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是處於什麼階段

印度是處於什麼階段

發布時間:2022-08-09 22:27:25

㈠ 印度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嗎

不是的。
印度總體上是資本主義制,聯邦總理制,印度屬於發展中國家,政府對私人經濟活動,外貿,外國資本直接投資嚴格控管。不過,1991年通過經濟改革,放鬆對外貿和外資的管制,逐漸開放國內市場。國有企業民營化和部分領域開放對私人以及外國投資的設限,至於相關的政治爭論持續不斷。

㈡ 印度是怎樣發展的

印度的發展是一種產業結構的畸形發展,沒有工業現代化,特別是重工業的現代化發展,特別是對於人口大國是談不上會強大的。首先在沒有大型農業機器裝備的條件下就無法提高農業商品生產效率,糧食等農副產品供應不充足,那麼多人吃什麼?也即農業基礎不牢。

第三產業的發展必須得在第二產業工業的發展已不在話下的情況下,由於工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排擠勞動力而引發的第三產業發達和人數增加,才是符合產業發展不斷升級規律的正常發展。但對於象新加坡那樣的小國和台灣、香港等的小地方來說,通過發展某一產業或行業是可以的,但對於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大國,這樣的的產業結構就是不合理的。

當然,對於印度那種的私有制占絕對統治地位的國家,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各個資本家的私有資本必竟是有限的,很難辦大事,又沒有國有大企業來做基礎設施那樣的賠本買賣,資本市場又不發達,國家產業政策指導的力度又軟弱無力,資本家又不服天朝管地各行其事地只能辦小事,因此,其只能從做小買賣的第三產業開始積累。

而中國如果沒有毛時代的集中大錢辦大事的發展重工業,並對農業、輕工業等的現代化機器裝備全面武裝所引發的跨越式發展,現在中國的發展程度不會比印度強多少。

㈢ 18世紀中期的印度面臨怎樣的狀況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8世紀,印度處於莫卧兒王朝時期。
18世紀初,已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帝國。當時,歐洲殖民者,特別是英國殖民者正加緊侵略印度,而印度已陷於分裂,削弱了抵抗力量。結果,正如馬克思所分析的:「大莫卧兒的無限權力被他的總督們打倒,總督們權力被馬拉塔人打倒,馬拉塔人的權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在大家這樣混戰的時候,不列顛人闖了進來,把他們全部征服了。」
首先,旁遮普農民用自己的錫克教作為思想武器和組織形式,要求消滅種姓區別,提出建立土地歸農民所有的「真理王國」。他們發動了堅持數十年的農民武裝斗爭,斗爭此起彼伏,規模愈來愈大,起義地區實際上一度擺脫了莫卧兒帝國的管轄。但由於各自為戰,後來被國家統治者各個擊敗。同時,莫卧兒帝國統治也開始衰落了。
衰落了的國家機關無力抵禦來自西北方的外族入侵。1748年,阿富汗人侵入莫卧兒北部,幾度進佔德里。1761年,阿富汗游牧軍與馬拉塔人10萬大軍在巴尼帕特會戰,馬拉塔人又遭慘敗。馬拉塔人是莫卧兒一支抵抗西方侵略者的強大力量,但經過這次會戰,受到嚴重削弱。
這時與英國爭奪莫卧兒的勁敵是法國,經過1756—1763年的英法「七年戰爭」,英國驅逐了法國的勢力。在「七年戰爭」期間,英國殖民者首先向富庶的孟加拉省下手。1757年1月,英國派遣臭名昭著的殖民強盜克萊武率領侵略軍在孟加拉省登陸,收買孟加拉省總督屬下的內奸,打敗孟加拉軍,實行野蠻統治。最後使得他所立的傀儡米爾·卡西姆也不能容忍他的控制,遷都備戰,率兵兩萬,於1763年發動反英起義。1774年,佔領孟加拉後,英國殖民者立即把孟加拉西北的奧德邦收為附庸,並轉而南侵邁索爾邦,逐步實施征服整個次大陸的狂妄計劃。但邁索爾邦的蘇丹海達爾·阿里和他的兒子鐵普蘇丹(1782—1799年在位)領導人民英勇抗擊英軍。鐵普蘇丹於1799年5月,在保衛首府戰役中英勇犧牲。

㈣ 印度在使用哪套導航系統,與北斗導航相比處於什麼階段

印度民眾使用的導航系統是北斗、GPS、格洛納斯、伽利略、日本QZSS等衛星定位系統的融合信號,而不是印度本土的IRNSS衛星導航。


印度號稱獨立自主研發的IRNSS,但在高精度授時、通信演算法、核心晶元等關鍵技術領域,仍然極度依賴國際合作。如:星載原子鍾這樣的關鍵部件,還需要從西方國家進口。一旦被美國到處揮舞的制裁大棒打中,IRNSS核心技術斷供,就會立馬失去作用。此外,其衛星和載荷的調試與測試、星座的組網與運行控制方面都還存在不小的困難。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認同我的看法,請點個贊再走,感謝!喜歡我的,請關注我,再次感謝!

㈤ 印度和韓國正處於城市化s型曲線現在屬於哪個階段

印度處於城市發展加速階段的初期,農村人口仍占很大比重。韓國處於城市發展的成熟期階段,相對於21世紀初的四小龍之一的階段,現在發展較為平緩。

㈥ 印度在當今世界格局中,屬於什麼水平的國家

在當今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個人認為印度正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現在一超多強的格局正在逐漸改變,沒有國家可以向之前一樣單靠武力就壓迫另一方。

當今世界,印度在亞洲可以排在前三之列,但是這個前三,相比前兩位的國家差距是非常大的。印度的經濟正在以世界第一的增長率強勢崛起,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開始凸現。印度國內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經濟結構的兩極分化及其嚴重。印度的基礎設施建造相對落後,國內所需要的基礎物資實現不了自給自足。

總而言之,印度在當今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扮演並且將長期扮演一個區域性大國的角色,盡管經濟連年穩步提升,但並不足以改變印度當前面臨的種種問題。如果想成長為一個真正的,與經濟排名匹配的世界性大國,印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㈦ 印度真的很落後嗎真實的印度是什麼樣的

印度國家我們只能說是過時落伍,不能說落後。

但是印度的富人區超出了你的想像,與其他國家的城市建設計劃相比,印度的大多數城市已經過時,但不能說是落後的。這兩個詞是兩個概念,如今,數千年的古老文明似乎在印度尚未得到很好的發展和繼承。大多數印第安人受到宗教信仰和種姓制度的影響,印第安人感到這個國家非常陌生和怪異,這種行為大多是可恥的。印度黃金有很多,是金磚四國其中的一個國家。印度在大陸的影響力比我們國家要強很多。雖然說印度的基礎設施是比較差,但綜合國力可以在全球中和中國抗衡。

㈧ 古代印度共分為幾個時期

古代印度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是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印度河文化時期,有考古發掘的摩亨佐·達羅等古城;第二時期是公元前2000~前500年的吠陀文化時期,建築以木結構為主;第三時期為公元前324~前187年的孔雀帝國,這個時期是佛教興盛的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是石建寺廟和石窟;第四時期是公元6世紀以後,婆羅門教又重新取代了佛教,後來轉化為印度教,還有專修苦行的耆那教,形成了婆羅門教和耆那教寺廟。公元11~12世紀,伊斯蘭教徒先行在印度北部建立了幾個王朝。到公元15世紀末,印度的建築伊斯蘭化了。

㈨ 印度經濟發展經歷了哪些時期

印度經濟大致可分為三段時期,第一段為前殖民時期,直至17世紀止,第二段為英國統治時期,由17世紀開始,而第三段則是由1947年印度獨立開始。
前殖民時期

公元前2800年至1800年,人們在印度河流域聚居並耕種和畜牧、使用統一的度量衡、製造工具和武器,群體之間亦開始貿易,形成了印度河流域文明。考古發現,古代遺跡包括具規模的街道、排水系統及供水系統,其中更有相信是世界首個公共衛生系統及市政府的雛型。

1872年的統計調查顯示,印度99.3%的人口居於鄉村;鄉村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與外界隔離並且自給自足。農作物為紡織、食物加工和工藝品提供原料。雖然不少王國發行貨幣,以物易物仍相當普遍。

宗教力量(尤其是印度教)及種姓制度及大家族的制度,對印度的經濟活動產生具大影響。種姓制度有如中世紀歐洲的行會,確保了分工,促進技術的傳承。

以往,印度對外貿易大多由外國人及伊斯蘭教徒經營。紡織品如棉布、披巾及農產品如黑椒、肉桂、鴉片和靛藍出口到歐洲、中東和南亞地區,換入黃金和白銀。

殖民時代

殖民統治改變了稅制,由收入稅改為財產稅,使農民陷入苦況;而通過契約,殖民者的財產權受到保障。同時,殖民政府亦提倡自由貿易、制定統一貨幣、固定匯率、統一度量衡、資本市場、建設鐵路及電報設施、政治中立的公務員隊伍、普通法法制等。不過,在殖民時代末,印度是當時最貧窮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工業停滯,農業發展未能支持急速的人口增長。

劍橋大學歷史學家推算,印度佔全球收入比重由1700年約22.6%,下降至1952年只有3.8%。雖然英國殖民統治被認為是印度經濟發展落後的禍根,但通過審視宏觀經濟,學者指出印度的經濟發展是殖民主義及世界邁向工業化和經濟融合的結果。

獨立至1991年

獨立後的印度經濟政策傾向保護主義,強調工業化、國家干預勞工和金融市場、龐大的公營機構、監管商業活動、中央規劃等。印度獨立後初期的經濟政策由其第一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主導,並由其後的英迪拉·甘地繼承。不過,1947至1980年期間,相對其他亞洲國家,尤其是亞洲四小龍,印度經濟增長緩慢,更被諷刺為「印度式經濟增長率」(Hin rate of growth)。

1991年後

1980年代後期,拉吉夫·甘地放寬投資限制,取消價格控制,降低企業稅項。措施對經濟增長有幫助,但同時導致政府財政赤字高企,經常帳惡化。隨著印度的主要貿易夥伴蘇聯解體,加上波斯灣戰爭使油價飆升,導致印度貿易失衡,政府瀕臨破產邊緣。印度政府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以接受IMF提出的改革經濟制度為代價,獲得了總額達18億美元的緊急貸款。資金注入後,當時的總理納拉辛哈·拉奧與財長曼莫漢·辛格於1991年正式展開經濟自由化改革,取消「牌照制度(Licence
Raj)」(投資、工業及入口牌照),結束國營公司的壟斷,同時放寬外來投資,免除了多個行業的外資審批制度。自此奠下了印度經濟自由化的大方向,而此方針亦未受政黨輪替所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沒有政黨敢觸及強勢的貿易協會和農場主的利益:改革從未涉及勞動法和農業補貼等敏感議題。1990年代,除了為數不多的低迷時期,印度經濟發展迅速。人均預期壽命,識字率和食品安全等也隨之進步。

1998年的核試驗打擊了印度的國際信用評級,但持續的經濟發展令標准普爾、穆迪等金融分析機構於2007年調高了印度的信用等級。2003年,高盛估計印度的名義GDP將於2020年超越法國和義大利,2025年超越德國、英國及俄羅斯,到2035年超越日本,成為第三大經濟體,次於美國和中國大陸。

修正後的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的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外國直接投資加速流入。據此,高盛公司預測,「自2007年到2020年,以美元計算的印度人均GDP有望增長四倍」,並在2043年前超過美國。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高盛列出了十項注意事項:1.提高政府治理水平;2.提高教育水平;3.增加大學數目,提高辦學質量;4.控制通貨膨脹;5.制定可靠的財政政策;6.推進金融市場自由化;7.提升與鄰國的貿易水平;8.提升農業生產水平;9.改善基礎設施;10.加強環保,改善環境。

閱讀全文

與印度是處於什麼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中國開發的城市有哪些 瀏覽:260
中國燃氣公司哪個好 瀏覽:529
中國哪個省太漂亮了 瀏覽:6
義大利的哪個市長是個盲人 瀏覽:364
烏干達對中國人怎麼樣 瀏覽:273
印度格列衛葯哪裡能買到 瀏覽:480
印度和沙特哪個面積大 瀏覽:822
現在想要去印尼怎麼辦 瀏覽:81
越南沒身份證怎麼辦 瀏覽:527
希臘和義大利哪個國家大 瀏覽:131
義大利赫茲和詩芬尼哪個好 瀏覽:738
越南為什麼叫廣北 瀏覽:924
印尼虎魚用什麼顏色魚缸背景好 瀏覽:467
中國的哪個地方鹵蛋比較多 瀏覽:378
伊朗人怎麼評價中國 瀏覽:795
中國城市哪個適合定居 瀏覽:396
印度降水分配的季節盛行什麼季風 瀏覽:733
印度什麼牌子的眼鏡最好 瀏覽:221
為什麼印度人五官周圍黑 瀏覽:58
伊朗怎麼不敢打美國 瀏覽:341