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九品芝麻官》里最後包龍星為什麼開了葯店,這與前面劇情搭嗎
搭啊!包星龍最後棄官從商,當官才賺多少錢啊,當然是賣神葯了!而且這葯方還是秦小蓮無償提供的!
《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是由王晶執導,周星馳、吳孟達、張敏、徐錦江、吳啟華、鄒兆龍、蔡少芬、鍾麗緹等主演的喜劇片。該片於1994年3月31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該片講述了「九品芝麻官」包龍星為了給一名含冤入獄的女子秦小蓮申冤,他用盡一切努力最終使惡人命喪鍘刀之下的故事。
❷ 印度人為什麼不吃牛肉
印度全民尊牛不吃牛肉,為何成為世界牛肉出口第一大國?
關於印度,有幾個印象:
國王們迷戀美人的泰姬陵,粉紅色城堡的齋浦爾,臭氣熏天的恆河,一座難求的公廁,怪異的臭味和不安全的社會秩序等等。
這里不僅名勝古跡林立,而且風情獨特。它還是一個文化的大熔爐,融合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形成了一個神秘的印度。同時,在人們眼中,印度又臟又亂。多少人被印度的風景,古跡和文化所折服,卻因為它的現狀,讓人們對印度望而卻步。
因此,印度是一個非常糾結和矛盾的國家。
印度的矛盾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它培養的軟體工程師是一流的,但這個國家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文盲。其軍工在世界各國中的地位都不錯,但總給人貧窮落後的印象。甚至人們對它的印象也是矛盾的,要麼深愛它,視之為世外桃源,要麼痛恨它,終生不願踏上它。
有些方面的矛盾甚至讓人看不懂。例如,印度是一個全民尊重牛的國家,人們不吃牛肉,但印度卻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國。難道印度人尊重牛,不吃牛隻是為了賣到外國給別人吃嗎?這似乎有些道理。
印度的牛很多,甚至有人說印度的牛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但由於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教規禁止屠宰牛和吃牛肉,牛在印度教徒中也被當作神靈來崇拜。
印度人有多愛惜奶牛?
印度有大量歌頌牛的神話傳說。有很多小說,詩歌,繪畫等都以牛為題材。即使在節日或集市上,人們也要給牛打扮一番,冬天還要給牛披上麻布。在街道上,可以看到許多汽車靜靜地排著隊,等待奶牛悠閑地穿過街道,這在其他國家是很少見的。
這說明印度人也是真的愛牛。既然他們這么愛這些牛,怎麼忍心殺了它們出口牛肉呢?
印度種姓制度深入人心。很多人因為姓氏被困在底層,一輩子沒有翻身的機會。其實,印度的種姓制度不僅體現在人身上,也體現在牛身上。雖然印度所有的人都尊重牛,但並不是所有的牛都能被尊重,只有腫瘤牛才能被尊重,而其他的牛地位都不高,可以殺了賣。
甚至有人說,普通的水牛等牛都配不上牛,因此,在他們眼裡殺了這些牛並不影響他們尊重牛的習俗。殺了這些牛也不等於殺了牛。不得不說,這些牛真的很不容易。他們都是母牛。只是因為品種不同,它們所遭受的待遇每天都不一樣。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印度人尊重奶牛,出口牛肉。而且,印度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國,也是因為印度奶牛的特殊數量。
因此,筆者一直認為,印度是一個復雜而矛盾的國家。不知道你覺得怎麼樣?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❸ 神丹是什麼意思 神丹解釋
1、神丹意思是道教所煉的靈葯。古時印度對我國之別稱。
2、同名企業: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是以蛋製品生產為主,融飼料加工、種禽飼養服務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年加工飼料18萬噸,回收加工各類蛋品5萬噸的生產能力。
❹ 傳說中的天竺國是現在的哪
傳說中的天竺國是現在的印度。
天竺:古代中國以及其它東亞國家對當今印度和其它印度次大陸國家的統稱。
在中國歷史上,對天竺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對音)。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天竺歷史上相繼出現了四大帝國:孔雀帝國、笈多帝國、德里蘇丹國和莫卧兒帝國。
西漢以來所說的身毒、天竺、信德均是梵語sindhu的音譯,是確指印度河流域的輻射區的,而非整個南亞大陸。
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取經,首創根據 In 讀音正名為「印度」,「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稱身篤,身毒,賢豆,天竺等。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4)印度神丹為什麼不能吃擴展閱讀
而在印度人眼中,中華大地地處東方,是太陽初升之地,所以,古代印度人對中國也有個非常形象的稱謂——震旦。 震旦,又稱震丹、真丹、真旦、振旦、神丹,是漢傳佛教經典中,古代印度人對中國的稱呼。
佛教辭書《翻譯名義集卷三(大五四·一○九八中)》中國為震旦。《慧苑音義卷下》載,震旦一詞,翻為思惟,以其國人多所思慮,多所製作之故,即指漢國(中國)。而華嚴經疏卷四十七、新華嚴經論卷三十、希麟音義卷二等亦作是說。
據相關史料及佛教典籍所載,自後漢起,震旦這一稱謂就已被印度人所使用。著名神父馬相伯,於1903年2月27日在上海徐家匯天文台舊址創辦的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就叫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為中國近代著名教會大學,曾經有「東方巴黎大學」美譽,是中國第一所開展研究生教育並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校。
❺ 屍姬的角色介紹
1,星村真姬那
本作女主角,於十四歲死亡,精神年齡十五歲。光言宗開祖高弟十人偉家十聖星村家之女。及後全家為七星所殺,她懷著對七星的仇恨而變成屍,後得田神景世及時趕來訂立契約才免被屍化,從此便與景世一起對抗其他屍。對景世十分信任,視之為最佳拍檔。
2,星村黑白
真姬娜的雙胞胎哥哥。彌勒轉世,也就是光言宗信仰的佛尊本身,可以使用所有座壇,稱自己構建的座壇「救世救道曼陀羅」為彌勒的座壇,緣之選擇的座壇,運作機理不明。
3,田神景世
頭三卷之男主角,真姬那之契約僧,在光言宗是位列少僧正,三十三歲,負責分駐在各地進行守護的契約僧。因為本身幼時受星村家照顧,,於是被委以為真姬那的契約僧。
4,花神旺里
第四卷景世死後升任男主角,依海高校一年生,幼年時由景世撿回來,留在景世旗下世空寺旁的孤兒院大麟館收養。起初性情孤僻,不喜近人,但在自己飼養的小貓死後開始有了正常人的感情。對於景世常常以兄長來稱呼,視之為至親,但景世常常向他開三級玩笑。
5,天瀬早季
於十歲死亡,身體被冷凍保存十年後成為屍姬。是荒神莉花在幼年時即已結識的好友,在一場由煙火所造成的意外中傷重身亡,但莉花在得知其擁有成為屍姬的潛能後(也因為早季曾對莉花說不想死)將其身體冷凍保存,十年後與其訂立契約使其復活。
❻ 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是被刺殺的還是壽終正寢的呢
雍正是煉丹吃了丹葯重金屬中毒死的;乾隆是老死的,屬於正常死亡。
http://post..com/f?kz=105372298
雍正喜好煉丹,由來已久。他在做皇子時,就對丹葯產生了興趣,那時他曾寫過一首題目就叫《燒丹》的詩:
鉛砂和葯物,松柏繞雲壇。
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這首詩中,又是鉛砂,又是爐火,煙霧繚繞,功兼內外,就好像一幅活靈活現的煉丹寫真圖。從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對煉丹有所認識並有些研究了。
這里所說的煉丹,是道教企求不死成仙的一種修煉方術。嚴格講來,丹有內外之分。外丹,是指用天然礦物石葯為原料,用爐鼎燒煉,以制出一種所謂的服後不死的丹葯。歷史上的煉丹道士,有主張煉制和服食黃金、丹砂的金砂派;有提倡以鉛料、水銀為至寶大葯的鉛汞派;還有極言用硫磺、水銀合煉以求神丹的硫汞派。內丹,是指通過內煉使精、氣、神在體內聚凝不散而成丹,達到養生延年的目的。雍正的一生,便與金丹仙葯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登上皇帝寶座之後,雍正曾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為「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並敕命在張伯端的故里建造道觀以做崇祀。據《紫陽道觀碑文》記載,雍正特別贊賞「真人」張伯端「發明金丹之要」。
至遲從雍正四年(1726)開始,雍正皇帝就經常吃一種叫「既濟丹」的丹葯。他感覺服後有效,還作為特殊禮品賞賜給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河東總督田文鏡等一些寵臣。在田文鏡的一件奏摺上,雍正用硃砂筆寫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葯也。朕知之最確。」雍正勸自己的寵臣,對御賜丹葯,放開膽子吃,絲毫不用懷疑,因為他對這種丹葯「知之最確」。這表明,雍正很注意研究丹葯的葯性,並且對他所服用的丹葯已是確信不疑了。需要說明的是,雍正這時吃的「既濟丹」,當是方家術士們在外煉制的,清朝皇宮在這一時期還沒有直接的煉丹活動。
雍正八年(1730)的春天,雍正皇帝鬧了一場大病。為了治病,雍正命令內外百官大規模訪求名醫和精於修煉的術士。為此,他給河東總督田文鏡、浙江總督李衛、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川陝總督查郎阿、山西巡撫石麟、福建巡撫趙國麟等一大批地方高級官員,分別發去文字完全相同的手諭。
雍正手書朱諭的內容如下:
可留心訪問有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講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緣訪得時,必委曲開導,令其樂從方好,不可迫之以勢,厚贈以安其家,一面奏聞,一面著人優待送至京城,朕有用處。竭力代朕訪求之,不必預存疑難之懷,便薦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試用之道。如有聞他省之人,可速將姓名來歷密奏以聞,朕再傳諭該督撫訪查,不可視為具文從事,可留神博問廣訪,以符朕意。慎密為之!
雍正的這道密諭,中心意思是,讓封疆大吏們代皇上尋找會修養的道家術士。為此,雍正要求地方大員:第一,務必將此事當成要務,一定要「留神」,而絕不能視作可辦可不辦的事;第二,一旦訪得「深達修養」的人,對其家屬要優厚安排,對其本人要好好護送來京;第三,盡管打消顧慮,哪怕推薦的人不很合適,也不會怪罪;第四,本地沒有的,若聽說外省有,也要奏報上來。最後,雍正囑咐,此事屬於絕密,千萬「慎密為之。」
這道非同一般的密諭,雍正在當時總共寫了多少份發給多少人,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在今天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九份,台北故宮博物院保存著六份。這十五份朱諭,每份內容都完全一樣,一字不差。若在通常,發給各地官員的諭旨,如果內容文字相同,都是由親密大臣代筆,唯獨這道密諭,全是雍正用硃砂一筆一筆一份一份地書寫,而且十分工整,可見雍正對此事的慎密和重視。
皇帝既然如此重視,反復叮囑臣下「留神博問廣訪」,「不可視為具文從事」,做臣子的有誰還敢怠慢?收到雍正的朱諭,各地官員即刻展開尋訪行動。很快,四川巡撫憲德寫摺子報告說,當地有個叫龔倫的人,人們都稱龔仙人,有長生之術,都八十六歲了,姨太太還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雍正立即諭令召進宮來,可就在這時,那個龔仙人升天死去了。
沒能見到龔仙人,雍正自然十分惋惜。但他並不甘心,又命四川巡撫憲德秘密查訪,看龔仙人的兒子是否從他的父親那裡得到什麼「秘傳」。憲德於是又去秘訪,結果幾個兒子都說「未曾領受其父秘傳」。龔倫的後人或許是感到此事干係重大,萬一出點什麼差錯,身家性命就保不住了,所以未敢應召。後來的事實表明,龔倫的兒子是聰明的,河南道士賈士芳應召入宮就命喪黃泉了。
賈士芳是如何入宮的?那是浙江總督李衛,在奉到尋訪道士諭令的第二天,便寫摺子向雍正報告說,民間傳聞在河南有個四處游盪的道士叫賈士芳,素有「神仙」之稱,特推薦這個賈道士進京為皇上治病。這個賈士芳,原先是北京白雲觀的道士,後來浪跡河南,遠近有些名氣。
雍正看過李衛的奏報,立即命令主管河南山東兩省政務的河東總督田文鏡派專人送賈士芳進京。賈於雍正八年(1730)七月間抵達宮禁,開始給皇上治病,竟頗見療效。對此,雍正十分高興,對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說:「朕躬違和,適得異人賈士芳調治有效。」在九月初六日李衛的秘折上,雍正還表揚李衛推薦賈道士有功,朱筆批道:「朕安,已全愈矣。朕躬之安,皆得卿所薦賈文士(即賈士芳)之力所致。」於是,賈士芳由一個野道士變為備受天子寵信的「異人」,身價陡增百倍。
可是,伴君如伴虎。僅僅是一個多月的工夫,也就是在這年的九月間,雍正突然將御用道士賈士芳下獄治罪。關於賈士芳的獲罪,歷來說法不一。現在,原始的皇宮檔案為我們提供了新證。在清宮檔案中,有一件經雍正親筆修改過的上諭,據考證是雍正八年九月間發的。在這道諭旨中,雍正很直白地說:賈士芳的「按摩之術」、「密咒之法」,起初確實是「見效奏功」。可是,「一月以來,朕躬雖已大愈,然起居寢食之間,伊(指賈士芳)欲令安則安,伊欲令不安則果覺不適。」「其調治朕躬也,安與不安,伊竟欲手操其柄,若不能出其范圍者。」雍正進而斥責賈士芳「公然以妖妄之技,謂可施於朕前。」讀了這段諭旨,我們自然了解到賈士芳獲罪的真相,原來這個道士利用「按摩」「密咒」等方術,逐漸控制了雍正的健康,讓他舒適便舒適,讓他難受便果然難受。貴為天子,怎能受他人擺布?雍正一旦察覺到自己的安康被賈道士操縱,頓感問題嚴重,遂刻不容緩地處理此事,立即下令將賈道士處斬,罪名是:賈士芳在朕的面前使用妖術。
賈士芳的案子發生後,雍正曾極力為李衛開脫,說李衛當初推薦時已經聲明不知道賈某的底細,只是將所見所聞奏報上來,盡無隱之忠誠,因此只可嘉獎而無過錯。這就給那些已經和將要推薦道士的大臣們吃了定心丸。
雖然砍了賈士芳的頭,但雍正並沒有因此失去對道士的信任。據清宮檔案記載,從雍正八年(1730)鬧病到五年之後死去,雍正皇帝參與道教活動一直十分頻繁。在皇宮,除了專門進行道教活動的欽安殿外,雍正還請道士們在太和殿、乾清宮等主要宮殿安放道神符板,在他的寢宮養心殿安設斗壇,以求道神的保護。雍正為做法事,還在蘇州定做道士們穿的絲緞法衣,一次就是六十件。今天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存著雍正當年身穿道教服裝的畫像。
雍正甚至在御花園建了幾間房子專門給道士婁近垣等人住,以便隨時請這些道士祈禱修煉。就此,雍正九年(1731)正月二十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接到一道諭旨,上面說的十分明白:「朕看後花園千秋亭,若設斗壇不甚相宜,用後層方亭設斗壇好……玉翠亭之東有空地,量其地勢,將小些的房添蓋幾間,給法官住。」這里的後花園,即是紫禁城內的御花園。以往,在皇宮內雖設有多處供奉佛道的處所,但這類地方除以太監身份充當的僧人、道士外,未經凈身的山野僧道是從來不準在大內居住的。現在,雍正諭令在御花園玉翠亭的東側添建幾間房「給法官住」,也實在是破天荒的舉動了。
翔實的檔案資料表明,雍正不僅在全國大范圍地秘密尋訪道家術士,而且還在皇宮里與道士們打得火熱。這些道士雖然其方術各不一樣,但均屬「修煉養生之人」,其目的都是為雍正「治病驅邪」。這當中有念咒按摩的賈士芳之流,有設壇祈禱的婁近垣之輩,還有下面將談到的「為煉火之說」的張太虛、王定乾等一夥人。
雍正在與道士們打得火熱的同時,皇家園林圓明園開始升火煉丹了!
皇帝煉丹,這當然是絕密事件,在官書正史上不可能有記載。可是,在清宮秘檔中仍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記載皇宮日用物品的內務府賬本《活計檔》,就披露了雍正煉丹的一些情況。最早出現的有關記載,是在雍正八年(1730)冬天的《活計檔》,其中十一月有一條,十二月有三條。這四則檔案向人們透露,雍正八年末,在圓明園東南角的秀清村,在 內務府總管海望和太醫院院使劉勝芳的主持操辦下,先後運入四千餘斤木柴煤炭,利用礦銀等物開始為雍正煉丹。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則有關雍正煉丹的檔案究竟記載了哪些內容——
其一:
十一月十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同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桑柴一千五百斤,白炭上百斤。記此。
其二:
十二月初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鐵火盆罩,口徑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一件;紅爐炭二百斤。記此。
其三:
十二月十五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四執事執事侍李進忠同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礦銀十兩,黑炭一百斤,好煤二百斤。記此。
其四:
十二月二十二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四執事執事侍李進忠傳:圓明園秀清村處化銀用白炭一千斤,渣煤一千斤。記此。
這里披露的雍正朝《活計檔》中的幾則檔案,能不能說明雍正皇帝確實是煉丹了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對這四件檔案再作一些具體分析。第一,傳用物品的地點在秀清村,這里位於圓明園的東南角,前面是水,後面是山,十分僻靜,是個進行秘事活動的好地方。第二,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往這個小地方運送木柴、煤炭四千四百多斤,干什麼用?是用來做飯,還是取暖?這些都不可能。因為在清代,皇家宮苑取暖備膳所用的木柴煤炭,一直是定量供應,並設有專門的賬本,從來不記入《活計檔》這種秘密檔冊的。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操辦這件事的官員,除了雍正的心腹內務府總管海望外,還有一位是劉勝芳,他是主管皇帝醫療保健的太醫院院使。第四,更重要的是,運往秀清村的物品中,明確出現了「礦銀」、「化銀」等字眼。凡此種種,當可推斷,從雍正八年(1730)末,雍正皇帝在圓明園的秀清村開始煉丹了。
雍正丹爐一開,燒煉之火便沒有再滅。在雍正九年到十三年(1731—1735)的內務府《活計檔》中,有關雍正煉丹的記載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如雍正九年的「六所檔」,雍正十年的「南薰殿並圓明園頭所、四所、六所、接秀山房總檔」,雍正十一年的「四所等處檔」,雍正十二年、十三年的「六所檔」,都有這類內容。根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這些檔案記載,自雍正八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在這五年間,雍正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一百五十七次,平均每個月有兩三次。累計算來,共有黑煤一百九十二噸,木炭四十二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鐵、銅、鉛制器皿,以及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礦產品,並有大量的衫木架黃紙牌位、糊黃絹木盤、黃布(絹)桌圍、黃布(絹)空單等物件。所有這些物品,都是煉丹活動所必不可少的。可以想見,在雍正的旨意下,成百噸的煤炭被運進皇家宮苑,在長達幾年的時間里,爐火不滅,煉丹不止,把個山清水秀的圓明園搞得何等地烏煙瘴氣!
在圓明園為雍正煉丹的道士,主要有張太虛、王定乾等人。他們都會一套「修煉養生」方術,對「煉火之說」更有一番研究。這些道士們沒有辜負雍正的期望,真的煉出了一爐又一爐的金丹大葯。
雍正吃了道士煉制的丹葯,感覺良好,還拿出一些賞給出征打仗的將帥和一些大臣。「丹葯」二字,明白無誤地載入了清宮秘檔。據清宮《活計檔》載,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間,雍正皇帝曾兩次賞發「丹葯」。有關詳細情況,是這樣分別記載的——
一則:
三月二十一日,圓明園送出的帖子說,內務府總管大臣海望交來丹葯四匣,並傳達雍正的旨意,將丹葯配上好看的匣子,分頭賞給署理大將軍查郎阿、副將張廣泗、參贊穆登、提督樊廷四人。據此,四天後,也就是當月二十五日,四份丹葯分別配上了杉木匣,黑氈包裹,棉花塞墊,由領催趙牙圖交給柏唐阿巴蘭太拿去。
二則:
四月初一日,圓明園送出的帖子說,委署主事寶善傳話,內務府總管大臣海望交來丹葯一匣,雍正的旨意是:配上精緻些的匣子,賞給散秩大臣達奈。於是,在當月初四日,便做好杉木匣一個,外包黑氈,交柏唐阿巴蘭太拿去。
這兩份檔案,都直接使用了「丹葯」二字。而且,雍正傳旨的時間,這丹葯賞給誰,又怎樣包裝,都寫得清清楚楚。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兩次賞賜的旨意都是從圓明園發出的帖子傳達的,又是內務府總管海望親手交出。由此可知,這些御賜「丹葯」,就是圓明園御用煉丹點煉制的。
中國古代有句諺語,「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縱觀古代歷史,服丹喪命的悲劇在帝王之家屢屢重演。正是本想要長生,反而中毒早死。據筆者研究統計,古代中國先後有十五六位帝王死於丹葯中毒。象晉哀帝、唐太宗、明仁宗都是吃長生丹葯中毒喪命的。原來,所謂長生不老的丹葯,竟「懷大毒在其中」,因為煉丹所用的鉛、汞、硫、砷等礦物質都是含有毒素的,對人腦五臟侵害相當大。在現代生活中,環保工作的一大任務就是嚴格控制並努力降低這些物質在生活載體中的含量。從這個角度上講,說是可以長生的丹葯和害人的毒葯簡直沒有什麼兩樣。雍正當然也沒有逃脫丹毒喪身的厄運。
關於雍正死於丹葯中毒的推測,史學界一直有這種看法。國內外許多清史學家通過研究認為:雍正相信道教長生不老的說法,服用丹葯中毒而死極有可能。《清帝外紀》載:「惟世宗之崩,相傳修煉餌丹所致,或出有因。」近年,隨著雍正問題研究的深入,雍正服丹致死說越來越引起史家的關注和認同。美國學者A.W.恆慕義在20世紀40年代即指出:「胤禛相信道教關於長生不老的說法,所以他服用各種各樣的葯物。正是這些葯物,導致他的死亡。」海外學人楊啟樵通過長篇論證,推斷雍正是「服餌丹葯中毒而亡的。」馮爾康先生認為,雍正「死於丹葯中毒,此說頗有合於情理處。」楊乃濟先生則提出「雍正帝死於丹葯中毒說旁證。」現在,雍正煉丹的檔案得到進一步發掘,從雍正召請道士煉丹,向內外大臣賞丹以及他自己說吃丹等情況看,雍正服丹致死的可能性的確是很大的。他常年服食丹葯,有毒成份在體內長期積累,最終發作導致暴亡,這是極有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據《活計檔》記載,就在雍正死前的十二天,有二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檔案記錄:八月初九日,總管太監陳久卿、首領太監王守貴一同傳話,圓明園二所用牛舌頭黑鉛二百斤。當天,這二百斤黑鉛便運入園子。
黑鉛是煉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種有毒金屬,過量服食可使人致死。八月初九日,二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十二天後雍正在園內暴亡。研究這個問題的史學專家認為,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著因果關系的丹葯中毒事件。這種可能不是沒有的。
研究雍正死因的學者普遍注意到,乾隆對煉丹道士的處理露出許多破綻。
疑點之一:就在雍正死後的第二天,剛剛即位的乾隆便下令驅逐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如果不是他們惹下什麼彌天大禍,乾隆哪致於在萬機待理之際對兩個小小的道士大發肝火,並專門發布一道上諭?
疑點之二:乾隆在這道諭旨中特別強調,雍正喜好「爐火修煉」確有其事,但只是作為「游戲」,並沒有吃用丹葯。如果真的沒吃丹葯又何必辯解,這不恰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詔告嗎?
疑點之三:在下令驅逐道士的同一天,乾隆還告誡宮內太監、宮女不許亂傳「閑話」,免得讓皇太後「心煩」。雍正剛死,究竟有什麼「閑話」?皇太後為什麼會聽了「心煩」?而又為何不可告人「傳說」?
所有這些,不能不讓人推測:雍正就是死於丹葯中毒,死於煉丹道士之手。
喜歡刨根問底的人或許會問,雍正若果真是吃丹葯喪命的,那麼煉丹道士理所當然是殺頭之罪,可是乾隆為什麼僅僅是把他們趕走就算完事了?對此,研究者以往多是強調,乾隆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大喪期間不宜殺人。筆者在寫作《帝王與煉丹》一書的過程中發現,歷史上竟然有幾乎是雷同的事件發生過,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給我們一些啟示。據《舊唐書·郝處俊傳》載,唐太宗李世民「服胡僧長生葯,遂致暴疾不救。」「時議者歸罪於胡人,將申顯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據此,唐太宗吃了古印度國方士的丹葯暴亡,當時朝中大臣要把那個叫那羅邇娑婆寐的胡人處斬,但剛剛登基的唐高宗擔心大唐天子吃丹致死這件事傳出去讓世人笑話,而將那位印度方士「放還本國」。
我們不知道乾隆是否看過這段唐史並從中受到啟發,但他對為雍正煉丹的道士的「驅逐」,與唐代將害死太宗的胡僧的「放還」竟如同一轍,難道這只是一種偶然的巧合嗎?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這件事上都是這樣:先帝服丹致死,新帝不願把事情張揚鬧大而將煉丹方士趕走了之。在為父皇遮醜這一點上,乾隆與唐高宗使用的方法是一模一樣的。由此看來,乾隆對煉丹道士張太虛等人的發落可謂有例可循,並不奇怪。而這一重復的歷史現象,是否又可以反過來「證明」,雍正恰像唐太宗一樣是服丹喪命的呢?
說到這里,我們通過一件件深藏大內的秘檔看到,雍正是個喜好煉丹、常吃丹葯的皇帝,他的暴亡,可能是死前十幾天運入圓明園的那二百斤黑鉛所致,更可能是常年服食丹葯,有毒成份在體內長期積累最終發作的惡果。總之,從各方面情況看,雍正死於丹葯中毒是大致可信的。那麼,等到將來有一天打開埋葬雍正的泰陵時,對其遺骨的化驗研究,或許會進一步證實雍正是不是死於靈丹妙葯。到那時,也可看看躺在地宮里的雍正到底有沒有腦袋了。
歡迎光臨清史愛好者吧
❼ 為何說唐太宗李世民52歲離世,是一個印度人惹的禍
唐太宗李世民,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是我國唐朝的皇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武德九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隱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後,正式即位,年號貞觀。
根據明朝嘉靖皇帝吃的仙丹,我們可以清晰的知道這所謂的仙丹裡面含有鐵粉、汞、水銀、經血、火葯等,這東西絕對是一種有劇毒的東西。正常人吃都肯定會毒發身亡,慢慢的李世民身體越來越不行了,但此時的李世民還未發現是葯石的問題。在一次戰爭中,李世民得知有一位神人,這個神人是一個有著百歲的老人,他就是胡僧那羅邇婆寐,並且有長生不老之術,李世民一聽,馬上派人去將這位神人請入宮中,萬萬沒想到吃了這位胡僧給的長身不老仙丹,不僅沒有長生不老,還使得自己的身體更是大不如前,宮中太醫也束手無策,最後李世民享年52歲就離世了。後來便有史書記載“皇帝服胡僧長生葯,遂至暴亡”。
❽ 第一套天便黑第二天便黃
好像有幾種說法:
1.被呂四娘砍頭而;
2.被曹雪芹戀人竺香玉所殺;
3.被宮女縊;
4.患中風而;
5.服丹葯中毒而。
我認為服用丹葯中毒最可信
雍正是煉丹吃了丹葯重金屬中毒的
雍正喜好煉丹,由來已久。他在做皇子時,就對丹葯產生了興趣,那時他曾寫過一首題目就叫《燒丹》的詩:
鉛砂和葯物,松柏繞雲壇。
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這首詩中,又是鉛砂,又是爐火,煙霧繚繞,功兼內外,就好像一幅活靈活現的煉丹寫真圖。從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對煉丹有所認識並有些研究了。
這里所說的煉丹,是道教企求不成仙的一種修煉方術。嚴格講來,丹有內外之分。外丹,是指用天然礦物石葯為原料,用爐鼎燒煉,以制出一種所謂的服後不的丹葯。歷史上的煉丹道士,有主張煉制和服食黃金、丹砂的金砂派;有提倡以鉛料、水銀為至寶大葯的鉛汞派;還有極言用硫磺、水銀合煉以求神丹的硫汞派。內丹,是指通過內煉使精、氣、神在體內聚凝不散而成丹,達到養生延年的目的。雍正的一生,便與金丹仙葯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登上皇帝寶座之後,雍正曾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為「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並敕命在張伯端的故里建造道觀以做崇祀。據《紫陽道觀碑文》記載,雍正特別贊賞「真人」張伯端「發明金丹之要」。
至遲從雍正四年(1726)開始,雍正皇帝就經常吃一種叫「既濟丹」的丹葯。他感覺服後有效,還作為特殊禮品賞賜給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河東總督田文鏡等一些寵臣。在田文鏡的一件奏摺上,雍正用硃砂筆寫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異,放膽服之,莫稍懷疑,乃有益無損良葯也。朕知之最確。」雍正勸自己的寵臣,對御賜丹葯,放開膽子吃,絲毫不用懷疑,因為他對這種丹葯「知之最確」。這表明,雍正很注意研究丹葯的葯性,並且對他所服用的丹葯已是確信不疑了。需要說明的是,雍正這時吃的「既濟丹」,當是方家術士們在外煉制的,清朝皇宮在這一時期還沒有直接的煉丹活動。
雍正八年(1730)的春天,雍正皇帝鬧了一場大病。為了治病,雍正命令內外百官大規模訪求名醫和精於修煉的術士。為此,他給河東總督田文鏡、浙江總督李衛、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川陝總督查郎阿、山西巡撫石麟、福建巡撫趙國麟等一大批地方高級官員,分別發去文字完全相同的手諭。
雍正手書朱諭的內容如下:
可留心訪問有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講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緣訪得時,必委曲開導,令其樂從方好,不可迫之以勢,厚贈以安其家,一面奏聞,一面著人優待送至京城,朕有用處。竭力代朕訪求之,不必預存疑難之懷,便薦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試用之道。如有聞他省之人,可速將姓名來歷密奏以聞,朕再傳諭該督撫訪查,不可視為具文從事,可留神博問廣訪,以符朕意。慎密為之!
雍正的這道密諭,中心意思是,讓封疆大吏們代皇上尋找會修養的道家術士。為此,雍正要求地方大員:第一,務必將此事當成要務,一定要「留神」,而絕不能視作可辦可不辦的事;第二,一旦訪得「深達修養」的人,對其家屬要優厚安排,對其本人要好好護送來京;第三,盡管打消顧慮,哪怕推薦的人不很合適,也不會怪罪;第四,本地沒有的,若聽說外省有,也要奏報上來。最後,雍正囑咐,此事屬於絕密,千萬「慎密為之。」
這道非同一般的密諭,雍正在當時總共寫了多少份發給多少人,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在今天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九份,台北故宮博物院保存著六份。這十五份朱諭,每份內容都完全一樣,一字不差。若在通常,發給各地官員的諭旨,如果內容文字相同,都是由親密大臣代筆,唯獨這道密諭,全是雍正用硃砂一筆一筆一份一份地書寫,而且十分工整,可見雍正對此事的慎密和重視。
皇帝既然如此重視,反復叮囑臣下「留神博問廣訪」,「不可視為具文從事」,做臣子的有誰還敢怠慢?收到雍正的朱諭,各地官員即刻展開尋訪行動。很快,四川巡撫憲德寫摺子報告說,當地有個叫龔倫的人,人們都稱龔仙人,有長生之術,都八十六歲了,姨太太還給他生了一個兒子。雍正立即諭令召進宮來,可就在這時,那個龔仙人升天去了。
沒能見到龔仙人,雍正自然十分惋惜。但他並不甘心,又命四川巡撫憲德秘密查訪,看龔仙人的兒子是否從他的父親那裡得到什麼「秘傳」。憲德於是又去秘訪,結果幾個兒子都說「未曾領受其父秘傳」。龔倫的後人或許是感到此事干係重大,萬一出點什麼差錯,身家性命就保不住了,所以未敢應召。後來的事實表明,龔倫的兒子是聰明的,河南道士賈士芳應召入宮就命喪黃泉了。
賈士芳是如何入宮的?那是浙江總督李衛,在奉到尋訪道士諭令的第二天,便寫摺子向雍正報告說,民間傳聞在河南有個四處游盪的道士叫賈士芳,素有「神仙」之稱,特推薦這個賈道士進京為皇上治病。這個賈士芳,原先是北京白雲觀的道士,後來浪跡河南,遠近有些名氣。
雍正看過李衛的奏報,立即命令主管河南山東兩省政務的河東總督田文鏡派專人送賈士芳進京。賈於雍正八年(1730)七月間抵達宮禁,開始給皇上治病,竟頗見療效。對此,雍正十分高興,對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說:「朕躬違和,適得異人賈士芳調治有效。」在九月初六日李衛的秘折上,雍正還表揚李衛推薦賈道士有功,朱筆批道:「朕安,已全愈矣。朕躬之安,皆得卿所薦賈文士(即賈士芳)之力所致。」於是,賈士芳由一個野道士變為備受天子寵信的「異人」,身價陡增百倍。
可是,伴君如伴虎。僅僅是一個多月的工夫,也就是在這年的九月間,雍正突然將御用道士賈士芳下獄治罪。關於賈士芳的獲罪,歷來說法不一。現在,原始的皇宮檔案為我們提供了新證。在清宮檔案中,有一件經雍正親筆修改過的上諭,據考證是雍正八年九月間發的。在這道諭旨中,雍正很直白地說:賈士芳的「按摩之術」、「密咒之法」,起初確實是「見效奏功」。可是,「一月以來,朕躬雖已大愈,然起居寢食之間,伊(指賈士芳)欲令安則安,伊欲令不安則果覺不適。」「其調治朕躬也,安與不安,伊竟欲手操其柄,若不能出其范圍者。」雍正進而斥責賈士芳「公然以妖妄之技,謂可施於朕前。」讀了這段諭旨,我們自然了解到賈士芳獲罪的真相,原來這個道士利用「按摩」「密咒」等方術,逐漸控制了雍正的健康,讓他舒適便舒適,讓他難受便果然難受。貴為天子,怎能受他人擺布?雍正一旦察覺到自己的安康被賈道士操縱,頓感問題嚴重,遂刻不容緩地處理此事,立即下令將賈道士處斬,罪名是:賈士芳在朕的面前使用妖術。
賈士芳的案子發生後,雍正曾極力為李衛開脫,說李衛當初推薦時已經聲明不知道賈某的底細,只是將所見所聞奏報上來,盡無隱之忠誠,因此只可嘉獎而無過錯。這就給那些已經和將要推薦道士的大臣們吃了定心丸。
雖然砍了賈士芳的頭,但雍正並沒有因此失去對道士的信任。據清宮檔案記載,從雍正八年(1730)鬧病到五年之後去,雍正皇帝參與道教活動一直十分頻繁。在皇宮,除了專門進行道教活動的欽安殿外,雍正還請道士們在太和殿、乾清宮等主要宮殿安放道神符板,在他的寢宮養心殿安設斗壇,以求道神的保護。雍正為做法事,還在蘇州定做道士們穿的絲緞法衣,一次就是六十件。今天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仍保存著雍正當年身穿道教服裝的畫像。
雍正甚至在御花園建了幾間房子專門給道士婁近垣等人住,以便隨時請這些道士祈禱修煉。就此,雍正九年(1731)正月二十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接到一道諭旨,上面說的十分明白:「朕看後花園千秋亭,若設斗壇不甚相宜,用後層方亭設斗壇好……玉翠亭之東有空地,量其地勢,將小些的房添蓋幾間,給法官住。」這里的後花園,即是紫禁城內的御花園。以往,在皇宮內雖設有多處供奉佛道的處所,但這類地方除以太監身份充當的僧人、道士外,未經凈身的山野僧道是從來不準在大內居住的。現在,雍正諭令在御花園玉翠亭的東側添建幾間房「給法官住」,也實在是破天荒的舉動了。
翔實的檔案資料表明,雍正不僅在全國大范圍地秘密尋訪道家術士,而且還在皇宮里與道士們打得火熱。這些道士雖然其方術各不一樣,但均屬「修煉養生之人」,其目的都是為雍正「治病驅邪」。這當中有念咒按摩的賈士芳之流,有設壇祈禱的婁近垣之輩,還有下面將談到的「為煉火之說」的張太虛、王定乾等一夥人。
雍正在與道士們打得火熱的同時,皇家園林圓明園開始升火煉丹了!
皇帝煉丹,這當然是絕密事件,在官書正史上不可能有記載。可是,在清宮秘檔中仍透露出一些蛛絲馬跡。記載皇宮日用物品的內務府賬本《活計檔》,就披露了雍正煉丹的一些情況。最早出現的有關記載,是在雍正八年(1730)冬天的《活計檔》,其中一月有一條,十二月有三條。這四則檔案向人們透露,雍正八年末,在圓明園東南角的秀清村,在 內務府總管海望和太醫院院使劉勝芳的主持操辦下,先後運入四千餘斤木柴煤炭,利用礦銀等物開始為雍正煉丹。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則有關雍正煉丹的檔案究竟記載了哪些內容——
其一:
十一月十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同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桑柴一千五百斤,白炭上百斤。記此。
其二:
十二月初七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鐵火盆罩,口徑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一件;紅爐炭二百斤。記此。
其三:
十二月十五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太醫院院使劉勝芳、四執事執事侍李進忠同傳:圓明園秀清村處用礦銀十兩,黑炭一百斤,好煤二百斤。記此。
其四:
十二月二十二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四執事執事侍李進忠傳:圓明園秀清村處化銀用白炭一千斤,渣煤一千斤。記此。
這里披露的雍正朝《活計檔》中的幾則檔案,能不能說明雍正皇帝確實是煉丹了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對這四件檔案再作一些具體分析。第一,傳用物品的地點在秀清村,這里位於圓明園的東南角,前面是水,後面是山,十分僻靜,是個進行秘事活動的好地方。第二,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往這個小地方運送木柴、煤炭四千四百多斤,干什麼用?是用來做飯,還是取暖?這些都不可能。因為在清代,皇家宮苑取暖備膳所用的木柴煤炭,一直是定量供應,並設有專門的賬本,從來不記入《活計檔》這種秘密檔冊的。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操辦這件事的官員,除了雍正的心腹內務府總管海望外,還有一位是劉勝芳,他是主管皇帝醫療保健的太醫院院使。第四,更重要的是,運往秀清村的物品中,明確出現了「礦銀」、「化銀」等字眼。凡此種種,當可推斷,從雍正八年(1730)末,雍正皇帝在圓明園的秀清村開始煉丹了。
雍正丹爐一開,燒煉之火便沒有再滅。在雍正九年到十三年(1731—1735)的內務府《活計檔》中,有關雍正煉丹的記載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如雍正九年的「六所檔」,雍正十年的「南薰殿並圓明園頭所、四所、六所、接秀山房總檔」,雍正十一年的「四所等處檔」,雍正十二年、十三年的「六所檔」,都有這類內容。根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這些檔案記載,自雍正八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在這五年間,雍正下旨向圓明園運送煉丹所需物品一百五十七次,平均每個月有兩三次。累計算來,共有黑煤一百九十二噸,木炭四十二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鐵、銅、鉛制器皿,以及礦銀、紅銅、黑鉛、硫磺等礦產品,並有大量的衫木架黃紙牌位、糊黃絹木盤、黃布(絹)桌圍、黃布(絹)空單等物件。所有這些物品,都是煉丹活動所必不可少的。可以想見,在雍正的旨意下,成百噸的煤炭被運進皇家宮苑,在長達幾年的時間里,爐火不滅,煉丹不止,把個山清水秀的圓明園搞得何等地烏煙瘴氣!
在圓明園為雍正煉丹的道士,主要有張太虛、王定乾等人。他們都會一套「修煉養生」方術,對「煉火之說」更有一番研究。這些道士們沒有辜負雍正的期望,真的煉出了一爐又一爐的金丹大葯。
雍正吃了道士煉制的丹葯,感覺良好,還拿出一些賞給出征打仗的將帥和一些大臣。「丹葯」二字,明白無誤地載入了清宮秘檔。據清宮《活計檔》載,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間,雍正皇帝曾兩次賞發「丹葯」。有關詳細情況,是這樣分別記載的——
一則:
三月二十一日,圓明園送出的帖子說,內務府總管大臣海望交來丹葯四匣,並傳達雍正的旨意,將丹葯配上好看的匣子,分頭賞給署理大將軍查郎阿、副將張廣泗、參贊穆登、提督樊廷四人。據此,四天後,也就是當月二十五日,四份丹葯分別配上了杉木匣,黑氈包裹,棉花塞墊,由領催趙牙圖交給柏唐阿巴蘭太拿去。
二則:
四月初一日,圓明園送出的帖子說,委署主事寶善傳話,內務府總管大臣海望交來丹葯一匣,雍正的旨意是:配上精緻些的匣子,賞給散秩大臣達奈。於是,在當月初四日,便做好杉木匣一個,外包黑氈,交柏唐阿巴蘭太拿去。
這兩份檔案,都直接使用了「丹葯」二字。而且,雍正傳旨的時間,這丹葯賞給誰,又怎樣包裝,都寫得清清楚楚。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兩次賞賜的旨意都是從圓明園發出的帖子傳達的,又是內務府總管海望親手交出。由此可知,這些御賜「丹葯」,就是圓明園御用煉丹點煉制的。
中國古代有句諺語,「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縱觀古代歷史,服丹喪命的悲劇在帝王之家屢屢重演。正是本想要長生,反而中毒早。據筆者研究統計,古代中國先後有十五六位帝王於丹葯中毒象晉哀帝、唐太宗、明仁宗都是吃長生丹葯中毒喪命的。原來,所謂長生不老的丹葯,竟「懷大毒在其中」,因為煉丹所用的鉛、汞、硫、砷等礦物質都是含有毒素的,對人腦五臟侵害相當大。在現代生活中,環保工作的一大任務就是嚴格控制並努力降低這些物質在生活載體中的含量。從這個角度上講,說是可以長生的丹葯和害人的毒葯簡直沒有什麼兩樣。雍正當然也沒有逃脫丹毒喪身的厄運。
關於雍正於丹葯中毒的推測,史學界一直有這種看法。國內外許多清史學家通過研究認為:雍正相信道教長生不老的說法,服用丹葯中毒而極有可能。《清帝外紀》載:「惟世宗之崩,相傳修煉餌丹所致,或出有因。」近年,隨著雍正問題研究的深入,雍正服丹致說越來越引起史家的關注和認同。美國學者A.W.恆慕義在20世紀40年代即指出:「胤禛相信道教關於長生不老的說法,所以他服用各種各樣的葯物。正是這些葯物,導致他的亡。」海外學人楊啟樵通過長篇論證,推斷雍正是「服餌丹葯中毒而亡的。」馮爾康先生認為,雍正「於丹葯中毒,此說頗有合於情理處。」楊乃濟先生則提出「雍正帝於丹葯中毒說旁證。」現在,雍正煉丹的檔案得到進一步發掘,從雍正召請道士煉丹,向內外大臣賞丹以及他自己說吃丹等情況看,雍正服丹致的可能性的確是很大的。他常年服食丹葯,有毒成份在體內長期積累,最終發作導致暴亡,這是極有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據《活計檔》記載,就在雍正前的十二天,有二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檔案記錄:八月初九日,總管太監陳久卿、首領太監王守貴一同傳話,圓明園二所用牛舌頭黑鉛二百斤。當天,這二百斤黑鉛便運入園子。
黑鉛是煉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種有毒金屬,過量服食可使人致。八月初九日,二百斤黑鉛運入圓明園,十二天後雍正在園內暴亡。研究這個問題的史學專家認為,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著因果關系的丹葯中毒事件。這種可能不是沒有的。
研究雍正因的學者普遍注意到,乾隆對煉丹道士的處理露出許多破綻。
疑點之一:就在雍正後的第二天,剛剛即位的乾隆便下令驅逐煉丹道士張太虛、王定乾。如果不是他們惹下什麼彌天大禍,乾隆哪致於在萬機待理之際對兩個小小的道士大發肝火,並專門發布一道上諭?
疑點之二:乾隆在這道諭旨中特別強調,雍正喜好「爐火修煉」確有其事,但只是作為「游戲」,並沒有吃用丹葯。如果真的沒吃丹葯又何必辯解,這不恰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詔告嗎?
疑點之三:在下令驅逐道士的同一天,乾隆還告誡宮內太監、宮女不許亂傳「閑話」,免得讓皇太後「心煩」。雍正剛,究竟有什麼「閑話」?皇太後為什麼會聽了「心煩」?而又為何不可告人「傳說」?
所有這些,不能不讓人推測:雍正就是於丹葯中毒,於煉丹道士之手。
喜歡刨根問底的人或許會問,雍正若果真是吃丹葯喪命的,那麼煉丹道士理所當然是殺頭之罪,可是乾隆為什麼僅僅是把他們趕走就算完事了?對此,研究者以往多是強調,乾隆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大喪期間不宜殺人。筆者在寫作《帝王與煉丹》一書的過程中發現,歷史上竟然有幾乎是雷同的事件發生過,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給我們一些啟示。據《舊唐書·郝處俊傳》載,唐太宗李世民「服胡僧長生葯,遂致暴疾不救。」「時議者歸罪於胡人,將申顯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據此,唐太宗吃了古印度國方士的丹葯暴亡,當時朝中大臣要把那個叫那羅邇娑婆寐的胡人處斬,但剛剛登基的唐高宗擔心大唐天子吃丹致這件事傳出去讓世人笑話,而將那位印度方士「放還本國」。
我們不知道乾隆是否看過這段唐史並從中受到啟發,但他對為雍正煉丹的道士的「驅逐」,與唐代將害太宗的胡僧的「放還」竟如同一轍,難道這只是一種偶然的巧合嗎?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這件事上都是這樣:先帝服丹致,新帝不願把事情張揚鬧大而將煉丹方士趕走了之。在為父皇遮醜這一點上,乾隆與唐高宗使用的方法是一模一樣的。由此看來,乾隆對煉丹道士張太虛等人的發落可謂有例可循。而這一重復的歷史現象,是否又可以反過來「證明」,雍正恰像唐太宗一樣是服丹喪命的呢?
說到這里,我們通過一件件深藏大內的秘檔看到,雍正是個喜好煉丹、常吃丹葯的皇帝,他的暴亡,可能是前十幾天運入圓明園的那二百斤黑鉛所致,更可能是常年服食丹葯,有毒成份在體內長期積累最終發作的惡果。總之,從各方面情況看,雍正於丹葯中毒是大致可信的。那麼,等到將來有一天打開埋葬雍正的泰陵時,對其遺骨的化驗研究,或許會進一步證實雍正是不是於靈丹妙葯。到那時,也可看看躺在地宮里的雍正到底有沒有腦袋了。
❾ 周星馳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電影作品,《九品芝麻官》是否也很好看
25年過去依舊不過時的星爺經典電影,「金風玉露一相逢,更勝卻人間無數。」。星爺飾演的包龍星從青樓練功,到與權貴鬥智斗勇,最終「小人物」完美地戰勝了這個黑暗的社會。真是好一出草根逆襲,笑料與劇情相輔相成,看似插科打諢的荒誕官場故事,里子卻是嚴肅又深刻的勵志哲學,充滿著對美好理想美好世界的憧憬,無怪乎多年過去,依然填補了我們這般小人物對於熱血與初心的頂禮膜拜。
2、《九品芝麻官之白麵包青天 電影原聲》共有16首曲,由製作人胡偉立製作,胡偉立是香港電影配樂的半邊天,他的配樂獨樹一幟,將傳統融入現代,夾雜在劇情內,使得電影更加生動有趣。就連劉德華的流行歌《一起走過的日子》,也是胡偉立作曲。據說劉德華就是通過這首歌,終於證明了自己是可以唱歌的。有時間可以去找來《九品芝麻官》的配樂專輯,流行,市儈,趣味橫生,一點也不過時,真的。
以上。
❿ 印度神丹是真葯嗎
經查驗,國家食葯監局沒有批准生產或進口名稱為印度神丹的葯品或保健食品(國家食葯監局網站查詢返回的結果),如果消費者發現宣稱可以治病或具有任何功效的印度神丹,請向當地食葯監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