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客人喜歡吃什麼食品
印度人吃飯不用刀或筷子,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進食。食具多用銅制,有一個小銅罐盛水用於洗手指、用膳時飲用,以及飯後洗手指、漱口。在印度人眼中,刀叉、碗筷是「體外之物」,而手是身體的一部分,比「體外之物」更潔凈。取食物一定需用右手,絕不許用左手,因為印度人上洗手間是使用左手進行便後沖洗的,因此左手是不幹凈的。
印度教徒吃飯前要先請神吃,然後人才可以吃,做法是取一點要吃的飯菜往地上扔一點,表示先請神吃,然後才開始吃飯。吃飯過程中,如果給對方加飯加菜,不可用還在吃飯的那隻手直接加飯加菜,這時就需借用筷子之類的用具,否則對方會認為你叫人家吃剩下的東西。
印度各種教派在飲食上有許多不同的禁忌,如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許多的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甚至完全素食;正統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飲料,逢齋月,在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禁止一切飲食。因此,如果宴請印度人,一定要弄清楚客人的宗教信仰,以免發生不愉快的事。
印度有好多很好吃的東西,不到印度根本無法吃到。印度人飲食南方以大米為主,北方以麵食為主,餐館有米飯、烙餅和面條供應。就米飯來說,印度人不只是用大米加水煮,而是要放進許多配料,一種名叫「拜思尼」的拌飯,裡面有肉、蔬菜,還有葯草,吃過一次的人永遠不會忘記它的,那個感覺是飄飄然,無比的舒暢,像做了神仙一樣。印度麵食也極有特色,愛吃烤餅的遊客應該品嘗一下「賈巴迪」,這種烤餅松軟而香,北方來的遊客一買就是一大疊,舌頭一打卷,一個餅就不見了。印度的甜食最有名,那才是真正的甜品,夠甜,甜得你回國後吃甘蔗覺得還需再蘸糖才夠味!最值得推薦的是舊德里的「敦都里雞」,它是最有代表性的印度名菜,15世紀時莫卧兒人帶進印度的食品。它挑選肥壯的嫩雞,取下兩條雞腿,塗上特製的佐料,然後放在硬木火上烘烤,香料漸漸滲入肉內,雞肉非常鮮美,這個菜式據說在印度之外的任何印度餐館做的都是走了樣。在舊德里想吃到正宗的「敦都里雞」,建議您多走幾步路,到小巷裡去,別相信大街上那些掛著「敦都里雞」最要緊的是要吃地道的。
但中國遊客還是不大習慣印度的飲食。一是氣候的原因,印度天氣奇熱,為了增強食慾,他們的飯菜的口味都比較重,遊客不太容易接受。二是宗教的原因,印度教徒中,地位越高的吃素者越多。如果你有機會在印度菜市場購買肉類,會感到旁人在用一種鄙視的眼光看你,讓你有一種正在做見不得人勾當的感覺。在許多印度教徒眼中,有地位、有修養的人是不吃肉的,只有低賤者才吃肉。印度人甚至羞於談論食肉,如果你冒昧和一個印度人談起哪種肉食品好吃,對方的臉很可能立即會漲得通紅,就像一個男人向一個未婚女子問起那種事情一樣。所以,印度肉食烹飪技術不發達,肉類食品製作簡單,這恐怕要委屈一下愛吃肉的同胞了,尤其是喜歡大魚大肉的廣東食客,不過,肉還是會有的,羊肉、雞肉多一點,豬肉偶然可以見到。
漫步印度城市街頭,經過食品店,一股濃郁的咖喱味撲面而來,在印度旅行,這種味道幾乎伴隨著你,堪稱是印度的「國味」。印度人做飯菜喜歡加各種調料,如咖喱、大蒜、丁香、辣椒、肉桂、黑胡椒等,特別是咖喱,不僅因為它是印度發明的,而且還由於其味鮮美,刺激食慾。打開餐館的食譜,皆以咖喱掛帥:咖喱雞、咖喱羊、咖喱魚、咖喱土豆,還有咖喱飯……幾乎找不到不用咖喱配製的食品。咖喱食品有一種特別的辣味,對怕辣的人是一個考驗,即使是湖南、四川的旅客,也需要經過一段適應的時間,因為咖喱味畢竟不同於辣椒味。
中國的遊客在印度的飲食要格外小心,這是先行者的忠告。經驗之一是選擇較有規模的餐館就餐,實在不行乾脆就啃速食麵,安全而又省錢;經驗之二是路邊的小食吃不得。如果吃印度抓飯,一定要把手洗干凈,因為印度是霍亂疫區。印度人吃飯,絕對用右手,至於用哪只手,對中國人來說好像不太重要,只要印度人不在場,別讓他們看到就沒多大問題了。
Ⅱ 伊斯蘭教徒齋月需要禁食1個月,這一個月他們是怎麼過的
他們是在日出到日落之後吃東西的,並不是不吃東西,你誤解了齋月的含義。
Ⅲ 從日出到日落,穆斯林應戒飲食,這一個月稱為「齋月」。齋月是指專吃素嗎可是這里所說的「應戒飲食」,
齋月不是指吃素。
【齋月】 又作三長齋月、善月。指陰歷正月、五月、九月等三個月份。於此三月,宜持齋食法,慎言行,勤修善業,杜絕惡事,故稱為齋月或善月。
在齋月期間,穆斯林教徒從日出到日落期間是不吃不喝的,以這種方式來表達自我犧牲。這期間,穆斯林教徒戒齋、祈禱、閱讀《古蘭經》。
(3)印度齋月節吃什麼擴展閱讀:
齋月即指穆斯林在日出後到日落前齋戒(fasting)。齋戒是伊斯蘭教念(shahada:affirmation)、拜(salat:prayer)、課(zakat:almsgiving)、齋(siyam:fasting)、朝(hajj:pilgrimage)五項基本功課之一,是穆斯林的一種修煉心性的宗教活動。
穆斯林的齋戒源於早期的基督教(Christianity)和猶太教(Judaism)信徒的一種儀式。當年居住在麥加的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為了加強早期的追隨者對真主安拉(Allah)的信心,將齋戒轉化為伊斯蘭教的儀式,後來演變成齋月。
齋戒為穆斯林必須遵行的儀式之一,為期一個月,除病人、老年人、年幼者及工作在外者之外,一律要遵行「齋月」禁食。
Ⅳ 齋月可以吃肉嗎
導語:齋月是伊斯蘭宗教地區和我國回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那麼齋月能夠吃肉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齋月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古代人在祭祀前要進行“齋戒”,《禮記·曲禮》就說:“齊(齋的通假字)戒以告鬼神。”什麼是“齋戒”呢?現代人以為“齋戒”就是不食肉類食物,其實這個理解是錯誤的。
《禮記·祭義》提到:“致齊於內,散齊於外;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是說齋戒者在祭祀前,要從內心到表現都虔誠肅敬。在室中思念被祭者的音容笑貌,這樣的話,《禮記·郊特牲》認為就能“必見其所祭者”。(《易經·系辭》註:“洗心曰齊,防患曰戒。”)
那如何體現出祭祀者的'齋呢?對於《禮記·祭義》的“致齊於內,散齊於外。”東漢經學家鄭玄注釋為“散齊,七日不御不樂不弔耳。”也就是七天之內不近女色,不聽音樂,不去吊喪探病。明朝人朱升等奉敕所撰《齋戒文》時,對齋戒的行為規則作出了規范:“戒者禁止其外,齋者整齊其內。沐浴更衣,出居外舍(即到專門的齋戒住宿場所居住),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音樂,不理刑名,此則戒也。嚴畏謹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誠,無須臾間,此則齋也。”或許有細心人看到了其中有“不茹葷”三字,疑惑我為什麼在開頭說現代人認為古代“齋”不食肉是錯誤的。其實,“葷”在現代意義主要指肉類,通常與代表魚類海鮮的“腥”字連在一起用,古代卻不是這樣的意思。古代祭祀齋戒中的不吃葷,並非吃素食、忌肉食的意思,而是指不吃蔥蒜韭姜等有刺激氣味的菜。不吃它們,不是因為這些菜本身有什麼不好,而是在於防止祭祀者在祭祀或會客時口裡發出難聞的氣味,造成對神靈、祖先或賓客的不尊敬。
現代人之所以會錯誤理解古代“齋戒”的涵義,主要是因為我國佛教徒多將素食習稱為“吃齋”、“持齋”。其實早在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傳法的時候,沒有規定不準吃肉,只是規定不準喝酒和吃蔥、蒜、姜之類。因此,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初,中國佛教徒並沒有不吃肉的戒律,可以自由選擇吃素或吃肉。如今的南傳佛教(指盛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及我國雲南省傣族地區等的佛教)出家人可以肉食,藏傳佛教也一向不忌肉食,日本佛教界現在也已開放肉食。
那為什麼如今素食成為中國漢族的佛教徒基本的要求呢?這與南朝的梁武帝蕭衍可是大有關系。公元520年五月,蕭衍寫出《斷酒肉文》,他根據《大般涅盤經》要求佛教僧侶全面禁止肉食,當時就有部分僧尼對此持有疑義,稱“律中無斷肉及懺悔食肉之法”(《大正藏經》第五十二卷)。但蕭衍認為“若食肉者,即有殺分,於不殺戒即成有缺”,而不殺戒為佛教根本重戒,持守此戒即必須斷除肉食,這是佛陀所制出家戒律中本有之義。其實,關鍵不在於蕭衍的論據有多麼充分,而在於蕭衍是皇帝!皇帝說要和尚不吃肉,和尚就必須不吃肉,否則,恐怕連飯也吃不到了。於是,《斷酒肉文》的頒布使得“齋戒”(素食)成為此後中國漢族佛教徒必須遵守的一種戒律。
談到此處,我們應該大致明白,無論是儒家經典還是佛教經典,對“齋戒”的一致認識就是靜心、敬畏地行事,與是否吃肉沒有多大關系。
Ⅳ 伊斯蘭教信徒齋齋日的食物是什麼
齋日的過程是不吃東西的。等過去了可以隨意吃平時吃的東西。一般吃的是油香(麵粉加油炸出的餅),不可過葷。
封齋是指日出到日落期間禁食,日出前和日落後吃東西,東西並不限制,自己做什麼吃什麼。
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節日是「開齋節」(希吉來歷十月—日),慶祝齋戒滿月園滿結束。每年伊斯蘭教月,稱為齋月,齋月期間,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日出之後的整個的白天,不吃不唱,謂之封齋,在這期間,一心只敬真主,戒除一切俗念,經過一個月的齋戒,於伊斯蘭教歷九月的最後一天,尋看新月(月牙),見月後的第二天,即行開齋,故名開齋節。
齋戒不是為了折磨人,而是通過這種人為的飢渴使飽漢體會到餓漢的飢苦,使有錢人慷慨解囊,救濟飢民。如果你齋戒了整個白天,夜晚進餐時見到挨餓的人而袖手旁觀,不和他共餐,那你怎麼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齋戒呢?你怎麼會懂得齋戒的真正含義呢?此外,齋戒還可使人學會忍耐,磨煉人的意志,一旦遇到困難、就能迅速反應,繼而想方設法戰勝困難。在1973年埃以把齋節戰爭前,以色列以為埃及士兵都在守齋,缺乏戰鬥力,不會發起攻蟄。然而,萬萬未料到埃及士兵卻以堅不可摧之勢,取得了把齋節戰爭的勝利。
把齋節結束翌日,即是穆斯林的開齋節。節日一般放假三天。節日的第一天清晨,男女老少打扮齊整,去清真寺做禮拜。節日期間,家家戶戶的大門白天都敞開著,迎接親戚、朋友和鄰居們登門道賀。節日對青年男女還有特殊的意義,許多青年人特意選擇這一佳節舉行盛大的婚禮,使婚禮更增添了節日的歡樂。
Ⅵ ramadan是什麼節日
齋月節。齋月,寫作ramadhan或ramazan,是穆斯林歷中的第九個月。
Ramadan,中文叫做「齋月」,是伊斯蘭教的節日。每年伊斯蘭教日歷的九月即為「齋月」,在這個月里,穆斯林每天從清晨日出到日落都不能吃任何食物,不能飲水,不能抽煙,也不能進行任何的性行為。他們稱這個行為為「fasting」,即齋戒的、禁食的。
齋月期間注意事項:
齋月(RAMADAN )被穆斯林視為一年中最神聖和尊貴的月份。根據伊斯蘭教義,齋月期間穆斯林如無特殊豁免原因,須在黎明至日落期間戒飲食、戒醜行、戒穢語、戒邪念等。非穆斯林在齋戒時間內不得在公共場所或穆斯林面前飲水、進食或吸煙,不向穆斯林提供可現場消費的食品飲料。
駐卡達使館提醒所有在卡常駐和臨時赴卡的中國公民,齋月期間請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宗教習俗,切勿於齋戒時間內在公共場合飲水、進食或吸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齋月
Ⅶ 印度開齋節
8月18日 開齋節 (Eid al-Fitr) 開齋節(阿拉伯語: ),也叫肉孜節(維吾爾語:Roza héyt),是全球穆斯林慶祝齋月結束的節日,在伊斯蘭歷閃瓦魯月的第一天。 開齋節這天,穆斯林一般很早起床,早祈禱後就可以吃一些東西,象徵齋月結束。然後出去團拜,互相擁抱問候,恢復朋友和親友之間的聯系。穆斯林在這一天都穿節日衣服,喜氣洋洋。開齋節不僅是齋月結束,而且是感謝安拉(真神阿拉)使他們信仰更加堅定。是和平歡樂的節日。 從有伊斯蘭歷就有開齋節,第一次肉孜節是先知穆罕默德和他的家人朋友親自慶祝的。
Ⅷ 齋月如何進食
齋月如何進食
的呢?
1.
伊斯蘭的齋月不是不進食,而是從日出到日落的這個時間段是禁止飲食的,
2.
在日出之前先吃早飯,日落以後吃晚飯。每天吃兩頓,調整一下時間而已。
3.
在齋月期間病人孕婦哺乳期的婦女兒童幼兒和在外旅途的人都是正常飲食並不受影響。
4.
不過在日出到日落之前的這段時間內是不允許吃東西的,連喝水都不行。
5.在齋月中人們享受的飯菜比平時要豐盛很多,像節日一樣。
6.並且從下午開始就在准備著手製作晚飯,當太陽一落山大家就可以吃飽喝足。
Ⅸ 穆斯林齋月里吃什麼最好
在過去按傳統風俗上吃炸撒子、油香、課課、花花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宰雞、兔、羊等,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
在節日里,除了鄰居朋友相互拜節外,已婚和未婚女婿要帶上節日禮品給岳父母拜節。
但是這些年由於清真食品的種類多樣,人們滋補養生的意識提高。開齋節以清真養身產品作為食品以及禮品的越來越多。其中最適合我們穆斯林的食品叫「清真黃明膠」,其功效和「阿膠」一樣,有滋陰潤燥,補血養血,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等很多有點。但不是驢皮作為原料,而是牛皮作為原料經過傳統工藝結合醫葯GMP生產技術熬制而成。補血養血,滋陰潤燥,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對黃褐斑,便秘,等也有一定療效。適合長期食用。淘寶上「清真黃明膠」都能買單,各種包裝都有,自己用很實惠,送人也很大氣有檔次。可以試試。僅僅建議,並非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