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邊界安全部隊開槍打死五名入侵分子,這出於什麼原因
出於捍衛自身國家主權完整與獨立,捍衛《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的國際法尊嚴。
據《印度時報》8月22日報道,印度邊境安全部隊(BSF)高級官員透露稱,當地時間22日早晨,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印巴邊境附近擊斃5名“入侵者”。 印度邊境安全部隊第103營的士兵還從死亡的“入侵者”身上收繳了AK-47系步槍和手槍。 印度軍隊並非人們印象“里中看不中用”的樣子,他們也有血性的一面。這不,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就開槍打死了五名入侵分子。印度邊境安全部隊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印巴邊界線附近擊斃了5名滲透入侵者。
邊境作為一個國家的第一道防線,防衛和駐軍都是十分的嚴密,除了防止領國入侵或者是越境之外,在防範不法分子的非法越境也起到了奇效。但是有些國家邊境線很長,而且地形環境非常的復雜,士兵巡邏的時候無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困難,恰恰這也是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的一個點。
這種果斷處理的辦法,值得為印度點贊!
Ⅱ 軍警又開槍打傷印度公民,尼泊爾哪來的底氣敢對印度人開槍
因為尼泊爾的背後是俄羅斯,所以印度不敢肆意妄為,也沒有資格剛隨便囂張。
Ⅲ 中印邊境沖突真實原因及背景,附印度究竟咋回事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歷時1個月,我軍在西段清除了印軍全部入侵據點,在東段進到了非法的「麥線」以南靠近傳統習慣線附近地區。作戰中,全殲印軍3個旅,另殲滅印軍5個旅各一部,俘印軍第七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擊斃印軍第六十二旅旅長希爾?辛格准將,總計殲滅侵印軍8900餘人。繳獲各種火炮300餘門,坦克10輛,汽車400輛各種槍6300餘支(挺),及其它許多武器彈葯和軍用物資。在反擊作戰中,我軍共傷亡2400餘人。在這次自衛反擊戰中,我邊防部隊同仇敵愾、英勇戰斗,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驅逐了入侵的印軍,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打擊了當時印度擴張主義者的囂張氣焰,大揚了國威軍威。
Ⅳ 印巴軍隊邊界交火兩名印度人員受傷有最新消息了嗎
印巴戰爭(共三次,都是印度發動):起因1947年8月,印度、巴基斯坦分治(原英屬地)時,「蒙巴頓方案」規定讓克什米爾人自由選擇歸並印、巴一方或宣布獨立。印度利用其分治時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決議,宣布該地區歸屬印度,從而,激起巴基斯坦方面嚴重不滿。同年10月27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戰爭。第一次戰爭勝負難分。第二次戰爭,1965年8月初,克什米爾游擊隊和印度軍隊在印巴停火線附近發生激烈交火。8月14日,巴基斯坦正規軍隊也捲入沖突,印度軍隊於9月6日再一次向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武裝進攻,攻佔巴方控制線內的多處山嶺。巴方在停火線南部反擊,並攻入印度防守薄弱的旁遮普邦。雙方激烈的空戰,巴基斯坦地面部隊在坦克的配合下,給印度軍隊以重創。隨後,雙方陷入僵局。最後,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使印、巴雙方於9月23日正式停火。第三次戰爭(孟加拉戰爭),1971年3月,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通過了支持東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國」的決議,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進行軍事演習。7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戰爭計劃。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突然進攻。不到一個月的戰爭將巴基斯坦一分為二,佔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積16%的東巴基斯坦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孟加拉國。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願望得以實現。從此,南亞次大陸上各國力量對比發生明顯的變化,被肢解後的巴基斯坦進一步拉大了與印度的實力差距。當時,中蘇以經反臉,在巴基斯坦的牽線下,中美兩大國由過去的夙敵到後來的握手言和。尼克松下令將"企業"號航空母艦開到孟加拉灣進行軍事演習,並對負責亞洲事務的國務卿基辛格說:「我們要幫助巴基斯坦,印度人沒一個是好東西!」同時,基辛格帶給中國駐聯合國大使的信息,溫情脈脈:「如果北京出兵支援伊斯蘭堡軍事行動,遭到莫斯科的軍事打擊,美軍將全力支援中國與蘇聯直接作戰。直到中美的最後勝利。」1971年,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寫給中國政府求援信。中國方面:把大批軍隊集結在印巴邊境與中印邊境,觀察時局,以靜止動。當印軍在西段猛攻巴基斯坦重鎮拉合爾,即將突破巴軍防禦的情況下,身患重病的周恩來總理向印度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立刻停火,否則中國政府保留採取一切措施的權力。第三次印巴戰爭真正的贏家是蘇聯,不久,阿富汗成了下一個目標;
Ⅳ 為什麼印度入侵我國邊境,守軍不第一時間開火
如果傷人了的話,事件會被上升到一個新高度,而且印度所認為的邊界線與我國的標准邊界線不同,這事也不簡單啊。。。。
Ⅵ 印度向巴基斯坦平民開火致1死,具體是怎麼回事
據了解到,印度軍人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實控線附近無端向巴基斯坦平民開火,最終導致有一名十一歲的小女孩無辜受到傷害並結束了生命,其中還使得另外四人受傷,事情一出,巴基斯坦也做出了有效的回應,同時我們也希望印度能夠做到不亂開槍,畢竟每一次開槍都會導致國家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甚至最嚴重的時候,還會引起戰亂。
希望各國之間友好相處,畢竟每一次戰爭帶來點傷害是巨大的,也會使雙方受到損傷,百姓也會受到傷害。
Ⅶ 印軍越過印緬邊境襲擊武裝組織要開打了嗎
印軍稱,當地時間周三(27日),印軍在那加蘭邦沿印緬邊境發起襲擊,對那加蘭武裝組織(NSCN-K)造成「重大傷亡」。對於印軍是否越過印緬邊境線,雙方各執一詞。武裝分子稱印軍在邊境線緬甸一側開火,印軍否認。
據報道,一名那加蘭武裝組織領導人在社交媒體上稱,印軍越過了邊境線,印軍同樣否認該指控。身為印度國家調查
局「最想抓住」的武裝分子之一,伊薩克·蘇米(Isak
Sumi)表示,交火發生在緬甸境內那加地區朗庫(Langkhu)村莊郊區,距離邊境線大約15公里,「那加軍精銳部隊偵查到一支印軍縱隊正在接近他們
的臨時帳篷,交火大約從凌晨3點開始。」
報道稱,2015年,印軍也曾在緬甸境內實施襲擊,因為武裝分子經常攻擊印軍士兵、隨後逃向鄰國境
內。據稱,印度曾與緬甸簽署雙邊協議,允許雙方人員在邊境線16公里內自由移動,停留不超過72小時。而在大量羅興亞難民逃離緬甸尋求庇護的情況下,印方
正在重新考慮該協議的影響。
涉及到利益,肯定是互撕到底。
Ⅷ 印度已經越界叫陣,中國為什麼不開火
沒必要開火,中國軍隊已經趕過去了阻止他們進一步深入了。中國向來不打第一槍,就像西沙海戰,如果印度敢開槍,那他們肯定回不去了。
Ⅸ 印軍士兵在印巴邊境襲擊聯合國車輛,是誤擊還是另有企圖呢
在莫迪政府掌管下的印度,近年來的囂張是舉世皆知的。進入今年以來,莫迪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的危機焦點,同時也為了實現其領土擴張野心,頻繁對周邊國家發動邊境挑釁,把印度自己置身於四面樹敵的困境中。剛剛,印軍又在印巴邊境地區惹事生非,但這回的攻擊對象卻是聯合國車輛。
由於雙方至今未能達成和解協議,示威活動持續到目前仍未結束。給印度在抗擊疫情和重啟經濟等領域上,增加更多的不利因素。這一系列的事件在同一時間段爆發,無疑將給莫迪政府在選民中間的支持率和信任度,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國內矛盾國外轉移,這種齷齪事莫迪政府之前也不是沒干過。印度此前接連挑起與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多個周邊國家的邊境爭端,就是莫迪政府轉移國內焦點的一貫手段。
所以說,當莫迪政府在國內面臨空前巨大壓力的敏感時刻,印軍卻在邊境地區對聯合國車輛發動襲擊,這不像是在給莫迪添亂,更像是在替莫迪製造輿論焦點的一種手段。
Ⅹ 中印邊界沖突的全部過程
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 1960年6月到12月,中印兩國官員舉行會晤,分別提出和審查對方提出的邊界主張的論據。我方用大量確鑿的材料論證中國所指的傳統習慣的中印邊界線是有歷史和事實根據的。但印方主要根據英國旅行家、冒險家的顯然不足為憑的材料,硬說「麥線」是中心邊界東段的傳統習慣線,硬說歷來在我國管轄下的阿克賽欽屬於印度。由於印方堅持其狂妄主張,毫無解決問題的誠意,使兩國官員的會晤也沒有取得結果。 為避免邊界局勢進一步惡化,從1962年8月至10月,中國曾反復建議中印雙方在官員報告的基礎上討論中印邊界問題,但印度卻堅持要中國從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國東段撤出位於「麥線」以北的扯冬地區以北作為同意談判的先決條件,這就斷然關閉了和平談判之門。 1962年10月2日,尼赫魯在新德里聲稱:印度政府要「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12日,他公開下令:要把中國軍隊從印軍侵佔的中國領土上全部「清除掉」。14日,印度國防部長口稱:要同中國打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支槍。接著,他又乘飛機趕到靠近中印邊界東段的印境提斯浦爾城,進行軍事部署。隨即,印軍在東段大量增加兵力。17、18兩日,入侵印軍在東段和西段邊境上,向中國邊防部隊進行猛烈炮擊,挑起了大規模的邊界武裝沖突。 這次反擊作戰,是在號稱「世界屋嵴」的喀剌昆侖山上和喜馬拉雅山之脈南側地區進行的。該地區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人煙烯少,交通不便。這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對作戰行動有嚴重的影響,作戰的艱苦性是罕見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作戰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作戰(10月20日至28日) 自衛反擊作戰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地區進行。印軍部署的兵力有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總計約22000人。印度陸軍原是英國殖民地軍隊,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南歐、東南亞諸戰場作過戰,自吹噓為「打遍歐、亞的勁旅」。與我作戰的印度第四師號稱「王牌部隊」,是「印軍編制、裝備、訓練的試點部隊」。第一一四旅長期駐防克什米爾、受過山地戰訓練。這些部隊在印度陸軍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戰部署是:東段,第七旅4個營部署在克節朗地區;炮兵第四旅兩個步兵營配置在棒山口、達旺地區;第四師戰術司令部及1個營位於吉米塘、下地地區;第五旅8個營分布在「蘇班西里邊區」、「西安邊區」和「魯希特」;第四軍軍部和第四師師部位於提斯普爾。西段,印軍第一一四旅以5個營分散配置在邊境全線,其中1300餘人分布在入侵戰境的43個據點;旅部及1個營位於列城。印度的企圖是:在東段,依據正侵佔所謂「麥線」以南和以北的克節朗地區,繼續向西藏內地擴大侵佔范圍;在西段,依託其入侵的43個據點,繼續向我境內蠶食,逐步侵佔新疆阿克賽欽地區。 中國邊防部隊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克節朗地區印軍的進攻,然後殲滅克節朗地區和可能由達旺地區來援之敵;以新疆1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印軍進攻,然後殲滅侵入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並視情況擴張戰果;同時,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向當面之敵反擊,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戰。 中國邊防部隊第一階段自衛反擊作戰取得了重大勝利,軍事斗爭正處於十分有利的態勢。但是,中國政府本著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的一貫立場,為了中印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緩和由印度當局造成的嚴重局勢,於10月24日發表聲明,提出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 印度政府在第一階段作戰中雖遭慘敗,但仍不認輸,悍然拒絕了我國政府的三項建議公然要求恢復到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即印軍侵佔中國大片領土後的邊境狀態,攻擊中國的和平建議是「一種騙局」。印度政府進一步掀起反華浪潮,加緊戰爭動員和准備。,從全國各地調兵遣將,日夜向邊境增派軍隊,趕運武器,一心與我國再作軍事較量,與我軍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