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定陵地下宮殿裡面有什麼
俗稱「地下宮殿「的定陵玄宮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年號萬曆)及其孝端顯皇後、孝靖太後的合葬陵定陵的地下建築。定陵的建築主要有祾恩門、祾恩殿、明樓、寶城和玄宮等部分。定陵的玄宮位於明樓的正後部,是陵墓建築中的主要部分,其中埋葬著朱翊鈞和孝端、孝靖兩個皇後。其玄宮由前室、中室、後室、左配室、右配室組成,石條起券,前室前面有隧道券,總面積1195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包括大量珍貴的絲織品、玉器、金器等文物。
地下宮殿距地面27米,總面積為1195米2,由前、中、後、左、右五個高大寬敞的殿堂聯結而成,全部是拱券式石結構(拱頂直牆石襯砌),不用梁、柱,前、中殿連成一個長方形的甬道,後殿則橫在頂端。前、中、後三殿之間,各設一道結構相同、全部用料石構築成的券門,券門下是兩扇漢白玉石門,其高為3.3米,寬1.7米,重約4噸。石門製作工整細致,又十分合理,大部由原石雕鑿而成。前、中殿的空間較大,由地坪至拱券頂高7.2米,兩殿連接長為58米。殿內地坪均用「金磚」鋪地。中殿左、右兩側有兩條甬道,通向左、右配殿,甬道口裝有青石門,形體較小。兩個配殿全部用料石起券(即石襯砌),殿高7.1米,寬6米,長26米。後殿的空間最大,其高為9.5米,寬9.1米,長30.1米。殿內設棺床,地坪鋪以磨光的光斑石。
定陵是明十三陵中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被發掘的帝王陵寢。經國務院批准,1956年5月開始試掘,歷時一年試掘成功,1957年打開玄宮。1959年9月30日,就定陵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郭沫若題寫館名。195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由於技術水平落後,出土的大批文物無法保存,發掘出土的絲織品變硬腐化。鄭振鐸、夏鼐為此上書國務院,請求立即停止再批准發掘帝王陵墓的申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意了他們的意見。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自此成為中國考古界的定規。
Ⅱ 十三陵的「地下宮殿」得構造有何特點
地下宮殿離地面深達27米,總面積1195平方米,它是由五個高大寬敞的殿堂組成,全部採用筒形拱結構。前殿和中殿聯結而成一個長方形通道,後殿則橫於頂端。三殿之間各有一道石門,結構用材均與地宮入口大門相同。前、中殿各高7.2米,寬6米,共長58米。地面用金磚(又叫澄漿磚),這種磚不是金子做的,而是用泥土燒製成的,但工藝要求很高,質地細膩,表面光滑,又堅實。中殿放置三個漢白玉寶座,中間一個滿雕雲龍花紋,是萬曆皇帝的「寶座」,兩邊兩個刻鳳紋,是兩皇後的。寶座前擺有三個「長明燈」大龍缸;還有一個香爐、兩個花瓶和兩個燭台。都是黃色琉璃製品,稱「五供」。
中殿左右兩側有甬道通向左右配殿,殿堂全用石砌拱券,高7.1米,寬6米,長26米。配殿一端各有一道石門,外用磚封砌。配殿中間各有一漢白玉棺床,但裡面無棺槨。
後殿規模更大,是「地下宮殿」之主殿,高9.5米,長30.1米,寬9.1米,地面鋪的是磨光花斑石。中間是棺床,上置皇帝朱翊鈞和兩個皇後的棺槨,還有二十六隻裝滿許多精美殉葬品的紅漆箱。
Ⅲ 印度最神奇寺廟,擁有8個地下宮殿,為啥卻每天都有軍警巡邏
因為在這些地下宮殿裡面發現了許多的黃金珠寶以及價值連城的古董,為了防止有人盜竊這些財富,從而每天都有軍警在這里巡邏。這個神奇的寺廟就是帕德瑪納巴斯瓦米神廟,它是在印度的克拉拉邦。本來這座寺廟已經被廢棄很久了,並且寺廟的外觀看起來也比較平凡,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所以沒有什麼人去關注它。
不管最終這筆錢被花在哪裡,當地的人們只希望能夠利用它來促進當地的發展。他們希望這筆錢能夠花在刀刃上,而不是浪費掉。
Ⅳ 定陵地下宮殿的簡介
地下宮殿距地面27米,總面積為1195平米,由前、中、後、左、右五個高大寬敞的殿堂聯結而成,全部是拱券式石結構(拱頂直牆石襯砌),不用梁、柱,前、中殿連成一個長方形的甬道,後殿則橫在頂端(見圖)。前、中、後三殿之間,各設一道結構相同、全部用料石構築成的券門,券門下是兩扇漢白玉石門,其高為3.3米,寬1.7米,重約4噸。石門製作工整細致,又十分合理,大部由原石雕鑿而成。前、中殿的空間較大,由地坪至拱券頂高7.2米,兩殿連接長為58米。殿內地坪均用「金磚」鋪地。中殿左、右兩側有兩條甬道,通向左、右配殿,甬道口裝有青石門,形體較小。兩個配殿全部用料石起券(即石襯砌),殿高7.1米,寬6米,長26米。後殿的空間最大,其高為9.5米,寬9.1米,長30.1米。殿內設棺床,地坪鋪以磨光的光斑石。 定陵地下宮殿
Ⅳ 地下宮殿長什麼樣子
這座地下的超級宮殿長40米,寬70米,高9米,共有300根柯林斯式大石柱。石柱以12列排列,一根根從水底直升而起,宛如一片柱林。因為地下宮殿的作用主要是充當大型的貯水池。就建築功能上來說,若沒有這么多的石柱,宮殿可能無法承受水的沖擊。石柱來自一些羅馬帝國的舊建築,材質有大理石、花崗岩等。柱頭中少部分是陶立克式,多數是式樣簡單的柯林斯式。地下宮殿引起世人注意的兩個焦點是淚柱和兩個被壓在柱底的美杜莎頭像。淚柱上神秘的淚痕其實是樹紋及孔雀眼的紋路。另外,傳說地下宮殿一個倒放、一個側放的美杜莎頭像可以鎮魔。當然,這只是無稽之談。由於當時美杜莎頭像上的巨柱不夠長,所以必須在柱底下再墊一個支撐物,這就是柱底有兩個頭像的原因。而美杜莎頭像的放法則是隨意而非故意的,當時的工人只是在找可以墊放石柱而不會造成石柱不穩或頭像破裂的一面罷了。
Ⅵ 洞穴為什麼千奇百怪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自然山水中的洞穴也千奇百怪,趣景橫生。有的能發出悅耳的音樂,有的三層重疊,有的晝夜變化,有的能祛除疾病,有的能噴雲吐霧……
音樂洞之謎
在南美的秘魯普諾省貝列斯塔村有一個會奏樂唱歌的洞穴。清晨,「琴聲陣陣」悅耳動聽;中午,「敲鑼打鼓」熱鬧異常;傍晚,「橫笛悠揚」時高時低。如果陰雨連綿,洞穴就會表演嗓音嬌柔的「女聲獨唱」,令人百聽不厭。當地政府將此洞辟為旅遊點,每天洞旁遊人如織,只為耳聞奇洞之聲。為什麼這個洞會發出如此美妙動聽的音樂聲音呢?據分析該洞的洞頂或另一側一定有孔或細縫,平時空氣可以流通,除著早、午、晚時間不同,外面空氣溫度不同和洞內空氣形成風流,其速度也不同,這就有如吹樂器時音調和部分與孔大小和吹氣速度有關,這是臆想推測。至於此洞的真正地形地貌如何,發音唱歌原理何在,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三層重疊的洞穴
印度安得拉邦貝盧姆村附近,有一座罕見的重疊洞穴,全長2.1公里。這里洞中有洞,一洞套一洞。大洞之中有三層重疊的洞穴。最底層的地洞的盡頭是泱泱湖泊。
祛除疾病的洞穴
印度尼西亞西比路島上有一個能健身治病的洞穴。關節疼痛或神經衰弱者只要在這里穴居十天半月,疾病便不治而愈。島民利用這個洞穴開辦了一家醫院,內設有50多張病床。它已經使7000多名國內外關節炎或失眠症患者恢復了健康。
噴雲吐霧的洞穴
在委內瑞拉古艾納郊外,有一個奇特的洞穴,它每天上午11時開始噴吐煙霧,每次兩小時。噴煙的次數、時間和數量都很有規律,年年如此。
無底洞
希臘亞哥斯古城有一個每天可吞下30000多噸海水的無底洞,因此這里從未發生過海水泛濫之災。從20世紀30年代起,人們就對此洞進行了多次考察。有人把無數紅色塑料顆粒投入洞內,爾後興師動眾在周圍許多河流、湖泊尋找那些紅色塑料顆粒的蹤跡;有人則將幾萬米長系著石頭的繩索沉入洞中,去測量它的長度,但時至今日,沒有一次考察得以成功。
氣象洞
在湖南辰溪縣仙人灣鄉境內的沅水邊上,有一奇特的深藏水下的石洞,人稱波羅洞。此洞每逢久晴變雨或久雨變晴的前夕,便可發現從洞邊的水裡翻出腳盆大的水泡,一個接著一個,連續不斷,隨後即可聽到「噗哧」、「噗哧」的響聲。無獨有偶,在相距此洞1000米左右的上游地段,有一名為板屋岩的岩罩,也有類似現象出現。只不過其響聲沒有波羅洞大,當地人稱這兩個洞為「氣象洞」。
變形洞
尼加拉瓜圭納附近的丘科米爾鎮,有一個直徑3.45米的洞穴。這個洞穴會晝夜變形,上午洞口呈橢圓形;下午則變成不規則的長方形;深夜又變為正方形;次日凌晨它還原成橢圓形。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據當地老人說,自古迄今,這個洞穴就一直在反復地變化著。幾年前義大利電視台已將此洞穴的「變技」攝入鏡頭,搬上熒屏。
火龍洞
新疆伊寧市北的白雲山上有17座火龍洞。這些洞內的溫度各不相同:有的洞中溫度高達攝氏50度,只要你一走進洞口,就會感到熱氣逼人,頓時間就會變得大汗淋漓。而在這個洞旁外的另一個洞穴,卻溫暖如春,溫度通常保持在23℃左右。再往前不遠處,有一個洞穴里的溫度竟達100℃,當地居民常利用洞中的熱氣來烤煮食物。
這些洞穴除了溫度不同之外,還有干濕之分。所謂濕洞,是一種洞中充滿濕漉漉高溫蒸汽的洞穴,進洞的人會頓時渾身濕透,分不清到底是水蒸氣還是汗水。
冰洞
冰洞是奧地利的特產,其他國家和地區雖然也有,但為數不多。而這里的冰洞長年堅冰不化,蔚為奇觀。
薩爾斯堡以南專為遊人開辟的游覽洞「巨冰世界」,是一座迷人的古堡,洞頂由氧化鐵染得鮮紅,洞壁懸有冰瀑,冰塊奇形怪狀猶如雕刻,鍾乳石優美下垂,看上去就像最精細的紗簾。
人們沿著一條狹窄彎曲的通道,摸索前進,到達一個由千萬年來的巨礫和沙質粘土堆積成的陡坡下,再連續攀登3小時,才能到達只有大門口那麼大的洞口。入洞後地面全是冰,借著搖曳的電石燈光,可以隱約地分辨出一個大致有20米寬的灰暗拱形輪廓。前方燈光照不到的地方是一片無盡的黑暗,好似《聖經》中所描繪的創世主在造光之前宇宙的混沌。此處就是這個冰頂洞中的巨神堂。
打雞洞
打雞洞是聞名中外神奇的世界,同時也是科研人員研究洞穴最好的地方。它坐落在貴州省織金縣境內。這是一座絢麗多彩的地下宮殿,此洞全長13公里,最高處為150米,最寬的地方有175米,整個洞穴顯得寬闊壯麗。
當你進入洞內,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石筍、石塔蔚然成林。千姿百態的鍾乳石,交織成一個奇妙的世界。舉目望去,這邊里堆積成錐狀、帽狀等形態各異的滴石群落。那邊是按堆積岩類型自然分為「月宮」、「凌霄宮」、「望山湖」等八大自然區。從造型特點看自然形成為石竹園、天王府、壽里宮等47個洞穴室。形態逼真,到處可以看到懸掛滴石與堆積石准確相對應。而且,間歇性水塘貫串其間,形成絢麗的洞內彩環。好像水下龍宮。洞壑清泉,水影相連,人們進入這里,好像進入了迷宮。面對這大自然的傑作,遊人贊嘆不已,留連忘返。
Ⅶ 法門寺地宮何時發現
法門寺地宮里,傳說有佛祖釋加牟尼的真身舍利。
1981年8月24日夜晚,佇立在法門寺中的唐建佛塔,因年久失修和雨水侵襲,中部出現裂縫,佛塔遭到了嚴重破壞。令人震驚的是,佛塔東北邊的部分基本上已經完全坍塌,而剩下的西南一邊雖然出現傾斜,卻仍然神奇地矗立著。
在普通的外表下,法門寺佛塔可謂大有來頭。佛經上記載,阿育王於公元前3世紀統一印度,連年的征戰,建立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帝國之後,為救贖戰爭中的殺戮,阿育王開始力推佛教。
為此,他派出了大量僧眾和信徒去到國外,宣揚仁慈和非暴力,大力宏揚佛法。傳說阿育王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數座佛塔,供人們禮敬佛祖。其中中國分布有19座,最早的法門寺佛塔,即是其中之一。傳說,法門寺中一個神秘地宮里供奉了佛祖釋加牟尼的真身舍利。那麼真身舍利是什麼?其中又有怎樣的故事?
對於殘塔的處理,上級主管部門極為重視。反復論證的結果,形成了兩個方案。一個方案是把塔拆除後重新修建,另外一個方案是保護半邊塔。
鑒於佛塔倒塌的情況十分罕見,修復工作必須按照一系列嚴密程序進行。但在考古專家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時,發現先前確定的那個方案,執行起來困難重重。因為塔里全是土坯,怎樣把土坯保護起來在技術上非常難,而且造價高。最後決定還是把塔拆除重建。然而誰也不會想到,因為重修,一個埋藏了1000多年的絕世秘密終於重見天日。
無意中,考古人員發現了白玉石板下的神秘洞口。
1987年4月3日,勘察現場休息時間,突然有人驚呼。浮土之下,考古人員無意間發現了一塊白玉石板。清掉石板上覆蓋的浮土,一尊雄獅浮雕顯露出來。
當考古隊員推開白玉石板旁的碎石板時,一個洞口出現在人們眼前。那個狹小的洞口裡一片幽暗。傳說中神秘的佛骨舍利會不會被埋藏在洞里?
種種跡象表明,人們要先找到地宮入口。果然,隊員們在前方大殿後發現了一個漫步踏道,它應該是通往地宮的出入口。
1987年4月9日,考古隊員小心翼翼推開地宮第一道門,一股霉氣撲面而來。門內是一段幽暗隧道,牆壁為黑色大理石拼貼。因為年代久遠,石壁呈現出一種特有的斑駁。在石壁東側,考古隊員突然有新發現,石壁上刻有文字。字由白色顏料書寫,縱向排成幾列。這些字是誰寫上去的,是什麼意思?
石壁上的文字一時無法索解,只能留待日後仔細研究。就在隊員失望時,在隧道盡頭,兩塊石碑進入他們的視線,石碑為黑色大理石材質,碑文在手電筒光下依然清晰可辨。這兩塊石碑又會透露什麼秘密?但是更意料不到的情況突然發生了,沒有任何徵兆,隧道頂上突然有碎土掉下。考古隊員不得不先撤離地宮。
在白玉靈帳中,人們發現了一枚玉制仿製的舍利。
地宮實地考古探察工作不得不暫時終止。經研究後決定,接下來的考古勘探將嚴格控制進入地宮的人數,並且加快進度。隨後被搬出地宮的兩塊石碑,共計刻有約900字。專家發現一個是記事碑,一個是物賬碑。從文字內容分析,石碑是唐代最後一次迎送佛骨時留下的。
而這浩大活動的主角———神聖的佛祖真身舍利,會不會出現在地宮里呢?在兩塊石碑被移開後,又一道門赫然出現在人們眼前。石門左右兩邊的門扇上,各雕刻一尊精美的菩薩像。進門後,地面上是一堆又一堆碼疊整齊的絲織品。盡管歷經漫長歲月,但這些絲織品依然精美光鮮。
在前室盡頭,一座漢白玉石塔靜靜佇立在一角。這座後來被稱為阿育王塔的漢白玉石塔,大約有80厘米高,四面有精美的彩繪浮雕,塔蓋、塔剎、塔身、塔座均保存完好。千年的謎底,神秘的佛骨舍利,會不會就在眼前的塔里?
沒想到,阿育王塔後面發現了另外一道石門,門後必然還有密室。這道門的門扇上雕刻著天王力士彩繪浮雕。採用如此造型,是否暗示了門後的世界將非同尋常?第三道門打開後,呈現的是法門寺地宮的中室。中室是一個方形空間,中央放了一個白玉靈帳,這是一個國寶級文物,上面的雕刻是非常精細。這個靈帳里會不會藏有人們迫切期待的謎底?
幾天後的集中清理中,人們果然在靈帳中發現了一枚舍利,但那是一枚玉制仿製品。因為有發現阿育王塔的經驗,在漢白玉靈帳後面,果然又是一道石門,這道門上沒有鎖。門內是地宮的後室,後室的情景令人震驚,裡面竟然擺滿文物。
地宮密龕里,發現世上僅存的指骨舍利。
1987年4月13日,考古隊連夜清理後室。一件件稀世珍寶小心翼翼地在人們手上傳遞著。清理工作即將結束時,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工作人員發現,後室的土層好像被動過。挖開土,一個密龕顯露出來,密龕里藏著一個包裹,裡面又是一個鐵函。為什麼惟獨這個包裹被埋在土裡?5月4日,法門寺地宮文物的最後清理工作開始進行,由中科院研究員王孖和考古學家韓偉主持。誰都不會想到,那個沉甸甸的寶函里套著一重又一重的寶函。直到第七重,裡面是鑲滿珍珠的金質寶函,寶函里是一座寶珠頂小金塔。第八重是個純金塔,打開後,金座子上有個像手指一樣的銀柱子,上面還有白花花的東西。佛骨問世了!專家對比後,大家都跳起來了,這就是傳說中的佛舍利。但這仍然是玉制仿製品。
之後,人們的注意力再次轉到密龕里發現的鐵函上。為了萬無一失,考古專家們對其進行了透視。X光機掃描的結果,確定鐵函內有異物。5月10日凌晨,韓偉打開了鐵函,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一小兩顆水晶珠,下面是一個被絲綢包裹的鎦金函。鎦金函里有個檀香木函,檀香木函里還有個水晶槨子,水晶槨子里還有一個玉棺。凌晨8點零6分,韓偉揭開了玉棺棺蓋,玉棺裡面又是一枚舍利。
據考證,這是一枚真正的佛骨舍利。跟志文碑上記載的相吻合:中間有紋,紋並不徹。歷經波折,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世上僅存唯一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終於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