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西亞主要人種是什麼。
黃種人和白種人.
B. 印度人主要是什麼人種
印度人主要是白人人種。大多數印度人是亞利安人,約佔印度總人口數量的70%
亞利安人,在地中海沿岸,經由阿拉伯半島,再到西亞廣泛分布,起源於高加索人種。
據說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當時雅利安人來到了今天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區,驅趕當地土著居民,並處於支配地位,開始到達了印度許多地區。
雅利安人的鼻子較高,皮膚白亮,感覺像歐洲人。
今天,印度雅利安人的後裔,根據和其他部族的融合程度,膚色從白色到棕褐色不等,通常主要生活在印度北部。
C. 印度人和印度尼西亞人是同一人種嗎
不是。
1、印度人包括印度各族人民。總人口約13億,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2、印度尼西亞約有300多個民族。大約99%的居民為蒙古人種(即黃種人),非常少數少數是棕種人,一般分布在該國的最東部(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接壤的地方)。
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為南島語族後裔,另一個較大族群為美拉尼西亞人,居住於印度尼西亞東部。爪哇族為最大族群,佔印度尼西亞42%的人口。
(3)西亞及印度是什麼人種擴展閱讀:
印度人飲食習慣: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
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
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
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全部都是製作印度咖喱的好食材。
由於印度有很多人是素食主義者,為了補充蛋白質,豆類就成了他們每餐必吃的東西,並永遠作為他們的一道主菜。
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
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2]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
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
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D. 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大部分屬於什麼人種
大部分屬於蒙古利亞人種(即我們說的黃種人)分支的馬來人種
「黃種人」主要分布於亞洲東部、中部和東南部以及美洲與大洋洲。包括東南亞的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汶萊,菲律賓,東帝汶。東南亞的除了中國人,其他的人種是馬來人種
希望能幫到你。
E. 西亞阿拉伯人比如伊朗,印度人,蒙古人,猶太人是屬於什麼人種
阿拉伯人就是阿拉伯人,在廣義人種學中把他們算做白種人.
蒙古人當然是黃種人.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差不多,但他們和歐洲人的通婚比較多,所以更像歐洲白人.
關於印度人:教科書是這樣講的——
白色人種,但皮膚黝黑。 其實我也曾經和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我一直不敢相信印度人是白色人種,不過如果只從正規考試答案上來看的話,是白色人種,高考的標准答案
印度北部的居民是中亞雅利安人的後裔,從人種學上說屬於白種人,南部的原始居民的後裔屬於黑色人種
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發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
參考資料:《地理教育》1997年第1期
希臘人是白人啊, 沒有一點爭議的/
F. 印度人大部分是什麼人種
白色人種
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從這一表象看,很多人認為印度人是黑種人。然而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發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從這一主要區分依據看,印度人膚色雖然表現黝黑,但不是黑種人,而是白種人。
其次,從印度人原居地看,印度人原是居住在黑海和裏海附近的雅利安人,大約在距今4000多年前遷往今日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大部分在北緯10°-30°之間,地處熱帶,熱帶強烈的太陽輻射,使今天的印度人皮膚變得黝黑。可見印度白種人的皮膚黝黑,是通過人類遷移後,在新的環境影響下表現出來的。
白種人不一定是金發碧眼的,像阿拉伯人,印度人都是白種人。由於他們的國家地處低緯度,所以皮膚中的黑色較多,故看起來較黑。還有歐洲南部義大利等國家的黑發黑眼的人也是白種人。金發碧眼的白種人,多分布在北美洲,北歐。美國,英國,法國較為典型。歐洲南部,東歐,西亞,北非,大洋洲,南美洲也有部分金發碧眼的人種,但是由於通婚,文化同化等關系,血統成分有所變化。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9730509.html?fr=qrl3
G. 西亞人屬於什麼人種
西亞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白色人種)。
從體質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德國人類學家埃克斯坦德特(E.von
Eickstedt)提出一種有代表性的的人種分類方法,波利尼西亞人屬於歐羅巴型/副人種。
也有人認為波利尼西亞人是高加索人種與亞美人種之間的過渡類型,可能兼有一些大洋洲人種因素。其主要特徵:從中等身材至高壯身材,膚色輕淺至暗銅色,直發至波發,體毛略多,高顱,面部高闊,鼻骨突出,眼眶較高,正頜。
(7)西亞及印度是什麼人種擴展閱讀:
分子人類學證實波利尼西亞人基因源自亞洲,與高加索人種沒有遺傳關系,但體質上具有偽高加索特徵,純屬自身進化的結果。
國際人類學界所定義的的人種劃分法(最新版本),結合分子人類學研究成果,一致認為波利尼西亞人歸屬蒙古利亞人種。
波利尼西亞人的骨形成細胞、成骨細胞,增殖速度比歐洲人快,由於這兩者的遺傳基因不同,波利尼西亞人的骨骼比歐洲人更為強壯。
H. 西亞的居民主要是什麼人種,多數是什麼人
西亞的主要居民是白色人種,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和猶太人等,其中阿拉伯人的分布最為廣泛。阿拉伯人約佔1/2以上,是世界阿拉伯人主要聚集區之一。集中分布在中、南部: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地中海沿海各國。小亞細亞半島多為土耳其人,伊朗高原以波斯人為主,以色列主要是世界猶太人的聚居區(約佔83%)。塞普勒斯主要由希臘人和土耳其人組成,外高加索地區居住著亞塞拜然人、喬治亞人和亞美尼亞人等。
西亞地理位置與面積
西亞(Western Asia)又稱西南亞,亞洲西南部地理區。因位於亞洲、非洲、歐洲三大洲的交界地帶,位於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裏海(內陸湖)之間,所以被稱為「五海三洲之地」。是聯系亞、歐、非三大洲和溝通大西洋、印度洋的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面積約718萬平方公里(包括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6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土耳其在歐洲的2萬平方公里),約占亞洲總面積的16%。
西亞地貌氣候
西亞的地形以高原為主,中部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又稱兩河流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西亞東部為伊朗高原,其邊緣分布著許多高大山系。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是一個由前寒武紀古陸形成的台地高原。平原面積不大,主要有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外高加索的庫拉河谷地平原。西亞大部分地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水資源短缺,草原和沙漠廣布。在乾旱的環境下,這里的人們發展了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西亞自然資源
西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豐富、產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區,有「世界石油寶庫」的稱號。西亞的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產量佔到世界石油總產量的近1/3,出口量佔到世界出口總量的一半左右。其他礦藏有鉻、銅、銻、錳、鐵和磷灰石等。
I. 印度尼西亞人是什麼人種,哪些才是原住民
印尼的絕大多數民族都是外來移民的後代,可劃分為馬來人種、澳洲人種、波利尼西亞人種、矮黑人等等,但印度尼西亞人還是以馬來人種為基礎。
原住民有:達尼族、阿斯馬特族、科羅威族等。
一、印度尼西亞人的分布和起源。
1、印度尼西亞約有300多個民族及742種語言及方言。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為南島語族後裔,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發掘的智人遠遠早於在南亞發掘的智人。所以馬來群島的印度尼西亞的南島語系的主要來源。
2、爪哇島發現的梭羅猿人和維傑人化石,表明馬來人是馬來群島起源,可能馬來人就是來自爪哇島。而其他地區南島人則有不同的起源,部分土生土長,部分又來自南美洲和澳洲,比如菲律賓、印尼的部分族群來自澳洲的矮黑人,而玻里尼西亞的部分族群則來自南美的土著。
3、馬來人種,是早期人類學家對中南半島南部與南太平洋群島人種的一種劃分,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馬來人種常被用來形容南島民族。馬來人的基本外貌特徵為:膚色淺棕,頭發長而直,體毛髭須較少,部分人無髭。圓顱形。眼睛較大,鼻高而直,唇偏厚。身高中等偏低。
二、印度尼西亞主要原住民。
1、達尼族,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西巴布亞省,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熱帶雨林部落。他們過著與現代文明隔絕的生活,尤其是一夫多妻的達尼部落更加原始。達尼部落至今還過著原始的生活,住的房屋是乾草搭建的,吃得是狩獵到的野味,穿得很奇特,男人全身赤裸只戴一個「寶貝套」,女人僅一件草裙裹身。
2、阿斯馬特族,生活在新幾內亞島南部海岸。他們保留著自己古老的部落文化和傳統習俗。阿斯馬特族人有一個傳統:凡男子成年之後都得經歷一個考驗,那就是獵取一顆人頭,然後才能去求婚。他們相信,沒有經歷這個過程的男人就不配有後代。
3、科羅威族,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新幾內亞島巴布亞省偏遠的森林中,他們居住在內陸地區,離阿拉弗拉海大約160千米遠。 該部落仍過著游耕生活,石器是最主要的生產工具。雖然他們是首個被公認的棲樹民,但是實際上科羅威人已經不生活在樹上 ,他們說當地部落的特有語言,靠吃野生動物、植物為生。
(9)西亞及印度是什麼人種擴展閱讀:
(1)最早來到印尼的移民是維達人,他們大概在第四紀冰河時代遷徙至印尼群島。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批亞洲大陸南部的蒙古利亞族群遷徙至印尼群島,這些民族被稱為原始馬來人,他們定居在沿海地帶。
(2)公元前300—前200年間,從亞洲大陸南部來了一批移民。考古學家將他們稱作新馬來人,其身材特徵和原始馬來人相同。他們在印尼群島定居後,同化融合了一部分原始馬來人,並將另一部分排擠至內地。如今爪哇族、巽他族、馬都拉族、巴厘族、馬來族等民族都是新馬來人的後代。
J. 印度尼西亞人屬於什麼人種
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根據印度尼西亞的不同的地區來劃分:
1:西部蘇門答臘,爪哇,婆羅門屬於南方黃種人,父系要比北亞民族還要純一點;
2:東部馬魯古群島,小zan他群島屬於黃種人;
3:巴布亞和周邊群島屬於棕色人種。
(10)西亞及印度是什麼人種擴展閱讀:
印尼最大的民族是爪哇族(Jawa),佔全國人口總數的42%。其次是巽他族(Sunda),佔14%;馬都拉族(Mara),佔7.5%,這幾個民族主要分布在爪哇島及附近的馬都拉島上。
其他較大的民族還有蘇門答臘島上的米南加保族(Minangkabau)、巴達克族(Batak)、亞齊族(Aceh)、巨港族(Palembang)、尼亞斯族(Nias)、門達威族(Mentawai);加里曼丹島上的達雅族(Dayak)、班查爾族(Banjar)、布吉斯族(Bugis)。
蘇拉威西島上的望加錫族(Makasar)、托拉查族(toraja)、米納哈沙族(Minahasa),以及巴厘島上的巴厘族(Bali),龍目島上的薩薩克族(Sasak),馬魯古群島商的馬魯古族。
馬來族(melayu)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分布最廣泛,在蘇門答臘東部沿海,加里曼丹島沿海以及兩島之間的海上各島都有馬來族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