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什麼項目奪金

印度什麼項目奪金

發布時間:2022-08-09 11:20:45

Ⅰ 辛德胡目標東京奧運奪冠,是印度史上第一人嗎



2019世錦賽奪冠之後辛德胡開戰斗機

辛德胡還表示,在不同的地方訓練能學到新的東西,更利於自己備戰東京奧運會,「這段時間以來我的精力和體能都更強了,身體狀況不錯,很期待去泰國參加一月份的比賽。」

展望明年的東京奧運會,辛德胡也意識到馬琳、奧原希望等選手的激烈競爭,但她表示自己的目標就是奪得金牌,成為印度體壇首位奪得奧運金牌的女性選手,「我的目標就是在東京奧運會上奪得金牌,我會竭盡全力,付出100%的努力。」

Ⅱ 印度歷史共奪得多少奧運會金牌

一,印度有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30%,海外主要分布在美國。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固族、泰米爾族等。72%為印度-雅利安人,25%為達羅毗荼人。

(雅利安人的入侵摧毀達羅毗荼人建立的古印度河流域文明。)

(達羅毗荼人。)

(雅利安人。)

二,由於印度民族眾多,語言復雜,據有關資料統計,印度共有1652種語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數超過百萬的達33種。

英語在18世紀進入印度,如今印度擁有世界第二大英語使用人口,約1.25億。

三,海外印度裔人口約3500-4000萬。美國:4,460,000(占人口的1.5%)

沙烏地阿拉伯:4,100,000(多是印度勞工)

據估計,僅在美國,印度裔就擔任了十多所商學院院長。

(2014 年 2 月,印度人薩提亞·納德拉出任微軟 CEO。)

據《財富》雜志統計,世界500強企業中,30%的公司由印度人擔任CEO。

四,劍橋大學歷史學家推算,印度佔全球收入比重由1700年約22.6%,下降至1952年只有3.8%。

在工業革命之前,印度次大陸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印度面積僅298萬平方公里,但耕地面積達160萬平方公里,而且印度水熱充足,比如印度水稻一年三熟。

人口數量龐大,而且耕地極廣闊,糧食充足。

五,印度連續參與了24屆奧運會,卻只拿了9枚金牌,這9枚金牌里還有8枚是曲棍球比賽獲得的,而在1980-2008年間,印度進入了長達28年的奧運獎牌荒。

這是因為印度政府不重視體育,根據印度國會的報告,政府每年對體育的投資經費才25億美元,平均每人每年只有2美元,是美國的1/60。

Ⅲ 印度阿三里約奧運會獲獎牌了嗎

我幫你查了一下,因為國家太多,
獎牌榜都是只上拿過獎牌的,
哪怕一塊銅牌也會在榜上。
目前印度沒有獎牌,
以後會有的吧。
印度畢竟是個大國。

Ⅳ 印度獲得過摔跤金牌嗎

獲得過金牌

在2018年亞運會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級決賽,印度選手維內什擊敗日本對手,奪得冠軍。這是印度在本次亞運會上獲得的第一塊女子金牌。

(4)印度什麼項目奪金擴展閱讀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

1、第十八屆亞洲運動會於2018年8月18日-9月2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舉行,雅加達是繼曼谷、新德里後第三個取得第二次亞運會主辦權的首都城市。雅加達曾於1962年舉辦第4屆亞運會。雅加達亞運會設40項比賽項目,包括32個奧運項目和8個非奧項目。

2、2018年8月6日,第十八屆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動員大會在國家體育總局召開。中國代表團由1273人組成,其中運動員845人。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任代表團團長,跆拳道奧運冠軍趙帥擔任開幕式代表團旗手,輪滑亞軍郭丹任閉幕式旗手。

3、2018年8月18日,第18屆亞運會開幕式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朋加諾體育場舉行。印尼總統上演激情摩托秀,羽球女神王蓮香點燃聖火。19日,亞運首金誕生,中國選手孫培原獲男子長拳冠軍。

Ⅳ 印度第一塊金牌獲得者是誰

尼拉吉·秋普拉。據新德里電視台報道,在7日的東京奧運會田徑項目男子標槍決賽中,印度選手尼拉吉·秋普拉以87.58米的成績奪冠,收獲印度代表團在2020東京奧運會上的第一枚金牌。

第一塊金牌的意義

喬普拉是哈里亞納邦帕尼帕特市人,哈里亞納邦首席部長曼諾哈爾·拉爾·克塔爾7日說,該邦政府將獎勵尼拉吉·喬普拉一份一級政府機關工作,以優惠價格獲得哈里亞納邦任何地段的一塊土地,他還將成為潘奇庫拉市將來建成的體育中心的負責人。

在7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田徑項目男子標槍決賽中,印度選手尼拉吉·秋普拉以87.58米的成績奪冠,這是印度在本屆奧運會獲得的首枚金牌,也是印度在參加奧運田徑項目的歷史中奪得的首枚金牌。

印度在實現13億人的奧運夢的過程中應該說是屢屢受挫。1947年8月,印度才脫離英國的統治,宣布獨立。1896年希臘雅典舉辦首屆奧運會,這個時期印度還屬於英國的殖民地,盡管印度一直想參加奧運會,但是英國不允許。在印度的努力下,1920年終於得到了參加奧運會的機會,而他們的首要目標就是擊敗宗主國英國。

Ⅵ 太不容易了!印度奧運首金誕生,總理發文祝賀說了什麼

東京奧運會即將閉幕,中國軍團已經拿到了38枚金牌,排在第二位,總獎牌數為88個,也是排在了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事美國,有39枚金牌,113枚獎牌。競技體育是反應綜合國力的一個方面,從本屆東京奧運會看來,中國與美國已經成為領跑的兩大國家,美國代表團目前高居榜首。然而印度擁有13億人,卻只拿到第一枚金牌。太不容易了!印度奧運首金誕生,總理發文祝賀:獎勵6千萬盧比。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人口更是達到了全球第二大國,雖然印度近些年迅速發展,但財富分配極度不公平,很多印度人民的生活都比較落後,此次在奧運會上奪金,也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到他們。

Ⅶ 作為最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四個金磚國之一的印度,為什麼體育水平這么低

第一,印度的經濟發展總體水平低,沒有太多的錢來保證體育部門的消耗。
第二,印度佛教盛行,佛教的哲學更重視自身的修養,不重視與人爭斗,這點和體育競技精神相悖。
第三,印度政府不重視。

Ⅷ 賓德拉的個人經歷

賓德拉1997年才開始射擊訓練,同年即開始參加比賽,2006年一鳴驚人奪得世錦賽男子10米氣步槍冠軍。2008年奪得奧運會男子10米氣步槍金牌。
賓德拉居住在昌迪加爾,父親A.S.賓德拉是名商人,父母慷慨解囊確保自己的兒子在整個射擊生涯中都能獲得最好的訓練和最好的裝備。
參加2000年奧運會時,他才17歲,是比賽中最年輕的射擊選手,也是各項比賽中代表印度參賽的最年輕運動員。他在2001年獲得了Rajiv Gandhi Khel Ratna獎,該獎是男女運動員最高的個人榮譽。他是一名真正的職業選手,每天訓練九個小時,包括兩個小時的伸展和慢跑。
2001年世界盃德國站10米氣步槍第三名;
2003年世界盃德國站10米氣步槍第三名,韓國站10米氣步槍第四名;
2004年奧運會10米氣步槍第七名;
2006年世錦賽10米氣步槍冠軍;
2007年世界盃泰國站10米氣步槍第七名,總決賽第八名;
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10米氣步槍金牌。
「金手指」撼動朝野
賓德拉最後一槍的聲響在北京射擊場可能沒有多少人聽見,但震動了10億印度人的耳鼓,至今乃至未來很長時間回響在印度人的耳畔。當時本刊記者也在電視前觀戰,記者發現直播該項目比賽的印度國家電視台評論員聲音有些顫抖地說:「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賓德拉創造了歷史。」記者隨即轉換到印度的其他電視新聞頻道,發現所有新聞頻道都中斷原有的節目,插播賓德拉「創造歷史」的畫面。直到現在,印度各電視媒體新聞頻道還在不時播出賓德拉奪冠的畫面,「印度為你驕傲」的大字不時閃現。估計,這個經典畫面將永遠駐足印度電視媒體。
北京奧運會開賽頭兩天,印度電視媒體對奧運會報道非常少,這主要是因為印度的選手在前兩天的比賽中總是帶給人們失望的消息,不是出局,就是敗北。賓德拉的奪冠彷彿給印度電視媒體打了一陣興奮劑,所有的新聞頻道都連續不斷地播放賓德拉領獎的畫面,所有的報道都稱賓德拉是印度的驕傲。電視畫面下方不停地滾動著觀眾對賓德拉奪冠的手機簡訊和電話反饋,很多觀眾都說,8月11日是印度最偉大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印度獲得首枚個人奧運金牌,印度人民為賓德拉感到驕傲。
印度總統帕蒂爾和總理辛格在他奪冠一個小時之內便分別向他發去賀電,祝賀他表現出色,為印度贏得榮譽。印度體育部長吉爾也向他祝賀說,整個印度都為賓德拉感到振奮,賓德拉開啟了印度體育的新時代。印度奧委會主席卡爾馬迪激動地表示:「今天我們見證了歷史,這是印度體育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物質獎勵源源不斷
印度朝野不僅向賓德拉毫不吝嗇地致以英雄般的贊美,還向賓德拉源源不斷地送來豐厚的物質獎勵。就在賓德拉奪冠當天,他所在的邦旁遮普邦政府就向他開出1000萬盧比(1美元約合43盧比)的獎賞,和他沒有任何關系的其他邦政府也都紛紛給予他100萬至500萬盧比的獎賞。一些企業和社會團體也緊隨其後,如印度裔鋼鐵巨頭米塔爾宣布給予賓德拉1500萬盧比的獎勵,印度鋼鐵公司也向他頒發了50萬盧比的獎金,印度板球管理委員會也給予他250萬盧比的獎勵。
據賓德拉的父親介紹,就在賓德拉奪冠當天,賓德拉收到的獎金就有2000萬盧比以上。他要獎勵兒子一套價值20億盧比的五星級酒店,該酒店現在正在修建之中。酒店所有權和經營權全部歸賓德拉。印度各界都是盡其所能向賓德拉「頒獎」。如印度鐵道部長亞達夫就宣布,賓德拉是鐵道部的貴賓,可終身免費乘坐帶空調的一等火車車廂。有的酒店表示,無論賓德拉什麼時候下榻,都可以免費入住總統套房。印度有媒體預測,除了各種優待措施之外,賓德拉可能會得到來自各界至少2億盧比的金錢獎勵。
父親全力培養
賓德拉生於1982年9月28日,是印度西部農業大省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爾人,父親是印度最大的射擊產品出口商人。也許是受父親工作的影響,也許是自己有著射擊方面的天賦,賓德拉很小就表現出對射擊的愛好及令人刮目相看的射擊水平。在他7歲的一天,賓德拉把一個空水瓶放在傭人的頭頂,然後他後退幾步,等父母明白過來他要干什麼時,他已經叩動了玩具氣槍的扳機,讓父母倒吸一口冷氣的是,瓶子中彈跌落,傭人毫發無損。
15歲時,賓德拉的射擊水平已經是聞名鄉里,為了讓他更上一層樓,他的父親為他重金聘請教練,開始進行專業訓練。他的父親還為他專門建立了一個私人射擊場,該射擊場非常奢華,不僅有中央空調,還有7套槍、多套射擊服和用之不竭的子彈,而且,所有8個靶位運輸系統全部由電腦控制。有專業人士稱,這個私人射擊場和世界一流的射擊場處於同一水平,遠比印度國家射擊場設備先進。
殷實的家庭以及父親的全力培養固然是賓德拉走到今天的重要因素,但他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是改變印度體育史的主要原因。他每天訓練7個小時,經常揮汗如雨,還要再做兩小時的拉伸和慢跑。在2000年他代表印度出征悉尼奧運會,當時他是印度奧運軍團中年齡最小的運動員。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他打破男子10米氣步槍的奧運會紀錄,但沒有獲得奧運會獎牌。
從雅典奧運會回來之後,賓德拉積極為北京奧運會備戰。在2006年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舉行的世界射擊錦標賽中,賓德拉獲得男子10米氣步槍項目冠軍,並由此取得北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由於受傷病所累,他錯過了當年舉行的多哈亞運會。過去一年來,他遠離公眾的視線,進行封閉式訓練。據他的教練介紹,賓德拉最近一年來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刻苦訓練,他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北京奧運會奪冠,他的每根神經都聚焦在這個目標上,他的每次呼吸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賓德拉的父親說,賓德拉是一個沉默的殺手,他要在北京奧運會上展示自己的力量。
印度體育因他改變
印度首次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是在1920年,從此之後,每屆夏季奧運會都有印度代表團的身影。到雅典奧運會結束為止,印度在奧運會上共獲得15枚獎牌,其中11枚是由男子曲棍球隊奪得的。印度男子曲棍球隊共獲得8枚金牌,1枚銀牌,2枚銅牌。雅典奧運會上,印度射擊選手拉托爾獲得男子雙多向飛碟項目的銀牌。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上,印度一名自由式最輕量級男選手獲得銅牌。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印度網球選手佩斯獲男子單打第三名。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印度舉重選手卡納姆·瑪利斯瓦里獲女子69公斤級第三名。印度男子曲棍球隊在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上獲得金牌之後便雄風不再,在後來的奧運會上沒有任何斬獲,這次連北京奧運會的入場券也沒有拿到。此次曲棍球項目喪失奧運會參賽資格,不僅是印度歷史上首次無緣奧運曲棍球項目,也極大地打擊了印度奧運代表團的奪金計劃。
印度雖然人口眾多,幅員廣闊,但在體育上一直戴著一個「弱國」的帽子。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基礎薄弱,難以承受體育事業的巨大支出。據報道,印度長期積貧積弱,導致政府在體育方面的投入很少,運動員缺乏像樣的訓練場所,學校里也不重視體育素質的培養。二是天氣常年炎熱,不適合室外運動。印度許多地區終年高溫,許多室外運動項目無法長期開展。三是文化使然。印度傳統文化以和為貴,與競技體育一決高低的精神相違背。印度最常見的運動項目是瑜伽,瑜伽以靜坐和冥想為主,很少激烈的運動。四是印度人認為學習是人生正道,從事體育沒有前途,因此,大多數家庭不鼓勵孩子從事體育訓練,致使印度體育事業發展缺乏基礎。
賓德拉在北京射擊場上的最後一聲槍響點燃了印度人的體育激情,激發出印度人前所未有的奧運夢想和對體育競技事業空前的想像力。就在賓德拉奪冠當天,他的家鄉昌迪加爾市一家商店就賣出65支氣步槍。根據該市具有專業氣步槍出售資格的阿胡笳槍械公司經理拉維·阿胡笳介紹,該公司幾家商店多年的存貨這幾天一售而光,而且還接到許多訂單。該公司今年頭7個月共賣出400支氣步槍,預計未來4個月可以賣出2000支氣步槍。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各地的父母現在最頭疼的就是,孩子扯著他們的衣袖讓他們趕緊買一把氣步槍,以便盡快練習射擊,爭取像賓德拉那樣成為眾人矚目的英雄。
報道稱,印度很多孩子開始對射擊產生濃厚的興趣,很多家長也開始鼓勵孩子練習射擊,賓德拉所在的旁遮普邦政府已經開始對破舊的射擊場館設施進行修繕,其他各邦政府也開始興建和升級射擊場館,並對射擊運動員給以資金上的扶持。《印度時報》評論指出,射擊將會很快風靡印度,由此將不難預見印度的射擊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有分析人士指出,賓德拉奪冠讓印度人第一次真切地品嘗到了奧運金牌的滋味,從而也體會到奧運的快樂所在。人們從心理上第一次開始參與奧運會,相信在這種普遍性的心理參與下,印度的體育事業將邁上一個新台階,印度的奧運金牌也將一塊接一塊,現在,很多印度人就開始做起在奧運金牌榜趕超中國的夢了。

Ⅸ 印度里約奧運會銅牌是什麼項目

印度女子選手薩克什-馬力克,在里約熱內盧58公斤級自由式摔跤比賽中獲得銅牌

Ⅹ 歷屆奧運會十大突破

歷屆奧運會十大突破
:最感動的奧運瞬間

最心酸的瞬間

19日北京奧運會男子舉重105公斤以上級的頒獎儀式上演了感人的一幕:該項目冠軍、德國選手馬·施泰納把亡妻蘇珊的照片和奧運金牌高高舉起,讓人們不僅看到一個強壯的大力士,還深深感受到他對妻子深深的愛。這位德國大力士在比賽最後階段上演大逆轉,用一枚沉甸甸的奧運金牌來祭奠亡故的妻子,此情此景令人不禁潸然淚下,成為北京奧運會上感人至深的一幕。去年7月的一起車禍奪去了施泰納妻子蘇珊的生命,從此施泰納就一直隨身帶著蘇珊的照片,高強度的艱苦訓練就成為施泰納擺脫痛苦思念折磨的唯一途徑。26歲的施泰納在奪金後激動地表示,他的亡妻蘇珊在比賽中一直陪伴著他,給予他奪金的勇氣。他說:「我所有的期盼就是蘇珊在今天可以看到我的成功。我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蘇珊在注視著我,她在我的心裡,給予我勇氣和力量。這是一場獻給蘇珊的勝利。」馬·施泰納奪得的這枚奧運金牌不僅是德國16年來獲得的第一枚奧運舉重金牌,更證明了愛能創造奇跡。

最堅強的瞬間

她用一隻手臂做到了常人用兩只手都很難做到的事情。她的名字叫娜塔莉婭•帕蒂卡,一個天生右下臂殘疾的堅強姑娘,一個被譽為為乒乓球而生的波蘭「維納斯」。13日是帕蒂卡在本屆奧運會的首次高調「出鏡」,她代表波蘭隊與中國香港隊進行女團小組賽的第一輪比賽,雖然最終以微弱分差惜敗。但比賽中,這位獨臂女俠還是贏得了全場的尊敬和掌聲。在波蘭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147位的帕蒂卡,從7歲起就迷上了乒乓球,11歲參加殘奧會,15歲贏得2004年雅典殘奧會乒乓球冠軍。今年她還在世乒賽首輪小組賽中打敗了世界排名第六的新加坡名將李佳薇,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雖然帕蒂卡最終沒有取得本屆奧運會女單的入場券,但她卻得以代表波蘭乒乓球女隊參加女團比賽,同時也力求在殘奧會上捍衛金牌。作為殘疾運動員,帕蒂卡用別樣的美麗詮釋著體育運動的真諦,也感動著世人

最感慨的瞬間

伊拉克奧運代表團在奧運會開幕不到十天才得到參賽資格,他們的隊員甚至連隊服都沒有。皮劃艇上,其他國家的選手都穿著合適的隊服,而伊拉克的選手則穿著已經起球的舊T恤,但他們仍然在頑強的比賽。 而由於資金匱乏,參加短跑比賽的伊拉克女選手達娜·海珊也只能穿著一雙有些破損的「二手」跑鞋參加比賽。她的一句話曾讓世界潸然淚下,她躲過了兩次槍擊後依然堅持訓練,但是此前得知無法參加北京奧運會時,她一度崩潰了。教練安慰她,4年後可以參加倫敦奧運會,21歲的達娜脫口而出:「照伊拉克這個樣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2012年……」中國網友得知這一消息無不為之動容,在開幕式伊拉克代表團入場時,全場中國觀眾給予了不亞於東道主代表團的禮遇,報以熱烈的掌聲。當他們離開時,中國網友特意將自己准備的球鞋、衣服、福娃以及各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禮物送給伊拉克代表團,伊拉克隊員收禮物收到手軟。伊拉克隊的教練非常感動地說:「雖然我們遠離家鄉,但我們在中國感受到了溫暖。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到巴格達,讓我們來回報你們。」

最欣慰的瞬間

在北京奧運會體操女子個人全能決賽中,出現了一張並不年輕的面容,其眼神透出堅定與溫柔。她就是已經33歲的德國老將奧克薩娜·亞歷山德羅芙娜·許索維蒂納。為了給患白血病的兒子治病,她曾以26歲高齡復出參賽,此次是她第5次參加奧運會比賽,並獲得女子跳馬銀牌,現場觀眾對她表達了敬佩之情。許索維蒂納的大兒子阿廖沙2002年被診斷患上白血病,由於治療需要高昂的費用,生活並不富裕的許索維蒂納一家實在難以支付,於是她選擇了復出參賽,因為「一枚世錦賽金牌等於3000歐元的獎金,這是我唯一的辦法」許索維蒂納說。為了能夠盡可能多的參加比賽,爭取獲得獎金的機會,許索維蒂納每次都會把體操的4個項目全部都報上名。為了兒子,從26歲開始,許索維蒂納朝全能型發展。「母愛勝於天」,中國這句老話很適合許索維蒂納,目前,兒子的病情已經好轉,只需要進行定期的檢查,因此許索維蒂納終於鬆了口氣,她表示:「我參賽,不再是為了獎金,而是真的喜歡這項運動。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它更可愛的了。」

最留戀的瞬間

2004年,舉重選手努爾詹·塔伊蘭以總210.0公斤的總成績奪得雅典奧運會女子48公斤級舉重金牌,成為首名贏得奧運金牌的土耳其女運動員。她說:「這是土耳其婦女在奧運比賽中的第一個巨大勝利。我決心將這一勝利獻給土耳其民族。」四年後的北京,她抓舉開把的重量是84公斤,可惜三次試舉均告失利,最終比賽無成績。失利後,塔伊蘭在下場前特意吻了一下杠鈴,令人動容。她雖然失敗了,但她對舉重項目的熱愛卻在這一吻中完全傾注了,這是不舍,是留戀,是遺憾。

最真摯的瞬間

日前,三名外國人在開幕式上救助一名暈倒的中國女孩的事跡,成為了中國各大網站論壇的熱門話題。現在經過多方努力,這三位無名英雄的姓名終於被查實,他們分別是:波蘭代表隊首席醫務官休伯特·克日什托菲亞克、隊醫馬爾欽·克日什托傑克和23歲的波蘭皮劃艇女選手貝婭塔·米科瓦伊奇克。為此,他們錯過了奧運會點火儀式。但有網友留言說:「這張照片完美地詮釋了本屆奧運會主題曲表達的情感:我們來自同一個世界,我們是一家人。奧運會將人們連在了一起,不論種族、文化和語言。」

最委屈的瞬間

北京奧運會男子10米氣步槍在北京射擊館進行,衛冕冠軍朱啟南在決賽中慢熱,而賓德拉決賽中發揮出色,他後來居上以700.5環的成績奪取金牌,朱啟南依靠最後一槍逆轉獲得銀牌。這是最近三屆奧運會以來,中國首次丟失這枚金牌。在頒獎儀式上,出現了感人的一幕。亞軍得主中國射擊隊員朱啟南不禁失聲痛哭,內心亦喜亦憂之情完全釋放出來。

最深情的瞬間

馬修·埃蒙斯把頭深埋在妻子懷里,沒有人看到這一刻他是否落淚。從雅典到北京,這一槍原本能擊碎四年的噩夢,這一槍原本能成就一對奧運金牌夫妻,這一槍原本能寫下一個童話般的結局。但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和四年前一樣,卡捷琳娜坐在看台上給捷克電視台當解說嘉賓;馬特站在男子50米步槍三姿的決賽2號靶位上;4.4的數字出現在顯示屏上,冰凍了卡捷琳娜的臉,她張著嘴巴,眼睛一眨不眨,愣了好幾秒鍾,然後沖下看台,把丈夫擁入懷里,在他耳邊輕輕地說:「命中註定還不是時候。」

最執著的瞬間

8月18日,俄羅斯選手伊辛巴耶娃在北京奧運會女子撐桿跳高決賽中奪得金牌並創造新的世界紀錄5.05米。這是這位跳高女王第24次改寫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無疑是田徑第四個比賽日最完美的「收官」。助跑、撐桿、躍身、過桿……伊辛巴耶娃翩然而起,一氣呵成,5米04的前世界紀錄頓時成為過眼雲煙,全場呼聲震天。「天空是我不斷挑戰的極限,我想我很快會向5米10發起沖擊的。」這個距離天空最近的女人,無憂無慮地在屬於她的高度自由飛翔。

最勇敢的瞬間

在男子10000米項目中,衣索比亞選手內尼薩-貝克勒打破奧運會記錄,以27分01秒17奪冠。但是從雅典奧運會冠軍到北京奧運會冠軍,貝克勒的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傷痛。2005年,貝克勒在他未婚妻、年方18歲的阿萊姆陪同下進行訓練,但她在開始跑步時突然倒地,貝克勒試圖向別人求救,但只能把她帶回鎮里,她在途中停止了呼吸。貝克勒異常悲痛,想要退役,但是在2005年夏他又重新振作參加了世錦賽,並且贏得了冠軍。他說:「我不能放棄,跑步是上天賜與我的禮物,是我的天賦所在,也是我的工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也許你做不到,但是我可以。我自己能夠掌控好。」

最悲壯的瞬間

8月18日,劉翔在北京奧運會男子110米欄第一輪比賽中,因傷退出比賽,他失去了他的北京奧運會。無數關注劉翔的中國網民得知劉翔退賽的消息後,互聯網上頓時沸騰了。短短一個小時,毫無思想准備的網民們從震驚、疑惑轉為遺憾、理解。他們在為劉翔因傷退場感到惋惜的同時,更多的是對他努力與傷病作斗爭、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精神表示欽佩和支持。在事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孫海平淚灑現場,讓關心和支持這對師徒倆的網民們心酸不已。「劉翔挺住!國人不哭!」「劉翔,好好養傷!」「劉翔,依然是英雄!」這是中國人的心聲。他曾經給國人帶來了無數的感動,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會再一次站上跑道,依然給中國人帶來感動。

最溫馨的瞬間

冼東妹贏了,以微弱優勢戰勝朝鮮選手,實現了自己在奧運會柔道52公斤級比賽中的衛冕。她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冠軍媽媽」,同時也是世界女子小級柔道界第一位在奧運會上實現衛冕的選手。奪冠後,冼冬妹揮舞著雙手,任眼淚在空中揮灑飛。成功衛冕的東妹並沒有想到自己的成就多麼偉大,而是哽咽著向女兒保證:「媽媽一年多沒在身邊,以後會好好補償你」。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冼冬妹對著電視鏡頭說:「女兒,媽媽一年多不在身邊,你還好嗎?你想媽媽嗎?」場面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

最震撼的瞬間

8月20日,在剛剛結束的奧運會女子游泳10公里馬拉松比賽中,來自南非的獨腿女俠納塔莉-杜托伊特沒能獲得獎牌,也沒能躋身前十名,但是所有人都對她表示欽佩。在比賽中,一共有25名運動員參加,除了一名智利選手沒能完成比賽之外,納塔莉在24名運動員中以落後冠軍、俄羅斯選手拉里莎-伊利琴科1分22秒2的成績排名第16,領先第24名12分8秒2之多,讓很多健全的運動員以及現場觀眾驚嘆不已。更讓大家驚奇的是,她在下水之前將假肢去掉,幾乎用一條右腿游完10公里。

最感人的瞬間

北京奧運會女子花劍個人1/32決賽在擊劍館進行,加拿大選手欒菊傑13比9戰勝突尼西亞選手伊娜·布貝克里,取得她在北京奧運會上的首場勝利。賽後,欒菊傑在場上高舉起「祖國好」的布幅,向現場觀眾表達心跡。50歲的欒菊傑是北京奧運會參加擊劍比賽的所有運動員中年齡最大的。更為特殊的是,欒菊傑是中國首枚奧運會擊劍金牌獲得者,1984年獲得了洛杉磯奧運會女子花劍個人冠軍。在她之後,中國擊劍24年再沒有人登上最高領獎台。退役20年後,已到半百之齡的欒菊傑復出了,雖然沒能像24年前的洛杉磯一樣所向披靡,半百老將復出揮劍征戰奧運精神足以讓世人敬佩,雖然24年後的體力已不足以支撐她在奧運賽場上披荊斬棘,然而,就像她說的,「能在北京參加奧運會是我的夢想,現在終於實現了,我今後不會再有什麼遺憾」。

最激動的瞬間

12日上午,當小將鄒凱結束單杠比賽穩穩落地,國家體育館瞬間成為歡樂的海洋,中國男子體操隊六名隊員緊緊擁抱在一起,提前慶祝這一枚已經等待了四年之久的男團金牌。經歷過「雅典之痛」的楊威、李小鵬、黃旭在賽後第一時間相擁而泣。憶起四年前的慘痛經歷,楊威十分感慨,更令他忍不住流下激動的「男兒淚」。從雅典到北京,從大悲到大喜,中國男子體操隊終於憑借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總分重回世界之巔。從雅典到北京,從大悲到大喜,中國男子體操隊終於憑借這一枚份量最重的金牌和超出第二名近八分的總分重回世界之巔。也向世人驕傲的宣布「王者回來」,體操隊的幾個帥小夥子哭成一片不能不讓人為之動容。

最百感交集的瞬間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北京奧運會射擊項目女子50米步槍三姿的決賽中,杜麗終於完美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最終她以690.3環、破奧運會紀錄的總成績勇奪金牌。北京奧運會,杜麗兩次出戰,兩次落淚。短短五天,她嘗盡了人間的痛苦與快樂,悲涼與溫暖。在重壓下憾失首金的杜麗,當天首槍失利的情況下,頂住壓力,用一塊金牌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領獎台上的她,百感交集笑中有淚,場面感人至深。

最想哭瞬間

「今天的這枚金牌,我想獻給祖國和人民,同時獻給我剛去世不久的母親。」在奪得北京奧運會女舉75公斤級金牌後,曹磊紅著眼眶哽咽著說。昨天下午,曹磊在女子75公斤級比賽中以總成績282公斤奪取冠軍,這個成績也刷新了奧運會紀錄;這也是中國代表團本次奧運會獲得的第23枚金牌,同時填補了中國女舉在奧運 會各個級別冠軍的最後空白。而此刻,離鄉背井十餘年的曹磊,只能用奧運金牌告慰去世不久的母親。為了這枚奧運金牌,母親的噩耗,曹磊的爸爸整整瞞了兩個月。奪冠後曹磊哭了,這是長時間以來壓抑的悲痛,也是對不久前去世的母親的懷念。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她終於站上了世界最高榮譽殿堂,把這一塊最寶貴的奧運金牌獻給了已逝的母親。

最動容瞬間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東道國最後一個出場是歷屆奧運會的慣例,8月8日的中國國家體育場,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出場使得全場觀眾歡聲雷動,人們驚奇地發現,引領中國體育代表團進入鳥巢的並不是傳說中的姚明一人,汶川映秀小學的抗震救災「小英雄」林浩跟隨在姚明身邊,引領著中國代表團。中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奧運夢可謂歷盡艱辛,年初的雪災、五月的地震,中國在大自然的磨礪中依然堅守著自己心中的奧運夢。小林浩的出現並不是牽強附會,他在災難面前勇救兩名同齡人,同樣彰顯著奧運所倡導的與自己競爭、與自然斗爭的頑強精神。姚明與林浩,雖然身高相差巨大,但是他們的精神同樣偉大,一位是在賽場上永不言棄的運動員楷模、一位是代表著中國人頑強團結、生生不息精神的小英雄,他們正是中國人最好的代表。他們的同時出場不能不讓人為之動容。

最具風度瞬間

在8月18日進行的男子體操吊環決賽中,倒數第二個出場的中國選手陳一冰,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征服了裁判和現場觀眾,16.600的高分足以讓陳一冰提前慶祝勝利。但是他在賽場上的一個小小的動作,卻讓我們看到了金牌意外的可貴。 就在觀眾用排山倒海般地喝彩聲為「吊環王」祝賀的時候,陳一冰卻頗有大將風度的將手指放在嘴前,示意觀眾安靜下來,因為後面還有一位選手即將登場比賽。此時的陳一冰,沒有因激動而忘記運動員的職業素養,他的心裡想著對手,這也許就是一位冠軍的大度與坦然,陳一冰在尊重對手的同時,也贏得了別人的尊重。榮譽有歸屬,運動無國界。在奧林匹克旗幟下,只有「我和你」彼此之間的相互尊重,才能增進友誼、促進和諧,才能展現奧林匹克精神的魅力。因此,陳一冰的「涅氏風度」比金牌更有魅力,更值得每一個人學習。陳一冰好樣的,你不僅是我們看到了金牌,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運動員的風度,看到了閃光的奧運精神。

閱讀全文

與印度什麼項目奪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開普敦到中國飛機多久 瀏覽:156
印度伊馬替尼和瑞士的有什麼區別 瀏覽:457
英國紅磚名校是什麼 瀏覽:995
聯通英國流量如何收費 瀏覽:254
伊朗西邊是什麼國家 瀏覽:277
美國為什麼拉黑伊朗 瀏覽:776
哪裡有去印尼火山的旅行社 瀏覽:991
印尼最近情況怎麼樣 瀏覽:550
印度炸的球叫什麼 瀏覽:12
伊朗防疫措施是什麼 瀏覽:550
越南海邊有什麼魚 瀏覽:355
印尼海嘯推了多少米 瀏覽:99
中國女性哪個地方多 瀏覽:337
伊朗高鐵怎麼樣 瀏覽:946
去越南買流量怎麼買 瀏覽:763
印尼號碼加什麼 瀏覽:266
中國維族人口有多少 瀏覽:951
印尼巴士怎麼弄上面的字 瀏覽:464
英國的熊貓怎麼畫 瀏覽:508
英國音箱怎麼使用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