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的鯰魚到底有多可怕
印度鯰魚的可怕之處有三點,第一點是印度的鯰魚是沒有天敵的,也就是說它們可以無限繁殖,在食物鏈上面沒有可以制衡它們的物種。所以印度的鯰魚泛濫成災,嚴重的破壞了印度的生態平衡。
如果有人像印度的河裡扔一片麵包,一瞬間就會出現成千上萬的鯰魚來搶食,那個畫面可以說很嚇人了。
印度的鯰魚長期吃這些污染物,本身就變成了各種細菌、病菌的攜帶者,讓人難以靠近。更別提吃了,如果是普通的可以食用的鯰魚,可能印度的鯰魚也不會泛濫成災了吧。
『貳』 所向披靡的蒙古騎兵,剋星是在印度嗎
提起成吉思汗,沒人能否定他率領蒙古騎兵的戰力,那聲勢基本就是馬到地平,無人可擋。
其實,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從神話到現實,處處可見各種動物的蹤跡。即使是現代,依舊會去馴化一些動物。因為動物們自身的一些優點,也決定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它依舊會和人類一起繼續“並肩作戰”。
『叄』 印度的敵人是中國嗎
這要看印度人自己怎麼看了。對很多印度人來說,第一敵人是巴基斯坦,第二敵人才是中國。但有些理性精英卻不這么看,認為印度最大敵人應該是貧窮,中印之間沒有絕對的仇恨,不應該成為世仇。中國很多精英也是這樣認為。但62年一戰,嚴重挫傷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從此印度人啥事都要拿來跟中國比較。歸根到底,自古以來,印度就只是地域名詞,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一直是堆鬆散土邦。也多虧英國人,印度才能成為一個國家,但仍然缺少民族凝聚力,他們必須尋找敵人,有強大的外敵入侵才能激發他們的愛國之心,促進內部團結。
『肆』 為什麼巴基斯坦視印度為最大的敵人
印巴沖突的禍根從根本上來說是由英國殖民主義者種下的。歷史上,印巴同為英屬印度,是英國最大的殖民地。二次大戰後,隨著世界許多國家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和印度人民反帝反殖斗爭的日益高漲,英國政府不得不同意向印度人移交政權。但是,為了達到在撤走後仍能控制印度的目的,英國極力在由其一手造成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大教派政黨對立的基礎上,繼續推行「分而治之」的政策,極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黨派之間製造矛盾,擴大分裂。1947年6月3日,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了充分體現這一政策的印度獨立方案——「蒙巴頓方案」。
「蒙巴頓方案」將印度一分為三,即印度教徒的 印度、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和王公土邦。規定各王公土邦有權按自願原則選擇加入上述兩個國家,或保持同英國的舊有關系。這樣一來,印度兩大教派政黨,即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圍繞國家統一還是分治,以及爭奪各王公土邦,展開了激烈斗爭,兩大教派間發生了大規模仇殺事件。1947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分治後,分治矛盾以及民族、宗教、領土等各種矛盾愈益加深。1947年10月和1965年8月,印巴圍繞克什米爾邦的歸屬問題發生了兩次克什米爾戰爭。這些都為兩國爆發更大的戰爭埋下了火種。
在印巴之間存在矛盾的同時,巴基斯坦內部,主要是東巴與西巴之間也存在著不穩定因素。巴基斯坦獨立後,中央政權以及經濟、軍事大權基本上都控制在西巴地主、資產階級手中,東巴人幾乎處於無權地位。隨著東巴經濟的發展,東巴資產階級對此種狀況日益不滿。1966年,東巴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穆吉布·拉赫曼提出6點自治綱領。及至1971年年初,東巴進一步掀起了大規模「不合作運動」,打出了「孟加拉國」的旗號。同年3月26日,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宣布取締在東巴佔領導地位的政黨人民同盟,逮捕人民同盟主席穆吉布·拉赫曼和其他領導人。為此,東巴發生兵變。巴基斯坦國家軍隊隨即出動,至5月底基本平息了動亂。
『伍』 印度真正的敵人只有一個,是不是就是他們的種姓制度
存在即合理。
人家存在了千年以上的制度,外人有什麼說三道四的資格?在西方人看來,咱們中國也有許許多多他們看起來很奇怪的規矩。
再說印度,的確算不上真正的現代國家,除了種姓制度,更嚴重的是廣大農村的土邦。
種姓制度使城市分上層居民和貧民,而土邦使印度根本算不上真正統一的國家。
『陸』 巴基斯坦和印度是死敵,曾經的東巴怎麼和印度沒有沖突
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印度大獲全勝,擊敗巴軍,攻佔了東巴基斯坦。然後,在印度的操控下,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成立全新的孟加拉國。因此實際上孟加拉就是印度人支持建立的,所以兩國關繫上才會是如此。
『柒』 印度認為自己的敵人是哪幾個國家
鄰國都是。
『捌』 印度與巴基斯坦是怎麼成為死敵的
在英國退出時為了防止他們團結,就提出根據宗教信仰來分開管理這就是成為仇人的開始,巴信仰伊斯蘭,印度信仰印度教
『玖』 印度的鬣狗和非洲的鬣狗有什麼不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啊。
鬣狗科共四種:斑鬣狗、棕鬣狗、縞鬣狗、土狼。
1、斑鬣狗(非洲鬣狗1)
物種信息:身長95—160cm,尾長25—36 cm,重40—86千克,雌性個體明顯大於雄性。毛色土黃或棕黃色,帶有褐色斑塊。短、無鬃毛;上額犬齒不發達,但下頜強大,能將9千克重的獵物拖走100米。
斑鬣狗見於視野開闊的生境,如長有仙人掌的石礫荒漠和半荒漠草原、低矮的灌叢等。成群活動,每群約80隻左右,雄性個體在群體中占優勢。性兇猛,可以捕食斑馬、角馬和斑羚等大中型草食動物。進食和消化能力極強,一次能連皮帶骨吞食15千克的獵物。善奔跑,時速可達40-50公里,最高時速為60公里。全年都能繁殖,但雨季為產仔高峰期。妊娠期110天,每胎產2仔。雄性2歲、雌性3歲性成熟。是目前數量最多的捕食動物,在維持被捕食動物種群數量方面具有作用。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較開闊地區,南至南非聯邦、除熱帶雨林地區,是鬣狗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最著名和捕食性最強的一種,可以成群捕食較大的獵物,是非洲除了獅子以外最強大的肉食行動物,也是非洲唯一能對抗獅群的群體。
2、棕鬣狗(印度鬣狗)
物種信息:頭軀干長110—135cm,尾長18.7—26.5cm,肩高64—88cm,體重37—47.5kg,雄性體型較雌性略大。有一對尖耳朵,毛長,呈深棕色,頭部為灰色,頸部及肩部為黃褐色,四肢的下方為灰色,有深棕色的環紋,背上的鬃毛明顯。
棕鬣狗比斑鬣狗體形小,卻給人一種更強有力的感覺。它的毛呈暗褐色,背和兩肋有長長的鬣毛,腦後有一圈淺淺的鬣毛。它們是卓越的倖存者。它的個頭比斑鬣狗小得多,站立身高與德國牧羊犬差不多。它是世界上四種鬣狗中最珍貴的一種,由於對南非乾旱,半乾旱地區的適應能力極強,所以在卡拉哈里沙漠中一直保持著可觀的數量。
3、縞鬣狗(非洲鬣狗2)
物種信息: 體長約90—120cm,不包括30厘米長的尾巴。體重25—55千克。腳上只有4個趾,前肢比較長,腳爪不能握緊。顎和牙齒特別強健,可以咬碎大骨頭。有時群居,有時獨居,白天和黑夜都可以活動。
縞鬣狗又名條紋鬣狗,產於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皮毛呈淺灰色或淡黃,上有垂直的褐色或黑色條紋。 縞鬣狗是鬣狗科中唯一可見於非洲以外的成員,分布於非洲北部和東北部、南亞和中近東一帶,是著名的食腐動物。
4 、土狼
物種信息:它的體長55—80厘米,尾長30厘米左右,較為溫和,最喜捕食白蟻。
土狼又名冠鬣狗,是鬣狗科中的弱者。土狼居住於荒地及草原。由於只在夜間活動,所以極難見到蹤影。土狼采獨居生活,懷孕期90—100天,一胎產2—4仔。天敵是錦蛇和豹。土狼在用餐後有一個非常良好的習慣,就是將長舌頭拚命縮進伸出或捲曲,以清潔牙齒。許多食肉動物在威脅敵人時都要張開血口展示牙齒,但土狼卻閉口不露牙齒,而是將毛豎起,以增大身體。敵害襲擊時,由肛門放出臭液。
~~期待滿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