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印度群島殖民地怎麼是獨立狀態的
西班牙對西印度群島的控制開始於1492年,以哥倫布初次在新世界登陸為起點,接著是西班牙、法國、英國、荷蘭和丹麥在17、18世紀對本地區的瓜分。美國對大安地列斯群島的侵入開始於19世紀初期,並在1898年佔領古巴和並吞波多黎各,以及1917年收買丹麥屬維爾京群島時達到最高峰。隨著卡斯楚1959年的革命,蘇聯開始與古巴合作,造成大國長期捲入西印度群島的歷史。然而,在西印度群島殖民化之前,那裡的前哥倫布時期的民族已經創造出了重要而具有特色的文明。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只有海地、多明尼加和古巴是獨立的,而且全部已是或即將成為獨裁國家。當英、法、荷三國開始進行非殖民化時,為了促進民主,英國企圖建立一種島際聯邦,這種聯邦可以比在單一國家有更多的抑制和平衡,並可為小島的非殖民化提供一種方式。這項政策的失敗以及西印度群島聯邦(1958~1962)的崩潰,引起了第一階段的獨立(1962~1966),隨後是與巴哈馬和英國各聯合邦有關的第二階段的獨立(1973~1983),以及英國最終對繼續殘存的一種屬地類型的承認。
如果說西印度群島的大多數政治單元已不再是殖民地的話,那麼依賴性仍然是加勒比海各地經濟的特徵。比如說,幾十年來,貿易條件都是不利於西印度群島的初級產品生產地的;除石油豐富的特立尼達以外,西印度群島中沒有一個島能生產出任何一種足可在規定價格時起決定作用的主要商品。
北美的公司在牙買加、海地、多明尼加的鋁土工業中以及在特立尼達的石油經濟中都處於支配地位;基地在英國的泰特-萊爾(Tate and Lyle)公司在西印度群島的蔗糖生產和煉制中占優勢;英國和北美的公司壟斷了來自牙買加和向風群島的香蕉的銷售。
盡管有這些對主權的限制,1970和80年代在西印度群島仍然因為政府的壓力而發生了外資企業大量國有化的過程;在英聯邦加勒比區,國有化之所以發生乃是各公司情願交出它們難以維持下去的企業以換取補償金往別處開辟業務的結果。
⑵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是千島之國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群島國,領土有19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1400萬。論面積,居亞洲第4位;論人口,居亞洲第5位。可是,它的島嶼數卻名列世界前茅,達13667個,素有「千島之國」的稱號。實際上,它是名副其實的「萬島之國」!
無論就島嶼總數說,還是從群島的總面積看,印度尼西亞的「千島之國」之名,都是名不虛傳。單就它的名字來看,其中「印度」一詞,在梵文中意為「海」,「尼西亞」在希臘語中意為「島嶼」,印度尼西亞一名,就是「海」和「島」的合稱。由於島多而分散,全國重要的海和海峽就有十多個,因此印尼又被稱為世界最大的「海國」
在這些繁若星辰的海島中,不乏氣勢磅礴的大島。伊里安島,東西長2400千米,中部寬640千米,面積78.5萬千方千米,僅次於格陵蘭島,為世界第二大島,它的西部地區,屬於印尼領土。加里曼丹島,面積約73.4萬平方千米,是僅次於伊里安島的世界第三大島,它的2/3的面積屬於印尼領土。蘇門答臘島,面積42.5萬平方千米,為世界第六大島,全部屬於印尼領土。除了這些顯赫的世界大島之外,在印尼所屬的島嶼中,面積超過萬余平方千米的有9個,超過千餘平方千米的有15個。
印尼首都雅加達,坐落在西爪哇北海岸,「雅加達」一詞,在印尼語中意為「光榮的堡壘」,代表著印尼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伊里安」在印尼語中含有「人民」和「高地」的意思,意為「人民的高地」。這些島名和城名,寄託和表達了印尼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印度尼西亞獨立後,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所以又贏得了「希望之島」的美稱。
⑶ 印尼由上萬個島嶼組成,為何沒有形成割據分裂
印尼歷史雖然不長,但近代以來也遭受過殖民統治。明朝年間,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曾先後佔領印尼,1596年,荷蘭曾佔領印尼全境,二戰以來又被日本佔領,直到1945年,印度才算獨立。
第三,人口結構相對單一
印尼雖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但爪哇族人口佔到全國總人口45%,巽他族有14%,馬都拉族占人口總數的7.5%,還有馬來族占人口的7.5%,這四個民族都是馬來西亞的土著民族,單就爪哇族人口比例來看,佔到近一半,其他土著民族佔比較小,以爪哇族這么大比例,也是國家統一穩定的一個因素。
⑷ 安達曼群島為什麼屬於印度
安達曼群島:是孟加拉灣與緬甸海之間、十度海峽之北的一組島嶼,長期以來,人們把北安達曼群島、中安達曼群島和南安達曼群島統稱為大安達曼群島。其它還有蘭德法耳島、韋斯特島、小安達曼島等主要島嶼。
安達曼群島、十度海峽和尼科巴群島統稱為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這是印度的海外領地。
原為英屬印度統治(1789年被英國佔領),印度獨立後繼承了這份領域。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是印度聯邦的海外聯合屬地,處於緬甸以南,孟加拉灣與緬甸海(即安達曼海)之間,距離印度大陸800公里。印度安達曼與尼科巴中央直轄區的一島群,位於孟加拉灣的東南方。
⑸ 印度尼西亞島嶼眾多的原因是什麼
因印度尼西亞處在三大板塊的交界處,
地殼活動頻繁,同時也處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地形崎嶇,而海水又淹沒了很多地平的地方,
那些相對較高的「山峰」就變成了島嶼.
⑹ 印度有什麼比較有名的島嶼
印度有什麼比較有名的島嶼有:
1、安達曼群島,是孟加拉灣與緬甸海之間、十度海峽之北的一組島嶼,長期以來,人們把北安達曼群島、中安達曼群島和南安達曼群島統稱為大安達曼群島。其它還有蘭德法耳島、韋斯特島、小安達曼島等主要島嶼。安達曼群島、十度海峽和尼科巴群島統稱為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這是印度的海外領地。原為英屬印度統治(1789年被英國佔領),印度獨立後繼承了這份領域。
⑺ 為什麼印度尼西亞這么多個分散的島嶼都能組建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歷史原因,曾經是一個國家
距離原因,距離最近
民族宗教,民族相同,宗教信仰相同。
⑻ 號稱千島之國的印度尼西亞,島嶼分散,它究竟是怎麼維護國家一統的
我覺得印度尼西亞能夠維系這么多個島嶼主要的原因有三點,首先是印尼一直都是軍方執政,具有威壓作用;其次是島嶼過於分散是優點也是缺點;最後人口經濟資源主要集中在爪哇島,所以其他的島嶼的居民即使是想要鬧獨立,也不可能會取得成功。
最後,人口主要都是在集中在爪哇島,如果爪哇島的經濟能夠發展起來,那麼中心的實力就強大可以在軟層面上鎮壓住這些異心,而且資源稀缺的情況下,我覺得這些小島嶼要和爪哇島打好關系可能會更加明智。而且這么一個小島嶼,如果政府不管了真的他們也只能自生自滅的,他們需要有很多的退路才能有異心。
⑼ 安達曼群島是怎麼變成印度的海外領土的
安達曼群島:是孟加拉灣與緬甸海之間、十度海峽之北的一組島嶼,長期以來,人們把北安達曼群島、中安達曼群島和南安達曼群島統稱為大安達曼群島。其它還有蘭德法耳島、韋斯特島、小安達曼島等主要島嶼。
其實,英國人當時至少有三個選項:
如果英國人把安達曼群島給緬甸,印度和緬甸絕對你死我活,最受益的是北方某人口大國;
如果英國自己占為己有,印度跟英國人就會“形同陌路”,即便是人海戰術,印度也要拿下印度洋的東大門,英國得不償失;
相反如果印度送給印度,以印度的尿性,他要乾的事情,正是英國人希望看到的,直到今天對印度人不僅鸚鵡學舌,而且知恩圖報,效果也是相當的不錯
⑽ 印度的六個邦為何要鬧獨立,莫迪有何良策解決
印度有鬧獨立的邦是非常普通的事情了,世界上有好多地大物博的大國都有想要獨立的區域,比如說美國,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就是美國獨立聲音最大的一個區域。印度是一個領土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規模超過13億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其內部宗教和民族結構原本就非常復雜,所以印度國內部分地區存在獨立傾向,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印度國家裡有幾個邦想要搞獨立,這並不表示印度就要分裂。在一個民主型的國家,什麼樣的聲音都是會存在的。對於印度政府而言,解決地區獨立傾向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努力提高印度的經濟增速,只要印度能夠迅速發展起來,當印度老百姓的生活都富裕了,到時候想要搞地區獨立的人自然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