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世佛是指哪三個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俗稱「三寶佛」。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為以空間計算的「橫三世佛」與以時間計算的「縱三世佛」。
橫三世佛(又名三方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葯師佛(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
縱三世佛(又名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燃燈佛(又名「定光佛」、「錠光佛」等)在已過去的庄嚴劫為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曾在過去世預言釋迦牟尼未來將成佛,是授記釋迦牟尼佛之師。許多佛、菩薩都曾是燃燈佛弟子。
(1)三世是印度哪個教派的說法擴展閱讀:
橫三世佛:中間是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兩位脅侍菩薩是「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左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兩位脅侍菩薩是「大悲」觀世音菩薩和「大勇」大勢至菩薩;右邊為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葯師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
兩位脅侍菩薩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東方葯師佛,主管東方凈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一般祈禱於葯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葯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葯師佛,以求健康長壽。
網路-三世佛
網路-橫三世佛
『貳』 何為三世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對象,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起來的,因此三世佛有縱橫之分。橫三世佛指東方葯師王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中央現在佛,釋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根據大乘佛教的說法,人人可以成佛,佛的主要任務是度化眾生超越輪回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派觀世音菩薩前來協助釋伽牟尼,當眾生成佛後,釋伽牟尼將涅盤回歸西方。但因為十八層地獄下尚有永世不得超生的惡鬼,這個世界尚未成為琉璃光世界,未來佛不來接收。因此有住在地獄發願不將所有惡鬼度化永不離地獄的「大願」地藏王菩薩接收,直到所有生靈往生西方,這個世界成為沒有任何生靈的琉璃光世界。
所以三世佛和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王菩薩是大乘佛教,尤其是漢地佛教的主要崇拜對象,是中國廟宇中的主要神像。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在藏傳佛教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中國,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是浙江省普陀山;文殊菩薩的道場是山西省五台山;普賢菩薩的道場是四川省峨眉山;地藏王菩薩的道場是安徽省九華山。
『叄』 摩尼教的「三際」與佛教的「三世」有什麼相同和不同點
三際,最有可能受到佛教三世觀之影響。所謂三世即過去,現在,未來。相對應的是,過去燃燈佛住世;現在由釋迦佛住世;未來由彌勒佛住世。落腳點在彌勒佛及其下生救世觀念上。摩尼教有三紀:初際、中際、後際。林悟殊先生在其《摩尼的二宗三際論及其起源》一文說:「三際的內容不過是二宗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期的不同表現」[9]。當然我們還不能據此就得出兩者一致的觀點。但說摩尼教的三際說「借鑒」了佛教三世觀,大致是不錯的。聯繫到前面柳文舉證的摩尼教殘片M42所雲:「當佛陀涅槃時,他曾命令你:『在這里等待彌勒佛』。」佛陀涅槃時即現在世將亡,未來世將至。這里所包含的宗教意義及佛教對摩尼教在創世觀上的影響是不容輕視的。可見,摩尼教的三際觀是在佛教影響下加之摩尼教的自身創造而形成的。「三世」又叫「三際」。世,梵語叫路迦(Loka),《楞嚴經》說:「世為遷流」,意即時間的流動。佛教用於因果輪回時,「世」指個體一期生死的時間跨度。三世也可說前世、現世、未來世,或前生、今生、來生,或前際、中際、後際。佛教中的「世」,短的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可能,最短暫的即所謂「剎那三世」,剎那是梵文Ksana的音譯,意即最短暫的時間。極常見的三世則有以人的一期生死為一世的「人生三世」或「三生」。再有一種「劫世」。劫,乃梵文Kalpa的音譯,「劫波」之略,意為極久遠的時間。婆羅門教認為世界要經歷許多劫,一劫是四十三億二個萬年(或一百二十八億年),劫末有「劫火」出現,燒毀一切,然後重新創世。佛教又以一劫為一世,與上述婆羅門教外道說法略有不同,但也認為世界有周期性創生與毀滅的過程。「三世佛」的三世,是指最後一種時間概念。
有些寺廟大雄寶殿中供奉的三尊像即為三世佛。中間釋迦牟尼佛像,左邊一尊是燃燈佛像,右邊一尊是彌勒佛像。佛教中還有三世三千佛的說法,即過去庄嚴劫一千佛,統稱燃燈諸佛;現在世賢劫一千佛,統稱釋迦諸佛;未來世星宿劫一千佛,稱彌勒諸佛。佛壇上的三尊像,即此三世三千佛的代表。
燃燈佛是梵文Dipamkarara的意譯,又作「錠光佛」。《大智度論》卷九說:「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初,釋迦佛前生還是儒童時,曾花了五百錢從王家姑娘手中買了五枝青蓮花,奉獻燃燈佛。有一次他跟燃燈佛出門,見地面很泥濘,就脫下衣服蓋在上面,請師父踩在上面走。燃燈佛就給這個乖巧虔誠的儒童授記:「是後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瑞應經》卷上)由此也可看出雖為三世佛,但並非前後相接的劫世。燃燈作佛的庄嚴劫與釋迦作佛的賢劫之間有九十劫的間距,如照一劫四十三億二千萬年的最保守的說法,師徒的間距也有約三千九百億年。在中國,燃燈佛後來成了一些神魔志怪中的重要角色,也深受白蓮教及諸種會道門的崇信。在白蓮教編造的大量經書、寶卷中,「古佛」、「燃燈」、「真空老祖」等名號比比皆是。豎三世佛的另二位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詳見其本身的條目。
橫三世佛即葯師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的教主。所謂「娑婆」乃梵文Saha的音譯,意譯是「堪忍」,就是能忍的意思,堪忍更進一步又有兩層意義,一是說這個釋迦牟尼佛進行教化的現實世界充滿了不堪忍受的苦難,眾生罪孽深重;二是說佛菩薩在這個世界裡「堪忍」勞累,進行教化,顯現其「無畏」與「慈悲」。
『肆』 請問三世佛和七世佛是什麼關系為什麼如來(釋伽)既屬前者又屬後者
佛教早期造像並不直接刻劃世尊的相貌,恐描摹不慎辱沒真嚴。後來由於世俗的渴望,釋迦牟尼「欣然」同意工匠雕刻佛像。僅有佛像顯得單一,後世為弘揚佛法,為佛像的出現設置了各種場景。這些場景以教義為題材,諸如佛本生,輪回等各種佛經經變故事。此外,隨著佛教以及佛教藝術的發展,日常生活中體現佛性的故事,也進入到佛教造像。
從中國的佛教美術看,其題材可分為13類:
佛教認為時間是無始無終的,空間是無邊無際的,所以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都有一佛主持教化,於是便有無數的佛。如釋迦牟尼佛、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二佛、三身佛、五方佛。佛像的手印,是區別佛的各種情態、分辨各種不同名號的佛的重要標志。
菩薩像:菩薩原系釋迦牟尼未成佛時的稱號,後在佛經中稱與佛共弘教化的人,也泛稱印度宣揚佛法、建立宗派的高僧。主要菩薩有文殊、普賢、觀音、大勢至、彌勒、地藏等,形象大都為青年女性。
明王像:在密宗中,明王像是佛、菩薩由於大悲而示現的威猛忿怒像。明王像一般多臂,手持各種法器。常見的有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六足尊、金剛葯叉、孔雀明王等。
羅漢像:羅漢是小乘教所修最高果位。常見的羅漢像有迦葉、阿難、十大弟子、十六羅漢、十八羅漢、五百羅漢,形象一如現實的僧人。
高僧像:高僧是對佛教史上德高望重僧人的尊稱,如達摩、玄奘、慧能、鑒真、洪□、宗喀巴等。
天龍八部像:天龍八部是釋迦牟尼佛的護衛,即天、龍、夜叉、干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佛傳圖:表現釋迦牟尼佛一生事跡,一般有白象入胎、逾城出家、成道、說法、涅□、八王分舍利等情節。
本生圖:表現佛前生事跡,常見的有以身貿鴿、捨身飼虎、以兒女施婆羅門、啖子、九色鹿王等。
佛經變相:將佛經內容圖像化。主要有西方凈土變、東方葯師凈土變、彌勒凈土變、法華經變、報恩經變、維摩經變、勞度叉斗聖變等。
佛教故事圖:根據佛教史籍中的軼事、佳話雕繪而成,如漢武帝獲金人、五百強盜成佛、達摩渡江、面壁、慧可斷臂、二祖調心、葯山李翱問答、八高僧故實等。
水陸畫:佛教舉行法會時懸掛的條幅式繪畫。其中有時雜有道教形象和少數儒士像。
雜畫:於佛教經、論、史傳無考的佛教繪畫。如掃象圖或洗象圖、醉僧圖、講經圖、聽法圖、參禪圖、逃禪圖、禮佛圖等。它還包括描繪佛教聖地名剎的仙寺圖之類。
供養人像:供養人即捐資開窟造像的「功德主」。他們常將自己的形象以雕塑和繪畫的形式表現在佛壇前面或窟門、殿的兩側。
佛的組合
在一些經論中對佛殿上應供奉怎樣的造像作了明確的規定。如雲崗始5窟創作者曇曜在《付法藏因緣傳》等。僧人對不同的佛造像進行觀想,希望以此達到不同的修行目的。不同的造像,觀想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釋迦佛
多寶佛
橫三世:東方琉璃光佛(葯師佛),中間釋迦牟尼佛和西方阿彌陀佛。
豎三世:過去世迦葉佛,現在世釋迦牟尼佛和未來世彌勒佛。
三身佛:法身是我們本來具有,又叫做佛性。釋迦牟尼的法身即毗盧遮那佛,遍滿虛空,代表了佛法的絕對真理;報身亦分兩種,就是自受用報身及他受用報身;應身釋迦牟尼佛,這是隨緣應機、教化眾生的佛身。關於三身佛,佛教各派還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法身為體,以報身為相,以應身為用)
四方佛
十方佛
無量壽佛(阿彌陀佛):凈土宗
七佛:小乘佛教觀想對象
彌勒佛:未來佛。手印|八字形佛珠|大肚子(宋代以後)
華嚴三聖:釋迦牟尼(一說為盧舍那佛,一說毗盧遮那佛)+普賢+文殊
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
葯師佛+日光+月光
一尊佛像、二尊菩薩像和二尊弟子:釋迦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迦葉+阿難組成
三大士:觀世音+普賢+文殊http://ttl.blogbus.com/logs/2004/07/
『伍』 佛教的三世佛是哪三個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對象,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起來的,因此三世佛有縱橫之分。橫三世佛指東方葯師王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中央現在佛,釋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根據大乘佛教的說法,人人可以成佛,佛的主要任務是度化眾生超越輪回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派觀世音菩薩前來協助釋伽牟尼,當眾生成佛後,釋伽牟尼將涅盤回歸西方。但因為十八層地獄下尚有永世不得超生的惡鬼,這個世界尚未成為琉璃光世界,未來佛不來接收。因此有住在地獄發願不將所有惡鬼度化永不離地獄的「大願」地藏王菩薩接收,直到所有生靈往生西方,這個世界成為沒有任何生靈的琉璃光世界。
所以三世佛和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王菩薩是大乘佛教,尤其是漢地佛教的主要崇拜對象,是中國廟宇中的主要神像。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在藏傳佛教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中國,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是浙江省普陀山;文殊菩薩的道場是山西省五台山;普賢菩薩的道場是四川省峨眉山;地藏王菩薩的道場是安徽省九華山。
『陸』 佛教分為橫三世佛 和豎三世佛 都是誰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對象,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起來的,因此三世佛有縱橫之分。橫三世佛指東方葯師王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中央現在佛,釋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古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柒』 三世的三世佛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敬對象,俗稱「三寶佛」。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的,因此三世佛分為以空間計算的「橫三世佛」與以時間計算的「縱三世佛」。
橫三世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葯師佛(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