總是離不開咖喱。常用的咖喱粉可達二十餘種。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
❻ 印度的咖喱跟孜然粉辣椒粉不要錢嗎為什麼每次他們都放那麼多
本期導讀:牛油咖喱雞食譜|印度名菜惹味香濃必用印度牛油?雞肉鬆嫩就靠「它」
咖喱,世界各地的咖喱各有特色,以印度為例則是牛油(黃油)咖喱雞(Butter chicken)最為有名,雞肉以大量香料腌制,用印度牛油(Ghee)及大量蔬菜作為醬汁的材料,香濃惹味,配白飯或印度烤餅最適合不過,但腌制雞肉時則有一點需注意。
印度咖喱雞唔叫咖喱雞?
世界各地的咖喱雞看似沒有太大分別,但咖喱雞在印度並不是叫「咖喱雞」而是「牛油雞」,因主要以印度牛油作為醬汁的基底,再加入各式各樣的香料增加香氣及味道。
雖說是來自印度,但所用的香料也是超市常見的,如孜然粉、姜黃粉、紅椒粉等,忠於傳統更可以加入印度綜合辛香料(Garam masala)。
印度牛油是什麼?
當中的印度牛油是整道菜式中不可或缺的食材,盡管大家叫作牛油,事實上它名為酥油。酥油,是從牛油中分解的水分和牛奶脂過濾後餘下的黃油,從而作為一款烹飪油。
酥油的煙點比牛油更高,適合高溫煮食。它有別於一般的固體牛油,呈液體狀且氣味比常用的牛油濃烈,也比牛油含更多營養,包括帶有脂溶性維他命A、維他命D及維他命E,對用於骨骼、免疫健康和修復受損的組織有一定幫助。
看印度牛油哪裡買?多少錢?
在國內購買印度牛油比想像中容易,在南亞雜貨店、綠色小店或健康網店都有出售。
印度酥油一小瓶200克約30元。
印度酥油不用放雪櫃,不會凝固,用來烹調、塗麵包亦可。
印度腌肉方法
印度的腌雞肉方式也有不同,它並非用生粉將雞肉軟化,而是用乳酪。
因乳酸菌與肉類蛋白質產生化學作用,特別適合腌雞肉或肉類串燒,讓雞肉結構變得更松更嫩。
其次加入調味料腌30分鍾左右便可。
印度黃油咖喱雞
材料:
去骨雞腿肉2件(切件)洋蔥1個(切粒)、番茄1個(切粒)、印度黃油2湯匙、蒜蓉1湯匙、薑蓉1湯匙、黃姜粉1茶匙、孜然粉1茶匙、雞湯100毫升、奶油100毫升、鹽1茶匙、砂糖1茶匙、紅椒粉適量
腌料:
乳酪1/2杯、黃姜粉1茶匙、孜然粉1茶匙、紅椒粉1茶匙、蒜蓉1茶匙、薑蓉1茶匙
做法:
1)雞肉用腌料腌30分鍾。
2)中火燒熱油鍋,將雞肉煎至兩面金黃,取出。
3)中火燒熱鍋,加入1湯匙印度黃油熱溶,下洋蔥、蒜蓉及薑蓉炒至軟身。
4)加入番茄粒、黃姜粉、孜然粉、鹽、糖及紅椒粉炒勻。
5)加入雞湯及奶油煮至滾起,熄火待涼。
6)將黃油咖喱醬倒入攪拌機中,打至順滑。
7)中火燒熱鍋,加入黃油咖哩醬及雞件,加蓋煮10分鍾。
8)加入1湯匙印度黃油拌勻,即成。
不失敗秘訣:
·印度黃油英文名為Chee,可於尖沙嘴南亞雜貨店買到,或可以普通黃油代替。
·若想咖哩醬味道更香濃,可加1湯匙花生醬。
健康小貼士:
印度咖喱,主要成分的姜黃粉,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能有助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及減低吸煙或加工食品對身體帶來的損害。咖喱對傷口癒合、預防老人痴呆亦有幫助。當中的辣味香料可促進血液循環和腸道蠕動,加促胃液與唾液的分泌,增進食慾
❼ 印度的美食,為何外形往往都是帶有糊狀的
原因可能在於氣候、飲食結構、宗教和進食方式。
美洲原住民Yurok人的勺子
*.有意思的是,中國不僅是筷子的誕生地,最早的叉子也誕生在中國。勺子在新石器時代末期就已經誕生,因此有著燦爛文明的古印度,竟然沒有用餐具輔助進食的傳統,確實很有趣。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印度菜都是糊糊。比如咖喱餃samosa,各種坑窯烤制的肉類,泡菜(沒錯印度也有泡菜),印度香飯,主食中的各種餅,各種油炸小點心,這些都不是糊糊。
比起糊糊來,印度菜更明顯的特徵,不應該是各種各樣的香料么?至少在印度人自己的眼中,印度是世界飲食多樣性最強的國家之一,因為成百上千的香料,有著成千上萬種搭配方式。
❽ 印度人做的食物為什麼看起來口味那麼重呢
序言:我們在看印度人做飯的時候,他們無論什麼食材都可以做成一鍋糊糊的樣子。看起來非常不好吃,而且在做菜的過程中喜歡加很多的調料,口味比較重。雖然看起來不好吃,但是印度的許多食物味道都是不錯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印度人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
雖然說印度上是大米出口的第二大國,但是印度大米的產量是比較低的。雖然擁有世界上1/10的耕地和良好的日照時間。因為氣候的原因,糧食的收成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現在印度國內仍然有超過2億人處於飢餓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將食物味道做的口味比較重,也會減少飢餓的狀態,同時能滿足更多人的胃口。
❾ 印度美食為何形似「奧利給」除了貧窮之外,還有什麼原因
印度,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總人口可達13.24億,但印度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1/3不到,但卻養活了和我們一樣多的人口。不僅如此,印度不但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還可以向周圍的國家包括中國大量出口稻米,成為糧食凈出口國。
四、人文原因:因為印度相對來說比較貧窮,自然也就不能像我們一樣,幾乎天天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所以說,印度會選擇用大量的香料來維護食材本身的味道,自然也就出現我們看到的那種“奧利給”形狀了。
對於印度美食形狀像“奧利給”,你了解到了么?
❿ 為什麼印度人做菜一定是要把所有的菜做成糊糊狀的
首先就是他們所處的環境,印度的環境是那種常年溫度比較高的,尤其是到了夏天以後,溫度特別的高,這種環境下新鮮的食物是很難保存的,但是如果把他們做成糊狀的話,在裡面加入了各種香料和調味料,就不容易壞的,可以保存的時間長一點,而且也特別方便。除了香料,印度人還喜歡吃薄餅,用薄餅蘸糊糊,吃起來非常方便。能包含各種香料,還能用薄餅蘸著吃,當然糊糊會受到歡迎了。雖然都是糊糊,但是印度人早就在漫長的烹飪中熟練使用各種復雜的調料,因此造就了印度菜神秘而豐富的味道。這樣來看的話,在味道方面,中國菜未必能打得過印度菜。
在印度的飯鍋里不管是什麼菜都是被剁碎的,土豆剁碎,蔥頭剁碎,雞鴨魚肉通通剁碎,印度人對於糊狀的食物情有獨鍾,這樣的習慣是跟它的國家文化傳統息息相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